中医治疗荨麻疹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和“阴阳”概念,以及调节体内气血和脏腑功能为核心。
中医认为荨麻疹是由体内湿热、风寒、血瘀等因素引起的失调所致。
治疗荨麻疹的关键在于寻找和调整病因,促进体内的整体平衡。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辨明病因和病机。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风热型、湿热型、血瘀型、肝肾不足型等。
根据辨证结果,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2. 清热解毒:对于荨麻疹伴有明显的湿热症状(如囟门红肿、口干苔黄、尿涩便秘等),中医常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方剂,如黄连解毒片、连翘败毒饮等,以清热燥湿,排除湿热邪气。
3. 补益调理:对于荨麻疹伴有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情况,中医常采用补益调理的方法。
通过补充营养、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4. 调理情志: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也是导致荨麻疹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中医治疗荨麻疹还包括调理情志,通过心理疏导、情志平和的方法,缓解情绪不稳定对荨麻疹的影响。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是基于整体观念,注重调整身体的内外环境,并维持人体的平衡状态。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免疫功能,调整机体功能,从根本上减少荨麻疹的发作频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然而,对于严重的荨麻疹病例,中医治疗可能需要配合西医药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如何治疗荨麻疹
中医如何治疗荨麻疹荨麻疹的反反复复让不少荨麻疹患者感到头疼,除了吃西药治疗以外,中医还认为以下七种中草药偏方可以治疗荨麻疹,容易荨麻疹过敏的你不如来看看。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七种药方治疗荨麻疹药方一金银花12克,地肤子、芥穗各9克,大黄10克,厚朴、云苓各9克,白芍10克。
甘草9克。
水煎服,日贝剂,分2次服。
本方清热散风,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药方二生地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乌10克,黄芪12克,防风、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养血益气,疏风止痒,适用于血虚受风所致的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药方三荆芥穗10克,防风9克,金银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黄芩10克,蝉衣12克,生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辛凉解毒,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药方四玉米须15克,已发酵好的酒酿l00克。
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
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药方五香樟木、晚蚕砂、徐长卿、败酱草、核桃叶各30-创克,紫苏120克。
将药任选一种煎水,乘热先熏后洗,每日1叫次。
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药方六熟地9克,当归、白芍各20克,首乌、黄芪各30克,防风、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蝉蜕10克,荆芥、白蒺藜各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
本方出自《山东中医杂志》1989.8期,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药方七黄芪10克,白术、防风、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姜6克,大枣9克,浮萍6克,白藓皮10克,荆芥穗9克,陈皮12克,甘草9克。
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调和营卫,益气固表,对荨麻疹有效。
以上就是七种治疗荨麻疹的中医药方,如果你已经被荨麻疹困扰多年,吃西药也一直治疗不好,那不妨尝试一下上面的偏方,它可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另外,下面几个小偏方也可以尝试:偏方一:我幼时曾患荨麻疹,经人介绍一方:蝉衣5个、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一次)。
中医治疗荨麻疹偏方
中医治疗荨麻疹偏方文章目录*一、中医治疗荨麻疹偏方*二、荨麻疹会传染吗*三、荨麻疹会遗传吗中医治疗荨麻疹偏方1、中医治疗荨麻疹偏方治疗荨麻疹偏方一金银花12克,地肤子、芥穗各9克,大黄10克,厚朴、云苓各9克,白芍10克。
甘草9克。
水煎服,日贝剂,分2次服。
本方清热散风,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二生地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乌10克,黄芪12克,防风、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养血益气,疏风止痒,适用于血虚受风所致的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三荆芥穗10克,防风9克,金银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黄芩10克,蝉衣12克,生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辛凉解毒,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2、中医治疗荨麻疹的优势中医治疗荨麻疹迅速高效:针对病人不同过敏源,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结合皮肤整舱熏蒸治疗系统,将中药物理作用于荨麻疹病灶,可迅速产生抗过敏源体;中医治疗荨麻疹防预复发:辅以中药内调外治,加强病灶营养,进步自身免疫力,保持机体自然生理性能动态平衡,恢复皮肤自我养护功能,彻底解决复发困难;中医治疗荨麻疹疗效显着:将中药物理作用于荨麻疹病灶,可彻底改变过敏体质,有效调节机皮肤荨麻疹恢复,恢复自然生理性能,避免长时间口服西药激素及外用膏剂所引起的毒副作用。
3、荨麻疹的病因和表现荨麻疹常见的病因有:食物及添加剂、药物、感染、动物、植物及吸入物、物理因素、内脏疾病、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其按病因分类有许多特殊类型。
它的主要症状是:皮疹为风团、潮红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
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自觉瘙痒,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少数有发热、关节肿胀、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窒息症状等。
荨麻疹会传染吗1、荨麻疹是一种伴有剧痒的的暂时性、过敏性皮肤病,属于过敏性皮炎的一种,包括湿疹都是过敏性疾病的一种,都是过敏引起的,这点可以证明你是过敏体质,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根本上改善过敏体质,修复过敏参与细胞,远离过敏源,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少吃牛羊狗肉、海鲜等食物,多吃维生素高的蔬菜食物。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1 】中医辨证论治:(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掉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荆防方【药物构成】荆芥穗2钱,防风2钱,僵蚕2钱,金银花4钱,牛蒡子3钱,丹皮3钱,紫背浮萍2钱,干地黄3钱,薄荷1钱半,黄芩3钱,蝉蜕1钱半,生甘草2钱【方子功能】疏风解表,清热止痒.(2)风寒型,多见于严寒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掉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麻黄方【处方】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功能主治】辛开腠理,和血止痒.主气血缺少,卫外掉固,腠理不密,玄府掉固,风邪内侵,肌肤掉养.(3)贫血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缺少,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分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中药药方: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子中药方子(一)【辨证】脾掉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方名】多皮饮.【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赵炳南边.中药方子(二)【辨证】气血缺少,卫外掉固,腠理不密,玄府掉固,风邪内侵,肌肤掉养.【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方名】麻黄方.【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赵炳南边.中药方子(三)【辨证】脾虚兼风.【治法】健脾利湿,祛风静痒.【方名】荨麻疹汤.【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屈舒信方.中药方子(四)【辨证】阴血缺少,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算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方名】加减当归饮.【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俞长荣方.中药方子(五)【辨证】洗澡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绸缪.【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出处】何任方<荨麻疹>别的中医疗法:1.活血祛风法实用病人舌质暗紫,有瘀斑及血瘀症状,其实不轻易分辩风寒及风热症状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荆芥.防风各10克.依据辨证不合又可分为:(1)活血辛凉透表法:适于有风热症状者.方药:血府逐瘀汤加辛凉解表药,经常应用:浮萍30克,地肤子30克;升麻6克.葛根15克;浮萍30克.地肤子30克.升麻6克.葛根15克.(2)活血辛湿透表法:适于有风寒症状者.可用永安止痒汤.(3)活血湿阳法:并用于湿寒型及大多半皮肤划痕症.可用血府逐瘀汤加:附子10克,桂皮或肉桂10克;血府逐瘀汤加金匮肾气丸,每日两丸.(4)活血健脾法:适于有脾虚腹泻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参苓白术散.(5)活血固表法:实用于易汗出,汗后产生风团,相当于部分胆碱型荨麻疹.可用血府逐瘀汤加玉屏风散.2.清热疏风法用凉血消风汤.3.凉血祛风法用凉血消风汤.4.祛风通络法实用于兼有风湿症状者,用独活寄生汤.5.健脾理湿法实用于舌苔白腻,胸脘满闷,或有溏泻者.可用加减胃苓汤.6.散寒化饮法兼有慢性气管炎者.可用加减小青龙汤.7.其他治法个体是病人依据不合辩证,采取不合方药,且体有五味消毒饮.麻桂参半汤.湿热方.消风散及寒湿方等.8.针灸等疗法针刺风府,大椎,曲池.足三里.血海与三阴交等依据辨证取穴与不合补泻法治疗.艾灸疗法,耳针疗法,划耳疗法等也有必定后果.。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
中医认为,荨麻疹是由于外感风热、湿热、燥热等病邪侵袭所致,也可能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体质虚弱等内因导致的。
因此,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主要是清热解毒、祛风止痒、调和气血、调整体质。
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中医通常会采用中药内服和
外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首先,中医内服治疗荨麻疹的主要药物有黄连、连翘、板蓝根、地黄、防风、白芷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祛风散
寒的功效,能够有效地缓解荨麻疹患者的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同时,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以
达到个体化治疗的效果。
其次,中医外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艾灸、拔罐、刮痧等。
针灸能够调畅经络,疏通气血,达到舒经活络、祛风止痒
的作用;艾灸能够温经散寒,祛风止痒;拔罐、刮痧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这些外治方法结合内服药物能够加速病情的康复,缩短
疗程,提高治愈率。
最后,中医治疗荨麻疹还强调调整患者的饮食起居,避免食用
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强体质。
中医强调“治未病”,在治疗荨麻疹的同时,也会对患
者进行全面的调理,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作。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是综合施治,既要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又要调和气血、调整体质。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多样,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施治,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
的症状,提高治愈率。
因此,患有荨麻疹的患者可以考虑中医治疗
方法,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荨麻疹中医疗法治疗方案
一、中医病因病机1.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发为荨麻疹。
2. 食物过敏: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湿热内生,外邪侵袭,发为荨麻疹。
3. 气血两虚: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外邪侵袭,发为荨麻疹。
4. 风寒湿邪侵袭:感受风寒湿邪,侵犯肌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发为荨麻疹。
二、中医治疗方案1. 内治法(1)疏肝解郁法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荨麻疹。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成: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陈皮、甘草。
加减:若瘙痒剧烈,可加白鲜皮、地肤子;若伴有胸闷、烦躁,可加郁金、栀子。
(2)清热利湿法适用于湿热内蕴型荨麻疹。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
加减:若伴有大便黏滞,可加白术、茯苓;若伴有口苦、口干,可加黄连、黄芩。
(3)养血润燥法适用于气血两虚型荨麻疹。
方剂:四物汤加减。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加减:若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可加黄芪、党参;若伴有心悸、失眠,可加酸枣仁、柏子仁。
(4)祛风散寒法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型荨麻疹。
方剂:桂枝汤加减。
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加减:若伴有恶寒、发热,可加麻黄、细辛;若伴有关节疼痛,可加独活、秦艽。
2. 外治法(1)中药熏洗选用具有祛风止痒、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如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煎煮后熏洗患处。
(2)针灸疗法选取相应的穴位,如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等,进行针灸治疗,以调和气血,祛风止痒。
(3)拔罐疗法选取患处,用火罐进行拔罐,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三、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2.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海鲜等刺激性食物。
3. 注意保暖,避免感受外邪。
4.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5. 按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荨麻疹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内治法、外治法相结合,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荨麻疹
中医荨麻疹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没有注意身体上的一些变化,特别是皮肤病比较让人觉得可怕,那么荨麻疹是什么呢?荨麻疹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疾病的症状很容易让人们的肉眼分辨出来。
主要在身体皮肤产生类似风团的病变。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这类疾病的发生。
对于荨麻疹这类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很多时候没有及时的分辨出身体的异常导致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而中医对荨麻疹有一番自己独特的看法。
让我们一起通过本篇文章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荨麻疹的相关介绍。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荨麻疹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辩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为主。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
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主。
3、血虚受风性,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为主。
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为主。
很多人因为急性荨麻疹的反复发作或者久治不愈转变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病程较长,治疗起来需要时间,往往患者用过不少的药,荨麻疹症状却反复发作,引起患者担心荨麻疹可以根治吗?
我们通过本篇文章可以了解到关于荨麻疹的相关介绍,我们应该对荨麻疹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患者在日常能够及时发现疾病是由非常大的帮助的。
如果发现疾病得不到控制应该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治疗。
中医如何从肝火角度治疗荨麻疹
中医如何从肝火角度治疗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以皮肤突然出现风团、瘙痒为主要表现。
在中医理论中,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而肝火旺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那么,为什么肝火会导致荨麻疹呢?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当肝火过旺时,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失常。
同时,肝火还容易灼伤阴血,使体内阴血不足,肌肤失去滋养。
此外,肝火还可能引动体内的风邪,风邪与肝火相互作用,就容易发为荨麻疹。
接下来,我们具体说一说中医从肝火角度治疗荨麻疹的方法。
首先是中药治疗。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开出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肝火旺盛伴有皮肤瘙痒、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等症状的患者,可能会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泻肝汤中的龙胆草、黄芩、栀子等药材具有清泻肝火的作用;泽泻、车前子等能利湿清热,使肝火从小便而出;当归、生地则能养血滋阴,以防肝火灼伤阴血。
在实际运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瘙痒明显者,可能会加白鲜皮、地肤子等祛风止痒;失眠多梦的患者,可加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有一些外治法。
比如,中药熏洗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可以选用具有清热泻火、祛风止痒作用的中药,如苦参、黄柏、蛇床子等,煎水后熏洗患处。
这样能够直接作用于皮肤,缓解瘙痒症状。
在饮食调理方面,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加重肝火。
可以多吃一些清肝泻火、滋阴养血的食物,如绿豆、苦瓜、雪梨、百合等。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因为熬夜容易损伤肝阴,导致肝火更旺。
情志调节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怒伤肝,长期的情绪抑郁或暴怒都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化火。
因此,患者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旅游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针灸治疗也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
通过针刺相关穴位,如太冲、行间、血海等,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清泻肝火,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
荨麻疹中医治疗
荨麻疹中医治疗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它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中医就是其中的一种。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荨麻疹中医治疗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荨麻疹中医治疗一、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
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
治宜疏风清热。
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15、防风12、牛蒡子10、苦参30、蝉衣10、石膏10、知母15、木通10、银花25、连翘15等。
二、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
治宜疏风散寒。
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15、桂枝12、白芍10、羌活10、赤芍10、独活9、防风5、荆芥9、浮萍10、炙草6、生姜15、白藓皮10等。
三、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
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20、苍术10、白术15、厚朴10、山栀9、茵陈20、防风10、荆芥10、香附15、乌药10、枳壳9、泽泻10、大黄6、砂仁9等。
四、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
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
治宜养血、滋阴、降火。
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
五、冲任不调型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
发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推后。
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
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失。
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
治宜调理冲任。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
六、热毒燔营型多为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或血清病型荨麻疹。
发病突然,皮疹广泛,全身大块状,色绛红,灼热感,奇痒。
伴有发热、恶心、心烦不安,口渴喜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
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
首先,中医认为荨麻疹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等病邪侵袭所致,也与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因此,治疗荨麻疹
首先要解表散寒、清热燥湿,中药常用薄荷、连翘、金银花等具有
解表散寒、清热利湿的药物,以清除体内的病邪,调整体内环境。
其次,中医强调荨麻疹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辨证
施治。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荨麻疹的发病也有所差异,因
此在治疗荨麻疹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比如对
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红花等进
行调理;对于湿热郁结型的患者,可以选用石膏、栀子等清热利湿
的中药进行调理。
此外,中医治疗荨麻疹还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有关,因此在治疗
荨麻疹时,医生会指导患者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
足的睡眠等。
总之,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是综合运用中药调理、辨证施治
和调整饮食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调理人体,改善体质,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独特,疗效确切,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疗效观察汇报人:2023-12-12•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疗效评估目录•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典型病例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总结与展望01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中医认为荨麻疹多由外感风邪所致,包括风热、风寒等。
过食辛辣、海鲜等食物,或饮酒等均可诱发荨麻疹。
长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亦可导致荨麻疹。
抵抗力下降,如感冒、疲劳等均可诱发荨麻疹。
外感风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正气虚弱风邪袭表营卫不和气血亏虚湿热内蕴01020304荨麻疹的中医病机多由风邪袭表,客于肌肤所致。
风邪客于肌肤,导致营卫不和,卫外不固,邪气内侵。
久病耗伤气血,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致气血亏虚。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海鲜等食物,或饮酒等均可导致湿热内蕴。
观察患者的皮疹形态、颜色、分布等,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瘙痒、发热等。
望诊听患者的主观陈述,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和患者的体质状况。
闻诊询问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过程、治疗情况等,以及是否有其他疾病或特殊情况。
问诊通过把脉了解患者的脉象、舌苔等情况,判断病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切诊02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方法祛风散寒、解表止痒详细描述采用桂枝汤加减,药物组成包括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等,可有效改善风寒束表型荨麻疹患者的瘙痒症状,同时具有祛风散寒、解表的作用。
疏风解表、清热止痒详细描述采用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包括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等,可有效改善风热犯表型荨麻疹患者的瘙痒症状,同时具有疏风解表、清热的作用。
总结词清热解毒、祛湿止痒详细描述采用平胃散加减,药物组成包括苍术、厚朴、陈皮等,可有效改善胃肠湿热型荨麻疹患者的瘙痒症状,同时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的作用。
虫类药物在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总结词以毒攻毒、活血化瘀详细描述虫类药物具有以毒攻毒、活血化瘀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如蜈蚣、全蝎等虫类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
03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疗效评估•治愈:荨麻疹完全消失,随访无复发。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研究与实践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研究与实践荨麻疹是一种皮肤过敏症状,常见于儿童和成人。
症状包括红肿、瘙痒、丘疹和水疱。
虽然西医药物可以缓解荨麻疹的症状,但中医药在治疗中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研究与实践。
中医认为,荨麻疹是由表皮、肌肉、脾胃、经络等不同层面的因素导致的。
因此,中医治疗荨麻疹时会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以下为中医常用的荨麻疹治疗方法:一、清热解毒法此法的基本原则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痒。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蒺藜、地胆草等。
研究表明,连蒺藜可以抑制过敏反应,缓解荨麻疹的症状。
地胆草则有清热解毒和消肿止痒的功效,可以快速缓解荨麻疹的症状。
二、祛风除湿法此法的基本原则是祛风除湿、补血益气。
荨麻疹多由风寒、湿热等因素引起,因此祛风除湿是治疗荨麻疹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白芷、苍术、羌活等。
其中,白芷性平味辛,有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可以改善荨麻疹的症状。
三、调理脾胃法此法的基本原则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由于荨麻疹与脾胃功能不良有关,因此调理脾胃对缓解荨麻疹的症状非常重要。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熟地等。
这些中药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开胃的作用,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荨麻疹。
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还注重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
针灸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机体平衡,缓解疼痛和瘙痒。
而推拿则是利用手法按摩,增加肌肉、骨骼等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供应,从而缓解荨麻疹症状。
还有,中医推崇养生保健的理念,建议患者在生活中注意饮食、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影响健康因素。
总之,在治疗荨麻疹的过程中,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治疗方法针对个体差异,是因病施治的,而西药常常只能缓解症状,难以根治。
但中医治疗也需要依据病情严谨施治,需要医师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临床经验。
此外,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时,需要患者配合医师治疗,逐步改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并积极参加运动、减少压力等,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
老中医治荨麻疹的经验
老中医治荨麻疹的经验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症状,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是由于
人体内虚实不调、气血运行障碍、感邪致病等因素所致。
根据中医经验,荨麻疹的治疗需要从病因、症状、体质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下为
老中医治疗荨麻疹的一些经验:
1. 调节体质:中医认为体质虚弱或过于亢奋均易患上荨麻疹,
因此要针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调节。
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采用益气补血、滋阴润燥的中药来调节;对于体质过于亢奋的人可采用清热解毒、平
肝降火的中药来调节。
2. 药物治疗:中药治疗荨麻疹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活血祛
瘀等方面的药物可选。
具体的药物配方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以及症状
来调配。
3. 调整饮食:中医认为荨麻疹与饮食过敏有关,因此应注意调
整饮食。
刺激性、辛辣、油腻、冷热不均的食物应当避免,多吃清淡
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类等。
4. 调整生活作息:荨麻疹还与生活作息紊乱有关,应当保证规
律的生活作息,保持足够的睡眠和运动。
中医治疗荨麻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患者应
当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倪海厦关于荨麻疹的用药经验
倪海厦关于荨麻疹的用药经验
倪海厦是一位著名的中医,以下是一些他关于荨麻疹的用药经验:
1. 祛风止痒:荨麻疹的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和红斑风团,因此倪海厦常使用祛风止痒的中药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防风、荆芥、蝉蜕、白蒺藜等。
2. 清热凉血:部分荨麻疹患者可能伴有血热症状,如皮肤潮红、发热等。
倪海厦可能会使用清热凉血的中药来治疗,如生地、丹皮、赤芍等。
3. 调和营卫:荨麻疹的发生与营卫不和有关,倪海厦可能会使用调和营卫的中药来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
常用的中药包括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等。
4. 健脾祛湿:荨麻疹患者可能存在脾虚湿滞的问题,倪海厦可能会使用健脾祛湿的中药来改善体质。
常用的中药包括白术、茯苓、薏苡仁、泽泻等。
中医治疗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辩证论治,以上用药经验仅供参考,具体的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中医师进行诊断和制定。
荨麻疹的治疗也应综合考虑生活方式、饮食等方面的调整,以及避免触发因素的暴露。
中医治疗荨麻疹处方
中医治疗荨麻疹处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一过性、瘙痒性红肿。
中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生与体内的风、湿、热、血瘀等因素有关。
治疗荨麻疹,中医多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选用不同的中药配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处方:1. 清热解毒方适用于风热型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伴有口干、便秘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等。
2. 祛湿止痒方适用于湿热型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瘙痒、潮湿、有水疱,伴有胸闷、口苦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茵陈、黄芩、泽泻、茯苓等。
3.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血瘀型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紫红色斑块,伴有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红花、川芎、桃仁、赤芍等。
4. 健脾益气方适用于脾虚型荨麻疹,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红斑、瘙痒,伴有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黄芪、茯苓等。
5. 疏风散寒方适用于风寒型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瘙痒、遇寒加重,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等。
6. 调和阴阳方适用于阴阳失调型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症状时轻时重,伴有情绪波动、失眠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药、枸杞子、龙骨等。
在使用中药治疗荨麻疹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接触过敏源,减少荨麻疹的发作。
此外,中医治疗荨麻疹除了内服药物外,还可以采用外敷、艾灸、拔罐等方法辅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需注意,所有治疗方法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6大方法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下:1、汤药疗法(1) 防风乌梅汤(《中医学报》)祛风清热专家意见:治疗荨麻疹,风热犯表,风团色鲜红,灼热,遇热则皮疹加重,瘙痒剧烈。
准备原料:防风9克,乌梅6克,甘草3克。
自己动手: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早、晚温服。
秘诀:方中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乌梅收敛生津,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防风有解热、镇痛、镇静和抗惊厥、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乌梅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治疗皮肤过敏。
(2) 桂枝汤(《伤寒论》)疏风散寒专家意见:治疗荨麻疹,风寒束表,风团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冬重夏轻。
准备原料:桂枝、白芍、生姜各9克,甘草6克,大枣12枚。
自己动手: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早、晚温服。
秘诀:方中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白芍养血柔肝、敛阴收汗,生姜散寒解表,大枣补中益气,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效。
2、药膳疗法(1) 使君猪肉(《皮肤病妙用中药》)消食化积,健脾杀虫专家意见:治疗荨麻疹,虫积伤脾,泛发风团,瘙痒,或兼脐周腹痛。
准备原料:使君子9克,山楂18克,瘦猪肉90克。
自己动手:先将猪肉洗净、切小块,使君子去壳取肉、捣烂;再将山楂加水2 000毫升,煎煮滤取药液1 500毫升;最后将使君子、猪肉放人山楂水中,小火煮至肉熟烂,捞出使君子即可。
每日1剂,1次服完。
秘诀:方中使君子杀虫消积;山楂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瘦猪肉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磷,钙,铁等,能滋阴、润燥、补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使君子有驱蛔虫、驱蛲虫的作用(2) 姜醋木瓜(《皮肤病妙用中药》)祛风除湿专家意见:治疗荨麻疹,风湿蕴结,风团大小不一,肿胀明显,面部血管性水肿,痒甚。
准备原料:米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
自己动手:将木瓜、生姜洗净,与米醋共放入沙锅中,用小火煎煮,待醋干时,取出木瓜食用。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20年第6期不久前脖子上出了一些红疹子,胳膊上也起了一些红色小点。
感觉是过敏了,喝了三天氯雷他定糖浆不见效。
去医院被诊断为荨麻疹,开了两次药了,效果也不太明显。
中医是否有好办法?河南郑州王惠副主任医师曹淑芬(北京 100089)中医通常依照风寒、风热、肠胃湿热、血虚受风等治疗荨麻疹。
患者应避开过敏原,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平稳。
饮食方面少吃刺激性、动风发物,多吃清淡食物。
症状严重时,动物性蛋白摄取量也应减少。
此外,针灸曲池、风池、大椎、血海、三阴交及足三里等穴,有助于减轻瘙痒。
风寒型常因卫外不固、风寒外袭,导致营卫失和,诱发病症。
感受风寒、吹到冷气、接触冷水后,风疹、瘙痒感容易加重。
皮肤症状为风疹块,呈现淡红色或苍白色。
治宜和解肌表、祛邪止痒。
可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
荆芥生姜饮荆芥15克、生姜9克。
荆芥、生姜泡水洗净,生姜切成片。
所有材料一起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煎煮20分钟即成。
风热型多因受风热袭发病,病后常见风疹块,色红成片,伴有瘙痒感,遇热则加剧,遇冷则减缓。
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并佐以凉血之品。
常用银翘散加减来治疗。
菊花蝉蜕饮蝉蜕10克,冬瓜20克,菊花10克。
蝉蜕、菊花泡水洗净,冬瓜削皮、去籽,切成块状。
所有材料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即成。
肠胃湿热型发病与脾胃失调有关,临床常见风疹块,色鲜红,伴有腹胀、腹痛、腹泻、呕吐、大便不畅等消化道症状。
治宜清热解毒、化浊利湿。
常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红豆薏仁饮山药40克,薏仁30克,红豆20克,白糖少量。
山药、薏仁、红豆泡水洗净;薏仁、红豆浸泡3小时以上,然后和山药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即成,加白糖调味饮用。
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反复发作者,午后或夜晚易使症状加重。
治宜益气养血、消风止痒。
可用四物汤加减来治疗。
紫草红枣饮紫草15克,荆芥穗10克,红枣10克,甘草10克。
中医荨麻疹的药方
中医荨麻疹的药方*导读:中医荨麻疹不仅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也可以避免产生副作用。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中医药方进行治疗。
……荨麻疹不容易完全治愈,比较容易出现复发。
往往会让患者失去荨治疗的信心。
其实,对于荨麻疹的治疗,只要我们正确了解其病因,对症下药,要安全治愈荨麻疹并不是不可能的。
其中,通过中医治疗荨麻疹,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仅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可以避免治疗产生副作用。
如果患者是属于血热症的话,通常都会出现以下症状:皮疹呈现红色,如果遇热的话病情会加重,遇冷就会缓解,夏季是高发季节,患者的舌苔会变薄变黄,。
可以使用以下药方进行治疗。
需要准备6克的荆芥穗、防风、生甘草6克、僵蚕、金银花、紫背浮萍,9克的牛蒡子、丹皮、干生地、黄芩,以及薄荷和蝉衣各5克。
加水煎服,时间不要太长了,每天可以使用一剂。
针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要以益气滋阴,祛风泻火为治疗目的。
可以使用以下中药药方进行治疗。
需要准备15克的炒枳壳、生黄芪,以及10克的当归、生地、白藓皮、地肤子、防风、连翘、桑叶、炒白芍、牛蒡子10克、玉竹和荆芥3克。
加水煎服,可以分开三次服用,坚持服用五剂为一个疗程。
如果出现复发,仍然可以按照上述药方继续服用,患者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急性荨麻疹的患者可以通过以下药方进行治疗。
药方一:需要10克的荆芥和防风,30克的紫草和黄芪,以及20克的苦参、地肤子、蒲公英,加水水煎服。
药方二:需要用到10克的麻、蝉蜕、连翘、浮萍、丹皮、桃仁以及白藓皮20克,加水煎服。
治疗效果明显。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中医荨麻疹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荨麻疹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荨麻疹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清热解毒法:荨麻疹多由于热毒引起,可用清热解毒法治疗。
常用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野菊花、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为主。
2. 补益法:对于体弱多汗、营养不良等人群患荨麻疹时,可采用补益法,以调整其体质。
常用中药包括黄芪、参、枸杞子等,以补气养血、益肾填精为主。
3. 祛风散寒法:对于由于寒邪或风邪导致的荨麻疹,可采用祛风散寒法,以达到温煦驱寒的效果。
常用中药包括桂枝、附子、芍药等,以散风祛寒、温经止痛为主。
4. 调整饮食法:中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生与饮食有关,特别是对某些食物过敏者。
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饮食,避免或减轻过敏性反应,如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类等。
5. 中药外用法:将中药制成药膏或泡脚水等外用,可改善荨麻疹的症状,如止痒、消肿和促进血液循环等。
常用中药包括桂枝、附子、青黛等。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治疗方法仅供参考,如有荨麻疹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荨麻疹的方法
中医辨证施治荨麻疹的方法荨麻疹的定义和病因荨麻疹,又称风团、风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为皮肤局部或全身出现呈现红色、肿胀、瘙痒的风团,可伴有丘疹、水疱、水肿等症状。
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包括药物、食物过敏、感染、寒冷、阳光照射、体力劳累等原因均可引起荨麻疹的发生。
中医对荨麻疹的理解中医认为荨麻疹是由于内外两方面原因引起的。
内因主要是体质虚弱,脾虚湿浊等。
外因主要是六淫之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
中医辨证施治荨麻疹时,首先要明确病因,然后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
中医辨证施治荨麻疹的方法1. 辨证方法中医辨证施治荨麻疹时,主要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辨证。
具体包括:•望诊:观察皮肤病灶的大小、形态、色泽和分布情况,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
•闻诊:听取患者自述的瘙痒声音、情绪变化等。
•问诊:询问患者的病史、发病时间、过敏源等方面的情况。
•切诊:通过按摩患者的经络、诊断脉搏等方法来获得体质特点。
2. 辨证要点中医辨证施治荨麻疹的要点主要包括:•寒热辨证:根据病人体温、舌苔、脉象等进行寒热辨证。
寒热辨证将荨麻疹分为寒热型,然后再根据寒热内动、寒热外袭等进行进一步的辨证施治。
•湿燥辨证:根据皮肤病灶是否有水疱、水肿等进行湿燥辨证。
湿燥辨证将荨麻疹分为湿热型、湿邪蕴结型等,然后再根据湿热蕴结、风寒湿毒等进行进一步的辨证施治。
•气血辨证:根据病人精神状态、舌质、脉象等进行气血辨证。
气血辨证将荨麻疹分为气虚血瘀型等,然后再根据气虚血瘀等进行进一步的辨证施治。
3. 施治方法中医治疗荨麻疹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治的方法。
•中药内服: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内服。
常用的中药有防风、地黄、黄连、连翘、柴胡、当归等,以及对应的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等。
中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病情轻重等因素进行调配。
•外治方法: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外用药物进行外治,如石膏、槐角、地骨皮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穴位按摩、拔罐等物理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荨麻疹一眨眼,又到了大寒时节,很多地方都已沉浸在冰天雪地中,“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的凄凉之美,让人们的内心格外地沉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唱,让人们的内心翻腾挣扎。
但这般景象下,却有不少荨麻疹患者无缘观赏,荨麻疹着实扫兴,该何如将其驱逐出身体?中医妙法还你太平!★本病与中医学文献中的瘾疹相类似。
《医宗金鉴》记载:“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
”本病属中医风类皮肤病的范畴。
需与丘疹性荨麻疹、多形性红斑相鉴别。
一、辨证施治(一)急性荨麻疹1.风热犯表证【主症】发病急骤,风团鲜红,灼热剧痒,伴发热,恶寒,咽喉肿痛或呕吐,重则面唇俱肿或脘腹疼痛,遇热则皮疹加重,得冷则隐。
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辨证】风热束表,肺卫失宣。
【治法】辛凉透表,宣肺清热。
【方药】荆防方:荆芥穗、牛蒡子、丹皮、干生地、黄芩、薄荷、金银花、蝉衣、生甘草、防风、浮萍。
【方解】芥穗、防风、薄荷、浮萍疏风宣肺;金银花、牛蒡子、甘草清热解毒利咽;丹皮、干生地凉血清热;黄芩泻肺火;蝉衣散风清热止痒。
如胃热炽盛,口渴,口臭,便秘或大便热臭,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者加生石膏、栀子、芒硝、大黄,以清热通下,以泄实火。
2.风寒证【主症】皮疹色呈粉白,遇风冷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
舌体淡胖,苔白,脉浮紧。
【辨证】风寒束表,肺卫失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加减:麻黄、杏仁、干姜皮、浮萍、白僵蚕、丹皮、陈皮、丹参、白鲜皮。
【方解】麻黄、杏仁、干姜皮辛温宣肺以开腠理;佐以浮萍、白鲜皮扬散寒湿;丹参、丹皮、白僵蚕养血润肤,和血止痒;陈皮、干姜皮理气开胃,醒脾化湿。
遇风加重者或风团反复发作、自汗者加黄芪、防风、白术。
3.内热受风证【主症】发病急,全身起风团,痒,伴高热多汗,口干,胸闷气短,大便干或便痢。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素有内热,复感风邪,不得疏泄透达,郁于腠理之间而成。
【治法】祛风解表,通腑泄热,表里双解。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麻黄、薄荷(后下)、大黄(后下)、川芎、桔梗、荆芥、防风、芒硝(后下)、赤芍、当归、白术、栀子、滑石(后下)、连翘、黄芩、生石膏。
【方解】麻黄、薄荷、荆芥、防风疏风解表;连翘、黄芩、栀子、滑石、大黄、芒硝清里通下以泻实火;白术健脾燥湿;生石膏清气分热;当归、赤芍、川芎养血活血;桔梗宣肺。
一般风热重,去麻黄;腹泻者去大黄、芒硝,加金银花炭或山楂炭;有肠寄生虫加乌梅、槟榔;湿热重者加茵陈、苦参。
4.脾胃湿热证【主症】可见于胃肠型荨麻疹。
全身起风团,伴脘腹疼痛或绕脐窜痛。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脾胃运化失调,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化湿,健脾和胃。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猪苓、茯苓、泽泻、白术、厚朴、荆芥、羌活、防风、木香、陈皮、甘草、枳壳、木通。
【方解】茯苓、白术健脾和中燥湿;泽泻、猪苓、木通清热利湿;厚朴、陈皮、木香、枳壳理气开胃,醒脾化湿;荆芥、羌活、防风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
便秘者加大黄;腹痛呕吐明显加砂仁、制半夏。
5.热毒燔营证【主症】发病突然,全身弥漫呈大片鲜红色皮疹,有时可见出血性皮疹,瘙痒剧烈,伴高热心烦,口渴喜冷饮,咽喉肿痛,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红绛,苔黄,脉数或滑数。
【辨证】邪毒之气,化火生热,邪阻气机,不得疏泄致毒热炽盛;气分热尤盛,而营血已为热毒燔灼。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护阴。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大黄、山栀、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水牛角片或羚羊角粉、生地、丹皮、赤芍、生甘草。
【方解】黄连、黄芩、大黄、山栀通泻三焦火热;生石膏配知母、甘草清热保津;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水牛角片或羚羊角粉、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护阴;生甘草调和诸药。
发热、口干口渴明显,加玄参、麦冬;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加竹叶、木通;咽喉肿痛明显,加蒲公英、蚤休。
(二)慢性荨麻疹1.风寒证【主症】可见于寒冷型荨麻疹。
风团色白,恶风怕冷,受冷加重。
舌淡,苔薄白,脉沉缓或紧。
【辨证】卫外失固,风寒易袭。
【治法】祛风散寒,益气健脾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合麻桂各半汤加减:黄芪、防风、炒白术、麻黄、杏仁、桂枝、赤芍、白芍、乌梅、五味子。
【方解】麻黄、防风、桂枝祛风散寒;杏仁宣畅肺气;黄芪、白术、赤芍、白芍补中益气,养血固表;乌梅、五味子收敛固涩以止汗。
胃痛或腹胀加厚朴、枳实、陈皮;食少便溏加党参;受凉或接触冷水即发加附子;瘙痒明显加地龙、蝉蜕。
2.卫气不固证【主症】皮疹呈淡红色或皮色,如粟如豆,散在,反复发作,伴乏力多汗,出汗后易发疹,口唇质淡,时有低热。
舌淡,苔薄白,脉细或沉细。
【辨证】素体禀赋不耐,表虚卫外不固,易为风邪侵袭。
【治法】益气健脾,固表祛风。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黄芪、党参、白术、乌梅、五味子、防风、荆芥、茯苓、龙骨、牡蛎、甘草。
【方解】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中益气固表;防风、荆芥祛风止痒;乌梅、五味子、龙骨、牡蛎收敛固涩以止汗;甘草调和诸药。
3.气血两虚证【主症】风团反复发生,时久,兼全身乏力,面色萎黄,失眠多梦,纳差。
舌淡,苔净,脉沉细。
【辨证】病久伤气耗血,血虚生风。
【治法】益气养血,疏散风邪。
【方药】八珍汤加味:党参、白术、茯苓、白芍、熟地、生黄芪、首乌、当归、川芎、乌蛇、甘草。
【方解】八珍加生黄芪、首乌补气养血;乌蛇祛风。
阳虚证加附子,或用阳和汤合桂附地黄汤加减。
4.血虚风燥(或阴血不足)证【主症】迁延日久,皮损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
舌红或淡,少津,脉沉。
【辨证】风为阳邪,病久伤气耗血,致气血亏虚,燥由内生,肌肤失养,反复发作。
【治法】养血祛风,滋阴润燥。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当归、川芎、荆芥、防风、熟地黄、白芍、何首乌、生黄芪、白蒺藜、甘草。
【方解】当归、川芎、熟地、白芍、何首乌养血滋阴;黄芪益气固表;白蒺藜、荆芥、防风疏风解表止痒;甘草和中调药。
口干口渴明显,调整熟地黄量并加玄参;大便干者去熟地黄改为生地;伴心悸气短等气虚证可加玉屏风散;伴腹痛腹泻者加白术、陈皮;月经期皮损加重者加香附、益母草调理冲任。
5.脾虚湿滞证【主症】反复发作,风团色淡红或呈皮肤色,可伴腹胀或便溏。
舌淡红体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滑。
【辨证】脾虚湿滞。
【治法】健脾祛湿,疏风活血。
【方药】多皮饮: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粉丹皮、茯苓皮、川槿皮、冬瓜皮、扁豆皮、白鲜皮、桑白皮、干姜皮。
【方解】茯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湿,涤清胃肠积滞;干姜皮辛温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鲜皮、川槿皮、五加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粉丹皮凉血活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泻肺而清皮毛。
遇冷而复发重,重用干姜皮;遇热而重,去干姜皮加生地(赵炳南老医生经验方)。
(三)特殊表现的慢性荨麻疹1.冲任不调证【主症】常月经前数天起疹,随月经干净而消失,下次来潮前再发,伴月经不调或痛经。
舌质正常或淡,脉弦细或弦滑。
【辨证】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致肝肾亏虚,营血不足,冲任不调,营卫不和。
【治法】调摄冲任,活血祛风。
【方药】四物汤加味: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炙甘草、红枣、女贞子、旱莲草、丹参、仙茅、仙灵脾、肉苁蓉、巴戟天。
【方解】当归、赤芍、川芎、生地、丹参养血活血;女贞子、旱莲草益肝肾,补阴血,调冲任;仙茅、仙灵脾、肉苁蓉、巴戟天助阳调冲任;炙甘草、红枣和中。
体虚乏力、头昏者,加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腰膝酸软、月经量少,加熟地、阿胶、杜仲。
2.血热证【主症】可见于皮肤划痕症。
皮肤搔抓或划后即起风团,兼口干渴,尿赤。
舌红,无苔,脉弦细数。
【辨证】血热生风,手搔风动。
【治法】凉血,清热,祛风。
【方药】消风散:荆芥、当归、苦参、苍术、生地、生石膏、木通、蝉衣、防风、牛蒡子、知母、胡麻仁、生甘草。
【方解】荆芥、蝉衣、防风、牛蒡子开发腠理,透解在表之风邪;苍术散风祛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当归和营活血;生地清热凉血;胡麻仁养血润燥;生甘草和药。
3.血瘀证【主症】皮肤压迫部位易起风团,久治不愈。
舌质淡紫,苔薄白,脉弦细或涩。
【辨证】气滞血瘀,血瘀受风。
【治法】活血祛风。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牛膝、乌蛇、柴胡、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枳壳、桔梗、蝉衣。
【方解】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活血行瘀;乌蛇、蝉衣祛风;柴胡、枳壳疏肝理气;桔梗引药上行;牛膝导瘀血下行。
4.虫积伤脾证【主症】儿童多见,皮损反复发作,面有淡白斑常伴脐周痛,偏嗜零食,睡中磨牙。
苔白或腻,脉濡。
【辨证】肠道虫淫,导致胃肠不和,肠胃湿热内蕴,化热动风,发于肌肤。
【治法】驱虫健脾,消食化滞。
【方药】化虫丸合保和丸加减:使君子、槟榔、苦楝皮、乌梅、木香、茯苓、山楂、神曲、白术、雷丸(不宜煎服,宜研粉服)、甘草。
【方解】使君子、槟榔、苦楝皮、乌梅、雷丸驱虫健脾;茯苓、白术、木香、山楂、神曲理气健脾,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
5.肝气郁结证【主症】风团发作及瘙痒与情志抑郁有关,或在精神紧张时加剧,伴烦躁易怒,胸闷胁胀,纳差,口苦,失眠。
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细数。
【辨证】情志不畅,导致肝郁气结。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祛风。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赤芍、白芍、柴胡、黄芩、防风、蝉蜕、薄荷、菊花、甘草。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黄芩、栀子清热除烦;当归、白芍养血补肝;丹皮、赤芍凉血活血;防风、蝉蜕、薄荷、菊花清热祛风;甘草调和诸药。
口干、口渴加生地、北沙参;神经精神症状明显,除祛风外加镇肝安神药。
二、验方1.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栀子、大黄。
水煎服。
适于伴急性肝炎的荨麻疹。
2.过敏煎:银柴胡、防风、五味子、乌梅、甘草。
水煎服。
适于急慢性荨麻疹。
3.清热祛风冲剂:荆芥、防风、黄芩、黄柏、连翘、苦参、白鲜皮、生地、甘草。
用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4.乌蛇止痒丸:乌蛇、蛇床子、牛黄、人参须、丹皮、当归、防风。
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
5.抗荨丸:生地、当归、赤芍、白芍、何首乌、黄芪、荆芥、白蒺藜、防风、白鲜皮、浮萍、蝉蜕及安泰乐、赛庚啶、维丁钙片,研末蜜调成丸。
适于慢性顽固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及人工荨麻疹。
6.抗荨麻疹散:胡麻仁、苦参、山豆根、威灵仙、甘草。
共研细末服。
可用于急慢性荨麻疹。
7.乌梅丸:乌梅、干姜、细辛、附子(炮去皮)、桂皮、黄柏、人参、当归、蜀椒、黄连。
研末加蜜制丸服亦可水煎服。
治肠寄生虫所致的荨麻疹。
8.抗敏灵口服液(冲剂):党参、黄芪、当归、黄芩、香附、细辛、艾叶、甘草、大枣。
对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药疹有显著的疗效。
9.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代赭石、首乌藤、炒枣仁、远志。
水煎服。
10.归脾汤加减:甘草、人参、茯神、黄芪、远志、大枣、当归、白术、桂圆肉、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