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钻灌注桩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1工程简介 (1)
2.2主要工程数量 (2)
2.3设计技术标准 (2)
2.4相关单位 (2)
2.5自然地理特征 (3)
2.5.1场地地形、地貌 (3)
2.5.2场地岩土层的构成与特征 (3)
2.5.3气象条件 (5)
2.5.4水文地质 (5)
3.工程重难点分析 (7)
3.1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7)
3.1.1交通组织困难 (7)
3.1.2水中钻孔桩施工难度大、工期紧 (7)
3.1.3安全文明施工及环水保要求高 (7)
3.2工程重点、难点的施工对策 (7)
4.施工进度计划 (8)
5.1总体施工工艺 (9)
5.2施工准备 (10)
5.2.1技术准备 (10)
5.2.2场地准备 (11)
5.2.3机具、材料等准备 (11)
5.3桩位放样 (12)
5.4护筒埋设 (12)
5.5钻机就位及泥浆制备 (12)
5.5.1钻机就位 (12)
5.5.2泥浆制备 (13)
5.6钻孔 (14)
5.6成孔验收及清孔 (14)
5.6钢筋笼制备及安装 (16)
5.6.1钢筋骨架的制作 (16)
5.6.2钢筋骨架的起吊和就位 (17)
5.7安放导管 (18)
5.8二次清孔及混凝土灌注 (18)
5.9桩基检测 (19)
6.资源配置计划 (20)
6.1劳动力配置计划 (20)
6.2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21)
7.1安全目标 (22)
7.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2)
7.3安全管理制度 (23)
7.4综合安全保证措施 (23)
7.5安全技术措施 (23)
7.5.1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24)
7.5.2施工机械安全技术措施 (25)
7.6应急预案 (25)
7.6.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25)
7.6.2应急组织职责分工 (26)
7.6.3应急联络电话 (27)
7.7各类事故的现场救援预案 (27)
7.7.1触电事故的救援预案 (27)
7.7.2机械伤害事故的救援预案 (28)
7.7.3物体打击事故 (28)
7.7.4质量控制应急预案 (28)
8.其他技术保证措施 (30)
8.1质量保证措施 (30)
8.1.1质量保证体系 (30)
8.1.2主要质量保证措施 (30)
8.2雨期施工措施 (34)
8.5工期保证措施 (35)
8.5.1组织措施 (35)
8.5.2管理措施 (36)
8.5.3技术措施 (37)
8.5.4经济措施 (37)
8.6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37)
南京市秦淮区纬七路东进二期建设——涉水工程
水钻灌注桩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0)南京市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设计图纸,招投标文件和相关答疑文件;
(11) 施工调查报告、项目管理策划书、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现场情况以及国家、地方政府等的相关法律、规定、规程、规则、条例。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次二期工程涉及的秦淮河堤防共3段,分别为常家圩段左岸约400m,跨河段左岸约300m、跨河桥段右岸约300m,涉水工程工程
结合本次道路、桥梁工程,按流域规划及城市防洪规划等对以上堤防进行达标整治。水钻灌注桩常家圩段(桩号K16+185.8-K16+365.8),跨河桥右岸段(桩号K17+245.3-K17+345.3),桩径1m、桩长18m,间距2m。
2.2主要工程数量
钻孔桩基础工程数量见下表:
表2.2-1钻孔桩基础工程数量表
2.3设计技术标准
1、工程等级:堤防为1级。
2、设计标准
(1)防洪标准:左岸200年一遇,右岸100年一遇。
(2)抗震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4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南京智慧新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设计单位:中国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监理单位:南京第一建设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2.5自然地理特征
2.5.1场地地形、地貌
总体地形呈东高西低,原地面标高为7~12.5m。
2.5.2场地岩土层的构成与特征
根据外业勘探结合室内岩土试验综合分析,场区岩土层自上而下综述如下:
①-1层杂填土:杂色,松散,填料主要为碎砖、碎石及亚粘土,部分地段表层为厚约20cm混凝土地坪或路面。层厚0.5~3.8m,分布不均。
①-1A层淤泥:灰~灰黑色,流塑。层厚1.0~1.5m,主要分布于秦淮河河道底部,沿线河、沟塘底部也有十几~几十厘米厚度不等的分布。
①- 2层素填土:灰色~灰黄色,软塑为主,局部硬塑,为亚粘土混少量碎砖、碎石填积,土质不均。埋深0.0~3.8m,层厚0.0~
6.0m。
②-1层亚粘土:灰黄色,软塑~硬塑,现路基下部位多呈硬塑状,局部夹粘土。埋深0.5~7.5m,层厚1.0~4.1m。
②-2A层亚砂土:灰色,软~流塑,低塑性,夹淤泥质亚粘土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