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入学考试《材料无损检测》考试大纲
无损检测教学大纲.

《无损检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任选课程课程名称:无损检测开课单位:五系课程编号: 2050001总学时:32学时学分:2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先修课程:物理学、电工电子学、热加工工艺学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地位、作用本课程是一门工程技术基础课。
主要任务是讲授各种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装置及应用,目的是供学生了解每种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检测特点及应用埸所、初步学会正确选用无损检测手段检查评价工程构件质量和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绪言无损检测概念,无损检测在工程技术革新中的意义和作用,常用无损检测方法及其特点。
第一章缺陷及其特征1.铸造缺陷2.热处理缺陷3.锻造缺陷4.焊接缺陷5.工件服役中形成的缺陷第二章射线探伤1.射线探伤概述2.X—射线的发生及其性质3.X—射线探伤装置简介4.射线照像法5.实时成像法及CT技术简介6.射线的防护与安全第三章超声检测1.超声检测的基础知识2.超声检测装置3.超声探伤方法概述4.缺陷信号的定性分析5.超声探伤的应用例第四章电磁检测1.磁粉及漏磁检测原理2.磁粉检测及其装置3.漏磁检测及其装置4.涡流检测原理5.涡流检测方法简介6.涡流检测装置7.电磁检测的特点及其应用第五章其它检测方法1.渗透检测2.声发射技术3.磁超声检测4.磁巴氏噪声及磁声发射技术三、实验实验一超声波探伤中回波信号的观察与分析实验二涡流检测中缺陷与图形花样的观察与分析四、学时分配《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类型:技术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开课单位:五系课程编号:2050101总学时:64学时学分: 4适用专业:机械学科各专业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及金属制造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在高等工业学校中,《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是机械类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它的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基本掌握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金属工艺学的基础。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试大纲

■
—
(4)焊缝透照的基本操作
●
●
—
(5)大厚度比工件、管座角焊缝、管子-管板角焊缝、小径管等特殊焊缝的透照工艺
●
■
—
2.5暗室处理
2.5.1暗室基本知识
(1)暗室布置知识
●
■
—
(2)暗室设备器材使用知识
●
●
▲
(3)配液注意事项
■
■
▲
(4)胶片处理程序和操作要点
●
●
▲
(5)胶片处理的药液配方
■
■
—
(6)控制使用单位的胶片处理条件的方法
●
■
—
2.9.2射线检测报告、底片及原始记录控制和档案管理
(1)射线检测报告的管理
●
■
—
(2)射线检测记录的管理
●
■
—
(3)射线检测底片的管理
●
■
—
(4)射线检测档案的管理
●
■
—
2.10射线检测标准
●
■
▲
3
内容及知识点
各级要求
Ⅲ
Ⅱ
Ⅰ
3.1声波基础知识
3.1.1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1)机械振动、谐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
▲
—
(6)胶片的光谱感光度
●
▲
—
(7)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
●
●
—
(8)胶片的使用与保管
●
●
▲
(9)颗粒度测量
●
—
—
2.2.2.2射线照相辅助设备器材
(1)黑度计(光密度计)
■
■
▲
(2)增感屏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第一篇: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化学基础一、考试的总体要求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2、掌握分析化学中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并具有选择分析化学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3、掌握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
掌握物理化学的公式应用及应用条件,概念要明确,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二、考试内容及复习范围无机、分析化学部分1.物质结构简介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
2)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的概念,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特征。
重点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n、l、m、ms)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
3)根据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和能级组概念,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根据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区)及有关性质。
4)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等概念及其一般递变规律。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论要点。
重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的关系。
6)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性质。
7)熟悉和掌握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类型,以及离子键和离子晶体,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滴定分析概述1)了解有关误差的几个基本概念: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等。
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消除及减免、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和方法,掌握各种误差的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动系数)。
3)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了解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概念及计算。
4)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G检验法)。
了解显著性检验方法(F检验法、t检验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11材料综合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911材料综合考试大纲(2021年)《材料综合》满分150分,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三门课程,其中《物理化学》占总分的50%,《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占总分的30%,《材料科学基础》占总分的20%。
特别注意:《材料科学基础》分为三部分,考生可任选其中一部分作答。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2021年)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及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
它既是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及变化速率规律等物理化学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并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能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问题。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以下按化学热力学基础、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界面现象以及化学动力学六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
并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解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等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表述及数学表达式涵义;明了热、功、内能、焓、熵和Gibbs函数,以及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熟练掌握在物质的p、T、V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求算热、功以及各种热力学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公式应用于特定体系的时候,能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进行计算。
掌握熵增原理和吉布斯函数减小原理判据及其应用;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对应系数方程。
(二)相平衡理解并掌握Clapeyron公式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911学校材料综合考试大纲.doc

911材料综合考试大纲(2010版)材料综合满分150分,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以及材料科学基础三部分内容,其中物理化学部分占总分的50%,材料现代研究方法部分占总分的30%,材料科学基础部分占总分的20%。
特别注意:材料科学基础部分考试内容分为三部分,考生可任选其中一部分作答。
物理化学部分的考试大纲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及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
它既是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乂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及变化速率规律等物理化学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并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能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问题。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以下按化学热力学基础、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界而现象、电化学、以及化学动力学六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
并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解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等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表述及数学表达式涵义;明了热、功、内能、粉、炳、Helmholtz函数和Gibss函数,以及标准生成培、标准燃烧稔、标准摩尔炳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熟练掌握在物质的小入/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求算热、功以及各种热力学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公式应用于特定体系的时候,能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进行计算。
掌握蜥增原理和吉布斯函数减小原理判据及其应用;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对应系数方程。
(二)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相平衡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化学势判据及其应用;理解并掌握Clapeyron公式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大连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630 无机化学及无机化学实验

大连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30 科目名称:无机化学及无机化学实验具体复习大纲如下:一、气体和溶液1、理想气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2、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分压的概念,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3、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别.4、液体的蒸发及饱和蒸汽压.5、稀溶液的依数性.二、热化学1、系统、环境、相、热、功、热力学能和焓等概念.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Δr H mӨ).4、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 H mӨ)、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Δc H mӨ).5、Hess定律及有关计算.三、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合反应等概念.2、反应速率方程、速率系数、反应级数的确定.3、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阿伦尼乌斯方程.4、用碰撞理论和活化络合物理论说明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四、化学平衡熵和Gibbs函数1、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平衡组成的计算、多重平衡规则.2、反应商判据、Le Chaterlier原理.3、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及相关计算.4、熵的概念、吉布斯函数的概念,物质的标准摩尔熵S mӨ、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Gibbs函数、反应的Δr S mӨ和Δr G mӨ的简单计算,Δr G mӨ与Δr H mӨ和Δr S mӨ的关系、Δr G mӨ与KӨ的关系.5、介绍反应的Δr G m,用Δr G m和Δr G mӨ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五、酸碱平衡1、酸碱质子理论、水的解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常数、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2、强酸、强碱溶液有关离子浓度和pH的计算.3、一元(多元)弱酸(碱)的解离平衡、解离常数和平衡组成的计算.4、一元弱酸强碱盐和一元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平衡、水解常数和平衡组成的计算.5、多元弱酸强碱盐的分步水解及其平衡组成的计算、酸式盐溶液pH的近似计算.6、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缓冲能力、缓冲溶液pH的计算.7、酸碱电子理论、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不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配体过量时配位平衡组成的计算、酸碱反应与配合反应共存时溶液平衡组成的计算.六、沉淀-溶解平衡1、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标准溶度积常数、标准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和有关计算.2、溶度积规则、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3、pH对难溶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及有关计算、沉淀的配位溶解及其简单计算.4、分步沉淀和两种沉淀间的转化及有关计算.七、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原电池的基本概念、电池电动势的概念.3、电极电势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Nernst方程式及其相关计算、电极电势的应用.4、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八、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氢原子光谱、Bohr原子结构理论、电子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化和能级、原子轨道、概率密度、概率、电子云.2、四个量子数的名称、符号、取值和意义.3、s、p、d原子轨道与电子云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4、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图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写出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确定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5、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结构特征.6、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的变化规律.九、分子结构1、化学键的分类、共价键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2、杂化轨道理论的概念和类型、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简单分子和离子的几何构型.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要点、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4、分子轨道的概念、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能级图、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分布、推测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离子)的磁性和稳定性(键级).5、键级、键能、键长、键角等概念.十、晶体结构1、晶体的类型、特征和组成晶体的微粒间的作用力.2、金属晶体的三种密堆积结构及其特征、金属键的形成和特征.3、三种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晶格能的概念、离子电荷和半径对晶格能的影响、晶格能对离子化合物熔点、硬度的影响、晶格能的热化学计算方法.4、离子极化及其对键型、晶格类型、溶解度、熔点、颜色的影响.5、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的偶极矩和变形性及其变化规律、分子间力的产生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6、氢键形成的条件、特点及对物质某些性质的影响.7、过渡性晶体结构(如:层状晶体).十一、配合物结构1、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与中心离子杂化轨道的关系、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的概念、中心离子价电子排布与配离子稳定性和磁性的关系.2、配合物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八面体场中d电子的分布、高自旋和低自旋配合物、推测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磁性、配合物的颜色与d-d跃迁的关系.十二、s区元素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单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重要氢化物、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的生成和基本性质.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碱性强弱的变化规律、重要盐类的溶解性和稳定性.4、锂和铍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十三、p区元素(一)1、硼族元素的通性、缺电子原子和缺电子化合物的概念、乙硼烷的结构和重要性质、硼酸的晶体结构和性质、硼砂的结构和性质、硼的卤化物的结构和水解.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3、碳族元素的通性、碳单质的结构、碳的氧化物、碳酸及其盐的重要性质、用离子极化理论说明碳酸盐的热稳定性.4、硅单质、硅的氢化物、硅的氧化物、硅酸及其盐的重要性质.5、硅的卤化物的结构和水解.6、锡和铅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Sn(Ⅱ)的还原性、Pb(Ⅳ)的氧化性、锡和铅硫化物的颜色、生成和溶解性.十四、p区元素(二)1、氮族元素的通性、氮分子的结构和特殊稳定性、铵盐的性质、氮的氧化物的结构、硝酸的结构和性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性质.2、磷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的结构和性质.3、磷酸及其盐的性质、亚磷酸、次磷酸、焦磷酸、聚磷酸、聚偏磷酸的结构和性质.4、砷、锑、铋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5、砷、锑、铋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变化规律和重要反应.6、砷、锑、铋硫化物的颜色、生成和溶解性及砷、锑的硫代酸盐.7、氧族元素的通性、氧单质的结构和性质、过氧化氢的结构和性质及其重要反应.8、硫单质的结构和性质、硫化氢的性质、金属硫化物的溶解性、多硫化物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结构、亚硫酸及其盐的性质、硫酸及其盐的性质、硫代硫酸盐的结构和性质、过二硫酸盐的结构和性质、焦硫酸盐和连二亚硫酸盐的性质.十五、p区元素(三)1、卤素的通性、卤素单质的制备和性质、卤化氢的制备及其性质(还原性、酸性、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溴和碘的含氧酸的基本性质.2、稀有气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稀有气体化合物及其几何构型.3、p区元素的氢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4、p区元素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递变规律、p区元素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递变规律.十六、d区元素(一)1、过渡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和通性.2、钛单质的性质和用途.3、铬单质的性质、Cr(Ⅲ)和Cr(Ⅵ)化合物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及其相互转化,杂多酸盐磷钼酸铵.4、Mn(Ⅱ)、Mn(Ⅳ)、Mn(Ⅵ)、Mn(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5、Fe(Ⅱ)、Co(Ⅱ)、Ni(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6、Fe(Ⅲ)、Co(Ⅲ)、Ni(Ⅲ)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7、铁、钴、镍的重要配合物.十七、d区元素(二)1、铜族元素的通性.2、铜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重要铜盐的性质.3、Cu(Ⅰ)和Cu(Ⅱ)相互转化、铜的重要配合物、水溶液中Cu2+的重要反应.4、银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银的重要配合物、水溶液中Ag+的重要反应.5、锌族元素的通性、氢氧化锌的性质、水溶液中Zn2+的重要反应、锌的重要配合物.6、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7、汞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Hg(Ⅰ)和Hg(Ⅱ)间的相互转化、水溶液中Hg2+和Hg22+的重要反应.十八、无机化学实验1.实验基本操作:加热、洗涤、过滤等无机化学实验操作。
无损检测考试大纲

《无损检测技术》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使学生对相关的无损检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和检测工艺,使学生掌握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设备及其实际应用,并了解如何进行这方面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种主要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性及局限性;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材料性能评价,具有初步确定基本的检测工艺的能力。
三、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1.考试内容范围、考试方式
第二章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掌握金属材料与构件中常见缺陷产生原因、位置和类型
第三章超声检测:了解超声检测仪器、探头、试块等设备的原理、基本结构;理解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超声波的传播特性等;掌握超声波检测方法的分类;检测条件的选择,缺陷的定位、定量、定性。
第四章射线检测:了解射线探伤机、透度计、增感屏、胶片,射线的防护;理解射线及其种类、射线的产生、特性,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衰减;掌握射线检测方法,射线透照工艺,评片技术。
第五章磁粉检测:了解磁粉检测的特点及应用,磁粉探伤机、磁粉与磁悬液,人工试块;理解磁粉检测基本原理,漏磁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磁化方法、电流、规范,检测方法等工艺,磁粉检测的基本步骤。
第六章渗透检测:了解渗透检测的特点,渗透检测材料与设备;理解渗透检测的理论基础;掌握渗透检测方法,基本步骤,常见缺陷的显像特征,影响渗透检测灵敏度的因素。
第七章其他无损检测技术:了解其他无损检测技术的设备及应用;理解其他无损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掌握其他无损检测技术的方法及技术,操作步骤。
2.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改图、问答题、计算题。
无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无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Nondestructive testing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无损检测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选修课,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相关的无损检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和检测工艺,系统介绍无损检测的五种常规方法和四种现代新技术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设备及其实际应用,并了解如何进行这方面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2、知识要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计量测试技术》、《传感器原理与设计》3、能力要求:了解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材料评价和材料加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各种主要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性及局限性;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材料性能评价,具有初步确定基本的检测工艺的能力;了解无损检测技术的新技术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 本课程总学时为48,具体分配如下:2、具体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意义及其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 无损检测意义、特点等[重点难点] 方法的选用[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作业][课时] 2第二章超声检测[目的要求]掌握超声检测原理和方法,了解超声检测设备性能及超声检测应用[教学内容]超声检测基本原理、超声检测方法、超声检测新技术[重点难点]超声检测原理和方法,超声检测原理(超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练习[作业][课时] 10第三章射线检测[目的要求] 射线的获得及基本性质,射线探伤的原理及方法;射线探伤的技术及工艺,材料中缺陷的形式与特点;射线探伤的应用与缺陷识别;实时成像检测与CT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 射线检测基本原理、X射线检测方法、其他射线检测方法、射线防护[重点难点] 射线检测理论及技术[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练习[作业][课时] 8第四章磁粉检测[目的要求] 握磁粉检测原理、装置、方法和步骤,了解磁粉检测的应用,了解磁粉显示的解释和缺陷评定[教学内容] 磁粉检测基本原理、磁粉检测方法[重点难点] 磁粉检测的原理和方法[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练习[作业][课时] 6第五章渗透检测[目的要求] 理解渗透检测原理、装置、方法和步骤,了解渗透检测的应用及渗透显示的解释和缺陷评定。
深圳职业技能鉴定(无损检测员)考核大纲

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无损检测员)考核大纲1.职业概况1.1职业名称无损检测员。
1.2职业定义在不破坏检测对象的前提下,应用超声、射线、磁粉、渗透等技术手段和专用仪器设备,对材料、构件、零部件、设备的内部及表面缺陷进行检测和测量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5培训要求1.5.1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中级培训不少于270标准学时:已取得NDTI级资格证书者;不少于160标准学时,已取得NDTII级及以上资格证书者,不少于50标准学时。
高级培训:已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者,不少于160标准学时;已取得NDTII级资格证书者,不少于110标准学时;已取得NDTIII级资格证书者,不少于50标准学时。
1.5.2培训教师培训中、高级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无损检测III级人员。
1.5.3培训场地设备理论知识的培训在可容纳3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多媒体教室进行。
实践操作培训场所应满足以下条件:射线检测应有符合辐射防护要求的透照间、暗室及评片室,超声、磁粉、渗透检测分别有独立的操作室,并配有相应的设备、仪器。
射线检测有X 射线、Y射线模拟机、观片灯、黑度计,超声检测有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模拟机和数字机)、各种专用探头、试块,磁粉检测有磁轭和固定式磁粉探伤机、黑光灯以及必要的探伤附件。
渗透检测有便携式和固定式渗透检测装置,黑光灯以及必要的探伤附件。
通风条件良好、光线适宜、安全设施完善。
1.6鉴定要求1.6.1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6.2申报条件——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材料科学基础875)

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材料科学基础考试科目代码:875一、考试要求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先进材料研究院(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56)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和材料与制造学部激光工程研究院(0803)光学工程、(0854)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此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是理解并学习各种材料其结构、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联系的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各类材料共性基础知识部分(原子结构与结合键、晶体结构、晶体缺陷、相图与相平衡、材料的凝固)、金属材料基础知识部分(金属晶体中位错、表面与界面、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金属晶体中扩散、固态相变、金属材料强韧化)和无机材料基础知识部分(无机材料化学键结构与晶体结构、无机材料的缺陷、无机材料的相图与相变过程、无机材料的基本制造加工原理、无机材料的机械性能、无机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能),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有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各类基本概念、理论及其计算和分析的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材料共性知识、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和无机材料基础知识三大部分,总分150分。
其中,材料共性知识部分所有学生均需作答,共105分;金属材料基础知识部分和无机材料基础知识部分考生需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二选一作答,不能混做,共45分。
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判断正误、问答、计算、分析题等。
(一)材料共性知识部分1.原子结构与结合键(1)熟练掌握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金属间化合物、电子化合物等概念,熟练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电子能带结构理论(2)熟练掌握各种结合键的概念、特点、代表材料,通过结合键及原子间作用力和键能分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2.晶体结构(1)掌握空间点阵、晶胞、空间群等晶体学基本概念,三大晶族与七大晶系分类,理解晶体的宏观对称性(2)熟练掌握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等结构的堆积方式、配位数、致密度、晶胞原子数、点阵常数与原子半径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各种结构中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表征,晶向族、晶面族的确定,晶面间距的计算,晶带定律的应用3.晶体缺陷(1)熟练掌握晶体缺陷的分类,点缺陷的平衡浓度计算,固溶体的分类、概念、特点、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缺陷反应方程计算(2)熟练掌握各类位错的定义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如滑移、滑移面、滑移方向、滑移系、临界分切应力、全位错、不全位错、位错密度等;掌握刃位错、螺位错的特点及其柏氏矢量的概念、确定与表征方法,掌握发生位错反应的条件及其产物(3)熟悉各类面缺陷及体缺陷的定义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4.相图与相平衡(1)熟练掌握组元、组织、相、相平衡等重要概念的区别,理解相平衡时系统的特点,相律的计算,能够根据冷却曲线建立相图(2)熟练掌握各类二元基本相图的分析,熟练掌握匀晶、包晶、共晶、亚共晶、过共晶、共析、亚共析、过共析转变的概念、表达式、平衡结晶过程及组织特点,熟练利用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3)熟练掌握作为二元相图的典型代表—铁碳相图的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各特性点和特性线的温度与碳浓度、相区名称、不同转变过程的组织特点等(4)熟悉三元系相图的表示方法、直线法则、杠杆定律、重心法则5.材料的凝固(1)熟练掌握晶体材料结晶与长大过程中相关的重要概念,如过冷度、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正(负)温度梯度、成分过冷、相变潜热、伪共晶等(2)熟练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形核的热力学条件与结构条件,熟悉晶体长大机制,温度梯度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3)熟练掌握固溶体结晶的成分起伏、结构起伏和相起伏的概念,掌握显微偏析、宏观偏析等非平衡结晶过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深入理解成分过冷的形成过程及不同温度梯度对晶体形貌的影响(4)掌握铸锭组织的特点、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部分1.金属晶体中位错(1)熟悉位错弹性力学性质与位错能量(2)掌握位错运动特点、位错运动的驱动力、阻力及对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熟悉主要位错源及位错增殖发生临界条件(4)掌握面心立方金属晶体中的位错(5)熟练掌握位错与其它晶体缺陷交互作用及对于金属材料性能影响2.表面与界面(1)熟悉表面与晶界结构(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晶界的能量(2)熟练掌握晶界的平衡偏析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对于金属材料性能影响(3)熟练掌握晶界的迁移机制、影响因素及对于金属材料性能影响(4)熟悉相界面界面结构及界面能对于显微组织形貌影响3.塑性变形与再结晶(1)熟悉金属材料变形机制(2)熟练掌握金属多晶体塑性变形特点及细晶强化机制(3)熟练掌握合金塑性变形特点及固溶强化及第二相强化机制(4)熟练掌握塑变过程中的位错交互作用及缺陷强化机制(4)熟悉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组织、结构、性能的影响(5)熟悉冷变形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及晶粒长大过程、影响因素及应用(6)熟悉金属热加工及超塑性机制、特点及应用4.金属晶体中扩散部分(1)熟练掌握扩散宏观规律、扩散的微观机制及相关问题计算(2)熟悉扩散热力学分析、扩散系数及影响因素(3)熟悉反应扩散过程及反应扩散层结构确定5.固态相变部分(1)掌握固态相变一般特征(2)熟练掌握成分不变的相变、钢在加热时转变及共析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脱溶转变相变过程,以及在金属材料领域的应用6.金属材料强韧化部分(1)熟练掌握金属材料强化类型、基本原理及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2)熟练掌握金属材料韧化机理及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三)无机材料基础知识部分1.无机材料化学键结构与晶体结构(1)熟练掌握离子键、共价键、混合键、范氏键和氢键的定义,与材料性能之间的主要关系(2)熟练掌握鲍林规则、推算结构的方法和牢记相关数据(3)熟练掌握基本无机材料的结构特点,能够画出相关结构示意图(4)熟练掌握硅酸盐结构的分类和特点,无机玻璃的定义、通性和结构特点,了解相关材料的结构与应用之间的关系(5)掌握碳及含碳材料的结构与应用(6)学会计算和推算无机材料密度的方法2.无机材料的缺陷(1)熟练掌握缺陷的分类、定义和表达方式(2)学会分析缺陷与材料性能的关系3.无机材料的相图与相变过程(1)熟练掌握基本相图的分析,包括SiO2、SiO2-Al2O3、CaO-SiO2、MgO-Al2O3、ZrO2-CaO、MgO-Al2O3-SiO2(2)能够利用相关相图来讨论相变过程,例如,石英各相、莫来石和尖晶石、硅酸钙各相、锆石各相和堇青石的形成和相变过程,进而可以推测材料结构的形成和性能的变化规律(3)掌握玻璃材料的相变过程、结构和性能特点,学会通过相图设计组成和分析玻璃及其缺陷的形成过程(4)掌握玻璃分相现象的定义、表述、结构特点和应用(5)掌握普通陶瓷的相变过程和岩相分析;常用耐火材料和硅酸盐水泥熟料各相的特点和基本分析判别方法4.无机材料的基本制造加工原理(1)粘土陶瓷、玻璃、微晶玻璃、硅酸盐水泥熟料(2)掌握成型、烧结、扩散、熔化、冷却和后加工的定义、控制和测量5.无机材料的机械性能(1)掌握单晶和多晶陶瓷断裂机制,材料脆性断裂的特点(2)非晶材料的断裂和性能特点(3)掌握无机材料增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无机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能(1)掌握基本光学性能的定义、与材料组成结构的关系(2)掌握基本电学性能的定义、与材料组成结构的关系(3)了解陶瓷和玻璃着色的原理和生产技术(4)了解陶瓷压电性能的控制和应用三、参考书目1.《材料科学基础》,徐恒钧主编,刘国勋主审,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2.《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郭福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出版,(译自于,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4th Edition,William D.Callister Jr.,John Wiley&Sons Inc.,2013)3.《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二版为2011年出版)4.《陶瓷导论》,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译自于,Introduction to Ceramics,2nd Edition,Kingery,W.D, John Wiley&Sons Inc.,1976)。
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

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热处理和其他机械专业一样也是要参加职称评定的,一般分到机械制造工程师里面。
需要:1.助理工程师资格证和聘书2.计算机考试证书3.职称英语考试成绩单4.论文(正规杂志或刊物上发表)5.总结6.科研成果或者鉴定证书7.再教育证书(有学时要求)等等年限要求:研究生毕业可以直接认定为工程师本科毕业4年助理工程师任期大专5年助理工程师任期前言《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我国材料热处理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资格认证工作所必需的考试标准文件之一。
它是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申报者复习备考的指南,也是编写辅导材料及资格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广大应考者复习准备和考试组织者命题,大纲对材料热处理工程师的基本要求、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尽量做到科学、规范和量化,以取得社会认同,并逐步与世界接轨。
为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于2005年4月组建了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认证考核标准起草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参照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结合热处理行业特点,借鉴其他专业学会资格考试大纲,同时参照美国、日本、香港地区的做法,经过反复讨论修改,编写了本大纲试行稿。
本试行大纲共分三个部分:I、基本要求,II、考试内容,Ⅲ、有关规定和说明。
基本要求部分旨在表明,作为一名合格的材料热处理工程师,不仅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熟悉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掌握热处理工艺技术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和熟悉热处理设备和过程控制及质量管理的新一代的材料热处理专业技术人员。
大纲所列考试内容,体现了一名合格的材料热处理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理论、相关知识与技能。
这些考试内容不仅涵盖了大学所学的主要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应考者工作后运用这些知识所获得的实践经验与能力,是对应考者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全面考核。
为便于应考者复习准备和避免考试命题的随意性,本大纲第Ⅲ部分对资格考试的方式、时间、注意事项和考试命题的覆盖面、覆盖密度、试题分布、题型题量和难易程度,均作了规定。
东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05-机械学院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24科目名称:机械工程理论基础(含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一、考试说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考试题型及比例(均为约占)基础知识测试题(简答或选择) 30%设计计算题 55%结构分析及应用题 15%(四)参考书目李树军, 机械原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王丹,等. 机械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孙志礼,等,机械设计(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修世超,等, 机械设计习题与解析(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二、考查要点内容一:《机械原理》部分(一)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1.机构的组成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5.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二)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速度分析的速度瞬心法(三)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1.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及类型2.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基础3.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图解方法)4.多杆机构(四)凸轮机构及其设计1.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基本名词术语2.从动件的运动规律3.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4.凸轮机构基本参数的确定(五)齿轮机构及其设计1.齿轮的应用和分类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3.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4.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原理5.渐开线齿轮齿廓的切制原理及变位原理6.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设计7.斜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的计算(六)轮系及其设计1.轮系的分类2.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4.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5.行星轮系各轮齿数和行星轮数的选择(七)其它常用机构1.万向联轴节2.间歇运动机构3.螺旋机构(八)平衡1.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2.平面机构的平衡(九)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1.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2.机械系统运动方程式求解3.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方法(十)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1.移动副中的摩擦分析2.转动副中的摩擦分析3.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4.机械的效率5.机械的自锁内容二:《机械设计》部分(一)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械础知识1.机械零件失效、载荷、应力的概念2.静应力、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3.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及选择4.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和设计的标准化(二)螺纹连接1.螺纹连接的基础知识2.螺纹连接的预紧和放松3.螺纹连接的结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与分析(三)轴毂连接1.键连接2.花键连接3.销连接4.过盈连接(四)挠性件传动1.带传动的基础知识2.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3. 带传动的设计准则和单根V带能传递的功率4. V带传动设计5. 链传动的基础知识6. 滚子链与链轮7. 链传动的运动特性8.链传动的失效形式及功率曲线图9. 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10.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五)齿轮传动1.齿轮传动的基础知识2.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常用材料与计算准则3.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载荷计算4.齿轮传动设计与分析5.齿轮传动的润滑(六)蜗杆传动1.蜗杆传动的基础知识2.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常用材料与计算准则3.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4.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载荷计算5.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6.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七)轴1.轴的材料及结构设计2.轴的强度计算3.轴的刚度计算4.轴的共振和临界转速(八)滚动轴承1.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代号及选择2.滚动轴承载荷特点及失效分析3.滚动轴承寿命计算4.滚动轴承静强度计算5.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九)滑动轴承1.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2.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3.滑动轴承与轴瓦的结构类型、材料、特点与应用4.滑动轴承的润滑(十)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类型、特点与应用三、计算器等使用要求本科目需要使用计算器、绘图工具(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
民用核安全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考试大纲二〇一一年十月前言本考试大纲依据《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管理规定(HAF602》及《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考核与资格鉴定管理办法》组织编写,包括资格鉴定考核中“笔试”、“实践操作考试”和“综合技术能力考试”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共9篇76章。
本考试大纲是组织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培训和资格考试的依据。
本考试大纲参与编写的人员有(按姓氏笔画排序):万志坚、王文之、王存杰、王京深、王跃辉、卞雪飞、左畅、冯明全、许贵平、毕炳荣、朱伟青、刘波、任新阁、汤国祥、李苏甲、辛宏斌、花家宏、杨炯、杨建鸿、张克斌、张忠虎、张建军、张继龙、林戈、苟峰、周大禹、唐月明、钱红蕾、聂勇、袁骊、崔广余、梅德松、谢双扣、蔡军等。
本考试大纲由国家能源局负责解释。
2011年10月目录第一篇无损检验概论 (1)第一章无损检验概论I级考试大纲 (1)第二章无损检验概论II级考试大纲 (2)第三章无损检验概论III级考试大纲 (3)第二篇超声检验技术 (4)第一章超声检验通用技术I级考试大纲 (4)第二章超声检验通用技术II级考试大纲 (7)第三章超声检验通用技术III级考试大纲 (11)第四章超声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级考试大纲 (15)第五章超声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I级考试大纲 (17)第六章超声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II级考试大纲 (19)第七章超声检验技术I级操作考试大纲 (21)第八章超声检验技术II级操作考试大纲 (22)第九章超声检验技术III级操作考试大纲 (23)第十章超声检验综合技术能力III级考试大纲 (24)第三篇射线检验技术 (25)第一章射线检验通用技术I级考试大纲 (25)第二章射线检验通用技术II级考试大纲 (28)第三章射线检验通用技术III级考试大纲 (31)第四章射线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级考试大纲 (35)第五章射线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I级考试大纲 (36)第六章射线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II级考试大纲 (37)第七章射线检验技术I级操作考试大纲 (38)第八章射线检验技术II级操作考试大纲 (39)第九章射线检验技术III级操作考试大纲 (40)第十章射线检验综合技术能力III级考试大纲 (41)第四篇涡流检验技术 (42)第一章涡流检验通用技术I级考试大纲 (42)第二章涡流检验通用技术II级考试大纲 (44)第三章涡流检验通用技术III级考试大纲 (47)第四章涡流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级考试大纲 (49)第六章涡流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II级考试大纲 (53)第七章涡流检验技术I级操作考试大纲 (55)第八章涡流检验技术II级操作考试大纲 (56)第九章涡流检验技术III级操作考试大纲 (57)第十章涡流检验综合技术能力III级考试大纲 (58)第五篇磁粉检验技术 (59)第一章磁粉检验通用技术I级考试大纲 (59)第二章磁粉检验通用技术II级考试大纲 (62)第三章磁粉检验通用技术III级考试大纲 (65)第四章磁粉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级考试大纲 (68)第五章磁粉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I级考试大纲 (69)第六章磁粉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II级考试大纲 (70)第七章磁粉检验技术I级操作考试大纲 (71)第八章磁粉检验技术II级操作考试大纲 (72)第九章磁粉检验技术III级操作考试大纲 (73)第十章磁粉检验综合技术能力III级考试大纲 (74)第六篇渗透检验技术 (75)第一章渗透检验通用技术I级考试大纲 (75)第二章渗透检验通用技术II级考试大纲 (77)第三章渗透检验通用技术III级考试大纲 (80)第四章渗透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级考试大纲 (82)第五章渗透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I级考试大纲 (83)第六章渗透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II级考试大纲 (84)第七章渗透检验技术I级操作考试大纲 (85)第八章渗透检验技术II级操作考试大纲 (86)第九章渗透检验技术III级操作考试大纲 (87)第十章渗透检验综合技术能力III级考试大纲 (88)第七篇泄漏检验技术 (89)第一章泄漏检验通用技术I级考试大纲 (89)第二章泄漏检验通用技术II级考试大纲 (91)第三章泄漏检验通用技术III级考试大纲 (93)第四章泄漏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级考试大纲 (95)第五章泄漏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I级考试大纲 (97)第七章泄漏检验技术I级操作考试大纲 (101)第八章泄漏检验技术II级操作考试大纲 (102)第九章泄漏检验技术III级操作考试大纲 (103)第十章泄漏检验综合技术能力III级考试大纲 (104)第八篇目视检验技术 (105)第一章目视检验通用技术I级考试大纲 (105)第二章目视检验通用技术II级考试大纲 (107)第三章目视检验通用技术III级考试大纲 (110)第四章目视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级考试大纲 (112)第五章目视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I级考试大纲 (113)第六章目视检验核安全设备专业技术III级考试大纲 (115)第七章目视检验技术I级操作考试大纲 (116)第八章目视检验技术II级操作考试大纲 (117)第九章目视检验技术III级操作考试大纲 (118)第十章目视检验综合技术能力III级考试大纲 (119)第九篇核安全及民用核安全设备基本知识 (120)第一章核安全及民用核安全设备基本知识I级考试大纲 (120)第二章核安全及民用核安全设备基本知识II级考试大纲 (122)第三章核安全及民用核安全设备基本知识III级考试大纲 (124)第一篇无损检验概论第一章无损检验概论I级考试大纲1. 无损检验基础1.1无损检验的定义与意义1.1.1 无损检验定义(A)1.1.2 无损检验的重要性(B)1.1.3无损检验的产生与发展(C)1.2 无损检验的特征1.2.1现代无损检验的特点(B)1.2.2 无损检验的应用特点(C)1.3 无损检验的应用阶段1.3.1制造与安装中的原材料与零件检查(A)1.3.2 设备与装置的在役检查(C)2. 无损检验方法2.1 无损检验方法分类2.1.1 表面检验(B)2.1.2体积检验(B)2.2 常规检验方法2.2.1 方法原理(C)2.2.2 方法要点(C)2.2.3 主要优越性(B)2.2.4 主要局限性(C)3. 材料、加工工艺及缺陷3.1 材料分类3.1.1金属(B)3.1.2 非金属(C)3.1.3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C)3.2 材料加工及缺陷3.2.1 铸造(C)3.2.2 锻造(C)3.2.3 轧制(C)3.2.4 焊接(A)3.3热处理概念(C)3.4 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3.4.1 腐蚀(B)3.4.2 疲劳(B)3.4.3 磨蚀(C)1. 无损检验基础1.1 无损检验的定义与意义1.1.1无损检验定义与内涵(A)1.1.2无损检验的重要性(B)1.1.3无损检验需求与方法开发(C)1.2 无损检验的特征1.2.1 现代无损检验的特征(A)1.2.2 无损检验的特点与应用(B)1.3 无损检验的应用阶段1.3.1 在产品设计阶段的应用(C)1.3.2 制造与安装中的检查(A)1.3.3 设备与装置的在役检查(B)2. 无损检验方法2.1 无损检验方法分类2.1.1 表面检验(B)2.1.2体积检验(B)2.1.3 测量技术(C)2.2 常规检验方法2.2.1 方法原理(A)2.2.2 方法要点(B)2.2.3 主要优越性(B)2.2.4 主要局限性(C)2.3 缺陷检出概率与风险2.3.1 检验系统产生的测量误差(B)2.3.2危险缺陷漏检的风险(A)2.3.3 多种检验技术应用与缺陷综合评价(B)3. 材料及加工工艺3.1 材料与材料性能3.1.1 黑色金属(B)3.1.2 非金属(C)3.1.3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a.铁碳平衡相图(C)b.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A)3.2 材料评定3.2.1 材料性能测量(C)3.2.2 断裂力学初步知识(C)3.3 材料加工3.3.1 铸造(C)3.3.2 锻造(C)3.3.3 轧制(C)3.3.4 焊接a.焊接方式(B)b.焊缝坡口及焊缝(A)3.4 热处理(B)4. 缺陷产生机理与缺陷特征4.1 原材料中的常见缺陷(A)4.2 焊缝中的常见缺陷(A)4.3 热处理等工艺中出现的缺陷(A)4.4 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4.4.1 腐蚀(A)4.4.2 疲劳(A)4.4.3 磨蚀(C)4.4.4过载(C)4.4.5脆性断裂(B)1. 无损检验基础1.1 无损检验的定义与意义1.1.1 无损检验定义与内涵(A)1.1.2 无损检验的重要性与经济性(B)1.1.3 无损检验的需求与方法开发(A)1.2 无损检验的特征1.2.1 现代无损检验的特征(A)1.2.2 无损检验的特点与应用(A)1.3 无损检验的应用阶段1.3.1 在产品设计阶段的应用(B)1.3.2 制造与安装中的检查(A)1.3.3 设备与装置的在役检查(B)2. 无损检验方法2.1 无损检验方法分类2.1.1 表面检查(B)2.1.2 体积检查(B)2.1.3 测量技术(B)2.2 常规检验方法2.2.1方法原理(A)2.2.2 方法要点(A)2.2.3 主要优越性(A)2.2.4 主要局限性(C)2.3 缺陷检出概率与风险2.3.1 检验系统产生的测量误差(B)2.3.2危险缺陷漏检的风险(A)2.3.3 多种检验技术应用与缺陷综合评价(B)3. 材料及加工工艺3.1 材料与材料性能3.1.1 金属a.黑色金属(A)b.有色金属(B)3.1.2 非金属(C)3.1.3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a.铁碳平衡相图(B)b.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A)3.2 材料评价3.2.1 材料性能测量(C)3.2.2 断裂力学初步知识(B)3.3 材料加工3.3.1 铸造(B)3.3.2 锻造(B)3.3.3 轧制(B)3.3.4 焊接a.焊接方式(A)b.焊缝坡口及焊缝(A)3.4 热处理(B)4. 缺陷产生机理与缺陷特征4.1 原材料中的常见缺陷(A)4.2 焊缝中的常见缺陷(A)4.3 热处理等工艺中出现的缺陷(A)4.4 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4.4.1 腐蚀(A)4.4.2 疲劳(A)4.4.3 磨蚀(B)4.4.4过载(C)4.4.5脆性断裂(B)第二篇超声检验技术第一章超声检验通用技术I级考试大纲1. 无损检验概论(见第一篇第一章)2. 超声检验的物理基础2.1 振动与波动2.1.1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A)2.1.2 波长、频率和波速(A)2.1.3 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B)2.2 超声波2.2.1波的类型a.纵波和横波(A)b.表面波(B)c.平面波和球面波(B)2.2.2超声波声速a.固体介质中的声速(A)b.液体介质和气体介质的声速(A)c.影响声速的因素(C)d.声速测量(C)2.2.3超声场的特征值a.声压(B)b.声强(C)c.声阻抗(C)d.分贝(A)2.2.4波的迭加、干涉和衍射(C)2.3 超声波的特性2.3.1 超声波垂直入射在单一平面上的反射与透射(A)2.3.2超声波倾斜入射a.波型转换(A)b.反射与折射(A)c.第一、第二和第三临界角(A)2.4 超声波的衰减2.4.1 扩散衰减(A)2.4.2 散射衰减(B)2.4.3 吸收衰减(C)2.5 声场与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2.5.1活塞波的声场a.波源轴线上的声压分布(C)b.波指向性和半扩散角(A)c.未扩散区与扩散区(B)2.5.2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a.平底孔回波声压(B)b.大平底面回波声压(B)c.长横孔回波声压(B)2.5.3平底孔与大平底回波声压之间的关系(B)3. 超声仪器、探头和试块3.1 超声波仪器3.1.1超声波探伤仪概述a.仪器功能(A)b.仪器的分类(B)3.1.2 A型脉冲反射式仪器的一般工作原理a.仪器方框图及各部分的作用(B)b.仪器调整(A)c.仪器维护(B)3.1.3数字式超声探伤仪的特点(B)3.2 超声波探头3.2.1晶片的压电效应(B)3.2.2探头的种类和结构a.直探头(A)b.斜探头(A)c.双晶探头(C)d.聚集探头(B)3.3 试块3.3.1试块的分类a.标准试块(A)b.对比试块(A)3.3.2试块的作用a.确定检验系统的灵敏度(A)b.测试仪器和探头的性能(B)c.评判缺陷在工件中的位置(B)d.评判缺陷的当量大小(B)3.3.3试块的要求和维护a.标准试块与对比试块的要求(C)b.试块使用与维护(C)3.4 常用耦合剂及其要求(A)3.5 仪器和探头的性能及其测试3.5.1仪器的性能及其测试a.垂直线性及测试(B)b.水平线性及测试(B)c.动态范围及测试(C)3.5.2探头的性能及测试a.探头主声束偏离与双峰(C)b.斜探头的入射点(前沿长度)(A)c.斜探头的折射角(A)3.5.3仪器和探头的综合性能及其测试a.灵敏度余量(A)b.盲区与始脉冲宽度(B)c.分辨率(B)d.信噪比(B)4. 超声检验方法4.1 概述4.1.1按原理分类a.脉冲反射法(A)b.穿透法(B)4.1.2按波型分类a.纵波法(A)b.横波法(A)c.表面波法(C)4.1.3 按探头数目分类a.单探头法(A)b.双探头法(B)c.多探头法(C)4.1.4按探头接触方式分类a.直接接触法(A)b.液浸法(B)4.1.5 按显示方式分类a.A型显示(A)b.B型显示(B)c.C型显示(C)4.2 表面耦合的补偿(B)4.3 超声仪的调节4.3.1扫描速度的调节a.纵波扫描速度的调节(A)b.横波扫描速度的调节(A)4.3.2灵敏度的调节a.试块调整法(A)b.工件底波调整法(A)4.4 缺陷定位和定量4.4.1缺陷定位a.直探头检验(A)b.斜探头检验(B)4.4.2缺陷定量a.当量法(A)b.测长法(A)c.底波高度法(B)4.5 影响缺陷定位和定量的主要因素4.5.1影响缺陷定位的主要因素a.仪器的影响(C)b.探头的影响(C)c.操作人员的影响(A)d.缺陷形状、取向和性质的影响(B)4.5.2影响缺陷定量的主要因素a.仪器及探头性能的因素(C)b.耦合与衰减的影响(C)c. 缺陷形状、取向和性质的影响(B)d.操作人员的影响(A)4.6非缺陷回波的判别(C)5.超声检验技术应用及标准5.1 检验条件准备5.1.1 文件a.工艺卡的作用和主要内容(C)b.工艺卡规定的检验过程(A)5.1.2检验系统a.检验系统的构成(C)b.系统校准及检验中的校验(B)5.1.3被检件a.检验区域识别(A)b.扫查区域的表面准备(B)5.2 超声检验技术应用5.2.1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a.焊接接头中的常见缺陷(B)b.探测条件的确认(B)c.扫描速度的调节(B)d.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A)e.扫查方式(B)f. 缺陷位置和尺寸测定(A)5.2.2锻件检验a.锻件中的常见缺陷(C)b.检验方法(C)c.探测条件的确认(C)d.扫描速度和灵敏度调节(B)e.缺陷位置和尺寸测定(A)5.2.3铸件检验a.铸件中的常见缺陷(C)b.铸件检验的特点(C)5.2.4板材检验a.板材常见缺陷(C)b.检验方法(A)c.扫查方式(A)d.探测范围和灵敏度调整(B)e.缺陷的识别与测定(A)5.2.5管材检验的特点(B)5.3 标准JB/T 4730 总则和超声检验5.3.1一般要求a.检验范围(A)b.检验人员(C)c.探伤仪器和探头的性能(B)d.检验一般方法(C)e.校准(B)f.缺陷记录(A)5.3.2超声检验方法要求a.板材检验(A)b.焊接接头检验(A)c.厚度测量(C)第二章超声检验通用技术Ⅱ级考试大纲1. 无损检验概论(见第一篇第二章)2. 超声检验的物理基础2.1 振动与波动2.1.1机械振动的一般概念(A)2.1.2谐振动(A)2.1.3阻尼振动(C)2.1.4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A)2.1.5波长、频率和波速(A)2.1.6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A)2.2 超声波2.2.1波的类型a.纵波、横波和表面波(A)b.板波(C)c.平面波、柱面波和球面波(B)d.连续波和脉冲波(B)2.2.2超声波声速a.固体介质中的声速(A)b.液体介质、气体介质的声速(A)c.板波声速(C)d.影响声速的因素(B)e.声速测量(A)2.2.3超声场的特征值a.声压(A)b.声强(A)c.声阻抗(A)d.分贝及其应用·分贝声压表达式和声强表达式(A)·常用分贝值和声压比值的关系(A)·分贝应用(B)2.2.4 波的迭加、干涉、衍射和惠更斯原理(B)2.3 超声波的特性2.3.1超声波垂直入射a.单一平面的反射与透射(A)b.薄层介面的反射与透射(B)c.声压往复透射率(B)2.3.2超声波倾斜入射a.波型转换与反射、折射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临界角(A)b.声压反射率(A)c.声压往复透射率(B)d.端角反射(A)2.4 超声波的聚焦与发散2.4.1声压距离公式a.球面波声压距离公式(C)b.柱面波声压距离公式(C)2.4.2平面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a.平面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B)b.平面波在曲界面上的折射(B)2.4.3球面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a.球面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C)b.球面波在曲界面上的折射(C)2.4.4球面波在平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a.球面波在单一平界面上的反射(C)b.球面波在单一平界面上的折射(C)2.5 超声波的衰减2.5.1衰减的原因a.扩散衰减(A)b.散射衰减(A)c.吸收衰减(A)2.5.2衰减方程与衰减系数a.衰减方程(B)b.衰减系数(B)c.衰减系数的测定(B)2.6 超声波发射声场与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2.6.1纵波发射声场a.活塞波声场·声轴上的声压分布(A)·指向性和半扩散角(A)·未扩散区与扩散区(A)·近场区(B)b.矩形波源辐射的纵波声场·声轴上的声压分布(B)·指向性和半扩散角(B)·未扩散区与扩散区(B)2.6.2聚焦发射声场a.液浸聚焦和接触式聚焦(B)b.焦距计算(C)2.6.3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a.平底孔回波声压(A)b.大平底面回波声压(A)c.长横孔回波声压(C)d.短横孔回波声压(C)e.球孔回波声压(C)f.圆柱曲底面回波声压(C)2.6.4各类规则反射体回波声压之间的关系a.平底孔与大平底(A)b.短横孔与大平底(C)c.长横孔与大平底(C)3. 超声仪器、探头和试块3.1 超声波仪器3.1.1超声波探伤仪概述a.仪器的功能(A)b.仪器的分类(B)3.1.2 A型脉冲反射式仪器的一般工作原理a.仪器电路的方框图(B)b.仪器主要组成部分(B)c.仪器主要功能键的作用及其调整(A)d.仪器的维护(B)3.1.3数字式超声探伤仪a.数字式超声探伤仪的特点(B)b.数字式超声探伤仪的发展(C)3.1.4超声波测厚仪的功能与应用(B)3.2 超声波探头3.2.1晶片a.压电效应(A)b.压电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B)3.2.2探头的种类和结构a.直探头(A)b.斜探头(A)c.双晶探头(A)d.聚集探头(A)e.其它探头(C)3.3 试块3.3.1试块的分类a.标准试块(A)b.对比试块(A)3.3.2试块的作用a.确定检验系统的灵敏度(A)b.测试仪器和探头的性能(A)c.评判缺陷在工件中的位置(A)d.评判缺陷的当量大小(A)3.3.3试块的要求和维护a.标准试块与对比试块的要求(A)b.试块的维护(B)3.3.4国内外试块的了解(C)3.4常用耦合剂及其要求(A)3.5 仪器和探头的性能及其测试3.5.1仪器的性能及其测试a.垂直线性及其测试(A)b.水平线性及其测试(A)c.动态范围及其测试(A)3.5.2探头的性能及其测试a.探头主声束偏离与双峰(A)b.斜探头的入射点(A)c.斜探头的K值和折射角(A)3.5.3仪器和探头的综合性能及其测试a.灵敏度余量(A)b.盲区与始脉冲宽度(B)c.分辨率(A)d.信噪比(A)4.超声检验方法4.1 概述4.1.1按原理分类a.脉冲反射法(A)b.穿透法(B)c.共振法(C)4.1.2按波型分类a.纵波法(A)b.横波法(A)c.表面波法(B)d.板波法(C)4.1.3按探头数目分类a.单探头法(A)b.双探头法(A)c.多探头法(C)4.1.4按探头接触方式分类a.直接接触法(A)b.液浸法(A)4.1.5 按显示方式分类a.A型显示(A)b.B型显示(B)c.C型显示(C)d.D型显示(C)4.2 仪器与探头的选择4.2.1仪器的选择(B)4.2.2探头的选择a.探头类型(A)b.探头频率(A)c.晶片尺寸(A)d.斜探头折射角(A)4.3 耦合与补偿4.3.1影响声耦合的主要因素(A)4.3.2表面耦合损耗的测定和补偿a.耦合损耗的测定(B)b.补偿方法(A)4.4 超声仪的调节4.4.1扫描速度的调节a.纵波扫描速度的调节(A)b.横波扫描速度的调节(A)4.4.2灵敏度的调节a.试块调整法(A)b.工件底波调整法(A)4.5 缺陷定位和定量4.5.1缺陷定位a.直探头检验(A)b.表面波检验(B)c.横波平面检验(A)d.横波曲面检验(B)4.5.2缺陷定量a.当量法(A)b.测长法(A)c.底波高度法(A)4.6 影响缺陷定位和定量的主要因素4.6.1影响缺陷定位的主要因素a.仪器的影响(A)b.探头的影响(A)c.工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影响(A)d.操作人员的影响(A)e.缺陷形状、取向和性质的影响(A)4.6.2影响缺陷定量的主要因素a.仪器及探头性能的因素(B)b.耦合与衰减的影响(B)c.工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影响(B)d. 缺陷形状、取向和性质的影响(A)e.操作人员的影响(A)4.7 缺陷的性质分析(B)4.8 非缺陷回波的判别(B)5. 超声检验技术应用及标准5.1 检验条件准备5.1.1 文件a.工艺卡编制要点(A)b.检验规程与标准应用(A)5.1.2检验系统a.检验设备及系统的构成(B)b.系统校准及检验中的校验(A)5.1.3被检件a.确定检验区域(A)b.扫查区域的表面准备(B)5.2超声检验技术应用5.2.1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a.焊接接头中的常见缺陷(A)b.检验方法概述(A)c.探测条件的选择(A)d.扫描速度的调节(A)e.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A)f.扫查方式(B)g.缺陷位置和尺寸测定(A)5.2.2锻件检验a.锻件中的常见缺陷(A)b.检验方法概述(B)c.探测条件的选择(B)d.扫描速度和灵敏度调节(A)e.缺陷位置和尺寸测定(A)5.2.3铸件检验a.铸件中的常见缺陷(B)b.铸件检验的特点(B)5.2.4板材检验a.板材常见缺陷(B)b.检验方法(A)c.缺陷的判别与测定(B)5.2.5管材检验a.管材中的常见缺陷(B)b.检验方法(A)5.3 标准JB/T 4730 总则和超声检验5.3.1一般要求a.检验范围(A)b.检验人员(B)c.探伤仪器和探头的性能(B)d.检验一般方法(B)e.校准(A)f.缺陷记录、评定及报告(A)5.3.2超声检验方法要求a.锻件检验(A)b.焊接接头检验(A)c.厚度测量(A)第三章超声检验通用技术III级考试大纲1. 无损检验概论(见第一篇第三章)2.超声检验的物理基础2.1 振动与波动2.1.1 振动的一般概念(A)2.1.2 谐振动(A)2.1.3 阻尼振动(B)2.1.4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A)2.1.5 波长、频率和波速(A)2.1.6 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A)2.2 超声波2.2.1波的类型a.纵波、横波和表面波(A)b.板波和爬波(B)c.平面波、柱面波和球面波(B)d.连续波和脉冲波(B)2.2.2超声波声速a.固体介质中的声速(A)b.液体介质和气体介质的声速(A)c.影响声速的因素(A)d.声速测量(B)2.2.3超声场的特征值a.声压(A)b.声强(A)c.声阻抗(A)d.分贝及其应用·分贝声压表达式和声强表达式(A)·常用分贝值和声压比值的关系(A)·分贝应用(A)2.2.4波的迭加、干涉、衍射和惠更斯原理(A)2.3 超声波的特性2.3.1超声波垂直入射a.单一平面的反射与透射(A)b.薄层界面的反射与透射(A)c.声压往复透射率(B)2.3.2超声波倾斜入射a.波型转换与反射、折射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临界角(A)b.声压反射率(A)c.声压往复透射率(B)d.端角反射(B)2.4 超声波的聚焦与发散2.4.1声压距离公式a.球面波声压距离公式(A)b.柱面波声压距离公式(C)2.4.2平面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a.平面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B)b.平面波在曲界面上的折射(B)2.4.3球面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a.球面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C)b.球面波在曲界面上的折射(C)2.4.4球面波在平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a.球面波在单一平界面上的反射(C)b.球面波在双平界面上的反射(C)c.球面波在平界面上的折射(C)2.5 超声波的衰减2.5.1衰减的原因a.扩散衰减(A)b.散射衰减(A)c.吸收衰减(A)2.5.2衰减方程与衰减系数a.衰减方程(A)b.衰减系数(A)c.衰减系数的测定(A)2.6 超声波发射声场与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2.6.1纵波发射声场a.活塞波源辐射的纵波声场·声轴上的声压分布(A)·指向性和半扩散角(A)·未扩散区与扩散区(A)·近场区(B)b.矩形波源辐射的纵波声场·声轴上的声压分布(B)·指向性和半扩散角(B)·未扩散区与扩散区(B)2.6.2聚焦发射声场a.液浸聚焦和接触式聚焦(A)b.焦距和焦柱计算(A)2.6.3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a.各类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平底孔回波声压(A)·大平底面回波声压(A)·长横孔回波声压(B)·短横孔回波声压(B)·球孔回波声压(B)·圆柱曲底面回波声压(C)b.各类规则反射体回波声压之间的关系·平底孔与大平底(A)·短横孔与大平底(B)·长横孔与大平底(B)3. 超声仪器、探头和试块3.1 超声波仪器3.1.1概述a.仪器的功能(B)b.仪器的分类(B)3.1.2 A型脉冲反射式仪器的一般工作原理a.仪器电路的方框图(B)b.仪器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B)c.仪器主要功能键的作用及其调整(A)d.仪器的维护(C)3.1.3数字式超声探伤仪a.数字式超声探伤仪的特点(B)b.数字式超声探伤仪的发展(C)3.2 超声波探头3.2.1晶片a.压电效应(B)b.压电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B)3.2.2探头的种类和结构a.直探头(A)b.斜探头(A)c.双晶探头(A)d.聚集探头(A)e.其它探头(C)3.3 试块3.3.1试块的分类a.标准试块(A)b.对比试块(A)3.3.2试块的作用a.确定检验系统的灵敏度(A)b.测试仪器和探头的性能(A)c.评判缺陷在工件中的位置(A)d.评判缺陷的当量大小(A)3.3.3试块的要求和维护a.标准试块与对比试块的要求(B)b.试块使用与维护(B)3.4 常用耦合剂及其要求(A)3.5 仪器和探头的性能及其测试3.5.1仪器的性能及其测试a.垂直线性及其测试(A)b.水平线性及其测试(A)c.动态范围及其测试(C)d.衰减器精度及其测试(C)3.5.2探头的性能及其测试a.探头主声束偏离与双峰(B)b.斜探头的入射点(A)c.斜探头的折射角(A)3.5.3仪器和探头的综合性能及其测试a.灵敏度余量(B)b.盲区与始脉冲宽度(B)c.分辨率(B)d.信噪比(B)4. 超声检验方法4.1 概述4.1.1按原理分类a.脉冲反射法(A)b.穿透法(A)c.共振法(C)4.1.2 按波形分类a.纵波法(A)b.横波法(A)c.表面波法(A)d.板波法(C)4.1.3按探头数目分类a.单探头法(B)b.双探头法(B)c.多探头法(B)4.1.4按探头接触方式分类a.直接接触法(B)b.液浸法(B)4.1.5 按显示方式分类a.A型显示(A)b.B型显示(B)c.C型显示(B)d.D型显示(B)e.P型显示(B)4.2 仪器与探头的选择4.2.1仪器的选择(A)4.2.2探头的选择a.探头形式(A)b.探头频率(A)c.晶片尺寸(A)d.斜探头折射角(A)e.其它探头(B)4.3 耦合与补偿4.3.1 影响声耦合的主要因素(A)4.3.2表面耦合损耗的测定和补偿a.耦合损耗的测定(B)b.补偿方法(B)4.4 超声仪的调节4.4.1扫描速度的调节a.纵波扫描速度的调节(A)b.横波扫描速度的调节(A)4.4.2 灵敏度的调节a.试块调整法(A)b.工件底波调整法(A)4.5 缺陷定位和定量4.5.1缺陷定位a.直探头检验(A)b.表面波检验(A)c.横波平面检验(A)d.横波曲面检验(A)4.5.2缺陷定量a.当量法(A)b.测长法(A)c.底波高度法(A)4.5.3 缺陷自身高度的测量(B)4.6 影响缺陷定位和定量的主要因素4.6.1影响缺陷定位的主要因素a.仪器的影响(A)b.探头的影响(A)c.工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影响(A)d.操作人员的影响(A)e.缺陷形状、取向和性质的影响(A)4.6.2影响缺陷定量的主要因素a.仪器及探头性能的因素(A)b.耦合与衰减的影响(A)c.工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影响(A)d. 缺陷形状、取向和性质的影响(A)e.操作人员的影响(A)4.7 缺陷的性质分析(B)4.8非缺陷回波的判别(B)5. 超声检验技术应用及标准5.1 检验条件准备5.1.1 文件a.检验规程编制(A)b.标准应用(B)5.1.2检验系统a.检验系统的构成(B)b.系统校准及检验中的校验(C)5.1.3被检件a.确定检验区域(A)b.扫查区域的表面准备(C)5.2 超声检验技术应用5.2.1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a.焊接接头中的常见缺陷(A)。
复旦大学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850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a)材料的相结构;b)二元相图及其类型;c)复杂相图分析;d)相 图的热力学基础;e)三元系相图及其类型。 . .
材料的凝固与气相沉积:a)材料凝固时晶核的形成;b)材料凝固时晶体的生长;c)固溶 体合金的凝固;d)共晶合金的凝固;e)制造工艺与凝固组织;f)用凝固法材料的制备技 术;g)材料非晶态;h)材料的气-固转变;i)气相沉积法的材料制备技术。 . .
冯端,师昌绪 材料科学导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5
版次 备注
复旦大学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850
科目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卷)
一、考试内容范围
.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a)原子结构;b)原子结合键;c)原子排列方式;d)晶体材料的组 织。 . .
材料中的晶体结构:a)晶体学基础;b)纯金属的晶体结构;c)离子晶体的结构;d)共价 晶体的结构。 . .
备 出版时间 版次
注
石德珂
材 料 科 学 基 机械工业出版 2015 年 1 第 2
础
社
月
版
第1
冯端、师昌绪、刘治 材 料 科 学 基 化学工业出版 2002 年 5 版
国
础
社
月
扩散与固态相变:a)扩散定律及其应用;b)扩散机制;c)影响扩散的因素与扩散驱动力; d)几个特殊的有关扩散的实际问题;e)固态相变中的形核;f)固态相变的晶体生长;g) 扩散型相变;h)无扩散相变。 . .
材料的变形与断裂:a)金属变形概述;b)金属的弹性变形;c)滑移与孪晶变形;d)单晶 体的塑性变形;e)多晶体的塑性变形;f)纯金属的变形强化;g)合金的变形与强化;h) 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能;i)金属的断裂;j)冷变形金属的回复阶段;k)冷变形金属的 再结晶;l)金属的热变形、蠕变与超塑性;m)陶瓷晶体的变形。 . .
北航7系复试大纲2010-2013年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大纲一.机械学院各研究方向复试分数线备注:超过北航工学复试资格线而未达到机械学院某些研究方向复试线的考生,可以申请参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赵老师zhaog@)、机械工程学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和“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化”方向(乔老师lhqiao@)和机械工程学科的“计算机图形学与工业设计”方向(刘老师ljinghua@)学科的复试。
二、考生资格审查参加复试考生均需要按学校要求进行复试资格审查,考生本人需在复试前(19日、20日下午、21日)向机械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新主楼A839)提交下列材料,由于21日进行面试的考生尽量在19日和20日办好资格审查手续,所有提交的复印材料均需以A4纸大小按序统一左侧装订(复试通知书在首页,成绩单要原件,超过A4的,装订后折叠成A4大小,身份证复印件放到最后一页):1、复试通知书(右上角注明具体复试系所编号)2、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一份复印件(身份证、军官证,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还需持本人学生证,纸型为A4纸,身份证正、反面需复印在同一页面上);3、应届本科毕业生: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的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毕业证书需于新生开学报到时向院系提供复印件);4、非应届本科毕业生及非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还需携带以下各类材料:A、学历证书原件并上交一份复印件;B、上交由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的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复印件,并需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还需提供符合其报考资格要求的各类材料原件及复印件;6、现役军人、国防生、委培生、定向生等需和我校签署相关协议的考生请书面向院系说明。
7、凡提交的报考信息需与本人实际相符合。
凡是不符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录取资格。
8、交纳复试费100元(用铅笔在右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三、到各系所面试当日须带1、加盖机械学院公章的复试通知书;2、有效证件(应届生带学生证);3、本科成绩单。
射线检测考试大纲

射线检测通用技术一级考试培训1.无损检测概论2.射线检测物理基础2.1原子与原子结构P1-52.1.1元素与原子基本概念2.1.2原子和粒子a.原子序数的定义(A)b.原子量的定义(C)c.核电荷数的定义(B)d.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基本概念(B)2.1.3原子运动基本概念a.轨道(C)b.能级(C)c.基态和激发态(C)d.跃迁(C)2.2放射性元素2.2.1放射性元素衰变a.衰变的概念和衰变方式(C)b.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基本概念(B)2.2.2衰变规律a.活度和活度单位(C)b.半衰期定义和衰变常数(B)c.半衰期简单计算(B)2.3射线种类和性质2.3.1射线及种类(A)2.3.2X射线和γ射线a. X射线和γ射线的产生(C)b. X射线和γ射线的本质(A)P5c. X射线和γ射线特征(C)P52.4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4.1射线与物质的主要作用a.光电效应(C)b.康普顿效应(C)2.4.2窄束单色射线的衰减a.窄束射线(B)b.单色射线(C)a.吸收与散射(B)b.线衰减系数、半值层、衰减公式及基本计算2.4.3宽束连续谱射线的衰减a.宽束射线(C)b.散射比(C)c.衰减公式(C)3.设备与器材3.1X射线机3.1.1X射线机基本结构a.基本构成(C)P39-41b.基本工作原理(C)c. X射线机类型及适用性(C)3.1.2X射线管a.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C)b.管电压和管电流(B)c.焦点和辐射角(C)3.1.3训机概念(B)3.2γ射线设备3.2.1基本结构(C)3.2.1基本工作原理(B)3.2.3γ射线源a.Ir192和Co60的能量(C)b. Ir192和Co60的半衰期(A)3.3射线照相胶片3.3.1感光原理a.胶片基本结构(C)b.感光基本原理(C)3.3.2胶片类型a.基本类型(C)b.感光速度(C)3.3.3胶片感光特征a.感光特征曲线(C)b.感光度和灰雾度(B)c.梯度和宽容度(C)3.4增感屏3.4.1增感屏作用(C)3.4.2增感屏主要类型(C)a.金属增感屏b.荧光增感屏和金属荧光增感屏(C)3.4.3铅箔增感屏的结构和特点(A) 3.5像质计3.5.1像质计的作用(A)3.5.2像质计的基本类型(C)3.6其他设备与器材3.6.1标记a.标记的种类和作用(B)b.“B”标记的作用(A)3.6.2观片灯、安全灯、温度计、洗片槽和干燥箱等(C)3.6.3黑度计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a.工作原理(C)b.使用(C)3.6.4个人剂量仪(C)4射线照相检验技术4.1射线照相灵敏度影响因素4.1.1对比度概念(B)4.1.2几何不清晰度概念(A)4.1.3颗粒度概念(C)4.2透照工艺条件4.2.1射线和能量的选择a. X射线和γ射线的使用选择(C)b. X射线的能量选择(B)4.2.2焦距的选择原则(A)4.2.3曝光量的选择a.曝光量的概念(B)b.平方反比定律(A)4.3透照方式4.3.1透照方式选择a.直缝透照(A)b.环缝透照(A)4.3.2一次透照长度概念(B)4.4曝光曲线4.4.1曝光曲线构成a.(KV-T)曲线(B)b.(E-T)曲线(B)4.4.2曝光曲线使用(一点法)(A)4.5散射线控制4.5.1散射线基本概念(C)4.5.2散射线主要控制措施(B)4.6焊缝射线检测4.6.1透照工艺卡的内容和作用(C) 4.6.2检测基本过程(A) (学习、讨论)4.7暗室处理技术4.7.1显影液和定影液的作用(B)4.7.2暗室操作(A)4.8辐射防护4.8.1X射线和γ射线对人体的伤害(B)4.8.2安全措施a.监控(C)b.记录(C)c.防护原则:屏蔽、时间、距离(B)5.底片质量评定和记录5.1底片评定质量要求5.1.1环境设备要求5.1.2底片质量要求a.灵敏度b.黑度c.标记d.伪缺陷e.背散射5.1.3结果记录5.2标准JB/T 4730 总则和射线检测5.2.1一般要求a.检测范围b.检测人员c.检测设备器材d.透照方式e.校验5.2.2缺陷记录。
无损检测员技能鉴定题库

无损检测员技能鉴定题库第一部分基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 )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2.( )以上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町以根据需要设置检验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检验机构,对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检验。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3.( )以上地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也可以组织监督抽查。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4.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地方( )另行重复抽查}上级监督抽查的产品,下级( )另行重复抽查。
A.可以;可以 B.不得;不得 C.可以;不得 D.不得;可以5.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 )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的罚款。
A.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B.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C.-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D.二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6.进行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公眚,公告后经复查仍不合格的( )。
A.责令停业,限期整顿B.吊销营业执照C.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D.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申诉7.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稽查特派员,对( )实施监督检查。
A.国家出资的重大建设项目 B.国家重大技术改造项目C.房屋建筑工程 D.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8.(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国家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A.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C.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D.国务院经济贸易主管部门9.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行业认证机构,进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生入学考试《材料无损检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无损检测
Ⅰ、考试总体要求
掌握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涡流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的物理基础、基本原理、优点及局限性;掌握上述五种常规无损检测技术对缺陷类型、位向和被检工件或材料的要求,能够通过检测结果对缺陷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定;了解中子射线照相、声发射、激光全息检测技术等其它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等相关知识。
要求能够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无损检测方法,并具备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Ⅱ、考试方式
1、考试方法:笔试,闭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Ⅲ、试卷结构
1、题型及分数比例
填空题10% 名词解释12% 简答题42% 论述题36%
2、试题难易及分数比例
较易40% 中等难度50% 较难10%
Ⅳ、主要参考书
无损检测技术(第2版)。
刘贵民、马丽丽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2。
Ⅴ、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规无损检测技术和部分其它常用无损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以及检测结果分析的有关内容。
具体的考试内容有:
1、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对被检材料及缺陷性质的要求(5~10%):
(1) 掌握不同检测技术所适合检测的材料。
(2) 能够根据缺陷的性质初步确定无损检测方法。
2、射线检测技术(10~25%):
(1) 射线检测技术的特点、适用性和局限性。
(2) 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 X射线检测原理和检测方法。
(4) 射线检测时透照方向的选择。
(5) X射线检测设备与器材。
(6) 射线检测缺陷分析。
(7) 射线的防护。
3、超声波检测技术(10~25%):
(1) 超声波检测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2) 超声波的分类及传播。
(3) 超声波检测仪、探头及试块的分类。
(4) 超声波检测的方法。
(5) 超声波检测仪及探头的选择。
(6) 超声耦合。
(7) 超声波测厚的方式。
4、涡流检测技术(5~20%):
(1) 涡流检测的特点和技术原理。
(2) 检测线圈的分类及使用方式。
(3) 涡流检测的方法。
(4) 物流检测技术的应用。
5、渗透检测技术(5~20%):
(1) 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分类、优点和局限性。
(2) 润湿现象、毛细现象、表面活性及乳化作用等基础知识。
(3) 渗透检测所用的材料及装置(设备)。
(4) 渗透检测的步骤以及显示的解释和缺陷评定。
6、磁粉检测技术(5~20%):
(1) 磁粉检测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点及局限性。
(2) 铁磁性材料、漏磁场以及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
(3) 磁粉检测设备和材料。
(4) 磁粉检测的方法。
(5) 退磁的原理及方法。
(5) 磁痕分析。
7、其它无损检测技术(10~20%):
(1) 中子射线照相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2) 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3) 激光全息检测的特点以及全息干涉检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