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2019绿色建筑评定标准表格

2019绿色建筑评定标准表格

表7-1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8.2 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8.2.1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3分; 38.2. 2 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地下室首层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得3分;38.2. 3 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4h/d,得3分。

38.3 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

39 具有良好的室内热湿环境。

89.1 采用自然通风或复合通风的建筑,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达到30%,得2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9.2 采用人工冷热源的建筑,主要功能房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Ⅱ级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 510 优化建筑空间和平面布局,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810.1 住宅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在夏热冬暖地区达到12%,在夏热冬冷地区达到8%,在其他地区达到5%,得5分;每再增加2%,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0.2 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7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 511 设置可调节遮阳设施,改善室内热舒适,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可调节遮阳设施的面积占外窗透明部分的比例按下表的规则评分。

9 3要求;7.3 用水器具和设备应满足节水产品的要求。

√8 不应采用建筑形体和布置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

√9 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9.1 住宅建筑的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2%;√9.2 公共建筑的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1%。

√10 选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0.1 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应大于60%;√10.2 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应采用预拌砂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健康舒适章节】学习笔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健康舒适章节】学习笔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健康舒适作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278-2019五大章节之一,”健康舒适” 通过”室内空气品质、水质、声环境与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四个方面,对人体健康及舒适程度进行衡量,旨在创建一个健康宜居的室内环境,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其中”水质”部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曾捷院长讲解,其余部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教授讲解。

本章节共包含20条条款,其中控制项9条,评分项11条,评分项总分值100分,所有条文均适用预评价阶段和评价阶段。

新增条文6款;其余条文均从2014版沿用、发展而来。

“水质”部分共包含4条条文,其中控制项1条,评分项3条,均为新增条文。

5.1.3(控制项)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制定相应消毒计划、永久性标识等措施。

该条文对水质、储水设施、水封装置、设置标识等方面进行了最基本的控制。

5.2.3(评分项)水质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要求了直饮水、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供水、游泳池循环水处理系统、采暖空调循环水系统等的水质,还要求景观水体的水源不得来自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可采用中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或地表水。

5.2.4(评分项)生活饮用水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满足卫生要求。

考虑到目前各类民用建筑主要采用的生活饮用水供水方式为二次供水,储水设施是建筑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环节。

要求建筑二次供水设施的卫求和水质检测方法满足现行标准相关规定;使用满足相关要求的成品水箱,避免现场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采用储水设施分格、检查口(人孔)加锁、溢流管及通气管口防止生物进入等措施,避免储水变质。

5.2.5(评分项)所有给水排水管道、设备、设施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性标识。

现代化的建筑给水排水管线繁多,如果没有清晰的标识,难免在施工或日常维护、维修时发生误接的情况,造成误饮误用,给用户带来健康隐患。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新标准”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自2006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此次修订之后的“新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与2014版相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变化一重新定义“绿色建筑”原定义新定义2.0.1绿色建筑:影响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变化二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原版指标评价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2.0.2 绿色性能影响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开发者“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变化三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新标准2.0.5 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变化四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原标准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影响这一变化能有效约束绿色建筑技术落地,对模拟计算的结果准确性要求更高,对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评价标识证书影响很大。

变化五星级划分的变化——新增“基础级”原标准分为三个星级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新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基础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即为基本级,控制项与全文强制性规范有效衔接,将作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主要依据,与国际主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接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健康舒适章节】学习笔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健康舒适章节】学习笔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健康舒适作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278-2019五大章节之一,”健康舒适” 通过”室内空气品质、水质、声环境与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四个方面,对人体健康及舒适程度进行衡量,旨在创建一个健康宜居的室内环境,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其中”水质”部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曾捷院长讲解,其余部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教授讲解。

本章节共包含20条条款,其中控制项9条,评分项11条,评分项总分值100分,所有条文均适用预评价阶段和评价阶段。

新增条文6款;其余条文均从2014版沿用、发展而来。

“水质”部分共包含4条条文,其中控制项1条,评分项3条,均为新增条文。

5.1.3(控制项)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制定相应消毒计划、永久性标识等措施。

该条文对水质、储水设施、水封装置、设置标识等方面进行了最基本的控制。

5.2.3(评分项)水质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要求了直饮水、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供水、游泳池循环水处理系统、采暖空调循环水系统等的水质,还要求景观水体的水源不得来自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可采用中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或地表水。

5.2.4(评分项)生活饮用水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满足卫生要求。

考虑到目前各类民用建筑主要采用的生活饮用水供水方式为二次供水,储水设施是建筑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环节。

要求建筑二次供水设施的卫求和水质检测方法满足现行标准相关规定;使用满足相关要求的成品水箱,避免现场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采用储水设施分格、检查口(人孔)加锁、溢流管及通气管口防止生物进入等措施,避免储水变质。

5.2.5(评分项)所有给水排水管道、设备、设施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性标识。

现代化的建筑给水排水管线繁多,如果没有清晰的标识,难免在施工或日常维护、维修时发生误接的情况,造成误饮误用,给用户带来健康隐患。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评分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评分表
表5.2.4冷、热源机组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
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提高或降低幅度
机组类型
能效指标
提高或降低幅度
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制冷性能系数
(COP)
提高6 %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直燃型
制冷、供热性能系数(COP)
提高6 %
蒸汽型
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
降低6 %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
1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得2分;
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
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得2分。
4 .2 .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评价分值为4分。
4 . 2 . 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4.1. 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 . 2 . 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总分值为19分。对居住建筑,根据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按表4.2.1-1的规则评分;对公共建筑,根据其容积率按表4. 2. 1-2的规则评分。
表4.2.1-1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规则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A (m2)
5.1. 2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5 . 1 . 3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5 . 1 . 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规定的现行值。



5 . 2 . 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评价分值为6分。

GB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3页精选文档

GB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3页精选文档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2006-03-07 发布 2006-06-0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设 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9,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年3月7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联合发布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2页word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2页word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I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2005]63号(关于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有为韩继红曾捷杨建荣方天培汪维王静霞秦佑国毛志兵马眷荣陈立叶青徐文龙林海燕郎四维程志军安宇张蓓红范宏武王玮华林波荣赵平于震平郭兴芳涂英时刘景立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3.1基本要求 (3)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住宅建筑 (5)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4.5室内环境质量 (9)4.6运营管理 (11)5公共建筑 (12)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4)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5.5室内环境质量 (16)5.6运营管理 (17)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的十三大变化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由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变化1变化一:重新定义“绿色建筑”原定义在全寿命期内、*.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新定义2.0.1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影响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2变化二: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原版指标评价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2.0.2绿色性能:按“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和“提高与创新”一大加分项。

影响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3变化三: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新标准2.0.5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4变化四: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原标准: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9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2019绿色建筑评定标准表格

2019绿色建筑评定标准表格

表7-1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8.2 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8.2.1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3分; 38.2. 2 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地下室首层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得3分;38.2. 3 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4h/d,得3分。

38.3 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

39 具有良好的室内热湿环境。

89.1 采用自然通风或复合通风的建筑,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达到30%,得2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9.2 采用人工冷热源的建筑,主要功能房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Ⅱ级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 510 优化建筑空间和平面布局,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810.1 住宅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在夏热冬暖地区达到12%,在夏热冬冷地区达到8%,在其他地区达到5%,得5分;每再增加2%,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0.2 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7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 511 设置可调节遮阳设施,改善室内热舒适,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可调节遮阳设施的面积占外窗透明部分的比例按下表的规则评分。

9 3要求;7.3 用水器具和设备应满足节水产品的要求。

√8 不应采用建筑形体和布置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

√9 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9.1 住宅建筑的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2%;√9.2 公共建筑的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1%。

√10 选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0.1 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应大于60%;√10.2 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应采用预拌砂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3.1一般规定 (3)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安全耐久 (6)4.1控制项 (6)4.2评分项 (6)Ⅰ安全 (6)Ⅱ耐久 (7)5、健康舒适 (9)5.1控制项 (9)5.2评分项 (10)Ⅰ室内空气品质 (10)Ⅱ水质 (11)Ⅲ声环境与光环境 (11)Ⅳ室内热湿环境 (12)6、生活便利 (14)6.1控制项 (14)6.2评分项 (14)Ⅰ出行与无障碍 (14)Ⅱ服务设施 (15)Ⅲ智慧运行 (16)Ⅳ物业管理 (17)7、资源节约 (19)7.1控制项 (19)7.2评分项 (20)Ⅰ节地与土地利用 (20)Ⅱ节能与能源利用 (22)Ⅲ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24)Ⅳ节材与绿色建材 (26)8、环境宜居 (28)8.1控制项 (28)8.2评分项 (28)Ⅰ场地生态与景观 (28)Ⅱ室外物理环境 (30)9、提高与创新 (30)9.1控制项 (30)9.2加分项 (31)1总则1.0.1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应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且建筑布局应与场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并应对场地的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加以组织和利用。

1.0.5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总则
1. 本标准旨在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综合考虑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和全要素。

3.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包括住宅、办公楼、商场、酒店等。

二、评价指标体系
1. 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设备能效、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表现。

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建筑给排水系统、雨水收集与利用、水景等方面的表现。

3. 节地与室外环境:评价场地规划、绿化覆盖率、噪声与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表现。

4. 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光环境等方面的表现。

5. 施工管理:评价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表现。

6. 运营管理:评价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表现。

7. 拆除与回收:评价建筑拆除、废弃物回收等方面的表现。

三、评价方法与流程
1. 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加权评分。

2. 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对各项指标进行现场调查、检测和评估。

3. 对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和审核。

4. 对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

5. 对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颁发相应的绿色建筑标识。

四、监督与处罚
1. 对违反本标准的项目,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2. 对不履行整改意见的项目,将依法撤销其绿色建筑标识。

3. 对出具虚假报告的评估机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绿色建筑评价表(2019版)

绿色建筑评价表(2019版)


生活便

9 6.2.9
评分项资源节约
境宜

高与创新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全部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30%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
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且应满足表3.2.8的要求时,
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评分项满分值的30%
修,全装修工程质量、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分星级。

【PKPM】《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0808

【PKPM】《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0808

科 虑“以人为本”的技术要求涉及不够。
可感知性不足

建 “四节一环保”性能不能让使用者感知,使用者难以感受到绿色建筑在健康
国 、舒适、高质量等方面的优势。 中 对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反映有待提高
随着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建筑信息模型、健康建
筑等新领域方向和新技术发展并未及时反映在标准中。
筑 建 国 中
2、绿建发展背景
PKPM 存在问题
设计标识多,运行标识少 截至2018年底,全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累计超过1.3万个,建筑面
院 积超过12亿m2,而运行标识项目仅占7%左右。
究 “以人为本” 体现得不够 学研 2006和2014版标准的“四节一环保”更多考虑的是建筑本身的绿色性能,考
新时期的建筑方针

建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国 (2016年2月6日)的“指导思想”里写道: 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贯
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
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走出一条
• 构建新时代的绿筑色建筑评价技术体系
• 契合新中时代国绿建色建筑高质量发展需求
一、修订背景
二、总体目标 PKPM
三、工作过程院
目录
四五筑、、科修典学订型研要条究点文
中国建六、主要特点
七、未来计划
1、指导思想
PM •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 院PK 结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落实“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究 建设美丽中国”国家战略为方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学研 活 需 要 为 落 脚 点 , 针 对 国 家 标 准 《 绿 色 建 筑 评 价 标 准 》 G B / T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 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 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 2019前言为了更好地指导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在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以下简称《标准》)编制工作同时,组织《标准》编制组专家和《标准》主、参编单位主要研究人员,开展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的编写工作。

《技术细则》依据《标准》进行编制,并与其配合使用,为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提供更为具体的技术指导。

《技术细则》章节编排也与《标准》基本对应。

《技术细则》第1~3章,对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关术语、评价对象、评价阶段、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文件要求等作了阐释;第4~11章,对《标准》评价技术条文逐条给出【条文说明扩展】和【具体评价方式】两项内容,【条文说明扩展】主要是对标准正文技术内容的细化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原则上不重复《标准》条文说明内容,【具体评价方式】主要是对评价工作要求的细化,包括适用的评价阶段,条文说明中所列各点评价方式的具体操作形式及相应的材料文件名称、内容和格式要求等,对定性条文判定或评分原则的补充说明,对定量条文计算方法或工具的补充说明,评审时的审查要点和注意事项等;附录给出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空调系统冷源机组能效指标。

《技术细则》于2019年7月22日召开审查会,由崔愷院士及李迅、赵锂、刘燕辉、刘敬疆、郝军、赵士永等组成的审查专家组同意《技术细则》通过审查,并认为《技术细则》技术内容科学合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强,与现行相关标准相协调,可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具体的技术指导,将对《标准》的实施应用乃至我国绿色建筑的持续全面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技术细则》今后将适时修订。

在《技术细则》的使用过程中,请各单位和有关专家注意总结经验,将意见建议反馈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标准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E-mail:gb50378@163.com),以便修订完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4.1.2 建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 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4.1.3 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 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4.1.4 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3.1.5 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 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 5 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刘加平 王建国 俞滨洋 毛志兵 娄宇 沈迪 李迅 杨仕超 李百 战 赵锂 陈琪
1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 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 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 30%; 2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
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当总得分分别达到 60 分、70 分、85 分且应满足表 3.2.8 的要求时,绿色建筑等
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019年国家绿色建筑标识评价标准

2019年国家绿色建筑标识评价标准

2019年国家绿色建筑标识评价标准一、安全耐久1. 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结构应采用高效、耐久、环保的材料,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 设备系统安全:设备系统应采用高效、可靠、节能、环保的设备,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和安装,确保设备系统的安全性。

3. 建筑材料安全:建筑材料应采用无毒、无害、环保的材料,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选择、使用和处置,确保建筑材料的安全性。

4. 绿色建筑安全:绿色建筑应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绿色建筑的安全性。

二、健康舒适1. 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采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材料和涂料,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良好。

2. 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应符合人体健康和舒适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照明、噪声等方面,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3. 绿色建筑环境:绿色建筑周围的环境应优美、宜人,包括绿化带、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生活便利1. 建筑布局合理:建筑布局应合理、紧凑,以满足居住者的生活需求和功能要求。

2. 设施设备齐全:设施设备应齐全、完善,包括燃气、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家具、家电、灯具等生活用品,以满足居住者的生活需求。

3. 公共交通便捷:公共交通应便捷、发达,包括公交、地铁、轻轨等交通工具和公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以提高居住者的出行效率和生活品质。

四、资源节约1. 节能设计:建筑设计应采用节能设计,包括保温隔热、遮阳通风、节能灯具等措施,以减少能源消耗。

2. 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应合理利用,包括雨水收集、中水回用、节水器具等措施,以减少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2019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在发展中国绿色建筑建设的进程中出台的,旨在帮助推动绿色建筑的建设。

标准在体系构成方面引入由能源、社会、环境组成的四个维度,以及多维度综合评判等内容,实现以“绿色、低碳、节能、可持续”为基本原则,让建筑获得利用有效的能源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综合项目社会经济效益。

标准根据建筑年限、所处位置和情况、设计与建造、使用与运维等四级,要求其各级满足以下条件:一、设计与建造1.采用新型节能和环境技术,针对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考虑能源消耗,通过针对性对整体建筑进行环境设计和施工,能建立出宜居、宜群居、宜心居、宜生居的人性化环境;2.采用高性能耐用建材及其他绿色建筑用材;3.形成建筑技术实施管理及科学评价体系,确保建造的质量及效果。

二、使用与运维1.对建筑的能源节约有针对性的运维管理,确保建筑正常运行及能源消耗;2.制定完备的绿色建筑节能管理规范,组织有关部门、机构、企业开展建筑节能管理;3.加强建筑运行状态的监控及评价,健全建筑节能管理机制,确保建筑安全性能,节能降耗,舒适度好,安全可控,生态环境优良。

三、多维度综合评判1.设计、建造、使用等整个过程的多维度评价,其中要考虑到社会、能源、环境等多个方面;2.充分发挥物联网、智能技术、大数据、便利互联等技术与工具,打造以技术服务“三维一体”学习型绿色建筑,实现持续改善建筑节能管理;3.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可视化管理、及时响应、有效应对异常情况,实现环境管理及节能改善的精准化、规范化。

2019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旨在帮助推动绿色建筑的建设,以“绿色、低碳、节能、可持续”为核心要求,充分发挥物联网、智能技术、大数据、便利互联等技术的应用,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绿色建筑新型模式,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室内外设计,积极实施绿色建筑技术,确保绿色建筑特性,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一份用于评估建筑绿色程度的标准,也称为“GB/T 51393-2019 建筑绿色评价标准”。

它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是中国建筑绿色化的关键标准之一。

该标准主要包括建筑能耗、室内环境、建筑资源利用等三个方面,其中建筑能耗部分评价建筑节能水平,室内环境部分评价空气质量、采光、音响等因素,建筑资源利用部分评价建筑材料的环保性、水资源利用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建筑的绿色程度。

此外,该标准也有一些技术细节方面的要求,例如,要求建筑物应采用低能耗材料、高效节能设备、可再生能源等,同时也提出了对建筑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要求。

该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建筑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建筑界提供了一个量化评估建筑绿色程度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