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课件:太阳病变证-热证和虚证
《伤寒论》六经辨证简介
《伤寒论》六经辨证简介伤寒论六经辨证由东汉张仲景所创的一种独特的辨证方法,它将疾病按照不同的病位和病因分为六个体系,分别是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
一、太阳病主要脉证有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
由于患者的体质有强弱之别,故太阳病有表虚、表实之分。
表虚证为正气虚,卫气受邪所伤,卫气不固,以自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表实证属邪气盛,卫气受寒邪抑制,以无汗,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太阳病以汗法为其常法,表虚证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表实证治宜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方麻黄汤。
太阳里证,蓄水者,治宜化气行水,方选五苓散;蓄血者,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抵当汤等。
二、阳明病阳明主里热实证。
根据体质差异和病变部位的不同,一般把阳明病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两大类。
甚者出现循衣摸床、微喘直视、目睛不和等危重证情。
阳明实证,治宜攻下,方以承气汤为首选。
三、少阳病主要脉证有往来寒热,胸胁痞满,神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或薄黄,脉弦等。
三、太阴病太阴主里虚寒湿。
主要由脾阳素虚,或内有寒湿,复感外邪,致脾虚不运,寒湿内停所引起。
太阴病的主要表现包括腹满而吐、下利、食不下、腹痛等。
太阴病的特点是脾阳虚衰,升降功能不好,同时还有寒湿之邪不解。
太阴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脾胃,用理中汤或四逆汤治疗中焦虚寒等。
太阴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寒凉食物,同时也要注意保暖。
五、少阴病少阴属心肾,为水火之脏,是人身的根本,心肾机能衰减,抗病力量薄弱,为少阴病变的特点。
少阴病是伤寒六经病之一,也是最危重的阶段,多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似睡非睡的昏迷状态。
少阴病是邪在心肾的病变,分寒化热化二种。
六、厥阴病它是病变的较后阶段,此时正气和病邪相争于内,病变的表现极为错综复杂。
足厥阴经属肝络胆而挟胃,故其病变多显示肝、胆和胃的证候。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饮而不欲食、食则吐蛔等。
伤寒论课件:太阳病变证-火逆证及欲欲候
九.火逆证
火逆证
➢ 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 大热入胃,一作二日内烧瓦熨背,大汗出, 火气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 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 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 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 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 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原文110]
治禁:勿治之----勿用利小便之法 机转:得小便利----阴气渐回,津液自生
必自愈----津液恢复,小便通利则愈。
欲愈候
➢ 归纳58、59条基本思想(变证的治则): ➢ 平衡阴阳 ➢ 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 重视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
太阳病汗下失序而致冒的治法
➢ 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 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 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 未和,然后复下之。 (原文93 )
病 未 解 ,
脉 证 二
卫阳,气血不得周流 治法:先汗出而解----发汗解肌,调和营卫
转
-----桂枝汤
机
但阴脉(趺阳)微:候胃肠脾----有形邪热阻
脉 证
滞胃肠,营卫不利
三 治法:下之解(通腑气,畅营卫)--调胃承气汤
白云阁藏本(417)
➢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微者,必先振 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 而解。若阴脉实者,下之而解。若欲 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辨战汗作解及汗、下作解不同脉诊
脉阴阳俱停-----正郁作聚,欲与邪气抗争
脉 证
先振慄,后汗出----正气得药力相助 病愈
太一
抗邪于外,营卫畅通
阳
但阳脉微:寸脉候表、上、卫气,表邪郁闭
十、欲愈候
欲愈候
➢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 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原文 58 )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培训课件
表郁轻证
表郁轻证
表郁轻
之略重者
之略轻者பைடு நூலகம்
里热微
辛温轻剂
辛温微剂
辛温微汗
小发其汗
微发其汗
兼清里热
麻桂各1/3
麻黄汤为前方之2/3 小剂石膏
12/23/2023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
22
第四节 桂枝汤证疑似证
原文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 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 汤主之。(水饮内停兼太阳经气不利)
12/23/2023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
8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原文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喘家:素患喘息之人。
风寒迫肺
无宿疾——鼻鸣(肺气不利)
有宿疾——喘(肺寒气逆) 《素问·至真要大论》:“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后调其 内。”
厚朴——苦辛温,化湿导滞,行气平喘 杏仁——苦温,止咳定喘 与35条麻黄汤之“无汗而喘”及63条麻杏石甘汤之“汗出而喘”应 鉴别。
胸满 ——胸阳不振,阳郁不伸
微寒:脉微恶寒。
——阳气不足
去芍药——酸敛阴寒,非胸阳郁遏所宜
加附子——借辛热之性以温经复阳,表里双解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胸阳不足所致胸满脉促,
温经复阳
去芍药之阴敛
桂枝加附子汤
表阳虚漏汗不止,留芍药以酸收
12/23/2023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
13
原文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 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12/23/2023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
27
小结
12/23/2023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
伤寒论-太阳病-PPT
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 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 桂枝汤主之。(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 邪风者,宜桂枝汤。(95)
阳浮:卫强,风寒束表,卫气浮于外,与邪气抗争而发热。 故“阳浮者,热自发”。 阴弱:荣弱,因卫气浮于外,不能固守,营阴外泄而汗 出。在加上风邪开泄,腠理不固。故“阴弱者,汗自 出”。
• 主症:发热,恶风,无汗;喘;头痛,身疼,腰痛,骨节 疼痛(麻黄八证),脉浮紧。
• 病机:风寒外束,卫强营郁,肺气失宣 •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方药:麻黄汤
君:麻黄 臣:桂枝 佐:杏仁 使:炙甘草 • 调护法:温覆取微汗,不需啜热粥,以防发汗太过。
麻黄汤的灵活运用
•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
煎煮时要注意:先煮大黄,去药渣后纳入芒硝,最后 入甘遂末。
现代用于治疗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 特发性腹膜炎、局限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所引起的 腹膜炎、胸膜炎、腹水、水肿等。
• 3)太阳病,经治疗(发汗或误下)后,仍有表证,宜用桂 枝汤解表。(有喘的兼症,加厚朴、杏子)
桂枝汤的灵活应用
•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 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 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 4)营卫不和的自汗,用桂枝汤。
桂枝汤的灵活应用
太阳病的基本表现是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
风寒外袭
卫气受遏 经气不利
恶寒 头项强痛
正Hale Waihona Puke 奋起抗邪 邪正抗争于体表发热 脉浮
伤寒论太阳病ppt课件
不恶寒—— 外无表证 但热——里热炽盛
汗后表邪入里化热。
8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病机:素体阳盛,汗法不当,胃津耗伤,化热 化燥,转属阳明。
治法:泻热和胃。 方药:调胃承气汤。
【原文】(60)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①,脉微细。所 以然者,以内外俱虚②故也。
9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词解】
①振寒:即震颤畏寒。 ②内外俱虚:指表里俱虚。 【释义】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利胆、解毒、抑菌、 促进消化等作用。
3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临床应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菌痢、胃炎、胃 肠炎、胆囊炎、急性肝炎、慢性迁延 性肝炎等疾病。
3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原文】(81)
【原文】(81)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①者,不可与服之。
【词解】
旧微溏:指病人平素大便稀溏。
34
4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病机:表邪入里化热,下迫大肠,表邪未解。
【治法】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方药】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半斤 ——解肌发表,升津止利。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清泄里热,坚阴止利。
甘草二两 ——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4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现代研究】
葛根芩连汤有明显的解热、抗菌、 抗病毒、止痛、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服法:顿服——急复心阳而愈其悸动。
5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现代研究】 本方有较强的抗突变活性。
【临床应用】 治疗心力衰渴、低血压等疾病。
5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原文】 (118)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原文】 (118)
伤寒论--太阳病概述证 PPT课件
(就太阳病篇而言)
太阳之气、卫气、表气名异实同。
2018/11/2 伤寒论 4
为何云太阳之气是上述脏 腑、经脉功能综合体现?现试 从卫气的生成来看。
2018/11/2
伤寒论
5
(二)太阳的功能:
统营卫,主表, 为一身之藩篱。
2018/11/2
伤寒论
6
1、为何云统营卫,主表?
1、脉浮既是表证,亦是 太阳病的主脉; 2、脉浮+恶寒可辨为表证; 3、脉浮+恶寒是辨表里证 的关键。
伤寒论 23
思
考
凭恶寒、脉浮可以 诊断为太阳病吗?
2018/11/2
伤寒论
24
风寒之邪, 头项强痛: 郁于经输。
2018/11/2
伤寒论
25
结
论
1、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特有症状, 反映太阳经输受邪,亦称经输证。
(1)人体肌表营卫循行之 地;
(2)卫气具有卫外功能。
2018/11/2
伤寒论
7
2、为何云统一身之藩篱?
(1)从经脉循行部位;源自(2)从经脉循行特点; (3)太阳为六经之首, 统营卫主表。
2018/11/2 伤寒论 8
二、太阳病的病机:
感受风寒,营卫失调
1、太阳病的概念;
2、太阳表证与太阳病概念。
2、脉浮、恶寒、头项强痛 俱见可辨为太阳病。
3、表证与太阳病严格上说 是有区别的。
2018/11/2 伤寒论 26
4、上述“两症一脉”是太阳 受邪之后,从一系列复杂证候 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能揭示 风寒外束、营卫失调的病机及 其临床特征。故列为太阳病的 提纲证。
2018/11/2 伤寒论 27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课件
本次课件总结
介绍了《伤寒论太阳病辨证》的 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探讨了太阳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讲解了太阳病的辨证方法和治疗 原则
展望了《伤寒论太阳病辨证》在 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
深入学习《伤寒 论》,理解其理 论体系和临床应 用
结合现代医学知 识,探讨《伤寒 论》在现代医学 中的价值
Ppt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PPT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03 05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太阳病辨证概述
04
太阳病辨证应用
06
PPT课件介绍 太阳病辨证内容
总结与展望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PPT课件介绍
课件背景
主题:《伤寒论太阳病辨证》 目的:介绍《伤寒论》中的太阳病辨证方法 内容:包括太阳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等 适用人群:中医爱好者、中医学生、中医临床医生等
太阳病辨证包括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蓄水、太阳蓄血、太阳蓄痰等 多种类型。
太阳病辨证意义
太阳病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阳病辨证有助于准确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 太阳病辨证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误诊误治 太阳病辨证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提高中医学术水平
太阳病辨证方法
辨证要点:观察 患者的症状、体 征、舌象、脉象 等
结合点:太阳病辨证与现代医学 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相似之 处,如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症 状、治疗等方面的认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现代医学:以科学为基础,通过 实验和观察来研究人体和疾病的 医学体系
《伤寒论讲义》 PPT课件
医学课件
11
三.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基础
地理因素: 学术因素: 实践因素:
医学课件
12
地理因素:东汉时期,南阳是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号称南都,六大城市之一 宛周齐鲁,商偏天下,富冠海内 帝乡:名人多,教育发达。 张仲景为南阳旺族。
医学课件
13
学术因素:东汉时的理论与临 床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汉书艺文志》 《汉书平帝记》:楼护 《甲已经》 《汤液经》《辅行诀》 淳于意 郭玉 华佗
医学课件
14
实践因素:疫疬的流行激励了仲 景著书济世的愿望,也提供了实 践机会。
东汉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 自然灾害频发,大疫流行。 政治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在短短的
医学课件
38
另外,“六经辨证”实际上是后世医家对《伤 寒论》三阴三阳辨证的简称。
三阴三阳的本义和其在《内经》中的应用
依据阴阳气量的多少,将阴阳各分为三
太阳 三阳
太阴 三阴
阳明 二阳
少阴 二阴
少阳 一阳
厥阴 一阴
在《黄帝内经》用三阴三阳命名脏腑经络。
医学课件
39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在《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病证的概念
药:91味药,应用得当,炮制严格
药剂技术:丸、散、膏、汤、滴鼻剂、吹耳剂、 灌肠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含剂、茶剂
护理知识:为护理学发展的基础
医学课件
35
(四)病证分类
主证:六经病中的主要证候类型,典型,普遍规律. 兼证:主证的基础上兼有其他的病理改变 变证:又称坏病,失治误治后病情变化,不在六经病范
6 伤寒论-太阳病变证2--虚证
曹正同
虚证
• 1.掌握桂枝甘草汤证、苓桂术甘汤证、桂枝人参汤证、真 武汤证、炙甘草汤证。
• 2.熟悉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厚朴生姜半夏人参 汤证、小建中汤证、桂枝加桂汤证、苓桂枣甘汤证
• 3.了解干姜附子汤证、茯苓四逆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 汤证
• 观其脉症,知属寒性奔豚,奔豚者,肾之积也,肾虚为本, 中寒乃诱因也。拟桂枝加桂汤:
• 桂枝15g 白芍10g 炙草6g 生姜10片 红枣5枚 三剂
阳虚兼水气证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原文】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5)
水火既济
•
桂枝18克,甘草9克,顿服。服后痛即消失。
•
按语:凡痛,拒按属实,喜按属虚,又心悸汗出,为
心阳亏虚,络脉失养而为疼痛,用桂枝甘草汤顿服,单刀
直入,以振奋离宫之阳,药少力专,果一投而中。
桂枝加桂汤证
• 【原文】 •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炙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 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
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 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针处:气血凝涩, 卫阳郁闭
发汗过度,心阳损伤, 下焦水寒之气上冲咽喉
核起而赤 奔豚病
外为寒闭阳郁,内为心阳虚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 桂枝加桂汤方 •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
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心下逆满:指胃脘部因气上逆而感觉胀闷不舒。 2、动经:伤动经脉。 3、身为振振摇:身体震颤,动摇不定。
伤寒论之太阳病篇.
一、太阳病经证:(一)中风表虚证:桂枝汤及其兼证桂枝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桂枝汤主之。
(1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5)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服以须臾,可啜热粥以助药力。
忌生冷、酒酪、五辛、粘滑、肉类等。
)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桂枝加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
主证: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43)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病机:风寒在表,营卫不和,肺气上逆。
主证: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咳喘气逆。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桂枝加附子汤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病机:表证未除,阳气虚弱,阴亦不足。
主症:发热,恶风,头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不适,小便不利等。
治法:扶阳解表。
桂枝去芍药汤证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1)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病机:表邪未解,胸阳不振。
最新伤寒论讲义课件:太阳病变证06(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3)外源性激活途径:药物依赖途径,如链激酶 (SK)、尿激酶(UK)、重组t-PA,是溶栓治疗的 理论基础。
[病机]:里虚之体,外感伤寒。平素脾胃中焦虚寒,化源不足。 [治则]:健中补脾,调和营卫 [方药]:小建中汤
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桂枝汤--------既调和营卫,又健中补脾(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饴糖—— -- 甘温健中,调养脾胃 全方以酸甘辛和合而成,共奏温中健脾,平补阴阳,调和气血之功。健 脾胃,益气血,则悸烦可治。
一、正常的止血机制
正常的止血需要的必要的条件: • 完整的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 • 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 • 足够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
血小板的作用
•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血小板在正常血流中沿着毛细 血管内壁整齐排列,随血流有序循环,减低血管通透 性和脆性,维持血管内壁光滑和完整性。
• 粘附功能:病理情况下,血管局部受损伤时,血小板 膜糖蛋白Ib-Ⅸ -Ⅴ(GPIb-Ⅸ -Ⅴ)与暴露的胶原纤维 结合,即血小板粘附。
最新伤寒论讲义课件:太阳病变 证06(心阳虚,脾阳虚,肾则 [原文]: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 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6上)
心阳虚症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
凝血调节系统
• 抗凝血酶:AT-Ⅲ • PC • PS • TFP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 PZ和ZPI(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
纤溶蛋白溶解系统
纤溶酶原(PLG)
纤溶酶(PL)
激活途径:
(1)内激活途径:通过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有关因子裂解 PLG形成PL
(2)外激活途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尿 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使PLG转变为PL
医学课件-9太阳病变证-热证和虚证共36页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36Fra bibliotek▪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医学课件-9太阳病变证-热证和虚证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兼中寒:热扰胸膈,中阳受伤---栀子干姜汤
禁例:旧微溏者禁之---脾胃(肾)虚寒者不宜
鉴别:
虚烦:
无形之邪热内扰胸膈。心烦不眠,微热
实烦:
阳明腑实内结致烦。腹满不大便,谵语、潮热
阴烦:
虚寒危证。无热恶寒,神情淡漠或昏睡,脉微细 沉伏。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栀子豉汤方
➢ 栀子十四个,擘,
➢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 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 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喘息----里热迫肺,肺失清肃
汗出----邪热内盛,迫津外出
治: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透表
葛根芩连汤
➢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 两。
➢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 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鉴别
葛根芩连汤证与葛根汤证: 同点:下利 异点:
表实无汗----葛根汤证 里热有汗----葛根芩连汤证
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
较轻者:虚烦不得眠---余热留扰胸膈
较重者:反复颠倒---卧起不安
变
心中懊憹---烦闷殊甚,不可名状
证 重者:胸中窒、心中结痛---邪热阻隔,气机不畅
太 阳
治疗:栀子豉汤---清热宣郁除烦
病
兼少气:热扰胸膈,中气受损---栀子甘草豉汤
兼 兼呕者: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栀子生姜豉汤 证 兼腹满:热扰胸膈,腑气不畅---栀子厚朴汤
太 阳
证:汗出---里热熏蒸,津液外泄
病
喘---热邪壅肺,肺气上逆
无大热---热甚于里,表热不甚
治:麻杏甘石汤---清热宣肺平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黄四两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 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 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一升。
➢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 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 之。(原文78)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 栀子厚朴汤主之。(原文79)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 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原文80)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 服之。(原文81)
治:桂甘龙牡汤主之----温补心阳,重镇安神。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 两,熬
栀子
➢ 归经:心经;肝经;肺经;胃经;三焦经 ➢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 ➢ 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湿热黄疳;
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豆豉
➢ 性平。归肺;胃经。 ➢ 功效:解肌发表;宣郁除烦。 ➢ 主治外感表证;寒热头痛;心烦;胸闷;
虚烦不眠
(一) 栀子豉汤类证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原文63)
➢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原文162)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汗下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因:汗后伤津
禁治:不可更行桂枝汤---已无桂枝证
➢
➢ 栀子十四个,擘 甘草二两, 炙 ,香豉四两, 绵裹 。
➢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 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 栀子十四个,擘 ,生姜五两 ,香豉四合, 绵裹
➢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 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 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栀子厚朴汤
➢ 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 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 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栀子干姜汤
➢ 栀子十四个,擘
➢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 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白虎加人参汤
➢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炙, 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 ➢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四)葛根芩连汤证
➢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 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原文34)
(四)葛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 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原文 26)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服桂枝汤后,热盛津伤,转属阳明病的证治
大汗出---表邪虽解,津液耗伤
服证
桂 枝
大烦渴----里热灼津
汤
后 脉:洪大----热邪内盛,脉道充盈
治: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
桂枝甘草汤
➢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
服。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 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原文118)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心阳虚烦躁证 )
因:火逆----火疗劫汗
更伤阳气
病
下之----攻下
变证:烦躁-----心阳虚损,心神浮越
太阳病误下,里热挟表邪下利的两种证治
施 桂枝证---桂枝汤,解肌祛风
治 过
医反下之----表证误下,是为误治
太 程 (一) 利不止----表邪内陷,胃肠受伤
阳
脉促----表邪未解,正气抗邪
病
, 见
误 下
桂转
(补):无汗---表寒犹在,毛窍不开 治:(补)用葛根汤
枝 汤
归 (二)利不止----理同上
证
太阳病变证
二、热证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 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 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 心中 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 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 豉汤主之。 (原文76)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 栀子豉汤主之。 (原文77)
太阳病变证
三、虚证
(一) 心阳虚证
1. 桂枝甘草汤证
➢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 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原文 64)
1. 桂枝甘草汤证(心阳虚心悸证 )
因:汗多损伤心阳
证: 叉手自冒心---望诊所见体征
太
心下悸 ----心阳不足
阳 病
欲得按---虚则喜按
治:桂枝甘草汤----辛甘化合,恢复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