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之循行: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桡侧端的商阳穴开始,沿着食指桡侧缘,经二间穴、三间穴,向上通过第一、二掌骨间的合谷穴,进入伸拇长肌腱和伸拇短肌腱中间的阳谿穴。
由阳谿穴而上,沿着前臂桡侧缘的偏历穴、温熘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到达肘关节外侧的曲池穴,然后再沿着上臂外侧前缘的肘穴、五里穴、臂臑穴,往上进入肩关节前上缘的肩腢穴。
由肩腢穴行经肩峰前缘,往后走到巨骨穴,再到达第七颈椎下的大椎穴(属督脉穴)。
从大椎穴向前下行到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肺,向下穿过膈肌,归属于大肠。
另有一上行的支脉,从锁骨上窝往上行经颈部的天鼎穴、扶突穴,再往上贯穿面颊,进入下颚齿中。
从下颚齿再回出来,沿着口部两旁,往上相交于人中穴(属督脉穴),在人中穴左右交叉后,左边的经脉到右边,右边的经脉到左边,上行挟着鼻孔,经禾胶穴、迎香穴,最后交于足阳明胃经。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所经的部位,有二十个穴位(左右共四十个穴位):循大指次指之端商阳穴、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阳谿穴,偏历穴、温熘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肘穴、五里穴、臂臑穴、肩腢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禾胶穴,迎香穴在鼻边。
《内经》云:「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者,肺之腑。
大肠经多气多血。
手阳明大肠经本经有了异常就会表现为下列病症:牙齿痛、面颊部肿胀。
本经穴主治有关「津」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昏黄、口乾、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
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的次指(食指)痛而不好运用。
凡是属于气盛有馀的症状,则当经脉所过之处会有发热和肿胀;属于气虚不足的症状,则发冷、战慄而不易回暖。
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从手走头的过程中,循颈、上颊、入下齿、交人中、上挟鼻孔,经气瀰散于头面、五官各部,手阳明经筋也上行面颊,结于颧部。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这就是经络循行所起的远治作用,根据经络的标本、根结的理论来了解。
标是指头身部,是经脉扩散的区域,本是指四肢部,是经气汇聚的重心。
手阳明大肠经
按摩手阳明大肠经的其他穴位
迎香穴: 位于鼻翼 两侧,具 有疏风解 表、通利 鼻窍的作 用。
合谷穴: 位于手背, 拇指和食 指的指骨 交汇处, 具有疏风 解表、清 热止痛的 作用。
曲池穴: 位于肘部, 具有清热 解表、祛 风除湿的 作用。
肩井穴: 位于肩部, 具有疏风 解表、通 利关节的 作用。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 外侧,具 有健脾和 胃、补中 益气的作 用。
颊车穴:位于下颌角前上方,咬肌隆起 处,张口有凹陷
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肘横纹下2寸, 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
手阳明大肠经的其他穴位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 点旁,鼻唇沟中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 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 中点处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 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 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肩髃穴:位于肩部,三角 肌上,肩峰与肱骨大结节 两骨间凹陷处
手阳明大肠经的组成
起于食指桡侧端,沿食指桡侧上行,经过手背,上臂外侧前缘,肩部,颈部,止于面部
经过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有: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 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与肺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胆经、肝经、肾经、心包经、三 焦经、任脉、督脉等经络有联系
丰隆穴: 位于小腿 外侧,具 有祛痰化 湿、健脾 和胃的作 用。
手阳明大肠经的针灸疗法
针灸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穴位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 主治手臂疼痛、麻木、肩周 炎等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 2掌骨间,主治牙痛、头痛、 咽喉肿痛等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 旁,主治鼻塞、流涕、头痛 等
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肘横 纹下2寸,主治手臂疼痛、
手阳明大肠经
(五)腧穴的特性与常用腧穴的主治
10.臂臑(头冲、颈冲) 特性:交会穴 主治:①肩臂痛 ②目疾 瘰疬 刺灸:直刺或斜刺0.8—1.5寸。可灸 11.肩髃(中肩井、肩偏、扁骨) 特性:交会穴 主要治疗肩部不适 主治:①肩臂痛 上肢不遂 ②瘰疬 瘿气 刺灸:直刺或向下斜刺0.5—1.5寸。可灸。
(五)腧穴的特性与常用腧穴的主治
(三)腧穴的定位
9.上廉 定位:肘横纹下3寸,阳溪 与曲池连线上。 10.手三里
定位:肘横纹下2寸,阳溪 与曲池连线上。 11.曲池(鬼臣、阳泽)
定位:肘横纹外侧端,屈肘, 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 中点。
(三)腧穴的定位
12.肘髎 定位:屈肘,曲池上方 1寸,当肱骨边缘处。 13.手五里
定位:曲池上3寸,当 曲池与肩髃连线上。 14.臂臑(头冲、颈冲) 定位:曲池上7寸,曲 池与肩髃连线上,三角 肌止点处。
(五)腧穴的特性与常用腧穴的主治
4.合谷 特性:原穴 面口合谷收,可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大肠与肺经相 表里,故又可治疗咳嗽.哮喘,泻合谷可泻阳明之热, 清热泻火 合谷配太冲称四关穴,治疗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等具 有开窍醒神.熄风止痛作用 主治:①头痛 眩晕 面瘫 面肿 齿痛 牙关紧闭 目赤 肿痛 鼻渊 鼻衄 咽喉肿痛 失音 耳聋 耳鸣 ② 热病 多汗 无汗
8.手三里 与足三里上下对应,偏重治疗大肠疾病,治疗腹痛.腹泻 也可以治疗上肢不遂. 主治:①上肢瘫痪 肘臂痛 肩背痛 ②齿痛 颊肿 ③腹胀 吐泻 9.曲池 特性:合穴 皮肤过敏.瘙痒可针刺曲池.血海,配合大椎可清热泻火退热。配合足三里可治疗大肠疾病 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 主治:①咽喉肿痛 齿痛 目赤痛 面瘫 ②皮肤病 荨麻疹 全身瘙痒 疮疥 湿疹 丹毒 ③热病 眩晕(高血压) ④上肢不遂 肘臂疼痛无力 ⑤腹痛 腹泻 刺灸:直刺0.8—1.5寸。可灸。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
人体经脉循行,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手太阴肺经打头,手阳明大肠经衔接肺经,具体循行路径如下:“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
翻译过来具体路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起始于食指的指端;然后沿着食指拇侧的上缘,通过拇指、食指歧骨之间的合谷穴;向上行至拇指后方、腕部外侧前缘两筋之中的凹陷处;再沿前臂外侧上缘,进入肘外侧;然后沿上臂的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出于肩峰的前缘,再向后上走到脊柱骨之上而与诸阳经会合于大椎穴;然后再折向前下方,进入缺盆。
并下行而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肺脏;再向下贯穿膈膜,联属于本经所属的脏腑——大肠腑。
另有一条支脉,从缺盆处向上走至颈部;并贯通颊部,而进入下齿龈中;其后再从口内返出而挟行于口唇旁。
左右两脉在人中穴处相交汇;相交之后,左脉走到右边,右脉走到左边;再上行挟于鼻孔两侧,而在鼻翼旁的迎香穴处与足阳明胃经相衔接。
4.1 手阳明大肠经穴
第四章手三阳经穴第一节手阳明大肠经穴Points of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of Hand—Yangming,LI.经脉循行从食指桡侧端开始,沿着食指的桡侧缘,向上经过第一、第二掌骨之间,进入伸拇长肌腱和伸拇短肌腱的中间,沿上肢外侧的前缘,到肩关节前上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再向前下行到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肺脏,向下穿过膈肌,入属大肠。
其上行支,从锁骨上窝分出,上行颈部,贯串面颊部,进入下齿中,再回出来挟口两旁,左边经脉交叉到右边经脉去,右边的经脉交叉到左边来,然后上行挟着鼻孔到鼻翼两旁,再上行交会于足阳明胃经。
联系脏腑器官大肠、肺、口、面颊、下齿、鼻。
本经腧穴,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左右各20个穴位(图4—1—1)。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目、鼻、齿、咽喉病,胃肠疾病,神志病,皮肤病,发热病。
1.商阳LI1井穴[定位] 伸食指。
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图4—1—2)。
{局部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
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之指背支和示指桡侧动、静脉与第一掌背动、静脉分支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刺灸法] 向上斜刺0.2-0.3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主治}食指麻木;咽喉肿捅,颐颔肿,下齿痛,肩痛引缺盆,耳聋,耳鸣,喘咳;青盲,热病汗不出,昏厥,中风昏迷。
腮腺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炎,急性胃肠炎。
{配伍]1.配少商、中冲、关冲,有醒脑开窍的作用,主治中风,中暑。
2.配合谷、少商,有清热泻火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目赤肿痛。
3;配合谷、阳谷、侠溪、厉兑、劳宫、腕骨等。
有发汗泻热邪的作用,主治热病汗不出。
[文献摘要]1.《千金方》:商阳、巨寥、上关、承光、瞳子寥、络却,主青盲无所见。
2.《铜人》:喘咳支肿。
3.《循经》:指麻木。
4.《金鉴》:中风暴仆昏沉,痰塞壅。
2.二间、LI2、荥穴、{定位] 侧腕对掌,半握拳。
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图4—1—2)。
手阳明大肠经
用拇指指尖点按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如合谷、曲池等,每次约1-3分钟。
推按
用拇指指腹从上到下推按手阳明大肠经,每次约5-10分钟。
手阳明大肠经的针灸方法
毫针刺法
用毫针刺入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如合谷、曲池等,深度以得气为度,每次 留针约20-30分钟。
艾灸法
用艾条灸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如合谷、曲池等,距离皮肤约2-3厘米,每次 灸治时间约15-20分钟。
3
经络在人体内的分布广泛,从头到脚,贯穿全 身。
经络系统
01
手阳明大肠经属于十二经脉之一,是大肠经的循行路线。
02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沿食指桡侧缘上行至腕横纹桡侧端,沿前臂外侧 向上至肘部外侧,经大肠俞入腰夹脊,沿脊旁过膈,属于大肠。
03
手阳明大肠经与肺、胃、大肠等脏腑有密切关系。
经络的分布和作用
背部穴位
大椎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针灸此穴主治热病、咳嗽、气喘。
风门
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针灸此穴主治咳嗽、气喘、感冒。
上肢穴位
曲池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针灸此穴主治高血压 、头痛、头晕。
合谷
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针灸此穴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
手阳明大肠经的分支从锁骨上窝进入 胸腔,上达颈部,至下颌,回入口中 ,交会于对侧。
手阳明大肠经主要治疗头面、五官、 咽喉、外感热病等疾病,如头痛、目 赤肿痛、鼻衄、鼻渊、口眼歪斜、耳 聋、痄腮、齿痛、咽喉肿痛、高热神 昏等。
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 于肠胃,因此常配合使用治疗肠胃疾 病。
02
手阳明大肠经与大肠有直接联系,刺激该经上的穴位可促进肠道蠕动
中医经络之手阳明大肠经
中医经络之手阳明大肠经一、手阳明大肠经的概述手阳明大肠经是人体手臂上的一条经络,起点在食指末端,向上沿着手臂内侧前行至肘部,再向下到达肩部,最后在鼻孔上方结束。
手阳明大肠经与脚阳明大肠经构成了人体的阳明之脉,其中手阳明大肠经是阴阳之气交汇的地方,被视为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经脉。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手阳明大肠经是与人体大肠相连通的,两者互为表里。
手阳明大肠经的气血畅通,可以促进人体经络系统的正常运作,维护人体健康。
二、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作用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运输功能手阳明大肠经主要负责运输手臂和肩部的气血,使它们得以协调运作。
这不仅可以促进手臂和肩部的活动,还可以维护它们的健康。
2.防御功能手阳明大肠经可以增强人体的防御力,预防感冒、咳嗽、口腔溃疡等疾病。
同时,手阳明大肠经的气血流通也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毒素,维护人体的健康。
3.神经调节功能手阳明大肠经与人体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可以调节神经,缓解压力和情绪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此外,手阳明大肠经还可以调节人体的荷尔蒙水平,维护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
三、手阳明大肠经的保健方法为了保持手阳明大肠经的畅通,维护人体健康,有以下几个方法:1.饮食调理手阳明大肠经是与人体大肠相连通的,因此,饮食调理就成为手阳明大肠经保健的重要方法。
建议平时多食用含有膳食纤维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香蕉、芹菜、白菜等,以增加肠胃蠕动,防止便秘。
此外,饮食要注意不要过度油腻,不要吃过撑或暴饮暴食。
2.运动锻炼手臂的运动可以刺激手阳明大肠经和人体其他经脉的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建议平时多做适量的体育锻炼,如延伸手臂、运动手指、手腕等活动,进行一些手部放松动作,如揉、捏、推等。
3.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利用手法、针灸等方法促进手阳明大肠经和其他经络的气血流通,从而改善人体的健康状态。
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使气血得到畅通,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手阳明大肠经-中医本
大幅度曲肘时,正当肘横纹的外侧端; 前臂微屈时,位于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近治作用—上肢不遂,手臂肿痛
热证:发热、咽喉肿痛
【主治】
远治 作用
皮肤病:瘾疹、湿疹
腹痛、吐泻等胃肠病
特殊作用—高血压 全身祛风退热要穴
网球肘
荨麻疹
【刺灸法】直刺1~1.5寸。
肩髃穴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 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 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小结
经脉循行、主治概要 重点腧穴:合谷、曲池、肩髃、迎香、二间、三间、
手三里、手五里
取穴要点: 第一、二掌骨间取合谷; 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取曲池;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取肩髃; 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取迎香。
主治作用: 合谷治面口疾患、痛证;曲池治皮肤病;迎香治鼻炎。
手 阳明 大肠经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LI
(一)经脉循行
体表:从食指桡侧端沿上 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肩颈 上颜面,在人中沟交叉到 对侧,在鼻翼旁与足阳明 胃经相接。
体内:络肺,属大肠。面 部支脉进入下齿龈,绕上 唇。
经脉循行原文
刺灸方法: 合谷孕妇禁针;迎香穴禁灸。
肠胃病:腹痛、腹胀、泄泻、便秘 头面五官病:齿痛、头痛、鼻衄、口眼歪斜 热病:感冒发热、中暑 皮肤病:瘾疹、湿疹 经脉循行部位病证:肩臂痛,上肢不遂
(三)本经腧穴
共20穴 重点腧穴 合谷、曲池 肩髃、迎香
合谷穴 (原穴)
【定位】手背第1、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 中点凹陷处。
简便取穴法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 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 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 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 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 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 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 肺,下膈,属大肠。
十二经络图之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络图之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
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
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
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
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
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
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
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
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
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
脖子部有扶突、天鼎。
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
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
首穴商阳,末穴迎香。
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1) 商阳shāng yáng[定位]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手阳明大肠经及其作用
一、循行
一.起于食指桡侧甲角旁的商 阳穴
二.从手走头,沿食指 ○ 赤白肉线,经合谷走手 ○ 外侧前缘,
三.经缺盆、大椎,止 ○ 于鼻旁的迎香穴。
商阳(井穴)
作用:消炎止痛、开窍 醒神。
主治:慢性咽喉炎、目 赤、齿痛、中风、昏迷。
部位:歌诀:“食指尺 侧甲角旁。”
合谷穴(原穴)
作用:清热解表、熄风镇痛。
主治:一切痛症。歌诀:“口面合谷收”。特别以牙痛、
头痛、高血压、咽痛为好。
部位:歌诀:“合谷虎口岐骨当”。在手虎口第二掌骨中
点凹陷处取穴。
美容三穴:
2、翳风——提升面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 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 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 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 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 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 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1、合谷——润泽面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 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 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 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 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 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 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合谷:【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五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操作】直刺0.5~1寸;【附注】手阳明经所过为“原”;《神应经》:孕妇不宜针。
别名:虎口。
曲池:【定位】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踝连线的中点;【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隐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操作】直刺1~1.5寸。
【附注】手阳明所入为“合”。
肩�k:【定位】肩峰锻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肩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
【解剖】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隐疹,瘰疬。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附注】手阳明经与阳桥脉交会穴。
迎香:【定位】水沟穴旁0.5寸,当鼻孔外缘直下,与水沟穴相平处取穴。
【解剖】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
【主治】鼻塞,鼻衄,口歪,口噤。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
《手阳明大肠经》课件
目录
• 大肠经的简介 • 大肠经的穴位 • 大肠经的经络调理 • 大肠经的日常保健 • 大肠经的常见病症及治疗
01
大肠经的简介
大肠经的起源和历史
起源
手阳明大肠经起源于古代中医经 络学说,是十二正经之一。
历史
中医经络学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 期,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发展 ,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用指腹或手掌按压穴位,力度 适中,时间可持续数分钟。
揉法
用指腹或手掌在穴位上做环形 揉动,力度适中,时间可持续
数分钟。
推法
用指腹或手掌在穴位上做直线 推动,力度适中,时间可持续
数分钟。
拿法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穴位周围的 皮肤,轻轻提起并放松,力度 适中,时间可持续数分钟。
穴位治疗的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状 况特殊,不宜进行穴位
心理调理
保持心情愉悦
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改善 肠道功能。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
减轻压力
学会合理应对压力,避免因紧张、焦虑等情 绪影响肠道健康。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阅读、音乐、绘画等方式放松心情,缓 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05
大肠经的常见病症及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按摩。
避开重要器官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应 避开重要器官,如心脏
、肺部等。
注意力度和时间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力 度和时间要适中,不要
过度刺激穴位。
观察身体反应
在进行穴位按摩后,应 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
适及时停止并就医。
03
大肠经的经络调理
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 Indications】
1.肘臂痛。
2.头痛,眩晕,目痛。
3.腹痛,腹胀。
【刺法 Method】
直刺0.5~1.0寸。
9.上廉 Shànglián (LI 9)
【定位 Location】
二、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Points of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LI.
1.商阳* Shāngyáng (LI 1) (大肠旳井穴 )
【定位 Location】
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商阳食指外侧取
商阳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正中神经旳指掌侧固
【主治 Indications】
1.头痛,面肿,口舌肿痛,咽喉肿痛。
2.肠鸣腹痛。
3.肩背痠痛。
【刺法 Method】
直刺0.5~1.0寸。
8.下廉 Xiàlián (LI 8)
【定位 Location】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
溪与曲池旳连线上,肘
横纹下4寸
下廉
下廉腕上八寸相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
曲池旳连线上,肘横纹下
3寸。上廉腕上九寸穴
上廉
【 层 次 解 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 腱后方→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 →拇长展肌。浅层布有前臂外侧 皮神经和前臂后皮神经,浅静脉。 深层有桡神经深支穿旋后肌。
【主治 Indications】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
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
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
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
首穴商阳,末穴迎香。
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二间: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目昏,鼻衄,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热病。
三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痛,肠泻,洞泄。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十二经脉之一。
手阳明大肠经的简称是大肠经。
人体主要经脉有14条,以各种脏腑为名的有12条,再加上督脉和任脉。
大肠经是其中的一条。
大肠经共廿穴,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
为阳气盛极的经络,主治阳症实症,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
英文名称:Yangming Large Intestine Channel of Hand;Yangming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定义:本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
其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夹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经气于迎香穴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二级学科);经络(三级学科)大肠经共廿穴,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url]手太阴肺经[/url]之列缺穴。
为阳气盛极的经络,主治阳症实症,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引。
2历史记载《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语译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于足阳明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