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知觉和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感觉是复杂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 础,没有感觉,外部客观信息不可能进入 人脑,人也就不可能产生知觉,记忆,想 象,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过程。
• (3)感觉又是维持和调节一个人正常心理 的重要因素。
•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 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 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 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 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 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 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 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 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 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 (3)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将传入的信息加工为人所体 验到的具体的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等维量的感觉。信息加 工的观点,感觉主要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感受器提供的 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和结果。
• 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 提出者:19世纪中叶,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提出
“神经特殊能量说” • (2)主要的观点 • 1)他认为,每种感觉神经都具有特殊能量,每种
量转变为相应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入中枢神经系 统相应部位。 • 3.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不仅仅是发生 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涵的环境变化的 信息也转移到新的电信号系统中,这就是所谓编码作用。 • 4.各类感受器都具有适应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 其香”。即反应嗅觉对刺激的适应现象。实验也证明,当 刺激仍继续作用于感受器时,而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 位频率有所下降,这些都证明感受器具有适应现象。
• 感觉的特征
• (1)直接性
• 感觉反应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属性,不是过去的或者间接的事物属性,那 些记忆中再现的事物属性或者幻想中的各种类似 感觉的体验都是感觉。
•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 事物的整体特征。
• (3)感觉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 感觉是以客观事物为源泉,以主观解释为形式

这说明人们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地接受各种刺激,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感觉是很重要的。
• 外感受器包括:光感受器、听感受器、味 感受器、嗅感觉器和分布皮肤、粘膜(包 括嗅粘膜、味蕾)等处的感受器。
• 内感受器包括:心血管壁的机械和化学感 受器,胃肠道、输尿管、膀胱、体腔壁内 的和肠系膜根部的各类感受器。
感觉系统
• 1感觉系统由感觉器官、传入神经、感觉通路、和感觉中 枢构成。
• 直观分类:眼、耳、鼻、舌、身。 • 细分为:视、听、嗅、味、触、温、痛、动、位置和平衡
等10个感觉系统。 • 第六感:标准名称“超感官知觉”(英文简称ESP)的俗
称。是一种某些人认为存在的能力。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 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 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超感官”的定义 很模糊。但通常认为“超感官”是指现今科学还不熟悉的 讯息。这些能力与现代研究的神通有相应之处。 • 第六感是潜意识的漂浮物,并且是可以能过意识辨认的漂 浮物。
•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实验室所进行的感觉剥夺实 验。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 理现象: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 行为障碍;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③思维 迟钝;④暗示性增高;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另外, 美国心理学者的“感觉剥夺试验”,也说明一个人在被剥 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 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 它是最简单的心理活动。
• 虽然感觉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心里活动, 但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 感觉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是人认识事 物的开端和知识的源泉。其次,感觉是一切高级 和复杂心里活动的基础。是维持正常心里活动, 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
• 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 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 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 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 量,更好地发展。
• 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 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
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这样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样的病理 心理现象。
• 本体感受器:分布于骨骼肌肌腹、肌腱、 关节囊、韧带和内耳味觉器等处的感受器, 接受机体运动和平衡时产生的刺激。
• 感受器的一般特征: • 1.各类感受器都具有各自的适宜刺激。引起感受器发生兴
奋的最小适宜刺激强度称之为该感受器的感觉阈值。 • 2.各类感受器都具有换能作用,即能把各种形式的刺激能
• 感觉的产生过程:
• 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是感觉器官,传 入神经和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组成的统一形态机能结构整体。
• 一般过程:(1)感觉器将外界刺激的物理能量转化为神 经冲动,又称为换能器,将感觉器官接收的各种刺激,转 换为生物电能
• (2)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传递至大脑皮层, 在复杂的神经网络中对传入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
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不能产生其他感觉。 2)人直接感知的不是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是感觉 神经自身的状态,客观事物是不可知的。 • (3)评价:否定感觉是客观事物的映像。夸大了 感觉对感受器的依赖,分离感觉同客观事物的联 系,因此,此学说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 感觉的意义
• (1)感觉是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 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
• 感觉系统的进一步分类:
• 距离感觉系统:眼、耳
• 化学感觉系统:嗅、味
• 身体感觉系统:触、温、痛、动、位置和平衡。
• 感受器: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 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过程的结 构。按感受器在身体上分布的部位并结合一般功 能特点可区分为:内感受器、外感受器和本体感 受器三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