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1红色记忆 教案设计
红色记忆手工涂色教案
红色记忆手工涂色教案教案标题:红色记忆手工涂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红色的基本特征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红色的感知能力和涂色技巧。
3. 激发学生对红色记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红色相关的图片、物品或实物样本。
2. 学生的画笔、彩色笔、彩色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创设情境:在黑板上画一些红色的图形,如红苹果、红花等。
向学生展示这些图形,并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红色的特征和象征意义。
2. 导入话题:与学生分享一些与红色相关的知识,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红色在交通信号中的含义等。
引起学生对红色的兴趣。
主体:1. 学习红色的特征:a. 展示一些红色的图片或实物样本,引导学生观察红色的明亮、鲜艳、温暖等特征。
b. 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纸上尝试画出红色,引导学生体验红色的涂色过程和效果。
2. 学习红色的象征意义:a. 向学生介绍红色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中国红代表喜庆、热情等。
b. 引导学生思考红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红色在交通信号中表示停止或警示。
3. 红色记忆手工涂色活动:a. 分发彩色纸和剪刀给学生,让他们剪出自己喜欢的红色图形或物品。
b. 学生用彩色笔或画笔涂上红色,可以选择不同的红色调和涂抹方式,发挥创意。
c.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让他们解释作品中红色的象征意义。
总结:1. 回顾学习红色的特征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总结红色的应用场景,如红色在交通信号中的作用等。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对红色的感受和理解。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家中寻找红色的物品或图片,进行拍照或收集,并在下节课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红色相关的展览或活动,如红色艺术展览、红色主题的庆祝活动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涂色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涂色技巧。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并评价其对红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红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避免过度简化红色的特征和象征意义。
七年级美术下册1红色记忆教学设计浙美版
《红色记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能够走近家乡英烈,增强学生的自豪感,由此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家乡英雄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教学难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革命作品图片等。
学生:收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课前播放视频电影剪辑让学生了解了战士们在最危险的时刻都能够用自己的生命保护战友、保护民族、保护国家,体现了英雄的忘我精神与爱国精神。
以上虞抗战英雄严洪珠老人的照片展开对本节课的讲授,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搜集整理资料来简介照片中的人物,,带动学生对革命历史时间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引出课题《红色记忆》。
活动2【活动】深入理解1、出示课件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引出一幅浮雕:虎门销烟、问:它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2、放映《开国大典》珍贵录像,影视作品《开国大典》片段,油画《开国大典》,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别分析油画《开国大典》:如从主题,构图,色彩进行分析。
3、作品《启航》赏析:学生四人以小组,自主探究分析。
分析画面的透视;引用视觉中心在哪里?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手法。
活动3【活动】层层深入1、欣赏《狼牙山五壮士》,提问画面构图方式是什么?营造出什么样的画面气氛?这种图对人物塑造产生哪些影响?2、探究讨论欣赏《支柱》、《艰苦岁月》,提问——艺术家为何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有何创意?引导学生从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
活动4【活动】欣赏评述《母亲》1、学生从画面的气氛、色彩、构图上评述这幅画带来的视觉感受,插入上虞抗战英雄严洪珠相关故事。
2、总结评述(画面颜色有什么特点?画面采用了什么视角?画面的构图、人物布局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装束能给你传递什么信息?革命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艺术家用各种形式来表现这一题材。
红色记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
《红色记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分析,学会掌握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素养目标:通过图像识读,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感知、评价、表达,有正确的审美判断,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用美术语言来赏析一件美术作品及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法学法】教师引导、问题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二)建国后红色美术【了解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拿起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红色作品,出现了许多反映历史,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
图片展示—早期新年画形式、向“苏联”学习的红色美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画等。
学生欣赏建国后红色美术作品,体味建国前后的变化。
【重点分析】《开国大典》1.了解作者:董希文先生为浙江绍兴人,中央美院教师,被毛主席誉为“油画大师”,曾任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组组长等。
《开国大典》被广大中国人民所熟知,凝聚着一代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2.画面内容欣赏画面,说一下画面描绘的内容?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代表亿万中国人民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体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历史时刻。
3.画面构图毛泽东同志位于什么位置?构图有两大特点:画面一虚一实、画面右侧学生观看作品感受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主席的中心位置了解画面内容,感受历史去掉一根柱子。
4.画面色彩画面以什么颜色为主红黄蓝相互映衬,既体现了节日气氛,又将中国传统色彩加入画面,体现典型了中国审美情趣。
【小结】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景,《开国大典》气派十足的将泱泱大国的风范表现出来了。
红色记忆初中绘画教案
红色记忆初中绘画教案教案标题:红色记忆初中绘画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红色记忆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红色记忆的情感认同和艺术表达能力;3. 发展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红色记忆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介绍;2. 红色记忆主题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3. 绘画技巧的教学和实践;4. 创作红色记忆主题绘画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课:红色记忆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介绍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红色记忆的相关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简要介绍中国红色记忆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包括革命斗争、英雄人物等。
3. 讨论:与学生展开讨论,了解他们对红色记忆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第二课:红色记忆主题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1. 导入:展示一些红色记忆主题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所表达的红色记忆主题和情感,讨论绘画元素和技巧的运用。
3. 总结:总结学生的观点和分析结果,为接下来的绘画实践做准备。
第三课:绘画技巧的教学和实践1. 技巧讲解:介绍一些常用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透视等,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示范演示。
2. 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锻炼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观察力。
3. 反馈:针对学生的绘画练习,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第四课:创作红色记忆主题绘画作品1. 主题确定:与学生一起确定创作红色记忆主题绘画作品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
2. 创作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技术支持,并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3. 展示与分享: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分享,让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学评估:1. 学生对红色记忆的理解和情感认同的表达;2. 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和技巧运用;3.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资源:1. 红色记忆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2. 红色记忆主题的绘画作品;3. 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红色记忆展览或纪念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红色记忆的理解和感受;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作,可以组织红色记忆主题的绘画比赛或展览。
《红色记忆》教案21
《红色记忆》教课方案教材剖析:本课重于运用速写形式来表现景色,同时也对前段的透视知识进行回首。
在教课过程中,教师应防止传统教课模式中的纯真教授知识和技术,而要创建必定的文化情形,加深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形式,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剖析:1、让学生对前段的透视知识进行回首、稳固,培育学生深入研究的学习习惯。
2、经过对当年的革命原址、原址的描述,让学生更深地感悟艺术绘画之外的感情。
3、学生应当认识速写的表现技法,对写生的光景拥有感觉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速写的形式、特色和方法,更好表达对革命历史原址的感觉。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以线造型和运用色彩表达自己感觉的能力。
鼓舞学生进行作品展现和沟通,学会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艺术作品,提升合作沟通的能力。
3、感情目标: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原址和当年斗争历程的神往和怀念之情,加深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识。
教材要点:认识掌握速写的绘画形式、特色和技法。
教材难点:怎样运用多种绘画形式来表现当年红军路上的革命原址和原址,提升学生用线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课方法:教授法、示范法、讲话议论法、发问法、互动法、分组比赛法。
教课准备:1、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拍照作品、图片资料、范画、铅笔、钢笔、白纸。
2、学生学具准备:铅笔、钢笔、画纸、作业本、课本。
教课方案:一、导入阶段:创建教课情形,导入课题。
1、听革命乐曲,看红军故事。
陪伴着一段优美的《江西是个好地方》歌曲进入上课。
教师:同学们好!在生活学习中你们还听过哪些优美的红歌?给你们印象深刻吗?师:是的,好多,这些优美的歌曲都很好地唱出了当年红军革命斗争的精神和感情!教师播放视频:〈井冈山的故事〉2、学生观看纪录片,认识井冈山革命历史原址的魅力,再现当年历史片段。
师:一幅幅动人的图片,让我们忧如看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中,革命长辈们在恶劣的条件下坚强不屈的战斗,正是他们这类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让他们获得了革命伟大成功。
1.红色记忆-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红色记忆-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案背景本教案是针对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材的一节课教学设计。
本节课以教材中“红色记忆”主题为核心,通过学习革命历史故事和相关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史和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2.了解红色文化的背景和内涵;3.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4.学习有关革命题材的艺术作品,掌握绘画技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2.培养学生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介绍本节课的主题;2.观看红色题材的影像或幻灯片,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3.提出“红色记忆”的概念,让学生感知红色文化的魅力。
2. 感性认识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革命史中的英雄和革命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和魅力;2.展示有关红色主题的艺术作品,与学生一起品味作品的内涵和风格,辨别作品的艺术特点;3.分组讨论,就有关作品的主题、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分析与交流。
3. 理性认识1.教师介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引导学生思考红色文化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2.教师讲授有关绘画技法和基础知识,如色彩搭配、线条表现、视觉透视等,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3.学生自主设计并绘制有关红色主题的绘画作品,注重创意和个性化表现,同时兼顾艺术规范和技法要求。
4. 总结归纳1.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和体验,就“红色记忆”的主题及相关知识做个总结归纳;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设计思路、表现手法和创意体现;3.教师加强对学生作品的点评和评价,肯定优秀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革命历史故事和相关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红色记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红色记忆》优质课公开
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红色记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教学准备
(学生)美术常规课本
(教师)课件及相关图片
3重点难点
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难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情景导入
1、情景导入
1)放映人民英雄纪念碑,引出其中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
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
活动2【讲授】2、深入理解
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初中红色记忆美术教案
初中红色记忆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色记忆的含义,认识红色记忆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红色记忆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红色记忆的概念和意义2. 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3. 红色记忆美术作品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分析,创作方法与技巧的掌握。
2. 难点: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工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红色记忆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红色记忆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2. 欣赏与分析:展示红色记忆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
3. 创作指导:讲解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红色记忆美术作品。
4. 实践与展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体会,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对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热爱和研究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学生对红色记忆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和欣赏红色记忆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结合红色记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色记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浙美版初中美术红色记忆试讲教案
浙美版初中美术红色记忆试讲教案教案标题:浙美版初中美术红色记忆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红色记忆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掌握红色记忆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红色记忆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 红色记忆的含义和重要性;2. 红色记忆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红色记忆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意识;2. 运用艺术表达方式表现红色记忆。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2. 学生绘画工具和纸张。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红色记忆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毛泽东主席红军长征的图片,红色经典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剧照等。
Step 2:呈现(10分钟)使用PP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红色记忆的含义和重要性。
解释红色记忆是指中国革命历史中的红色事迹、红色文化和红色符号,它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Step 3:讨论(15分钟)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他们思考红色记忆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
例如,红色记忆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达。
鼓励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对红色记忆的理解和感受。
Step 4:绘画实践(20分钟)让学生利用绘画工具和纸张,选择一个红色记忆的主题进行创作。
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红色记忆的理解和情感。
Step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并进行互相欣赏和分享。
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表达创作初衷和感受。
Step 6: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红色记忆的重要性和艺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弘扬红色记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阅读相关红色记忆的文学作品等方式深入了解红色记忆;2. 组织学生参与红色记忆的艺术创作比赛,展示学生的创作才华和对红色记忆的理解。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艺术表达能力。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1红色记忆教案设计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1红色记忆教案设计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红色记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分析,学会掌握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习领域欣赏?评述1课时三、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四、教学难点如何用美术语言来赏析一件美术作品及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五、教学过程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上课内容是《红色记忆》。
每个人都有记忆,有欢乐的也有悲伤的。
我们的祖国走过了几千年的漫长的岁月,其中有辉煌的成就,也有屈辱的历史。
今天《红色记忆》这一课就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带领我们回忆一下中国近、现代100多年以来的历史。
一、情境导入1、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有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每年都有上千万人前来瞻仰,这八幅浮雕作品记录了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伟大斗争中的重要时刻,你能说出它们各自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吗?《虎门销烟》1839年《金田起义》1851年《武昌起义》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五卅运动》1925年《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抗日敌后游击战》1938年开始《胜利渡长江》1949年2、音频导入播放《保卫黄河》音乐片段。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这首歌曲描述了浮雕作品中的哪一个场景?学生讨论后回答。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鸦片战争前夕,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
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
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
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歌曲《保卫黄河》描述的场景——抗日敌后游击战《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
初中美术教案红色记忆
教案名称:初中美术教案——红色记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红色文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 红色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手法。
3. 红色文化题材的美术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红色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如色彩、线条、构图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红色文化题材的美术作品欣赏,分析作品中的红色文化元素。
三、美术作品创作(15分钟)1. 教师布置美术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红色文化知识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收获,巩固红色文化知识。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美术创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红色文化的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资源:1. 红色文化相关书籍、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美术创作工具和材料。
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充分准备红色文化相关资料,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红色记忆德育美术教案
红色记忆德育美术教案教案标题:红色记忆德育美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红色记忆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红色记忆的尊重和理解。
2. 发展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观念。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及艺术创作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红色记忆概述:介绍中国红色记忆的背景、意义和重要事件。
2. 红色记忆的符号和象征:分析中国红色记忆中常见的符号和象征,如红旗、五星红旗、毛主席像等。
3. 红色记忆的艺术作品欣赏:选择一些与红色记忆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理解艺术家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 红色记忆主题的美术创作: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雕塑或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红色记忆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红色记忆的概念,并引发学生对红色记忆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详细介绍中国红色记忆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形象符号。
3. 艺术作品欣赏:选择与红色记忆相关的优秀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欣赏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
4. 创作实践:提供美术材料和创作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红色记忆的理解,进行创作实践。
教师可提供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展示个人创造性和想象力。
5. 总结: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和反馈。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红色记忆的重要性和美术创作的表达方式。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创作评估: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能够准确表达红色记忆的主题和情感。
3. 口头回答问题评估: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关于红色记忆的相关问题,评估学生对于红色记忆的理解程度。
教学拓展:1. 红色记忆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记忆相关的纪念馆、展览等,深化对红色记忆的了解,并可作为后续课堂讨论和作品创作的素材。
2. 红色记忆主题书籍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红色记忆相关的文学作品、画册等,增加对红色记忆的感知和理解。
教案建议:1. 教案通过综合美术和德育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红色记忆的尊重、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美术下册《红色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3.练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邀请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红色主题绘画的色彩搭配、构图技巧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红色主题绘画在美术创作中的价值,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红色主题绘画的知识与技能。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红色主题绘画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挥个人想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通过对红色主题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4.布置课后作业:以红色主题绘画为基础,进行创作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以红色文化为素材,创作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五、作业布置
1.创作一幅以红色主题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色彩搭配和构图技巧。作品尺寸不限,可以是描绘革命历史场景、表现英雄人物或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
2.过程与方法方面:如何引导学生从欣赏红色主题绘画作品入手,发现其中的艺术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是本章节的情感教育重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红色主题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1红色记忆 教案设计
《红色记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分析,来学会掌握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三、教学难点如何用美术语言来赏析一件美术作品及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四、教学过程1.音频导入师:《董存瑞》电影片段音乐播放。
提问:1.你听到了那些声音?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3.你想选择哪种美术门类来表现所听到的?(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建筑、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生:……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浮雕),百万雄师过大江,这堂课我们从美术的角度来回顾祖国的《红色记忆》。
师:《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片段播放。
为什么这些浮雕选择用众多的平民出现,而不是主要领袖人物出现?生:……师:《虎门销烟》(浮雕)、《抗日游击战》(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对面,每年都有上千万人前来瞻仰。
2.欣赏学习师:革命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艺术家用各种形式来表现这一题材。
《支柱》版画、《艰苦岁月》雕塑、《太行铁壁》中国画、《血衣》素描。
这堂课我们主要从油画的角度来赏析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
3.探索学习、欣赏评述师:《启航》两个版本的油画作品,分析讨论学习。
提示问题:1.如果你是画中人物,你是什么心情?2.为什么是这种心情?发生什么事了?3.画面中心人物在哪里?(颜色、构图)(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装束、气候、环境、光线)4.你更喜欢哪张?你认为哪张送省里,哪张送国家展览?生:……(4人小组讨论)探讨: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师:根据以上的分析方法,下面我们分成三组,分别分析《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
提示问题:1.画面颜色有什么特点?2.画面采用了什么视角?3.画面的构图、人物布局是怎样的?4.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装束能给你传递什么信息?探讨: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红色记忆初中绘画教案模板
教学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色记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对革命历史的认识。
2. 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红色记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红色记忆与绘画创作相结合。
2. 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红色记忆相关图片、视频、课件,绘画工具(画纸、颜料、画笔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画纸、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红色记忆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红色记忆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红色记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介绍一些重要的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分析红色记忆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如色彩、构图、线条等。
三、绘画创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红色记忆题材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红色记忆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红色记忆传承下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红色记忆与绘画创作相结合,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3. 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作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实地感受红色文化的氛围。
2. 开展红色主题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 邀请美术专家为学生举办讲座,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
七年级美术下册1红色记忆参考课件浙美版
二是右边缺少了一根柱子。
开国大典(油画) 1952 董希文
“画面右方有一个柱子没有画上去……这在建筑学上是一 个大错误,但是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
——梁思成
大红
碧蓝
金黄
开国大典(油画) 1952 董希文
色彩民族化
开国大典(油画) 1952 董希文
强化视觉中心点
作品《启航》赏析: 学生四人以小组,自主探究分析
分 析 这 幅 作 品 : 题 材 、 构 图 、 内 涵 。
母亲(油画) 1981 孙滋溪
欣 赏 :
百万雄师过大江(油画) 现代 陈树东 李 翔
人桥(木刻版画)现代 古元
血衣习作(素描)1959王式廓
在风雪中行军(木刻版画)1940 李少吉
课后拓展: 用今天所学去赏析一件抗战主题的美术作品。用文字
方式呈现,字数200字左右。
红色记忆
上虞抗战英雄 严洪珠
虎门销烟(浮雕) 1953—1958 曾竹韶
·你能说说作品的视觉中心在哪里吗?
开国大典(油画) 1952 董希文
请用美术语言分别分析油画《开国大典》:如从主题,构图,色彩进行分析。
开国大典(油画) 1952 董希文
实
虚
构图两大创意:
开国大典(油画) 1952 董希文
狼牙山五壮士(油画) 1959 詹建俊
探究讨论欣赏:《支柱》、《艰创意? 2.请从从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
支柱(版画) 1984 张怀江
艰苦岁月(雕塑) 1956 潘鹤
1. 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 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2. 说一说你喜欢的作品,请说明理由。
红色记忆-《开国大典》赏析 教学设计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红色记忆《开国大典》赏析微课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赏析《开国大典》,理解美术作品的赏析基本方法。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美术作品的赏析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2.回顾文章《开国大典》中的经典语句。
3.展示开国大典的场景图片。
问:同学们看了视频、经典语句、场景图片之后,你心目中的开国大典是怎样的?(抽学生回答)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二)教学过程1.作者介绍2.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1)左实右虚左近右远左少右多(2)主体人物突出,强化视觉中心。
色彩上:(1)红色----突出喜庆的气氛,有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托了开国大典的主题。
(2)蓝色、金黄色---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
与红色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
柔进了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绘画技法和古代装饰壁画用色特点,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
(三)局部赏析人物--神采奕奕,气度不凡蓝天---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广场开阔,红旗如海菊花----秋高气爽,金菊盛开(四)艺术价值1953年9月2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刊登油画《开国大典》,该幅画被大批出版后,又被印制为年画发售,并进入中国的中小学课本。
在1959年中国建国10周年之际,被雕刻成纪念邮票。
作为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作为歌颂新中国成立的世纪杰作,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备受人们的关注。
是新中国成立不久随即和广大群众见面并博得广泛称誉的革命历史画。
自从《开国大典》问世,这幅洋溢神州风采的油画,揭开了新中国美术史册的第一篇章。
(五)作业布置写一篇开国大典赏析小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红色记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分析,学会掌握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习领域欣赏•评述1课时三、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四、教学难点如何用美术语言来赏析一件美术作品及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五、教学过程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上课内容是《红色记忆》。
每个人都有记忆,有欢乐的也有悲伤的。
我们的祖国走过了几千年的漫长的岁月,其中有辉煌的成就,也有屈辱的历史。
今天《红色记忆》这一课就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带领我们回忆一下中国近、现代100多年以来的历史。
一、情境导入1、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有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每年都有上千万人前来瞻仰,这八幅浮雕作品记录了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伟大斗争中的重要时刻,你能说出它们各自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吗?《虎门销烟》1839年《金田起义》1851年《武昌起义》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五卅运动》1925年《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抗日敌后游击战》1938年开始《胜利渡长江》1949年2、音频导入播放《保卫黄河》音乐片段。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这首歌曲描述了浮雕作品中的哪一个场景?学生讨论后回答。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鸦片战争前夕,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
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
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
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歌曲《保卫黄河》描述的场景——抗日敌后游击战《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
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
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青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胜利渡长江》——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
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
背后,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
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
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着担架、农民运送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
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双手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提问:为什么这些浮雕选择用众多的平民出现,而不是主要领袖人物出现?学生思考后回答(纪念所有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广大军民)二、欣赏学习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特点:1、选择特定历史事件或领袖人物为创作内容。
2、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
3、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但要突出重点,强调视觉中心。
三、深入理解、欣赏评述1、提问:欣赏《启航》两个版本的油画作品,分析讨论。
✍画面中心人物在哪里?(颜色、构图、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装束、气候、环境、光线)✍你更喜欢哪张作品?学生探讨,教师提示补充。
《启航》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张国焘、李达等13位一大代表正在登船。
褐色的船帮,棕色的船身与大块墨绿色的天空围绕着众人物,使整个画面气氛显得和谐、庄重而又严肃。
毛泽东的浅色衣服被衬得更突出,使整个画面显得稳定平和又富有节奏感。
压顶的乌云意味着山雨欲来,和涌起的波浪烘托出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而远处东方的曙光,又与游船上的中共一大代表们融为一体,暗喻了革命曙光的显现。
黑暗与光亮,乌云的压迫力与代表们的坚强意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进一步表现出了革命的艰难和党的创建者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高大的游船和撑起的竹竿则点出了“启航”的主题。
2、《占领总统府》》(又名《蒋家王朝的覆灭》)表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升上红旗的场面,标志着蒋家王朝的灭亡,新中国的开始。
作品场面壮观,气势恢弘。
该作采用三角框架式的立体结构,把画面中人们目光聚集在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上,构图严谨,形式感强烈,使这一历史题材的创作具有纪念碑式的意义。
3、《开国大典》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的中央,正在麦克风前庄严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背后站着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董必武、宋庆龄、李济深、张澜、林伯渠、郭沫若等各界代表,他们胸前佩带着代表的红签,脸上呈现出聆听着《公报》的激动心情。
广场上红旗如林、绚丽多彩,整齐的队伍和严肃的标兵显得庄严、隆重、热烈。
城楼上左面的一排大红柱子及大红宫灯,崭新的紫红地毯、盛开的菊花,朵朵的白云和天空中翱翔的白鸽,无不象征着我们伟大祖国的独立、自由、繁荣、昌盛与和平。
远处升起的五星红旗,标志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封建制度的结束,也是我们古老民族的新生。
董希文因这幅作品而声名鹊起、名扬全国,也因这幅作品而在“文革”中遭到打击迫害,饱受政治磨难。
但在后来历次的政治运动中,《开国大典》这幅画被迫数次修改,这在绘画史上是少见的。
第一次修改:1955年,删除高岗,以一盆鲜花代替。
第二次修改:1966年,删除刘少奇,补全原本被遮挡半张脸的董必武。
第三次修改:1972年,删除林伯渠,这时董希文已去世,画家靳尚谊不忍修改原作,重新复制了一幅。
恢复原貌:画家阎振铎、叶武林在《开国大典》的复制品上补画刘少奇和高岗。
至此,《开国大典》终于恢复原貌——这就是我们今天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厅里所见到的《开国大典》(复制品),而原作则存放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画库里。
《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构图——✍毛主席侧身站在靠近中间位置,其他领导人都站在左边三分之一的画面,右面则是广场群众,加大了领导人与广场群众一实一虚、一近一远、一少一多的对比效果,更好地突出节日气氛。
✍按正常视觉规律,毛主席的右前侧应有一根天安门城楼的大红柱子。
董希文大胆的“抽掉”这根柱子,广场显得更为开阔。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这样评价:“画面右方有一个柱子没有画上去……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是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
”色彩——西方油画技巧与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相结合,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
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突出重点人物,强化视觉中心——通过远近、多少、大小的对比,突出毛主席的形象。
四、分析讨论、层层深入(题材、构图、人物形象与情感)想一想:1、革命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艺术家还用了哪些不同的美术语言来记录残酷的战争岁月?(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建筑、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2、在众多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中,艺术家要采取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才能让自己的艺术创作与众不同,富有新意,让观者产生共鸣?✍、多种美术语言——油画、中国画、版画、雕塑…✍、作品创意——题材、构图、人物形象与情感1、题材上面几幅作品都是以油画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一些激动人心的重要历史时刻。
是否可以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描绘战争年代中千千万万个普通战士的生活场景?学生赏析课本第四页《支柱》版画、《艰苦岁月》雕塑。
提问:艺术家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能体会艺术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创作与探索?《支柱》版画——残酷的战争间隙中难得的宁静时光,微弱的烛光打破了黑暗,对知识的渴求忘却了身体的痛楚,点燃光明的希望。
《艰苦岁月》雕塑——通过一老一少的年龄对比、沉着老练和天真幼稚的性格对比、吹笛和聆听的动态对比、情真意切和凝思遐想的情绪对比、一高一低的位置对比、笛子和步枪摆放的横竖对比。
艺术家用富于流动感、质朴带有涩味的雕塑手法,塑造出艰苦环境中真切生动、富有性格特征的红军战士的光辉形象。
小结: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在表现历史事件时,可以多角度的还原历史现场,突出重点,强化思想内涵。
2、构图学生赏析课本第四页《太行铁壁》中国画、《狼牙山五壮士》油画。
《太行铁壁》——荣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
在朱德、彭德怀、邓小平等领袖的带领下,军民携手并肩如铜墙铁壁,共同抵御外辱。
画家发挥了国画笔墨和现代造型手法,运用宋人山水大小斧劈皴的技法,采取“高山仰止”的象征性构图,寓意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
《狼牙山五壮士》——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一段真实的革命英雄事迹。
五位浩气凛然的战士面对穷凶恶极的敌人,巍然屹立,与雄伟的狼牙山峰融为一体,犹如矗立于天地之间的一座英雄纪念碑。
画家用粗硬的笔触,以形成刀削斧劈般的雕塑效果,与整个纪念碑式的构图和磅礴的气势完全一致,达到了革命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
小结:象征性的构图方式有助于提升作品的思想内涵。
3、人物形象与情感学生赏析课本第五页《母亲》油画、《血衣》素描。
《母亲》——这是一幅歌颂革命志士的伟大母爱与崇高人性美的悲剧作品,取材于赵云霄烈士就义前留给自己在狱中生下的婴儿的一封遗书的真人真事。
画家精心构思,采用了二元空间的三联画的表现形式,完美体现了作品的主题内涵。
作品“中堂”描绘的是烈士就义前最后一次为自己孩子喂奶的瞬间。
左右两联则是烈士写给孩子的遗书手迹,画家将遗书原物超级写实放大,放置于“中堂”两边。
令人有一种直观革命历史文物的逼真感。
作品相关背景:赵云霄,早期女共产党员之一,与丈夫陈觉在莫斯科留学时相识。
回国后参加了秋收起义,组建湖南特委。
1928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捕,他们及时销毁文件,发出警报,受尽严刑拷打仍坚强不屈。
10月陈觉光荣牺牲,赵云霄因怀孕,被延期服刑。
1929年2月赵云霄在狱中生下女儿启明,一个月后被敌人残忍杀害。
《血衣》——以母亲手持血衣控诉地主的典型情节和瞬间,形象地向观众表明,身受三座大山压榨的奴隶,已经站立起来了。
她那向后扭转的体态,是一个明确的表情,一种肢体语言,饱含辛酸与仇根。
这一规模宏伟的艺术工程,开始于1950年,前后历时23载,包括10年间为《血衣》创造的百余幅人物素描,1959年完成的大型素描作品《血衣》,后陆续完成的73幅油画人物肖像,及未能完成的大型油画《血衣》。
小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表现极具感染性的动作,捕捉情感喷发的瞬间,塑造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达到艺术形式与思想内涵的高度统一。
五、龙海一中校园里的“红色记忆”——龙海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军楼”请讲解员江静瑜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红军楼”历史。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21日下午,红4军的先头部队进驻石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