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存在问题.

合集下载

院感自查报告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自查报告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自查报告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尚未设立独立部门,缺乏专门的感染管理工作人员,无法全面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2.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不足: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感染防控意识不强。

3.手卫生管理不到位: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增加。

4.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部分医护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包装、标记和运输等处理流程不熟悉,存在废弃物混放、泄露等问题。

5.消毒灭菌工作不规范:部分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知识掌握不足,未严格执行消毒灭菌规定,导致医疗器械和医疗环境的污染。

6.医院感染监测不全面: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尚未形成常态化、系统化,对感染病例的发现、报告、分析和控制不够及时和全面。

7.患者教育与沟通不足: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未充分告知感染风险及预防措施,导致患者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8.医院感染相关制度不完善: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尚未健全,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和考核标准,难以对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有效指导。

二、整改措施1.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建立专门的感染管理科室,配备专业的感染管理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2.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加强手卫生宣传,设置明显的手卫生设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确保手卫生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医疗废弃物处理知识的掌握,严格执行废弃物分类、包装、标记和运输等处理流程。

5.规范消毒灭菌工作: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消毒灭菌知识掌握程度,严格执行消毒灭菌规定,确保医疗器械和医疗环境的清洁。

6.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形成常态化、系统化的感染监测工作,提高感染病例的发现、报告、分析和控制能力。

院感自查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自查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自查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 院感管理组织架构不完善问题表现: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不健全,部分职能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院感管理工作无法形成合力。

整改措施:(1)完善院感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院感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院感管理工作的合力。

2. 院感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表现:部分院感管理制度不完善,如手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导致院感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整改措施:(1)修订和完善院感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符合实际工作需求。

(2)加强制度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院感管理制度的认识和执行力。

3. 院感知识培训不足问题表现:部分医护人员对院感知识掌握不足,不能正确执行院感管理措施。

整改措施:(1)加大院感知识培训力度,确保全体医护人员掌握院感知识。

(2)定期举办院感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院感设施不完善问题表现:部分科室的院感设施不完善,如手卫生设施、消毒设备等,影响院感管理工作的开展。

整改措施:(1)加大投入,完善院感设施,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2)定期检查和维护院感设施,确保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5. 院感监测不力问题表现:院感监测工作不够细致,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院感问题。

整改措施:(1)加强院感监测,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效率。

(2)定期分析院感监测数据,查找问题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二、整改措施具体内容1. 完善院感管理组织架构(1)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作为院感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全院的院感管理工作。

(2)明确各部门职责,如医务科、护理部、后勤部等,确保院感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 修订和完善院感管理制度(1)修订手卫生制度,明确手卫生的时机、方法和要求,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修订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消毒剂的选择、使用和更换,确保消毒效果。

(3)制定院感监测制度,明确监测内容、方法和频率,确保监测工作有序进行。

院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 感染防控意识不足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主动防控意识。

在临床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2. 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部分科室的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不力,如消毒剂使用不规范、消毒设备不足、隔离区域设置不合理等,使得病原体容易传播。

3. 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转运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增加了感染风险。

4.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部分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掌握不严,导致抗菌药物滥用,增加了细菌耐药性。

5. 医院感染监测不完善部分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不扎实,如监测项目不全面、监测数据不准确、分析反馈不及时等,导致感染防控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6. 培训和宣传教育不到位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使得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感染防控的认识不足。

二、整改措施1. 提高感染防控意识(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培训、宣传栏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识。

(2)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感染防控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确保感染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3)强化责任:将感染防控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对防控工作不力的科室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2.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1)规范消毒剂使用:严格遵循消毒剂使用规范,确保消毒效果。

(2)完善消毒设备:配置足够的消毒设备,确保消毒工作顺利进行。

(3)优化隔离区域设置:合理划分隔离区域,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3.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1)规范分类: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标准,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工作。

(2)完善收集、暂存、转运和处理流程:确保医疗废物在各个环节得到妥善处理。

(3)加强监管:对医疗废物处理过程进行全程监管,防止非法处置。

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掌握合理使用原则。

(2)严格掌握使用指征: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院感检查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检查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检查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院感检查是医院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院感检查可以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整改措施,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本文将对院感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对感染防控的全面规划和具体措施,导致感染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2. 感染防控知识普及度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知识掌握不足,对感染防控意识不够强烈,容易导致感染事故的发生。

3. 感染源监测不力:部分医院对感染源监测不够重视,未能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导致感染事故的扩大。

4. 消毒隔离措施不严格:部分医院在消毒隔离措施方面存在漏洞,未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定,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5.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部分医院在医疗废物处理方面存在问题,未能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置,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

6. 医院环境卫生较差:部分医院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未能做到定期清洁、消毒和通风,为感染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7. 感染防控设施不完善:部分医院感染防控设施不足,如洗手设施、消毒剂、防护用品等,影响感染防控工作的开展。

8. 应急预案不健全:部分医院应急预案不够完善,未能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事故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导致在感染事故发生时无法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9. 感染数据报告和统计不规范:部分医院感染数据报告和统计不规范,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影响感染管理工作的分析和评估。

二、整改措施1.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应制定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实。

2. 加强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3. 加强感染源监测:医院应加大感染源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防止感染事故的扩大。

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医院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定,确保消毒剂的使用、隔离区域的设置和人员的管理到位。

院感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院感,即医院感染,指在医院内发生的各种感染。

院感存在的问题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解决院感问题已成为医院管理和运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阐述院感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的整改措施。

一、院感存在的问题1、患者违反感染控制规定患者本身存在了各种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如果他们随意地违反感染控制规定,就可能会向周围的人传染病菌,从而引发院感问题。

2、医护人员不合规操作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合规,很容易造成院内到处都是病菌。

一些医务人员可能会在没有清洁或消毒的情况下接触患者,或者在医疗设备使用前未能进行有效的消毒。

3、医疗设备管理不当医院的各种设备非常多,如果这些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维护和清洁,那么很容易成为病菌的培养基。

如果病毒细菌在医疗设备上滋生,那么这些设备将成为传染病的必经之路。

4、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医院中产生各种医疗废物,包括用过的痰盂、药瓶、手套等。

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置,这些废物将成为病毒细菌的孳生场。

一些没有经过处理的废物,可能被扔到马路上或其他公共场所,从而对公众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院感的整改措施1、强化患者教育患者是院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医院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告诉他们保持个人卫生和社交距离等,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为了防止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中出现不规范的行为,医院需要对所有的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的相关培训。

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应确保所有的医务人员都知道如何正确一次性穿戴手套、口罩、隔离衣等防护用品。

3、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医院需要建立科学严格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始终保持清洁,消毒和良好的运作状态。

4、设立特殊垃圾箱和处理机构医院需要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处理机构,将废弃药品、用过的医疗设备、一次性用品等医疗废物按照严格规定进行分类、密封、消毒、包装、运输和存储。

同时,定期对垃圾处理机构和垃圾分类岗位进行培训、考核,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理。

院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医院感染(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等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院感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加强院感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分析了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1. 感染源多样化:医院感染源包括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环境等,感染病原体复杂多样,防控难度较大。

2. 病原体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病原体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使得感染治疗难度加大。

3. 院感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医院院感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感染防控体系和监控机制。

4. 医务人员感染意识不足:部分医务人员对院感防控知识掌握不足,感染防控意识薄弱,容易导致感染事故的发生。

5. 感染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医院对感染防控措施落实不力,如手卫生、无菌操作等。

6. 医疗环境污染: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体,如病房、手术室、医疗器械等,容易导致感染。

7.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使得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二、整改措施1. 加强院感管理组织建设:设立独立的院感管理部门,负责全院感染防控工作,制定和完善感染管理制度,确保院感管理工作的落实。

2. 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能力:加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确保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

3. 强化感染源防控:加强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等的健康管理,严格准入制度,降低感染风险。

4. 加强医疗环境整治: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灭菌,确保医疗环境清洁安全。

5. 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抗生素管理,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病原体耐药性的发生。

6. 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建立健全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隐患。

7.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普及感染防控知识,提高患者自我防护能力,降低感染风险。

院感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一、院感存在的问题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或工作人员由于接触环境,导致传播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

由于医疗机构往往是大量病患聚集的场所,院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缺乏良好的院感防控意识在医疗机构中,有部分医务人员对院感防控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缺乏正确的防控意识。

这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操作不规范、无清洁前后手卫生等情况。

这样一来,病原体容易通过医务人员传播给患者或其他人员,加大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2. 设施与设备卫生管理不善另一个存在问题是医疗机构设施与设备卫生管理不善。

如厕所和修复室等公共场所清洁频率不够高,残留有大量细菌;手术室和辅助器械消毒不彻底;空气净化系统维护不当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病原体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增加了患者和工作人员感染的风险。

3. 医院感控管理体系不完善医院感控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也是院感存在的一个问题。

许多医疗机构缺乏科学合理的感控制度与管理方法,导致院内感染控制效果不佳。

管理层对于职责分工、责任追究、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不足,使得院感防控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二、院感问题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来优化院感防控工作:1. 加强院感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定期举办院感宣传教育活动和培训班,提高医务人员对于院感防控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向患者和家属普及预防院内感染的知识,促进大家积极参与到防护中来。

2. 健全设施与设备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设施与设备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科室的清洁职责和操作规范。

同时加强对于厕所、手术室、辅助器械等公共场所以及空气净化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确保无菌环境。

3. 建立完善的院感防控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院感防控管理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

通过完善岗位职责分工、责任追究机制和考核评估体系等,提高院感防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 强化监测与报告加强监测院内感染情况,并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院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

本文将分析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1. 医护人员感染意识不强部分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

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忽视手卫生、个人防护和无菌操作等基本要求,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2. 医院环境污染严重医院环境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滋生和传播。

部分医院在消毒、灭菌、垃圾分类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医院成为感染的高发场所。

3. 医疗设备管理不规范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成为传播病原体的媒介。

部分医院在设备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存在漏洞,使得交叉感染风险增加。

4. 患者流动频繁医院内患者流动频繁,容易导致病原体在不同病区之间传播。

部分医院在患者分流、隔离方面存在问题,使得感染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5. 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医院感染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可能导致感染事件发现不及时,无法有效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部分医院缺乏对感染病例的详细记录和分析,难以发现感染趋势和规律。

二、医院感染整改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感染培训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防范意识。

培训内容应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无菌操作等基本要求,确保医护人员能够严格遵守。

2. 改善医院环境医院应加强环境消毒、灭菌和垃圾分类管理,确保医院环境整洁卫生。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3. 规范医疗设备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在使用前后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和灭菌。

加强对医疗设备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确保设备安全使用。

4. 优化患者流动管理医院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感染风险,合理分流和隔离患者。

加强对病区的管理,限制患者和家属的随意出入,降低感染传播风险。

5.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感染病例的记录和分析。

院感自查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自查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自查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 医院感染监测体系不完善(1)感染病例监测不全面:部分科室对感染病例的监测仅限于重点病种,未对所有感染病例进行监测。

(2)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部分医护人员对感染病例的判断标准掌握不准确,导致监测数据失真。

(3)监测频率不足:部分科室对感染病例的监测频率不足,无法及时发现感染趋势。

2.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1)手卫生执行不严格:部分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

(2)无菌操作不规范:部分医护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未能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3)消毒隔离措施不完善:部分科室的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如消毒液浓度不达标、消毒设备不完善等。

3.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足(1)培训内容单一:部分培训课程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培训方式单一:部分培训仅限于理论讲解,缺乏实践操作环节。

(3)培训效果评价不科学:部分科室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仅限于考试,未关注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4.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1)组织结构不完善:部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不完整,缺乏专业的感染管理团队。

(2)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感染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3)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医院对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导致整改措施难以到位。

二、整改措施1. 完善医院感染监测体系(1)全面开展感染病例监测:对所有科室的感染病例进行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加强医护人员对感染病例判断标准的培训,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增加监测频率:根据各科室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感染病例监测频率,确保及时发现感染趋势。

2. 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1)加强手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感染风险。

(2)规范无菌操作:加强无菌操作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3)完善消毒隔离措施:提高消毒液浓度,定期检查消毒设备,确保消毒隔离措施的有效性。

院感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医院感染(简称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治疗或护理过程中受到的感染。

院感的存在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服务的成本。

为了降低院感的发生率,医疗机构需要不断改进感染控制措施,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本文分析了当前院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院感存在问题1. 感染源管理不规范:医院内部感染源管理不规范,包括对感染源的识别、隔离、处置等方面。

部分医疗机构对感染源的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源,导致感染扩散。

2. 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对院感的重视程度不够,感染防控意识薄弱。

在临床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感染防控制度执行,如手卫生、无菌操作等。

3. 消毒灭菌工作不彻底:医疗机构中的消毒灭菌工作存在漏洞,如消毒剂浓度不达标、消毒时间不足等。

此外,部分医疗机构的消毒设备老化,影响消毒效果。

4. 医疗环境污染:医院内部环境污染严重,如病房、手术室、医疗器械等。

医疗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5.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使患者容易受到感染。

6. 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不完善:部分医疗机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不健全,未能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导致感染控制措施无法及时落实。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感染源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感染源的识别、隔离、处置等工作。

对疑似感染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防止感染扩散。

2. 提高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其对院感的重视程度。

强化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确保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严格遵守感染防控制度。

3. 加强消毒灭菌工作: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查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等关键指标,确保消毒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更新消毒设备,提高消毒效果。

4. 改善医疗环境:加强对医院内部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病房、手术室等高风险区域。

提高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频率,减少感染风险。

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 管理组织与制度欠缺: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导致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2. 专职人员不符合规定:缺乏专业的院感管理人员,未定期开展和召开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及医院感染委员会议,导致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普及不足。

3. 制度知晓率低:医院感染各项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普及,知晓率不高,执行不到位。

4. 设施设备不足:缺乏微生物室、细菌室等基本设施,未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5. 手卫生问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执行率低,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6. 医疗器械清洗问题:个别科室器械包、器械清洗不干净,供应室布局不合理,全院未开展医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供应室未开展生物监测,导致医疗器械存在污染风险。

7. 消毒液管理问题:医院未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有个别科室未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浓度检测卡,无记录,个别科室紫外线强度监测未按时进行,导致消毒工作不到位。

8. 医疗废物处理问题:污水处理无日常运行监测记录,医疗废物警示标识不全,导致废物处理不当,增加了感染风险。

9. 传染病报告与处置问题:医院传染病报告不符合标准,未开展传染病处置演练,导致疫情无法得到及时控制。

二、原因分析1. 缺乏专业知识: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缺乏,对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 人力资源不足:缺乏专业的院感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导致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3. 制度执行不力:制度虽健全,但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感染防控工作流于形式。

4. 设施设备不完善:医院硬件设施不足,导致无法开展全面的感染防控工作。

5. 医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不足,导致感染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

三、整改措施1. 提高认识:加强医院领导及全体员工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视程度。

院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院感存在的问题1. 感染控制管理不完善院感管理不够严格,缺乏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导致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疏漏和不规范行为,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2. 医疗设施不完善医院环境卫生条件差,设施老旧、功能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医疗服务的需求。

此外,医院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和物资,如口罩、手套等。

3. 医护人员个人卫生意识不强医护人员对个人卫生意识薄弱,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量大等原因导致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充足的精力,也会影响其对个人卫生的重视程度。

4. 患者管理不完善患者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在手术前没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及时更换患者床单被褥等;患者家属和访客进出医院时,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消毒等。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规范意识。

同时,加强对医疗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功能完善。

2. 提高医护人员个人卫生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对个人卫生的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关怀,缓解其工作压力。

3. 加强患者管理建立健全患者管理制度,加强对患者床位、床单被褥等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

在患者进出院门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消毒,并限制患者家属和访客进入病房。

4.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期间要严格执行相关防控措施,在门诊、急诊等场所设置分流点,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同时,加强对医疗废物和污染物的处理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5. 加强院感监测建立完善的院感监测体系,定期进行院内感染监测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沟通,共同推进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院感存在问题整改措施院感检查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整改措施院感检查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整改措施院感检查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

2. 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不强:部分医务人员对感染防控知识掌握不足,防控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

3. 医院感染监测不到位:感染监测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部分监测数据不准确、不完整。

4. 消毒隔离措施不严格:部分医院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如消毒剂使用不规范、消毒设备不足等。

5.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部分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无指征使用、过度使用等。

6. 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部分医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转运和处理环节存在漏洞。

二、整改措施1.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明确感染管理组织架构,设立感染管理科,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感染管理工作。

(2)制定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感染预防与控制、监测与报告、消毒隔离、抗菌药物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等。

(3)建立健全感染管理考核体系,对各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和整改。

2. 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1)加强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

(2)制定感染防控操作规程,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

(3)开展感染防控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感染防控氛围。

3.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1)建立健全感染监测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定期分析感染监测数据,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

(3)加强感染监测队伍建设,提高监测能力。

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1)规范消毒剂使用,确保消毒效果。

(2)加强消毒设备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消毒隔离工作,降低感染风险。

5.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

(2)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与评价制度,对不合理使用现象进行整改。

(3)推广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6. 规范医疗废物管理:(1)加强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转运和处理的培训和指导。

院感存在的问题和整改

院感存在的问题和整改

院感存在的问题和整改一、引言医疗机构是人们寻求治疗和康复的场所,因此,在医疗机构中控制院内感染(简称“院感”)变得至关重要。

严格把控院感的发生可以减少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风险,保障医疗质量。

二、院感存在的问题1. 不合理的空气处理:在有限空间内,很容易造成新风混合不足及沉积灰尘过多等问题。

这将导致细菌滋生并传播。

2. 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手是细菌最经常接触到患者身体表面的部位之一,而草率洗手或不彻底洗手会增加交叉传染风险。

3. 废物处理不当:无论是垃圾还是医用器具都需要正确地分类和处理。

若废物管理出现失误,则会增加环境污染和交叉传染可能性。

4. 物品消毒不彻底:装修材料等特定被致敏物质常年积累于室内硬质表面或设施设备上,未能定期做好消毒工作会导致细菌繁殖。

5. 人员管理不严格:许多院感事故与医务人员交叉感染有关,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都需要更加严格化和规范化。

三、解决办法1. 加强空气处理系统:引入先进的分段送风设计以实现新风混合与室内空气清洁。

使用高效过滤器或净化装置可以降低悬浮颗粒物及微生物的浓度。

2. 推广正确手卫生知识和技巧:持续进行手部卫生教育,确保医护人员遵循正确的洗手步骤,并提供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方便他们使用。

3. 健全废物分类制度并加强培训:建立完善的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包括明确职责、设备位置和标志。

加强对医护人员废物处置规范操作方法的培训。

4. 定期消毒设施及硬质表面:根据最新研究成果确定消毒时间表并执行,将重点放在传染性较大区域如门把手、开关等设备上。

5. 加强人员管控:坚持“你来我去”制度,医务人员必须在不同科室间轮换以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适时的培训和考核。

四、整改效果评估为了确保院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评估整改效果:1. 制定具体的指标:根据院感问题的严重性和限期要求确定衡量整改效果的具体指标,并将其写入相关政策和流程之中。

院感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引言】:院感是指医院内发生的各种感染现象,包括医院内部感染和医院对患者的感染。

院感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本文将对院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院感存在的问题】:1. 医院病房日常管理不规范医院病房是患者接受治疗和恢复的地方,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1)清洁不及时:病房清洁不及时,导致病房内的空气质量下降,增加了院感的传播风险。

(2)垃圾处理不当:病房垃圾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医院内部感染。

2. 医护人员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医护人员是医院内院感防控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医护人员随意乱扔口罩:医院中很多医护人员习惯将用过的口罩随意丢弃,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

(2)不规范的穿戴手套: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不按规范穿戴手套,增加了院感的传播风险。

3. 医院内科室设施不完善医院内的科室设施不完善也是院感存在的问题之一,如:(1)缺乏隔离设施:目前有些医院在接收传染病患者时,隔离措施不完善,极易造成院内感染传播。

(2)空调系统不洁净:医院空调系统的不洁净会导致空气污染,增加院感的发生。

【二、院感问题的整改措施】:1. 加强医院病房日常管理(1)提高病房清洁标准:制定病房日常清洁工作的操作规范,确保病房内的清洁工作及时、规范。

(2)加强垃圾处理:建立医院内部垃圾分类处理的制度,加强对垃圾处理人员的培训,确保垃圾处理的规范性。

2. 提高医护人员个人卫生意识(1)加强个人卫生知识培训:建立医护人员个人卫生知识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意识。

(2)规范穿戴手套:制定医护人员穿戴手套的规范,加强对手套的使用和更换的监督。

3. 完善医院科室设施(1)建设科室隔离设施:对于有传染病的患者,医院需要建立专门的隔离病房,确保患者在病房中的隔离。

(2)定期维护空调系统:加强对医院空调系统的定期清洁和维护,避免污染的扩散。

院感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整改措施一、引言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院感管理水平,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二、存在问题1. 院感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导致院感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2. 院感知识培训不足:医务人员对院感知识掌握不足,缺乏预防和控制院感的意识。

3. 院感设施不完善:部分医院感染设施不齐全,如手卫生设施、消毒设备等,影响院感防控效果。

4. 院感监测不到位: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不细致,数据收集和分析不准确,难以发现院感隐患。

5. 院感防控措施执行不力:部分医务人员对院感防控措施执行不力,存在违规行为。

三、整改措施(一)完善院感管理制度1. 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院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院感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 建立院感管理组织架构,设立院感管理科,负责全院院感管理工作。

3. 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包括感染病防治、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等。

(二)加强院感知识培训1. 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其对院感防控的认识和技能。

2. 将院感知识培训纳入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范畴,定期组织培训考核。

3. 开展院感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学习院感知识的积极性。

(三)改善院感设施1. 完善手卫生设施,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能够便捷地洗手。

2. 配置足够的消毒设备,提高消毒效果。

3. 改善医院环境,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四)加强院感监测1. 建立院感监测体系,定期收集和分析院感数据。

2. 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隐患。

3.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院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五)严格执行院感防控措施1. 强化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提高执行力。

2. 对违反院感防控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院感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院感存在问题

院感存在问题

院感存在问题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治疗期间感染的疾病。

尽管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但院感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医院环境卫生问题:1.1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医院产生大量医疗废物,如注射器、废弃药品等,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院感。

1.2 清洁不彻底:医院环境应保持清洁,但有些地方容易被忽视,如角落、空调过滤器等,清洁不彻底会增加院感的风险。

1.3 空气污染:医院内人员密集,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易于传播,特别是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较多的科室。

二、医护人员个人卫生问题:2.1 不规范的手卫生:医护人员是院感传播的重要环节,但有些人员在接触病人后未及时洗手,或者洗手不彻底,容易传播病原体。

2.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不当:医护人员在与病人接触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但有些人员未正确佩戴或及时更换,增加了院感的风险。

2.3 患者隔离不到位: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医院应进行隔离,但有些医护人员对隔离措施不够重视,导致院感传播。

三、患者自身卫生问题:3.1 不合理的探视制度:医院的探视制度对患者的卫生管理有重要影响,如果探视时间过长或人数过多,容易引发院感。

3.2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有些患者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如不勤洗手、不按规定更换床单等,容易感染病原体。

3.3 缺乏卫生知识:部分患者缺乏对院感的认识和了解,对于预防院感的措施不够重视。

四、医疗器械消毒问题:4.1 消毒不彻底:医疗器械的消毒是预防院感的重要环节,但有些医院在消毒过程中存在不彻底的情况,容易传播病原体。

4.2 消毒方法不规范:医疗器械消毒方法应符合规范,但有些医院在消毒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影响消毒效果。

4.3 消毒设备维护不当:医院的消毒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但有些医院存在维护不及时或不完善的情况,影响消毒效果。

五、药物使用问题:5.1 过度使用抗生素:医院中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使得院感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院感存在问题

院感存在问题

院感存在问题引言概述: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由于感染传播而导致的疾病。

然而,尽管医疗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感染控制措施,但院感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存在的问题。

一、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不足1.1 缺乏感染控制培训:一些医务人员缺乏系统的感染控制培训,对院感的认识不够深入,无法有效地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1.2 忽视个人卫生:一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忽视个人卫生,如不洗手、不佩戴口罩等,容易成为院感传播的源头。

1.3 感染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医务人员在实施感染控制措施时存在疏漏,如不正确使用消毒剂、不按规定更换手套等,增加了院感的风险。

二、患者感染预防措施不完善2.1 患者隔离不彻底:一些医疗机构在患者隔离方面存在问题,未能将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有效隔离,导致院感的传播。

2.2 患者个人卫生意识薄弱:部分患者对个人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注意手卫生、咳嗽礼仪等,容易成为院感传播的媒介。

2.3 患者访客管理不严格:医疗机构对患者访客的管理不严格,未能做好访客的手卫生教育和控制,增加了院感的风险。

三、医疗设备和环境卫生问题3.1 医疗设备清洁不到位:医疗设备的清洁不彻底,如手术器械、呼吸机等未能进行有效的消毒和清洁,容易导致院感的传播。

3.2 环境清洁不规范:医疗机构的环境清洁不规范,如走廊、病房等地方的清洁不及时、不彻底,增加了院感的风险。

3.3 空气感染控制不足:医疗机构的空气感染控制不足,如手术室、ICU等区域的空气过滤和通风不到位,容易导致院感的传播。

四、患者抗生素滥用问题4.1 医生过度开具抗生素:一些医生在治疗中过度开具抗生素,导致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增加了院感的风险。

4.2 患者自行滥用抗生素:部分患者在未经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有效治疗疾病,还容易导致院感的传播。

4.3 抗生素耐药性增加: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院感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加大了治疗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和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1]。

首先,表现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

医院的领导对医院感染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常以工作忙为借口,不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很少过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一是,不重视医院感染硬件设备建设。

基层医院基础条件差,资金不足,消毒灭菌设施简陋,消毒灭菌质量难以保证,医源性感染隐患较大。

加上全院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的单薄,在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着硬件设施简陋,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落后等问题。

二是,不重视专门的医院感染控制科的建设。

部分基层医院均未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科,有的设在医务部、护理部,有的甚至挂靠在医疗预防科,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隶属关系不明确。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置普遍较少,有的医院甚至无专职人员管理,是由一名兼职人员负责,而且学历低,对控制医院内感染和消毒灭菌知识缺乏了解,医院未建立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人员配置及监管方面不力,没有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

三是,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过于陈旧,没有及时进行修订,或者虽有制度却不执行。

有的医院连续两年没有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感染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管理职能难以发挥。

其次,普通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差,自我防护意识较差[2]。

医院盛装无菌物品的容器无灭菌标识,未注明物品名称,无灭菌日期、有效期、无责任人签名。

对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未开展监测,盛装消毒剂容器未定期灭菌更换。

有些器械物品虽然达到消毒灭菌要求,但由于容器未定期清洁消毒灭菌更换,导致再污染情况严重。

部分口腔科和胃镜室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缺乏,在诊疗前后洗手不规范或干脆不洗手。

部分医院没有为医务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护眼罩和防护面具等。

部分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不按要求配戴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眼罩和防护面具等,忽视自身的防护,注射、采血均不能做到一人一带一巾。

1.2医院感染监控不足首先,缺乏通用的医院感染监控标准。

现有的监控标准仅适用终末,不适用医院感染形成过程和环节。

全院统一笼统的标准不能体现各部门、各专业的特殊性和个性特点,监控时标准不能对号人座,对科室工作无指导性、方向性、针对性差,每次检查雷同问题突出,医院感染问题无改进,效果不明显。

其次,缺乏对医院感染过程的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已不再只是追求监测科室资料的数量,而是重视监测资料的质量。

常规监测是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即消毒后,操作前采样,虽然监测结果令人满意,但却不是日常医院消毒工作的真实反映。

对此,应坚持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将重点放在医院感染形成的过程和环节上,根据临床中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内容,注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

最后,没有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的反馈和统计。

基层医疗机构大都没有很好地利用监测资料,仅将资料整理后归档保存,未对资料认真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馈、整改。

1.3医院感染管理人才缺乏基层医疗机构的大部分感染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够。

其中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难以满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需要,有许多医院的感染管理人员是由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转行而来,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专业培训,而且由于多种原因专业队伍很不稳定。

这必然导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低,应急能力差......感染管理;问题及整改措施医院感染管理在医疗技术日趋发达的当今已成为一门学科,在医院管理中与医疗管理、护理管理步入了同一高度。

在医院等级评审中,感染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拥有“一票否决”的效力。

在对本地区12所县级医院的检查和等级评审中发现以下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

1 存在的问题1.1 管理组织与制度欠缺1.1.1 领导重视不够医院领导对感染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个别虽然建有感染委员会,但是成员组成不合理,且不能履行职责。

1.1.2 专职人员少或无,专业素质低下大部分医院有兼职人员,无上岗证,无院外培训记录,甚至不清楚专职人员的工作范畴和工作职责,不能起到督导作用。

1.1.3 科室无感染管理小组,无小组职责。

1.2 各项制度不全面12所医院基本都有消毒隔离制度,但各重点部门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欠缺。

1.3 培训记录缺如12所医院仅1所医院有院外、院内培训记录且实际培训。

1.4 各项监测不全面或非常态仅5所医院有紫外线日常监测,2所医院有环境卫生学监测,2所医院有病例回顾性监测,但缺乏长效机制和常态管理。

1.5 消毒液的使用个别医院仍使用国家禁用的本医院配制的不符要求的消毒液。

无消毒液的日常监测及染菌量监测。

1.6 医疗废物的管理12所医院均有焚烧炉,能自行处置本院产生的医疗废物,7所医院的医疗废物能分类回收,仅1所医疗废物的收集包装达到要求且登记符合要求;其余5所医院的医疗废物不分类。

1.7 科室布局大部分医院的产房、手术室等重点科室布局不合理,治疗室、处置室三区划分不明确,供应室人流、物流均逆流,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

1.8 消毒隔离措施6所医院为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配备了动态消毒机及紫外线灯,但无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且个别医院的紫外线灯的安装不合要求。

2 整改措施2.1 加强领导的重视根据2006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100张床位的医院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长或主管医疗的副院长为感染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目的就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的地位,把感染管理工作提到医院的工作日程上。

2.2 建立健全并完善各项管理组织与制度建立和落实制度是搞好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制度,做到“制定我做的,做我制定的”;建立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责任到人。

2.3 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体现感染管理科是全院感染管理的专职人员,而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是科室的专职人员,小组成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责任性,恪守自己的职责,加强监督和指导,在检查中更多协调各科室,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各科室,修定制度,并加以落实解决,使各项检查工作更加条理化、规范化。

2.4 坚持继续教育学习积极参加院外的培训,并将培训内容对本院人员进行再培训,尤其着重培训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再由感染管理小组成员随时对科室人员进行指导。

2.5 全院各环节全程监督医疗废物的后期处置归于后勤部门,感染科专职人员要进行监督;一次性无菌物品和消毒药械的管理归于设备科,感染科备案、检查;医院关于大型设备的配置及建筑的扩建、改建、新建需提交感染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等等,这些环节均要求感染科的参与。

综上所述,只要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得力,县级基层医院的感染管理一定会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感染管理工作才能够成为临床工作的保险锁,为医疗安全绽放的花朵增添异彩。

我院门诊部院感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10月8日,前往院参观学习,对照我们自己,差距很大,感触最深的是信息化管理水平非常高,院感报卡及检查、抗生素管理均已采用电脑处理,院感专职人员主要从事重点部门的院感管理、目标性检测、生物学检测以及流行病学的调查,这次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标准框架是由他们制定,针对我院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内镜室日常管理未能达到卫生部颁发的规范要求。

2 院感监测未能达到规范要求。

3 未能全面开展目标性监测。

4 急诊室抢救室未设置单间,洗手设施不规范。

5 介入室区域设置不合理。

6 多重耐药病人的处理不规范。

整改措施:1 加快供应室一体化建设。

2 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使院感监测能达到规范要求。

3 人员尽快到位,熟悉基本工作后,开始全面目标性监测。

4 对急诊室进行调整,改建洗手设施。

5 介入室重新设置,分流病人。

6 严格按照规范处置多重耐药病人。

护理文书书写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护理文书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总和,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原则(1)符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要求。

(2)符合临床基本诊疗护理常规和规范。

(3)有利于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

(4)有利于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促进护理质量提高,为教学、科研提供可靠的客观资料。

(5)融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体现护理的专业特点和学术发展水平。

(6)规范护理管理,明确职责,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发生。

2 护理文书书写的意义[1,2]2.1 评估病人护士可得到病人病情变化、治疗护理及反应的第一手资料。

从记录中得到的信息有助于护理人员确定病人存在的问题和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也是医师了解病情进展、明确诊断、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2.2 调查研究完整的护理记录是护理科研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流行病学研究、传染病管理等提供统计学方面的原始资料。

2.3 教学资料一份完整的护理记录可使护生看到护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教学的最好资料。

2.4 考核依据护理文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医院的护理水平,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料,也是医院等级评审中对护理人员考核的参考资料之一。

2.5 法律依据护理文书具有法律效力,是法律认可的证据。

在法庭上可作为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人身伤害、保险索赔、刑事案件等的法律依据。

3 目前护理文书书写存在的问题3.1 体温单存在的问题(1)点不圆、线不直、连线错误。

(2)体温单页面不整洁,刀刮、涂改较多。

(3)绘制失真或遗漏,部分护士对病人的呼吸次数根据脉搏来推算;发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后,没有绘制30min后的体温;有的病人护理记录单记录“房颤”,但住院很好长时间没有一次绌脉的绘制。

(4)项目填写不全、记录不准确,如:血压、过敏史、大小便、体重未及时填写、灌肠后大便情况未按要求记录。

(5)计量单位不统一尤其表现在“血压”和“小便”栏。

3.2 医嘱单存在的问题(1)临时医嘱有漏签字现象,不知道医嘱是否执行。

有以下两种情况:缺药或拒绝执行未签字;执行后漏签名。

(2)执行临时医嘱时,不能做到谁执行谁签字,而是处理医嘱的人一签到底。

(3)临时医嘱皮试执行栏执行时间错签为皮试结果时间,而不是做皮试时间。

(4)医生常规下医嘱时间习惯为8am或9am,导致处理医嘱时间不准确。

(5)医嘱不准确、太笼统,护士盲目执行。

如长期医嘱“吸氧”;临时医嘱“地西泮10#交病人”。

3.3 护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1)首次护理记录不详细。

有的没有过敏史、既往史的记录,如高血压或糖尿病病人由于外科疾病收住入院;病人“压疮”入院,而无压疮部位、面积、分期的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