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3000字-范文模板 (7页)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春节上班第一周,柴静以纪录片《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刷爆各路视频网站、朋友圈、微博等等,掀起了新一轮的媒体事件,引来各路大神围观。
对于雾霾的关注,其实在中国不算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了,但是能够一次性地引起如此巨大的媒体聚焦,不得不说是第一次。
柴静的视频播出后,赞扬者有之,论点不相上下,无非是肯定其对于知识普及的功效,认为这部纪录片不仅思路清楚,论点清晰,材料充实,而且以一种女性母亲的身份涉入,具有一种特别亲切的人文情怀,非常容易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其播出之后引起的巨大效应就是作品本身就是其艺术魅力的最好证明。
只不过,对于《穹顶之下》的批评者所切入的角度却各有不同。
有的直接从新闻本身的客观性出发,觉得柴静本身“TED”式的纪录片并不符合新闻客观性的原则,用婴儿肿瘤与采访小孩子是否看到蓝天等方式纯属于一种无谓的“女性煽情”,很容易给观众造成误导。
而其对于数据的引用,对于诸多概念的表述,对于专家学者的访谈,也诸有段长聚一,移花接木,自相矛盾自处。
还有人从柴静《穹顶之下》所表现出的立场批评其内在的利益链条,比如说对于油气私有的支持,其实完全忽略了中国大型发展电站的正确性等等,必定与私有利益集团的支持有关,不过是为两会的召开提前打个预防针而已。
更有甚者,将攻击直接转移到柴静本人身上,觉得她的女儿得了肿瘤与柴静本身是个“资深烟民”“高龄产妇”密切相关,而她的女儿本身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居民,更是将柴静本身口口声声的所谓对于雾霾的关怀大大地打了一个嘴巴。
看了各路神仙对于柴静《穹顶之下》的褒扬和贬低,我都觉得,那些争论比柴静的纪录片本身更有看头了,就像豆瓣上的许多影评比电影本省更加精彩一样。
无可否认,柴静的纪录片给普通大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雾霾课,她所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力,无疑是那些过分科学的读物所无法取代的。
只不过,那终究只是一堂课而已,所提出的具体建议能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得打一个问号。
《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精彩10篇】

《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精彩10篇】《穹顶之下》观后感篇一柴静的《穹顶之下》最近一段时间无疑是炙手可热的,同名的美剧和斯蒂芬金的小说原着恐怕没想到这个名字会在遥远的东方国度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
关于她所讨论的问题,我在此不想多说,留给更专业的人士以及决策层讨论更合适。
仅从网络传播角度来阐述一下我的部分观点。
很多人说她有局限性,我认为不准确。
从纪录片讨论的雾霾这个话题来说,她无疑是想对最广大的民众以及国家决策层发声的,但从一部100分钟的纪录片本身来说,它的传播不能是没有精准目标的。
说这部片子的观点全然反映了城市中产的视角和利益,我非常认同,但我觉得这不能说是局限性,而恰恰应该是这部片子的传播策略,也是它能如此成功的要素之一。
不但是视角,看看它的形式,这种剧场演讲式的风格,我看了大约10分钟就想起某手机品牌的那位罗老师,(当然,从片尾的鸣谢名单里面我也得到了验证);再看现场PPT的风格和穿插的一些哏;看现场邀请到的观众;看她使用的传播渠道……无疑,她选择的种子传播群,就是城市中产。
包含用自身的女儿的遭遇来引起共鸣,没错这就是煽情,但这种煽情,就是传播的一部分。
为什么呢,因为它瞄准的群体,就是和柴静一样,大约是28~40岁的城市中产,这些人大部分组建家庭不久、准备有或刚刚有孩子、收入较刚进入社会时有所提升、生活趋于稳定、开始更关注生活质量和家庭、是网络生活的主力人群,明显他们非常容易认同柴静记录片表达的观点和情感,同时又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也更容易在社交圈形成传播。
我觉得这种定位无可指摘,作为一部不长的纪录片,它的目的就是传播,是打开缺口,是启发更多思考以及更专业的行动,而《穹顶之下》非常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同时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上,本身很难站到一个高大全的位置,有自身的立场和定位反而是件好事。
《穹顶之下》观后感篇二柴静自费百万对雾霾进行调查,并拍摄纪录片《穹顶之下》,自身看了一遍,陪父母又看了一遍,一共100多分钟,从一个完全不懂大气污染这个行业的我,在看过之后,我知道了PM2.5的危害,知道了它的大概来源,从她调查的数据实证和分析,我知道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重要的是我们环保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柴静雾霾《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雾霾《穹顶之下》观后感引言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雾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雾霾所带来的健康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深入剖析了雾霾问题的成因以及其对中国社会和人民健康的影响。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
下面将是我的观后感。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穹顶之下》对中国的雾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让我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雾霾不仅仅是一个空气污染问题,更是涉及到工业发展、经济增长、公共健康和政府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
通过片中的数据和事实,我了解到大气污染的源头主要是来自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燃煤等。
为了经济发展,中国过去几十年大量投资于工业生产,但却忽视了环境保护。
社会问题的影响雾霾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它还对中国社会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穹顶之下》片中提到,雾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导致人们患上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尤其是孕妇、儿童和老年人更加容易受到影响。
这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雾霾也给旅游业和外国人才的吸引力带来了负面效应,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个人的思考与行动观看《穹顶之下》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行动。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应该如何为改善环境状况出一份力呢?首先,我自己要从日常生活开始,减少能源的浪费和垃圾的产生。
我会尽量选择环保型的交通工具,如公共交通或者自行车,并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其次,我还会积极参与到社区的环保活动中,比如参与垃圾分类和植树活动等,为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也会通过宣传和分享《穹顶之下》这样的纪录片,让更多的人关注环境问题,共同努力。
政府的责任与挑战纪录片《穹顶之下》也不仅仅是对普通公民的呼吁,它也揭示了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挑战。
片中提到,政府需要更加重视环境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也需要加大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的投资。
柴静穹顶之下的观后感(精选7篇)

柴静穹顶之下的观后感〔精选7篇〕《穹顶之下》观后感篇一看完《穹顶之下》,评论是众说纷纭,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我不是来刷屏的,因为当我看到所有人转发评论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可是我内心中还是想知道一个部门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把它摊在桌面上说。
观后感是很震撼,她没有说教,而是身临其境,然后让你跟着她身临其境,环保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是从我做起。
它只是引导我们认识问题,引导我们思考,而解决问题绝不是像说起来那么简单的,看完之后发现太多的东西牵扯在环境问题里,你能怨某个部门或某个产业吗,能怨政府不给力吗,因为转型看似可以解决问题,实际牵扯太多,要考虑的因素太多。
换句话来说人花自个儿的钱费自己的神却操大家的心,道义上是没错的。
先别说人的私生活你是不是真的清楚和了解,就算有一二的不是,那也不关咱们的事,唯一和我们有关的就是,我们都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
柴静此举,我们不该感恩吗?《穹顶之下》观后感篇二收到很多艾特……报告大家,柴静的《穹顶之下》我已经认真看完了,汇报下感想:首先,说说我赞同和支持的局部:1在大气科学方面〔比方雾霾的时空分布、来源、成分、二次反响过程等〕,至少在我的认知领域内,没有错误。
对于一些曾经引发争议的热点话题,没有一味迎合民粹化的观点,而采用了符合科学事实的陈述。
比方:〔1〕不少人认为PM2.5完全是工业时代的特有产物;而片中提到了自然界本来也有PM2.5。
〔2〕不少人认为机动车排放对于雾霾而言并不重要,关键因素应该是工业生产排放;而片中提到机动车是北京本地PM2.5的最大来源。
〔3〕不少人指责政府隐藏和瞒报空气质量检测数据;而片中提到,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在线空气监测系统,而且获取这些数据并不困难,任何人都可以在手机APP上查询并举报超标单位。
——至于其它涉及医学知识、煤品油品等内容的,我不懂,请其它专业人士把握吧。
2、态度严肃、积极。
之前微博上的雾霾话题,有两个倾向:第一是过分娱乐化,把雾霾的严重性稀释在众多段子和哈哈哈哈哈中无迹可寻,老百姓这么着勉强算是苦中作乐也就罢了,很多主流媒体官V也乐衷于此,久而久之显得雾霾问题很轻佻、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柴静《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范文集锦

柴静《穹顶之下》纪录⽚观后感范⽂集锦柴静《穹顶之下》纪录⽚观后感范⽂集锦 第⼀篇: 雾霾,对于这个东⻄我们⼀点也不陌⽣,⽆论你在何时何地,始终摆脱不了雾霾的笼罩,雾霾也不再是教科书⾥的说教,⾃然环境的恶化所带来的伤害也不是简单的柴静⼀个家庭在承受。
也许有⼈会说,柴静之所以选择拍摄宣传⽚是为了⾃⼰的“私⼈恩怨”,但是作为⼀名曾经的职业媒体⼈,将柴静的⾏为称之为伟⼤或许过于夸张和不切实际,但是也绝不是为满⾜⾃⼰的私⼈需求那么简单,⽆论是曾经的记者⾝份还是现在⺟亲的烙印,都⽆法掩盖其追求真理的社会责任。
在⺴络世界⾥,我们⽣产着创造着各种信息,享受着各种各样的服务,我们不断向⼤⾃然和社会索取,被纷繁复杂的社会所⿇痹,睁着双眼却看不到真相,张开双⽿却听不到声⾳,迈开步伐却未曾前进⼀分,每个⼈都在喧嚣,每个⼈都在说话,却没有⼈在听。
以前我们会说向沙漠进军,向太空漫步,现在却被雾霾打的措⼿不及,难道我们未曾发现它吗?不是的,每个⼈都看⻅了,可怕的是都当做并未发⽣,我们不缺少随声附和阿谀奉承,恰恰缺少的就是⾚裸裸的较真精神。
⾯对复杂多变的雾霾污染,也许柴静⼀个宣传⽚起不了什么决定作⽤,但是⽆论是作为⼀个前媒体⼈还是⼀个⺟亲的⾝份,柴静的努⼒和成果也不在于⼀个宣传⽚的“成败”与否,⽽在于⼀种执着的⽃争精神。
⼈类与环境污染的战争历程中,柴静作为⼀个⼈类个体也从来都不是主流,但历史也正是由⼀个个⼈类的个体所创造的。
雾霾的治理不是个⼈所能左右,但此时个⼈的影响却超过了环保部⻔,这是不是也值得有些⼈深思呢? 社会共识的建⽴不是⼀朝⼀⼣,却体现在⼀朝⼀⼣的.细节上,正如环境治理不在个⼈却离不开每个⼈⼀样,⽽穹顶之下的柴静也不应该是⼀个⼈在战⽃。
第⼆篇: 最近柴静概念在⺴络迅速⽕爆起来,在⺴络和股市⼏乎⽆⼈不知,在这个视频发出后⼏天时间环保B股票连续涨停,相⽐与降息这种重⼤利好,柴静概念完胜之,也因此让⼀个⼤家熟悉的名词再次成为媒体焦点,就是雾霾。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穹顶之下观后感14篇穹顶之下观后感篇1柴静是一名调查记者,从山西刚刚学习回来的她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一生下来迎来的不是母亲的怀抱,而是一台肿瘤手术。
柴静为了回答女儿以后问的一个问题,展开了这次环境调查。
雾霾是什么?这是柴静作的一个调查。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密度人口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Rm2。
5的细颗粒物,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Rm2。
5浓度将持续积聚。
四次雾霾过程笼罩三十个省、区、市,北京仅有五天没有雾霾现象,每一天的雾霾中苯并比都超标19倍。
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与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空气污染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燃煤、燃油占空气污染的百分之六十。
我国燃煤量是欧洲的3-4倍。
至20xx年我国燃煤量高达36亿吨。
1860年的英国为保持伦敦五分之一的电力,大量燃煤。
此时的伦敦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二氧化硫,比达标城市高出了19倍。
正处于伦敦这场环境污染的市民们,只要一走出家门眼前就会是白茫茫一片。
伦敦市民要戴着口罩上班,带着口罩购物——人们生活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
河北是我国的一个重点燃煤区。
每三十公里一个电厂、大型钢铁厂、大锅炉——全部聚集在河北。
中国36亿吨煤,3亿烧在北京、天津、河北。
北京外来污染河北占其中的十五分之一,北京要想不受河北污染,只能靠西北风。
中国冬天空气中的Rm2。
5比夏天高25倍。
我国煤炭消耗大、劣质、缺少清洁、排放缺乏控制,导致Rm2。
5与煤成正比。
在我国只有八个达标城市。
油怎么了?油也是污染空气的罪魁祸首。
油大多数用在汽车上。
北京20xx年增加80万机动车,十年增加一个亿。
所以车辆导致的空气污染机动车占百分之四十,大型车辆占百分之六十。
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加油时也会出现。
一升油会散发出1。
5克的二氧化硫。
燃油除了用在汽车上,还用在轮船、飞机——人们都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跟我们谈环保太奢侈。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看心得感想范文五篇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看心得感想范文五篇纪录片穹顶之下观看心得感想范文1雾霾可以倒逼政府调整进展思路,也可以倒逼每个公民反思自己的行为,而种种诉求最终都会归结到改革这一层面。
昨天上午,寂静一年的央视前主持人柴静又回到了公众视野,推出公益作品《穹顶之下》,多个污染现场查找雾霾根源,多国实地拍摄治污阅历。
这部时长103分钟的雾霾纪录片,成为当天社交媒体热议话题。
与其他雾霾报道相比,《穹顶之下》连续了柴静作品一以贯之的端详、追问和投入: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而在冰冷、赤裸的事实之外,不再有无谓的指责与旁逸斜出的缠绕,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在"源解析'的问题上,纪录片以翔实的数据与权威的演示,不回避,不演绎,直指问题的症结所在,即我国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
而能源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选择什么样的进展路径的问题。
这不仅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乎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及产业结构。
从历史、他国的治理阅历来看,英美等国"在治污前20__年污染物下降了80%'的现实,不仅带给人们盼望的曙色,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白治理雾霾的紧迫性。
不能再等、再拖、再吵了,特殊是面对管理与执法的逆境,应当有所突破。
蔚蓝的天空不能只是在语文课本中,生命的意义正在于一代代的血脉关联。
治理雾霾不仅是科技问题,也不仅是政府行为,还应当成为这个社会波澜壮阔而又委婉细致的公民行动。
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组织,都有责任将紧迫感化为切实的行动力。
走过世界上进展最快的几十年,中国社会尽管目前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但在穹顶之下,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都无可躲避。
因此,雾霾最严峻的时期,当然看法有分化、表达亦多元,但恰恰也是最简单达成共识的时期。
雾霾可以倒逼政府调整进展思路,也可以倒逼每个公民反思自己的行为,而种种诉求最终都会归结到改革这一层面。
公众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气,以公民的名义行动起来。
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10篇)

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10篇)“假如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假如发出声音是危急的,那就保持缄默;假如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
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英勇热忱的人们。
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行扭曲如蛆虫“——曼德拉这是三点十一分的郑州,此刻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甚至难以下笔。
我用了一个小时看完了这部让我多天之前有所期盼的纪录片,尽管从理性的角度去看,《穹顶之下》照旧是一如既往地连续着央视纪录片的那种姿势:故作抑制的煽情;纵观历史的貌似恢弘;居高临下的自我感动,提前预设论点的查找证据。
但是不得不说,我被触动了。
从上高中开头,我就始终很喜爱科幻,尤其是关于人类社会将来的科幻,还记得刘慈欣(似乎是南阳人)写过一篇《地火》,关于煤炭生产改造从而导致地火产生的科幻小说,文章的最终,模拟一个120年后的初中生参观煤炭博物馆后写的日记,里面写到:我们不必留恋所谓过去的好时间,那个时候生活布满困难危急和迷惘;我们也不必为今日的时代过分懊丧,由于今日,也总有一天会被人们称做是——过去的好时间。
过去的人真笨,过去的人真难。
也看过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拍的《明天之后》,bbc拍的许多纪录片,只是那好像离我太远,远到当时的触动转头就被我遗忘,只是在间或的场景中被引用。
然后今日,当我看完柴静拍摄的《穹顶之下》,其中的画面,让我久久无法平复,那些场景如此熟识,就在我生活的边上,大工地的扬尘、工程车的黑色尾气、高高的烟囱、餐馆的排烟道、加油站以及看不见篮框的球场。
我才知道,原来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如此的模糊,模糊的如此脆弱。
我不想去争论所谓的能源构造调整,不想去思索国家能源局的改革以及那些浅显的技术问题,我只是悄悄地给自己几个提示:1、下载一个空气质量报告的手机app,每天早上关注一下,遇到重度污染时,发给自己最爱的几个人还有自己的学生;2、以后五公里出行,除非必需,尽量步行或者电动;3、去加油站加油,看看他们的油枪是不是加装了防泄露装置;4、去淘宝上买几个口罩;5、看到有污染状况,拨打电话12369;……我看了看此时郑州的空气污染状况:轻度污染。
柴静穹顶之下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柴静穹顶之下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柴静穹顶之下范文篇1在拿起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犹豫有没有必要这么做呢?我写了发出去会有多少人看呢?他们会认同我,还是会说我故作姿态呢?但是我被柴静自费百万调查中国环境问题根源的故事所打动,也为中国发展现状惊讶和悲愤,更为我是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何去何从所忧虑。
柴静如果有我这样消极的心态不挺身而出,展现一个媒体人从业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话,今天我就不会、还有很多人也不会了解到中国环境这方面的现实,让我们认识到环境发展接下来的进程和方向是什么和意识到自己对改变身边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再一想人家付出了这么多拍出这么贴合我们自身生活的纪录片,我们就不能花2个小时认认真真的看一下吗?非但要看还要写,要认认真真的写,一是加强认识,二是引起共鸣!首先柴静是一名受害者,和中国无数受污染侵害的同胞们一样无奈和悲叹。
然而柴静又是一名调查媒体人,她有权力和资源用行动揭示出中国正面临的可怕危机。
她在社会舞台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扮演了一个唤醒社会共识的先驱角色。
柴静原本是央视《看见》栏目主持人,调查过中国各类社会问题,一度成为新闻热点。
十年前柴静就调查过一个环保专题,然而当时环境问题似乎离我们很远,并没有在社会的水潭里泛起大的浪花。
十年后怀着孩子一出生就患有肿瘤的悲痛,她毅然决然的又一次挺身而出,向社会“宣战”,向自己也向社会寻求一个公道和交待。
演讲以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为中心逐渐展开。
雾霾是什么?在这里做一下区分——即什么是雾?什么是霾? 雾是大气中水汽凝结而成,通常出现在夜间至清晨,能见度小于一批从,具有很大湿度和明显边界的天气现象。
霾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大量有机燃料燃烧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有毒气体,悬浮颗粒物到大气中,它们可以在大气中凝结反应和扩散,致使能见度降低,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天气现象。
我们这里所说的雾霾即是第二种。
雾霾像突然刮来的一股西北风,让整个中国都得了个重感冒。
穹顶之下观后感(通用15篇)

穹顶之下观后感(通用15篇)穹顶之下观后感1“你见过星星吗?”“没有。
”“你见过蓝色的天吗?”“见过蓝一点儿的。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柴静的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视频中柴静采访一个三岁小女孩时,两人的对话。
和小女孩的声音一起出现在视频中的是一个灰蒙蒙的画面,小女孩四周被灰色包围,头顶上方是一团团黑色烟雾状的东西,和小女孩稚嫩、纯净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就是霾!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100万,历时一年,通过现场调研、查阅资料、走访专家、对话官员、收集数据等途径,终于拍摄了这样一部100多分钟的调查纪录片,详细地向我们解说了“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里来,我们该怎么办”三大问题,层层深入,针针见血。
看着那一组组数字、一张张图片、一个个镜头……我的肺都几乎不敢呼吸了!原来雾霾如此严重,原来雾霾与我们如此息息相关!通过这个视频,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有关雾霾的知识,更唤醒我原来那种麻木的环保意识!正如柴静最后说的那段话:“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
我们有责任向他们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样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
”是的,我们有权利去享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光明;同时,我们更有责任去保护这个世界的洁净和美好,责任与权利是相辅相成的。
穹顶之下,让我们与柴静同行!平时上学,不叫父母接送,坐公交来回;不是太冷或太热的天气,尽量不开空调;过年过节,不燃放烟花爆竹;看到污染环境的现象,要敢于制止或举报……同时还要做好环保宣传,告诉身边的大人们:少开车,多走路;少砍伐,多植树;少浪费,减排放……虽然我们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完全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尽一份应尽的责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人人参与,携手共治,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从平民百姓到政府官员,人人都尽到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那么我们就能守住那份北京“APEC 蓝”,那个小女孩就能看见满天的星星!穹顶之下观后感2我很少有耐心看完这样长的一部纪录片。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穹顶之下》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穹顶之下》观后感篇1今天,我观看了《穹顶之下》,柴静为我们讲述了在各个地方雾霾对于我们的损害。
我从中得知对人们造成伤害的其实是那些隐藏在雾霾体内的致癌物,它们先从我们的鼻孔进入,再到咽喉,再到我们的肺部,一些致癌物就趁机跳入血管,使我们血管变窄,最后到达心脏,产生心梗。
真是太可怕了!而这些致癌物的源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见到的煤,汽车排放出的尾气,被污染的小河等等,而且竟然有那么多工厂排放物超标,我们的主管部门干什么去了?唉,这种环境还要恶劣多久?先不说外国,我们自己生产的煤年产量36亿吨,这是多大一笔数字,洗煤,洗了不到一半的煤,我就不明白,烧这么多煤干吗?你烧了就烧了,也洗不了那么多,要我看,能洗多少就烧多少。
我们再说说杭州,有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什么意思呢?就是苏州和杭州像天堂一样美,要我看不是这样,杭州每年雾霾污染超标200倍,可以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场景:车前面有人举着火把引路,公交车找不到车站,来来往往的救护车等等,我看那句俗语应该改改啦!在此,我呼吁人们:赶快行动吧!不要再因为一己私利而损害别人了,不要执迷不悟了,好吗?《穹顶之下》观后感篇2小小的PM2.5居然会引发人体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脏的各类疾病,它是我们隐形的敌人。
面对敌人的强大势力,仅靠我们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能够做的也许只是从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将雾霾带来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
这样才能共同抵抗这个“强敌”。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父母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我们可以想想,在休闲时光抬起头来看看,有多久没有看到过蓝蓝的天。
我们几乎都可以说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话,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做到呢?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蓝色的家园,我们不想再看到污浊的气体飘荡在空中,不想让地球笼罩在雾霾之下不见天日,我们可以和柴静一样对自己身边的恶劣环境做出抗议,尽到我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例文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例文【一】: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看完了柴静的视频,她以爱,以责任为出发点制作的关于雾霾的报告片,为她的用心用力用情而惊叹,也为其中的数据而惊心,以及自己对雾霾知之甚少的羞惭,当今的中国的发展,令人担忧,也令人充满希望!好惊叹!对一个雾霾问题,可以挖掘到当代能体质的改革。
她提到了很多深刻,又敏感的话题,,中石化的垄断,执行力为零的法律我好惊讶,因为执行主体不好明确,用模糊手法却也制定下来的,且已存在许久的国之大法好钦佩!用专业素质和眼光为国人敲响了警钟,多么期望自己,以后,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都可以用自己的知识为身边的小家,乃至大家做出一点贡献。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环保雾霾的问题,并有所行动。
下载“污染地图”,这个软件,关注身边污染,拨打12369,不要让它仅仅成为一组号码。
《大气防治法》在9月出台,期盼我们的国家能够真正的执行起来,我们也行动起来,为我们,为我们的孩子能够经常看到蓝天,看到白云,不因空气生病。
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
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
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曼德拉记得当天一起床刷朋友圈,第一条看到的就是上面这张图。
“一个人,别说人了,一个活物应该这么活着,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的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能感觉到那个碎雨的那个味道,又凛冽,又清新。
秋天的时候你会想,跟你喜欢的人一起,就一个下午什么都不干,懒洋洋的晒一会儿太阳。
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块出门,雪花飘下来,她伸着舌头去接的时候,你会柴静《穹顶之下》的观后感。
教给她,什么是自然和生命的美妙。
”在听完柴静这段讲述,大自然的美好在我的脑海里无限放大。
我去过云南,去过,去过中国很多美丽的地方,同时也去过山西,去过北京,见了很多城市的施工现场。
穹顶之下观后感范文五篇

穹顶之下观后感1今天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观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感触颇深。
以雾霾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它是怎么来的为主线贯穿下来,我们国家的煤、油、环保部怎么了?我们该如何做?清晰条理的脉络,层层递进的问题让我们大家应该强烈的意识到,我们的政府、企业还有我们自己都要去做什么、都要去怎么做。
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惜以牺牲碧水蓝天为代价,国家的能源体制改革更是迫在眉睫。
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有了惨痛的教训,难道我们还要将历史重演吗?大家经常会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挂在嘴边,可是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就像片子说的那样,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可以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不买劣质煤炭,看到冒黑烟的柴油车、工地上尘土飞扬的土堆等可以试试拨打12369举报......愿我们的行动能弥补我们曾经对大自然的伤害。
穹顶之下观后感2从人人做起,保护我们所依赖的环境,让天空变蓝,让星星充满夜空。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不能穿越古代来和自己的行为做对比来分辨是对是错,我们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看的到星星看得见蓝天、我们也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可以过的好,没有麻烦。
我觉得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想到它这么强大,它抢走属于我的颜色。
被抢走的不只是天空的颜色,也将生活变得单调,无趣甚至低闷。
我本是挺讨厌风这种东西,但是,现在我多么渴望来一阵风吹走它,吹走我心里的“霾”。
在告诉发展的时代里,我们一直把目光注视在GDP,城市化进程,国内生产总值上,注视在高速发展的繁荣上,注视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
我们的双眼被繁荣的光芒所吸引,我们的思想沉醉在纸醉金迷的喧嚣中。
我们的身体还享受着喜悦的美酒,眼前的繁荣像巨大的光幕,笼罩在天空上,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到光幕后的黑暗,才能感到喧嚣后的平静,才能尝到美酒中的苦涩。
很有幸,今天我能观看这部让人震憾的影片,让我们引发思考,这触动了我们心灵的风暴。
穹顶之下观后感32015年2月28日下午,从央视离职后一直沉寂的柴静通过各大网络视频网站发布了一个长达104分钟的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1不夸张的说,它代表了我看过的'国产纪录片最高水平,值得每一个生活在雾霾阴影下的国人观看。
柴静在片中讲述了三个问题,什么是雾霾,造成雾霾的原因,我们该怎么办。
《穹顶之下》获得大众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争议。
多数批评来自质疑片中内容是否科学,结论是否严谨,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否有效。
尽管这些批评有它们各自的合理性,但我认为瑕不掩瑜,并不影响《穹顶之下》成为一个经典的雾霾科普片。
毫无疑问,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严重影响每个人生活的程度。
尽管雾霾是否造成癌症发病率上升等问题还存在争议,但以此否定《穹顶之下》,我以为属于见木而不见森的做法。
而且柴静在处理这些问题是也表现得比较严谨,我在本文最后会对这些问题简要谈谈看法。
这个文章重点谈《穹顶之下》反映的两个重要经济问题。
惊讶的是这些问题在讨论中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但我认为它们是这个新闻调查的核心贡献。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2带着好奇、压抑、震颤的心情看完了100分钟。
一个具备专业媒体人素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妈妈,花费1年时间,耗资百万,查找大量翔实资料,寻访多位专家和官员,并到曾经历过中国目前污染现状的多个国家实地探访,一系列看似耸人听闻的数字画面告诉所有人:你我若再不行动,都会死在雾霾里!看完片子我觉得我们还是有救的,但是看到一些人的评论让我真正感到寒心。
他们说,柴静高龄产妇、抽烟喝酒、开大排量车……一个如此认真的纪录片评论却集中在私生活上。
他们一群不做事的人对做事的人指手画脚。
她本可以在家相夫教子安静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她本可以和大部分人一样忍受着雾霾忍受着相关负责人的不作为。
可是她没有,她站出来了,用真实的数据直刺一切腐朽势力。
柴静《穹顶之下》视频观后感

柴静《穹顶之下》视频观后感柴静《穹顶之下》视频观后感柴静的视频播出后,赞扬者有之,论点不相上下,无非是肯定其对于知识普及的功效,认为这部纪录片不仅思路清楚,论点清晰,材料充实,而且以一种女性母亲的身份涉入,具有一种特别亲切的人文情怀,非常容易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其播出之后引起的巨大效应就是作品本身就是其艺术魅力的最好证明。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拒绝雾霾,还我一片蓝天”这应该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昨天我看了央视记者柴静的公益片--《穹顶之下》深有感触。
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揭开了雾霾是什么?它是从哪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办?雾霾是飘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它被吸入人体的呼吸道后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它最大的原因来之于我国当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问题--“消耗量大”、“质量低劣”、“缺少清洁”、“排放失控”。
北方的许多钢铁厂,大量用的劣质煤不经过清洁,以至黑色浓烟从烟囟排到半空,使我们看不到了蓝天。
城市里,每天这么多辆汽车,也会排放出许多PM2.5。
但同样日本的东京和我们的北京都汽车这么多,但他们的城市为什么这么干净呢?原因是我们很多车用的油品达不到国四标准,而且很多汽车的排放都达不到要求,这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在体制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而作为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少开车,叫大人少抽烟,出门骑车、坐公交,还有一点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烟花,今年过年烟花爆竹声虽然少了,但我想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雾霾,我们一定会重新看到蓝天和星星的。
视频《穹顶之下》观后感2015年2月28日,柴静发表了自费拍摄的连续视频《穹顶之下》。
我一口气将这八集看完,心中感觉非常沉重。
一组组震撼人心的画面,一堆堆详细精确的数字,一群群忧国忧民义士,一张张有持无恐的嘴脸,一叠叠苍白的法律,一个个深感无奈的官员。
归根结底一句话:中国的雾霾就是人祸。
三十年的发展带给国人的是巨额的环保欠债,虽然雾霾使大家猛省,但是落实到个案许多仍是无动于衷。
关于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通用12篇)

关于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通用12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通用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篇1纪录片里边有些观点可能讲解得不是特别清晰,比如北上广深杭州之类的汽车限购,人均汽车保有量其实是远低于东京的。
不过后边分析洛杉矶时特别讲了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是关键,而非汽车数量。
中国目前每10人才1.1辆汽车,其中北上广深总人口占全国6%,汽车占10%,大概5人1辆。
欧美日澳每2人有汽车1辆以上,纪录片中提到的东京1200万人约800万辆车,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罗斯每4人1辆,印度40人才1辆,全球平均7人1辆。
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日韩欧明显高于中国的139人/平方公里,与中国的可比性更强。
我想,柴静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唤起民众关注并用舆论向政府和排污企业施压,而非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这个目标肯定是很好地达成了。
但套用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纪录片除了唤醒民众关注污染,也应该重点分析污染原因和解决办法。
比如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储量不低,她没有提到开采成本和技术。
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领导说提标准会断供社会不稳定成本高,她可以对比下美国的油品和价格,很明显垄断导致的中国炼油水平低是关键。
其实纪录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众看起来会觉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说解决方案和投资机会,清洁能源的推广肯定共识,其中包括能源结构的调整。
但按盖茨在ted的演讲来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并彻底解决问题。
水和核电目前和未来应该都有很好的投资回报这已经是市场共识,风电目前回报最差,太阳能目前回报不错但未来有巨大的上网价格下调压力。
火电虽然目前盈利状况很好但缺乏成长空间,煤炭我估计只有反弹而没有反转的机会。
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模板)

穹顶之下观后感穹顶之下观后感1日前,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看后感受特别深刻,在为她的行动叫好的同时,心中增强了一种公民的公共职责感。
柴静在采访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气污染成为她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在一年的调查中,柴静作为一位母亲而不是调查记者,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新闻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来自于客观现实,同样来自于公众期待。
对于雾霾,公众已经并不陌生,然而究竟雾霾为何物,很多人却并不清楚。
不管是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还是出于母爱情深,柴静的《穹顶之下》无疑为公众打开了了解雾霾的另外一扇窗口。
这既是对雾霾现象的一次科普,同时也是对雾霾治理的强烈呼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却少有部门和人去做这样的科普事情。
作为对环境污染问题关注的公民,柴静自费进行雾霾调查似乎很正常,但穹顶之下不该让柴静们孤独前行。
虽然这类自费调查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发的公民责任感,但实际上是公民个人在主动为缺位的公共职责在补位。
我认为,解答环境污染的社会现实问题,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更努力地主动作为,从而让每一个公民都增强自己的公共职责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2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看完了《穹顶之下》,从未有这样的时刻觉得雾霾离我们这么近、环境的保护这么迫切!如果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也会带来大量的污染。
尽管污染不可避免,但这几年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都在为此努力着。
包括制定新的法律条文、加强管理等。
然而中国有13亿的人口,只靠国家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身为高中生,理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仅怀有一颗爱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切实付诸行动。
或许,我们的力量是单薄的,但是每一个小小的改变就是一个个大的进步的开始。
或许现在环保部门没有能力或是充满无奈,但是他们努力做出一点改变就会给我们希望和动力。
或许国家的某些行业还无法防守做环保或者难言之隐,但是国家的一些小小的改变就会让大家关注环保,为环保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3000字
柴静的节目的意义在于普及了雾霾的主要来源;消除了误解,即目前的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的必需代价。
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3000字范文,欢迎大家观看~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3000字范文一】
最近朋友圈以及各大论坛最火的话题莫过于前央视记者柴静拍摄的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了,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雾霾重灾区的汽车工程师,笔者想从汽车人的角度谈一谈汽车和雾霾。
为乘用车正名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乘用车,乘用车(passenger vehicle)是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
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乘用车,涵盖了轿车、微型客车以及不超过9座的轻
型客车,乘用车下细分为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多用途车(mpv)、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专用乘用车和交叉型乘用车。
说白了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私家车。
柴静视频中的第五部分的名称是:柴油车环保设施“全面”造假,但是笔
者在这里要特别指出:1.这里的柴油车并不包含柴油乘用车 2.排放后处理等环保设施造假行为在乘用车企业是不存在的。
首先,我们从柴油乘用车的保有量谈起。
柴油乘用车在中国的市场占比微
乎其微,以XX年为例,明华有道咨询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XX年,中国
柴油乘用车销量为5.6万辆,在整体狭义乘用车市场中占比仅为0.4%,相较前
一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
而根据XX年1-8月的数据显示,国产柴油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仅为0.5%。
在北京市场,政府更是早早的就限制了柴油乘用车上牌,因此近些年北京
市场的柴油乘用车增长量基本为0。
相反,数据显示,在欧洲市场柴油乘用车
的普及率却超过50%,在法国、比利时等国,这一占比甚至一度在70%以上。
其次,我们从标准谈起。
现阶段的柴油乘用车基本上都可以归在轻型汽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范畴之内,轻型柴油乘用车已经开始全面执行国
四标准。
国四标准的柴油汽车对于环境的危害大大减少,同时,正如前文所说,
排放后处理等环保设施造假行为在乘用车企业是不存在的,所以相信我们那为
数不多的柴油乘用车并不是雾霾的主要来源。
汽油乘用车就更不用说了,北上广均已经执行国五标准,再者汽油车颗粒
排放微乎其微,但是保有量巨大的汽油车却经常被各大城市限号,充当空气污
染的替罪羊……
哪些车辆在为雾霾做“贡献”?
柴静视频中也提到,在夜间反而pm 2.5很高,这就引出了之前媒体多次曝光的“假国四车”。
笔者认为,“假国四车”(正如视频中显示的,大多为运输货物的商用车)才是对雾霾贡献较大的汽车。
“假国四车”为何能横行?
国家规定,一种车型能够批量生产,必须首先进入3个名单:工信部《车
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环保部《国家机动车排放型式核准目录》、国家质
检总局《3c认证产品目录》。
因此,车企在量产一种车型前,先要将样车送往
国家指定检测机构进行试验,通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试验之后才能进入3个名单,进而生产。
问题就出在“试验样车”与“量产车”之间,企业送检的样车与投入市场
的卖车之间有巨大差距。
样车可以达到‘国四’甚至更高的排放水平,但批量
生产的车却大不相同,好了,问题又来了,为何企业要在生产上造假?
这个问题,正如同大货车超载一样令人头疼,如果大货车不超载,基本上
过路费、油费就能耗掉司机的所有血汗钱,根本没有利润可言,所以才靠超载,靠数量来赚钱。
同样,一些原本正规的汽车生产厂家也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如
果不造假、不减配,那么成本就下不来,成本下不来就无法与其他造假、减配
的企业的产品竞争,毕竟汽车生产厂家也要赚钱,也要吃饭,所以只好……
对症下药治雾霾
笔者在这里为治理汽车污染谈几条自己的想法
1. 油品升级,即使国五的车使用着国三的油,那么依然不会环保,就如同给你一部4g手机,但却使用2g手机卡,你依然无法体验高速上网。
当然油品
升级会有重重阻力,必然需要对某些利益集团进行改革。
2. 加强监管,笔者建议从两方面进行监管,一是对于汽车生产厂家的监管,工信部、质检总局等部门要加强对于汽车生产厂家一致性的监督,保证所有厂
家的试验样车与生产线上的量产车能够保持一致,为所有的汽车厂商提供公平
竞争的平台;同时,交管部门和环保部门需要加强在上牌环节、年检环节和上路行驶环节的监督检查,从而保证在用车辆的环保。
3. 环保不单单是汽车厂家、石油、石化的事情,其实需要各行各业,每个
人都来支持,所以柴静的视频还是起到了正面作用,毕竟可以让全社会都关注
空气质量。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3000字范文二】
崔永元说:“(穹顶之下)非常好,是一个好的科普教材。
它的数据、推论
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但我觉得科普的最大作用就是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崔永元还说“我认为柴静该说的都说了。
就像一个人去医院检查身体一样,一
个ct检查准确地诊断出了病症,而治疗要靠其他科室—做新闻的就好像做检查一样,只负责探求真相,是不应该开处方的。
至于说该淘汰什么产业、政府部
门应该做什么,做纪录片的不应该去涉及这些。
”
很多公众人物都对《穹顶之下》发表了看法,我之所以特地将崔永元对柴
静的《穹顶之下》的评价拿出来,是因为他说的这番话和我对《穹顶之下》的
基本看法很相似。
一、穹顶之下的“对”
《穹顶之下》是一部很直白很接地气的科普片,柴静把一些很抽象的、难
以理解的数据,晦涩的术语等转换成具体的案例、视频和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采用新媒体全网覆盖的方式,让公众直接认识到了“雾霾”也让公众
意识到了“雾霾”这个危害社会与人类的大问题。
这部纪录片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讲了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里来,我们
该怎么办?数据的来源也很明确。
所以柴静在制作这部纪录片是使用了‘数据新闻’这种新型的报道方式,她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并且帮助我们去解读这些数据。
至于这些数据本身暂且不提,利用数据来说话无疑是比较直观、可信、权
威的,简单粗暴,让人不得不服,而且也很符合当今的大数据背景。
不得不说,这部影片给我冲击力最强的也正是这些数据。
柴静的《穹顶之下》极具人文关怀,她以母亲的身份出发,更加亲民众,
接地气,使得一部公益科普性质的纪录片“软化”了,可也因此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引起公众对这件事的热烈讨论。
所以,很多人
也因此开始发现自己身边的污染问题,并且开始重视这些问题。
我的老家很多人家都有灶台,需要烧柴,烧干草或者是烧麦秸。
每次回去
闻到那种味道,我就觉得——啊,这是老家的味道。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被我
认为是老家味道的东西其实就是ph2。
5的来源之一。
正如柴静所说,烧柴烧煤经常让人感受到温暖,所以我们往往会下意识的忽略其所带来污染问题。
而今年,我是在老家过春节。
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原本静谧的夜晚被鞭
炮声,放烟花的声音所打破。
放鞭炮,热闹喜庆,但是那一个晚上,烟尘弥漫,空气全是鞭炮火药的味道。
柴静没有提到鞭炮、烟火带来的空气污染大概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