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语文文言虚词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浙江学考文言文课文18个虚词复习

浙江学考文言文课文18个虚词复习

2017年浙江学考文言18个虚词1、而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但是)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表转折,却)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和)水浅而舟大也(表并列,而且)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那么)人非生而知之者(表承接,就)耳得之而为声(表承接,就)化而为鸟(表承接,接着)扣舷而歌之(表修饰)客喜而笑(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不译)弃甲曳兵而走(表修饰,不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并且或者而且)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目的,来)赂秦而力亏(表因果,因而)而母立于兹(通“尔”,你的)2、何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为什么,表反问)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怎么样,与“如”“奈”等组成固定结构)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怎么,与“如”“奈”等组成固定结构)客何为者?(代词,谁)而又何羡乎!(什么)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什么)何为其然也?(什么)何厌之有?(什么)何以知之?(什么)之二虫又何知!(什么)大王来何操(什么)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哪里,表反问)开国何茫然(多么,表程度)3、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反而)今君乃亡赵走燕(竟然,却)而后乃今培风(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才)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才)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就)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于是,就)乃设九宾礼于庭(于是,就)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就)威武不能屈,此乃大丈夫也(是,表判断)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无乃而是过与(与“无”连用,表猜测,译为“恐怕”)4、其其皆出于此乎?(大概、或许、恐怕,表揣测语气)其可怪也欤!(难道、怎么,表反问语气)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还是,表商量语气)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或许---或许---)(是—还是--,表选择)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代词,他们)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自己的)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词,他们的)余嘉其能行古道(代词,他)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二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讲义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二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讲义

核心突破二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理解,灵活辨析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

这里的“相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相对于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范畴,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二是具体到某一个词,会有虚词的义项,也会有实词的义项,所以不能说哪一个词一定是虚词,它在特定语境中也会作实词的。

一、分清五类虚词的词性1.代词代词就是代替词、短语和句子的词。

它能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共有三类:(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我、吾、余、予。

第二人称:女、汝、尔、而、乃、若。

第三人称:之、其、厥、彼。

(2)指示代词。

近指代词:此、是、斯、之、兹、然。

远指代词:彼、夫、其。

虚指(不定)代词:某、或、莫等。

(3)疑问代词:谁、孰、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去今之墓而.葬焉B.⎩⎪⎨⎪⎧家祭无忘告乃.翁今君乃.亡赵走燕C.⎩⎪⎨⎪⎧豫州今欲何.至泣下沾襟,何.其衰也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秦王恐其.破璧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代词。

A 项人称代词,同“尔”,你的/连词,表承接。

B 项人称代词,你的/副词,居然。

C 项疑问代词,哪里/副词,多么。

2.副词副词是指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的词。

主要种类有:(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

(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

(3)表共同:共、同、并、相。

(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

(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

浙江高考语文知识点

浙江高考语文知识点

浙江高考语文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浙江高考语文知识点说起语文呐,想学好它,那真的是慢工细活,是个日积月累的长久过程~而里面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搞清楚!有了体系化的知识,以后就会轻松很多啦。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浙江专版)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浙江专版)

考点09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其中,“文中的”这一限制条件表明,中考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综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可知,从总体上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

题型上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辨析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或正确与否。

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

形式一般为“四组八句”,多是从文言语段和教材中各选取一个句子组成一个选项。

除这种形式外,也有“四组八句”都选自所给文言语段的情况。

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

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处①之不易》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②,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③,亦缘其性真素。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④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

”【注】①处:居于高位。

②俭:荒年。

③率物:为人表率。

④豁:放弃。

(二)《范文正公仲淹贫悴》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①朱氏家,常与一术者②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范仲淹怀中,范仲淹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范仲淹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①睢阳:地名。

②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

③俾:使。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勿以.我受任方州以.其境过清B.殷仲堪既为.荆州不足为.外人道也C.而.术者气已绝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D.封识宛然.然.,胡不己乎【答案】AC【解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要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浙江版语文文言虚词专题复习

浙江版语文文言虚词专题复习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006年中考浙江版语文文言虚词专题复习文言虚词(一)教学重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经常接触到的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

例题讲析之“之”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虚词。

常见的有5种意义和用法:A. 代词。

人称代词(一般作第三人称,有时也作第一人称)或指示代词。

B.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

C. 作动词,相当于“到、往……去”。

D. 表示语气停顿,或协调音节,舒缓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

E. 放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放在动词与宾语之间,使宾语前置;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

1. 余悲之(他),且曰……《捕》2. 君将哀而生之(我)乎? 《捕》3.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的)甚也。

4. 永之(的)人争奔走焉。

《捕》5. 然侍卫之(的)臣不懈于内……《出》6. 是非君子之(的)道。

《攘》7. 吾欲之(去)南海,何如? 《为》8. 之(去)虚所卖之(他)。

《童区寄传》9. 公将鼓之(D)。

《曹》10. 盖一岁之(D)犯死者二焉。

《捕》11. 予独爱莲之(E)出淤泥而不染……《爱》12. 何陋之(E)有? 《陋》其A. 作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她”、“它”,或“他们”、“她们”、“它们”。

B. 作指示代词。

可以译成“这”、“这些”、“那”、“那些”,或“其中”、“其中的”。

C. 作句中语气助词,表示推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语气。

1. 以刺刀攫其(它)首……《螳》2. 今有人日攘其(他)邻之鸡者。

《攘》3. 如知其(这)非义,斯速已矣……《攘》4. 蜀之鄙有二僧,其(其中)一富,其(其中)一贫。

《为》5. 始作俑者,其(难道)无后乎? 《孟》6. 其(难道)真无马邪? 《马》焉A. 作兼词。

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此)”、“彼”的意义。

B. 作疑问代词,哪里。

作疑问代词时都放在句子中间。

C. 作语气助词,可以表示陈述、疑问或感叹的语气。

可译成“啊”、“呢”或“吗”。

考点24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

考点24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考点24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考点详解】文言虚词是文言文的重中之重,浙江卷用一道选择题单独考核,在翻译中也有所体现,往往虚词表达某种句间关系,理解虚词的作用和用法是理解文意的关键。

平时要注意积累,掌握一些规律。

【典例引领】1.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若按用法把“之”分类,哪一项正确()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2.下列对“以”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皆白衣冠以.送之③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④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⑤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⑥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⑦而乃以.手共搏之⑧臣乃得有以.报太子⑨丹不忍以.己之私A.①⑤/②③④⑨/⑥⑧/⑦B.①⑨/②③⑧/④/⑤/⑥⑦C.①⑨/②④⑥⑧/③⑦/⑤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⑨3.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约为婚姻⑥若入前为寿⑦若属皆且为所虏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⑤②④③⑧⑥/⑦4.下列语句中划线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B.①徘徊于.斗牛之间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C.①寄蜉蝣于.天地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托遗响于.悲风5.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浙江学考文言文课文18个虚词复习教学提纲

浙江学考文言文课文18个虚词复习教学提纲

2017年浙江学考文言18个虚词1、而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但是)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表转折,却)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和)水浅而舟大也(表并列,而且)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那么)人非生而知之者(表承接,就)耳得之而为声(表承接,就)化而为鸟(表承接,接着)扣舷而歌之(表修饰)客喜而笑(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不译)弃甲曳兵而走(表修饰,不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并且或者而且)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目的,来)赂秦而力亏(表因果,因而)而母立于兹(通“尔”,你的)2、何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为什么,表反问)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怎么样,与“如”“奈”等组成固定结构)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怎么,与“如”“奈”等组成固定结构)客何为者?(代词,谁)而又何羡乎!(什么)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什么)何为其然也?(什么)何厌之有?(什么)何以知之?(什么)之二虫又何知!(什么)大王来何操(什么)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哪里,表反问)开国何茫然(多么,表程度)3、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反而)今君乃亡赵走燕(竟然,却)而后乃今培风(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才)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才)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就)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于是,就)乃设九宾礼于庭(于是,就)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就)威武不能屈,此乃大丈夫也(是,表判断)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无乃而是过与(与“无”连用,表猜测,译为“恐怕”)4、其其皆出于此乎?(大概、或许、恐怕,表揣测语气)其可怪也欤!(难道、怎么,表反问语气)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还是,表商量语气)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或许---或许---)(是—还是--,表选择)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代词,他们)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自己的)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词,他们的)余嘉其能行古道(代词,他)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浙江省2020高考语文第四专题常考文言虚词归类

浙江省2020高考语文第四专题常考文言虚词归类

第四专题常考文言虚词归类李仕才在历年的学业水平考试中,文言虚词“之”“而”“以”“其”“于”“乃”是常常考察的要点。

所以坚固掌握这六个虚词的常有用法,是备考复习的要点。

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们)。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把孝敬父亲母亲、尊敬兄长的道理频频讲给百姓..听。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进而师之.。

(《师说》)译文:他得悉真谛原来就比我早,我随从他,拜他.为老师。

③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五人墓碑记》).译文:叫唤着中丞的名字并且呵斥他。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说》)译文:巫医、乐师、各样工匠这些..人。

②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译文:这两个小虫又知道什么呢?.(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逍遥游》).译文: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望者,专心躁也。

(《劝学》)译文:假如没有蛇鳝的.洞窟就没有安身的地方,是因为专心烦躁。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

①若舍郑认为东道主,行李之.来往。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若是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款待使节)的主人,使者来来常常。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译文: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③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译文: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3.放在倒置的动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早的标记。

①夫晋,何之.有?(《之武退秦》)文:晋国,有什么足的呢?②句之不知,惑之不解,或焉,或不焉。

(《》)..文:不理解句,不可以排除迷惑,有的从,有的不从。

4.放在倒置的定与中心之,作定后置的志。

①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

(《学》)文:蚯蚓没有益的帮凶,没有的筋骨。

②居堂之.高其民。

(《岳阳楼》)文:在高高的朝廷上就会他的百姓担。

5.用在或(多不及物)后边,凑足音,没有在乎。

2022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 文言实词和虚词(一)

2022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 文言实词和虚词(一)

2022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文言实词和虚词(一)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把握高考常考查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各种意义和用法。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要求能既够辨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

【教学难点】(1)常见文言实词(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词类活用(6)偏义复词(7)兼词【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意积累。

【教学课时】本专题共5课时。

其中讲读课2节,练习课2节,讲评课2节。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考点透析】应把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一)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颜色变化。

如:变化情况示例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病(古:重病;今:病)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今:军队-战斗)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金(古:金属;今:金子)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削减让(古:责怪,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义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颜色变化讽(古:委婉地劝说;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恨(古:圆满;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境况低下;今:品德恶劣)熬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古今异义,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简单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

浙江高考常考文言虚词10例

浙江高考常考文言虚词10例

浙江高考常考文言虚词10例考查频次最高的10个虚词为:以、而、之、其、于、所、也、为、且、因。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以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并序》)()2.⎧⎪⎪⎪⎪⎨⎪⎪⎪⎪⎩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节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节选)》)()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节选)》)()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节选)》)()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节选)》)()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何陋之有(《陋室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节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节选)》)()4.⎧⎪⎪⎪⎨⎪⎪⎪⎩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其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其真无马邪(《马说》)()5.⎧⎪⎪⎪⎪⎪⎨⎪⎪⎪⎩乃设九宾礼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节选)》)()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而耻学于师(《师说》)()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6.⎧⎪⎪⎪⎪⎨⎪⎪⎪⎪⎩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孔雀东南飞并序》)()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7.⎧⎪⎪⎪⎨⎪⎪⎪⎩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8.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节选)》)()因为长句(《琵琶行并序》)()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为何辞为(《鸿门宴》)()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并序》)()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之奈何(《鸿门宴》)()9.⎧⎪⎪⎪⎪⎨⎪⎪⎪⎪⎩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且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10.⎧⎪⎪⎪⎨⎪⎪⎪⎩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因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答案解析1.【自我校对】介词,拿,用,凭着/介词,表示凭借,凭,靠/介词,表示所处置的对象,把/介词,表示原因,因为,由于/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来”/助词,表示方位/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2.【自我校对】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连词,表示目的关系3.【自我校对】第三人称代词,他/第一人称代词,我/指示代词,此,这/代词,这件事/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放在倒置的动宾短语或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动词,到,往4.【自我校对】代词,译为“他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副词,加强揣测语气,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副词,表示反问语气,译为“难道”“怎么”5.【自我校对】介词,在/介词,前一个“于”,从;后一个“于”,比/介词,到/介词,向/介词,对于/介词,对/介词,被/介词,与,跟,同6.【自我校对】名词,处所,地方/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或事物、情况等”/固定结构,“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用来……的”等/所以,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7.【自我校对】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语气词,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句末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8.【自我校对】动词,成为/动词,变成/动词,创作/动词,以为,认为/判断动词,是/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译为“呢”/介词,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介词,介绍原因或目的,译为“为了”“由于”“因为”/介词,表替代,译为“给”“替”/介词,表对象,译为“对”“向”9.【自我校对】连词,递进关系,况且,再说/连词,让步关系,尚且/连词,让步关系,还/连词,并列关系,又/副词,将近/副词,暂且,姑且/复音虚词“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10.【自我校对】介词,依照,根据/介词,依靠/介词,趁着,趁此/介词,通过/副词,于是,就关闭Word文档返回目录。

浙江高考语文古文18个虚词

浙江高考语文古文18个虚词

1而(一)连词A表转折,“却”“但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表承接(V1+而+V2)登高而招觉而起,起而归C表修饰(状+而+谓)顺风而呼终日而思莞尔而笑D表并列,“和”蟹六跪而二螯E表递进,“而且”“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F表假设,“如果”“假如”人而不仁,如礼何?G表因果,“因此”“所以”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二)代词,“你”而母立于兹(三)语气词,表感叹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2何(一)代词A疑问代词,“为什么”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B疑问代词,“什么”大王来何操?其间旦暮闻何物?(二)疑问副词,“怎么”“为何”徐公何能及君也?(三)词组A何其:“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B何如:“怎么样”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轻重固何如哉?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D何以:“凭什么”何以伐为?何以报德?3乎(一)句末语气词A表疑问,表反问,“吗”“呢”儿寒乎?欲食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表推测,“吧”其皆出于此乎?C表感叹,“啊”嗟乎!(二)介词,相当于“于”A“在”生乎吾前B“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对(于)”吾尝疑乎是(三)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四)音节助词,无义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4乃(一)副词A“(这)才”“于是”“就”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却”“竟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只”“仅仅”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D表判断,“(就)是”乃大丈夫也(二)代词,“你”家祭无忘告乃翁(三)词组无乃:表猜测,“恐怕”无乃尔是过与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5其(一)代词失其所与于其身也以其无礼于晋(二)指示代词,“这”其可怪也欤(三)语气词A表推测,“大概”其皆出于此乎B表商量,“还是”吾其还也6且(一)连词A“并且”“而且”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不义而富且贵B“况且”且矫诏纷出C“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可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二)副词A“将近”“将要”年且九十若属皆且为所虏B“姑且”“暂且”县官(皇帝)且顺听群臣言7若(一)动词,“像”,“如”其翼若垂天之云(二)代词,“你(们)(的)”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 文言虚词大二轮复习(18张)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 文言虚词大二轮复习(18张)

而”。B 项,结构助词,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项,介词,凭
借/连词,因为。D 项,动词,成为,是/介词,替。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12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②臣 蹇生 叔与 之.人 子无 与.争师,哭而送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9
4.单复区分法 所谓“单复”,即看加点词是单个的虚词,还是和其他词构成的复音虚词。常见的 复音虚词有:何以(即“以何”,拿什么、凭什么)、所以(用来……的方法、……的原因)、 为……所(表被动)、有(无)所[有(没有)用来……的]、……之谓也(说的就是……啊)、以…… 为(把……当作、看作)、是以(因此)、于是(对此、从此)、见……于……(被)、孰与(跟…… 比较,哪一个……)等,此外,还要注意,该虚词后是否有省略,如“以”后常省略“之”。 在试题中,加点的虚词如是复音虚词中的一个,它一定和单个的虚词用法不同。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6
【思路导引】 理解“其”的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A 项,“所忧 者其实也”,是一个判断句,“其”位于判断句的后半部分,作判断陈述部分的定语,“他 (老师)的”。C 项,“仆幸非其人”,“其”用在名词“人”前面,作指示代词,译为“那 样”。D 项,“而不敢当其礼者也”,“礼者”为名词,“其”位于“礼者”之前,也作指 示代词,与 C 情况一样。唯有 B 项,“吾子其详读之”一句,首先,从语境来分析,“吾 子”暗示是第二人称,如果“其”也作代词,翻译成“他”,势必与“吾子”的称呼相 矛盾;其次,从整个句子表达的语气来看,该句是一个祈使句,而“其”在这个位置, 恰恰起到表示祈使语气的作用。“其”在这里表示“可要”“应当”的意思。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基本篇目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汇总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基本篇目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汇总
M.连词,表目的、结果,同“而”,可译为“来”“用来”“以致”;
N.连词,表承接;于是就;
O.连词,表原因,“因为”;
P.连词,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
14.于:
A.介词,引进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据语境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给”,“对、对于”,“由于”;
C.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或否定语气,“了”,多数不必译;
D.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一般与前面的疑问代词配合,“呢”“吗”;
E.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一般与前面的疑问代词配合,“啊”“呀”“呢”。
12.因:
A.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因为”;
B.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依据,“根据、按照”;
C.第一人称代词,作定语或小主语,译为“我的”“我自己”;
D.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些/里”;
E.副词,句首或句中表测度、反诘、婉商、祈使、期望等语气,常和句末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一定、千万选择,“是…还是”;
B.介词,置形容词后表比较,“比”;
C.介词,置动词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表被动,有时和“见、受”配合使用,译作“被”;
D.复音虚词“于是”:①句首表前后承接或因果,同现代汉语;②“在这”“从这”“对此”。
15.与:
A.连词,表并列,“和”“同”;
B.介词,引出对象,相当于“替、为、给”;
C.介词,引出对象,相当于“跟、同”,
G.连词,表状态,相当于“已经”;H.连词,表原因推测,相当于“原来是”。
18.之:
A.第三人称代词,只作宾语,不能作主语和定语他/它(们),某事;

浙江省高考语文 第四专题 常考文言虚词归类

浙江省高考语文 第四专题 常考文言虚词归类

第四专题常考文言虚词归类李仕才在历年的学业水平考试中,文言虚词“之”“而”“以”“其”“于”“乃”是经常考查的重点。

因此牢固掌握这六个虚词的常见用法,是备考复习的关键。

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们)。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译文:他得知真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③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五人墓碑记》)译文:叫喊着中丞的名字并且斥骂他.。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说》)译文: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

②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译文:这.两个小虫又知道什么呢?(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逍遥游》)译文: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没有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倘若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使者来来往往。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译文: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③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译文: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3.放在倒置的动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译文:不明白句读,不能解除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坚强的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译文:处在高高的朝廷上就会为他的百姓担忧。

近10年浙江省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汇编

近10年浙江省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汇编

近10年浙江省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汇编1、(2013年)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皆可为材且良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人愚也,则愚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拒而莫之与也恐年岁之不吾与2、(20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3、(2011·浙江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所不及公之逮所由使也B.因极推引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逸则富以康醉则更相枕以卧D.保邦于未危室西连于中闺4、(2010年浙江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唯《易》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拂衣而出倚歇而和质C.遂得免焉风雨兴焉D.复还焉蜀且贰焉楚也5、(2009年浙江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皆以.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B.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C.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6、(2008年浙江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权贵有嫌其出位 B.乃放纵诗酒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D.与刘宾客齐名今是溪独见辱于愚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7、(2007年浙江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然后变风发乎情其闻道也亦先乎吾B.定国且不我怨臣死且不避C.又以病止酒梅以曲为美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置杯焉则胶8、(2006浙江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邻之厚,君之薄也B.尔不谨,褰帷而放之人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C.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其孰能讥之乎D.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9、(2005年浙江卷)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 以卖州县者乎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D. 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四海之大,有几人钦。

初中语文精品课件:文言文之虚词-浙江中考语文考前要点提炼

初中语文精品课件:文言文之虚词-浙江中考语文考前要点提炼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对于)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③胡不见我于王 (向)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向,对) 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给)
六.“于”
3、相当于“与”,也译为:“跟、同”
①曹操比于袁绍 (跟)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与)
六.“于”
4、引出原因,译为“由于”
②久而乃和
(修饰) 久表时间,修饰和
③潭西南而望 (修饰) 西南表方位,修饰望
④杂然而前陈者 (修饰) 杂然表状态,修饰前陈
⑤时时而间进 (修饰) 时时表频率,修饰间进
⑥面山而居
(修饰) 面山是介词短语,修饰居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甚。( 表修饰)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表修饰) (3)余与四人拥火而入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表修饰 ) (4)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徐霞客游记》(表修饰 ) (5)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 ) (6)乃记之而去( 表顺接 ) (7) 执策而临之(表修饰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由于)
六.“于”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①皆以美于徐公 (比) ②苛政猛于虎也 (比) 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比)
6“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如: “受制于人”的“于”。
(1)告之于帝 ( 向 )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在) (3)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从 ) (4)贤于材人远矣 ( 比) (5)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与) (6)胡不见我于王 ( 向 ) (7)达于汉阴 ( 到 ) (8)万钟于我何加焉 ( 对 ) (9)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 ) (1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由于)
这类题目出题的原则就是“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就需 要我们在复习阶段,系统地梳理课文中出现过的文言知识。

中考试题研究语文(浙教版)总复习教材中常见虚词的用法

中考试题研究语文(浙教版)总复习教材中常见虚词的用法
⑥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用在形容词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核舟记》)
介词,依照,根据。
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副词,于是,就。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连词,因此,于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表判断,可译为“就是”。
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用于词尾,助词,……的样子。
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和“而”连用,相当于“(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
⑤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好像……的样子”“好像……似的”。
表手段、工具、条件,用,拿,凭。
③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连词,表目的,用来。
④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连词,表结果,以致。
⑤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动词,表意愿,认为。
⑥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相当于“而”,不译。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在,到。
⑤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动词,到,往。

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口技》)
代人,他(她)的。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代物,它的。
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副词,大概,也许,表推测。
④其真无马邪?(《马说》)
副词,表委婉、估计的语气;难道,还能,怎么,大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006年中考浙江版语文文言虚词专题复习文言虚词(一)教学重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经常接触到的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

例题讲析之“之”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虚词。

常见的有5种意义和用法:A. 代词。

人称代词(一般作第三人称,有时也作第一人称)或指示代词。

B.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

C. 作动词,相当于“到、往……去”。

D. 表示语气停顿,或协调音节,舒缓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

E. 放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放在动词与宾语之间,使宾语前置;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

1. 余悲之(他),且曰……《捕》2. 君将哀而生之(我)乎? 《捕》3.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的)甚也。

4. 永之(的)人争奔走焉。

《捕》5. 然侍卫之(的)臣不懈于内……《出》6. 是非君子之(的)道。

《攘》7. 吾欲之(去)南海,何如? 《为》8. 之(去)虚所卖之(他)。

《童区寄传》9. 公将鼓之(D)。

《曹》10. 盖一岁之(D)犯死者二焉。

《捕》11. 予独爱莲之(E)出淤泥而不染……《爱》12. 何陋之(E)有? 《陋》其A. 作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她”、“它”,或“他们”、“她们”、“它们”。

B. 作指示代词。

可以译成“这”、“这些”、“那”、“那些”,或“其中”、“其中的”。

C. 作句中语气助词,表示推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语气。

1. 以刺刀攫其(它)首……《螳》2. 今有人日攘其(他)邻之鸡者。

《攘》3. 如知其(这)非义,斯速已矣……《攘》4. 蜀之鄙有二僧,其(其中)一富,其(其中)一贫。

《为》5. 始作俑者,其(难道)无后乎? 《孟》6. 其(难道)真无马邪? 《马》焉A. 作兼词。

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此)”、“彼”的意义。

B. 作疑问代词,哪里。

作疑问代词时都放在句子中间。

C. 作语气助词,可以表示陈述、疑问或感叹的语气。

可译成“啊”、“呢”或“吗”。

作语气助词时放在句子末尾。

1. 时而献焉(他)《捕》2.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了)《为》3.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啊)《爱》4.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啊)《愚》5.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在这里)《愚》为“为”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繁,而且兼跨几个词类,应该认真掌握。

提示:作动词时,使用非常灵活。

到底该译成哪个动词,要联系上下文. 尤其应该仔细分析它所涉及的宾语,才可以得到结论,不要死记硬背。

A. 作动词,当,当做,成为。

(读wéi)B. 作介词时,为(读wèi),可译成“给”、“替”、“被”。

一般表示动作或行为涉及的对象。

另外还可以表示目的、原因,可译成“为了”、“因为”,其用法同白话文。

C. 作名词,可以译成“行为”、“表现”。

D. 作判断动词“是”。

1. 橘生淮南则为(是)橘。

《晏》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当)师矣《论》3. 此人一一为(给)具言所闻。

《桃》4. 为(在)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5. 或异二者之为(表现)。

《岳》以“以”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繁,用法灵活,可以作介词、连词、动词等。

作介词的用法较多,其次是作连词。

A. 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可以译成“把”、“被”、“对”、“跟”、“用”、“拿”、“将”、“凭”、“靠”、“因为”、“根据”、“依据”、“按照”等。

B. 作连词。

1. 表示并列或修饰关系。

可译成“和”、“又”、“而”等,也可以不译。

2. 表示目的或结果。

可译成:“以致”,“以便”或白话文中意思很虚的“来”。

C. 作动词。

作动词时,一般用作“认为”、“以为”。

D. 用“有以”、“无以”的形式出现时,“以”作句中助词。

翻译时,同“有”、“无”一起译成“有什么”、“没有什么”或“不能”。

1. 贫者自南海还,以(把)告富者。

《为》2. 以(用)尾击柳……《螳》3. 公亦以(凭)此自矜。

《卖》4. 今以(根据)蒋氏观之,犹信。

《捕》5. 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按照)情。

《曹》6. 而吾以(因为)捕蛇独存。

《捕》7. 虏太子申以(而)归。

《孙》8. 月攘一鸡,以(不译)待来年……《攘》9.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没什么)异乎? 《孟》10. 无以(没什么)异也。

《孟》11. 非学无以(没什么)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论》12. 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出》13. 陛下亦宜自谋,以(以便)咨诹善道……《出》14. 故为之说,以(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15. 以(认为)五十步笑百步……《孟》(单独使用,作“认为”解,省编初中教材中仅此一例)而初中教材文言文课文中出现的“而”都作连词,大抵有以下几种情况:A. 表示并列、递进或承接关系。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并且”、“而且”、“就”、“然后”,其中表示并列关系时,一般不必翻译。

B.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但是”、“可是”、“却”等。

C. 表示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谓语,表示行为的方式、手段、原因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有时可不译。

D. 含有假设关系的连词,应译作“如果”、“假如”等。

1.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不译)白章。

《捕》2. 乃斫大树白而(并且)书之曰《孙》3. 学而(然后)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4. 人不知而(却)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5. 问与学,相辅而(地)行者也。

《论》6. 人而(如果)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乃A. 作副词,可以译成“于是”、“就”。

B. 作副词,可以译成“才”。

C. 作副词,可以译成“却”、“竟”、“竟然”。

D. 作判断动词,可以译成“是”、“就是”等。

1. 乃(就)弃其步军《孙》2. 乃(于是)入见《曹》3. 下,见白书,乃(就)钻火烛之《孙》4.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于是)自刭《孙》5. 见渔人,乃(于是)大惊《桃》6. 乃(就)取一葫芦置于地《卖》7. 乃(于是)密布字印《活》8. 今乃(却)掉尾而斗,谬矣《斗》9. 今者乃(竟然)蒙赐教《答》【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解释加点字1.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2. 既克,公问其()故《曹》3. 庞涓恐其()贤于己也《孙》4.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5.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6.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7.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8.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9.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10.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11.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12.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13. 无案牍之()劳形《陋》14. 无御之()者《捕》15. 永之()人争奔走焉《捕》16.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17.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18. 恢弘志士之()气《出》19.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20. 公将驰之()《曹》21.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22. 寡人反取病焉()《晏》23.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24. 永之人争奔走焉()《捕》25. 今其室十无一焉()《捕》26. 为()其老,强忍《张》27.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张》28.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29. 中轩敞者为()舱《核》30.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31.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32.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捕》33. 弃甲曳兵而()走《孟》34. 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孙》35. 妇拍而()呜之《口》36.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卖》37.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3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39. 吾恂恂而()起《捕》40. 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试题答案】1. 他们的他们的2. 指战争中曹刿的种种做法3. 孙膑4. 它们的5. 岳阳楼6. 愚公7. 众宾客8. 太守自己9. 渔人10. 加强反问语气11. 代词12. 结构助词13. 取消句子独立性14. 代词15. 结构助词16. 结构助词17. 代词18. 结构助词“的”19. 代词20. 无意义21. 语气助词,可不译22. 语气助词,可不译23. 语气助词,可不译24. 兼词25. 语气助词,可不译26. 因为27. 给、替28. 被29. 是30. 是31. 承接,“然后”32. 修饰不译33. 修饰,“地”34. 修饰,“地”35. 并列,“边……边”36. 承接,“然后”37. 承接不译38. 承接,“然后”39. 修饰,“地”40. 修饰不译文言虚词(二)教学重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经常接触到的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

【典型例题】则A. 用在单句中,表示判断。

可译成“是”或者“就是”、“便是”。

B. 作表示假设或顺承关系的连词,可译成“那么”、“就”、“于是”、“就要”、“就会”。

C. 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可译成“可是”、“却”。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就)名《陋》2.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却)曰《捕》3. 更若役,复若赋,则(B )何如《捕》4. 向吾不为斯役,则(那么)久已病矣《捕》5. 非死则(A )徙尔《捕》6. 则(B )弛然而卧《捕》7. 其余,则(A )熙熙而乐《捕》8. 比吾乡邻之死则(却)已后矣《捕》9. 则(那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10. 不效,则(就)治臣之罪《出》然“然”主要用作词尾,是“……的样子”的意思,同其他词素组成形容词,这些词有许多在现代汉语中也继续使用。

另外,“然”还可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那样”;作动词,可译成“是的”、“对的”、“认为……是对的”;也可作转折关系的连词,一般位于句子的开头,应译成“但”、“但是”、“可是”、“然而”等。

1. 良愕然(的样子),欲殴之《张》2. 康肃忿然(气愤的样子)曰《卖》3.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开朗《桃》4. 屋舍俨然(整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5. 河东凶亦然(这样)《孟》6. 处士笑而然(认为是对的)之《斗》7. 足下以为然(对),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答》8. 满目萧然(萧条寂寥的样子),感极而悲者矣《岳》9. 望之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醉》10. 有亭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而临于泉上者《醉》何“何”作疑问代词可译成“什么”、“怎么”、“哪里”、“怎么样”等;作副词可译作“多么”、“那么”、“为什么”等。

1. 鸠曰:“何(什么)故?”《枭》2. 此乐何(哪里)极! 《岳》3. 然则何(什么)时而乐耶? 《岳》4. 或异二者之为,何(为什么)哉? 《岳》5. 斯速已矣,何(为什么)待来年? 《攘》6. 肉食者谋之,又何(何必)间焉? 《曹》7. 何(什么)以战? 《曹》8. 何(什么)为者也? 《晏》9. 所以然者何(为什么)? 《晏》于A. 作介词,介绍行为发生的处所、时间、范围、对象及用在被动句中,引出行为主动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