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化学反应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反应现象总结
九年级化学反应现象总结
九年级化学反应现象总结如下:
1.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 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壁上有液滴生成。
6.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 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 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并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具体准确的化学反应现象总结,可以咨询化学老师或查阅九年级化学教材。
人教版初三下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汇总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下册课本)一、置换反应(1)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1、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ZnSO4 + H2↑2、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MgSO4 + H2↑3、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Al2(SO4)3 + 3H2↑4、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ZnCl2 + H2↑5、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MgCl2 + H2↑6、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2AlCl3+H2↑(1-6)现象:都有气泡产生,但是剧烈程度不相同。
7、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FeCl2 + H2↑8、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铁元素由“0”价变为“+2”价,生成“某亚铁”(7-8)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9、铁与硫酸铜反应:Fe + CuSO4=Cu + FeSO4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所指的是此反应)1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1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 + Cu = Cu(NO3)2 + 2Ag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12、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 + Zn=Zn(NO3)2+ 2Ag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13、铁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 + Fe = Fe(NO3)2+ 2Ag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固体间置换反应)14、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4Fe + 3CO2↑15、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2Cu + CO2↑16、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17、氢气与四氧化三铁反应:Fe3O4 + 4H23Fe + 4H2O18、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2Fe+3H2O现象:红色(氧化铁)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提分必练】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 则该固体一定是由_铜__、__氢__、__氧__、__碳__(_或__C_u_、__H_、__O_、__C_)____元素组成的。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说明“水变柴油”不可能的原因是 _水__中__只__含__有__氢__、__氧__元__素__,__而__柴__油__中__含__有__碳__元__素_____。 (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2.7 g水,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氢 元素的质量比为_4_∶__1_,根据数据_不__能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该物质中 是否含有氧元素。
5 检查无误后,写出简明答案。
2.某化学小组将稀盐酸滴入一定量的碳酸钙样品(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中制取 CO2。产生CO2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1)该实验最多制得CO2的质量为_4_._4_ g。 (2)计算所滴加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有计算过程)
点燃
_2_H_2_+__O_2__=_=_=_=_=___2_H_2_O____。
考查点2 计算参加反应的粒子个数比及各物质质量比
(1)图中参加反应
、
及生成的
个数比为_2_∶__1_∶__2___。
(2)图中参加反应
、
及生成的
质量比为_1_∶__8_∶__9__。
考查点3 判断基本反应类型 1.先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各反应物及生成物的 种类,再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进行判断。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化__合__反__应____。
九年级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应用(含答案)
金属与酸反应的应用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2分)1.如图所示,将盛有等质量等浓度的足量稀硫酸的两只烧杯分别放在天平上,调节至平衡,同时向两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锌和铁。
则从反应开始到停止的过程中,天平指针( )A.始终向左偏B.始终向右偏C.先向右偏,后向左偏D.先向左偏,后向右偏答案:C解题思路:天平两边加入金属和酸的量均相等,天平偏转情况:(1)天平首先偏向放出氢气较慢的一侧,即金属活动性较弱的一侧。
(2)天平最终偏转情况:①若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天平最终平衡。
②若放出氢气的质量不同,天平最终偏向放出氢气较少的一侧。
Zn与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 Fe,则天平指针先向加入Fe的一端偏转,即向右偏。
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金属决定。
根据氢气质量为(其中,a代表金属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数,m代表金属的质量,A r代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等质量的Zn和Fe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为Zn Fe,所以天平指针最终向加入Zn的一端偏转,即向左偏。
综上所述,天平指针先向右偏,后向左偏,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金属与酸的反应2.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边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同时向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的铝和镁,则从反应开始到停止的过程中,天平指针( )A.先向右偏,最终平衡B.先向左偏,最终平衡C.先向右偏后向左偏D.向左边偏后向右偏答案:B解题思路:天平两边加入金属和酸的量均相等,天平偏转情况:(1)天平首先偏向放出氢气较慢的一侧,即金属活动性较弱的一侧。
(2)天平最终偏转情况:①若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天平最终平衡。
②若放出氢气的质量不同,天平最终偏向放出氢气较少的一侧。
Al与M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 Al,则天平指针先向加入Al的一端偏转,即向左偏。
等质量等浓度的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即两端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天平最终平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2单元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及现象
1-2单元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及现象1、镁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镁 + 氧气 氧化镁Mg O 2 MgO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Fe O 2 Fe 3O 4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文字表达式 :铜 + 氧气 氧化铜Cu O 2 CuO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铝 + 氧气 三氧化二铝(氧化铝)Al O 2 Al 2O 3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P O 2 P 2O 5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S O 2 SO 2现象:A 、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点燃点燃加热加热点燃点燃文字表达式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O 2 CO 2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O 2 H 2O CO 2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集气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实验室制氧气:①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 2O 2 H 2O O 2②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 4 K 2MnO 4 MnO 2 O 2 ③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KClO 3 KCl O 2 点燃2MnO 加热−−−−→二氧化锰加热点燃。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中,燃烧及其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涵盖了燃烧及其利用的
一些主要知识点:
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产物和火焰的
过程。
燃烧通常伴随着火焰、光、热和气体等现象。
2.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质、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
这
些条件统称为“燃烧三要素”。
3. 燃烧反应的类型:根据可燃物质的状态及产生的产物,燃烧反应可分为氧化性燃烧、还原性燃烧和完全燃烧等。
4. 燃烧产物及其特征:燃烧反应产生的主要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氧化物等。
燃烧产物通常具有较高的能量,是燃烧过程所释放的能量。
5. 燃烧的利用: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的热能,被广泛应用在生活和工业中。
如利用燃烧
产生的热能来加热、煮食、发电等。
同时,燃烧还可以用作化学反应的驱动力,如用
燃料燃烧来驱动燃料电池。
6. 燃烧的环境问题:燃烧会产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以上是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完整)九年级化学的全部化学反应类型
(完整)九年级化学的全部化学反应类型九年级化学的全部化学反应类型化学生成反应是指有机物与氧气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反应。
它的一般方程式为: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例如:烧木头的反应方程式是:木头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化学分解反应是指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分解为两个或者更多的物质。
它的一般方程式为:化合物→ 物质1 + 物质2 + ...例如:氢过氧化物分解反应的方程式是:2H₂O₂ → 2H₂O +O₂。
3. 双替换反应(Double Displacement Reaction)双替换反应是指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互相交换,生成两个新化合物的反应。
它的一般方程式为:反应物1 + 反应物2→ 产物1 + 产物2。
例如:氯化钠与硝酸银发生的双替换反应方程式是:NaCl + AgNO₃ → NaNO₃ + AgCl。
4. 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发生氧化和还原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
它的一般方程式为:氧化剂 + 还原剂→ 被氧化物 + 氧化物。
例如:铜与盐酸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C u + 2HCl → CuCl₂ + H₂。
5. 合成反应(Synthesis Reaction)化学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者更多物质结合生成一个新物质的反应。
它的一般方程式为:反应物1 + 反应物2 + ... → 产物。
例如:氢气与氧气结合生成水的合成反应方程式是:2H₂ + O₂ → 2H₂O。
6. 酸碱反应(Acid-Base Reaction)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它的一般方程式为:酸 + 碱→ 盐 + 水。
例如: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的酸碱反应方程式是:H₂SO₄ + 2NaOH → Na₂SO₄ + 2H₂O。
7. 还原反应(Reduction Reaction)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氧或者氢原子,或者得到电子的过程。
它的一般方程式为:物质 + 电子→ 还原产物。
九年级化学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的符号表示方式。
在九年级化学中,离子反应是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其化学方程式由离子之间的交换和结合组成。
本文将通过实例介绍九年级化学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氯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氯化钠(NaCl)与硫酸铜(CuSO4)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铜(CuCl2)和硫酸钠(Na2SO4)。
NaCl + CuSO4 → CuCl2 + Na2SO42. 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碳酸钙(CaCO3)与盐酸(HCl)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钙(CaCl2)、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3. 硫酸铁与氯化钠的反应:硫酸铁(FeSO4)与氯化钠(NaCl)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铁(FeCl2)和硫酸钠(Na2SO4)。
FeSO4 + 2NaCl → FeCl2 + Na2SO44. 硝酸银与氯化铜的反应:硝酸银(AgNO3)与氯化铜(CuCl2)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银(AgCl)和硝酸铜(Cu(NO3)2)。
AgNO3 + CuCl2 → AgCl + Cu(NO3)25. 氯化钠与硝酸银的反应:氯化钠(NaCl)与硝酸银(AgNO3)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银(AgCl)和硝酸钠(NaNO3)。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6. 硝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硝酸铜(Cu(NO3)2)与氢氧化钠(NaOH)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氢氧化铜(CuOH)和硝酸钠(NaNO3)。
Cu(NO3)2 + 2NaOH → CuOH + 2NaNO3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离子反应的一些常见例子及其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够准确描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九年级化学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章节的学习: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蜡烛的过程,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蜡烛和氧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计算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反应中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采用实验、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化学反应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在课堂练习阶段,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基础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设计一些简单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提高练习:设计一些中等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挑战练习: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高难度的练习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质量守恒定律: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解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强调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化学计量关系:讲解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质量及体积的比例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摩尔、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3.计算方法:介绍化学反应计算的基本方法,如极限法、守恒法等,并通过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守恒原理,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和物质的量守恒进行相关计算。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必背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 定义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3. 理解要点质量范围:包括所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 (不包括没有反应完的部分和催化剂的质量)和所有生成物的质量。
特别注意参加反应的气体或反应生成的气体、沉淀等不要忽略。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铜与氧气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等。
实验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以确保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
4. 实验“不守恒”情况分析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若不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能会出现质量 “不守恒”的现象。
例如,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天平示数偏小;镁条燃烧时空气中氧气参加反应,但生成的氧化镁可能部分逸散到空气中,使得固体质量变化难以准确测量。
5. 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保持不变。
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书写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使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3. 书写步骤描述反应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加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配平化学方程式:通过调整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使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常用的配平方法有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数配偶法等。
4. 标注状态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应在化学式后面标注相应的符号 (“↑”表示气体,“↓”表示沉淀)。
但需注意,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沉淀,则生成物中的符号可省略。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1. 计算依据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一至四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一至四单元导言:九年级化学是中学化学学科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化学的基石,掌握九年级化学的知识点对学习后续内容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一至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与变化在九年级化学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的基本知识。
1.物质的分类物质主要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目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固定的质量比例的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生成新的物质,伴随着化学性质的变化,如颜色变化、气体生成等。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分子组成和化学性质,如物态变化和溶解等。
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九年级化学的第二单元主要学习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原子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电荷。
我们学会了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认识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的规律排列,方便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2.化合价和化学键化合价是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具有的价电性质。
化合价的确定可以通过元素位置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和配位数来推得。
化学键是元素间相互结合的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不同的键类型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途径。
三、化学反应的原理与应用九年级化学的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原理与应用。
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能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质量比例和摩尔比例。
在化学方程中,反应物位于反应方程的左边,生成物位于反应方程的右边。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是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通过电子转移产生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九年级化学化学反应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实验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实验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化学实验内容。
实验一:酸碱指示剂的制备与应用
实验目的:研究酸碱指示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酸碱中的应用。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甲基橙、酚酞、邻氨基苯酚等。
2. 分别按照给定的实验方案,制备上述三种酸碱指示剂。
3. 利用制备好的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中的测试。
实验结果:通过该实验,我们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到其在酸碱中的颜色变化情况。
实验二: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溶液中离子的反应,并判断其产生的物质。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氯化银溶液、溴化银溶液等。
2. 将不同的溶液混合,观察是否发生明显的沉淀反应。
3.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反应产物中的离子类型。
实验结果:通过该实验,我们了解了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规律,并学会了通过观察沉淀反应来判断离子的类型。
实验三:元素的火焰颜色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元素在火焰中的颜色,并了解其原理。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钠、钾、锶、钡等金属。
2. 分别将不同金属样品放置在火焰中,观察其火焰颜色。
3. 根据观察结果,了解不同元素在火焰中的特定颜色。
实验结果:通过该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元素在火焰中的颜色
现象,并理解了其原理。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部分化学实验内容汇总。
通过
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
和观察记录的习惯。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4P + 5 O2
2 P2O5
在化学方程式中:
“+”表示“和”、“跟”、“与”
“=”表示反应物质量与生成物质 量相等、同时也表示生成号。
“↑”表示有气体产生 “↓”表示沉淀(不溶于水的物质)生成
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用短线相 连
2.配平化学方程式; 3.将化学反应中的条件用文字或符号在“等 号”上面标出。(加热用“ ”表示)并在 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物化学式的右边用“ ” 或“ ”标明。
31 ×
142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15.5 ×
X 未注明单位
31 -------
=
--1--5-.-5--×-
1Hale Waihona Puke 2XX ==7-11-×4--2-3×-1--1-5--.5---计算结果错误且无单位
答:可生成五氧化二磷71克.
练习: 1.电解18g水可得氢气多少克?
2. 要使12g碳完全燃烧至少需要 多少升的氧气?[氧气的密度为 32/22.4(g/L)]
水垢中CaCO3的含量:取200g水垢,加 入过量的稀盐酸,同时测量5分钟内生
成的CO2的质量,结果如下表,试回答 下列问题:(1)4分钟后,水垢中
CaCO3是否反应完全?(2)该水垢中 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时间/分钟 1 2 3 4 5
质量/克 30 50 60 66 66
9.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CaCO3,某化学 研究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石灰石
认为哪种方式准确又简便地描述这一反应?
(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点燃
(2)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3)3Fe+2O2=点==燃==Fe3O4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离子共存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复分解反应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3.会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物质的共存、鉴别、除杂、。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物质间能否相互反应,并得出常见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的实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二、重点: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应用三、学习方法指导 :记住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和常见的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教会学生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师:生活中处处存在分类,如网络中的信息、超市中的商品和图书馆里的图书,请同学们将屏幕上的部分化学药品分类到对应的实验柜中。
生:看屏幕,思考并分析,将物质放到对应的实验柜里。
师:初中已经学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同学们看学案活动一,将已经学习的部分化学方程式归类。
活动一:学会分类(请用序号填空)思考以下物质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思考、回答①Na2SO4 +BaCl2②AlCl3 + KOH③NaCl + KNO3 ④Fe(OH) 3 +CuCl2⑤H2SO4+ NaCl⑥HCl +Mg(OH)2[归纳]1、复分解反应的类型(提示:五大类即酸碱盐的五种化学性质):师:用微观示意图与学生一起探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小结归纳2、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离子相互交换,离子浓度降低。
3、常见的八种沉淀物:BaSO4、AgCl ;(不溶于稀硝酸)CaCO3 、BaCO3Mg(OH)2、Al(OH)3、Cu(OH)2 (蓝色)、Fe(OH)3(红褐色)[过渡]在中考题型中,并不会要求学生们书写这些沉淀或离子对的化学式,记住它们,是为了能灵活运用于解题。
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
[典题训练]题型一:共存例1、(2013•南京)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HCO3- B.Na+、Ca2+、CO32-C.K+、NO3-、H+ D.H+、Cl-、OH-例2、(2012•南京)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Ba2+、Cu2+、OH- B.Na+、Cl-、SO42-C.Na+、H+、CO32- D.Fe3+、Cl-、NO3-[归纳]熟练掌握12对常考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九年级化学化学平衡中的平衡常数
九年级化学化学平衡中的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描述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在化学平衡中,平衡常数被广泛应用于衡量反应的位置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化学平衡中的平衡常数的概念、计算及其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平衡常数的概念平衡常数(Kc)是用于描述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定义为反应物浓度的乘积与生成物浓度的乘积的比值,每个物质浓度的幂次索引对应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系数。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写为:Kc = [C]^c * [D]^d / [A]^a * [B]^b其中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a、b、c、d分别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
二、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需要实验数据支持。
一般来说,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测量每个物质的浓度并代入上述平衡常数公式计算。
实验条件通常需要保持恒定,并在反应到达平衡后取样分析。
此外,还可以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已知浓度的初试物质计算平衡常数。
三、平衡常数的意义平衡常数可以确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和稳定性。
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反应向右进行,生成物浓度高于反应物浓度;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反应向左进行,反应物浓度高于生成物浓度。
当平衡常数接近1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近,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四、应用实例平衡常数在实际化学反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可以用来衡量反应的程度。
例如,对于强酸HCl和强碱NaOH的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平衡常数可以用于表示水的浓度。
如果平衡常数值为1,那么酸碱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 水的离解平衡水的离解平衡也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平衡。
在水中,有一个自离解反应:H2O ⇌ H+ + OH-用平衡常数表示,即为水的离子积(Kw)。
Kw的值在25摄氏度下约为1×10^-14,它是水的离解的指示。
九年级化学氧化与还原反应
九年级化学氧化与还原反应化学氧化与还原反应是九年级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现象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氧化与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以及一些具体的例子。
一、氧化与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氧化与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化学变化中原子间电子转移的基本过程。
在氧化与还原反应中,某些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为更高的氧化态,而其他物质接受这些电子,被还原为更低的氧化态。
因此,氧化与还原反应也被称为电子转移反应。
氧化与还原反应具有以下特征:1.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态增加,同时伴随着电子的流失。
2. 还原反应是指物质接受电子的反应。
在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态减少,同时伴随着电子的获得。
3. 氧化和还原是相互依存的反应。
在氧化与还原反应中,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同时发生,一个物质的氧化就意味着另一个物质的还原。
4. 氧化与还原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氧化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而还原反应则伴随着能量的吸收。
二、氧化与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氧化与还原反应在生活中和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腐蚀:金属的腐蚀是一种氧化反应。
金属表面遭受氧分子的攻击,氧分子从金属中接受电子,金属则被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
常见的腐蚀现象有铁的生锈和铜的氧化。
2. 燃烧:燃烧是最常见的氧化反应之一。
燃料和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例如,木材燃烧时,木材中的碳和氢与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3. 电池: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氧化与还原反应。
电池内的化学物质被氧化和还原,从而产生电子流动和能量输出。
常见的电池包括干电池和锂电池等。
4. 防锈处理:防锈处理常常使用还原剂来还原金属表面的氧化物,从而防止金属进一步氧化。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和金属制品等领域。
5.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是能够接受电子并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而还原剂则是能够捐赠电子并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