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背景
评价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传统上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的方法及意义,旨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共抽取4所小学的10位语文教师和100 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
研究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结果可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
应尽可能采用多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如课堂表现、学生作业、课堂测试等。
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分类评价,强化差异化教学,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研究。
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语文教研活动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于XX年XX月开展了为期XX个月的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评价反馈等教学技能。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针对某一教学单元,教师们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
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通过听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策略。
3. 教学研讨: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4.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如“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等。
5. 教学反思:教师们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查找教学不足,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四、活动过程1. 前期准备:成立语文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
2. 实施阶段:- 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讨教学方案,形成统一的教学思路。
-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观摩,课后进行评课,交流教学心得。
-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共同探讨解决策略。
-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 教学反思:教师们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3. 总结阶段:对活动进行总结,对优秀成果进行表彰,为今后的教研活动提供借鉴。
五、活动成果1.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评价反馈等教学技能得到提高。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开展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二、研究背景近年来,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并不理想,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进行深入研究。
三、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
研究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实践教学,观察并分析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后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和完善。
五、研究成果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本课题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提出了一系列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如情境教学法、诵读教学法等。
通过实践教学,验证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
六、结论与建议本课题通过对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如何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等。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的认识和能力。
教育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七、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名称: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时间:2007年9月---2010年7月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不仅对原“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很大的改动,而且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较大的增加。
就是说,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明确“入宪”了,抓好课外阅读是国家教育教学的要求。
“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身”是我们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
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 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3) 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
(4)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初中语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汇总7篇)
初中语文课题结题报告xxx 第1篇1.调查研究法2.反思实践法反思实践法是在行动研究法的基础上发展xxx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采用反思实践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课题需要确定子课题、形成假设,建构研究方案,从学情和理论等方面深入理解做好预案,严谨细致地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依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反思调节,通过实证和思辨同步进行以达到适度的理论概括和用理论改进实际工作的双重目的。
反思实验法的方案和假设来自教育实际,又在实践中经过检验和完善,再用来指导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
反思实践法的起点是对教育实践的调查和总结,在有关理论指导下建构理论框架,然后在实施中进行评价和反思调节,完善研究的理论和方案,再进一步实践和反思,整个研究是循环式螺旋上升的过程。
每一个循环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建构、实施、评价和反思。
“反思”这一环节主要是对计划实施和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它包括研究人员、实验教师及共同反思等三个层次。
研究人员的反思所追求的是发现问题和一般的结论,在必要时对研究方案作出调整、修改。
而实验教师反思是反省自身行为与设计要求的差距,使自己的经验进一步重构,追求的是教育活动的合理化、理论化。
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深入思考后再开始新一轮研究。
所以反思是一个循环圈的结束,又是新循环圈的开始,处于中介状态。
这个课题中,我既是研究人员又是实验教师,所以理性思考和实际反思操作都由自己承担,虽然对自己理论储备和反思归因上的要求更高了,但是减少了两级层次中人员沟通可能带来的误读,利于课题顺利迅速的开展。
3.文献研究法初中语文课题结题报告xxx 第2篇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背景一:当前全球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使人才竞争、科技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人才的背后是教育,教育的影子是科技,科技和经济的根基在教育,教育竞争才是根本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经济其实就是教育的经济。
因此,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便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当前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是否真的有效?于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在教学中要植入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背景二:教学是践行教师教育理想的主要阵地,在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现代课堂,教师急切需要提高专业化素养。
一些教师在对新教材重难点的把控上还存在误区,在课堂的构建能力上还有薄弱环节,在达成课堂目标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存在着教师很辛苦,而教学效果确不尽人意的现象。
虽然教研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可是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高不大,部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了的老路上去,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不高。
这样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比较突出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背景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课堂教学这一块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学校调动各方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虽然教师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更新,教学创新思维不断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断突破,教学的效率在逐步提高,但是,课堂改革的力度还需加强。
因为时代在飞速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教材难度、灵活度增强,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越趋明显,素质教育的涵盖面越来越广,这些因素构成了对于泡桐树小学这样一所保持了多年的教育成果的优秀学校,必须保证有良好的教育出口,而良好的教育出口最根本要落实到每一堂课,在教学中,要研究如何面临大班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何解决“高参与,低思维”的现状,如何更好的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学,这些要素与有效教学戚戚相关。
小学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课题结题报告[1]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课题结题总结燕洞小学:黄燕宁内容提要:执教语文新教材已将近十二年了。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量的字词积累并没有难倒学生,长篇的课文领悟学生们也易于接受。
唯有写作文成了许多学生“成长的烦恼”。
要帮助学生消除烦恼,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创设情景是关键。
我们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进行了切实的研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丰富写作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动机;创设情景,开拓写作思路等,力求使每位学生的作文能力都有所提高。
问题提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
而眼下一部分学生作文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缺乏真实感,在语文教育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
心理学研究指出,需要通常以意向、愿望、动机等多种形态表现出来。
涉及到作文心理发展问题上,起动力作用的需要形态主要是动机。
可以说,实际上作文动机是儿童作文活动的直接推动者,其强弱直接关系到儿童作文的成败。
因此,本教研组提出:创设情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和随感。
为了提高小学的写作兴趣《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这就明确要求我们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心作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在生活中想写,有内容写,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做到写得生动、具体、感人。
而现实中,小学生的感情是最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爆发出相应的感情。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精心选择或创设能突出作文主题的情景,对拓展学生作文思路有裨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通用6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通用6篇)第一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了圆满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使日常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为迎接明年的毕业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本人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今年所担任的六年级(1)班的学生,共有43名学生,其中女生18人。
这个班级是我从四年级一直带到了今年六年级,是个师生都相互了解的班级,是个很有凝聚力的班级。
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平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
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或是留守学生,还需要老师加强管理,培养兴趣,争取这部分学生成绩能有所提高。
新学期中,一方面要加强“双基”训练,一方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阅读”、“习作”、“练习”和“学和做”组成。
1.关于课文。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
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2.关于习作。
本册课本共安排了7课。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
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总的目的要求1、培养做读书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2、准确认读209个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5个字.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和写毛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滞碍,为了让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效,我申报并探究了本课题,希望我的探究对今后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需要我们长期而坚定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态度决定高度,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保障。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个学生应该坚持的品质,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将受益于终身。
一个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学生肯定学习状态不佳,成绩较低,而且往往伴随厌学心理。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在我所担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班级中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严重,部分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他们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难以完成学业任务,而这些学困生又是不容被忽视的。
(2)要在初中施行和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实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尤其是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语文的基础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如:口语表达、理解能力、写作等能力。
所以说,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差,那么他的理解力就相对弱,他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就会出现审题不清,无法下手完成,最后可能影响到他的学习自信力,导致对学习没有兴趣。
(3)转化语文学困生,让他们走进生活。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生活在人的社会,难免要与人打交道,与人交流,当我们要与人交流时,就会要用到语文。
虽然我们都会说话,但话有很多种说法,可以委婉的说、可以随意的说、也可以生死熟虑的说,但说的效果可能就不同了。
学好语文,更好的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对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二、研究的理论假设。
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对于我的教学工作是一个辅助,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更是刻不容缓的事,语文学习的转化,有可能带动其他科目的学习,当学生学习有了自主性,那么学习对于他来说可能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当学习的自信树立起来的话,他就会爱上学习,会努力学习。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语文教学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文言文和古诗词越来越多,这些经典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古文缺乏兴趣,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不强,对古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在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显得比较薄弱。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同时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及内容(一)研究对象:七年级学生及全体语文老师(二)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初中生在古文、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1. 调查当前初中生学习古文、古诗词的兴趣及现状;2. 探讨适合初中生学习古文、古诗词的教学方式和方法;3. 培养初中生学习古文、古诗词的良好习惯;4. 培养初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古典诗词的自学能力;5. 培养初中生对古文化的理解能力及鉴赏能力;6. 增强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意识与爱国热情。
四、研究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案例法、经验总结法五、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问题提出)XX年XX月——XX月1. 分析调查当前初中生学习古文、古诗词的兴趣及现状;2. 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理论;3. 讨论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小学阅读教学研究:语文课题的结题报告
小学阅读教学研究:语文课题的结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不足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研究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对小学阅读教学的研究,探讨以下问题:1.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
2.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
3. 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项目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等综合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以及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现状。
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为阅读教学提供实践借鉴。
4. 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方案,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实验验证,评估其有效性。
四、研究过程1. 第一阶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框架和内容。
2. 第二阶段: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现状数据。
3. 第三阶段:分析调查数据,总结问题所在,探索阅读教学的改进方向。
4. 第四阶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5. 第五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提出建议和措施。
五、研究结果1.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及激励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拓展课外阅读以及开展阅读交流活动等,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均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果。
六、结论与建议本项目通过对小学阅读教学的研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方栋良我校立项的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极不协调现象而造成的高耗低效后果所进行的实践性研究。
从2006年2月开始,至今历时四年半,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方法、内容及过程2006年2月——8月,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制定并论证了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行动研究,跟踪指导;个案研究,辐射验证”的研究策略,通过专题讲座、批注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点评等形式,帮助实验教师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起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思想。
2006年5月19日,我们借我校第二届教育科研工作会之机举行了课题开题会议,开始了课题研究的攻坚战。
1、对低年级、中高年级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形式、方法、操作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语文整体教学的重要基础(2006年9月——2007年8月)。
我们在对各年级的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定位单元主题,形成整体教学主线”,“沟通内在联系,设计对应的整体教学策略”,“放眼单元整体,统筹安排综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瞄准目的任务,确定具体、可操作的三维目标”,“总结回归主题,构建纲要信号图表”,“进行横向备写,平面展示,确保教学、训练的序列性、有效性”的单元整体备课操作策略,完成了“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的研究论文和1——5年级单元整体备课案例集锦。
2、阅读教学课堂操作策略研究,即对各个年级、各类课文、各种课型、各个课时教学基本要求做了系统研究——为阅读教学课堂操作提供基本的遵循(2007年9月——2008年8月)。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壮观局面,但对于最基层的广大老师们来说,他们还是极希望有一个基本的课堂教学遵循。
所以,我们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以让学生享受童年母语阳光绿洲幸福,夯实母语双基为目标,形成了“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操作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83学习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探讨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推进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象。
在当今新课程大背景下,学校应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避免无效教学,减少低效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并获得成功,这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轻师生过重负担等问题。
基于这样的实际,我选择“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确定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目标和策略,减轻师生过重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教学:指由教师引起的、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教学: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包括以下三重意蕴:一是有效果,二是有效率,三是有效益。
教学策略:就是在教学中采用的一些计策和谋略。
具体是指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解决教学问题的程序性方法和教学操作手段。
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研究,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通过本课题研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教师中普及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策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
精选范文:语文教学结题报告(共2篇)柳州市北站路小学课题组执笔:曾海霞【内容提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的教学状况。
特进行“感悟—积累—运用”三层次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
从而研究出品读悟词等感悟四法,完形填空、关键语词串联等积累六法,情境造句和移用活用造段运用五法,此外还构建我校“三层次”基本语文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养成课内外自觉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感悟积累运用教学三层次读写能力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后,语文教师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可见,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感悟语言材料中的人文内涵,积累、内化语言,从而获得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研究方向。
但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存在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
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
无论哪种倾向,学生多难于真正感受语言的美。
究其原因,可思考几方面因素: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否认识到学生必须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以及实施“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看,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和实践性强,并对识字写字、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形成影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背景和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该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一所小学的两个语文班级进
行实验性教学,比较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实验组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
研究期间,记录学生的阅读成绩、参与
度和研究态度等数据。
研究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实验组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表现出较高水平,阅读理解能力
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 对照组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进步较慢,仍存在阅读理解困难
和研究动力不足的问题。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
文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
升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 张三,201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后续研究建议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不同阅读水
平学生的阅读教学策略,也可以比较多种启发式教学法之间的差异
和优劣。
此外,可以对其他学科的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以推广优质
的阅读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柳州市北站路小学课题组执笔:曾海霞【内容提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的教学状况。
特进行“感悟—积累—运用”三层次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
从而研究出品读悟词等感悟四法,完形填空、关键语词串联等积累六法,情境造句和移用活用造段运用五法,此外还构建我校“三层次”基本语文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养成课内外自觉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感悟积累运用教学三层次读写能力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后,语文教师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可见,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感悟语言材料中的人文内涵,积累、内化语言,从而获得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研究方向。
但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存在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
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
无论哪种倾向,学生多难于真正感受语言的美。
究其原因,可思考几方面因素: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否认识到学生必须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以及实施“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看,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和实践性强,并对识字写字、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形成影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
在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转向“感悟、积累、运用”——这个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途径。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情移心动的前提下,易于他们自觉进行知识、情感积累、语言内化。
有积累作为基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快的提高。
由此也看出,“感悟、积累、运用”具有学习的层递性,构成了语文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
课改关注教学中的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教学中的“感悟、积累、运用”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同时也在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这一点上与三个纬度是相同的。
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点滴积累,决定着能力的逐步形成:知识塔基的宽度和厚度,决定着能力金字塔的高度和强度。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华晔”(韩愈《答李翊书》)说的是同一道理。
学生在对文本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文本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又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
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精点书面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在大量感受和积累的基础上才“开讲”。
开讲,即对语言材料作些点评,旨在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运用之妙。
在讲的过程中,还重视学生的自悟,引导他们借助吟咏,从而“披文入情,缘情语文”。
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的背诵量达到了课本的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教学的一条途径,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我校语文教研组因而提出了《关于“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研究》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1.研究的主要内容:①.如何通过科研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素质。
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构建乐学机制,使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语文。
③.从大量的阅读入手,探索促进学生感悟、积累的方法并规范学生语言积累,为内化和迁移语言打下基础。
④.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多种途径。
⑤.探索“感悟、积累、运用”的交合点及交合方式,构建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①.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内容:感悟,即感受领悟。
“恍然大悟”、“涵咏品味,妙由心悟”是对感悟的形象描述。
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积累,指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两方面。
运用,指学生能把积累的语言在生活、学习中灵活的运用②.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相互关系:感悟语言是基础,是前提;积累语言是准备,是保证;而运用语言才是终极目的。
我们只有把语言的感悟、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有机地融和于阅读教学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教育教学公理、《纲要》《课标》的有关论述以及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江苏李尊栋和李郭忠两位老师研究的“四读、四培养”等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凸显语文本色,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和知识的“积累”——厚实学生的底蕴;强化感悟积累后的“运用”——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一)、研究的基本方法1.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原为我校8个教学班,即本课题组8位执研教师所在的教学班。
中途三位教师调离我校,又有一位教师参入研究,一年后,这位教师也调离我校。
XX年课题组横向发展,把研究成果向全校语文教师推广,课题研究普及全校。
2.研究方法的运用本课题定位在对“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所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
3.变量及其操作定义的具体界定:(1).自变量①.在实验教师中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具体方式:每月收集一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言警句,并熟记在心;每月开展课题小组的学习活动;上科研研讨课;参加实验设计等。
②.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精心设计并开展各种的教学活动。
具体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摘抄、写读后感、做手抄报等,上用于交流展示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进行各种主题的语文竞赛等。
(2).因变量①.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②.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品词、品句、品读的能力;语言、生活积累;说写结合)③.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1.参加本课题实验的人员:庾群若(副校长)、曾海霞(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大组长)、彭素香(副教导主任)、江冰(语文教研组长)、黄彩琼(语文教师)。
2.实验程序①. 研究实施前期阶段(XX年9月——XX年8月)召开课题开题,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班、观摩学习活动,转变执研教师教学观念;研究具体的研究目标,制定详细务实的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原始资料;进行第一阶段相关内容的研究。
②. 研究实施的中期阶段(XX年9月——XX年12月)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学科教研活动,结合学校举办的课堂教学研讨、展示、竞赛等活动,积累研究事例和资料,根据研究的进展,进行阶段性总结。
a.立足以人为本,构建课题管理机制。
课题组以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按照“教导处——课题组——教师”的运行体系,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b.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和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内容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印发资料,采用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帮助教师提升对“感悟、积累、运用”的理论认识,开拓视野,放飞思想,丰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使课题研究深入、有机地展开。
帮助教师提升科研理论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性的支持。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c.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
促使教师能从平时课堂教育中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课堂中带着研究的眼光,带着全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实现由职业向专业的转变。
③. 研究的总结阶段(XX年12月——XX年8月)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工作。
在课题研究中,多次组织教师到拉堡实验小学参观学习,吸取经验指导课题组开展研究;积极参加每一次总课题组举办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写学习体会,或者开展“沙龙”研讨等等。
三、研究的成果(一)、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课题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学校举办的各类赛教课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彭素香老师获柳北区青年教师赛教课二等奖,董燕老师获柳州市的赛教课二等奖。
同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也不断丰富,撰写的十几篇论文、案例、教案分获国、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四年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阅读方法得当,阅读面及阅读量有了极大的提高。
前测中,有50%的学生阅读兴趣不大,阅读是父母逼着读,为了完成作业而读;60%的学生只阅读卡通故事、动画故事、武侠小说、战斗故事等,而且只看情节,不重文采;70%的学生一、二个星期只看一本书,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90%的学生没有阅读方法。
而后测中,100%的学生都喜欢主动阅读,阅读面广泛,几乎涵盖所有体裁的文学作品,阅读量达到每周三本以上课外书籍;而且学生都能有意识地感悟生活、感悟文学作品、感悟名家名篇的表达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通过“说真话、***事、抒真情”系列训练,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实验班学生的习作质量高,每学期作文比赛都能获前三名,远远超出对比班的习作水平。
XX年参加全国创新杯作文赛有四十多人获奖。
(三)“教研”、“科研”一体化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1 教师科研源于常规教学,因此,近两年课题研究向全校语文教师铺开,与常规教学水乳相融,同步进行。
课题组还聘请原教科所副所长黄耀光老师做专业引领,开展了“周五研讨日”活动。
全体语文教师围绕专题“语文教学的三层次感悟、积累、运用”进行教研,每一教研组先在组内备课——大组备课,专家指引——小组反思,再次备课——执教老师上课、听评课、反思——修改教案——在同行班内继续执教,反思——形成精品教案。
例如《梅兰芳学艺》、《小露珠》、《乌鸦喝水》、《伊索寓言》等已形成我校的精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