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海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别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办法论】要求我们看咨询题办情况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反对从主观动身,反对“上帝创世讲”。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以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办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动身。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别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能够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别开辟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办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以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妨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具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全然没有别依靠于身边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办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咨询题,对事物的联系举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咨询题。
上海高三政治必备知识点(哲学)
上海高三哲学必背知识点哲学重点知识框架《前言》考点1:生活处处有哲理1哲理定义:就是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原理(是一种理性思考)。
2哲理与生活的关系:哲理来源于生活,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
考点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1哲理与哲学的区别:哲理是局部、某个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哲学是系统化的哲理,是更全面、更深刻、更高层次的认识,是哲理的升华。
2世界观含义: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人人都有。
)3方法论含义: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哲学定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同时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5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两者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两者研究对象不同,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后者局限于某个领域;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7任何哲学都来源于生活,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考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板块: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考点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1意义和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的马哲的观点、原理和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2方法:是要将读书思考与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核心词汇: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考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物质概念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注意区分)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3世界上并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高中政治沪教版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总结
1、联系的含义是?回答: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2、发展的含义是?回答:发展是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3、发展的实质是?回答: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5、重点论是指?回答:是指在分析复杂事物时,首先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在分析矛盾的两个方面时,首先要抓住主流(矛盾的主要方面)
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回答:唯物辩证法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两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地位: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作用:(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回答: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第一位原因、根本原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据,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2)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外因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和具体性。
5、理性认识?回答: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去把握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上海高中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
上海高中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本文将对上海高中政治高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们复和备考。
以下是知识点的简要概述:第一章:政治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基本路线第二章:政治制度-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流派- 中国的组织和领导- 中国政府的组织和职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和作用第三章:宪法与法律- 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中国法律体系的主要特点-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行政法、刑法、民事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第四章:政党制度- 中国的性质、任务和组织原则- 中国的组织结构和党内生活-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与其他政党的关系和合作第五章:国家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作用- 国务院的组织和职能- 司法机关的组织和职能- 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选举第六章:地方政权与地方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职能- 地方各级政府的组织和职能- 地方政权的运行和地方管理体制-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和协调机制第七章:军队和武装力量- 人民军队的性质、任务和组织原则- 国防制度和国防政策- 军队的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 军队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第八章:民族、宗教和海外侨胞- 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 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宗教自由和宗教事务管理- 对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关心和保护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上海高中政治考试的重点内容,希望对学生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更多详细的知识点和细节请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
> 注意:本文总结的知识点仅供参考,请自行核实教材和官方出版物的内容。
(完整版)上海市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知识点整合
前言生活与哲学关键词:哲学哲学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规律联系:哲学同具体科学有密切联系,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客观世界的最普遍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普遍规律(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特点:高度科学性: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高度实践性: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一三节)最根本的观点: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意识含义:从生理基础来说,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从内容来说,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小结:意识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作用:能动作用表现: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能动地改造世界——以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为指导,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推动作用结果:不同意识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作用实现途径:实践两者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它的不同回答,产生两条不同的世界观和认识路线唯物主义:世界观:物质第一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认识路线:从物质到意识,即从客观实际出发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充分肯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唯心主义:世界观:意识第一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认识路线:从意识到物质,即从意识、精神出发错误根源: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片面夸大和绝对化两者根本区别: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要求: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含义: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具体要求:尊重客观事实(首要前提)重视调查研究(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出以公心求真务实物质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的运动含义: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和物质的关系: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框架知识整合哲学常识宇宙中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小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特殊状态:静止含义:两种情形:事物运动的平衡状态——某事物相对于一定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空间位置变化事物运动的稳定状态——事物保持着自身的性质,尚未变成他物与运动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绝对的动中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中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等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含义: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点: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隐藏在事物内部)是事物发展中的必然联系(确定不移、必定如此)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科学体系本质上规律体系的理论反映探索规律的过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区别: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是深藏其内的现象表现为“多”,本质则是“一”现象是变动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以歪曲、颠倒的方式从反面表现本质小结: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本质联系: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小结:认识事物,既不能抛开现象直接认识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必须通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方法论要求: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人只有尊重它,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表现:借助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其变害为利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才能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计划、方案等指导人们的行动才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使其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坚持不懈去夺取胜利两者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小结:将求实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既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和听天由命的宿命论,又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坚持实事求是含义:直译:“实事”——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研究“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小结: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意译: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党的思想路线: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世界实事求是(核心)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本质要求:解放思想行为要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积极参加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学会具体分析,努力做到按规律办事有规律的、运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框架知识整合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第三、四课)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最根本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
政治等级考-上海高三哲学常识梳理
高中阶段哲学必会知识点《第一课》(核心词汇: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特征)A考点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人人都有。
)方法论含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考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和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又是运动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最革命性的部分。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科学性在于它争取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规律,给人们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所谓实践性,在于它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B考点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注重运用1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在于运用所学的马哲的观点、原理和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2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是要将读书思考与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二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核心词汇: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考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物质概念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注意区分)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大脑不具备意识)。
3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4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
但它们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考点3: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反作用,也叫人的主观能动性。
2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上海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指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的一系列学说和思想体系。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④马克思主义哲学3. 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①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立场是唯物主义的、阶级立场的、历史的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观点是辩证的、历史的、科学的③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批判的、综合的、实践的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阐述①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③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经验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②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③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①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②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③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经验和历史地位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践探索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成就和经验①经济建设②政治建设③文化建设④社会建设⑤生态文明建设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①全面深化改革②全面依法治国③全面从严治党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基本战略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战略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全面深化改革五、全面依法治国六、全面从严治党以上是对上海高三政治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海市高三高考思想政治哲学常识(哲学两册)知识点 16页word文件
高三《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一、哲学板块:1、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现象和本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与理论、真理3、唯物辩证法:联系(3个)、发展(3个)、矛盾(9个)4、历史唯物主义5、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价值、理想、承担使命二、生活与哲学:(一)哲理、哲学、世界观、方法论:1、哲理:(1)定义: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道理。
(2)源泉: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升华。
2、哲学:(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华)(1)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2)世界观的定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3)方法论的定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3、哲理与哲学的关系:(1)相同点:本质上一致,都蕴含着整个世界的道理。
(2)区别:哲理是从局部、某个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哲学是系统化的哲理,是哲理的升华。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概念不同;②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还是朴素的,缺乏理论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不一定每个人都有。
(2)联系:①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②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称为哲学。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与影响世界观。
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
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
●注意:①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三政治答题技巧方法1、体现类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或做法。
2、依据类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
上海高考政治的知识点归纳
上海高考政治的知识点归纳上海高考政治必备的知识点归纳政治高考的复习,上海地区的学生要每天保持一定的背诵量,理解和摸准各个知识点,不遗漏重要的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价值观、人生观部分1、价值、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价值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主要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5、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6、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是为他人、为社会多作贡献、多尽责任。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才能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沪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一)怎样全面理解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①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使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这种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第一,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外加给事物的或主观臆造的联系。
第二,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任意虚构和抽象的。
第三,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由思维的结果和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
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4)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又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趋于灾亡。
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都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5)联系的因果性: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邑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既要认识到原因和结果的严格区别,又要认识到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联系的辩证性:事物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使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过渡,相互转化。
(7)联系的多样性:①按照事物联系的根据和条件,可以把联系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关系;②按照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无中间环节,可以把联系区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③根据事物之间联系的性质,可把联系区分为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依据事物之间联系有无确定的趋势和方向,可把联系分为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⑤按照联系的空间和范围,可以把联系分为全局联系和局部联系,或整体联系和部分联系。
⑥按照联系的时间和顺序,可以把联系分为历史联系、现实联系和未来联系。
上海高三政治学业水平考哲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高三哲学(上)知识梳理前言《生活与哲学》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区别: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掌握关键词即可)联系: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什么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什么?科学性与实践性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4.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两层意思: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等同于: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划分标准: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7.★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是什么?【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因此,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8.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是什么?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9.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什么?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10.什么是规律?规律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11.★人和规律的关系是什么?【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世界观】因此,我们要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实事求是”区别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由”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引出)1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是什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上海高三政治会考(哲学部分)必备考点
3.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考试内容(默写)
(1)生活与哲学
理解哲学是关于的学说,又是关于的学说
(2)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唯物论):
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性、物质具有性
运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3)探索规律实事求是
(唯物论):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认识论)
识记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4)把握联系促进发展
识记的观点和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矛盾的观点评价社会现象。
理解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思维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6)改造世界追求真理
理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运用实践和理论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真理既是客观性,又是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运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7)创造价值承担使命
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运用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及其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和是创造人生价值根本途径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现象识记2014年3月至2012年2月国内外重大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思想政治》基本知识(一)生活与哲学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同时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2.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又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所谓科学性,在于它正确地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了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所谓实践性,在于它以改造世界为目的。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
(二)认识世界尊重实际l.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概念表述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
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并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3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精神性的;而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
4.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5.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即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主观主义是从单纯的主观愿望出发,从抽象的原则出发。
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
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即一切从书本的条文出发;二是经验主义,即一切从自己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
这种主观主义的态度,是唯心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7.实际生活中怎样从实际出发要尊重客观事实。
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首要前提。
要重视调查研究。
要出以公心。
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探索规律实事求是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1)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宇宙中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
所以说,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把相对意义的静止绝对化,认为事物是绝对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如果否认相对静止,片面夸大事物的运动的绝对性,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物质世界的运动具有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只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实践中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5.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是深藏其内的,而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但本质和现象又是紧密联系的。
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
事物的现象及其与本质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要把握本质必须学会分析和鉴别。
一般说来,现象表现为“多”,而本质表现是“一”,即同一个本质由多种现象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它。
6.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2)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3)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
社会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实践、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认识来源于实践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一个人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读书、听讲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对而言的。
在我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前人或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
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直接经验。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否则,就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10.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条件:(1)必须要掌握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2)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必须合乎实际。
(3)要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11.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12.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之,认识的发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将求实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既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和听天由命的宿命论,又要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
14.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这个原则叫做“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是彻底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
15.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四)把握联系促进发展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2.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1)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淆、颠倒。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的预见性,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高于部分,部分是隶属于整体的。
两者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
一方面,整体具有部分所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
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要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我们既要通观全局,又要抓好局部,特别要抓住关键的部分。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
4.发展是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事物无限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使事物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向前发展。
6.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1)要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3)不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五)分析矛盾辩证思维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不同作用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外因。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1)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据,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根本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原因。
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外因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通过增强内部矛盾的一个方面,制约其另一个方面而发生作用,并不是撇开内因而单独地起作用的。
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多种情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其中的两种重要情形。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着决定的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矛盾叫做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是,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解决了,这时原来处于次要矛盾地位的某种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起着次要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