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别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办法论】要求我们看咨询题办情况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反对从主观动身,反对“上帝创世讲”。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以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办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动身。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别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能够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别开辟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办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以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妨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具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全然没有别依靠于身边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办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咨询题,对事物的联系举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咨询题。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哲学是一门引人深思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思考人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
以下是对高中哲学知识点的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一、唯物论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
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1、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发展的观点(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3、矛盾的观点(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作为一门探索智慧和真理的学科,在高中阶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世界和人生的大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高中哲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唯物论唯物论强调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告诉我们,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辩证法辩证法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等重要内容。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发展是普遍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事物的发展还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同时也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同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我们要坚持真理,同时也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四、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哲学的高考知识点总结
哲学的高考知识点总结一、哲学的基本概念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思维、存在、价值和道德等问题的学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哲学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2.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哲学起源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是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后来又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哲学家。
哲学在西方和东方都有着深厚的传统,包括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等。
3.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思维、存在、价值和道德等问题,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辨等方法进行探讨。
4.哲学的意义和作用哲学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提高思维能力和道德素养,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哲学1.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包括毕达哥拉斯学派、苏格拉底学派、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等。
2.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和纵横家等,其中儒家和道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最为深远。
3.印度哲学印度哲学包括吠陀哲学、奥义哲学、耆那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其中佛教对印度哲学的影响最为显著。
4.哲学思想的特点古代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宇宙论、形而上学、伦理道德和政治哲学等,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近代哲学1.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近代哲学的重要事件,尼采、伏尔泰、卢梭和康德等思想家对启蒙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西方现代哲学西方现代哲学包括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形而上学和存在主义等,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东方近代哲学东方近代哲学包括新儒学、新儒家、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当代哲学1.西方当代哲学西方当代哲学包括分析哲学、逻辑实证主义和存在主义等,对当代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中国当代哲学中国当代哲学包括现代化问题、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3.哲学研究方法和学派哲学研究方法包括逻辑研究和思辨研究等,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高二哲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哲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哲学的定义与特点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对世界、人生、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和探讨的学科,通过理性和系统的思维方式来探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哲学的特点:哲学是一种普遍性的、理论性的思考方式,它具有持续性、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哲学思考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内容包括自然、社会、人类、宇宙等领域。
第二节:哲学的产生与发展1. 哲学的产生:哲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人类对世界和人生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文明都产生了各自的哲学思想。
2. 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和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古代的哲学思想到现代哲学,经历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第三节:哲学的研究对象1. 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宇宙、自然、社会、人类、价值、精神、存在等各个领域,哲学的研究对象极为广泛,包揽了一切人类思维能够涵盖到的领域。
2. 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逻辑推理、分析、综合、批判等方法,哲学研究的方法是以理性和系统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
第四节:哲学的基本问题1. 什么是世界本质问题:哲学关注世界和宇宙的结构、本质和规律,探讨世界的起源和本质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2. 什么是人生意义问题:哲学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的,探寻人生的意义是哲学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3. 什么是真理问题:真理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哲学一直在探讨什么是真理以及如何达到真理。
4. 什么是道德问题:道德问题是哲学关注的又一重要问题,探讨什么是好与坏、正义与非正义以及人类应当如何行为等道德问题。
第五节: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密切,哲学的基本问题与自然科学领域有重叠和交叉之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为自然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哲学与社会科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哲学对于社会科学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高中哲学知识点体系总结
高中哲学知识点体系总结一、认识论1. 认识的定义和特征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思维和表达的活动,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
认识具有主体性、客体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2. 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包括感觉经验、思维活动和语言交流。
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基础,思维活动是认识的重要手段,语言交流是认识的工具和媒介。
3. 认识的基本能力认识的基本能力包括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感知能力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起点,思维能力是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手段,表达能力是认识成果交流分享的方式。
4. 认识的局限性认识的局限性包括主观性、片面性和相对性。
主观性指认识依赖于主体的感觉和思维活动,片面性指认识受限于主体的能力和条件,相对性指认识受限于时空和文化背景。
5. 认识的发展认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概念认识和理论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概念认识是认识的发展阶段,理论认识是认识的成熟阶段。
二、形而上学1. 实在与现象实在是存在的根据和基础,现象是实在的表现和表述。
实在包括物质实在和精神实在,现象包括感性现象和理性现象。
2. 实体与属性实体是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存在,属性是实体的特征和本质。
实体包括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属性包括质量、量、时间、空间等。
3. 变与恒变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恒指事物的持续和不变。
变与恒是事物存在的两个基本方面,包括运动与静止、变化与固定等。
4. 理性与经验理性是知识的理念和规律,经验是知识的事实和案例。
理性和经验是认识的两个来源和依据,在认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 完全与无限完全是事物的完备和完整,无限是事物的无穷和无限。
完全与无限是事物存在的两个极端,包括完整和不完整、有限和无限等。
三、价值观1. 价值的内涵价值是人类生活的目标和追求,包括价值的实现、评价、选择和约束。
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2. 价值的来源价值的来源包括客观世界和主体意识,客观世界是价值的根源,主体意识是价值的主体。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一、哲学的基本概念和任务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门学科,探求宇宙、人生和认识的最一般问题,对世界、人类和思维等问题进行系统地思考和探索。
2. 哲学的任务•提出基本问题:哲学试图回答宇宙、人生和认识的基本问题,如存在与本质、价值与意义、理性与感性等。
•探求普遍真理:哲学寻求超越具体学科的普遍真理,揭示客观规律。
•建立思维体系:哲学构建起一个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思维体系,用于解释世界和指导人们行为。
•深化人的理解:哲学追求人类思维的深化和理解,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3. 哲学的主要内容•宇宙论:哲学研究宇宙的起源、结构和发展规律,探讨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人生哲学:哲学研究人的价值、意义、自由和幸福等问题,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实现方式。
•认识论:哲学研究人类知识的起源、本质和限度,探讨真理的获取和认识过程。
•伦理学:哲学研究道德、价值和行为准则,探讨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选择。
二、哲学流派和思想家1. 古希腊哲学•柏拉图(Plato):提出了“理念论”和“二分法”学说,认为世界存在着超越经验世界的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发展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强调通过感性知觉和分析来获得知识。
2. 西方哲学•康德(Immanuel Kant):主张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道德行为的合理性,提出了“先验认知”和“实践理性”概念。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否定传统哲学和道德观念,提出“超人”和“意志到权力”的思想。
•孟德斯鸠(Montesquieu):研究政治制度和法律的关系,对三权分立提出了重要理论。
3. 中国哲学•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强调人的修养和社会规范。
•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强调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的思想。
•庄子:发展了道家学说,提出了“真人无干”的观点。
三、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和科学是两种不同的人类思维活动,但它们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6篇篇1一、唯物论唯物论是探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哲学派别。
在唯物论中,物质被视为宇宙间一切存在的基础,意识则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 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应该尊重规律,同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 联系与发展: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发展是物质世界运动的本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探讨事物内部矛盾及其发展的哲学方法。
在辩证法中,矛盾被视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 矛盾的概念:矛盾是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2. 矛盾的发展:矛盾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 矛盾的解决:矛盾的解决通常是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和转化来实现的,矛盾解决的形式包括矛盾的消失和矛盾的克服。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探讨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和如何获得知识的哲学理论。
在认识论中,知识被视为人类对世界的正确反映。
1. 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基础是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2. 认识的发展: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3. 真理与价值: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价值是人们所追求的对于自身有意义、有作用的事物和属性。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面。
四、人生观与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探讨。
在人生观中,人被视为宇宙间的贵者,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尊严。
在价值观中,价值被视为人类行为的导向和标准。
1.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意义在于通过对社会的贡献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人走向光明未来,错误的价值观则可能导致人的堕落和失败。
高中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哲学知识点归纳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对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与升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关系?(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两者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一是思维和存在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因而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了解)5.哲学两大派别及根天职歧:(1)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展开的6.两者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无意识,物质决意意识。
(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7.唯物主义在历史开展中形成的三种基本形态:(1)现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8.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详解:(1)现代朴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进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局限性:只是难得的推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半截子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天下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一、哲学基本概念1. 哲学定义:对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基本问题的探讨。
2. 哲学分支:- 形而上学:研究现实的本质和构成。
- 认识论:研究知识的本质、起源、范围和合理性。
- 伦理学:研究道德行为的本质和道德判断的标准。
- 美学:研究美和艺术的本质。
- 逻辑学:研究有效推理的原则和方法。
二、西方哲学流派1. 古希腊哲学:- 柏拉图:理念论,主张理念世界是真实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
- 亚里士多德:实证主义,强调经验和观察。
2. 中世纪哲学:- 托马斯·阿奎那:结合基督教教义与亚里士多德哲学。
3. 现代哲学:- 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强调怀疑和理性。
- 洛克:经验主义,认为所有知识来源于经验。
- 康德:批判哲学,提出先验综合判断,区分现象界和物自身。
4. 当代哲学:- 分析哲学:注重逻辑分析和语言清晰度。
- 现象学:研究意识体验的结构。
-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责任。
三、中国哲学流派1. 儒家哲学:- 孔子:仁、礼的道德观念,重视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 孟子: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
- 荀子:性恶论,主张人性本恶,需要教化。
2. 道家哲学:- 老子:道的概念,主张无为而治。
- 庄子:相对主义和自然主义。
3. 法家哲学:- 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重要性。
四、逻辑与思维1. 逻辑基本规律:- 同一律: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自身的同一性。
- 矛盾律:同一事物不能同时具有和不具有某种属性。
- 排中律:事物的某种属性要么具有要么不具有,不存在中间状态。
2. 论证:-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
- 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 类比推理:通过相似性进行推理。
五、伦理学基础1. 道德理论:- 德性伦理学:强调个人品德和性格。
- 义务伦理学:强调行为的道德规则和义务。
- 结果主义:以行为的后果为评价标准。
2. 伦理问题:- 正义:公平和权利的问题。
全国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全国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哲学的基本概念1.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种对于世界、人类和生活的思考,是一种理性的探索和探究,是一种关于根本问题的追问和探讨。
哲学的核心问题包括认识问题、存在问题、价值问题和意义问题。
1.2 哲学的特征哲学具有普遍性、理论性、系统性和批判性等特征。
它不仅涉及到现实世界的解释和解答,也关注并探索了人类认识、思维和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1.3 哲学的意义哲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世界、认识自我,引导人们去思考和解答存在于社会、人类和自我的重要问题,拓展了人们的思维与认识。
二、中国哲学概览2.1 儒家哲学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乐、忠恕和孝友等价值观,主张通过礼治社会、兴利除害,提出人治和仁政的观念。
2.2 道家哲学道家提出“道”是世界最高原则,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强调反对功利主义与功名利禄。
2.3 墨家哲学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主张平等、公正,强调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和平。
2.4 法家哲学法家主张法治社会,以法律约束人,主张重视国家效率和实用。
2.5 思想家和学派中期哲学家后期有王充的主张,如《论衡》中提出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世界哲学概览3.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和他们的学派:如柏拉图的理想国观、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等。
3.2 印度哲学印度哲学涵盖了佛教、耆那教等多个学派,主要涉及生死轮回、解脱与悟道等问题。
3.3 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包括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不同学派和哲学家,如笛卡尔、康德、尼采、萨特等。
四、哲学方法论4.1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一种方法,主要研究存在、实体、本体等问题,通过对事物的本质和存在进行探究来揭示宇宙的奥秘。
4.2 逻辑学逻辑学是哲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思维、论证和推理。
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思考问题,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4.3 伦理学伦理学研究道德行为和价值观,探讨人类应该如何行为,以及什么是好的、正确的。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哲学基本知识点(唯物论)物质与意识(1). 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上帝造人的荒诞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起源史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4.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改造5.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是劳动的产物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6. 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7.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方法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承认社会的物质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2). 意识1. 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3. 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1).主观能动性1. 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 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含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 怎么样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即反之4. 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言论指导人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依据客观事实,制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使主观符合客观6.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要求是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利于主观符合客观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该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2). 客观规律1.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 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4. 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短暂的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理解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7.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客观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我们不能创造发明消灭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规律只能遵循规律8. 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9. 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旧的条条框框,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适应,使主观符合客观,与时俱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0.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11.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 怎么做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和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两种错误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消极坐等不所做的思想)哲学基本知识点(认识论)认识(包含了真理)1.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谬误的含义: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2)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换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5.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6.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认识的特性:(1)反复性:从主体来看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认识的对象受限制正确的认识要从实践到认识反复多次才能完成(2)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与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哲学基本知识点(辩证法)联系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各内部同其他事物联系着3.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联系的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联系客观性的分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6.联系客观性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7.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8.联系的条件性:每一个具体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9.整体的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10.部分的含义: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1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整体处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和服务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部分结构是否合理,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1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与条件可以相互转化13.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树立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4.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5.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6.优化系统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发展1.发展的含义: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又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2.运动与发展的区别:运动不具有方向性发展具有方向性3.运动与发展的联系:发展是一种运动,运动不一定是发展4.发展实质的含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新事物判断的标准:符合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6.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反对禁止的形而上学观点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做新事物的促进派7.新事物前途光明(前进性):是什么:新事物的不可战胜性为什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旧事物没有的优越性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所拥护8.新事物前进道路曲折(曲折性):是什么:新事物成长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什么:旧事物的抵抗新事物的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需要完善新事物为人民群众所接受需要时间9.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联系:任何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事物发展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新事物的成长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方法论要求:促进新事物成长,相信新事物前途光明准备走曲折的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11.量变的含义:数量和场所的变化12.量变的表现:渐近的不显著的13.质变的含义: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质变的表现:根本的显著的变化15.量变与之质变的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事物变化发展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产生量变引起质变从数量看可增可减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结果,发展或后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通过质变实现量变到一定程度时事物才会发生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物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16.方法论要求: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做好量的准备,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的原则重视量的积累矛盾1.矛盾的定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2.矛盾的特性:斗争性,同一性,,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其发展的源泉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5.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6.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和趋势7.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8.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9.相互转化:转化是需要条件的转化是必然的转化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而非消灭对方10.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1.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用矛盾及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否认矛盾回避矛盾的片面观点12.矛盾的特殊性的定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13.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14.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5.矛盾特殊性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哲学原理依据不同含义不同角度不同作用不同:解决矛盾的关键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强调主观符合客观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不同的范围内)1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方法18.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怎么办:坚持矛盾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0.主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1.次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2.主次矛盾的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3.主次矛盾的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4.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25.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25.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6.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相互排斥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也有影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7.主次矛盾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比较:含义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论不同28.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善于分清主流与次流全面的看问题29.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是有重点论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主流与支流30.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方法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法的方法论)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的双方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发展的环节:新事物增添了旧事物没有的内容是联系的环节:吸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2.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3.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考察事物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同时看到肯定与否定的双方全面的看待事物4.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强调外力的作用(否定是外物作用的结果)事物发展的中断否定是简单的否定一个事物,消灭一个事物是绝对的肯定与否定5.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他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对每一种即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他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6.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联系:创新是对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怎么办):关注密切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突破陈规旧说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8.生产力: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工具9.科学的本质:创新10.创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1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以劳动成果如何分配人与人的关系13.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4.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哲学基本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地理环境2.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3.社会存在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社会意识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5.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性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重视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意识具有不完全统一性社会存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6.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生产活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7.贯穿人类始终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既反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8.经济基础的定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理解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0.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但过程是曲折的11.解决途径:在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内部改革解决12.人们群众的定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13.人们群众的定义(特指中国):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5.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6.方法论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7.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8.价值的定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所需的属性和功能19.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20.评价人的价值:看他的贡献21.价值观的定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2.价值观的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3.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两种标准:是否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标准)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只针对中国,最高标准)24.价值判断的定义: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25.价值选择的定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26.方法论: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7.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历史性:价值判断与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8.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主体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阶级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29.如何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级,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30.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1.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如下:
一、唯物论部分:
1.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3.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二、认识论部分:
1. 实践的特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3. 真理的特征: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三、辩证法部分:
1. 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的特征。
2. 发展的观点: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 矛盾的观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4. 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高中必修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哲学知识点总结一、哲学的基本概念1. 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对人类普遍存在问题的思考和探求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生活的根本问题,探讨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2. 哲学的特点:哲学是一种理论性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普遍性、本质性的问题,以理性思考和推理为主要方法。
3. 哲学的价值:哲学具有启发思维、拓展视野、提高人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二、古代哲学1. 印度哲学:包括释迦摩尼创立的佛教思想和吠陀哲学,佛教强调超越轮回,摆脱痛苦,实现解脱;吠陀哲学强调宇宙的本原是“至高者”,以及人与至高者之间的关系。
2. 中国哲学: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
儒家重视仁爱、礼乐、孝道等,主张“中庸之道”;道家主张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提出了“道”和“无为而治”的观念;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公共利益和世界大同;法家则强调法治和权力的集中。
三、西方哲学1. 古希腊哲学: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
柏拉图主张“理念”的存在和超越物质世界的意义;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形而上学、逻辑学等理论。
2. 基督教哲学:基督教的思想家们对神学问题、人类原罪、救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许多哲学体系。
3. 新时期哲学:包括启蒙思想家们对人权、自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和理论。
4. 现代哲学:包括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家的思想。
康德提出了“先验时间”、“先验空间”等理论;黑格尔主张世界是逻辑的、历史的、绝对的运动;马克思则主张历史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四、哲学研究方法1. 理性思考: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通过对世界、人生、价值等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推理。
2. 经验观察:哲学思想的建立也需要积累和总结对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等现象的经验观察和思考。
3. 逻辑分析:哲学思想的发展还需要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来验证和完善哲学的理论。
五、哲学的研究对象1. 宇宙和人生: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宇宙的本源、人生的意义、价值等问题。
哲学全面知识点总结高中
哲学全面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基础学科,它探讨存在的本质和基本原理,包括宇宙的本源、实体的本质以及时间、空间和因果等基本概念。
其中,宇宙的本源问题是形而上学的中心议题之一,传统上有物质与精神两种解释,对于这一问题,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哲学立场。
唯物主义认为宇宙的本源是物质,是由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而产生的世界,而唯心主义认为宇宙的本源是精神,是由于精神的活动和创造而存在的世界。
二、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包括认识的来源、内容、方法以及认识的局限性和偏差等问题。
其中,认识的来源是认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主要有经验论和理性论两种观点。
经验论者认为知识源于经验,通过感觉和感觉发展而得,而理性论者则认为知识源于理性,是理性自身的产物。
此外,认识的局限性也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它涉及认识的局限性、相对性和可能性等问题。
三、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学科,包括对道德行为的原则、动机和责任等问题的探讨。
其中,道德的本质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上有天赋论和习得论两种解释。
天赋论者认为道德是先天的,是天生的本能,而习得论者则认为道德是后天的,是通过社会和教育等渠道所获得的。
此外,道德行为的原则和动机也是伦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包括功利主义、德性伦理、情感伦理等不同的道德理论。
四、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制度、政治权力和政治理想的学科,探讨政治秩序和权力的正当性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
其中,政治权力和政治正当性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上有专制主义、民主主义和集体主义三种观点。
专制主义者认为政治权力应该由一位统治者或一小部分人来行使,而民主主义者则认为政治权力应该由人民来行使,而集体主义者则认为政治权力是集体的产物,是社会整体责任的体现。
五、美学美学是研究美与艺术的学科,包括对美的本质、美学观念、审美经验以及艺术品的价值等问题的探讨。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方法论】我们要正确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要注重整体的发展和完善,又要注重部分的作用和贡献。
反对片面强调整体或部分,忽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矛盾的观点1、矛盾普遍存在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之中,是普遍存在的。
方法论】我们要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把握矛盾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处理好矛盾的关系,推动事物的发展。
反对一切形式的绝对化和片面化。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观点:原理内容】在矛盾的众多方面中,有一些是主要的,有一些是次要的,必须区分主次,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深刻认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反对混淆主次,片面抓住次要矛盾,阻碍事物的发展。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观点:原理内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是统一体,但又是斗争的。
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方法论】我们要正确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把握矛盾的斗争方向和斗争形式,推动事物的发展。
反对一切形式的绝对化和片面化。
原理内容】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因素,外因是事物外部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全面考虑事物的内外因素,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便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同时,也要注意在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防范和化解内外因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矛盾又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这就是两点和重点的统一原理。
方法论】我们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在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同时也要善于抓住主流和重点,反对片面性和均衡论。
原理内容】: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一、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高中哲学大体知识点总结
高中哲学大体知识点总结哲学知识点一:哲学的起源与发展哲学起源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被称为前苏格拉底时代的自然哲学家。
其中包括索福克勒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他们对世界、人类和宇宙的本质做出了众多思考。
古希腊哲学流派包括自然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和政治哲学等。
而后,哲学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等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学派。
哲学知识点二: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探讨现实世界的本质和结构。
它包括对原因、存在、时间、空间、实体和属性等问题的思考。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存在的本质、稳定性、变化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形而上学中,还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哲学问题,比如宇宙的起源、人的自由意志和伦理规范等。
哲学知识点三: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品德的哲学分支,其中包括对道德、价值观、真理和责任等问题的研究。
在伦理学中,有很多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比如道德懦弱、正确与错误、道德行为的动机、政治伦理和义务伦理等。
而且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人类,还包括了其他有自我意识的生物和社会系统。
哲学知识点四: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知识和认识的哲学分支,它主要探究人如何认知世界、人如何产生知识,以及知识的来源和结构等问题。
认识论包括了思维、感知、理性、信念、真知和错误等问题。
在认识论中,有很多不同的派别和学说,比如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等。
哲学知识点五: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创立的。
历史唯物主义主要研究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他们指出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也强调了人的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一思想对于理解社会和历史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哲学知识点六: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有众多,从古希腊至现代,他们包括了形而上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家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尼采,逻辑学家罗素、维特根斯坦,还有众多的社会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如休谟、洛克、孟德斯鸠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或者说要求人们自觉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区别:①二者的内涵不同;②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2)联系:①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原理:【原理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
(2)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方法论】承认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也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视情况而定恰当选用其中的观点)6、量变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要学会优化结构。
7、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我们应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三)矛盾的观点1、对立统一的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
2、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3、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它构成这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表现在: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
它们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它们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1)有助于我们掌握(或者说要求我们懂得利用)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有助于我们掌握(或者说要求我们做工作时要运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复杂事物的多个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同时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统筹兼顾次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内容】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两点和重点的统一。
(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找中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w.w.w.k.s.5.u.c.o.m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