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讲义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一)1、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18,BC=12,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以每秒a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若某一时刻△BPD与△CQP全等,求t的值与相应的点Q的运动速度a2、如图,在等边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各单位的速度油A向B和由C向A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处,请问(1)在爬行过程中,CD和BE始终相等吗?(2)若蜗牛沿着AB和CA的延长线爬行,EB与CD交于点Q,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求证:︒CQE=∠60(3)如果将原题中“由C向A爬行”改为“沿着BC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交AC于F”,其他条件不变,则爬行过程中,DF始终等于EF是否正确3、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AD、BE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BA O DC E图84. 如下图,已知正方形ABCD 中,边长为10厘米,点E 在AB 边上,BE=6厘米.(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4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D 上由C 点向D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E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E 与△CQP 全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正方形ABCD 四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正方形ABCD 边上的何处相遇?5、如图7,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分别以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 和等边三角形OCD ,连结AC 和BD ,相交于点E ,连结BC .求∠AEB 的大小;6、ΔOAB 固定不动,保持ΔOCD 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ΔOCD 绕着点O 旋转(ΔOAB 和ΔOCD 不能重叠),求∠AEB 的大小.C B OD图7AE全等构造角平分线类1如图,在ABC ∆中,2B C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与D .求证:AB BD AC +=.DC B A2如图,在ABC ∆中,AB BD AC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与D .求证:2B C ∠=∠.DC B A3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BA,AD =CD ,BD 平分ABC ∠,求证: 0180=∠+∠C A5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OED CBA6如图,在ABC ∆中,60B ∠=︒,AD 、CE 分别平分BAC ∠、BCA ∠,且AD 与CE 的交点为F .求证:FE FD =.CDBACBAFBEDCA7如图,已知在ABC 内,060BAC ∠=,040C ∠=,P ,Q 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教师版)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教师版)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定义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判定:(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3.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6)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7)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8)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

1、如图,在△ABC中,∠BAD=∠DAC,DF⊥AB,DM⊥AC,AF=10cm,AC=14cm,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点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1)求证:在运动过程中,不管取何值,都有S△AED=2S△DGC;(2)当取何值时,△DFE与△DMG全等;(3)在(2)的前提下,若,,求S△BFD.(1)证明:∵∠BAD=∠DAC,DF⊥AB,DM⊥AC,∴DF=DM,∵S△AED=AE•DF,S△DGC=CG•DM,∴=,∵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点运动,∴AE=2tcm,CG=tcm,∴=2,即=2,∴在运动过程中,不管取何值,都有S△AED=2S△DGC.(2)解:设时间为t时,△DFE与△DMG全等,则EF=MG,①当M在线段CG的延长线上时,∵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点运动,∴EF=AF-AE=10-2t,MG=AC-CG-AM=4-t,即10-2t=4-t,解得:t=6,当t=6时,MG=-2,所以舍去;②当M在线段CG上时,∵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点运动,∴EF=AF-AE=10-2t(cm),MG=AM-(AC-CG)=t-4(cm),即10-2t=t-4,解得:t=,综上所述当t=时,△DFE与△DMG全等.(3)∵t=,∴AE=2t=(cm),∵DF=DM,∴S△ABD:S△ACD=AB:AC=BD:CD=119:126,∵AC=14cm,∴AB=(cm),∴BF=AB-AF=-10=(cm),∵S△ADE:S△BDF=AE:BF=:,S△AED=28cm2,∴S△BDF=(cm2).解析:(1)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M,所以△AED和△DEG的面积转化为底AE和CG的比值,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AE和CG的长度即可证明在运动过程中,不管取何值,都有S△AED=2S△DGC.(2)若△DFE与△DMG全等,则EF=MG,利用已知条件求出EF和MG的长度,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运动的时间.(3)利用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底的比,即可求得答案.2、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8cm,点P从A出发向C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Q同时从C出发向B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一个点运动到终点时,该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继续运动,当两个点都到达终点时也停止运动.(1)几秒后,△CPQ的面积为Rt△ABC的面积的?(2)填空:①点经过_____秒,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②点Q经过_____秒,点Q在∠BAC的平分线上.(1)设经过x秒,首先求得线段BC的长,然后分x≤6和6<x≤8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即可;(2)①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得到PA=PB,从而求得时间;②点Q在∠BAC的平分线上,则Q点到AC和AB的距离相等.解;(1)设经过x秒.在Rt△ABC中,根据题意得;当x≤6时,(8-x)x=××8×6解得:当6<x≤8时,(8-x)×6=37解得:x=7答:经过7秒或秒.(2)当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时,PA=PB,∵设经过x秒后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x2=(8-x)2+62解得:x=,∴经过秒,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②如图,作QD⊥AB于点D,∵点Q在∠BAC的平分线上,∴QD=QC,设经过x秒,则CQ=x,则QD=(6-x),∴x=(6-x),解得:x=,∴点Q经过秒,点Q在∠BAC的平分线上.3、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A=90°,AB=8cm,AC=6cm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AC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则另一个动点也停止运动,则三角形APQ的最大面积是()A.8cm2B.16cm2C.24cm2D.32cm2解:根据题意沿AB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AC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AP=2t,AQ=t,S△APQ=t2,∵0<t≤4,∴三角形APQ的最大面积是16.故选B.4、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3)当动点P落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解:(1)解法一:如图1延长BP交直线AC于点E.∵AC∥BD,∴∠PEA=∠PBD.∵∠APB=∠PAE+∠PEA,∴∠APB=∠PAC+∠PBD;解法二:如图2过点P作FP∥AC,∴∠PAC=∠APF.∵AC∥BD,∴FP∥BD.∴∠FPB=∠PBD.∴∠APB=∠APF+∠FPB=∠PAC+∠PBD;解法三:如图3,∵AC∥BD,∴∠CAB+∠ABD=180°,∠PAC+∠PAB+∠PBA+∠PBD=180°.又∠APB+∠PBA+∠PAB=180°,∴∠APB=∠PAC+∠PBD.(2)不成立.(3)(a)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右侧时,结论是∠PBD=∠PAC+∠APB.(b)当动点P在射线BA上,结论是∠PBD=∠PAC+∠APB.或∠PAC=∠PBD+∠APB或∠APB=0°,∠PAC=∠PBD(任写一个即可).(c)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左侧时,结论是∠PAC=∠APB+∠PBD.选择(a)证明:如图4,连接PA,连接PB交AC于M.∵AC∥BD,∴∠PMC=∠PBD.又∵∠PMC=∠PAM+∠APM(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PBD=∠PAC+∠APB.选择(b)证明:如图5∵点P在射线BA上,∴∠APB=0度.∵AC∥BD,∴∠PBD=∠PAC.∴∠PBD=∠PAC+∠APB或∠PAC=∠PBD+∠APB或∠APB=0°,∠PAC=∠PBD.选择(c)证明:如图6,连接PA,连接PB交AC于F∵AC∥BD,∴∠PFA=∠PBD.∵∠PAC=∠APF+∠PFA,∴∠PAC=∠APB+∠PBD.解析:(1)如图1,延长BP交直线AC于点E,由AC∥BD,可知∠PEA=∠PBD.由∠APB=∠PAE+∠PEA,可知∠APB=∠PAC+∠PBD;(2)过点P作AC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3)根据P的不同位置,分三种情况讨论.6、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CB,AB=DC,AE=DF.(1)试说明BF=CE的理由;(2)当E、F相向运动,形成如图2时,BF和CE还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结论和理由.证明:(1)∵AD∥BC,∴∠BAD+∠ABC=180°,∠CDA+∠DCB=180°,∵∠ABC=∠DCB,∴∠BAD=∠CDA,∵AE=DF,∴AE+AD=DF+AD,即AF=DE,在△ABF和△DCE中,,∴△ABt≌△DCE(SAS),∴BF=CE;(2)相等.在△ABC和△DCB中,,∴△ABC≌△DCB(SAS),∴BF=CE.解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明证明∠BAD=∠CDA,根据AE边DF证明AF=DE,再根据边角边定理证明△ABF和△D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证明BF=CE.(2)利用边角边定即证明△ABC和△DCB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证明7、如图,已知△ABC中,BC=AC=8厘米,∠C=90°,如果点P在线段AC上以1厘米/秒的速度由A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C上由C点向B点运动,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点M是AB的中点.(1)在点P和点Q运动过程中,△APM与△CQM是否保持全等,请说明理由;(2)在点P和点Q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MQC的面积是否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这个四边形的面积;(3)线段AP、PQ、BQ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写出这个关系,并加以证明.解:(1)在点P和点Q运动过程中,△APM与△CQM是否保持全等.理由如下:∵在△ABC中,BC=AC=8厘米,∠C=90°,点M是AB的中点,∴∠A=∠MCQ=45°,AM=CM,∴在△APM与△CQM中,,∴△APM与△CQM(SAS);(2)在点P和点Q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MQC的面积不变化,其面积是32厘米2,理由如下:由(1)知,△APM与△CQM,∴S△APM=S△CQM,∴S四边形PMQC=S△AMC=S△ABC=AC•BC=×8×8=32(厘米2),即在点P和点Q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MQC的面积不变化,其面积是32厘米2;(3)AP2+BQ2=PQ2.证明如下:∵由(1)知,△APM与△CQM,∴AP=CQ,又AC=BC,∴PC=BQ,∴AP2+BQ2=CQ2+CP2=PQ2.即AP2+BQ2=PQ2.解析:(1)通过SAS证得△APM与△CQM;(2)由(1)中的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以推知:S四边形PMQC=S△AMC=S△ABC;(3)AP2+BQ2=PQ2.利用(1)中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推知AP=CQ,则PC=BQ,所以在直角△PCQ中,利用勾股定理推得AP2+BQ2=PQ2.8、如图,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解:(1)①∵t=1秒,∴BP=CQ=3×1=3厘米,∵AB=10厘米,点D为AB的中点,∴BD=5厘米.又∵PC=BC-BP,BC=8厘米,∴PC=8-3=5厘米,∴PC=BD.又∵AB=AC,∴∠B=∠C,在△BPD和△CQP中,∴△BPD≌△CQP.(SAS)②∵v P≠v Q,∴BP≠CQ,又∵△BPD≌△CPQ,∠B=∠C,则BP=PC=4cm,CQ=BD=5cm,∴点P,点Q运动的时间秒,∴厘米/秒;(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x=3x+2×10,解得.∴点P共运动了×3=80厘米.∵80=56+24=2×28+24,∴点P、点Q在AB边上相遇,∴经过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B上相遇.解析:(1)①根据时间和速度分别求得两个三角形中的边的长,根据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②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P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的运动速度;(2)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析发现:由于点Q的速度快,且在点P的前边,所以要想第一次相遇,则应该比点P多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长.9、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点B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A点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分析:(1)经过1秒后,PB=3cm,PC=5cm,CQ=3cm,由已知可得BD=PC,BP=CQ,∠ABC=∠ACB,即据SAS可证得△BPD≌△CQP.(2)可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x≠3)cm/s,经过ts△BPD与△CQP全等,则可知PB=3tcm,PC=8-3tcm,CQ=xtcm,据(1)同理可得当BD=PC,BP=CQ或BD=CQ,BP=PC时两三角形全等,求x的解即可.解答:解:(1)经过1秒后,PB=3cm,PC=5cm,CQ=3cm,∵△ABC中,AB=AC,∴∠ABC=∠ACB,且BD=PC,BP=CQ,∴△BPD≌△CQP(SAS).(2)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x≠3)cm/s,经过ts△BPD与△CQP全等;则可知PB=3tcm,PC=8-3tcm,CQ=xtcm,∵AB=AC,∴∠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可知,有两种情况:①当BD=PC,BP=CQ时,②当BD=CQ,BP=PC时,两三角形全等;①当BD=PC且BP=CQ时,8-3t=5且3t=xt,解得x=3,∵x≠3,∴舍去此情况;②BD=CQ,BP=PC时,5=xt且3t=8-3t,解得:x=;故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涉及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10、在△ABC中,AB=AC,(1)如图①,若∠BAC=45°,AD和CE是高,它们相交于点H.求证:AH=2BD;(2)如图②,若AB=AC=10厘米,BC=8厘米,点M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一时刻使得△BPM与△CQP全等,那么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点P、Q运动的时间t为多少?解:(1)证明:在△ABC中,∵∠BAC=45°,CE⊥AB,∴AE=CE,∠EAH=∠ECB,在△AEH和△CEB中,,∴△AEH≌△CEB(ASA),∴AH=BC,∵BC=BD+CD,且BD=CD,∴BC=2BD,∴AH=2BD.(2)∵AB=AC,∴∠B=∠C,∴△BPM与△CQP全等有两种情况:△BPM≌△CPQ 或△BPM≌△CQP当△BPM≌△CPQ时,BP=PC=4,CQ=BM=5,∴点P,点Q运动的时间秒,∴厘米/秒.当△BPM≌△CQP时,BP=CQ,∴V Q=V P=3厘米/秒.此时PC=BM=5,t=秒.综上所述,点Q的运动速度为厘米/秒,此时t=秒或点Q的运动速度为3厘米/秒,此时t=1秒.解析:(1)证得△BCE≌△HAE,证得AH=BC,证得AH=2BD;(2)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的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P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的运动速度B11、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E∥BC,如图①,然后将△ADE绕A点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图②,然后将BD、CE分别延长至M、N,使DM=BD,EN=CE,得到图③,请解答下列问题:(1)若AB=AC,请探究下列数量关系:①在图②中,BD与CE的数量关系是______;②在图③中,猜想AM与AN的数量关系、∠MAN与∠BA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若AB=k•AC(k>1),按上述操作方法,得到图④,请继续探究:AM与AN的数量关系、∠MAN与∠BAC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分析:(1)①根据题意和旋转的性质可知△AEC≌△ADB,所以BD=CE;②根据题意可知∠CAE=BAD,AB=AC,AD=AE,所以得到△BAD≌△CAE,在△ABM和△ACN中,DM=BD,EN=CE,可证△ABM≌△ACN,所以AM=AN,即∠MAN=∠BAC.(2)直接类比(1)中结果可知AM=k•AN,∠MAN=∠BAC.解答:解:(1)①BD=CE;②AM=AN,∠MAN=∠BAC,∵∠DAE=∠BAC,∴∠CAE=∠BAD,在△BAD和△CAE中∵∴△CAE≌△BAD(SAS),∴∠ACE=∠ABD,∵DM=BD,EN=CE,∴BM=CN,在△ABM和△ACN中,∵∴△ABM≌△ACN(SAS),∴AM=AN,∴∠BAM=∠CAN,即∠MAN=∠BAC;(2)AM=k•AN,∠MAN=∠BA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本题还要会根据所求的结论运用类比的方法求得同类题目.12、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分别在坐标轴上,且OA=OB=OC,△ABC的面积为9,点P从C点出发沿y轴负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下运动,连接PA,PB,D(-m,-m)为AC上的点(m>0)(1)试分别求出A,B,C三点的坐标;(2)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当t为何值时,DP与DB垂直相等?请说明理由;(3)若PA=AB,在第四象限内有一动点Q,连QA,QB,QP,且∠PQA=60°,当Q在第四象限内运动时,下列说法:(i)∠APQ+∠PBQ的度数和不变;(ii)∠BAP+∠BQP的度数和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说法是正确的,请判断正确的说法,并求这个不变的值.解:(1)∵OA=OB=OC,∠AOC=∠BOC=90°,∴∠OAC=∠OCA=∠OBC=∠OCB=45°,∴∠ACB=90°,又△ABC的面积为9,∴OA=OC=OB=3,∴A(-3,0),B(3,0),C(0,-3);(2)当t=3秒时,即CP=OC时,DP与DB垂直且相等.理由如下:连接OD,作DM⊥x轴于点M,作DN⊥y轴于点N,∵D(-m,-m),∴DM=DN=OM=ON=m,∴∠DOM=∠DON=45°,而∠ACO=45°,∴DC=DO,∴∠PCD=∠BOD=135°,又CP=OC=OB,∴△PCD≌△BOD (SAS),∴DP=DB,∠PDC=∠BDO,∴∠BDP=∠ODC=90°,即DP⊥DB.(3)解:(i)正确.在QA上截取QS=QP,连接PS.∵∠PQA=60°,∴△QSP是等边三角形,∴PS=PQ,∠SPQ=60°,∵PO是AB的垂直平分线,∴PA=PB 而PA=AB,∴PA=PB=AB,∴∠APB=60°,∴∠APS=∠BPQ,∴△APS≌△BPQ,∴∠PAS=∠PBQ,∴∠APQ+∠PBQ=∠APQ+∠PAS=120°.解析:(1)利用OA=OB=OC,∠AOC=∠BOC=90°得出∠ACB=90°,再利用△ABC的面积为9,得出OA=OC=OB=3 即可得出各点的坐标;(2)作DM⊥x轴于点M,作DN⊥y轴于点N,假设出D点的坐标,进而得出△PCD≌△BOD,进而得到∠BDP=∠ODC=90°,即DP⊥DB;(3)在QA上截取QS=QP,连接PS,利用∠PQA=60°,得出△QSP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APS≌△BPQ,从而得出∠APQ+∠PBQ=∠APQ+∠PAS得出答案.13、如图1,已知P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不与A、C重合),PE⊥BC于点E,PF⊥CD于点F.(1)求证:BP=DP;(2)如图2,若四边形PECF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是否总有BP=DP?若是,请给予证明;若不是,请用反例加以说明;(3)试选取正方形ABCD的两个顶点,分别与四边形PECF的两个顶点连接,使得到的两条线段在四边形PECF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长度始终相等,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可证△ABP≌△ADP,即BP=DP;(2)当四边形PECF的点P旋转到BC边上时,DP>DC>BP,此时BP=DP不成立;(3)由旋转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可证△BEC≌△DFC,即BE=DF.解答:(1)证明:证法一:在△ABP与△ADP中,∵AB=AD∠BAC=∠DAC,AP=AP,∴△ABP≌△ADP,∴BP=DP.(2分)证法二:利用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可得BP=DP.(2分)(2)解:不是总成立.(3分)当四边形PECF的点P旋转到BC边上时,DP>DC>BP,此时BP=DP不成立,(5分)说明:未用举反例的方法说理的不得分.(3)解:连接BE、DF,则BE与DF始终相等,,在图1中,由正方形ABCD可证:AC平分∠BCD,∵PE⊥BC,PF⊥CD,∴PE=PF,∠BCD=90°,∴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7分)∴CE=CF,∵∠DCF=∠BCE,BC=CD,∴△BEC≌△DFC,∴BE=DF.(8分)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正方形的性质.14、如图,在△ABC中,AB=AC=5,∠B=∠C,BC=8,点D从B点出发沿线段BC向C运动(D不与B、C重合),点E从点C出发沿线段CA向A运动(E不与A、C重合),它们以相同的速度同时运动,连结AD、DE.若要使△ABD≌△DCE,①请给出确定D、E两点位置的方法(如指明CD长度等),并说明理由;②此时∠ADE与∠C大小关系怎样?为什么?解:①DC=5,理由是:∵BC=8,CD=AB=5,∴BD=8-5=3,即CE=BD=3,在△ABD和△DCE中,,∴△ABD≌△DCE,即当CD=5时,△ABD≌△DCE.②∠ADE=∠C,理由是:∵△ABD≌△DCE,∴∠BDA=∠DEC,∴∠C=180°-∠DEC-∠EDC=180°-∠ADB-∠EDC,∵∠ADE=180°-∠BDA-∠EDC,∴∠ADE=∠C.解析:①CD=5时,根据SAS推出△ABD≌△DCE即可.②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BDA=∠DE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180°-∠ADB-∠EDC,求出∠ADE=180°-∠BDA-∠EDC,即可得出答案.15、如图:△ABC中,AB=AC=5(即有∠B=∠C),BC=8,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点E在线段AC上运动(E不与A、C重合),连结AD、DE.(1)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_____(填“大”或“小”);(2)若要使△ABD≌△DCE,①请给出确定D、E两点位置的方法(如指明某些线段的长度等),并说明理由;②此时∠ADE与∠C大小关系怎样?为什么?(1)根据BD边逐渐增长可得∠BAD逐渐增大,又因为∠B的大小固定不变,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BAD+∠ADB=180°可得∠ADB逐渐减小.(2)①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得DC=AB,DB=CE,进而得到答案;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2,再根据∠1+∠B+∠ADB=180°,∠2+∠ADE+∠BDA=180°,可得∠ADE=∠B,进而得到∠ADE=∠C.解:(1)∵点D从B向C运动时,BD边逐渐变长,∴∠BAD逐渐增大,∵∠B的大小固定不变,∠B+∠BAD+∠ADB=180°,∴∠ADB逐渐减小;(2)①∵△ABD≌△DCE,∴DC=AB=5,CE=DB,∵BC=8,∴CE=DB=8-5=3;②∠ADE=∠C;理由:∵△ABD≌△DCE,∴∠1=∠2,∵∠1+∠B+∠ADB=180°,∠2+∠ADE+∠BDA=180°,∴∠ADE=∠B,∵∠B=∠C,∴∠ADE=∠C.17、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AF平分∠BAC,交BD 于点F.(1)求证:EF+AC=AB;(2)点C1从点C出发,沿着线段CB向点B运动(不与点B重合),同时点A1从点A出发,沿着BA的延长线运动,点C1与A1的运动速度相同,当动点C1停止运动时,另一动点A1也随之停止运动.如图2,A1F1平分∠BA1C1,交BD于点F1,过点F1作F1E1⊥A1C1,垂足为E1,请猜想E1F1,A1C1与AB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在(2)的条件下,当A1E1=3,C1E1=2时,求BD的长.分析:(1)过F作FM⊥AB于点M,首先证明△AMF≌△AEF,求出MF=MB,即可知道EF+AE=AB.(2)连接F1C1,过点F1作F1P⊥A1B于点P,F1Q⊥BC于点Q,证明Rt△A1E1F1≌Rt△A1PF1,Rt△QF1C1≌Rt△E1F1C1后推出A1B+BC1=A1P+PB+QB+C1Q=A1P+C1Q+2E1F1化简为E1F1+A1C1=AB.(3)设PB=x,QB=x,PB=1,E1F1=1,又推出E1F1+A1C1=AB,得出BD=.解答:(1)证明:如图1,过点F作FM⊥AB于点M,在正方形ABCD中,AC⊥BD 于点E.∴AE=AC,∠ABD=∠CBD=45°,∵AF平分∠BAC,∴EF=MF,又∵AF=AF,∴Rt△AMF≌Rt△AEF,∴AE=AM,∵∠MFB=∠ABF=45°,∴MF=MB,MB=EF,∴EF+AC=MB+AE=MB+AM=AB.(2)E1F1,A1C1与AB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E1F1+A1C1=AB证明:如图2,连接F1C1,过点F1作F1P⊥A1B于点P,F1Q⊥BC于点Q,∵A1F1平分∠BA1C1点/sub>,∴E1F1=PF1;同理QF1=PF1,∴E1F1=PF1=QF1,21又∵A1F1=A1F1,∴Rt △A1E1F1≌Rt △A1PF1,∴A1E1=A1P ,同理Rt △QF1C1≌Rt △E1F1C1,∴C1Q=C1E1,由题意:A1A=C1C ,∴A1B+BC1=AB+A1A+BC-C1C=AB+BC=2AB ,∵PB=PF1=QF1=QB ,∴A1B+BC1=A1P+PB+QB+C1Q=A1P+C1Q+2E1F1,即2AB=A1E1+C1E1+2E1F1=A1C1+2E1F1,∴E1F1+A1C1=AB .(3)解:设PB=x ,则QB=xm∵A1E1=3,QC1=C1E1=2,Rt △A1BC1中,A1B 2+BC12g/sup>=A 1C 12, 即(3+x )2+(2+x )2=52,∴x 1=1,x 2=-6(舍去), ∴PB=1,∴E 1F 1=1, 又∵A 1C 1=5, 由(2)的结论:E 1F 1+A 1C 1=AB , ∴AB=,∴B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正方形的性质等有关知识.18、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B=90°,AB=BC=8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向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射线BC 运动,连接PQ ,交AC 于点D .作PE ⊥AC 于点E ,若在点P ,Q 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AP=CQ ,则线段DE 的长度为_____.作PF∥BC交AC于点D,就可以得出△AP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其性质就可以得出AE=EF,由△PFD≌△QCD就可以得出DC=DF,进而就可以得出DF+FE=CD+AE就可以得出结论.解:作PF∥BC交AC于点D,∴∠APF=∠B=90°,∠AFP=∠ACB.∠FPD=∠Q,∠PFD=∠QCD.∵∠B=90°,AB=BC=8cm,∴∠A=∠ACB=45°,∴∠A=∠ACB=45°,∴PA=AF.∵PE⊥AC,∴AE=EF.∵AP=CQ,∴PF=CQ.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就可以得出AC=8.在△PFD和△QCD中,,∴△PFD≌△QCD(ASA)∴DF=DC,∴DF+EF=DC+AE,∴DE=AC,∴DE=4cm.故答案为:4.19、如图,在Rt△ABC中,∠C=90°,AC=8cm,BC=6cm,M在AC上且AM=6cm,过点A(与BC在AC同侧)作射线AN⊥AC,若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N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1厘米/秒,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经过几秒时,Rt△AMP是等腰三角形?(2)又经过几秒时,PM⊥AB?(3)连接BM,在(2)的条件下,求四边形AMBP的面积.(1)解:设经过x秒时,Rt△AMP是等腰三角形,∵∠PAM=90°,∴只能AM=AP,∵AM=6cm,∴AP=6cm,即x=6(秒),答:经过6秒时,Rt△AMP是等腰三角形;(2)解:设经过t秒时,PM⊥AB,∵PM⊥AB,AN⊥AC,∠C=90°∴∠PAM=∠4=∠C=90°,∴∠3+∠2=90°,∠1+∠2=90°,∴∠1=∠3,∴△ACB∽△PAM,∴=,∴=,x=8,8-6=2,答:又经过2秒时,PM⊥AB;23(3)解:在Rt△ABC中,∠C=90°,AC=8,BC=6,由勾股定理得:AB=10,同理可求PM=10,∵PM⊥AB,∴四边形AMBP的面积S=AB×PM=×10×10=50,答:四边形AMBP的面积是50.解析:(1)得出腰时AM=AP,即可得出答案;(2)证△PAM∽△ACB,得出比例式,代入求出AP,即可得出答案;(3)由勾股定理求出PM、AB,关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类型1 以 U 型框为背景的动点问题
1. [2024雅安月考]如图,做一个“U”字形框架
PABQ ,其中 AB =42 cm, AP , BQ 足够长, PA ⊥
AB , QB ⊥ AB ,点 M 从点 B 出发,向点 A 运动,
10厘米, BC =8厘米, CD =12厘米,∠ B =∠ C ,点 E
为 AB 的中点.如果点 P 在线段 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
B 点向 C 点运动,同时,点 Q 在线段 CD 上由 C 点向 D 点
运动.(1)ຫໍສະໝຸດ 点 Q 的运动速度与点 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
后,△ BPE 与△ 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 BE =5厘米,∴ BE = PC ,
=,
在△ BPE 和△ CQP 中,ቐ∠=∠,
=,
∴△ BPE ≌△ CQP (SAS).
1
2
3
4
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2)当点 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 BPE 与△ CQP
全等?
【解】∵△ BPE 与△ CQP 全等,
∵∠ A =∠ B =90°,
∴使△ ACM 与△ BMN 全等,可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当 BM = AC , BN = AM 时,
∵ BN = AM , AB =42 cm,
∴4 t +3 t =42,解得 t =6,
∴ AC = BM =3×6=18(cm);
1
2
3
4
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第三天教师版

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第三天教师版

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由点(速度已知)的运动产生的几何问题称为动点问题.动点问题的解决方法: 1. 研究背景图形,标注; 2. 分析运动过程,分段; 3. 表达线段长,建等式.具体分析动点问题时,往往会先研究背景图形,再分析运动过程、分段,为最后表达线段长,建等式做好准备.因为动点运动方向的改变不仅会改变线段长的表达,还可能改变和动点相关的图形的形状,所以要先分段,然后逐段分析,表达线段长,建等式.1. 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AD =10,点E 为边AD 上一点,且AE =7.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 向点C 运动,连接AP ,DP .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 (1)当t =1.5时,△ABP 与△CDE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当t 为何值时,△DCP ≌△CDE .2.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 =90°,AD =12,BC =24,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D 向点D 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CB 向点B 运动,P ,Q 同时出发,当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随之停止,连接PQ ,DQ .设点P 运动时间为x 秒,请求出当x 为何值时,△PDQ ≌△CQD .A E DCPB A E DCB Q P DCB A DA3.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10 cm ,BC =8 cm ,点D 为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3 cm 的速度由点B 向点C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点C 向点A 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若某一时刻△BPD 与△CQP 全等,求此时t 的值及点Q 的运动速度.4.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 cm ,点E 在边AB上,且AE =4 cm ,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2 cm 的速度由点B 向点C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D 上由点C 向点D 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若某一时刻△BPE 与△CQP 全等,求此时t 的值及点Q 的运动速度.QP EDCA5. 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DC =4,AD =BC =5.延长BC 到E ,使CE =2,连接D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 -CD -D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 (1)请用含t 的式子表达△ABP 的面积S .(2)是否存在某个t 值,使得△DCP 和△DCE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 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CD =3 cm ,AD =BC =5 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1 cm 的速度沿BC 方向向点C 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2 cm 的速度沿CD -DA -AB 向点B 运动,P ,Q 同时出发,当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随之停止,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含t 的式子表达△CPQ 的面积S ,并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某个t 值,使得△ABP 和△CDQ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EDC BA DCB A【参考答案】1. 解:(1)当t =1.5时,△ABP ≌△CDE .理由如下:如图,由题意得BP =2t ∴当t =1.5时,BP =3 ∵AE =7,AD =10 ∴DE =3 ∴BP =DE 在矩形ABCD 中 AB =CD ,∠B =∠CDE 在△ABP 和△CDE 中∴△ABP ≌△CDE (SAS ) (2)如图,由题意得BP =2t ∵BC =10 ∴CP =10-2t若使△DCP ≌△CDE ,则需CP =DE即10-2t =3,t =∴当t =时,△DCP ≌△CDE .2. 解:如图,由题意得AP =x ,CQ =2x∵AD =12 ∴DP =12-x要使△PDQ ≌△CQD ,则需DP =QC 即12-x =2x ,x =4∴当x =4时,△PDQ ≌△CQD .3. 解:如图,由题意得BP =3t∵BC =8 ∴PC =8-3t∵AB =10,D 为AB 中点 ∴BD =AB =5 ①要使△BDP ≌△CPQ ,AB CDB CDE BP DE =⎧⎪∠=∠⎨⎪=⎩727212则需BD =CP ,BP =CQ 即5=8-3t ,t =1 ∴CQ =3t =3则Q 的速度为===3(cm/s )即当t =1,Q 的速度为每秒3cm 时,△BDP ≌△CPQ . ②要使△BDP ≌△CQP ,则需BP =CP ,BD =CQ 即3t =8-3t ,CQ =5∴t =则Q 的速度为==5×=(cm/s )即当t =,Q 的速度为每秒cm 时,△BDP ≌△CQP .综上所述,当t =1,Q 的速度为每秒3cm 或t =,Q 的速度为每秒cm 时,△BPD 与△CQP 全等.4. 解:如图,由题意得BP =2t∵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cm ∴AB =BC =10 ∴PC =10-2t ∵AE =4∴BE =10-4 =6①要使△BEP ≌△CPQ , 则需EB =PC ,BP =CQ 即6=10-2t ,CQ =2t ∴t =2,CQ =4则点Q 的速度为===2(cm/s )即当t =2,Q 的速度为每秒2cm 时,△BEP ≌△CPQ . ②要使△BEP ≌△CQP , 则需BP =CP ,BE =CQ 即2t =10-2t ,CQ =6∴t =则点Q 的速度为==6×=(cm/s )Q v s t 3143Q v st341544315443154Q v s t 4252Q v s t25125即当t =,Q 的速度为每秒cm 时,△BEP ≌△CQP .综上所述,当t =2,Q 的速度为每秒2cm 或t =,Q 的速度为每秒cm 时,△BEP 与△CQP 全等.5. 解:(1)①当P 在BC 上时,如图,由题意得BP =2t (0<t ≤2.5)②当P 在CD 上时,(2.5<t ≤4.5)③当P 在AD 上时,由题意得AP =14-2t (4.5<t <7)(2)①当P 在BC 上时, 如图,由题意得BP =2t要使△DCP ≌△DCE ,则需CP =CE ∵CE =2 ∴5-2t =2,t =1.5即当t =1.5时,△DCP ≌△DCE②当P 在CD 上时,不存在t 使△DCP 和△DCE 全等 ③当P 在AD 上时,由题意得BC +CD +DP =2t ∵BC =5,CD =4, ∴DP =2t -9要使△DCP ≌△CDE ,则需DP =CE 即2t -9=2,t =5.5即当t =5.5时,△DCP ≌△CDE .52125521251214224ABP S AB BPt t ∆=⋅=⨯⨯=∴ 12145210ABP S AB BC∆=⋅=⨯⨯=∴12141422284ABP S AB APt t ∆=⋅=⨯⨯=∴--()综上所述,当t =1.5或t =5.5时,△DCP 和△DCE 全等.6. 解:(1)①当Q 在CD 上时,如图,由题意得CQ =2t ,BP=t ∴CP=5-t (0<t ≤1.5)②当Q 在DA 上时,(1.5<t ≤4)③当Q 在AB 上时,由题意得BQ =11-2t (4<t <5)(2)①当Q 在CD 上时,不存在t 使△ABP 和△CDQ 全等 ②当Q 在AD 上时, 如图,由题意得DQ =2t -3要使△ABP ≌△CDQ ,则需BP =DQ ∵DQ =2t -3,BP =t ∴t =2t -3,t =3即当t =3时,△ABP ≌△CDQ .③当Q 在AB 上时,不存在t 使△ABP 和△CDQ 全等 综上所述,当t =3时,△ABP 和△CDQ 全等.2121(5)22 5CPQ S CP CQt t t t ∆=⋅=-⋅=-∴121(5)327.5 1.5CPQ S CP CDt t∆=⋅=⨯=∴--2121(5)(112)2215522CPQ S CP BQt t t t ∆=⋅=-⨯-=-+∴。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知识点例题解析)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知识点例题解析)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知识点+例题解析)初中数学中,动点问题是学习的重、难点,在三角形、矩形等一些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或多个动点,探究全等三角形存在性问题,该类题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解决动点问题常见的答题思路是:1.注意分类讨论;2.仔细探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与对应角的变化;3.利用时间表示出相应线段或边的长度,列出方程求解.【典例解析】【例1-1】(2020·周口市月考)如图,CA⊥AB,垂足为点A,AB=8,AC=4,射线BM⊥AB,垂足为点B,一动点E从A点出发以2厘米/秒的速度沿射线AN运动,点D为射线BM上一动点,随着E点运动而运动,且始终保持ED=CB,当点E离开点A后,运动______秒时,△DEB与△BCA全等.【例1-2】(2020·江阴市月考)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的值为_____秒时,△ABP和△DCE全等.A.1B.1或3C.1或7D.3或7【变式1-1】(2020·无锡市月考)如图,在△ABC中,∠ACB=90°,AC=7cm,BC=3cm,CD为AB边上的高.点E从点B出发沿直线BC以2cm/s的速度移动,过点E作BC的垂线交直线CD于点F.(1)试说明:∠A=∠BCD;(2)当点E运动多长时间时,CF=AB.请说明理由.【变式1-2】(2020·河北灵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0,m)、B(n,0),且|m﹣n﹣0,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O匀速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求OA、OB的长;(2)连接PB,设△POB的面积为S,用t的式子表示S;(3)过点P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D,直线PD与x轴交于点E,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EOP≌△AOB?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2】(2020·惠州市月考)如图,点C在线段BD上,AB⊥BD于B,ED⊥BD于D.∠ACE=90°,且AC =5cm,CE=6cm,点P以2cm/s的速度沿A→C→E向终点E运动,同时点Q以3cm/s的速度从E开始,在线段EC上往返运动(即沿E→C→E→C→…运动),当点P到达终点时,P,Q同时停止运动.过P,Q分别作BD的垂线,垂足为M,N.设运动时间为ts,当以P,C,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QCN全等时,t的值为_____.【变式2-1】(2020·江阴市月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4,AB=CD,BD=6,点E从D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DA向点A匀速移动,点F从点C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C→B→C 作匀速移动,点G从点B出发沿BD向点D匀速移动,三个点同时出发,当有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其余两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试证明:AD∥BC.(2)在移动过程中,小芹发现当点G的运动速度取某个值时,有△DEG与△BFG全等的情况出现,请你探究当点G的运动速度取哪些值时,△DEG与△BFG全等.【变式2-2】(2020·重庆巴南月考)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cm 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线段AB上以1/们运动的时间为t(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cm 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运动速度为x/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2-3】(2020·江苏兴化月考)如图,在△ABC中,∠ACB=90°,AC=6,BC=8.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C—C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分别过P、Q两点作PE⊥l于E,QF⊥l于F.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当P、Q两点相遇时,求t的值;(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CP的长(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当△PEC与△QFC全等时,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CQ的长.【例3】(2020·惠州市月考)如图,在△ABC中,AB=AC=18cm,BC=10cm,∠B=∠C,AD=2BD.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2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 全等?(3)若点Q以(2)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变式3-1】(2019·山西太原月考)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AB=CD=5cm,BC=12cm,点P从点B 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PC=___cm;(用含t的式子表示)(2)当t为何值时,△ABP≌△DCP?.(3)如图2,当点P从点B开始运动,此时点Q从点C出发,以vcm/s的速度沿CD向点D运动,是否存在这样的v值,使得某时刻△ABP与以P,Q,C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3-2】(2020·四川成都)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12厘米,BC=8厘米,CD=14厘米,∠B=∠C,点E为线段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C点向D点运动.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_____厘米/秒时,能够使△BPE与以C、P、Q 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全等.【习题精练】=,BC6=,线段PQ=AB,1.(2020·江苏东台月考)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ABC,∠C=90°,AC10点Q在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来回运动,点P从C点出发,沿射线CA以2cm/s的速度运动,问>,才能使△ABC≌△QPA全等.P点运动___________秒时(t0)2.(2020·江苏泰州月考)如图,AB =12,CA ⊥AB 于A ,DB ⊥AB 于B ,且AC =4m ,P 点从B 向A 运动,每分钟走1m ,Q 点从B 向D 运动,每分钟走2m ,P 、Q 两点同时出发,运动_______分钟后△CAP 与△PQB 全等.3.(2020·常州市月考)如图, ADC 中.∠C =90°,AC =10cm ,BC =5cm .AD ⊥AC ,AB =PQ ,P 、Q 两点分别在AC 、AD 上运动,当AQ =_____时,△ABC 才能和△APQ 全等.4.(2020·江西新余期末)如图,ABC ∆中,90ACB ∠=︒,8cm AC =,15cm BC =,点M 从A 点出发沿A C B →→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 点,点N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 点,点M 和N 分别以每秒2cm 和3cm 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分别过M 和N 作ME l ⊥于E ,NF l ⊥于F .设运动时间为t 秒,要使以点M ,E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N ,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则t 的值为______.5.(2020·武城县月考)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12厘米,BC=8厘米,CD=14厘米,∠B=∠C,点E为线段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C点向D点运动.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E与以C、P、Q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全等?6.(2020·盐城市盐都区月考)如图,有一个直角△ABC,∠C=90°,AC=6,BC=3,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问:当AP=________时,才能使以点P、A、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7.(2020·四川青羊期中)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BAC=90°,AH是△ABC的高,AH=4cm,BC=8cm,直线CM⊥BC,动点D从点C开始沿射线CB方向以每秒3厘米的速度运动,动点E也同时从点C开始在直线CM上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向远离C点的方向运动,连接AD、AE,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请直接写出CD、CE的长度(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CD=cm,CE=cm;(2)当t为多少时,△ABD的面积为12cm2?(3)请利用备用图探究,当t为多少时,△ABD≌△ACE?并简要说明理由.8.(2020·郑州市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A (m ,0),B(0,n ),且|m -n -3|=0,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O 匀速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1)求OA 、OB 的长;(2)连接PB ,若△POB 的面积不大于3且不等于0,求t 的范围;(3)过P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为D ,直线PD 与y 轴交于点E ,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EOP ≌△AOB ?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2020·宜兴市月考)如图,在△ABC 中,∠BAD =∠DAC ,DF ⊥AB ,DM ⊥AC ,AF =10cm ,AC =14cm ,动点E 以2cm /s 的速度从A 点向F 点运动,动点G 以1cm /s 的速度从C 点向A 点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1)求证:AF =AM ;(2)当t 取何值时,△DFE 与△DMG 全等;(3)求证:在运动过程中,不管t 取何值,都有2AED DGC S S =△△.10.(2020·江苏工业园区期末)如图①,将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EDF,其中AB=8cm,BC=6cm,AC=10cm.现将△ABC和△EDF按如图②的方式摆放(点A与点D、点B与点E 分别重合).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以2cm/s的速度向点C匀速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E出发,沿射线ED以acm/s(0<a<3)的速度匀速移动,连接PQ、CQ、FQ,设移动时间为ts(0≤t≤5).=3S△BQC,则a=;(1)当t=2时,S△AQF(2)当以P、C、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QC全等时,求a的值;(3)如图③,在动点P、Q出发的同时,△ABC也以3cm/s的速度沿射线ED匀速移动,当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FQ全等时,求a与t的值.11.(2019·江苏期末)如图①,在ABC ∆中,12AB =cm ,20BC =cm ,过点C 作射线//CD AB .点M 从点B 出发,以3cm /s 的速度沿BC 匀速移动;点N 从点C 出发,以a cm /s 的速度沿CD 匀速移动.点M 、N 同时出发,当点M 到达点C 时,点M 、N 同时停止移动.连接AM 、MN ,设移动时间为t (s ).(1)点M 、N 从移动开始到停止,所用时间为s ;(2)当ABM ∆与MCN ∆全等时,①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相同,求t 的值;②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不同,求a 的值;(3)如图②,当点M 、N 开始移动时,点P 同时从点A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移动,到达点B 后立刻以原速度沿BA 返回.当点M 到达点C 时,点M 、N 、P 同时停止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PBM ∆与MCN ∆全等的情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图①图②12.如图,ABC 中,90ACB ∠=︒,8AC cm =,15BC cm =,点M 从A 点出发沿A →C →B 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 点,点N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 点,点M 和N 分别以每秒2cm 和3cm 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分别过M 和N 作ME l ⊥于E ,NF l ⊥于F 设运动时间为t 秒,要使以点M ,E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N ,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则t 的值为________.13.(2019·湖北襄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5),B(12,0),在y轴负半轴上取点E,使OA=EO,作∠CEF=∠AEB,直线CO交BA的延长线于点D.(1)根据题意,可求得OE=;(2)求证:△ADO≌△ECO;(3)动点P从E出发沿E﹣O﹣B路线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到B点处停止运动;动点Q从B出发沿B﹣O﹣E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到E点处停止运动.二者同时开始运动,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才能停止.在某时刻,作PM⊥CD于点M,QN⊥CD于点N.问两动点运动多长时间△OPM与△OQN全等?14.(2019·福建省惠安期中)如图,在△ABC中,BC=8cm,AG∥BC,AG=8cm,点F从点B出发,沿线段BC以4cm/s的速度连续做往返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线段AG以2cm/s的速度向终点G运动,当点E到达点G时,E、F两点同时停止运动,EF与AC交于点D,设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1)分别写出当0≤t≤2和2<t≤4时线段BF的长度(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BF=AE时,求t的值;(3)若△ADE≌△CDF,求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15.(2020·无锡市月考)△ABC中,AB=AC=12厘米,∠B=∠C,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为_____厘米/秒,△BPD与△CQP全等.16.(2020·广东龙岗期末)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直线l过点C.(1)当AC=BC时,如图①,分别过点A、B作AD⊥l于点D,BE⊥l于点E.求证:△ACD≌△CBE.(2)当AC=8,BC=6时,如图②,点B与点F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BF,CF,动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C边向终点C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F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F→C→B→C→F向终点F运动,点M、N到达相应的终点时停止运动,过点M作MD⊥l于点D,过点N 作NE⊥l于点E,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CM=,当N在F→C路径上时,CN=.(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直接写出当△MDC与△CEN全等时t的值.17.(2020·青岛市黄岛区月考)如图1,直线AM AN ⊥,AB 平分MAN ∠,过点B 作BC BA ⊥交AN 于点C ;动点E 、D 同时从A 点出发,其中动点E 以2/m s 的速度沿射线AN 方向运动,动点D 以1/m s 的速度运动;已知6AC cm =,设动点D ,E 的运动时间为t .图1备用图(1)试求∠ACB 的度数;(2)当点D 在射线AM 上运动时满足ADB S :2BEC S = :3,试求点D ,E 的运动时间t 的值;(3)当动点D 在直线AM 上运动,E 在射线AN 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间t ,使得ADB 与BEC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时间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出理由.参考答案及解析初中数学中,动点问题是学习的重、难点,在三角形、矩形等一些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或多个动点,探究全等三角形存在性问题,该类题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

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

ABCDEF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一)、知识回顾动态几何题,是指以几何知识和几何图形为背景,渗透运动变化观点的一类试题;而通过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使同学们经历由观察、想象、推理等发现、探索的过程,是中考数学试题中,考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题型;解决这类问题,要善于探索图形的运动特点和规律,抓住变化中图形的性质与特征,化动为静,以静制动.热身练习:1、如图,在等腰△ACB 中,AC =BC =5,AB =8,D 为底边AB 上一动点 (不与点A ,B 重合),DE ⊥A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则DE +DF = . 二)、例题辨析例1、 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B=90°,AC=CB ,AC=8,F 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D=CE ,连接DE 、DF 、EF. (1)、求证:△ADF ≌△CEF.(2)、试证明△D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四边形CDFE 的面积是否保持不变?试说明理由.(4)、求△CDE 面积的最大值.例2如图,△ABC 的边BC 在直线 上,AC ⊥BC ,且AC =BC ,△EFP 的边FP 也在直线 上,边EF 与边AC 重合,且EF =FP 。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EFP沿直线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结AP、BQ。

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

练习:1、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8,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 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AD=CE.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DE长度的最小值为4;③四边形CDFE的面积保持不变;④△CDE 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2011随州,18,7分)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C=90°,D 为AC 边上中点,过D 点作DE ⊥DF ,交AB 于E ,交BC 于F ,若AE=4,FC=3,求EF 长.例2:在ABC ∆中,AB AC =,CG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G .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 ,一条直角边与AC 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 与CG 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2)当三角尺沿AC 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 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 边于点D ,过点D 作DE BA ⊥于点E .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 、D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 DF +与CG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3)当三角尺在⑵的基础上沿AC 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 在线段AC 上,且点F 与点C 不重合)时,⑵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例3、如图,在等边△ABC 中,AB=9cm ,点P 从点C 出发沿CB 边向点B 点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 点从B 点出发沿BA 边向A 点以5cm/s 速度移动.P 、Q 两点同时出发,它们移动的时间为t 秒钟.(1)你能用t 表示BP 和BQ 的长度吗?请你表示出来. (2)请问几秒钟后,△PBQ 为等边三角形?ABE G图3BC GC G图1(3)若P、Q两点分别从C、B两点同时出发,并且都按顺时针方向沿△ABC三边运动,请问经过几秒钟后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三)、归纳总结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教师版)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教师版)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定义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判定:(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3.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6)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7)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8)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

1、如图,在△ABC中,∠BAD=∠DAC,DF⊥AB,DM⊥AC,AF=10cm,AC=14cm,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点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1)求证:在运动过程中,不管取何值,都有S△AED=2S△DGC;(2)当取何值时,△DFE与△DMG全等;(3)在(2)的前提下,若,,求S△BFD.(1)证明:∵∠BAD=∠DAC,DF⊥AB,DM⊥AC,∴DF=DM,∵S△AED=AE•DF,S△DGC=CG•DM,∴=,∵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点运动,∴AE=2tcm,CG=tcm,∴=2,即=2,∴在运动过程中,不管取何值,都有S△AED=2S△DGC.(2)解:设时间为t时,△DFE与△DMG全等,则EF=MG,①当M在线段CG的延长线上时,∵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点运动,∴EF=AF-AE=10-2t,MG=AC-CG-AM=4-t,即10-2t=4-t,解得:t=6,当t=6时,MG=-2,所以舍去;②当M在线段CG上时,∵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点运动,∴EF=AF-AE=10-2t(cm),MG=AM-(AC-CG)=t-4(cm),即10-2t=t-4,解得:t=,综上所述当t=时,△DFE与△DMG全等.(3)∵t=,∴AE=2t=(cm),∵DF=DM,∴S△ABD:S△ACD=AB:AC=BD:CD=119:126,∵AC=14cm,∴AB=(cm),∴BF=AB-AF=-10=(cm),∵S△ADE:S△BDF=AE:BF=:,S△AED=28cm2,∴S△BDF=(cm2).解析:(1)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M,所以△AED和△DEG的面积转化为底AE和CG的比值,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AE和CG的长度即可证明在运动过程中,不管取何值,都有S△AED=2S△DGC.(2)若△DFE与△DMG全等,则EF=MG,利用已知条件求出EF和MG的长度,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运动的时间.(3)利用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底的比,即可求得答案.2、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8cm,点P从A出发向C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Q同时从C出发向B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一个点运动到终点时,该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继续运动,当两个点都到达终点时也停止运动.(1)几秒后,△CPQ的面积为Rt△ABC的面积的?(2)填空:①点经过_____秒,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②点Q经过_____秒,点Q在∠BAC的平分线上.(1)设经过x秒,首先求得线段BC的长,然后分x≤6和6<x≤8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即可;(2)①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得到PA=PB,从而求得时间;②点Q在∠BAC的平分线上,则Q点到AC和AB的距离相等.解;(1)设经过x秒.在Rt△ABC中,根据题意得;当x≤6时,(8-x)x=××8×6解得:当6<x≤8时,(8-x)×6=37解得:x=7答:经过7秒或秒.(2)当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时,PA=PB,∵设经过x秒后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x2=(8-x)2+62解得:x=,∴经过秒,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②如图,作QD⊥AB于点D,∵点Q在∠BAC的平分线上,∴QD=QC,设经过x秒,则CQ=x,则QD=(6-x),∴x=(6-x),解得:x=,∴点Q经过秒,点Q在∠BAC的平分线上.3、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A=90°,AB=8cm,AC=6cm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AC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则另一个动点也停止运动,则三角形APQ的最大面积是()A.8cm2B.16cm2C.24cm2D.32cm2解:根据题意沿AB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AC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AP=2t,AQ=t,S△APQ=t2,∵0<t≤4,∴三角形APQ的最大面积是16.故选B.4、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3)当动点P落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解:(1)解法一:如图1延长BP交直线AC于点E.∵AC∥BD,∴∠PEA=∠PBD.∵∠APB=∠PAE+∠PEA,∴∠APB=∠PAC+∠PBD;解法二:如图2过点P作FP∥AC,∴∠PAC=∠APF.∵AC∥BD,∴FP∥BD.∴∠FPB=∠PBD.∴∠APB=∠APF+∠FPB=∠PAC+∠PBD;解法三:如图3,∵AC∥BD,∴∠CAB+∠ABD=180°,∠PAC+∠PAB+∠PBA+∠PBD=180°.又∠APB+∠PBA+∠PAB=180°,∴∠APB=∠PAC+∠PBD.(2)不成立.(3)(a)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右侧时,结论是∠PBD=∠PAC+∠APB.(b)当动点P在射线BA上,结论是∠PBD=∠PAC+∠APB.或∠PAC=∠PBD+∠APB或∠APB=0°,∠PAC=∠PBD(任写一个即可).(c)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左侧时,结论是∠PAC=∠APB+∠PBD.选择(a)证明:如图4,连接PA,连接PB交AC于M.∵AC∥BD,∴∠PMC=∠PBD.又∵∠PMC=∠PAM+∠APM(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PBD=∠PAC+∠APB.选择(b)证明:如图5∵点P在射线BA上,∴∠APB=0度.∵AC∥BD,∴∠PBD=∠PAC.∴∠PBD=∠PAC+∠APB或∠PAC=∠PBD+∠APB或∠APB=0°,∠PAC=∠PBD.选择(c)证明:如图6,连接PA,连接PB交AC于F∵AC∥BD,∴∠PFA=∠PBD.∵∠PAC=∠APF+∠PFA,∴∠PAC=∠APB+∠PBD.解析:(1)如图1,延长BP交直线AC于点E,由AC∥BD,可知∠PEA=∠PBD.由∠APB=∠PAE+∠PEA,可知∠APB=∠PAC+∠PBD;(2)过点P作AC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3)根据P的不同位置,分三种情况讨论.6、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CB,AB=DC,AE=DF.(1)试说明BF=CE的理由;(2)当E、F相向运动,形成如图2时,BF和CE还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结论和理由.证明:(1)∵AD∥BC,∴∠BAD+∠ABC=180°,∠CDA+∠DCB=180°,∵∠ABC=∠DCB,∴∠BAD=∠CDA,∵AE=DF,∴AE+AD=DF+AD,即AF=DE,在△ABF和△DCE中,,∴△ABt≌△DCE(SAS),∴BF=CE;(2)相等.在△ABC和△DCB中,,∴△ABC≌△DCB(SAS),∴BF=CE.解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明证明∠BAD=∠CDA,根据AE边DF证明AF=DE,再根据边角边定理证明△ABF和△D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证明BF=CE.(2)利用边角边定即证明△ABC和△DCB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证明7、如图,已知△ABC中,BC=AC=8厘米,∠C=90°,如果点P在线段AC上以1厘米/秒的速度由A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C上由C点向B点运动,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点M是AB的中点.(1)在点P和点Q运动过程中,△APM与△CQM是否保持全等,请说明理由;(2)在点P和点Q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MQC的面积是否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这个四边形的面积;(3)线段AP、PQ、BQ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写出这个关系,并加以证明.解:(1)在点P和点Q运动过程中,△APM与△CQM是否保持全等.理由如下:∵在△ABC中,BC=AC=8厘米,∠C=90°,点M是AB的中点,∴∠A=∠MCQ=45°,AM=CM,∴在△APM与△CQM中,,∴△APM与△CQM(SAS);(2)在点P和点Q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MQC的面积不变化,其面积是32厘米2,理由如下:由(1)知,△APM与△CQM,∴S△APM=S△CQM,∴S四边形PMQC=S△AMC=S△ABC=AC•BC=×8×8=32(厘米2),即在点P和点Q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MQC的面积不变化,其面积是32厘米2;(3)AP2+BQ2=PQ2.证明如下:∵由(1)知,△APM与△CQM,∴AP=CQ,又AC=BC,∴PC=BQ,∴AP2+BQ2=CQ2+CP2=PQ2.即AP2+BQ2=PQ2.解析:(1)通过SAS证得△APM与△CQM;(2)由(1)中的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以推知:S四边形PMQC=S△AMC=S△ABC;(3)AP2+BQ2=PQ2.利用(1)中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推知AP=CQ,则PC=BQ,所以在直角△PCQ中,利用勾股定理推得AP2+BQ2=PQ2.8、如图,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解:(1)①∵t=1秒,∴BP=CQ=3×1=3厘米,∵AB=10厘米,点D为AB的中点,∴BD=5厘米.又∵PC=BC-BP,BC=8厘米,∴PC=8-3=5厘米,∴PC=BD.又∵AB=AC,∴∠B=∠C,在△BPD和△CQP中,∴△BPD≌△CQP.(SAS)②∵v P≠v Q,∴BP≠CQ,又∵△BPD≌△CPQ,∠B=∠C,则BP=PC=4cm,CQ=BD=5cm,∴点P,点Q运动的时间秒,∴厘米/秒;(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x=3x+2×10,解得.∴点P共运动了×3=80厘米.∵80=56+24=2×28+24,∴点P、点Q在AB边上相遇,∴经过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B上相遇.解析:(1)①根据时间和速度分别求得两个三角形中的边的长,根据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②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P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的运动速度;(2)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析发现:由于点Q的速度快,且在点P的前边,所以要想第一次相遇,则应该比点P多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长.9、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点B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A点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分析:(1)经过1秒后,PB=3cm,PC=5cm,CQ=3cm,由已知可得BD=PC,BP=CQ,∠ABC=∠ACB,即据SAS可证得△BPD≌△CQP.(2)可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x≠3)cm/s,经过ts△BPD与△CQP全等,则可知PB=3tcm,PC=8-3tcm,CQ=xtcm,据(1)同理可得当BD=PC,BP=CQ或BD=CQ,BP=PC时两三角形全等,求x的解即可.解答:解:(1)经过1秒后,PB=3cm,PC=5cm,CQ=3cm,∵△ABC中,AB=AC,∴∠ABC=∠ACB,且BD=PC,BP=CQ,∴△BPD≌△CQP(SAS).(2)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x≠3)cm/s,经过ts△BPD与△CQP全等;则可知PB=3tcm,PC=8-3tcm,CQ=xtcm,∵AB=AC,∴∠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可知,有两种情况:①当BD=PC,BP=CQ时,②当BD=CQ,BP=PC时,两三角形全等;①当BD=PC且BP=CQ时,8-3t=5且3t=xt,解得x=3,∵x≠3,∴舍去此情况;②BD=CQ,BP=PC时,5=xt且3t=8-3t,解得:x=;故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涉及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10、在△ABC中,AB=AC,(1)如图①,若∠BAC=45°,AD和CE是高,它们相交于点H.求证:AH=2BD;(2)如图②,若AB=AC=10厘米,BC=8厘米,点M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一时刻使得△BPM与△CQP全等,那么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点P、Q运动的时间t为多少?解:(1)证明:在△ABC中,∵∠BAC=45°,CE⊥AB,∴AE=CE,∠EAH=∠ECB,在△AEH和△CEB中,,∴△AEH≌△CEB(ASA),∴AH=BC,∵BC=BD+CD,且BD=CD,∴BC=2BD,∴AH=2BD.(2)∵AB=AC,∴∠B=∠C,∴△BPM与△CQP全等有两种情况:△BPM≌△CPQ 或△BPM≌△CQP当△BPM≌△CPQ时,BP=PC=4,CQ=BM=5,∴点P,点Q运动的时间秒,∴厘米/秒.当△BPM≌△CQP时,BP=CQ,∴V Q=V P=3厘米/秒.此时PC=BM=5,t=秒.综上所述,点Q的运动速度为厘米/秒,此时t=秒或点Q的运动速度为3厘米/秒,此时t=1秒.解析:(1)证得△BCE≌△HAE,证得AH=BC,证得AH=2BD;(2)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的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P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的运动速度B11、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E∥BC,如图①,然后将△ADE绕A点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图②,然后将BD、CE分别延长至M、N,使DM=BD,EN=CE,得到图③,请解答下列问题:(1)若AB=AC,请探究下列数量关系:①在图②中,BD与CE的数量关系是______;②在图③中,猜想AM与AN的数量关系、∠MAN与∠BA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若AB=k•AC(k>1),按上述操作方法,得到图④,请继续探究:AM与AN的数量关系、∠MAN与∠BAC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分析:(1)①根据题意和旋转的性质可知△AEC≌△ADB,所以BD=CE;②根据题意可知∠CAE=BAD,AB=AC,AD=AE,所以得到△BAD≌△CAE,在△ABM和△ACN中,DM=BD,EN=CE,可证△ABM≌△ACN,所以AM=AN,即∠MAN=∠BAC.(2)直接类比(1)中结果可知AM=k•AN,∠MAN=∠BAC.解答:解:(1)①BD=CE;②AM=AN,∠MAN=∠BAC,∵∠DAE=∠BAC,∴∠CAE=∠BAD,在△BAD和△CAE中∵∴△CAE≌△BAD(SAS),∴∠ACE=∠ABD,∵DM=BD,EN=CE,∴BM=CN,在△ABM和△ACN中,∵∴△ABM≌△ACN(SAS),∴AM=AN,∴∠BAM=∠CAN,即∠MAN=∠BAC;(2)AM=k•AN,∠MAN=∠BA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本题还要会根据所求的结论运用类比的方法求得同类题目.12、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分别在坐标轴上,且OA=OB=OC,△ABC的面积为9,点P从C点出发沿y轴负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下运动,连接PA,PB,D(-m,-m)为AC上的点(m>0)(1)试分别求出A,B,C三点的坐标;(2)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当t为何值时,DP与DB垂直相等?请说明理由;(3)若PA=AB,在第四象限内有一动点Q,连QA,QB,QP,且∠PQA=60°,当Q在第四象限内运动时,下列说法:(i)∠APQ+∠PBQ的度数和不变;(ii)∠BAP+∠BQP的度数和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说法是正确的,请判断正确的说法,并求这个不变的值.解:(1)∵OA=OB=OC,∠AOC=∠BOC=90°,∴∠OAC=∠OCA=∠OBC=∠OCB=45°,∴∠ACB=90°,又△ABC的面积为9,∴OA=OC=OB=3,∴A(-3,0),B(3,0),C(0,-3);(2)当t=3秒时,即CP=OC时,DP与DB垂直且相等.理由如下:连接OD,作DM⊥x轴于点M,作DN⊥y轴于点N,∵D(-m,-m),∴DM=DN=OM=ON=m,∴∠DOM=∠DON=45°,而∠ACO=45°,∴DC=DO,∴∠PCD=∠BOD=135°,又CP=OC=OB,∴△PCD≌△BOD (SAS),∴DP=DB,∠PDC=∠BDO,∴∠BDP=∠ODC=90°,即DP⊥DB.(3)解:(i)正确.在QA上截取QS=QP,连接PS.∵∠PQA=60°,∴△QSP是等边三角形,∴PS=PQ,∠SPQ=60°,∵PO是AB的垂直平分线,∴PA=PB 而PA=AB,∴PA=PB=AB,∴∠APB=60°,∴∠APS=∠BPQ,∴△APS≌△BPQ,∴∠PAS=∠PBQ,∴∠APQ+∠PBQ=∠APQ+∠PAS=120°.解析:(1)利用OA=OB=OC,∠AOC=∠BOC=90°得出∠ACB=90°,再利用△ABC的面积为9,得出OA=OC=OB=3 即可得出各点的坐标;(2)作DM⊥x轴于点M,作DN⊥y轴于点N,假设出D点的坐标,进而得出△PCD≌△BOD,进而得到∠BDP=∠ODC=90°,即DP⊥DB;(3)在QA上截取QS=QP,连接PS,利用∠PQA=60°,得出△QSP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APS≌△BPQ,从而得出∠APQ+∠PBQ=∠APQ+∠PAS得出答案.13、如图1,已知P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不与A、C重合),PE⊥BC于点E,PF⊥CD于点F.(1)求证:BP=DP;(2)如图2,若四边形PECF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是否总有BP=DP?若是,请给予证明;若不是,请用反例加以说明;(3)试选取正方形ABCD的两个顶点,分别与四边形PECF的两个顶点连接,使得到的两条线段在四边形PECF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长度始终相等,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可证△ABP≌△ADP,即BP=DP;(2)当四边形PECF的点P旋转到BC边上时,DP>DC>BP,此时BP=DP不成立;(3)由旋转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可证△BEC≌△DFC,即BE=DF.解答:(1)证明:证法一:在△ABP与△ADP中,∵AB=AD∠BAC=∠DAC,AP=AP,∴△ABP≌△ADP,∴BP=DP.(2分)证法二:利用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可得BP=DP.(2分)(2)解:不是总成立.(3分)当四边形PECF的点P旋转到BC边上时,DP>DC>BP,此时BP=DP不成立,(5分)说明:未用举反例的方法说理的不得分.(3)解:连接BE、DF,则BE与DF始终相等,,在图1中,由正方形ABCD可证:AC平分∠BCD,∵PE⊥BC,PF⊥CD,∴PE=PF,∠BCD=90°,∴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7分)∴CE=CF,∵∠DCF=∠BCE,BC=CD,∴△BEC≌△DFC,∴BE=DF.(8分)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正方形的性质.14、如图,在△ABC中,AB=AC=5,∠B=∠C,BC=8,点D从B点出发沿线段BC向C运动(D不与B、C重合),点E从点C出发沿线段CA向A运动(E不与A、C重合),它们以相同的速度同时运动,连结AD、DE.若要使△ABD≌△DCE,①请给出确定D、E两点位置的方法(如指明CD长度等),并说明理由;②此时∠ADE与∠C大小关系怎样?为什么?解:①DC=5,理由是:∵BC=8,CD=AB=5,∴BD=8-5=3,即CE=BD=3,在△ABD和△DCE中,,∴△ABD≌△DCE,即当CD=5时,△ABD≌△DCE.②∠ADE=∠C,理由是:∵△ABD≌△DCE,∴∠BDA=∠DEC,∴∠C=180°-∠DEC-∠EDC=180°-∠ADB-∠EDC,∵∠ADE=180°-∠BDA-∠EDC,∴∠ADE=∠C.解析:①CD=5时,根据SAS推出△ABD≌△DCE即可.②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BDA=∠DE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180°-∠ADB-∠EDC,求出∠ADE=180°-∠BDA-∠EDC,即可得出答案.15、如图:△ABC中,AB=AC=5(即有∠B=∠C),BC=8,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点E在线段AC上运动(E不与A、C重合),连结AD、DE.(1)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_____(填“大”或“小”);(2)若要使△ABD≌△DCE,①请给出确定D、E两点位置的方法(如指明某些线段的长度等),并说明理由;②此时∠ADE与∠C大小关系怎样?为什么?(1)根据BD边逐渐增长可得∠BAD逐渐增大,又因为∠B的大小固定不变,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BAD+∠ADB=180°可得∠ADB逐渐减小.(2)①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得DC=AB,DB=CE,进而得到答案;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2,再根据∠1+∠B+∠ADB=180°,∠2+∠ADE+∠BDA=180°,可得∠ADE=∠B,进而得到∠ADE=∠C.解:(1)∵点D从B向C运动时,BD边逐渐变长,∴∠BAD逐渐增大,∵∠B的大小固定不变,∠B+∠BAD+∠ADB=180°,∴∠ADB逐渐减小;(2)①∵△ABD≌△DCE,∴DC=AB=5,CE=DB,∵BC=8,∴CE=DB=8-5=3;②∠ADE=∠C;理由:∵△ABD≌△DCE,∴∠1=∠2,∵∠1+∠B+∠ADB=180°,∠2+∠ADE+∠BDA=180°,∴∠ADE=∠B,∵∠B=∠C,∴∠ADE=∠C.17、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AF平分∠BAC,交BD 于点F.(1)求证:EF+AC=AB;(2)点C1从点C出发,沿着线段CB向点B运动(不与点B重合),同时点A1从点A出发,沿着BA的延长线运动,点C1与A1的运动速度相同,当动点C1停止运动时,另一动点A1也随之停止运动.如图2,A1F1平分∠BA1C1,交BD于点F1,过点F1作F1E1⊥A1C1,垂足为E1,请猜想E1F1,A1C1与AB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在(2)的条件下,当A1E1=3,C1E1=2时,求BD的长.分析:(1)过F作FM⊥AB于点M,首先证明△AMF≌△AEF,求出MF=MB,即可知道EF+AE=AB.(2)连接F1C1,过点F1作F1P⊥A1B于点P,F1Q⊥BC于点Q,证明Rt△A1E1F1≌Rt△A1PF1,Rt△QF1C1≌Rt△E1F1C1后推出A1B+BC1=A1P+PB+QB+C1Q=A1P+C1Q+2E1F1化简为E1F1+A1C1=AB.(3)设PB=x,QB=x,PB=1,E1F1=1,又推出E1F1+A1C1=AB,得出BD=.解答:(1)证明:如图1,过点F作FM⊥AB于点M,在正方形ABCD中,AC⊥BD 于点E.∴AE=AC,∠ABD=∠CBD=45°,∵AF平分∠BAC,∴EF=MF,又∵AF=AF,∴Rt△AMF≌Rt△AEF,∴AE=AM,∵∠MFB=∠ABF=45°,∴MF=MB,MB=EF,∴EF+AC=MB+AE=MB+AM=AB.(2)E1F1,A1C1与AB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E1F1+A1C1=AB证明:如图2,连接F1C1,过点F1作F1P⊥A1B于点P,F1Q⊥BC于点Q,∵A1F1平分∠BA1C1点/sub>,∴E1F1=PF1;同理QF1=PF1,∴E1F1=PF1=QF1,21又∵A1F1=A1F1,∴Rt △A1E1F1≌Rt △A1PF1,∴A1E1=A1P ,同理Rt △QF1C1≌Rt △E1F1C1,∴C1Q=C1E1,由题意:A1A=C1C ,∴A1B+BC1=AB+A1A+BC-C1C=AB+BC=2AB ,∵PB=PF1=QF1=QB ,∴A1B+BC1=A1P+PB+QB+C1Q=A1P+C1Q+2E1F1,即2AB=A1E1+C1E1+2E1F1=A1C1+2E1F1,∴E1F1+A1C1=AB .(3)解:设PB=x ,则QB=xm∵A1E1=3,QC1=C1E1=2,Rt △A1BC1中,A1B 2+BC12g/sup>=A 1C 12, 即(3+x )2+(2+x )2=52,∴x 1=1,x 2=-6(舍去), ∴PB=1,∴E 1F 1=1, 又∵A 1C 1=5, 由(2)的结论:E 1F 1+A 1C 1=AB , ∴AB=,∴B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正方形的性质等有关知识.18、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B=90°,AB=BC=8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向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射线BC 运动,连接PQ ,交AC 于点D .作PE ⊥AC 于点E ,若在点P ,Q 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AP=CQ ,则线段DE 的长度为_____.作PF∥BC交AC于点D,就可以得出△AP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其性质就可以得出AE=EF,由△PFD≌△QCD就可以得出DC=DF,进而就可以得出DF+FE=CD+AE就可以得出结论.解:作PF∥BC交AC于点D,∴∠APF=∠B=90°,∠AFP=∠ACB.∠FPD=∠Q,∠PFD=∠QCD.∵∠B=90°,AB=BC=8cm,∴∠A=∠ACB=45°,∴∠A=∠ACB=45°,∴PA=AF.∵PE⊥AC,∴AE=EF.∵AP=CQ,∴PF=CQ.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就可以得出AC=8.在△PFD和△QCD中,,∴△PFD≌△QCD(ASA)∴DF=DC,∴DF+EF=DC+AE,∴DE=AC,∴DE=4cm.故答案为:4.19、如图,在Rt△ABC中,∠C=90°,AC=8cm,BC=6cm,M在AC上且AM=6cm,过点A(与BC在AC同侧)作射线AN⊥AC,若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N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1厘米/秒,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经过几秒时,Rt△AMP是等腰三角形?(2)又经过几秒时,PM⊥AB?(3)连接BM,在(2)的条件下,求四边形AMBP的面积.(1)解:设经过x秒时,Rt△AMP是等腰三角形,∵∠PAM=90°,∴只能AM=AP,∵AM=6cm,∴AP=6cm,即x=6(秒),答:经过6秒时,Rt△AMP是等腰三角形;(2)解:设经过t秒时,PM⊥AB,∵PM⊥AB,AN⊥AC,∠C=90°∴∠PAM=∠4=∠C=90°,∴∠3+∠2=90°,∠1+∠2=90°,∴∠1=∠3,∴△ACB∽△PAM,∴=,∴=,x=8,8-6=2,答:又经过2秒时,PM⊥AB;23(3)解:在Rt△ABC中,∠C=90°,AC=8,BC=6,由勾股定理得:AB=10,同理可求PM=10,∵PM⊥AB,∴四边形AMBP的面积S=AB×PM=×10×10=50,答:四边形AMBP的面积是50.解析:(1)得出腰时AM=AP,即可得出答案;(2)证△PAM∽△ACB,得出比例式,代入求出AP,即可得出答案;(3)由勾股定理求出PM、AB,关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初二动点问题(全等三角形)

初二动点问题(全等三角形)

初二动点问题(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思路:
1.利用图形想到三角形全等
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
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
4.分情况讨论,把每种可能情况列出来,不要漏
5.动点一般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
6.动点类问题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
【典型例题】
如图1,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解答下列问题:
(1)如果AB=AC,△BAC=90°,点D在射线BC上运动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线段CF,BD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请利用图2或图3予以证明(选择一个即可).。

专题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动点运动问题(30题)(解析版)

专题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动点运动问题(30题)(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专题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动点运动问题(30题)1.(2023春•虹口区校级期末)如图,AB =8,BC =10,CD 为射线,∠B =∠C ,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向点C 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秒,点Q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D 运动,速度为x 个单位/秒;若在某时刻,△ABP 能与△CPQ 全等,则x = .【分析】设点P 、Q 的速度为ts ,分两种情形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设点P 、Q 的速度为ts ,分两种情形讨论:①当AB =PC ,BP =CQ 时,△ABP ≌△PCQ ,即8=10﹣t ,解得:t =2,∴2x =2×1,∴x =1;②当BP =PC ,AB =CQ 时,△ABP ≌△QCP ,即t =12×10=5,∴5x =8,x =85,综上所述,x =1或85,故答案为:1或85.【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022秋•攸县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ABC ,AB =5cm ,AD =BC =3cm ,点E 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F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ADE与以B,E,F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时,则点F的运动速度为 cm/s.【分析】设点F的运动速度为xcm/s,则AE=tcm,BE=(5﹣t)cm,BF=xtcm,由于∠DAB=∠ABC,则当AD=BE,AE=BF时,根据“SAS”判断△ADE≌△BEF,即5﹣t=3,t=xt;当AD=BF,AE=BE 时,根据“SAS”判断△ADE≌△BFE,即xt=3,t=5﹣t,然后分别解方程求出x即可.【解答】解:设点F的运动速度为xcm/s,则AE=tcm,BE=(5﹣t)cm,BF=xtcm,∵∠DAB=∠ABC,∴当AD=BE,AE=BF时,根据“SAS”判断△ADE≌△BEF,即5﹣t=3,t=xt,解得t=2,x=1;当AD=BF,AE=BE时,根据“SAS”判断△ADE≌△BFE,即xt=3,t=5﹣t,解得t=2.5,x=1.2,综上所述,点F的运动速度为1或1.2cm/s.故答案为:1或1.2.【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3.(2022春•普宁市期末)如图,∠A=∠B=90°,AB=60,E,F分别为线段AB和射线BD上的一点,若点E从点B出发向点A运动,同时点F从点B出发向点D运动,二者速度之比为3:7,运动到某时刻同时停止,在射线AC上取一点G,使△AEG与△BEF全等,则AG的长为 .【分析】设BE=3t,则BF=7t,使△AEG与△BEF全等,由∠A=∠B=90°可知,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当BE=AG,BF=AE时,列方程解得t,可得AG;情况二:当BE=AE,BF=AG时,列方程解得t,可得AG.【解答】解:设BE=3t,则BF=7t,因为∠A=∠B=90°,使△AEG与△BEF全等,可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当BE=AG,BF=AE时,∵BF=AE,AB=60,∴7t=60﹣3t,解得:t=6,∴AG=BE=3t=3×6=18;情况二:当BE=AE,BF=AG时,∵BE=AE,AB=60,∴3t=60﹣3t,解得:t=10,∴AG=BF=7t=7×10=70,综上所述,AG=18或AG=70.故答案为:18或7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如图,△ABC中,AB=AC=24cm,BC=16cm,AD=BD.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由B 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vcm/s的速度由C点向A点运动,那么当△BPD与△CQP 全等时,v=( )A.3B.4C.2或4D.2或3【分析】表示出BD、BP、PC、CQ,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分①BD、PC是对应边,②BD 与CQ是对应边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解答】解:∵AB=AC=20cm,BC=16cm,点D为AB的中点,∴BD=12×24=12cm,设点P、Q的运动时间为t,则BP=2t,PC=(16﹣2t)c①当BD=PC时,16﹣2t=12,解得:t=2,则BP=CQ=2t=4,故点Q的运动速度为:4÷2=2(厘米/秒);②当BP=PC时,∵BC=16cm,∴BP=PC=8cm,∴t=8÷2=4(秒),故点Q的运动速度为12÷4=3(厘米/秒);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根据对应角分情况讨论是本题的难点.5.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中,AD=8cm,AB=6cm,点E为AD的中点.若点P在线段AB上以2cm/s 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C上由点C向点B运动,若△AEP与△BPQ全等,则点Q的运动速度是( )A.2或83B.6或83C.2或6D.1或23【分析】设Q运动的速度为xcm/s,则根据△AEP与△BQP得出AP=BP、AE=BQ或AP=BQ,AE=BP,从而可列出方程组,解出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长方形ABCD,∴∠A=∠B=90°,∵点E为AD的中点,AD=8cm,∴AE=4cm,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①经过y秒后,△AEP≌△BQP,则AP=BP,AE=BQ,2y=6−2y4=8−xy,解得,x=83 y=32,即点Q的运动速度83cm/s时能使两三角形全等.②经过y秒后,△AEP≌△BPQ,则AP=BQ,AE=BP,2y=8−xy4=6−2y,解得:x=6 y=1,即点Q的运动速度6cm/s时能使两三角形全等.综上所述,点Q的运动速度83或6cm/s时能使两三角形全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涉及了动点的问题使本题的难度加大了,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将动点的运用时间t和速度的乘积当作线段的长度来看待,这样就能利用几何知识解答代数问题了.6.(2022秋•高邑县期中)如图,在Rt△ABC中,AC=6,BC=8,AB=10.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A﹣C﹣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C﹣A向终点A运动,点P,Q都运动到各自的终点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直线l经过点C,且l∥AB,过点P,Q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段,垂足为E,F.当△CPE与△CQF全等时,t的值不可能是( )A.2B.2.8C.3D.6【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得t的值.【解答】解:当P在AC上,Q在BC上时,如图,过点P,Q,C分别作PE⊥直线l于点E,QF⊥直线l于点F,CD⊥AB于点D,∵∠ACB=90,∴∠PCE+∠QCF=90°,∵PE⊥l于E,QF⊥l于F.∴∠EPC+∠PCE=90°,∠PEC=∠CFQ=90°,∴∠EPC=∠QCF,∵△PCE≌△CQF,∴PC=CQ,∴6﹣2t=8﹣3t,解得t=2;当P在AC上,Q在AC上时,即P、Q重合时,则CQ=PC,由题意得,6﹣2t=3t﹣8,解得t=2.8;当P在BC上,Q在AC上时,即A、Q重合时,则CQ=AC=6,由题意得,2t﹣6=6,解得t=6.综上,当△CPE与△CQF全等时,t的值为2或2.8或6.∴t的值不可能是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作图﹣基本作图、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勾股定理,根据题意得出关于t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7.(2022秋•浠水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BAC=90°,BC=6cm,直线CM⊥BC,动点D从点C开始沿射线CB方向以每秒2cm的速度运动,动点E也同时从点C开始在直线CM上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连接AD、AE,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ABD≌△ACE时,t的值为( )A.2B.4C.6D.2或6【分析】当点E在射线CM上时,D在CB上,BD=CE,当点E在CM的反向延长线上时DB=C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其解即可.【解答】解:∵△ABD≌△ACE,∴AD=AE,AB=AC,BD=CE.如图,当点E在射线CM上时,D在CB上,BD=CE,∵CE=t,BD=6﹣2t,∴6﹣2t=t,∴t=2.如图,当点E在CM的反向延长线上时DB=CE,∵CE=t,BD=2t﹣6,∴t=2t﹣6,∴t=6.综上所述,当t=2或6时,△ABD≌△ACE,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分类讨论是重点也是难点.8.(2023春•和平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满足AC=7,BC=12,点P从A 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B运动:点Q从B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A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个点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分别过P,Q作PE⊥l于E,QF⊥l于F.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以P,E,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Q,F,C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时,t的值为 (不考虑两三角形重合的情况).【分析】三角形PEC和三角形QFC要全等,P的对应顶点是C,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点P在AC上,点P在BC上时;另一种是点Q到达终点,而P在BC上时,先把各线段的长度表示出来,再让对应边相等,即可构造方程解出t.【解答】解:①当点P在线段AC上,点P在线段BC上时;如图:当△PCE≌CQF时,∠QCF=∠EPC,∴PC=CQ.由题意知:AP=t,PC=7﹣t,BQ=3t,CQ=12﹣3t;∴7﹣t=12﹣3t,解得t=2.5.②当P在线段BC上,点Q到达终点时,如图:当△PCE≌CQF时,∠QCF=∠EPC,∴PC=CQ.由题意知:AP=t,PC=t﹣7,CQ=7,∴t﹣7=7,解得t=14.综上所述,t的值为2.5或14.【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中,BC=8cm,AG∥BC,AG=8cm,点F从点B出发,沿线段BC以4cm/s的速度连续做往返运动,点E从点A出发沿线段AG以2cm/s的速度运动至点G,E、F两点同时出发,当点E到达点G时,E、F两点同时停止运动,EF与直线AC交于点D,设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1)分别写出当0<t<2和2<t<4时段BF的长度(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BF=AE时,求t的值;(3)当△ADE≌△CDF时,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分析】(1)根据点F从点B出发、点E从点A出发的速度、结合图形解答;(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3)分点E从点A运动至点G、从点G返回两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当0<t≤2时,BF=4t,当2<t≤4时,BF=16﹣4t;(2)由题意得,16﹣4t=2t,解得t=8 3;(3)当0<t≤2时,△ADE≌△CDF,则AE=CF,即8﹣4t=2t,解得t=4 3,当2<t≤4时,△ADE≌△CDF,则AE=CF,即4t﹣8=2t,解得t=4,则t=43或4时,△ADE≌△CDF.【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根据题意求出函数关系式、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0.在Rt△ABC中,∠C=90°,AC=10cm,BC=5cm,P,Q两点分别在AC上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M上运动,且PQ=AB,问P点运动到AC上什么位置时△ABC才能和△QPA全等.【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①Rt△APQ≌Rt△CBA,此时AP=BC=5cm,可据此求出P点的位置.②Rt△QAP≌Rt△BCA,此时AP=AC,P、C重合.【解答】解: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可知:①当P运动到AP=BC时,∵∠C=∠QAP=90°,在Rt△ABC与Rt△QPA中,AP=BCPQ=AB∴Rt△ABC≌Rt△QPA(HL),即AP=BC=5cm;②当P运动到与C点重合时,AP=AC,在Rt△ABC与Rt△QPA中,AP=ACPQ=AB,∴Rt△QAP≌Rt△BCA(HL),即AP=AC=10cm,∴当点P与点C重合时,△ABC才能和△APQ全等.综上所述,当P运动到AP=BC、点P与点C重合时,△ABC才能和△APQ全等.【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由于本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11.(2023春•吉安县期末)如图,△ABC中,D为AB的中点,AD=5厘米,∠B=∠C,BC=8厘米.(1)若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从点B向终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从点C向终点A运动,若点Q的速度与点P的速度相等,经1秒钟后,请说明△BPD≌△CQP;(2)若点P以3厘米/秒的速度从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以5厘米/秒的速度从点C向点A运动,它们都依次沿△ABC三边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追上点P?【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再加上BP=CQ=3,PC=BD=5,则可判断△BPD 与△CQP全等;(2)设经过x秒后,点Q第一次追上点P,由题意得5x﹣3x=2×10,解方程得到点P运动的路程为3×10=30,得到此时点P在BC边上,于是得到结果.【解答】解:(1)∵BP=3×1=3,CQ=3×1=3,∴BP=CQ,∵D为AB的中点,∴BD=AD=5,∵CP=BC﹣BP=5,∴BD=CP,在△BPD与△CQP中,BD=CP∠B=∠C,BP=CQ∴△BPD≌△CQP(SAS);(2)设经过x秒后,点Q第一次追上点P,由题意得5x﹣3x=2×10,解得:x=10,∴点P运动的路程为3×10=30,∵30=28+2,∴此时点P在BC边上,∴经过10秒,点Q第一次在BC边上追上点P.【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找准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BAC=90°,AB=22,AC=28.点P从B点出发沿B→A→C路径向终点C运动;点Q从C 点出发沿C→A→B路径向终点B运动.点P和Q分别以每秒2和3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开始运动,只要有一点到达相应的终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分别过P和Q作PF⊥l于F,QG⊥l于G.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PFA与△QAG全等?【分析】分类讨论:当点P在BA上,点Q在AC上,如图1,则PB=2t,CQ=3t,AP=22﹣2t,AQ=28﹣3t,利用三角形全等得PA=AQ,即22﹣2t=28﹣3t;当点P、Q都在AB上,即P点和Q点重合时,△PFA与△QAG全等,此时2t+3t﹣28=22,当点P在AC上,点Q在AB上,如图2,则PA=2t﹣22,AQ=3t﹣28,由PA=AQ,即2t﹣22=3t﹣28;当点Q停在点B处,点P在AC上,由PA=QA得2t﹣22=22,然后分别解方程求出t,再根据题意确定t的值.【解答】解:设P、Q点运动的时间为t,(1)当点P在BA上,点Q在AC上,如图1,则PB=2t,CQ=3t,AP=22﹣2t,AQ=28﹣3t,∵△PFA与△QAG全等,∴PA=AQ,即22﹣2t=28﹣3t,解得t=6,即P运动6秒时,△PFA与△QAG全等;(2)当点P、Q都在AB上,即P点和Q点重合时,△PFA与△QAG全等,此时2t+3t﹣28=22,解得t=10,(3)当点P在AC上,点Q在AB上,如图2,则PA=2t﹣22,AQ=3t﹣28,∵△PFA与△QAG全等,∴PA=AQ,即2t﹣22=3t﹣28,解得t=6(舍去);当点Q停在点B处,点P在AC上,由PA=QA得2t﹣22=22,解得t=22,舍去.综上所述:当t等于6秒或10秒时,△PFA与△QAG全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对于动点问题常利用代数的方法解决.13.(2022秋•苍溪县期末)如图,AE与BD相交于点C,AC=EC,BC=DC,AB=8cm,点P从点出发,沿A→B→A方向以2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D出发,沿D→E方向以lcm/s的速度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A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求证:AB∥DE.(2)写出线段AP的长(用含t的式子表示).(3)连接PQ,当线段PQ经过点C时,求t的值.【分析】(1)证明△ABC≌△EDC(SAS),可得∠A=∠E,然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结论;(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0≤t≤4时,AP=2tcm,当4<t≤8时,BP=(2t﹣8)cm,可得AP=8﹣(2t﹣8)=(16﹣2t)cm,进而可以解决问题;(3)先证△ACP≌△ECQ(ASA),得AP=EQ,再分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1)证明:在△ABC和△EDC中,AC=EC∠ACB=∠ECD,BC=DC∴△ABC≌△EDC(SAS),∴∠A=∠E,∴AB∥DE;(2)解:当0≤t≤4时,AP=2tcm,当4<t≤8时,BP=(2t﹣8)cm,∴AP=8﹣(2t﹣8)=(16﹣2t)cm,∴线段AP的长为2tcm或(16﹣2t)cm;(3)解:根据题意得DQ =tcm ,则EQ =(8﹣t )cm ,由(1)得:∠A =∠E ,ED =AB =8cm ,在△ACP 和△ECQ 中,∠A =∠E AC =EC ∠ACP =∠ECQ,∴△ACP ≌△ECQ (ASA ),∴AP =EQ ,当0≤t ≤4时,2t =8﹣t ,解得:t =83;当4<t ≤8时,16﹣2t =8﹣t ,解得:t =8;综上所述,当线段PQ 经过点C 时,t 的值为83或8.【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列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ACP ≌△ECQ .14.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6cm ,BC =10cm ,点P 从点B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BC 向点C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s .(1)PC = cm .(用t 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P 从点B 开始运动,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以vcm /s 的速度沿CA 向点A 运动,是否存在这样v 的值,使得△ABP 与△PQC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P 点的运动速度可得BP 的长,再利用BC ﹣BP 即可得到CP 的长;(2)此题主要分两种情况①当BP =CQ ,AB =PC 时,△ABP ≌△PCQ ;当BA =CQ ,PB =PC 时,△ABP ≌△QCP ,然后分别计算出t 的值,进而得到v 的值.【解答】解:(1)依题意,得PC=(10﹣2t)(cm).故答案为:10﹣2t;(2)①当BP=CQ,AB=PC时,△ABP≌△PCQ,∵AB=6cm,∴PC=6(cm),∴BP=10﹣6=4(cm),2t=4,解得:t=2,CQ=BP=4(cm),v×2=4,解得:v=2;②当BA=CQ,PB=PC时,△ABP≌△QCP,∵PB=PC,∴BP=PC=12BC=5(cm),2t=5,解得:t=2.5,CQ=BP=6(cm),v×2.5=6,解得:v=2.4.综上所述:当v=2.4或2时△ABP与△PQC全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找准对应边.15.如图,已知△ABC中,AB=AC=6cm,∠B=∠C,BC=4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B向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A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1)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1cm/s的运动速度从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则经过 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上相遇.(在横线上直接写出答案,不必书写解题过程)【分析】(1)①根据时间和速度分别求得两个三角形中BP、CQ和BD、PC边的长,根据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②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P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的运动速度;(2)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析发现:由于点Q的速度快,且在点P的前边,所以要想第一次相遇,则应该比点P多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边长.【解答】解:(1)①△BPD≌△CQP,理由如下:∵t=1秒,∴BP=CQ=1×1=1cm,∵AB=6cm,点D为AB的中点,∴BD=3cm.又∵PC=BC﹣BP,BC=4cm,∴PC=4﹣1=3cm,∴PC=BD.又∵AB=AC,∴∠B=∠C,∴△BPD≌△CQP;②假设△BPD≌△CQP,∵v P≠v Q,∴BP≠CQ,又∵△BPD≌△CQP,∠B=∠C,则BP=CP=2,BD=CQ=3,∴点P,点Q运动的时间t=BP1=2秒,∴v Q=CQt=32=1.5cm/s;(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 1.5x=x+2×6,解得x=24,∴点P共运动了24s×1cm/s=24cm.∵24×1.5=36,∴点P、点Q在AC边上相遇,∴经过24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C上相遇.【点评】此题主要是运用了路程=速度×时间的公式.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够分析出追及相遇的问题中的路程关系.16.(2022秋•聊城月考)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10厘米,BC=8厘米,CD=12厘米,∠B=∠C,点E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C点向D点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E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E与△CQP全等.【分析】(1)经过1秒后,可得BP=CQ=3厘米,则PC=8﹣3=5厘米,可证明△BPE≌△CQP;(2)由△BPE与△CQP全等可知有△BEP≌△CQP或△BEP≌△CPQ,全等可得BP=CP或BP=CQ,或可求得BP的长,可求得P点运动的时间,由CQ=BE或CQ=BP可求得Q点运动的路程,可求得其速度.【解答】解:(1)△BPE与△CQP全等,理由如下:当运动1秒后,则BP=CQ=3厘米,∴PC=BC﹣BP=8﹣3=5厘米,∵E为AB中点,且AB=10厘米∴BE=5厘米,∴BE=PC,在△BPE和△CQP中BE=PC∠B=∠CBP=CQ∴△BPE≌△CQP(SAS);(2)∵△BPE与△CQP全等,∴△BEP≌△CQP或△BEP≌△CPQ,当△BEP≌△CQP时,则BP=CP,CQ=BE=5厘米,设P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3t=8﹣3t,解得t=4 3,∴Q点的运动的速度=5÷43=154(厘米/秒),当△BEP≌△CPQ时,由(1)可知t=1(秒),∴BP=CQ=3厘米,∴Q点的运动的速度=3÷1=3(厘米/秒),即当Q点每秒运动154厘米或3厘米时△BEP≌△CQP.【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即SSS、SAS、ASA、AAS和HL17.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P,Q是边AC,BC上的两个动点,PD⊥AB于点D,QE⊥AB于点E,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1)若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沿AC,BC向点C匀速运动,运动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其中一点到达终点C后,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APD和△QBE是否保持全等?判断并说明理由;(2)若点P从点C出发沿CA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到达点A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返回到点C停止运动;点Q仍从点B出发沿BC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C匀速运动,到达点C后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APD和△QBE全等?【分析】(1)根据∠C=90°,PD⊥AB,QE⊥AB,于是得到∠A+∠APD=∠A+∠B=90°,证得∠APD =∠B,∠ADP=∠QEB=90°,即可得到结论;(2)分两种情况:①0≤t<83时,点P从C到A运动,则AP=AC=CP=8﹣3t,BQ=t,求得t=2,②t≥83时,点P从A到C运动,则AP=3t﹣8,BQ=t,求得t=4.【解答】解:(1)△ADP≌△QBE,理由:∵∠C=90°,PD⊥AB,QE⊥AB,∴∠A+∠APD=∠A+∠B=90°,∴∠APD=∠B,∠ADP=∠QEB=90°,∵AP=BQ=t,在△ADP与△QBE中,∠APD=∠B∠ADP=∠QEB AP=BQ,∴△ADP≌△QBE;(2)①0≤t<83时,点P从C到A运动,则AP=AC=CP=8﹣3t,BQ=t,当△ADP≌△QBE时,则AP=BQ,即8﹣3t=t,解得:t=2,②t≥83时,点P从A到C运动,则AP=3t﹣8,BQ=t,当△ADP≌△QBE时,则AP=BQ,即3t﹣8=t,解得:t=4,综上所述:当t=2s或4s时,△ADP≌△QB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方程,垂直的定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6cm,AB=4cm,点E为AD的中点.若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注:长方形中,∠A=∠B=∠C=∠D=90°,AB=CD,AD=BC)(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①经过1秒后,△AE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E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②设运动时间为t秒时,△PEQ的面积为Scm2,请用t的代数式表示S.(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 cm/s时,能够使△AEP与△BPQ全等.【分析】(1)①当t=1时,AP=BQ,∠A=∠B,AE=PB,从而可证明△EAP≌Rt△PBQ;②当t≤4时,AP=BQ=t,S=S梯形AEQB﹣S AEP﹣S PBQ;当4<t≤6时,点P与点B重合,S=2t;(2)如图3所示:因为△AEP≌△BQP,所以AP=PB=2,AE=BQ=3,从而可求得t=2,点Q运动的速度为=3÷2=1.5cm/秒.【解答】解:(1)①当t=1时,AP=1,BQ=1,∴AP=BQ.∵E是AD的中点,∴AE=12AD=3.∵PB=AB=AP=4﹣1=3,∴AE=PB.在Rt△EAP和Rt△PBQ中,AE=PB ∠A=∠B AP=BQ,∴Rt△EAP≌Rt△PBQ.∴∠APE=∠BQP,∵∠BQP+∠BPQ=90°,∴∠APE+∠BPQ=90°,∴∠EPQ=90°,∴PE⊥PQ;②如图1所示连接QE.图1Ⅰ、当t≤4时,AP=BQ=t,S梯形AEQB =12(AE+BQ)•AB=12×4×(3+t)=2t+6.S△AEP =12AE•PA=12×3t=32t,S△PBQ=12PB•BQ=12×(4﹣t)t=2t−12t2.∴S=2t+6−32t﹣(2t−12t2).整理得:S=12t2−32t+6,如图2所示:Ⅱ、当4<t≤6时,点P与点B重合,S=12QB•AB=12×4×t=2t.∴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2−32t+6(0<t≤4)<t≤6);(2)如图3所示:∵△AEP≌△BQP,PA≠BQ,∴AP=PB=2,AE=BQ=3.∴t=AP=12AB=12×4=2.∴点Q运动的速度为=3÷2=1.5cm/秒时,△AEP≌△BQP.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函数的解析式、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应用,根据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9.(2023春•碑林区校级期末)如图,△ABC的两条高AD与BE交于点O,AD=BD,AC=6.(1)求BO的长;(2)F是射线BC上一点,且CF=AO,动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沿射线AC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AOP与△FCQ全等时,求t的值.【分析】(1)由AAS证明Rt△BDO≌Rt△ADC,根据对应边相等求得BO的长;(2)分情况讨论点F分别在BC延长线上或在BC之间时△AOP≌△FCQ,根据对应边相等求得t值.【解答】解:(1)∵∠BOD=∠AOE,∠CAD+∠ACD=∠CAD+∠AOE=90°,∴∠ACD=∠AOE,∴∠BOD=∠ACD.又∵∠BDO=∠ADC=90,AD=BD,∴Rt△BDO≌Rt△ADC(AAS),∴BO=AC=6.(2)①当点F在BC延长线上时:设t时刻,P、Q分别运动到如图位置,△AOP≌△FCQ.∵CF=AO,∠AOP=∠EOD=180°﹣∠DCE=∠FCQ,∴当△AOP≌△FCQ时,OP=CQ.∵OP=t,CQ=6﹣4t,∴t=6﹣4t,解得t=1.2.②当点F在BC之间时:设t时刻,P、Q分别运动到如图位置,△AOP≌△FCQ.∵CF=AO,∠AOP=∠EOD=180°﹣∠DCE=∠FCQ,∴当△AOP≌△FCQ时,OP=CQ.∵OP=t,CQ=4t﹣6,∴t=4t﹣6,解得t=2.综上,t=1.2或2.【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是初中几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定要深刻理解,做到活学活用.20.如图1,长方形ABCD中,AB=CD=7cm,AD=BC=5cm,∠A=∠B=∠C=∠D=90°,点E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与此同时点F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设运动的时间均为ts.(1)若点F的运动速度与点E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2时:①判断△BEF与△ADE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②求∠EDF的度数.(2)如图2,将图1中的“长方形ABCD”改为“梯形ABCD”,且∠A=∠B=70°,AB=7cm,AD=BC=5cm,其他条件不变.设点F的运动速度为xcm/s.是否存在x的值,使得△BEF与△ADE全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相应的x及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①根据SAS证明:△BEF≌△ADE;②由①:△BEF≌△ADE得DE=EF,∠BEF=∠ADE,证明△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结论;(2)分两种情况:①如图2,当△DAE≌△EBF时,②如图3,当△ADE≌△BFE时,分别根据AD=BE,AE=BF,列方程组可得结论.【解答】解:(1)①△BEF≌△ADE,理由如:当t=2时,AE=BF=2,∴BE=AB﹣AD=7﹣2=5,∵AD=5,∴BE=AD,∵∠A=∠B=90°,∴△BEF≌△ADE;②由①得DE=EF,∠BEF=∠ADE,∵∠A=90°,∴∠ADE+∠AED=90°,∴∠BEF+∠AED=90°,∴∠DEF=180°﹣(∠BEF+∠AED)=90°,∵DE=EF∴∠EDF=∠EFD,∵∠EDF+∠EFD=90°,∴∠EDF=45°;(说明:用其他方法的,请参照此评分标准给分)(2)存在,①如图2,当△DAE≌△EBF时,∴AD=BE,AE=BF,则5=7−t t=xt∴x=1,t=2;②如图3,当△ADE≌△BFE时,AE=BE,AD=BF,则t=7−t 5=xt,∴x=107,t=72.(说明:每正确写出一对x、t的值,给1分.)【点评】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及动点运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1.在Rt△ABC中,∠C=90°,AC=8cm,BC=6cm,点D在AC上,且AD=6cm,过点A作射线AE⊥AC(AE与BC在AC同侧),若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E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1cm/s,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连接PD、BD.(1)如图①,当PD⊥BD时,求证:△PDA≌△DBC;(2)如图②,当PD⊥AB于点F时,求此时t的值.【分析】(1)由PD⊥BD、∠C=90°可推出∠PDA=∠CBD,即可根据ASA判定△PDA≌△DBC;(2)由PD⊥AB,AE⊥AC可推出∠APF=∠CAB,即可根据AAS判定△APD≌△CAB,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解.【解答】(1)证明:如图①,∵PD⊥BD,∴∠PDB=90°,∴∠BDC+∠PDA=90°,又∵∠C=90°,∴∠BDC+∠CBD=90°,∴∠PDA=∠CBD,又∵AE⊥AC,∴∠PAD=90°,∴∠PAD=∠C=90°,又∵BC=6cm,AD=6cm,∴AD=BC,在△PAD和△DCB中,∠PAD=∠CAD=CB,∠PDA=∠CBD∴△PDA≌△DBC(ASA);(2)解:如图②,∵PD⊥AB,∴∠AFD=∠AFP=90°,∴∠PAF+∠APF=90°,又∵AE⊥AC,∴∠PAF+∠CAB=90°,∴∠APF=∠CAB,在△APD和△CAB中,∠APD=∠CAB∠PAD=∠C,AD=CB∴△APD≌△CAB(AAS),∴AP=AC,∵AC=8cm,∴AP=8cm,∴t=8.【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ASA判定△PDA≌△DBC、根据AAS判定△APD≌△CAB是解题的关键.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6),B(8,0),AB=10,如图作∠DBO=∠ABO,∠CAy=∠BAO,BD交y轴于点E,直线DO交AC于点C.(1)①求证:△ACO≌△EDO;②求出线段AC、BD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2)动点P从A出发,沿A﹣O﹣B路线运动,速度为1,到B点处停止运动;动点Q从B出发,沿B﹣O﹣A运动,速度为2,到A点处停止运动.二者同时开始运动,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才能停止.在某时刻,作PG⊥CD于点G,QF⊥CD于点F.问两动点运动多长时间时△OPG与△OQF全等?【分析】(1)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证得结论;②利用①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D,AC=BD﹣10;(2)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i)当点P、Q分别在y轴、x轴上时(ii)当点P、Q都在y轴上时,(iii)当点P在x轴上,Q在y轴时若二者都没有提前停止,当点Q提前停止时,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①如图,∵∠DBO=∠ABO,OB⊥AE,∴∠BAO=∠BEO,∴AB=BE,∴AO=OE,∵∠CAy=∠BAO,∴∠CAy=∠BEO,∴∠DEO=∠CAO在△ACO与△EDO中,∠CAO=∠DEO OA=OE∠AOC=∠DOE,∴△ACO≌△EDO(ASA);②由①知,△ACO≌△EDO,∴∠C=∠D,AC=DE,∴AC∥BD,AC=BD﹣10;(2)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i)当点P、Q分别在y轴、x轴上时PO=QO得:6﹣t=8﹣2t,解得t=2(秒),(ii)当点P、Q都在y轴上时PO=QO得:6﹣t=2t﹣8,解得t=143(秒),(iii)当点P在x轴上,Q在y轴时若二者都没有提前停止,则PO=QO得:t﹣6=2t﹣8,解得t=2(秒)不合题意;当点Q提前停止时,有t﹣6=6,解得t=12(秒),综上所述:当两动点运动时间为2、143、12秒时,△OPE与△OQF全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23.(2023春•渭滨区期末)如图①,在Rt△ABC中,∠C=90°,BC=9cm,AC=12cm,AB=15cm,现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AC→CB→BA运动,回到点A停止,速度为3cm/s,设运动时间为ts.(1)如图(1),当t= 时,△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2)如图(2),在△DEF中,∠E=90°,DE=4cm,DF=5cm,∠D=∠A.在△ABC的边上,若另外有一个动点Q,与点P同时从点A出发,沿着边AB→BC→CA运动,回到点A停止.在两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恰好△APQ≌△DEF,求点Q的运动速度.【分析】(1)分两种情况进行解答,①当点P在BC上时,②当点P在BA上时,分别画出图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求出点P移动的距离,从而求出时间即可;(2)由△APQ≌△DEF,可得对应顶点为A与D,P与E,Q与F;于是分两种情况进行解答,①当点P 在AC上,AP=4,AQ=5,②当点P在AB上,AP=4,AQ=5,分别求出P移动的距离和时间,进而求出Q的移动速度.【解答】解:(1)①当点P在BC上时,如图①﹣1,若△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则CP=12BC=92cm,此时,点P移动的距离为AC+CP=12+92=332,移动的时间为:332÷3=112秒,②当点P在BA上时,如图①﹣2若△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则PD=12AB,即点P为BA中点,此时,点P移动的距离为AC+CB+BP=12+9+152=572cm,移动的时间为:572÷3=192秒,故答案为:112或192;(2)△APQ≌△DEF,即,对应顶点为A与D,P与E,Q与F;①当点P在AC上,如图②﹣1所示:此时,AP=4,AQ=5,∴点Q移动的速度为5÷(4÷3)=154cm/s,②当点P在AB上,如图②﹣2所示:此时,AP=4,AQ=5,即,点P移动的距离为9+12+15﹣4=32cm,点Q移动的距离为9+12+15﹣5=31cm,∴点Q移动的速度为31÷(32÷3)=9332cm/s,综上所述,两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恰好△APQ≌△DEF,点Q的运动速度为154cm/s或9332cm/s.。

全等三角形的动点问题

全等三角形的动点问题

全等三角形的动点问题
一、两点同时运动
题1:如图,在△ABC中,AB=AC=12cm,∠B=∠C,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点Q的速度为多少cm/s时,能够在某一时刻使△BPD与△CQP全等。

二、三点同时运动
题2: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BC=8,BD=10,点E从点D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DA向点A匀速移动,点F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CB向点B匀速移动,点G从点B出发,沿BD向点D匀速移动,三个点同时出发,当有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其余两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移动时间为t秒,求t为何值时,△DEG和△BFG全等。

如图,AB=12cm,∠CBA=∠DBA=60°,AC=BD=9cm,点P在线段AB上以3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匀速运动,设点Q的速度为xcm/s,当△BPQ与△ACP 全等时,x的值为多少?。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典型例题:如图1,点P、Q分别是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端点除外),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运动速度相同,连接AQ、CP交于点M.(1)求证:△ABQ≌△CAP;(2)当点P、Q分别在AB、BC边上运动时,∠QMC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3)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上运动,直线AQ、CP交点为M,则∠QMC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练习题:1.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EH≌△CE B.2.如图,已知△ABC中,AB=AC=12厘米,BC=9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得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1秒钟时,△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CQP?(2)若点Q以(1)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3.如图,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B边上的一动点,由A向B运动(A、B不重合),F是BC延长线上的一动点,与D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C向BC 延长线方向运动(与C不重合),过点D作DE⊥AC,连接DF交AC于G.(1)当点D运动到AB的中点时,直接写出AE的长;(2)当DF⊥AB时,求AD的长;(3)在运动过程中线段GE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GE的长;如果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课后作业:1.如图,在Rt△ABC中,∠BAC=900,AB=4,AC=10,PQ=BC,P、Q分别在AC和AB的反向延长线上移动,当PC等于多少时,△ABC≌△APQ。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一)1.已知:如图,线段AB的长为18厘米,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点B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A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 秒,用t表示线段PQ的长度为_____;若P,Q两点相距6厘米,则经过的时间t=______.2、已知:如图,在等边△ABC中,AB=8,D为边BC上一点,且BD=6.动点P从点C出发沿CA边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连接AD,BP,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若△BPA≌△ADB,则t的值为3、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DC=6,AD=BC=12,点E为边AD上一点,且AE=10.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边向终点C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连接AP,DP,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若运动到某一时刻,△DCP≌△CDE,则t的值为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18,BC=12,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以每秒a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若某一时刻△BPD与△CQP全等,求t的值与相应的点Q的运动速度a5、如图,在等边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各单位的速度油A向B和由C向A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处,请问(1)在爬行过程中,CD和BE始终相等吗?(2)若蜗牛沿着AB和CA的延长线爬行,EB与CD交于点Q,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求证:︒CQE=∠60(3)如果将原题中“由C向A爬行”改为“沿着BC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交AC于F”,其他条件不变,则爬行过程中,DF始终等于EF是否正确6、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AD、BE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7.如下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10厘米,点E在AB边上,BE=6厘米.(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4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C点向D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E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B O DC E图8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E 与△CQP 全等?(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正方形ABCD 四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正方形ABCD 边上的何处相遇?8、如图7,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分别以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 和等边三角形OCD ,连结AC 和BD ,相交于点E ,连结BC .求∠AEB 的大小;如图8,ΔOAB 固定不动,保持ΔOCD 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ΔOCD 绕着点O 旋转(ΔOAB 和ΔOCD 不能重叠),求∠AEB 的大小.C B OD 图7AE。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讲义及答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讲义及答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用资料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讲义)➢课前预习已知:如图,AB=18 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2 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以1 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请解答下列问题:(1)AP=_______,QB=_______(含t的式子表达);(2)在P,Q相遇之前,若P,Q两点相距6 cm,则此时t的值为_______.➢知识点睛由点(___________)的运动产生的几何问题称为动点问题.动点问题的解决方法:1.研究_____________;2.分析_____________,分段;3.表达_____________,建等式.➢精讲精练1.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10,点E为边EAD上一点,且AE=7.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连接AP,DP.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当t=1.5时,△ABP与△CDE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当t为何值时,△DCP≌△CDE.2.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90°,AD=12,BC=2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D向点D运动,动点Q从点C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CB向点B运动,P,Q同时出发,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连接PQ,DQ.设点P运动时间为x秒,请求出当x为何P D A值时,△PDQ ≌△CQD .3.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10 cm ,BC =8 cm ,点D 为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3 cm 的速度由点B 向点C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点C 向点A 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若某一时刻△BPD 与△CQP 全等,求此时t 的值及点Q 的运动速度.D CBA4.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 cm,点E在边AB上,且AE=4 cm,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 cm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点C向点D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若某一时刻△BPE与△CQP 全等,求此时t的值及点Q的运动速度.5. 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DC =4,AD =BC =5.延长BC 到E ,使CE =2,连接D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 -CD -D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 (1)请用含t 的式子表达△ABP 的面积S .(2)是否存在某个t 值,使得△DCP 和△DCE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DA6. 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CD =3 cm ,AD =BC =5 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1 cm 的速度沿BC 方向向点C 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2 cm 的速度沿CD -DA -AB 向点B 运动,P ,Q 同时出发,当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随之停止,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含t 的式子表达△CPQ 的面积S ,并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某个t 值,使得△ABP 和△CDQ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DA【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2t,t(2)4s➢知识点睛速度已知1.研究背景图形,标注;2.分析运动过程,分段;3.表达线段长,建等式.➢精讲精练1.解:(1)当t=1.5时,△ABP≌△CDE.理由如下:如图,由题意得BP=2t∴当t=1.5时,BP=3∵AE=7,AD=10∴DE=3∴BP=DE在矩形ABCD 中 AB =CD ,∠B =∠CDE 在△ABP 和△CDE 中AB CD B CDE BP DE =⎧⎪∠=∠⎨⎪=⎩∴△ABP ≌△CDE (SAS ) (2)如图,由题意得BP =2t ∵BC =10 ∴CP =10-2t若使△DCP ≌△CDE ,则需CP =DE即10-2t =3,t =72∴当t =72时,△DCP ≌△CDE .2. 解:如图,由题意得AP =x ,CQ =2x∵AD =12 ∴DP =12-x要使△PDQ ≌△CQD ,则需DP =QC 即12-x =2x ,x =4∴当x =4时,△PDQ ≌△CQD .3. 解:如图,由题意得BP =3t∵BC =8 ∴PC =8-3t∵AB =10,D 为AB 中点 ∴BD =12AB =5 ①要使△BDP ≌△CPQ , 则需BD =CP ,BP =CQ 即5=8-3t ,t =1 ∴CQ =3t =3则Q 的速度为Q v =s t =31=3(cm/s )即当t =1,Q 的速度为每秒3cm 时,△BDP ≌△CPQ .②要使△BDP ≌△CQP ,则需BP =CP ,BD =CQ 即3t =8-3t ,CQ =5∴t =43则Q 的速度为Q v =s t =5×34=154(cm/s )即当t =43,Q 的速度为每秒154cm 时,△BDP ≌△CQP .综上所述,当t =1,Q 的速度为每秒3cm 或t =43,Q 的速度为每秒154cm 时,△BPD 与△CQP 全等.4. 解:如图,由题意得BP =2t∵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cm ∴AB =BC =10 ∴PC =10-2t ∵AE =4 ∴BE =10-4 =6①要使△BEP ≌△CPQ , 则需EB =PC ,BP =CQ 即6=10-2t ,CQ =2t ∴t =2,CQ =4则点Q 的速度为Q v =s t =42=2(cm/s )即当t =2,Q 的速度为每秒2cm 时,△BEP ≌△CPQ . ②要使△BEP ≌△CQP , 则需BP =CP ,BE =CQ 即2t =10-2t ,CQ =6∴t =52则点Q 的速度为Q v =st=6×25=125(cm/s ) 即当t =52,Q 的速度为每秒125cm 时,△BEP ≌△CQP .综上所述,当t =2,Q 的速度为每秒2cm 或t =52,Q 的速度为每秒125cm 时,△BEP 与△CQP 全等.5. 解:(1)①当P 在BC 上时,如图,由题意得BP =2t (0<t ≤2.5)1214224ABP S AB BP t t∆=⋅=⨯⨯=∴②当P 在CD 上时,(2.5<t ≤4.5)12145210ABP S AB BC∆=⋅=⨯⨯=∴ ③当P 在AD 上时,由题意得AP =14-2t (4.5<t <7)12141422284ABP S AB APt t ∆=⋅=⨯⨯=∴--() (2)①当P 在BC 上时, 如图,由题意得BP =2t要使△DCP ≌△DCE ,则需CP =CE ∵CE =2 ∴5-2t =2,t =1.5即当t =1.5时,△DCP ≌△DCE②当P 在CD 上时,不存在t 使△DCP 和△DCE 全等 ③当P 在AD 上时,由题意得BC +CD +DP =2t ∵BC =5,CD =4, ∴DP =2t -9要使△DCP ≌△CDE ,则需DP =CE 即2t -9=2,t =5.5即当t =5.5时,△DCP ≌△CDE .综上所述,当t =1.5或t =5.5时,△DCP 和△DCE 全等.6. 解:(1)①当Q 在CD 上时,如图,由题意得CQ =2t ,BP=t ∴CP=5-t (0<t ≤1.5)2121(5)22 5CPQ S CP CQt t t t ∆=⋅=-⋅=-∴11 ②当Q 在DA 上时,(1.5<t ≤4)121(5)327.5 1.5CPQ S CP CDt t∆=⋅=⨯=∴--③当Q 在AB 上时,由题意得BQ =11-2t (4<t <5) 2121(5)(112)2215522CPQ S CP BQt t t t ∆=⋅=-⨯-=-+∴(2)①当Q 在CD 上时,不存在t 使△ABP 和△CDQ 全等 ②当Q 在AD 上时,如图,由题意得DQ =2t -3要使△ABP ≌△CDQ ,则需BP =DQ∵DQ =2t -3,BP =t∴t =2t -3,t =3即当t =3时,△ABP ≌△CDQ .③当Q 在AB 上时,不存在t 使△ABP 和△CDQ 全等 综上所述,当t =3时,△ABP 和△CDQ 全等.。

全等中的动点问题课件

全等中的动点问题课件
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描述
在解决全等中的动点问题时,需要仔细分析动点的运动轨迹和特性,通过建立 方程或不等式来求解,有时还需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综合运用几何知识解题
总结词
结合其他几何知识,如平行线、相似三角形、中位线等,通过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
详细描述
在解决全等中的动点问题时,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其他几何知识来辅助解决。这些 知识可以提供额外的条件或推导出关键结论,有助于找到解题思路。
04 解题技巧和策略
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解题
总结词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SAS、 SSS、ASA等,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 来解决问题。
详细描述
在解决全等中的动点问题时,首先需 要识别出题目中给出的三角形全等条 件,然后利用这些条件推导出其他相 关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利用动点的运动特性解题
总结词
分析动点的运动轨迹和特性,通过代数或几何方法找到动点的位置或相关量。
确定动点的轨迹
1.B 根据题目条件,确定动点的运动轨迹,以
便更好地分析动点的位置关系。
应用相关定理
1.C 根据动点的位置关系,应用相关的几何定理 (如全等定理、相似定理、勾股定理等)来 解决问题。
总结答案
1.D 根据解题过程,总结出最终答案,并注意答
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03 全等中的动点问题解析
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菱形。
综合练习题
总结词
结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和动点问题,考察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1.题目
在三角形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且BD=CE。DE的中点M在BC上。过M 作BC的垂线交BC于N。求证:MN=BN=NC。
2.题目
在三角形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且BD=CE。过D作BC平行线交AC于G ,过G作AB平行线交BC于F。求证:四边形DEFG是一个正方形。

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习题及答案)

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习题及答案)

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习题)例题示范例1: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B -BC -CD 方向运动,到达点D 时停止运动.连接AP ,DP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求当t 为何值时,△ADP 的面积为6.【思路分析】1.研究背景图形,标注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均为90°.2.分析运动过程,分段①分析运动过程:动点P 的起点、终点、状态转折点,以及对应的时间范围.②根据状态转折点分为三段:02t ≤≤,24t <≤,46t <≤,需要对每一段分别进行分析.3.表达线段长,建等式①当02t ≤≤时,即点P 在线段AB 上,此时AP =2t ,AD =4,12ADP S AD AP =⋅⋅△,即16422t =⋅⋅,32t =,符合题意.②当24t <≤时,即点P 在线段BC 上,此时1144822ADP S AD AB =⋅⋅=⨯⨯=△,不符合题意,舍去.③当46t <≤时,即点P 在线段CD 上,此时DP =12-2t ,AD =4,12ADP S AD DP =⋅⋅△,即164(122)2t =⋅⋅-,92t =,符合题意.综上,当t 的值为32或92时,△ADP 的面积为6.巩固练习1.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AB =6,D 为BC 边上一点,且BD =4.动点P 从点C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A 向点A运动,连接AD,BP.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求当t为何值时,△BPA≌△ADC.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点P不与点A,B重合),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点P,Q同时出发,当点Q停止运动,点P也随之停止.连接AQ,交BD于点E,连接PE.设点P运动时间为x秒,求当x为何值时,△PBE≌△QBE.3.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10cm,点D为边AB上一点,AD=6cm.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cm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若某一时刻△BPD与△CQP全等,求此时t的值及点Q的运动速度.。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

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一)1.已知:如图,线段AB的长为18厘米,动点P从点A动身,沿AB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点B运动,动点Q从点B动身,沿BA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A运动.P,Q两点同时动身,当点P抵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刻为t秒,用t表示线段PQ的长度为_____;假设P,Q两点相距6厘米,那么通过的时刻t=______.二、已知:如图,在等边△ABC中,AB=8,D为边BC上一点,且BD=6.动点P从点C动身沿CA边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连接AD,BP,设点P运动的时刻为t秒.假设△BPA≌△ADB,那么t的值为3、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DC=6,AD=BC=12,点E为边AD上一点,且AE=10.动点P从点B动身,沿BC边向终点C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连接AP,DP,设点P运动的时刻为t秒.假设运动到某一时刻,△DCP≌△CDE,那么t的值为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18,BC=12,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以每秒a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刻为t秒,假设某一时刻△BPD与△CQP全等,求t的值与相应的点Q的运动速度a五、如图,在等边ABC的极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动身,别离以每分钟1各单位的速度油A向B和由C向A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通过t分钟后,它们别离爬行到D,E处,请问(1)在爬行进程中,CD和BE始终相等吗?(2)假设蜗牛沿着AB和CA的延长线爬行,EB与CD交于点Q,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求证:︒CQE=∠60(3)若是将原题中“由C向A爬行”改成“沿着BC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交AC于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爬行进程中,DF始终等于EF是不是正确六、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通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AD、BE有如何的等量关系?请写出那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7.如以下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10厘米,点E在AB边上,BE=6厘米.(1)若是点P在线段BC上以4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C点向D点运动.①假设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通过1秒后,△BPE与△CQP是不是全等,请说明理由;BA O D C E图8 ②假设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E 与△CQP 全等?(2)假设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动身,点P 以原先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动身,都逆时针沿正方形ABCD 四边运动,求通过量长时刻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正方形ABCD 边上的何处相遇?八、如图7,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别离以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 和等边三角形OCD ,连结AC 和BD ,相交于点E ,连结BC .求∠AEB 的大小;如图8,ΔOAB 固定不动,维持ΔOCD 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ΔOCD 绕着点O 旋转(ΔOAB 和ΔOCD 不能重叠),求∠AEB 的大小.C B OD 图7A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讲义)
课前预习
已知:如图,AB=18 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2 cm/s的速度向点
B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以1 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P,Q两
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
时间为t秒,请解答下列问题:
(1)AP=_______,QB=_______(含t的式子表达);
(2)在P,Q相遇之前,若P,Q两点相距6 cm,则此时t的值为
_______.
知识点睛
由点(___________)的运动产生的几何问题称为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的解决方法:
1.研究_____________;
2.分析_____________,分段;
3.表达_____________,建等式.
精讲精练
1.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10,点E为边
AD上一点,且AE=7.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
A E D
P C
B
位的速度沿BC 向点C 运动,连接AP ,DP .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1)当t =1.5时,△ABP 与△CDE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当t 为何值时,△DCP ≌△CDE .
2.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 =90°,AD =12,BC =24,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D 向点D 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CB 向点B 运动,P ,Q 同时出发,当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随之停止,连接PQ ,DQ .设点P 运动时间为x 秒,请求出当x 为何值时,△PDQ ≌△CQD .
Q P
D
C
B A
3.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10 cm ,BC =8 cm ,点D 为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3 cm 的速度由点B 向点C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点C 向点A 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若某一时刻△BPD 与△CQP 全等,求此时t 的值及点Q 的运动速度.
D
C
B
A
4.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 cm,点E在边AB上,且AE=4
cm,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 cm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D上由点C向点D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若某一时刻△BPE与△CQP全等,求此时t的值及点Q的运动速度.
5.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DC =4,AD =BC =5.延长BC 到E ,使CE =2,连接D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 -CD -D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1)请用含t 的式子表达△ABP 的面积S .
(2)是否存在某个t 值,使得△DCP 和△DCE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E
D
C B A
6.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CD=3 cm,AD=BC=5 cm,动点P从
点B出发,以每秒1 cm的速度沿BC方向向点C运动,动点Q从点C出
发,以每秒2 cm的速度沿CD-DA-AB向点B运动,P,Q同时出发,当点
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设点P运动时间为t
秒.请回答下列问题:Array(1)请用含t的式子表达△CPQ的面积S,并直接写出t的
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某个t值,使得△ABP和△CDQ全等?若存
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D
C
B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2t,t
(2)4s
知识点睛
速度已知
1.研究背景图形,标注;
2.分析运动过程,分段;
3.表达线段长,建等式.
精讲精练
1.解:(1)当t=1.5时,△ABP≌△CDE.
理由如下:
如图,由题意得BP=2t
∴当t=1.5时,BP=3
∵AE=7,AD=10
∴DE=3
∴BP=DE
在矩形ABCD 中AB =CD ,∠B =∠CDE 在△ABP 和△CDE 中
AB CD B CDE BP DE =⎧⎪
∠=∠⎨⎪=⎩
∴△ABP ≌△CDE (SAS )(2)如图,由题意得BP =2t ∵BC =10∴CP =10-2t
若使△DCP ≌△CDE ,则需CP =DE 即10-2t =3,t =
72
∴当t =7
2
时,△DCP ≌△CDE .
2.
解:如图,由题意得AP =x ,CQ =2x
∵AD =12∴DP =12-x
要使△PDQ ≌△CQD ,则需DP =QC 即12-x =2x ,x =4
∴当x =4时,△PDQ ≌△CQD .
3.解:如图,由题意得BP =3t
∵BC =8∴PC =8-3t
∵AB =10,D 为AB 中点
∴BD =1
2
AB =5
①要使△BDP ≌△CPQ ,则需BD =CP ,BP =CQ 即5=8-3t ,t =1∴CQ =3t =3
则Q 的速度为Q v =s t =3
1
=3(cm/s )
即当t =1,Q 的速度为每秒3cm 时,△BDP ≌△CPQ .②要使△BDP ≌△CQP ,则需BP =CP ,BD =CQ 即3t =8-3t ,CQ =5
∴t =
43
则Q 的速度为Q v =s t =5×34=15
4
(cm/s )
即当t =43,Q 的速度为每秒15
4
cm 时,△BDP ≌△CQP .
综上所述,当t =1,Q 的速度为每秒3cm 或t =4
3
,Q 的速度
为每秒15
4
cm 时,△BPD 与△CQP 全等.
4.
解:如图,由题意得BP =2t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cm ∴AB =BC =10∴PC =10-2t ∵AE =4∴BE =10-4 =6
①要使△BEP ≌△CPQ ,则需EB =PC ,BP =CQ 即6=10-2t ,CQ =2t ∴t =2,CQ =4
则点Q 的速度为Q v =s t =4
2
=2(cm/s )
即当t =2,Q 的速度为每秒2cm 时,△BEP ≌△CPQ .②要使△BEP ≌△CQP ,则需BP =CP ,BE =CQ 即2t =10-2t ,CQ =6∴t =
52
则点Q 的速度为Q v =s t
=6×25=12
5(cm/s )
即当t =52
,Q 的速度为每秒12
5cm 时,△BEP ≌△CQP .
综上所述,当t =2,Q 的速度为每秒2cm 或t =5
2
,Q 的速度
为每秒12
5
cm 时,△BEP 与△CQP 全等.
5.
解:(1)①当P 在BC 上时,
如图,由题意得BP =2t (0<t ≤2.5)
1
21
4224ABP S AB BP t t
∆=
⋅=⨯⨯=∴②当P 在CD 上时,(2.5<t ≤4.5)
1
21
45210
ABP S AB BC
∆=⋅=⨯⨯=∴③当P 在AD 上时,由题意得AP =14-2t (4.5<t <7)
1
21
41422
284ABP S AB AP
t t ∆=⋅=⨯⨯=∴--(((2)①当P 在BC 上时,如图,由题意得BP =2t
要使△DCP ≌△DCE ,则需CP =CE ∵CE =2∴5-2t =2,t =1.5
即当t =1.5时,△DCP ≌△DCE
②当P 在CD 上时,不存在t 使△DCP 和△DCE 全等③当P 在AD 上时,由题意得BC +CD +DP =2t ∵BC =5,CD =4,∴DP =2t -9
要使△DCP ≌△CDE ,则需DP =CE 即2t -9=2,t =5.5
即当t =5.5时,△DCP ≌△CDE .
综上所述,当t =1.5或t =5.5时,△DCP 和△DCE 全等.
6.
解:(1)①当Q 在CD 上时,
如图,由题意得CQ =2t ,BP=t ∴CP=5-t (0<t ≤1.5)
2
1
21
(5)22 5CPQ S CP CQ
t t
t t ∆=⋅=-⋅=-∴
②当Q 在DA 上时,(1.5<t ≤4)
12
1(5)32
7.5 1.5CPQ S CP CD t t
∆=⋅=⨯=∴--③当Q 在AB 上时,由题意得BQ =11-2t (4<t <5)
212
1(5)(112)2
215522
CPQ S CP BQ t t t t ∆=⋅=-⨯-=-+∴(2)①当Q 在CD 上时,不存在t 使△ABP 和△CDQ 全等②当Q 在AD 上时,
如图,由题意得DQ =2t -3
要使△ABP ≌△CDQ ,则需BP =DQ
∵DQ =2t -3,BP =t
∴t =2t -3,t =3
即当t =3时,△ABP ≌△CDQ .
③当Q 在AB 上时,不存在t 使△ABP 和△CDQ 全等综上所述,当t =3时,△ABP 和△CDQ 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