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第13课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词,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词,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情境导入】同学们,说起唐诗,不得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其一)》,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新课解读】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
(1)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划出朗读节奏,注意朗读语气、语调及重音。
学生自由诵读,全体同学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互译诗句的大意。
4.诗中借用历史故事有什么作用?讨论归纳:借用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所信任和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
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5.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讨论归纳:哪怕面前的道路阻碍重重,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
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6.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借这首诗歌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三、拓展延伸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人教部编版九上第课《诗词三首》教案.doc
人教部编版九上第课《诗词三首》教案.doc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形式及特点
2.学习《将进酒》、《登高》以及《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诗词,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现
3.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
1.介绍诗词的定义和形式
3.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现
4.欣赏古代诗词,学习诗词的吟咏和朗诵技巧
教学重点:
1.对于初学者来说,古代诗词的韵律和内容往往比较难懂,需要加强解析和讲解
2.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解析古代诗词,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讲述法
2.朗读法
3.简析法
教学过程:
Step 1 课前导入(10分钟)
1.引出古代诗词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2.带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宋词(例如《静夜思》、《钗头凤》等)
2.组织学生对三首诗词进行比较和分析
3.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
1.要求学生在家里跟读诗词,并进行朗诵练习
2.以小组的方式,讲述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解析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现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三首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现
3.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表现出对古代文学的浓厚兴趣
4.学生能够自主跟读、欣赏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习效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13诗词三首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行路难》(其一)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行路难》(其一)作于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
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
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其一)。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3)《水调歌头》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
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词人在密州时所作。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诗词三首》示范说课稿
加拿大签证协议书甲方(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服务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希望获得加拿大签证,乙方作为专业的签证服务机构,愿意为甲方提供签证申请服务,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办理加拿大签证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服务内容1.1 乙方将为甲方提供加拿大签证申请的咨询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签证类型、申请条件、所需材料等。
1.2 乙方将协助甲方准备签证申请所需的全部材料,并指导甲方完成签证申请表格的填写。
1.3 乙方将代表甲方向加拿大使领馆提交签证申请,并跟进签证申请进度。
第二条甲方义务2.1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个人信息及相关材料。
2.2 甲方应按照乙方的要求及时支付签证服务费用。
2.3 甲方应配合乙方完成签证申请过程中的各项要求。
第三条乙方义务3.1 乙方应根据甲方的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签证申请建议。
3.2 乙方应保证所提供服务的专业性和准确性,确保签证申请材料的完整性。
3.3 乙方应保护甲方的个人信息,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第四条服务费用4.1 甲方应向乙方支付签证服务费用共计___________加元(CAD)。
4.2 服务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咨询费、材料准备费、递交费等。
4.3 甲方应在签订本协议后___________个工作日内支付服务费用。
第五条违约责任5.1 如甲方未按约定支付服务费用,乙方有权暂停服务,并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
5.2 如乙方未能按约定提供服务,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退还已支付的服务费用。
第六条协议的变更与解除6.1 本协议一经签订,未经双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6.2 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本协议无法履行,双方可协商解除协议。
第七条争议解决7.1 本协议的解释、适用及争议解决均适用加拿大法律。
7.2 因本协议引起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至乙方所在地的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诉讼。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诗词三首》名师教案
13 诗词三首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其中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词三首》,去感受古典诗词独特的魅力,品析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
1.了解三首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新课导入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进诗人的灵魂。
让我们共同品味!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路(qí)柯.(kē) 畔.(pàn) 暂.(zàn)2.作者链接(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3.背景链接(1)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
13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词内容。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线串连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品诗情、会诗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难点: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一、导入新课有位诗人,24岁离开家乡“仗剑走天涯”,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只可惜“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位诗人就是——李白。
五月天的一首歌——《倔强》,跟李白的气质很相似。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在李白的诗里一直都有这种自信而霸气的宣言。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李白在遇到挫折而感到悲愤的时候会如何表达呢?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欲借此实现自己“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
但三年将过,他不但宏愿难成,反遭奸佞诋毁,被迫离京,于是在与朋友饯别分离之际,写下此诗。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并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金樽.:zūn,盛酒的器具。
珍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万钱:同“值”,价值。
投箸.:zhù,筷子。
冰塞.川:sè,堵塞。
今安.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定、必然。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2)易错字词。
“樽”不要写成“尊”,“羞”不要写成“馐”,“直万钱”不要写成“值万钱”,“渡”不要写成“度”,“箸”不要写成“著”,“歧”不要写成“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2.学生品读,发言。
预设:“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
(“拔剑”这一动作,是否显得特别突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即将迈向自己的理想;“冰塞川”“雪满山”比喻理想受阻。
(李白真有渡河登山的行程吗?)“行路难------今安在”反复、疑问的修辞,感叹号的强调,短句的紧张急促,表现内心极度的迷惘与失落。
(“多歧路”,李白到底有哪些路可以选择?如果这时再给李白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会怎样选择?)(品读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言,抓住其闪光点加以肯定,然后一定要品与读结合,以品促读。
)3.师朗读,小结过渡:食不知味,酒难入喉,长吁短叹,彷徨四顾,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洒脱的诗仙吗?难道他真的被打倒了吗?引入“闲来······济沧海”两句。
品读,说说你在这两句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吕尚八十终遇文王,伊尹奴隶竟成国相(年老位卑,仍成大业)本意解读:垂钓碧溪,泛舟日边,感觉悠闲自由,温暖清新。
(隐逸与进取,矛盾的选择纠结于同一句。
读时注意语气略轻松,带期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信)“济”:同舟共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词的多义解读,坚定的理想,自我的勉励)(品读时,应注意前句隐隐的希望与后句坚定的自信这种感情的区别,朗读处理时应努力表现情感上的层次。
)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诗仙,在痛苦的深渊中仍能将自己打捞,在俗世的尘埃里也能开出青色莲花。
仰望诗仙,有情诵读。
4.引入录音范读,听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一句来试读。
(先同桌互读,再推荐班中展示,最后再次齐读。
)四、结合情境,诗意拓展:1.多年以后,我们可能不再会背诵这首诗,但我们绝不会忘记这一句:——你会在什么时候想起这句诗?你会把他送给谁呢?当我陷入困境时,我在心底轻轻地勉励自己:——当朋友遭遇挫折时,我会深情地鼓励他:——当整个世界都背对着我时,我也一定要面朝大海,大声地喊出——2.李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PPT:辗转流浪,倏忽十二载——756年,安史之乱,受聘入永王李璘军中757年,获罪,流放夜郎759年,遇赦761年,欲投李光弼军,因病未果762年,病殁(mò)于安徽当涂他,是凄凄长夜中最孤独的行者——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教案
13 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三首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2.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新课导入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进诗人的灵魂。
让我们共同品味!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路(qí)柯.(kē) 畔.(pàn) 暂.(zàn)2.作者链接(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3.背景链接(1)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三首》精品教案(含反思)46
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1.以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2.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探究本诗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年)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作,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目标导学二:赏析诗句,品味情感1.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感情的?明确:前四句写出“嗜酒见天真”的作者竟然在朋友的践行宴上,“停杯投箸不能食”,并“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教学提示】可引导学生从诗歌情绪的起伏入手思考。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人教九年级上语文教案诗词三首
13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金樽、歧路”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展示课外资料,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深入了解作者,并学会对诗词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想象与拓展中,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2.学习古人诗歌唱和的习惯,理解诗中典故的内涵。
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
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他是谁呢?(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一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诗风天真自然,豪放飘逸。
有《李太白集》三十卷传世,存诗约一千首。
2.背景资料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金樽.(zūn)投箸.(zhù)冰塞.川(sè)歧.路(qí) 济.沧海(jì)(2)通假字玉盘珍羞.(xiū)直.(zhí)万钱(“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三首》精品教案(含反思)46
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1.以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2.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探究本诗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年)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作,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目标导学二:赏析诗句,品味情感1.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感情的?明确:前四句写出“嗜酒见天真”的作者竟然在朋友的践行宴上,“停杯投箸不能食”,并“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教学提示】可引导学生从诗歌情绪的起伏入手思考。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诗词三首》选自统编版教材九上第三单元。
《行路难(其一)》是一首乐府诗,诗人李白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从未放弃其远大的政治理想,表现了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
诗中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未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是咏中秋名作。
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抒发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的情绪作结,全词蕴涵深邃的哲理趣味。
这三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已经了解了诗歌的分类和特点。
能借助于对诗歌押韵和节奏的把握,初步感知诗歌意象并进行简单赏析。
学生喜欢读诗词,但由于年龄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使他们对诗词的情感难于把握。
九年级学段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通过抓重点字词句,联系诗歌创作背景,领悟作者在诗中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默写古诗词,鼓励学生就其感受最深的一点谈感受或者启示。
四、教学重点1.通过对具体词语、诗句的解读和补充背景资料的拓展阅读,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所蕴含的哲理。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并能运用三首诗词。
五、教学难点在情境创设中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内涵,感悟其中哲理。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李白(一)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引导:请大家读下面一则对联,猜一猜,他是谁?出示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学生活动:看对联,回顾作者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环节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教师引导:古典诗歌要读出其中的味道,同学们的语速可以放慢一点儿,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可以长一点儿。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3 诗词三首【教材分析】《行路难》(其一)是大诗人李白怀才不遇的愤慨,也是他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酬乐天某某初逢席上见赠》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是X禹锡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是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是苏轼词的典X之作。
这三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
学习这三首诗词要注意不同体裁诗歌的特点,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与豁达胸怀。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预习提示】(1)我搜集的文学常识、创作背景(2)我积累的文言字词(音形义)(1)诵读课文,注意不同体裁诗歌(乐府诗、律诗、词)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2)结合注释初步读懂每首诗词的内容。
(3)这三首诗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与胸怀?(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谁如此的豪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又是谁如此的旷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谁又如此的乐观?你来谈谈你心目中的大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生平、时代、代表作品;有关故事、传说;你对诗人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一)请同学们自己朗读三首诗歌,根据注释和字典标注字音。
(二)认真听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
(三)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然后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注意三首诗歌(乐府诗、律诗、宋词)的节奏和韵律,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和《乡愁》。
这三首诗词分别反映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土地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诗人对家乡、祖国和自然的情感表达,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但对于这一单元的诗词,他们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诗词背景和文化底蕴的理解不够深入;2. 在欣赏诗词时,难以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意境;3. 部分学生对于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三首诗词;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诗词的能力;学会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祖国和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对诗词艺术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词的背诵、理解及情感体验;诗词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的掌握。
2.难点:对诗词深层含义的解读和诗人情感的把握;对诗词背景和文化底蕴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故事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受诗词美的同时,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词内容、诗人背景、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课件。
2.参考资料:收集与诗词相关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讲解。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相关游戏和活动道具,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教案
环节四
点拨归ຫໍສະໝຸດ 纳文章主旨
环节五
拓展
延伸
结合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写一篇200—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水调歌头》
八月中秋,月圆之夜,一轮明月高挂夜空,星星几颗,清风习习,甚是凉爽。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诗人或是词人,在这个中秋之夜,你独自一人携一壶酒,捧一卷书,静静地享受着这宁静的夜。这时,你有什么感想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有《李太白全集》。
2.背景介绍: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行路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
环节三
合
作
探
九上语文第三单元《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李白、刘禹锡、苏轼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这三首诗词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三首诗词。
2、品味诗词的语言,掌握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3、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古诗词,培养阅读兴趣,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音频朗读、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发展到顶峰。
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三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
他是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写作背景《行路难》这组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检查预习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的字词,相互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
五、诗歌赏析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
3.理解字词。
(1)金樽:金酒杯。
樽,盛酒的器具。
(2)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3)直:同“值”,价值。
(4)箸:筷子。
(5)歧路:岔路,大路分出的路。
(6)会:一定,必然。
(7)云帆:高悬的帆。
(8)济:渡。
(9)沧海:茫茫大海。
4、理解诗意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4 诗词三首(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14 诗词三首1.诵读课文,了解诗词及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
2.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
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曾有人这样评价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而说到李白,我们总是绕不过一个词语,那就是——浪漫,浪漫主义风格也是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
千百年来,李白打动了无数读者,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解读名篇《行路难》(其一),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李杜”。
他的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
代表作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将进酒》《蜀道难》等。
◎背景链接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征召入京,供奉翰林院。
其才华虽为唐玄宗所赏识,但他“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却无法实现,又受权贵排挤,仅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离开了长安。
本诗应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文体知识乐府诗:本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乐府诗一般没有严格的押韵要求。
2.目标任务二: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朗读指导。
从字音、节奏、韵律等方面来进行。
(1)读准字音:金樽.(zūn)珍羞.(xiū)投箸.(zhù)歧.路(qí)(2)了解诗歌形式:乐府诗,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节奏鲜明。
(3)把握节奏: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精品教案(第3课时)
《诗词三首》精品教案(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慨,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体悟“月亮”在古诗词中所赋予的意象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情境导入。
设计一:(以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氛围。
)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
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同学们能抖出多少句有关“月”的诗歌?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
设计二:欣赏美轮美奂的月亮图,并配以《明月几时有》的轻柔笛音乐曲。
古往今来,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士的情思,我们信口就可以拈来几句,下面请大家背诵几句吧,让我们共同欣赏文人骚客钟爱的有关“月亮”的诗句。
诗人常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中,看看他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
2.介绍词的知识,解题。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
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
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少了缠绵悱恻,多了豪迈豁达。
3.作家作品。
(多媒体出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位列“唐宋八大家”。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金樽、歧路”等字词的音形义.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过程与方法展示课外资料,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深入了解作者,并学会对诗词进行赏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在想象与拓展中,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2.学习古人诗歌唱和的习惯,理解诗中典故的内涵.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他是谁呢?(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一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诗风天真自然,豪放飘逸.有《李太白集》三十卷传世,存诗约一千首.2.背景资料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金樽.(zūn)投箸.(zhù) ·冰塞.川(sè)歧.路(qí) 济.沧海(jì)(2)通假字玉盘珍羞.(xiū)直.(zhí)万钱(“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三、朗读指导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四、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金樽:对酒杯的美称.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形容酒美价贵.箸:筷子.歧路:岔路.长风破浪:比喻远大理想得以实现.云帆:高高的帆.济:渡.沧海:大海.2.重点句子翻译(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金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过黄河,冰雪堵塞了河流;要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来到,到那时将扬起云帆远渡沧海.五、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过本诗后,你知道能概括此诗主旨的是哪两句吗?答案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二句.答案示例: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但诗人的心情并不和宴饮的欢乐氛围一致.2.第三、四句中有哪些典型动词和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试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示例:“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茫然”放在一起,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难平的心情.3.试分析第五、六句中的“冰塞川”“雪满山”.答案示例:“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他却没有被皇上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他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4.请说说“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典故的出处,并分析它们的作用.答案示例:垂钓碧溪: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乘舟梦日:传说伊尹在受成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5.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境,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最后的诗句中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包含了哪些信息?答案示例:诗人忽然想到大有作为的姜尚和伊尹,他们的人生遭际带给诗人一线希望之光.这写出了诗人的不甘心,仍对自己从政有所期待,表现了诗人既对现实感到愤懑不平又寄希望于未来的复杂心情.(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结合赏析过的内容,理解全诗的情感.答案示例: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案示例:巧用象征和典故.“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引用姜尚、伊尹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悲愤、苦闷的心情及执着追求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行路难(其二)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译文: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六、课堂小结李白作诗,以情纬诗,以才赋诗,以神取胜.情饱、才满、神足,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品中,诗人合一,天人合一,他那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执着精神,将永远鼓舞着积极向上的人们昂首前行,其中一定有我、有你、有他……最后,让我们高声吟诵诗的最后两句,并以此互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七、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八、板书设计行路难(其一)⎩⎪⎪⎨⎪⎪⎧⎭⎪⎪⎬⎪⎪⎫苦恼⎩⎨⎧ 面对佳肴,食不下咽心事重重,四顾茫然希望⎩⎨⎧ 世事艰难,怀才不遇缅怀古圣,光明在前追求⎩⎨⎧ 长风破浪,自有其时展望未来,信心益坚积极乐观自信坚强第二课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前复习默写《行路难(其一)》.二、新课导入对于古代文人来说,遭受贬谪是常有的事.可是面对这些不顺利的人生际遇,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保持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起来感受这种乐观精神吧!三、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为文长于说理,有《刘梦得文集》.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有《东坡全集》.2.背景资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苏轼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宫阙.(què) 琼.楼(qióng) 绮.户(qǐ) 婵娟..(chán juān) (2)一词多义何⎩⎨⎧ 何.似在人间(代词,哪里)今夕是何.年(代词,什么,怎样) (3)古今异义歌⎩⎨⎧ 古义:诗歌。
例:今日听君歌.一曲。
今义:歌曲;唱。
何事⎩⎨⎧古义:为什么。
例:何事..长向别时圆。
今义:什么事情。
四、朗读指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五、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酬:答谢,诗中是以诗相答的意思.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怀旧:怀念故友.翻似:倒好像.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把酒:端起酒杯.宫阙:宫殿.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不胜:经受不住.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影子也跟着舞动.何似:哪里比得上.朱阁:朱红色的楼阁.绮户:雕花的门窗.照无眠: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何事:为什么.2.重点句子翻译(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沉舟的边上,已千帆竞发,枯树的前面,已万木争春.(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悲伤欢喜、分离聚合,月亮有阴有晴、有圆有缺,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六、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各联各写了什么?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首联:抒情——凄凉地、弃置身——辛酸愤懑颔联:用典——向秀作赋、王质烂柯——悲痛感叹颈联:比喻——沉舟、病树——开朗豁达尾联:点题——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不拔2.分别概括《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上阕和下阕的内容.答案示例:上阕:对月饮酒,在天上与人间之间徘徊.下阕: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释中的典故及其内涵、表达作用.答案示例: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事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思念亲人的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答案示例:把酒问月,引出思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无眠”:因思念而难以成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从月圆想到人圆,再想到分别.“但愿人长久”,渴望团圆.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除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词人还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联系背景:苏轼虽然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密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因此,本词除了表达他对子由的思念之情,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答案示例: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2.你是如何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的现实意义的?答案示例:示例一:作者将自己喻为“沉舟”“病树”,但依然用欣慰的眼光去看待“千帆”与“万木”,这是一种很难得的积极心态,也很有现实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或许由于年龄、能力等原因,在事业上不能有太高的成就了,在社会上不能起先锋作用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态呢?不管当事人愿不愿意承认,他们多多少少都希望别人干得不如自己,干砸点什么,以此来向领导、向社会说明:没有我不行!自己已经是“病树”了,也希望别人比自己更“病”.而作者却能够克服自己这种狭隘的心胸,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从自己这艘“沉舟”身边迅速掠过的“千帆”,在自己这棵“病树”前面生长得郁郁葱葱的“万木”,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高度,欣然接受自己的命运.示例二:如果从“病树”“沉舟”的角度切入,也能给人深刻的启示,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失误和教训,要找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认真分析,加以总结,更要认识到“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危害,小的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力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我欲乘风归去”体现出词人政治上的失意,那词人是不是要远离官场?他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答案示例:不是.苏轼借助月亮表达了充满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所以说苏轼这首词中月亮代表了两种情感:思念和失意.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答案示例:“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思是:明月你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接着,词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代指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答案示例: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老友,写自己回归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赏析: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地表现了词人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七、课堂小结刘禹锡通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昂扬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体现出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这就是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久未团聚,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愁,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八、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九、板书设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坎坷遭遇——渲染——辛酸归来感慨——用典——悲痛展望未来——写景——豁达点明题意——抒怀——昂扬辛酸愤懑坚定乐观水调歌头⎩⎨⎧⎭⎬⎫望月问天(写景)—情景交融怀人问月(抒情)—议论升华乐观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