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课标解读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乙醇》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乙醇》。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是连接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留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肯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老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楚明了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肯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神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阅历入手,充分利用试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依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当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学习、小结作业。
乙醇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日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一一乙醇一:说教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一一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新课标中,同学对于有机物的学习主要在于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重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等的学习。
乙醇是连接前面学习的烷与后面的酸的桥梁,在本章的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对于乙醇,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所以本堂课的教学着重于对乙醇的结构与性质的学习和研讨。
2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已经学习了燃的基本学问,对有机化学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的有了肯定的熟识,对生活中较为熟识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学校化学学习中也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它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而本节内容中的乙醇与钠的试验具有肯定的危急性,而且观看试验视频一样能吸引同学留意力,并使同学印象深刻,所以我使用观看试验视频的方法代替同学试验。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①了解乙醇的组成、主要性质②了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培育同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②通过比较分析方法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同学结构打算性质,性质打算用途的科学思维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纳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使用PPT与视频相结合,牢牢吸引住同学留意力,深化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引入课堂:通过同学熟识的歌曲来引出乙醇2物理性质:引导同学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熟知的酒来学习乙醇的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引导同学自己得出乙醇的结构式,通过乙醇燃料过渡到乙醇的氧化4用途:通过对化学性质的学习,引导同学自己得出乙醇的用途。
《乙醇》说课稿_2

《乙醇》说课稿《乙醇》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的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本节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引入的。
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为以后学习更复杂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打下基础。
乙醇这节课将学习到官能团决定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__的重点,也是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重要考点。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能解释与乙醇有关的生活现象。
②知道乙醇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能辨认乙醇的官能团。
③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让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尝试科学探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来探究乙醇与钠反应的产物以及乙醇的结构式。
②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酒的发明的介绍,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爱国情怀。
②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体验合作、探究学习带来的乐趣。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乙醇的结构推断和化学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是整个醇类化学性质的“龙头”,掌握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可以类推其他醇类的性质,并为后面学习苯酚、乙醛等的性质做好铺垫。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关系乙醇在反应中断裂和生成的化学键分别在哪个部位以及为什么这样断键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通过学生已有的有机化学知识,利用实验产物,可推知化学键断裂和生成部位,并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更形象直观地看出这些部位,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有一些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乙醇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一、说教材《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学习有机物,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性质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学生初中已对乙醇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中注意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醇的结构、主要性质及用途。
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乙醇的实验,学会观察、分析化学实验现象和推理、探究实验结果,并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
通过学习乙醇的用途,感受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密切关系,养成关注化学相关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乙醇分子结构的推断和乙醇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1. 从生活实际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隐藏的问题,积极思考,具体分析,达到一种师生和谐、共同学习的良好气氛。
采用边讲边实验探究,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
2. 充分发挥对媒体的作用,把乙醇的用途拼接起来,在围绕这些进行探究性学习。
用动画展示反应进行的微观过程,深入理解乙醇的结构,以及在化学反应时的断键特点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状况: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乙醇的化学式为:C:H,OH。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烃类的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3)学生的心理状况:能够深刻的认识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学生们心里会特别好奇,我会常联系实际生活来讲解。
2.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法: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的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化学标准》,可以得到,必修模块的乙醇安排主要需实现两个功能。
其一,是烃类及烃类衍生物的桥梁,让学生了解它的结构,用途。
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酒驾如何查酒精含量。
其二,为日后选修内容——有机化学打下基础。
因此,这节课可以说是一节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的课程。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生已经掌握了了烃的基本知识。
并且,近些年来很多有关假酒事件、酒驾事件,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了很多有关酒精的隐性知识。
同时,对有机化学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对于它的分子结构,以及化学性质都将产生很大的兴趣做进一步探究。
从动手能力来看,大部分情况下,本节课都安排在高一的第二学期。
所以经过半年的高中学习。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
能在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但部分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在分组时,一定要注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能够让能力稍强的同学带动能力稍弱的同学。
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来看,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总结能力。
从“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学习型”转变。
并且,这一时期的孩子,思维创造力得到很大发展。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乙醇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乙醇教学设计学科:化学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高一章节: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之乙醇《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之乙醇》教学设计本节学习任务概述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丰富,在衣食住行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乙醇和乙酸是两种比较常见的有机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乙醇和醋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且以这两个为例,掌握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定义。
一.课标分析1.知道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2.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有很多,本节课我们认识的是乙醇和乙酸。
本节课分为两课时,分别为第一课时乙醇和第二课时乙酸。
本节课,我将带学生学习第一课时乙醇。
三.教学建议本节课对乙醇、乙酸化学性质的学习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学生的动手参与实验和相互间的交流;对乙醇,乙酸结构的教学注意充分发挥好模型和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以加强直观教学,便于学生理解。
第一课时乙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让学生形成由现象知本质的学习方法。
三.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简式,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2. 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
四.教学方法分析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提问古诗词,学生填空——引出所讲有机物乙醇——提出问题:观察乙醇色、态及气味,总结物理性质→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并总结出乙醇分子的化学式,结构式及结构简式→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五.学习资源及学习环境众所周知,当代网络技术发达,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步的渗透到了课堂之中。
高中化学《乙醇》精品公开课说课稿

高中化学《乙醇》精品公开课说课稿《乙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说明:本模块学习要求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与金属钠的反应、催化氧化)及主要用途深广度要求仅限课标中所列常见代表物的学习,官能团概念、其他内容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2、教材地位和作用: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学生感觉亲切、熟悉的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乙醇教学应该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学生借助这种熟悉的有机物,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烃的含氧衍生物,认识到有机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初步认识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
同时乙醇也是高考的重点物质之一,在各年各地的高考试卷中都曾有所体现,所以在学习中必须给与高度重视。
3、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醇的组成、主要性质及用途。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探索,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从观察生活实际和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本质原因,从而了解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运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养成团队合作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感受乙醇与生活、社会的密切关系,养成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和乙醇的化学性质(催化氧化反应和置换反应)教学难点:经历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的过程,规范实验操作的要领。
二、学生分析:1、知识储备初中时学生对生活中常见到的酒有所了解,对乙醇的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用途也已初步接触;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最新化学必修二 乙醇 人教版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武威十八中王勇刚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分析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地位与作用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乙醇比较熟悉,且在初中已经在九年级上册《燃料及其利用》一章节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乙醇。
以乙醇作为学生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烃类衍生物,知识起点低,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是在学习了烃类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乙醇,学生可以轻松的从乙醇的组成分析探究乙醇的结构,再由结构认识乙醇的性质。
并且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关键,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本节是由学习烃类有机物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阶段,将《生活中两种最常见有机物》安排在这里《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的教学不仅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网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同时也在整个高中有机化合物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
加深认识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从乙醇组成-结构-性质出发,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亲历体验实验的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醇》课标解读
(一)目标分解
第一步:分解内容标准和学业水平,确定关键词。
《内容标准》: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业水平》: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与金属钠反应、催化氧化等)及主要用途。
第二步:分析中心词,构建概念图(分析图)
1、依教材文本构建概念图、确定教学重点(教材与课标的一致性分析)。
针对乙醇的性质教材中描述了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其中化学性质描述了可燃性、与金属钠反应和催化氧化。
而且化学性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依据学情确定教学难点(认知的基础、关键点、障碍点、发展点分析)。
乙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乙醇,对乙醇的分子式、存在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必修1中已经学过钠和水的反应,但对催化氧化来说为第一次接触,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它确定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乙醇性质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可燃性
与金属钠反应
催化氧化重点、难点分子结构
用途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概念体系 确定行为条件
乙醇
性质
化学
性质
可燃性
与金属钠反应 催化氧化
物理性质
说出
概念体系
适用的行为动词
学生的经验
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程度
课标分解总表
(二)目标陈述
1、观察乙醇样品,观察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做乙醇与水,乙醇与苯的溶解实验,总结出乙醇的溶解性。
能准确、完整的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2、学生会动手拆插球棍模型,对照模型,能够准确书写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会从结构预测乙醇的化学性质。
3、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能说出乙醇燃烧现象,乙醇与钠反应现象,乙醇催化氧化现象,并能根据现象判断生成物,且用方程式准确表示反应,并会分析断键位置,提高分析根据有机物结构分析有机物性质的能力。
(三)评价设计
1.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碳原子投以单键相连
B分子中都含有6个相同的氢分子
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
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
2.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
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
B.0.1mol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05molH
2
C.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D.乙醇容易挥发
3.(1)乙醇的分子式是,结构式是,结构简式是。
乙醇从结构上可看成是基和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乙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基决定。
(2)
(1)与金属钠发生反应时,键断裂。
(2)催化氧化为醛时,键断裂。
4.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先把线头放在火上烧一下,以除去漆层,并立即在酒精中蘸一下,再焊接。
为什么要用酒精处理后再焊接?试用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四)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总结归纳]→[评价反馈]。
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乙醇
一、教学设计说明
《专题3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2模块中的有机化学部分,本节在整个第三章中的地位非常突出,是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具体的
有机物,按“结构—性质—重要作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这样的模式来学习。
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使学生认识乙醇,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并且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本节是整个第3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设计成功,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二、教学目标
1、观察乙醇样品,观察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做乙醇与水,乙醇与苯的溶解实验,总结出乙醇的溶解性。
能准确、完整的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2、学生会动手拆插球棍模型,对照模型,能够准确书写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会从结构预测乙醇的化学性质。
3、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能说出乙醇燃烧现象,乙醇与钠反应现象,乙醇催化氧化现象,并能根据现象判断生成物,且用方程式准确表示反应,并会分析断键位置,提高分析根据有机物结构分析有机物性质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六、实验准备:药品:无水乙醇钠铜丝
仪器:试管(4支)酒精灯镊子
七、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同点:不同的反应条件使得前者是部分氧化,后者是完全氧化。
用途提问:1:除了做调味品和饮料,你知道乙醇在
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吗?2:你了解工业酒精
吗?
讨论,交流:学生根据
乙醇能够燃烧的性质和
已有的关于工业酒精的
知识,展开讨论。
小结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乙醇的物理性
质,化学性质只讲了乙醇的氧化反应和与活泼金
属的取代反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
些收获?
学生发言,相互补充
作业作业布置:
1、结合近期机动车驾驶员饮酒造成严重交通事故案例,谈谈饮酒的利弊。
2、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原理与乙醇相似,请写出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
评价设计
1.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碳原子投以单键相连
B分子中都含有6个相同的氢分子
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
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
2.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
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
B.0.1mol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05molH
2
C.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D.乙醇容易挥发
3.(1)乙醇的分子式是,结构式是,结构简式是。
乙醇从结构上可看成是基和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乙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基决定。
(2)
(1)与金属钠发生反应时,键断裂。
(2)催化氧化为醛时,键断裂。
4.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先把线头放在火上烧一下,以除去漆层,并立即在酒精中蘸一下,再焊接。
为什么要用酒精处理后再焊接?试用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是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精心准备,提供条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设计方案,做实验验证有关结论,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新理念。
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少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大,不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更注重对不能层次学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