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科学八下第三章按章节知识点详细总结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要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要点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要点1.气体的检验:O2:带火星的木条。

CO2:澄清的石灰水。

水蒸气:硫酸铜粉末。

2.重要实验及现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红磷在氧气(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P2O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瓶底铺一层细沙或盛少量的水),生成黑色固体(Fe3O4);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4.氧气的物理性质①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氧气);③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1.429克/升,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④1标准气压下,—183℃液化为淡蓝色的液体,—218℃时凝固成雪花状蓝色固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 (助燃性)5.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式及装置图1)分解双氧水(图1) 2)加热高锰酸钾(图2)3)加热氯酸钾(图2 )6.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7.燃烧的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 ②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 可燃物与助燃剂(氧气)充分接触8.氧化、燃烧、自燃和爆炸的区别与联系9.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0.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11.空气质量的检测等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配套练习】( )1.霓虹灯是利用A 氧气B 不同颜色的玻璃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气2.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瓶中装一部分水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要装过量的红磷?3).红磷在瓶中熄灭后,将瓶内温度冷却到室温,瓶内气压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不待瓶内温度降到室温就打开止水阀,进入瓶内的水将____1/5。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5).红磷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一节:空气与氧气1、说说检验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方法??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参见书本P71页图3-2)(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是体(固或液),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减小或不变或增大)(2)等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的现象是,集气瓶内水位最终约上升剩下容积的。

(3)此实验说明:。

(4)此实验中,会导致测得的结果偏大的因素有:;会导致测得的结果偏小的因素有:。

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现代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中还有氦、氩、氙等这些,此外还有少量的、,及其它杂质。

大量实验测定表明,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大约是:。

4、空气中各成分有重要的利用,请选择。

属于利用氧气的是,属于利用氮气的是,属于利用二氧化碳的是,属于利用稀有气体的是①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②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③固态叫干冰,是一种良好的致冷剂;④是工业制汽水的一种原料之一;⑤充入灯泡可延长使用寿命;⑥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⑦供给生呼吸;⑧燃料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高温火焰5、氧气的物理性质主要有:①常温下色味态;②(易或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法收集氧气);③氧气的密度为,密度比空气密度(所以也可以采用法收集氧气)(空气的密度为);④液化时呈色,凝固成状蓝色固体。

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说说上述一些实验中的注意事项??7、氧气的制取:请写出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其中MnO2只起改变反应速度的作用,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

8、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实验中,结合书本图3—16思考:①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的目的是什么?③何时开始收集氧气?9、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是:。

①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②加固体药品;③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④当气泡连续出现后收集氧气;⑤先移出导管,再灭酒精灯。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章电与磁【知识梳理1】一、磁体:1、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每个磁体都有2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3、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

(退磁)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2、方向(规定):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三、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也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内部相反)四、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1、特点: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地磁的N极在地理S极附近。

2、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

(宋代沈括第一个发现)五、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2、通电直导线磁场的特点:以通电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3、通电螺线管磁场:①磁场与条形磁铁很相似,也有南北极;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会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磁极【知识梳理2】一、电磁铁:组成:通电螺线圈和铁芯;带铁芯的通电螺线圈优点:(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3)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控制。

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电磁继电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1)工作过程: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达到控制作用。

(2)作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知识点一、土壤与植物(一)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

矿物质颗粒就像土壤的“骨架”,为植物提供支撑;腐殖质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能为植物提供养分;水和空气则存在于土壤的孔隙中。

(二)土壤的类型根据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较大,通气性和透水性好,但保水性差;黏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较小,通气性和透水性差,但保水性好;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大小适中,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都比较均衡,是最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三)植物的根系植物的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像大豆、青菜等植物就是直根系;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像小麦、水稻等植物就是须根系。

根系在土壤中不仅能固定植物,还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四)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求量较大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氮肥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磷肥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钾肥能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二、植物与水(一)植物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差异。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二)水分的运输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向上运输。

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上下连接,形成了一条贯通的管道,能够将水分从根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三)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片上的气孔是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

蒸腾作用对植物有重要意义,它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还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增加大气湿度。

三、植物与空气(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八下3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八下3

八年级下册第三章植物与土壤一、土壤中有什么(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1、植物: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充分地吸收着土壤里的各种养分;植物是土壤有机物积累的重要来源。

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对土壤的结构和性状改良具有积极意义。

2、动物:土壤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

土壤动物影响着土壤的结构和性状,土壤生物之间也会产生相互影响。

如蚯蚓这样个体较大的土壤动物,对土壤的结构、通气状况的改良能够起很大的作用。

像蝼蛄这样的土壤动物,有时候则可以对植物造成伤害,也可以影响土壤的结构和性状。

3、微生物:土壤中还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它们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繁殖快、活动性强等特点。

它们使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养分,促成了养分的循环。

(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1、空气:土壤中的空气主要分布在土壤颗粒间的空隙里。

它基本上来自于大气。

但也有一部分气体是由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是微生物等进行生化反应的结果。

所以,土壤空气的成分和大气成分不完全相同。

土壤空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2、水分:(1)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水。

土壤水分主要来自降雨、降雪和灌溉。

(2)若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也可上升补充土壤水分;地表空气中水蒸气遇冷也会凝结,直接转变成为土壤水分。

3、有机物: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贮存在土壤中。

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土壤中的腐殖质对植物的营养有重要作用。

4、土壤矿物质:土壤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矿物元素。

(三)土壤的形成从岩石到土壤,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和沙粒,最后形成含有砂粒、有机物、水和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浙教版八下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八下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电与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该现象在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

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2、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

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 ___________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磁感线环绕方向 的方法:A :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 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 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的指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它同样也适用于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B :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 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 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 极。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两种安培定则的话实际上都可以说成是右手螺旋定则,只 不过四指环绕方向分别代表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 而拇指方向则代表电流方向和通电螺线管的N 极方向。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总结为:四指弯曲方向为环绕方向, 大拇指所指方向为通电直 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或者通电螺线管的N 极方向。

3、 电磁铁: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就是电磁铁。

原理:利用电流来控制电磁铁的磁性。

接通螺线管中的电流,电磁铁产生磁性;断开 电磁铁中的电流,电磁铁就没有磁性。

应用:电铃、电磁继电器、电磁选矿机、电 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

4、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控制的自由开关。

作用:禾U 用电磁继电器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 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实质:利用一个接低压电源的通电螺线管 (控 制电铃)控制由磁铁制成的开关的断开与闭合, 从而达到控制高压电路(工作电路)的目的。

5、直流电动机:1820年被丹麦安培测定通电导线磁场馮电螺线筲碰场环电电硫磁场控制舸路【问题】怎样使线圈在转过平衡位置后继续沿原来的方向转动下去?1.直流电动机靠直流电源供电,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的现象制成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第1节空气与氧气A.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空气的各成分体积组成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可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等B.空气的利用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动植物呼吸、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依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C. 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的气体2) 氧气不易溶于水3)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在压强1.01×105Pa 、—183℃时,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2.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中的气体为氧气3. 硫、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1)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得很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硫的用量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②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体 2) 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想象 铁丝只能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铁丝不能生锈②铁丝盘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③下端系火柴引燃④要等火柴将要熄灭时再伸入氧气中⑤集气瓶中预先保留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D. 氧化物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铁+ 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1.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 说明: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并不都是氧化物。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

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与氧气1、空气、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1)用红磷燃烧,是因为生成物是固体P2O5,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减小(2)等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的现象是水倒吸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约占总容积的1/5(3)此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4)实验时,气体减少体积少于1/5有可能是因为○1红磷量不足○2装置漏气○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3、空气的利用(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的用途○1提供呼吸○2助燃(2)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氮气的用途○1填充灯泡,延长寿命○2食品包装防腐保鲜○3制化肥、炸药、染料等○4液态氮可作冷冻剂(汽化吸收大量热量)(3)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也称惰性气体稀有气体的用途○1保护气○2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3激光技术 4、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S+O 2=====点燃SO 2,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 2=====点燃Fe 3O 4,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3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 2=====点燃2P 2O 5,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5、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1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H 2O 2或加热高锰酸钾KMnO 4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2O2====2H2O +O2↑2KMnO4====K2MnO4+MnO2+O2↑2KClO3 =======2KCl +3O2↑○2收集方法: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3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它的作用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4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定:将药品装入试管中,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收:等气泡连续均匀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撤离导管熄:熄灭酒精灯○5氧气验满的方法: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经满了(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第3节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C(2)分解反应:A→B+C2、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 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 南极(S ),指北的磁极叫 北极(N )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 软磁材料 。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 硬磁性材料 。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 钢 ,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 软铁 。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 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北极 出来,回到磁体的 南极。

②说明:A 、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 、磁感线是 封闭 的曲线。

D 、磁感线 立体 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 、磁感线 不相交 。

F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 磁场的强弱 。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 ,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科学八下浙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

科学八下浙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

科学八下浙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
科学八下浙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物质构成的稳定性
1、物质平衡:物质平衡是物质的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组分的比例不变的情况下的状态。

2、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稳定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保持自身组成或结构不变的能力。

3、物质的构成单位:物质的构成单位是指物质由已知的原子构成,其主要构成单元就是原子。

二、物质的变化
1、物质变化:物质变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组成或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2、变化的两种形式:物质变化可以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类型。

3、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过程。

4、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仅仅改变形态或性质,但组成不变的变化过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植物与土壤知识梳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植物与土壤知识梳理

第3章植物与土壤基础知识第1节土壤中有什么1、土壤的层次结构:一般分枯枝落叶层、上土层和下土层,其中枯枝落叶层是小动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上土层植物根系大量分布。

2、土壤环境特点:主要指的是土壤的湿度、土壤疏松程度、土壤温度、光照和植物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

3、在特定生态系统中数量较多的生物称优势物种。

4、在观察土壤生物的调查表格中,简要分析栏应着重分析土壤中生物,特别是优势物种的生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5、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其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

土壤中含有的非生命物质有①空气;②水;③有机物(腐殖质) ;④无机盐(矿物质)。

6、在烧杯内盛一定量的水,将干燥的土壤块慢慢放入水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其作用是为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氧气。

7、书本P77页图3—2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实验:(1)在烧杯中放入一块土壤(土壤的体积为V),缓慢注入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全部浸没为止。

记录在烧杯中所加的水的体积。

记做V1。

(2)用与土壤体积相等的铁块替代土壤,重复上述实验。

记录所加水的体积记做V2。

(3) V1大于 V2(大于,小于或等于),因为土壤间隙中有空气。

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V1—V2)/V ;在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 15%~35%。

8、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壁上有小水珠;试管口冒出水雾;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有水 ;它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其中小部分水供给植物光合作用,大部分水供给植物蒸腾作用 .9、实验:给你一只坩埚、一把刻度尺、一只酒精灯和一台精确度足够的天平,你有办法测量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吗?(1)选取一规则几何体状的土壤样本,用刻度尺测出其相关数据,算出土壤体积数V;(2)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 ;(3)将土壤捣碎,放在坩埚上用酒精灯加热,让其水分充分汽化充分散失,再称其质量M1。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土壤中有什么?1、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

我们把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2、土壤中的非生物有水、空气、有机物(腐殖质)、无机物(矿物质颗粒)。

土壤是由这些组成的。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与死亡的生物体。

无机物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4、岩石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与砂粒,最后形成了含有砂粒、有机物、水、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第二节:各种条样的土壤1、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2、土壤颗粒的分类:砂粒、粉砂粒、黏粒。

3、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质地: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性状: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

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质地: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性状: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砂土类土壤:质地:砂粒、黏粒、粉沙大致等量。

土壤质地较均匀。

、性状: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4、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土壤的结构有关系,,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壤土类土壤,因为这种土壤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

第三节:植物与土壤1、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和无机盐和固定植物的功能2、一株植物的所有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与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如青菜、树、大豆)。

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作须根系(如小麦、葱、玉米)。

3、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有关。

4、根(属器官)――根尖(属部位)——根毛区(属区域)会吸水。

5、根尖由根毛区(吸水)、伸长区(细胞生长)、分生区(细胞分裂,使根的细胞数不断增加,细胞核大)、根冠(保护作用,利于根不断生长)四部分组成。

6、植物根毛是根毛区表皮细胞的向外突起,植物的根毛很多,作用是伸入土壤颗粒的空隙内,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章知识点复习第三章一、空气1、空气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须物质,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按体积分数计算,约为: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1%(二氧化碳0。

03%)。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 2P2O5)二、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氧气无色无味,通常情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是淡蓝色液体,固态是蓝色雪花状的化学性质: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供给呼吸。

3、氧气能够助燃。

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 SO2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体生成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氧气中 C+O2 CO2 木条复燃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2 2P2O5 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粉末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4Al+3O2 2Al2O3 剧烈燃烧,产生白色固体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铁生锈 4Fe+3O2 2Fe2O3(氧化铁:红棕色)缓慢氧化三、反应类型:(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可用C=A+B+……来表示(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可用A+B+……=C来表示(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是常用的氧化剂。

塑料.橡胶的老化缓慢氧化金属锈蚀氧化反应自食物的腐坏燃呼吸作用剧烈氧化燃烧爆炸点燃点燃例如[1]2H2+O2=====2H2O, [2]CH4+2O2=====CO2+2H2O, [3] CaO+H2O====Ca(OH)2反应[1][2]是氧化反应,[1][3]是化合反应。

因此,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上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1)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小结

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小结

科学八下第三章知识总结一、土壤中有什么1.土壤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A.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思考: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验证土壤中有水:如图装臵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土壤中有水的实验装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装臵中存在的错误(至少两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如图装臵验证土壤中含有水,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装臵中的错误全部改正后实验,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验证土壤中有有机物(腐殖质):①为什么用干燥的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什么用细密的铁丝网而不用石棉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验证土壤中有矿物质(无机盐):①过滤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玻璃棒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现象:蒸发皿中会留下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小结:5.土壤的形成:土壤是岩石在长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总结复习练习导学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总结复习练习导学案

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汇总第一节:土壤中有什么1、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土壤由、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和等称为土壤生物) 。

b5E2RGbCAP和构成。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随和和构成,此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p1EanqFDPw2、土壤中的水分是必需条件,土壤空气是和根源。

3、岩石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要素作用下,能够风化成为愈来愈小的碎块。

土壤中的腐殖质的主要根源是生物的和。

DXDiTa9E3d第二节:各种各种的土壤1、土壤的构造: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这些成分之间互相影响,形成了必定的土壤构造。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是影响土壤构造最重要的要素。

RTCrpUDGiT2、土壤矿物质颗粒越大,土壤的缝隙越大,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就越多。

土壤颗粒分类依照:依照颗粒的大小,可分为:;;5PCzVD7HxA。

砂粒缝隙越大,通气性和透水性越强,但保水性越差。

黏粒缝隙小,通气性能和透水性差,保水性好。

粉砂粒介于两者之间。

jLBHrnAILg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

依据它们所占的比率不一样可将土壤分类土壤名称土壤的质地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

土壤颗粒较粗。

(松散,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

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粘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

土壤颗粒较细。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概等量。

(土壤质地较平均。

不太松散,也不太黏。

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作。

)土壤黏性差,表示缝隙较大,因此比较松散,水易流出,通气性能好但保肥性能差。

土壤黏性很强,表示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差。

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土壤:壤土类土壤,因为其、、、好。

xHAQX74J0X第三节:植物与土壤1 、根系:一株植物全部的根合在一同,叫做根系。

有显然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它的代表植物有。

没有显然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代表植物有。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将对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该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械运动的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运动的描述与图象表征。

机械运动的描述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 物体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 参考系: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物体沿直线方向的运动速度恒定。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位移 / 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
- 特点:物体沿直线方向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

-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时间。

运动的描述与图象表征
- 速度时间图象: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用来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 加速度时间图象: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加速度,用来描述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 加速度速度图象:横轴为速度,纵轴为加速度,用来描述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以上是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1节 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 空气1.空气的主要成分为__氮气__、__氧气__,除此之外还有__二氧化碳__、__水蒸气__、__稀有气体__及其他气体和杂质。

2.最先确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__拉瓦锡__,他认为空气是由__氧气__和__氮气__组成的。

3.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1)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__二氧化碳__。

(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__氧气__。

(3)盛冰水的杯子从冰箱里拿出,放在常温空气中,外壁会变潮湿:__水蒸气__。

第2课时 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无色、__无__味,呈__气__态。

(2)__不易__(选填“易”或“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__略大__。

(4)在-183°C 时会液化成__淡蓝__色的液体,在-218°C 时会__凝固__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__复燃__。

(2)与硫反应:其文字表达式是__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__;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淡蓝色__的火焰,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__蓝紫色__的火焰,生成一种具有__刺激性__气味的__气__体。

(3)与铁反应:其文字表达式是__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__;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__,生成一种__黑__色__固__体,在集气瓶里预先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__防止燃烧出现高温熔融物滴在瓶底,导致瓶底受热不均而破裂__。

3.氧化物是指由__两__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__氧元素__的化合物,如__二氧化硫(SO 2)__、四氧化三铁(Fe 3O 4)__。

第3课时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利用高锰酸钾(KMnO 4)制取氧气。

操作:①__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②__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在试管口放入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棉花盖住导管口__,③__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__,④__点燃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__,⑤__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收集气体__,⑥__收集完成,将导管从水中移出__,⑦熄灭酒精灯。

文字表达式:__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__。

(2)利用过氧化氢(H 2O 2)制取氧气时,要用__二氧化锰__作催化剂。

文字表达式:__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__。

(3)利用氯酸钾(KClO 3)制取氧气时,要用__二氧化锰__作催化剂。

文字表达式:__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__。

2.工业上制取氧气常用__空气冷冻分离__法,这一过程发生的是__物理__变化,是利用各种成分的__沸点__不同,把氧气从__液态空气__中分离出来。

3.氧气的收集方法①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②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4.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在反应中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质量__和__化学性质__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催化剂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变,两不变”,“一变”即改变反应速率,两不变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5.由__一种__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__分解__反应,如过氧化氢分解产生__水__和__氧气__;由__两种或两种以上__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__化合__反应,如硫和氧气反应生成__二氧化硫__。

第2节 氧化和燃烧第1课时 氧化反应和燃烧的条件1.氧化反应(1)氧化反应:物质跟__氧__发生的反应,包括__缓慢氧化__和__剧烈氧化__。

①缓慢氧化:进行得非常缓慢的氧化反应,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

②剧烈氧化:进行得非常剧烈的氧化反应。

(2)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__氧化性__。

2.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质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__氧化__反应。

(2)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__有可燃物__;②__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__;③__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__。

3.自燃、爆炸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爆炸:是由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发生的剧烈燃烧引起的。

第2课时 灭火与火灾自救1.根据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灭火的措施为__隔绝氧气__或__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_。

2.发生火灾时,要保持__镇定__,先了解__火源__的准确位置,然后__拨打“119”报警__求助。

如果火势扩散,应尽快通知家人和邻居设法离开现场,沿途要__关上__大门,以减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同时切勿乘电梯或升降机,以免__停电__被困。

3.人类利用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来__取暖__、__煮熟食物__、__发电__、烧制陶瓷、__冶炼金属__等。

4.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__能量__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吸收__或__放出__热量。

第3节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1.在化学反应中,参加__化学__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__总和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质量__总和,这个规律叫做__质量守恒定律__。

2.对于任一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__种类__和__数目__都没有改变,只是原子__重新组合__成新的分子,这在宏观上反映的是生成物的总质量和反应物的总质量必然_相等__。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__化学__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__质量__守恒,而不是体积或分子数守恒。

(3)在反应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只计算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包括反应物过量部分的质量。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1)定义:__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

(2)书写的原则:__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__。

2.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以2C +O 2=====点燃2CO 来说明:①表明反应物是__C 和O 2__,生成物是__CO__;②表明反应的条件是__点燃__;③表明各物质间的原子或分子个数比为_2∶1∶2;④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为3∶4∶7。

3.书写步骤①写:正确书写化学式;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注:注明反应条件;④标:按规定标出气体或沉淀符号;⑤查: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第3课时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理论基础:质量守恒定律2.一般步骤(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对问题做出简明回答。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注意事项(1)化学式须正确,化学方程式要配平,相关量正确且对齐。

(2)解题要完整,格式要规范,答案要准确,单位要一致(计算中,已知量带单位,未知量不带单位)。

第4节二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气体是由大量__二氧化碳__分子构成的。

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__1__个碳原子和__2__个氧原子构成。

2.二氧化碳本身__没有__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__有害__的影响。

3.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无__色、__无__味的气体。

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大__,因此能像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向另一个容器倾倒。

在加压降温的情况下,二氧化碳能变成__无__色液体,甚至变成__雪__状固体,通常人们把固体二氧化碳叫做“__干冰__”。

4.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时,跟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__碳酸__,其化学式为__H2CO3__。

碳酸呈__酸__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__红__色。

当向澄清石灰水里通入二氧化碳时,会生成__白__色的__碳酸钙__沉淀,使石灰水变__浑浊__,此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取1.二氧化碳的制取(1)化学原理:__CaCO3+2HCl===CaCl2+H2O+CO2↑__。

选用的装置与__双氧水(二氧化锰作催化剂)__制取氧气的装置相似。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为原料,不能选用稀硫酸,因为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性物质,它会包裹在石灰石表面,使酸液不能与石灰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由于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固体)与稀盐酸(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得,并且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因此,实验室里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一般选择如图所示的装置。

图3-4-63.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可把二氧化碳作为__气体肥料__;二氧化碳也是一种工业和食品原料,可用于制__纯碱__、__尿素__和__汽水__。

由于二氧化碳既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因此,它还可用于__灭火__。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变成气体时,要吸收大量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1课时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1.肺与__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__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2.人体呼吸系统由__呼吸道__和__肺__组成。

鼻、咽、喉、__气管__、支气管是气体进出__肺__的通道,统称为__呼吸道__。

__肺__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部分。

3.空气经__鼻__的过滤、__温暖__和湿润后,通过气管和支气管,达到__肺__,最后进入__肺泡__,同时把肺内部的气体呼出。

4.吸气和呼气是依靠__膈肌__和__肋间肌__等的活动而产生的。

5.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比较,__二氧化碳__明显增多,__氧气__明显减少。

6.空气进入呼吸系统后在__肺泡__内进行__气体交换__;其原理是__气体的扩散作用__。

第2课时 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人体细胞内的__有机物__与氧气反应,最终生成__二氧化碳和水__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__能量__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2.表达式(当有机物为葡萄糖时)__葡萄糖+氧气――→酶二氧化碳+水+能量__。

3.细胞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是通过__血液循环__系统来运送的;呼吸作用所产生的__二氧化碳__由血液运送到肺部,进入肺泡内,最后排出体外。

第3课时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1.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__有机物__,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__能量__。

2.将新鲜的菠菜装入塑料袋内,并扎紧袋口,放在暗处一个晚上,把袋子内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__浑浊__;将新鲜的菠菜装入瓶内,盖紧瓶盖,放在暗处一个晚上,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蜡烛会__熄灭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