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国家科技中心

合集下载

南阳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

南阳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

南阳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背景南阳市地处豫晋鄂三省交界处,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曹操、司马懿、王羲之等文化名人的故乡。

南阳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城市发展迅速,城乡差距明显,社会问题也较多。

因此,对南阳市的社会实践状况进行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南阳市的社会结构和人口构成,包括城乡差距、户籍制度、就业情况等;2. 了解南阳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3. 了解南阳市社会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包括扶贫攻坚、创业带动就业、社会组织服务等。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设计了一份涵盖南阳市社会结构、社会问题和社会实践的问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

其次,组织了一支专门的调研队伍,对南阳市的各个区县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走访和座谈。

四、调研结果1. 社会结构和人口构成据统计,南阳市的城乡差距较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达60%以上,而农村人口的流出比例也相当高。

其中,户籍制度成为制约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就业方面,南阳市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年轻人就业难的问题仍然突出。

2. 社会问题和矛盾在城市化进程中,南阳市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其中,环境污染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交通拥堵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医疗资源短缺使得城市居民看病难。

此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了城乡差距的进一步加大。

3. 社会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在南阳市的社会实践中,也涌现了一些成功案例。

例如,在扶贫攻坚方面,南阳市积极推行了精准扶贫政策,通过产业支持和资金扶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南阳市加大了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为有创业意愿的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创业资金。

在社会组织服务方面,南阳市的一些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来源:南阳市规划局作者:规划局共计: 5513 字sj一、规划范围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白河南部,东至经十三路、南至沪陕高速公路与许平南高速公路、西至规划的城南大道(暂命名,即独山大道在白河大桥以南的延伸路)与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毗邻、北至规划的黄河路,规划面积15.63平方公里。

本规划界线是从有利于对接南阳城市总体规划,有利于满足省发改委批定的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两个产业集聚区各自的面积,有利于两个产业集聚区今后的规划建设管理角度考虑所确定的。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其中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三、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2005.12;3.《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 B J 137—90;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4.7;5.《关于抓紧开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豫发改工业〔2009〕608号;6.《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9;7.《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南阳市人民政府,2008.8;8.《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分区规划(2007-2020)》,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10;9.《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10.其它与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发展定位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的趋势,并基于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和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现状,规划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应充分发挥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以河南中光学集团、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阳金冠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为突破,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南阳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总结

南阳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总结

南阳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总结南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是华中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过去几年里,南阳市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场潜力的释放。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总结南阳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其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南阳市的农业产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

该市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和丰富的农产品种类,如小麦、水稻、棉花等。

政府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措施使得农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也有所增加。

然而,农业产业在南阳市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局限性。

因此,南阳市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进农业产业的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其次,南阳市的制造业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该市拥有一批优秀的制造企业,如汽车零部件、光电子产品等。

南阳市的制造业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竞争力,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然而,制造业也面临着环保压力和技术创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南阳市可以加大环保设施建设的投入,并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南阳市的服务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南阳市的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旅游业,南阳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然而,南阳市的服务业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如人才短缺和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南阳市可以加大对服务业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挖掘服务业的潜力。

综上所述,南阳市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市产业的发展,南阳市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制造业技术创新以及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此外,南阳市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互补优势资源,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南阳市的产业发展将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加快南阳市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融合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南阳市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融合的调研报告

农村·农业·农民2021.5A35关于加快南阳市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融合的调研报告方拓锦 陈自龙一、南阳市现代农业有关情况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河南省南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河南省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合理优化农业布局,科学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推进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产业发展上,重点培育了“八大产业”一是基础产业不断提升。

即提升粮、油、菜、畜四大基础产业。

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发展优质花生450万亩,蔬菜稳定在350万亩,牛、猪、羊、禽饲养量分别居河南省第一、二、三、四位,肉蛋奶总产130万吨。

牧原生猪养殖在南阳辖区内已突破1000万头。

二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即壮大菌、花、果、药四大特色产业。

对于花卉苗木,重点培育月季花、玉兰花、栀子花“三花”产业;对于优质水果,重点培育猕猴桃、软籽石榴、薄壳核桃“三果”产业;对于中药材,重点培育山茱萸、裕丹参、宛艾草“三药”产业。

目前,南阳市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达3.5亿袋、出口额78.2亿元,月季11万亩、玉兰24万亩、栀子花17万亩、猕猴桃15万亩、山茱萸45万亩、宛艾草24万亩,规模均位居河南省第一。

(二)在农产品加工业上,形成了以粮油、畜产品、果蔬、纺织为主的加工经营格局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为6家、71家、287家。

一是以想念食品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

全市粮食加工企业150多家,年加工能力400万吨以上,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上的18家。

二是以新纺、南纺为龙头的棉纺加工产业。

全市拥有棉纺企业238家,纱锭总数达280万锭,全市纺织工业销售收入345.73亿元,其中新纺是南阳第一家上市企业。

三是以河南三源粮油、南阳瑞丰粮油为龙头的油脂加工产业。

南阳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

南阳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

南阳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一、南阳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南阳市经济发展较为稳定,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同时也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农业发展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的作物主要为小麦、棉花和水稻,养殖业主要以猪、鸡、鸭等畜禽为主。

工业领域主要以服装、机械、电子产品为主,商业则以批发零售为主。

而服务业则以旅游、餐饮、金融等为主导。

但是,南阳市的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业面临的问题,农业产出较低,农民收入不高,农业发展缓慢。

其次是工业企业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较弱。

最后是服务业的发展仍然不够充分,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

因此,我们建议南阳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民收入。

同时,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另外,南阳市应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城市形象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二、南阳市的社区建设状况:南阳市的社区建设较为完善,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生活设施和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社区内拥有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资源,也有医院、菜市场、超市等生活服务设施。

同时,社区内还有一些公共设施如健身器材、篮球场、花园等,为居民提供了较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但是,南阳市的社区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居民的社交问题,由于社会节奏较快,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减少,社区邻里之间的交流也减少,造成了社区的融合程度降低。

其次是社区内公共设施较为单一,且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是社区的管理问题,由于社区内管理者的缺位,社区内部的环境和秩序问题较多。

因此,我们建议南阳市在未来的社区建设中,应加大对社交的扶持力度,鼓励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邻里之间的友谊。

同时,加大对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种类和数量,提高社区的服务质量。

另外,南阳市应加强对社区的管理,加大对社区环境和秩序的整治力度,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和居民的幸福感。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来源:南阳市规划局作者:规划局共计: 5513 字sj一、规划范围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白河南部,东至经十三路、南至沪陕高速公路与许平南高速公路、西至规划的城南大道(暂命名,即独山大道在白河大桥以南的延伸路)与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毗邻、北至规划的黄河路,规划面积15.63平方公里。

本规划界线是从有利于对接南阳城市总体规划,有利于满足省发改委批定的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两个产业集聚区各自的面积,有利于两个产业集聚区今后的规划建设管理角度考虑所确定的。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其中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三、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2005.12;3.《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 B J 137—90;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4.7;5.《关于抓紧开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豫发改工业〔2009〕608号;6.《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9;7.《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南阳市人民政府,2008.8;8.《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分区规划(2007-2020)》,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10;9.《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10.其它与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发展定位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的趋势,并基于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和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现状,规划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应充分发挥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以河南中光学集团、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阳金冠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为突破,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南阳跨越发展——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五篇》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南阳跨越发展——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五篇》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南阳跨越发展——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五篇》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南阳跨越发展——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日前,市政协组织市政协委员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建言献策,形成了《市政协关于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南阳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并报送市委、市政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为了切实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科技强市、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市政协确定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成立专题调研组,由市政协主席刘朝瑞牵头,柳克珍副主席具体组织实施。

调研组通过深入市内企业实地调查,赴外地考察学习,召开市直部门、金融机构、重点企业、大专院校负责同志座谈会,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真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至去年底,我市培育形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35家。

已建有国家高新区和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建了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先后与国内外2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全市各类企业已建成技术研发中心333家。

我市共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66项,申请专利1.5万件,年均增速达到59.5%,全市近50家企业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30多项,超高效电机、大颗粒金刚石、数字化超深井石油钻机装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十一五”末的66.7亿元增长到“十二五”末的166.2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6%,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激增至56%。

南阳市高新区光电产业集聚区调查研究

南阳市高新区光电产业集聚区调查研究

1 南阳市高新区光电产 业集聚 区发展现状
南 阳市高新 区光 电产 业集 聚区建 于 2 0 0 6年 , 是目 前南 阳规模 最 大 、 区位优 势 独 特 的光 电产 业 集 聚 区 。 该区立足 区位实 际 和产业 发展 重 点 , 高 标准 科学 规划 园区建设 , 高起 点优 化产 业布 局 , 着力 打造 以光 电 、 物 流、 装 备制造 为主 导 的特色 园 区。园 区位 于南 阳城 区
关 键词 : 高新 区 ; 光 电产 业 ; 发 展 措 施
中图分类号 :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5 ) 0 2 — 0 0 2 1 — 0 2
随着 区域 经济 的 日趋 发展 , 产业 集群 成 为各省 市 公里 , 距离武汉 4 1 0 公里, 能够 接受 两大城 市的经济 辐 经济 的重要组织形式 。光电产业是 随着光 电技术 的兴 射 , 有着较好的 区位优势 。东连长 三角地 区 , 西接关 中 起而形成 的一种 高新 技 术产 业 。大力 发展 光 电产 业 , 对缓解能源危机 、 改善 生态 环境 、 促进 经济发 展都具 有 重要的战略意 义。 经济 区, 南毗武汉经济圈 , 北邻 中原城市群 。南 阳地理 位置优越 , 作 为西部大开发的“ 桥头堡 ” , 南 阳已形成 了 铁路、 公 路、 航 空立体 交通 网络 , 焦枝铁 路纵贯 南北 , 宁 西铁 路横 穿东西 , 南阳机 场是河南省 三大航空 港之一 , 上海 至 西 安 、 太 原至澳 门、 日照 至 南 阳 、 临 汾 至 三 亚 等 高速公 路在南 阳大 地上 纵横 交错 , 高速 公路 通车 里程
南 阳高新 区毗邻 著名 的 高校智力 密 集 区, 科技 实 力相对雄 厚 , 可为 各个 行 业 的 提供 专 业 人才 、 技 术 人

家乡调研报告南阳

家乡调研报告南阳

家乡调研报告南阳南阳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在近期的调研中,我对家乡南阳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研究,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一、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南阳地处黄河中下游傍晚,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淮河,南依大别山,北接黄河平原,是河南省南部的重要城市。

南阳交通发达,有南阳火车站和南阳汽车站,可直达全国各地。

此外,南阳还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二、历史文化底蕴南阳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古代,南阳曾是汉、魏、晋等王朝的都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主要对手,也是战国时期名将关羽的故乡。

南阳的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如关公祠、汉阳陵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三、经济发展情况南阳经济以农业为主,是河南省的粮食生产大市之一。

近年来,南阳市政府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大了对工业、服务业的扶持力度。

南阳新区成立以来,吸引了大量的企事业单位进驻,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南阳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旅游资源南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闻名遐迩的景点有名城关、七里洞、南湖等。

名城关是南阳的标志性建筑,曾是古代南阳的城门,现已成为游客必去之地。

七里洞是南阳的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化遗迹。

南湖是南阳的城市公园,环境优美,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五、教育和医疗设施南阳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如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等,为当地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医疗设施方面,南阳的医疗水平较高,有多家三甲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六、社会风貌南阳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

在感受过南阳的独特风土人情之后,我深感南阳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城市。

南阳的物价相对较低,生活成本较为宜人,这也吸引了不少人才和外地投资者来南阳发展。

根据以上的调研,可以看出南阳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等。

南阳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的开发和推广还有待加强。

为了更好地促进南阳的发展,我建议政府应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状况;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引进高科技企业;加强旅游业的开发和宣传,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7.04•【字号】宛政[2009]51号•【施行日期】2009.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宛政〔2009〕5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现将《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促进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培育科学发展的载体,加快形成跨越式发展新机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产业集聚区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构建现代产业、现代城镇和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载体。

依托产业集聚区,构建“三大体系”是我市实现工业强市、促进次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支撑点,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产业集聚的发展,能够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创造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创造和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利于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有利于以产带城,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造条件;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条件。

(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更加突出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更加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加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更加突出循环经济和节约集约发展,培育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先进产业集中区、改革创新试验区、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撑。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简介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简介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简介一、总体情况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由两个区域组成,一个是高新区正在开发建设区域(简称北区),于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管辖面积24.86平方公里;另一个是南阳市白河南区域((简称南区),于2009年经省政府确认,规划面积15.63平方公里,管辖面积23.2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布局合理、空间统筹利用,把其培育成为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先进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市功能区。

发展目标:到2015年, 引进工业项目100个,其中五百强企业7-10家,总投资额200亿元以上,其中,高新技术项目60个,总投资额80亿元以上,合同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以上,培育上市公司3-6家。

地区生产总值200-300亿元、工业总产值500-80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于60%;高新区中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高新区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60%以上;现代服务业总收入占全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30%。

产业布局:以光电、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引领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增强集聚区的产业支撑和带动能力。

二、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成立以来,按照“工业立区、项目兴区、高新技术产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完善产业规划,紧紧依托区内龙头企业,引进与培养并重,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光电、新材料等支柱产业。

今年围绕主导产业纳入省重点工程项目6个,市重点项目22个,近期还将有15个超亿元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逐步壮大支柱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基地。

初步形成了以光学、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三大产业集群。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南阳分中心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南阳分中心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南阳分中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3.24•【字号】宛政办文〔2015〕9号•【施行日期】2015.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南阳分中心的通知宛政办文〔2015〕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与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以下简称河南中心)的战略合作,根据双方合作框架协议精神,经南阳市和河南中心科技合作联合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成立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南阳分中心(以下简称南阳分中心)。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机构设置南阳分中心设在市科技局,与市科技局科技成果科合署办公。

市科技局科技成果科同时挂南阳分中心牌子,在南阳市和河南中心科技合作联合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工作职责南阳分中心作为市政府和河南中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具体负责我市相关企事业单位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的项目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事宜,以及中科院有关研究所与我市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事项;在牵线搭桥、沟通协调、产权交易、合作项目策划及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提供咨询、中介等服务,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洽谈和对接活动。

三、人员组成主任:张梅(市科技局局长)副主任:李静波(市科技局党组副局长)南阳分中心下设办公室,市科技局科技成果科科长马阳兼任办公室主任。

分中心聘请中科院梁安定同志为南阳分中心专职顾问。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3月24日。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创新发展研究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创新发展研究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创新发展研究摘要:中国的城市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南阳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产业集聚区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南阳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南阳市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质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为南阳市的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一、引言二、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南阳市拥有多个产业集聚区,包括南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园等。

这些产业集聚区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企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南阳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南阳市的产业集聚区也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南阳市的产业集聚区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

创新能力不足。

南阳市的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配套设施不完善。

南阳市的产业集聚区缺乏高品质的基础设施,如交通、教育、医疗等。

为了解决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提质创新发展策略。

要调整产业结构。

南阳市应加大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要提升创新能力。

南阳市可以通过建设创新平台和引进优秀人才等方式,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提高核心技术水平。

要完善配套设施。

南阳市应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还需要加强环保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加强产业集聚区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在南阳市的产业集聚区之间建立联盟机制,促进合作共赢,提升整体竞争力。

四、总结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提质创新发展是推动南阳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完善配套设施和加强协作与合作,南阳市的产业集聚区将能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南阳市企业情况调研报告

南阳市企业情况调研报告

南阳市企业情况调研报告引言南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

近年来,南阳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河南省的经济中心之一。

本篇调研报告将重点关注南阳市的企业情况,包括企业类型、规模、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类型分析根据南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数据,南阳市的企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是南阳市最常见的企业类型。

这些企业通常由个人或家族控制,占据南阳市企业总数的大约70%。

2. 外资企业:随着南阳市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一些外国投资者开始在南阳市设立企业。

这些外资企业通常采用合资或独资的形式,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

3. 国有企业:尽管国有企业在南阳市的比例相对较低,但仍然在一些战略性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些企业通常由政府或国有资本控股。

二、企业规模分布根据南阳市统计局的数据,南阳市的企业规模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 微型企业:雇佣不超过10人的微型企业是南阳市的主要企业类型,占据了南阳市企业总数的60%左右。

2. 小型企业:雇佣人数在10人至50人之间的小型企业在南阳市有一定比例。

这些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范畴,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中型企业:南阳市的中型企业通常雇佣50人至200人之间,属于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

4. 大型企业:南阳市的大型企业通常雇佣超过200人,多为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

这些企业在南阳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发展状况南阳市的企业发展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创业创新:南阳市的企业积极探索创新,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 跨界合作: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南阳市的企业倾向于进行跨界合作,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持续发展:南阳市的企业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能够持续发展并逐渐壮大,为南阳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 人才引进:南阳市的企业注重引进人才,通过提供高薪和优厚待遇吸引人才加入企业,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创新发展研究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创新发展研究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创新发展研究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是指在南阳市境内,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大规模聚集了一批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并形成了密集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的区域。

产业集聚区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具有独特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为了进一步提升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水平,需要进行提质创新的研究。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分析: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目前发展较好,并且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

主要集中在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企业数量多、种类齐全,产业链条较长,发展潜力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结构性问题突出。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存在竞争激烈的情况。

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企业研发投入较低,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缺乏研发人才和创新机制,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缺乏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和培育,导致南阳市在新兴产业方面的竞争力较弱。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制约了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一、加强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通过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创新,推动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形成产业链条更加完整、分工更加明确、协同效应更加显著的发展态势。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在技术、市场、资源等方面形成合力。

二、提升产业集聚区的创新能力。

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创新平台等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三、倡导绿色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加大环保投入和力度,推动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实现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创新发展研究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创新发展研究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创新发展研究南阳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河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是南阳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也是南阳市加快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主战场。

为了进一步提升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水平,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本篇论文将重点从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模式、创新驱动等方面探讨如何将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提质创新。

一、南阳市产业集聚区产业结构分析南阳市产业集聚区主要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机械装备、食品饮料、冶金建材、医药物流等产业为重点,形成了逐步完善的、产业集聚效益突出的产业体系。

其中,机械装备产业是南阳市的传统优势产业,食品饮料产业是南阳市支柱产业之一,冶金建材产业是南阳市未来十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医药物流产业则是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新增长点。

但是,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比重相差较大;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产业集聚效应仍然不够明显,产业链不够完善,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是依靠投资、外贸、大项目带动。

虽然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南阳市投资环境逐步改善,但是过度依赖投资模式容易使南阳市进入投资比生产更重要的状态,与国家推崇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方向相背离,增长方式不健康。

同时,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存在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空间较小,不利于南阳市的整体发展。

因此,南阳市产业集聚区需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比如,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南阳市服务业和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业竞争力;发展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加快实现南阳市从传统工业城市到现代化城市的转型。

创新是推动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升级的重要“引擎”。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与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与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qiyekejiyufazhan如今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企业竞争愈发激烈,产业集聚区以其自身特点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适应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可以充分提高区域竞争力,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

河南省南阳市的经济转型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需要从南阳市转型发展的实际出发,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其稳步发展。

1产业集聚及产业集聚区的概念1.1产业集聚的概念产业集聚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各个企业集中在同一区域共同参与经济活动,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方面为具有相关联产业的企业群体在同一区域中汇聚;另一方面为企业满足自身对市场的需求而不断汇集,进而造成市场集中的现象。

在效益方面可以分为3个层面:一是产业集聚使得类型相同的企业集聚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彼此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相互合作关系,进而提升生产率;二是由于类型相同的企业在市场中存在竞争关系,在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行业内新技术的不断研发与应用,提升了行业的创新性;三是由于产业集聚拉近了同类型企业间的空间距离,竞争企业就在身边,企业的危机意识会更强烈,竞争愈发激烈,同时促使企业不断完善生产工艺及管理制度,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1.2产业集聚区的概念产业集聚区与产业集聚略有不同,产业集聚区中有政府的元素,政府对相关产业进行行政规划,为类型相同或者相似的企业规划相应的区域进行专门的经济活动,企业自愿申请加入产业集聚区域。

当前,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产业集聚区均以不同的形式发展,比如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产业集聚区主要具有3个特点:一是相同类型的企业地理位置集中,无论是办公、生产还是物流等均由政府统一规划,并且在生态保护及废物处理等环节有统一的标准;二是城市内同类型企业的汇聚必然使企业功能得到汇聚,各项功能均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在企业群的周围必然会有服务于人们生活、休闲娱乐等相关设施,进而促进城市的发展;三是产业集聚区内汇聚的企业类型相同或相似,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企业之间的隔阂被打破,相互关系愈发密切,在不断竞争的同时还能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获利,使企业效益实现最大化。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国家科技中心》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国家科技中心》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国家科技中心》——科技部专题研究班报送材料河南省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阳高新区于xx年正式运行。

作为南阳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基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综合改革的试验区,从诞生之日起,积极借鉴国内其他高新区管理经验,根据高新区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其自主创新能力在创业发展的态势中不断蕴集。

建区之初,按照“立足区情,用地节约,滚动发展,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围绕南阳产业优势,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202x年后,高新区管委会明确提出科技强区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南阳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十五”期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

“十一五”以来,在总结“十五”历程和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基础上,确立了“区域经济特色化、产业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集聚化”的发展方向,注重打造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南阳高新区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先后创建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等创业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先进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努力使高新区成为南阳发展“生态型、创新型”经济的强大引擎,构建南阳一流的自主创新平台,建设豫西南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1了19个联席单位创新带动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统一思想,强化职责,完善工作流程,保证了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搭建创新平台,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构建新区框架。

在规划控制区内,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的方针,以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标准一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形成“五横五纵”的交通干道网,相继开发建成的1号、2号和3号三大工业园区,实现了“七通一平”,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研发和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环境,目前,以光电、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情况汇报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情况汇报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情况汇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情况汇报省国土资源厅:按照省厅关于推荐省级高新产业开发区的有关要求,现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汇报如下:一、集聚区概况济源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市区东南,于____年7月成立,总规划面积约3.9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东起东环路以东500米,南至轵城镇政府南侧路,西临沁园南路,北至开南路,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现入驻企业34家,从业人员4290余人,主要涉及矿用机电、电子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初步形成矿山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

集聚区建成至今,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产出万元,实现利税万元。

其中:今年1-9月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8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0.8平方公里。

____年,高新区成功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个,填补了济源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空白;____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____年,被河南省政府确认为全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做法(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树立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观念,集聚区利用印制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宣传品、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签订入驻协议书等方式,广泛宣传节约集约利用政策,践行土地节约集约规定,坚定不移地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营造出科学发展与科学用地的和谐局面。

(二)加强项目审核,严把建设项目用地入口关。

近年来,高新区把招商引资的重点定位到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产品附加值大的项目上来。

制定了《入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项目标准》,对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和列入国家《限制供地目录》、《禁止供地目录》的项目,不心疼、不手软,严格限制土地供应。

南阳市科技工作总结范文

南阳市科技工作总结范文

南阳市科技工作总结范文
南阳市科技工作总结。

南阳市科技工作在过去一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级科技部门和科研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南阳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和创新要素
配置,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

市科技部门积极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南阳市注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
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市科技部门积极开展科技人才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加强科技合作交流,促进科技成果共享。

南阳市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促进科技成果共享。

市科技部门加大对科技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共享,促进科技创新合作,提升科技成果的国际化水平。

南阳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可喜可贺,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创新仍面临
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南阳市科技部门和科研机构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南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科技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新区跨越发展——科技部专题研究班报送材料河南省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阳高新区于1996年正式运行。

作为南阳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基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综合改革的试验区,从诞生之日起,积极借鉴国内其他高新区管理经验,根据高新区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其自主创新能力在创业发展的态势中不断蕴集。

建区之初,按照“立足区情,用地节约,滚动发展,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围绕南阳产业优势,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2001年后,高新区管委会明确提出科技强区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南阳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十五”期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

“十一五”以来,在总结“十五”历程和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基础上,确立了“区域经济特色化、产业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集聚化”的发展方向,注重打造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南阳高新区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先后创建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等创业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先进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努力使高新区成为南阳发展“生态型、创新型”经济的强大引擎,构建南阳一流的自主创新平台,建设豫西南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一、主要做法(一)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环境。

作为南阳市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台,展示对外开放形象的窗口,南阳高新区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国家军工部门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区党工委、管委会对高新区内党的建设、经济工作和各项社会事业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具有市地级经济管理权限,设置了工、管委办公室,招商局、经济发展局、人事劳动局、财政局、创业服务中心等内设机构和多个派驻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支撑服务体系。

同时,采取简政放权、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加强服务、强化项目工作指导、定期发布投资信息、系统推进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培育技术创新联盟,从人才、土地、资金、环保等方面系统扶持重点项目实施等举措,倾力打造优良的行政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经营环境,有力地改进和优化了高新区创新环境。

(二)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定位和“强化国家高新区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中的集聚和带动作用”的指示精神,发挥国家高新区在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结合南阳高新区在中部崛起、河南振兴、南阳发展转型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南阳高新区围绕成为南阳发展转型的先导区和示范区;成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大型工程水源地发展转型的国家级示范区;成为推进生态低碳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成为鄂豫陕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打造全国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战略定位,制定了《南阳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大力实施“创新带动”,明确了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工作重点,并建立了创新带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印发了《高新区创新带动工作任务》等文件,明确了19个联席单位创新带动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统一思想,强化职责,完善工作流程,保证了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搭建创新平台,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构建新区框架。

在规划控制区内,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的方针,以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标准一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形成“五横五纵”的交通干道网,相继开发建成的1号、2号和3号三大工业园区,实现了“七通一平”,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研发和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环境,目前,以光电、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二是构建孵化体系。

按照“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标准一流、环境优美”的目标,高标准建设了光电园孵化园、黄岗光电园等4个专业孵化园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40多万平方米。

目前,全区孵化厂房利用率达95%以上,以凯鑫光电、同城光电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型中小光电企业不断向高新区集聚,企业孵化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特别是光电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明显。

依托高新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集聚了科技行政管理、项目咨询、知识产权、投融资、现代工业设计、技术资质认证、无形资产评估等国内外优质知识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了初创期企业的创新成本和创业风险,提高了高新区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三是构建融资平台。

管委会设立了高新区科技创新基金,每年安排500余万元,对科技含量高、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进行扶持。

设立了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基金,用于扶持承担火炬计划、攻关计划、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的企业,提供配套资金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从而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此外,通过建立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整治办公室等,开展“治乱减负”专项行动,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

(四)深化产学研结合,激发创新活力。

南阳高新区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差异较大,其中一些拥有军转民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的企业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实际出发,在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中,一是扶持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和研发中心,鼓励企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

成立了光电行业协会,建立了企业产品检测检验平台和战略发展联盟,提升企业之间在竞争中加强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高新区3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并建成了具有较强实力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试验示范基地,有企业技术中心46家。

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

二是围绕科研项目攻关,以企业各类技术中心为平台和核心,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有目的地开展联合共建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工作。

高新区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同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以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为例,中光学集团以现有光学工艺、薄膜技术研究所建设为基础,与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长春光机所等单位联合建设薄膜技术工程中心,进行超光滑表面加工技术、抗强激光损伤光学薄膜技术的研究,确保在高精尖现代光学元件和特种光学元件加工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围绕光学引擎产业化生产的目标,采取引进合作的办法,重点建设现代光学引擎实验室,开展数字微显示技术、光学引擎产业化技术研究,为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学引擎生产制造企业目标提供强力支持;在光机方面加大与智能泰克的合作力度和深度,在靶材技术方面加大与东北大学的合作开发等等,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

三是有选择地引入一批应用性强的研究机构。

以南阳防爆研究所、中南公司研发中心、石油二机的CMA中国计量认证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研发机构落户高新区。

围绕骨干企业内的企业技术(工程)中心为核心,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安徽科技大学、长春光机学院、沈阳化工感光研究院、北京大学化工学院、河南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公共技术平台和技术服务体系。

如,南阳防爆集团新普电机有限公司、河南天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展“大功率宽频正弦三相交流电源”、“S11——MT自动调容变压器”技术难题攻关,提高了企业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方齐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防爆车辆有限公司。

(五)加大引智力度,支撑产业发展。

研究制定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措施,大力实施“博士回归工程”、“创业人才回归工程”,加大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建立了较完善的引资引智体系。

2010年,为华阳、华祥等12家中小企业融资3.1793亿元,为光电孵化园在孵企业融资300万元,企业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共申请专利123项、获得市以上科技成果12项、省以上研发中心达到23家。

高新区被省政府评为“知识产权优势区域”,成为南阳市科技成果转化及专利产业化的主要基地。

目前,二胶、利达、中光学机电装备公司等企业均建立了企业技术(工程)中心,二胶、利达还设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培养和储备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专家队伍,中光学设立了中国青年光学人才培养基地,为引进培育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平台。

高新区企业参与标准制定能力增强,一批骨干企业如防爆、二机、金冠、二胶、利达光电等开始牵头制订或参与制订了国家和行业标准,成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和承担组建全国、省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企业、研究开发和检验检测单位。

南阳二机作为石油装备研发制造的龙头企业、车载装备标准化工作部所在的主体企业,负责或参加起草的石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达到45项;南防集团分别牵头和参与制订了33项行业标准和3项国家标准;利达光电是“LCOS光学引擎”和“DLP光学引擎”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等等。

(六)政策措施。

南阳高新区积极落实国家各有关部门和河南省激励创新的政策,跟踪研究和深入落实南阳市和高新区激励创新和促进经济转型的政策措施,构建有利于区域创新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重点企业发展和财源建设的意见》及《实施细则》、《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争创星级企业竞赛的方案》、《关于鼓励创新创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引资工作新机制,力争在科技投入、创业投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先行先试,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1.财税方面。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激励创新的一系列财政和税收政策,积极利用国家支持高新区和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

高新区每年拿出上千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大力扶持重点发展产业的企业引进高新技术项目、龙头光电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除了地价、配套费上的优惠之外,高新区财政给予大力扶持和奖励,同时,认真执行国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税收政策,重点支持光电、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研发项目、成果转化项目,创新机构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光电产品、石油装备产品、防爆电机、特种汽车、超硬材料等的技术含量和产业竞争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获取与转化能力。

2.金融方面。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支持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一是重点开展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探索实践,主要通过产业导向、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吸引国内外企业、个人来南阳高新区投资兴业,通过政府科技项目贴息贷款等手段,积极吸引和鼓励金融部门增加对南阳高新区企业和项目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