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称呼礼仪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对比
中西方在社交礼仪上的差异无外乎见面的称呼、打招呼、交谈、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上门做客、款待用餐、习俗与禁忌等几个方面。
只要在交往过程中稍加注意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掌握社交活动中的常见礼仪并不难。
1、称呼西方人的称呼往往很笼统,往往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称呼。
西方国家称呼男的为先生,女的为小姐、女士等,而这些词语比如先生,在我国传统称谓里面是教师的意思。
建国后,我们称呼别人时通常在姓名前加上“同志”一词。
2、打招呼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么司空见惯的小事也能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碰面了往往会相互问一声“吃了吗?”“上哪去?”“今天怎么不去上班呀?”但是如果拿中国的这一套去跟西方人打招呼,对方一定会感觉很奇怪,甚至会产生误解。
原因就在于这些话对于西方人来说都是期待对方给予答复的真正问题,而不是打招呼语或问候语。
西方人见面打招呼通常只需要简单的“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等就可以了。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对于初次见面打招呼是用How do you do ?而不说How are you ?如果再路上遇到了熟人,可以谈论天气、交通等,不谈及私人的事情。
3、交谈中西方人们在交谈方面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人们在社交场合通常会谈到婚姻、家庭、孩子、经济收入等问题,而西方人往往忌讳谈及这些话题。
这些话题在我们看来是拉近彼此关系的家常话,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讲则被认为是探秘别人的隐私问题。
二是中国人由于受传统礼仪文化影响,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面对别人的赞美通常会比较谦虚,会说“过奖”“哪里”之类的。
而西方人面对赞美会欣然的接受并表示感谢。
称呼礼仪常识与注意事项(优秀)
称呼礼仪常识与注意事项(优秀)称呼礼仪是指在与他人交往时正确使用称呼的一种文化习俗。
正确的称呼不仅能够展示我们的教养和修养,还能够增进友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下是一些关于称呼礼仪的常识和注意事项。
1.尊称和敬称:在与长辈、上级、尊贵的人等交往时要使用尊称和敬称,比如“阿姨”、“叔叔”、“老师”、“总裁”等。
这样做可以表达我们对对方的尊重和敬意。
2.年龄称呼:根据对方的年龄来称呼,可以显示出我们对年长者的尊重和对年幼者的关怀。
比如,对年长者称为“叔伯”、“阿姨”、“爷爷”、“奶奶”,对年幼者称为“小朋友”、“孩子”。
3.职称称呼:对于职业人士,应该使用正确的职称来称呼。
比如,对医生称呼为“医生”、“教授”、“博士”,对警察称呼为“警官”,对军人称呼为“将军”、“上校”等。
4.称呼陌生人:对于与自己不熟悉的人,应该使用一般的称呼。
比如,对男性可以称呼为“先生”,对女性可以称呼为“女士”,避免使用太亲昵的称呼。
5.称呼共事者:在职场中,根据职务和关系来称呼同事和上下级,表达出对他们的尊重和礼貌。
比如,对同事称呼为“同事”、“同僚”,对上级称呼为“经理”、“总监”等。
6.称呼亲属:对于亲属,应该使用亲切的称呼,比如“爸爸”、“妈妈”、“姐姐”、“弟弟”等。
若对方喜欢外号或昵称,可以尊重对方的喜好,称呼他们喜欢的称呼。
7.注意细节:在使用称呼时要注意细节,比如对方的性别、婚姻状况、职位等。
避免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情况而使用不当的称呼,造成尴尬和冒犯。
8.询问称呼:当我们不确定对方的称呼时,可以礼貌地询问对方的意愿。
比如,可以问“请问你更喜欢被称呼为先生还是阿姨?”这样可以避免犯错和冒犯对方。
9.不乱用称呼:使用称呼时要谨慎,不要随意乱用称呼。
不要轻易称呼别人的名字或外号,除非对方亲自告知或已经有了一定的亲近关系。
10.随时调整:随着人际关系的深入发展,对方可能会要求调整称呼方式。
应积极地响应对方的要求,遵循对方的愿望,保持互相尊重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称呼礼仪的注意事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要怎样称呼别人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称呼礼仪的注意事项”,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1.使用错误的称呼念错对方的名字或错误判断对方的年纪、辈分、婚否等而误称。
2.使用过时的称呼旧时的称呼不宜采用,如“老爷”、“大人”;对方同时两个职务时,采用最高职务称呼;对方已降位时,最好仍称呼其曾任的最高职务。
3.使用不通行的称呼称呼应注意地域性,如北京人称“师傅”,南方人听来为“出家人”;山东人称“伙计”,南方人认为是打工仔;中国人称“爱人”,外国人认为是“婚外恋”;中国人称小孩子为“小鬼”,外国人认为是“鬼怪”、“精灵”。
4.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正式场合切勿使用“哥们儿”、“姐们们”、“磁器(北京话里磁器指好朋友、好哥们儿像磁铁一样分不开)”、“死党”、“铁哥们儿”等。
逢人便称“老板”,也显得不伦不类。
5.使用绰号作为称呼对关系一般者,切勿给对方起绰号,也不能道听途说去称呼对方。
称呼礼仪——职场称呼1.称呼分类在职场中,称呼一般划分为以下几类:【职务类称呼】在职场中最好以职务相称,如林处长、臧厅长、杨总、李经理、石主管等。
【学术类称呼】学术类称呼如吴教授、姜博士、怀老师等。
【泛尊称】泛尊称如金先生、郭女士、拓小姐等。
【称呼对方姓名】称呼对方姓名时,可以称其全姓名,如张三、李四,比较庄严、严肃。
2、称呼礼仪规范在商务活动中,称呼要庄重、正式、规范。
一句得体的称呼,既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依照商务惯例,在商务会面中,最正式的称呼有三种,即应当称呼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技术职称,或是其泛尊称。
泛尊称,指的是先生、小姐、夫人、女士一类可以广泛使用的尊称。
在商务活动中,以对方的行政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佳,是最常见的一种称呼方法。
可以仅称职务,如“局长”、“处长”、“经理”、“主管”等;也可以在职务前面加上姓氏,如“李市长”、“张董事长”等。
中西方日常个人礼仪的差异_中西方社交礼仪有何差异
中西方日常个人礼仪的差异_中西方社交礼仪有何差异中西方日常个人礼仪的差异第一,从邀请的提前与赴宴的守时中看差异。
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
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定的坏印象。
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间,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从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看礼仪的差异。
古代中餐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
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餐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
我国传统作法是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
并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
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左手的位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译员可以坐在主宾的右侧。
有些大型场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宾背后,另外安排用餐;尽管在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座位法有所不同。
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第三,从餐具的摆放中看差异。
我们知道在中餐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盘子等。
它的摆放就相对比较简单。
餐具的摆放是这样的:大盘是离身体最近的,正对领带;餐布一角压在大盘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盘叠在大盘之上;大盘左侧放手巾;左前侧放小碗,小瓷汤勺放在碗内;右前侧放置酒杯;右侧放筷子。
礼仪称呼大全
礼仪称呼大全
在不同的场合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礼仪称呼有着不同的要求和习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礼仪称呼:
1. 亲属:
- 爸爸:父亲、老爸、老爷子、爹地
- 妈妈:母亲、老妈、老太太、娘亲
- 儿子:小子、孩子、儿童、小朋友
- 女儿:丫头、姑娘、小姐、宝贝
2. 长辈:
- 爷爷:祖父、老公公、老家伙、老爷爷
- 奶奶:祖母、老婆婆、老太太、奶奶
- 外公:外祖父、老外公、老爷子、外公
- 外婆:外祖母、老外婆、老太太、外婆
3. 朋友:
- 兄弟:好兄弟、哥们儿、铁哥们、兄弟
- 姐妹:闺蜜、姐们儿、铁姐们、姐妹
4. 上级:
- 老板:领导、上司、大佬、老板
- 主管:经理、领导、大哥、主管
- 老师:教师、导师、先生/女士、老师
5. 客户/合作伙伴:
- 先生/女士:客户、合作伙伴、先生/女士、您
6. 不同职业的尊称:
- 医生:医生、大夫、医师、医生
- 警察:警官、民警、警员、警察
- 律师:律师、辩护人、法律顾问、律师
请根据具体的情景和对方的身份进行恰当的称呼,以表达尊重和友好。
交际礼仪称呼
• • • • • • • • • • •
3.自我介绍的具体形式 (1)应酬式 例:你好,我叫王佳怡。 (2)工作式 例:你好,我叫王佳怡,巨思教育集团的教务主任。 (3)交流式 例:你好,我是王佳怡,是李世民的同事,也在巨思教育集团教务处工 作。我也是黑龙江人。 (4)礼节式 例: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王佳怡,是巨思教育集团的校长,我代表 学校全体学生欢迎大家的光临我校。
四、演讲与通话
• (一)演讲礼仪 • 1.着装得体 • 2.仪态大方:站位和目光、声音、手势、退场
• (二)通话礼仪 • 1.打电话的礼仪: • (1)选择适当的通话时间,上班时间不在电话里谈私事,下班 时间不在电话里谈公事。 • (2)电话交流要做到简明扼要,要严格地把好时间关。 • (3)查清对方电话号码后再正确地拨号。 • (4)电话接通后,应主动问候之后自报家门,说明要找地人或 者有什么事。 • (5)通话完毕,应马上跟对方告别。
• 4.常用的礼貌用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交际礼仪
称呼 介绍 交谈 演讲与通话
一、称呼
• • • • • • • • • (一)人际交往中常用的几种称呼: 1.姓名: 姓前名后: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蒙古、阿富汗 中国:赵钱孙李 日本:姓--1~5个汉字,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 中村、伊藤、 越南:阮、陈、吴、黎等。阮兴强。 名前姓后:欧美、中东、印度、泰国、菲律宾 乔治· 华盛顿、约翰· 史密斯 阿拉伯:费萨尔· 伊本· 阿卜杜勒· 阿齐兹· 伊本· 阿卜杜勒· 拉赫曼· 沙特
• (三)有效地选择话题 • 1.既定的话题,如双方约定的业务和工作。 • 2.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共同熟悉的人、地方、社会新闻、体育 项目、事实等。 • 3.自己比较了解的话题,这样可以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学士。
涉外称呼通用礼仪
涉外称呼通用礼仪涉外称呼通用礼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交融,涉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称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称呼不当不仅会引起误解,甚至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了解涉外称呼通用礼仪是非常必要的。
一、尊重加姓氏称呼尊重是涉外交流的基础,用尊重的态度来称呼对方也是必要的礼貌。
在西方国家,常用的姓氏称呼为“Mr.”、“Miss”和“Mrs.”。
其中,“Mr.”是指男性,“Miss”和“Mrs.”则分别是指未婚女性和已婚女性。
因此,如果对方是男性,我们应该使用“Mr.”来称呼他;如果对方是女性,但并不知道她是否已婚,可使用“Ms.”来称呼她;而如果对方已婚,就应该使用“Mrs.”来称呼她。
二、避免使用昵称昵称通常是对熟悉的人使用的称呼。
在涉外交流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使用昵称。
在正式的场合中,使用昵称会显得不专业、不礼貌。
如果你不确定对方习惯使用哪种称呼,可以直接问对方:“您希望我以什么称呼称呼您?”三、使用正确的头衔称呼在机构和组织之间的交流中,头衔称呼非常重要。
这种称呼代表了对对方职业和地位的尊重。
在涉外交流中,对于高级领导、官员、教授、博士等专业人士,特别需要使用正确的头衔称呼,例如“教授”、“博士”、“先生”、“夫人”等。
四、注意语境和文化背景在涉外交流中,语言和文化差异也是使用称呼时需要注意的因素。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称呼。
例如,在日本,人们通常用尊称“先生”或者“女士”来称呼对方,而在中国,人们可能会使用亲称的方式,例如“小王”、“小李”等。
在使用称呼时,还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场合和角色。
在正式的商务场合和公共场合中,我们应该尽量使用尊重的称呼,例如“先生”、“女士”等,而在亲密的家庭或朋友之间,我们可以使用更加亲昵的亲称方式。
总之,涉外称呼通用礼仪需要遵守礼仪规范、尊重文化差异,避免语言和文化误解,以确保涉外交往中的成功和友好。
称呼礼仪介绍ppt课件
介绍时的姿态
介绍时不可用单手指指点对方,而应手掌心向上,五 指并拢,胳膊向外微伸且斜向被介绍者。向谁介绍,眼睛应 注视着谁。 被介绍者应微笑朝向对方。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一般 应握手,彼此问候一下,(如: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也可 以进一步互递名片. 介绍时一般应站立,但在宴会或会谈桌上可以不起立,微笑 点头示意即可。
日常交际礼仪之
称呼、介绍、握手
一、称呼礼仪
称呼:人们在 日常交往中彼 此之间采用的 称谓 语。
选择正确
适当称呼
合乎常规。
称呼礼仪
一、称呼的种类
1、一般性称呼:先生、女士 2、职务性称呼:部长、主任、局长 3、职称性称呼:教授、工程师 4、职业性称呼:教师、律师、医
生、会计 5、姓名称呼 6、仿亲属称呼 7、简称
握手时应注意的几条原则 握
手
注意伸手先后
应该伸出右手
握手前要脱帽和摘手套
握手时应采取站立姿势
不宜交叉握手
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握力要适当
身体略前倾,头略低有笑容,对视、致意
返回
(1)时机 (2)姿势 (3)顺序 (4)力度 (5)时间 (6)目光 (7)接触位置 (8)表情 (9)语言
握手姿势
5、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 冠以姓与名。如“上校先生”、“莫利少校”、“维尔斯中 尉先生”等。有的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军官称阁下 。
6、对服务人员一般可称服务员,如知道姓名的可单独 称名字。但现在很多国家越来越多地称服务员为“先生 ”、“夫人”、“小姐”。
7、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教会的职称,或姓 名加职称,或职称加先生。如“福特神父”、“传教士先 生”、“牧师先生”等。有时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也可称“ 阁下”。
称呼(李子文)
(4)婉称:阁下,用于对部长级以上官员的称呼;麾下,用于对将帅的称呼; 尊驾、大驾,“驾”为古代帝王车驾的总称,用于称呼对方;颜,以容貌、 脸色指代长者。“尊颜”、“威颜”用于称呼男性;“慈颜”用于称呼女性。
2.谦称 (1)直接用贬义词自称及称与己相关的事物:“愚”、 “敝”、“鄙”、“拙(称自己夫人时用“拙荆”)”、 “犬(称自己的儿子时用“犬子”)”等构成的称呼语。 (2)用低下地位称呼自己:“晚生”、“学生”、“在 下”。 (3)用辈分低小称呼自己:“小弟”、“小侄”。 (4)直呼自己的名字,不带姓氏。 (5)以“家”、“舍”、“小”称呼家属:“家父”、 “舍弟”、“舍侄”、“小媳(儿媳妇)”。
5.误区:中外有些称呼完全一样,如先生、女士、小姐等, 但是,我国特有的一些称呼,不能随意移植到外国去。 如大爷、叔叔、大妈、爱人、师傅以及老××、××老、 小××等。
谢谢观看!
4.职称:在我国,人们习惯称呼职务、职衔、教衔、军衔, 并与其姓连在一起。如张局(长)、赵总(经理)、王军长、 李教授。在西方英美国家,同我们不一样,不习惯把官 衔、职务、职业与姓名连在一起。如他们口头上不称 “怀特部长”、“伊万诺夫总经理”等,想要强调他的 部长、总经理身份时,只称“部长先生”、“总经理先 生”。但是,在西方,口头上可将姓名与教衔、军衔等 连在一起,如“史密斯教授”、“詹金斯上校”等。
4.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正式场合切勿使用“哥们儿”、 “姐们们”、“磁器(北京话里磁器指好朋友、好哥们儿 像磁铁一样分不开)”、“死党”、“铁哥们儿”等。逢 人便称“老板”,也显得不伦不类。 5.使用绰号作为称呼:对关系一般者,切勿给对方起绰号, 也不能道听途说去称呼对方。
四、国内外称呼礼仪
1.全称:正式场合,称呼人需要使用全称,如国家领导人 发贺电、正式照会、请柬、国宴讲话等,称呼领导人, 应称姓氏名字、职务、尊称,以示尊敬、郑重、庄严,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先生阁下”、“俄罗斯 联邦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先生阁下”等。
涉外称呼通用礼仪三篇
涉外称呼通用礼仪三篇涉外称呼通用礼仪第一篇:称呼外国人的基本礼仪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正确的称呼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与外国人交往时常用的称呼的通用礼仪。
先生(Mr.)和女士(Mrs./Ms.):这是最基本的称呼方式,根据对方的性别来使用。
用于正式场合或与对方相对陌生的情况下。
大使(Ambassador):对于来自其他国家的大使,我们可以称其为“大使阁下”(Your Excellency)。
这是对外交官的尊称,适用于正式场合。
教授(Professor):如果对方是一位教授,我们可以称其为“教授”(Professor)。
这是对学术界的人士的尊称,适用于学术交流的场合。
医生(Doctor):如果对方是一位医生,我们可以称其为“医生”(Doctor)。
这是对医疗界的人士的尊称,适用于与医生交流的场合。
尊姓大名(Last name):如果对方没有特殊职位或身份,我们可以使用对方的尊姓大名来称呼。
这是一种较为亲近和随和的称呼方式,适用于非正式场合或与对方较为熟悉的情况下。
在使用这些称呼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尊重对方:称呼是一种对对方尊重的方式,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正确的称呼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避免使用错误的称呼:尽量避免使用对方不喜欢或不适用的称呼,比如错误的称呼对方的职位或身份。
了解对方的习俗和文化:不同国家和文化有不同的称呼习俗,我们在交往中应该尽量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避免因不了解而造成尴尬或冒犯。
总之,正确的称呼是与外国人交往中的基本礼仪,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正确的称呼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使用错误的称呼和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
第二篇:称呼外国客人的礼仪注意事项在与外国客人交往的过程中,正确的称呼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称呼外国客人的礼仪注意事项。
尊姓大名:如果不清楚对方的职位或身份,我们可以使用对方的尊姓大名来称呼。
在称呼时,应该尽量使用对方的全名,以显示我们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称呼礼仪
模块1 称呼礼仪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使用过哪些称呼呢?这些称呼应该如何分类?一、称呼的种类目前国际惯用的称呼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泛尊称。
这是最简单、最普遍、也是面对陌生人最常用的称呼方式。
女性称“小姐”,男性称“先生”。
“小姐”应是对未婚女性的称呼,职业女性可统称为“女土”,已婚女性则应称呼“夫人”或“太太”。
如果不清楚其婚姻状况,可统称为“小姐”,决不可仅凭对方的年龄或自己的猜测而随意称呼对方为“太太”。
2.职业称。
如“王医生”、“李老师”等。
3.职务称。
如“张主任”、“赵局长”等。
4.亲属称。
如“李阿姨”、“刘爷爷”等。
5.姓名称。
即直接称呼对方姓名。
如,有个人叫“陈小东”,叫全名多是在比较严肃的场合;“小东”,一般是朋友或家人这样叫;如果只叫“东”,那就更亲热。
单纯只使用姓名的称呼方式一船是用于双方年龄、身份相仿时,或者好朋友之间,否则,就应在姓名后加上职务、职业等并称才恰当。
二、称呼注意事项由于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当用到姓名中的“姓”来称呼对方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汉族人的姓名排列方式是姓在前,名在后。
西方人的姓名排列方式恰恰相反,大多是名在前,姓在后,例如约翰·史密斯的姓是史密斯,名是约翰,称呼时不要混淆。
2.中国人的姓名中有复姓的情况。
如“欧阳”、“诸葛”、“司马”等,假如把“欧阳小姐”称作“欧小姐”,定会引起尴尬。
3.有些汉字在作为姓氏时有它特殊的读音。
如“仇”、“单”、“区”等。
知识链接三、称呼禁忌在与他人交往时,千万注意不要因称呼而冒犯对方的禁忌。
一般而言,下列称呼都是不能采用的:1.错误称呼。
在称呼他人时,假如出现差错,显然是失礼的。
2.缺少称呼。
需要称呼他人时,如果根本不用任何称呼,或者代之以“喂”、“嘿”、“下一个”、“那边的”以及具体代码,都是极不礼貌的。
3.距离不当的称呼。
在正式交往中,若是与仅有一面之缘者称兄道弟,或者称其为“朋友”、“老板”等,都是与对方距离不当的称呼表现。
社交礼仪二(称呼、交谈、馈赠)
交谈主题的选择——“说什么” 说什么” 说什么 交谈方式的技巧——“如何说” 如何说” 如何说
(一)称呼
称呼的用词在我国主要有: 称呼的用词在我国主要有: 敬称 谦称 美称 婉称
1. 敬称: 敬称: (1)对尊长。您、您老、您老人家。(亲属称呼“叔叔”、 )对尊长。 您老、您老人家。(亲属称呼“叔叔” 。(亲属称呼 阿姨” 哥哥” 姐姐” “阿姨”、“哥哥”、“姐姐”) 对晚辈:一般称“ 对晚辈:一般称“你”。 贤等。 (2)对别人家属。令、尊、贵、贤等。 )对别人家属。 称对方父为“令尊” 令尊大人” 令严” 称对方父为“令尊”或“令尊大人”,“令严”, 称母为“令堂”或“令堂大人”,“令慈”, 称母为“令堂” 令堂大人” 令慈” 称兄弟为“令兄” 令弟” 称兄弟为“令兄”、“令弟”, 称其妻为“贤内助” 令正” 称其妻为“贤内助”、“令正”, 称其子女为“令郎” 令爱” 称其子女为“令郎”、“令爱”等。 ,(姓 职业 职业) 老师” (3)以对方的职业相称,(姓+职业) 如“×老师”、 )以对方的职业相称,( “×大夫”、“×司机”等。用于比较正式场合。 大夫” 司机” 用于比较正式场合。
(四)交谈
交谈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建立 联系、消除隔阂、协调关系、促进合作 的一个重要渠道。
交谈的态度
在交谈时应当体现出以诚相待、以 礼相待、谦虚谨慎、主动热情的基本态 度,切不可逢场作戏、虚情假意、敷衍 了事、油腔滑调。
表情神态
1、目光: 目光: 目光凝视区域: 目光凝视区域:运用“大、中、小三角”原 则 A、公务凝视区域:以两眼为底线、额中为 顶角形成的三角区。 B、社交凝视区域:以两眼为上线、唇心为 下顶角所形成的倒三角区。 C、亲密凝视区域:从双眼到胸部之间。
国际称呼与姓名礼仪
由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风俗习惯不同,语言各异,因而在称呼与姓名上差别很大;如果在交往交际过程中,称呼错了,姓名不对,不但会使对方不高兴、反感,而且还会闹出笑话,出现误会。
所以掌握姓名称呼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国际称呼与姓名礼仪文章,更多文章尽在。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
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统称小姐。
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称小姐,对戴结婚戒指的年纪稍大的可称夫人。
这些称呼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
如“布莱克先生”、“议员先生”、“市长先生”、“上校先生”、“玛丽小姐”、“秘书小姐、”“护士小姐”、“怀特夫人“等。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
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主席先生阁下”、“总理阁下”、“总理先生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
但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在这些国家可称先生。
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
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等为“殿下”。
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博士”等。
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
如“卡特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博士先生”、“马丁博士先生”等。
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冠以姓与名。
如“上校先生”、“莫利少校”、“维尔斯中尉先生”等。
有的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军官称阁下。
对服务人员一般可称服务员,如知道姓名的可单独称名字。
但现在很多国家越来越多地称服务员为“先生”、“夫人”、“小姐”。
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教会的职称,或姓名加职称,或职称加先生。
如“福特神父”、“传教士先生”、“牧师先生”等。
国际交往中称呼的礼仪
由于各国、各民族语言不同,风俗习惯各异,社会制度不一,因而在称呼与姓名上差别很大,如果称呼错了,姓名不对,不但会使对方不高兴,引起反感,甚至还会闹出笑话,出现误会。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国际交往中称呼的礼仪”,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一、称呼1、普通男女的称呼。
一般情况下,对男子不管其婚否都称为“先生”(Mister);对于女士,已婚的称为“夫人”(Mistress),未婚的称“小姐”(Miss);婚姻状况不明的,也可称为“Miss”。
在外事交往中,为了表示对女性的尊重,也可将其称为“女士”(Madam)。
2、官方人士的称呼。
对高级官员,称为“阁下”,也可称职衔或“先生”;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为“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对其他官员,可称职衔或“先生”、“女士”等。
3、皇家贵族的称呼。
对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王、皇后,可称为“陛下”;王子、公主、亲王等可称为“殿下”;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其爵位,亦可称“阁下”,或称“先生”。
4、技术人员的称呼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职称、学位的人士,可称为“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博士”等,也可加上姓氏或“先生”。
5、教会人员的称呼。
教会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教会的职称或姓名加职称,也可以职称加“先生”,有时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也可称“阁下”。
6、同志称呼。
凡是与我国同志相称的国家,对其各种人员均可称为“同志”,有职衔的可加职衔。
7、军人的称呼。
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道其姓名的可冠以姓与名。
有的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将领称“阁下”。
二、姓名外国人的姓名与我国汉族人的姓名大不相同,除文字的区别之外,姓名的组成,排列顺序都不一样,还常带有冠词、缀词等。
对我们来说难以掌握,而且不易区分。
这里只对较常遇见的外国人姓名分别作一简单介绍。
1.英美人姓名英美人姓名的排列是名在前姓在后。
社交礼仪——称呼礼仪
同志:与政治和 时代相关
师傅:与阶层和 工种相关
老 师?!
(二)职场称谓
职称性称呼,比如教授、主任、工程师、编审 职务性称呼,比如校长、总理、局长、主任
学衔性称呼,比如博士 行业性称呼,比如医生、警官、老师、教练
教授
医生
博士
1. 老×、小×
(日常生活中可用) 2. 绰号 3. 哥们儿、美女、老板
美女? 俗气! 土气! 老板?
哥们? 流气!
在人际交往中,称呼语是交际的“先锋官”,人 们对交往对象的称呼是否恰当,不但反映了其个人修
养与实际心态,还客观地反映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程 度。因此,选择称呼要合乎常规,要做到尊重、正式、 规范。同志、师傅……
先生:与学识和 地位相关
小姐:与场合和 氛围相关
涉外称呼通用礼仪
涉外称呼通用礼仪
涉外称呼通用礼仪
在涉外交往中,称呼的问题,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习惯不一样,称呼上面就有一些差异。
比如我们大家知道,在涉外交往中,对行政职务、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我们可以用“阁下”这个称呼,总统阁下、大使阁下这样的称呼。
但有些国家不行,比如美国、联邦德国、墨西哥这样的国家不大喜欢讲“阁下”这个词。
一般而论,在涉外交往中,以下三种称呼最为通用:
其一,称行政职务。
这个一般是在正式的官方交往中使用的,“董事长先生”“尊敬的经理先生”“部长阁下”,那么这是称行政职务。
第二,称技术职称。
见了专家学者,或者学术方面比较有造诣的人士,称学术职称。
第三个在涉外交往中,你可用的称呼是什么呢?就是所谓的泛尊称,广泛的泛,泛尊称,先生、小姐、夫人、女士,这样的一些称呼。
对外称呼礼仪知识
对外称呼礼仪知识
给别人打电话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不恰当地称呼他们,别人很容易立刻感到反感,甚至长期吃醋。
你认识的人:
对于你已经认识的人来说,先生女士或夫人往往用在姓氏之前,如张先生、青女士、黄女士等。
永远不要用名字代替姓氏。
比如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人们必须称之为华盛顿总统和华盛顿先生,因为这是他的姓氏。
如果你叫他乔治先生,你会感到震惊,因为只有以前的奴隶才会这样称呼他们的主人。
这是中国人经常不知道的事情,所以一次又一次让别人惊讶。
重要人物:
对于重要人物X,加上他的头衔,如总统、大使、参议员、教授等。
以示尊重。
当然,如上所述,标题后面是他的全名或姓氏,不要加上他的名字。
一般来说,有三种人是终身适用于名片和头衔的。
这三种人是:
大使大使,博士,头衔xxxx。
称呼他们的时候,一定要加上头衔,否则会失礼甚至羞辱,所以要小心。
你不认识的人:
可以称之为“先生夫人”。
许多中国人见到外国人时都称他们为“先生”。
这是不对的。
它只能适用于那些看起来明显十岁的人,或者那些虽然不知道名字但显然非常重要的人。
当然,执行公务的官员和警察也可以称为“长官”,以示尊重。
而女人总是被夫人称呼,不管她结婚与否。
对于年轻人:
它可以被称为youngman,而年轻的女孩被称为younglady,而孩子可以被称为kid(s),这更礼貌地被称为youngmaster。
这里的主人不是主人的意思,有点类似于普通话中‘小王子’的称呼。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称呼礼仪
称呼是人际之间相当重要的礼节。
称呼别人要使用尊称,而自称要注意不亢不卑。
称呼不仅是礼节,也关乎个人修养,社会和谐,文明高雅,称呼是第一关。
称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问题不少,另外,中外称呼习惯不完全一样,因此在这里有必要议论一下。
全称
正式场合,称呼人需要使用全称,如国家领导人发贺电、正式照会、请柬、国宴讲话等,称呼领导人,应称姓氏名字、职务、尊称,以示尊敬、郑重、庄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先生阁下”、“俄罗斯联邦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先生阁下”等。
您与你
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对尊长、不认识、不熟悉的人,一般要
尊称“您”。
汉语中人称代词“您”与“你”,含义有明显区别:“您”用于尊称;“你”无尊称之意。
有些外语,如俄语,在使用“您”与“你”时,与汉语一样,也有这样的区别,而在英语中“您”与“你”并没有区别。
先生、女士
不论中外,尊称男士,常用先生(Mister,简写为Mr或Mr.)。
不过,在西方Mister一词,不能单独使用,要么与其姓氏,要么与其职衔、职务连用,如Mr Wilson(威尔逊先生)、部长先生、法官先生。
不知对方姓名、职衔,需单独使用“先生”一词,不能用Mister,必须得用Sir。
不过Sir,一般用于对身份较高人士的称呼。
而对服务行业人员,如出租汽车司机等,在我国称“师傅”,在美国也许只“嗨”一声,就算打过招呼了,一般不称先生。
对餐厅服务员,一般也不称“先生”、“女士”,可直称“服务员”,“waiter/waitress”。
中国、日本,对有地位、有名望的年长女士亦可称其先生,而在其他国家则不可。
夫人用于已婚妇女,与丈夫姓连用,简写Mrs.。
女士(Madam)常用于对尊贵女士们的尊称。
商店、旅馆、餐厅的服务员常常用此词尊称所接待的女顾客。
对于不明婚姻状况的女子称“女士”,简写为Ms,与其姓氏连用。
未婚的女子称Miss(小姐),与其家族的姓氏连用。
称呼众多的女士、先生,应为:Ladies and Gentlemen。
职称
在我国,人们习惯称呼职务、职衔、教衔、军衔,并与其姓连在一起。
如张局(长)、赵总(经理)、王军长、李教授。
在西方英美国家,同我们不一样,不习惯把官衔、职务、职业与姓名连在一起。
如他们口头上不称“怀特部长”、“伊万诺夫总经理”等,想要强调他的部长、总经理身份时,只称“部长先生”、“总经理先生”。
但是,在西方,口头上可将姓名与教衔、军衔等连在一起,如“史密斯教授”、“詹金斯上校”等。
初学英语的中国学生,见到老师往往会说“Good morning, teacher!”外国教师肯定对此不理解,因为他们认为teacher(教师)只是一种职业,而非一种称谓。
要想问候对方,就得呼其姓名加尊称,不必称其职业名称。
误区
中外有些称呼完全一样,如先生、女士、小姐等,但是,我国特有的一些称呼,不能随意移植到外国去。
如大爷、叔叔、大妈、爱人、师傅以及老××、××老、小××等。
在国外,“小姐”一词,在交际场合是经常听到的称呼,可是在我国,现今“小姐”已有多种含义,而且贬义成分越来越浓,使用这个称呼要小心。
北京公交系统规定,司乘人员在公交车上已不再使用“小姐”称呼年轻女乘客。
而在国际商务交往中,人们习惯使用先生、女士、小姐,而“夫人”称呼则听不到。
我国人往往习惯称呼自己公司的领导为“张总”、“李总”,而西方则无此概念,即使再大的公司老板,人们也只是称呼其为先生、女士或小姐,而不称其公司的职务。
这一点同我们很不一样。
在我国军界,人们习惯称呼军职,如“王团长”、“李师长”,而国外则不称军职,而称其军衔,如“王上校”、“李将军”等。
在我国,老张、老李、某某老,有亲切与尊敬之意,而西方,人们却忌讳“老”字,认为老是没本事、不中用的代名词,所以即使对真正的老人,最好也不要称呼他们为“老××”或“××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