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去行政化问题的反思——基于契约理论的视角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背景介绍、行政化问题分析、去行政化的必要性探讨、推进去行政化的方式和措施以及关键难点和挑战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高校管理现状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多的行政管理干扰了教学科研活动、冗余劳动力浪费了资源等方面。
去行政化是必要的,可以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推进去行政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少行政审批、简化管理流程等。
在实践过程中仍会面临一些关键难点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克服。
展望未来,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将进一步深化,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背景介绍,行政化问题,必要性探讨,推进方式,难点挑战,展望1. 引言1.1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是当前高校管理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主要是指高校在管理体制上剥离过多的行政性质,转向更加灵活、高效、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行政化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成为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并不是简单地去除行政机构或职能,而是要求高校管理更加注重专业化、市场化和效益导向。
通过减少行政层级、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使高校管理更加灵活、透明,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去行政化也需要高校管理者更加注重学术导向、人才培养,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高校管理现状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通过对行政化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管理改革,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的实施有助于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其办学使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 正文2.1 背景介绍:高校管理现状在当今社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项重要职责。
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
3 改革 落后的高校 管理 体制 . 6 现在我 国高校管理体制落后 , 层级制 的管理体制虽然有助于 强化 学校 的领导权 , 是权利 的过度 集 中会 导致行政权 利 的越 但 位 , 多地 干涉行政权利 , 更 阻碍高校学术 自由。因此 , 我国高校应 该适应市场 变化 的需要 , 实行扁平化 的管理制度 。 去行 政化” “ 并 不是全盘地“ 去行政化 ”政府应该要放权 , , 校级应该要加强行政 , 才能保持高校高速地运转 , 院系等下层机构也应该要放权 才能 而 真正地发挥 学术 的主体地 位。大学 的行政权利 从上到下应该逐 步减少 , 主要是要 实现下层组织 的学术的主体地位 , 确保高校学 术 自由的环境 , 使行政权利真正为学术服务 。 虽然“ 大学 自治 , 学术 自由是大学的理想 ” “ ,我们也应该认识 到作 为一种 社会理 想它会 随着政 治 、 济 、 经 文化 、 经济 环境 的不 同, 随着时代 的变 迁 , 孕育 出不同 的表现形式 ” 但 是一 所大学 , , 学术 自由永 远是它 的灵魂 , 果一个 国家 的大学失去 了它 的灵 如 魂 , 就不 可能 培养 出国际一流 的创新性 的人才 。高校行政化严 也 重地妨碍 了学术发展 , 因此高校 “ 去行政 化” 刻不容 。
位, 使大学能够更好地寻求发展 的机遇 。中国人 民大学校长纪宝 成曾经表示 :在全社会都 以行政级别作为评价标准 时 , “ 取消高校
行政 级别将 贬低教育 , 导致 高校无法 与社 会接轨 , 现在我 可以找 北 京市市长 、 市长 , 副 取消后我肯定 找不到 了。大学校长应该 是 社会名流 , 但我们 的 国家还做 不到这点 。 圳南方科技 大学校 ”深 长朱 清时就 是一个典 型的例子 , 因为学校 不设 立行政级 别 , 有 他 次外出参加会议 , 座位都不 知道要排 在那 里。但是我国高校行 政化 在为高校谋取 了一些利益的 同时也严重挤压 了学术 的发展 , 成 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的一个重大阻碍 , 高校“ 去行政化 ” 逐 渐 成为共识 。 国家 中长期发展 规划纲要 (0 0 2 2 ) 以下 简称 《 2 1— 0 0 } 发 展纲要 中就明确表 明“ 推进 政校分开 , 管办分离 ” 随着 国家事 “ 业单 位分类改革推进 , 探索建立符 合学 校特点 的管理制度 和配套 政策, 克服行政化倾 向, 取消实 际存 在的行政级别 和行政化管 理 模式 ” 。 2 高校“ 去行 政化” 的概念及 其表征 方式 大学 “ 去行政化 ” 主要涉及两个 问题 : 是调 整政府与大学的 一 关系 ; 二是变革 大学 内部治理 结构 。从政府 与大学 的关 系看 , 政 府应该 给大学松绑 , 推行政校分开 , 管办分离 , 高校具有充分的 让 自主权 , 能够真正 面向社会依 法办 学 ; 从大学 内部治理改革看 , 就 是要 改变过去 以行政为 中心 的权利系统 , 学术 机构的基本特点 从 出发 , 按照 教育 自身 的规律 , 建立 以学 术 为 中心 的内部 权利 系 统 。 从政府 与大学之 间的关 系看 , 目前高校 并没有真正 的办学 自主权 , 教育部 掌管着职称 的评定 、 招生计划 、 校长 的遴选 、 学历 的认证 等 ; 从高校 内部 的关 系上看 , 高校行政权利过 于集 中 , 以行 政指挥学术 , 有行政级别 的管理人员掌 握了项 目和教学资源 , 具 没有建立起 以学术为 中心的权利 系统。毫无 疑问 , 高校 “ 去行 政 化” 是势在 必行 的 。2 1 年 1 2 号上 午 , 00 月 6 温家宝 在听取 科技 、 教育 、 卫生 、 文化 、 体育 界代表对《 政府工作报 告》 的意见时表示 : 所 好的大学 , 于有 自己独特 的灵魂 , 在 这就是独 立的思考 、 自 由的表达 。千人一 面 , 篇一律 , 千 不可能 出世 界一流大学 。大学
对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思考
但是, 不可否认“ 行政化” 也有很多甚至已 经产生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1高校职能不清晰 . . 演变成 政府部 门
高校 的“ 行政化” 点会使 得高校 的定位不 够清 晰, 特 让人疑 惑高校 存在 的目的是什么。高校本 身并非政府部 门, 而主要职责是负责培养人 才, 现在 的情况让人有本末倒置之感 。同时 , 政府对 高校 的管理 和决策 过多干预 , 让社会公众觉得高校 已经逐 步变成 了政 府的一个分 支机构 , 不能对高校的公正客观性 予以信任 。 2 行政人员数量众多导致分工不明 。 . 效率低下
3 学术力量被削弱。 . 学生不满 学术力量明显是 高校里应该关注的重 中之重 。 可是从 现在的情况来 看, 行政力量主导, 学术力量受到 了行政的制约 。 能发挥 空间很有限 。这
种学术力量的相对 薄弱, 弱化 了高校 的教 学质量 , 可能使从事专 门教 也 学的人员心生不满 。学生进人 大学主要任 务是培养 自己的学术 能力和 实践能力 , 在现有情况下 , 学术力 量的薄 弱会 使学生 明显的感觉 到教学 在学校中的地 位, 导致学生不能满足学习的欲望。
[] 1 肖江洋, 缆熔 接 与维修 应 注 意 的问题 [ ] 中 国有 线 电视 , 光 J.
20 ( 2 . 0 7,2 )
[] 2 李勇, 丽洁. 张 光缆熔接过程 中的注 意事项 [ ] 中国有线 电视 , J.
2 0 。 1 ) 0 7 (5 .
三、 结语
总之 , 光纤接续是一项技巧性强、 质量要求高的工作 , 操作者必须要
2 建立 完 整 的 监 督 、 理 、 责 制 度 . 管 问
二 、 行 政化 ” 生 的 影 响 “ 产
以上所指 出的高校的 目前的现象 , 必然会对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群众 的心理产生一定 的影响 , 这种影 响有好 的方面 , 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 从好的方面上来说 , 行政化 的定 位可 以提高高 校在各地的影 响力 , 这样可以帮助各地提高对教学的重视程度 。同时 , 如今中国宏观环境下 贪污腐败等 问题会影响到高校 资金 的到位 , 职称的设 置保证 了各高校校 长拥有厅级甚至更高的对应行政地位 , 能够在一定程度 上保 证国家对高 校的投资能够 到位 , 应用到高校 的教学和建设 中。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概述高校去行政化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旨在让高校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工作,减轻行政管理的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然而,在实践中,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何有效解决这些困境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实践中的困境1.行政化思想根深蒂固尽管高校去行政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某些高校内部的行政化思想和体制仍然根深蒂固。
部分高校仍然强化行政管理,拘泥于繁琐的规章制度,而忽视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本质和重要性。
2.管理体制不健全“去行政化”并不意味着消除一切管理机制,恰恰相反,它需要建立与现代大学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然而,在实践中,高校管理体制并不健全,业务学科管理机制、教师招聘晋升机制、考核评估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3.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高校去行政化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但是,在有些高校中,不同部门间的沟通不畅,信息流通不畅,导致高校的各项工作难以协调和推进。
4.人才流失严重行政化会让一些优秀的教师和学者感到束缚,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和发展动力,导致他们离开高校。
虽然高校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留住人才,但在一些高校中,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
解决困境的对策1.改变行政化思想高校需要将教学科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树立行政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的理念。
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强他们引领学生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完善管理体制高校需要建立更加完备的管理制度,包括业务学科管理机制、教师招聘晋升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
此外,高校还应考虑调整干部任免制度,对优秀的教师和学者给予更好的支持和激励。
3.加强沟通机制建设高校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不同部门的作用,加强信息共享和流通,避免信息孤岛。
高校还可以推进内部人员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提高合作效率。
4.完善人才流失机制高校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加强业务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来留住优秀教师和学者。
我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困境及对策分析
利于 自己的方 向发 展 。 社会力量 的参与 , 使得高 等院校 意识 到
决策的科 学性和民主性 , 使高校 的发 展更符合社会公 共利益 的
要求。
三方面论述了 我国高校管理 “ 去行政化” 的困境 , 并提 出相应 要主动适 应环 境 , 从环境 中获取 资源。同时 , 还提 高了高 校 这
部管理 制度科层制 。 是指在 高校 内部出现了专职的稳 定的管理 标的 时代 。 同时 , 许多 国家开 始重新重 视本 科 教育 , 提高 本 把 人 员阶层, 形成了校、 、 院 系三级 自上 而下的权 力系统 。由于高 科教育质量作 为教育改革 的核心, 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素质 的培 校 的行 政管 理人员与学 术群体 的 目标 追求、 价值导向和行为规 养 , 也关注 对学生 进行 综合 素质教 育。 学研 一体 化 , 当代 产 是 则不 同, 导致 高校行政人员和教学人员之 间的冲突。 后, 国 国际高 等教育 、 最 我 科学和 经济综合发展 的产物 , 也将 成为世界 各 高校是 在政府 的主导下发 展起 来的, 校被当作行政机 构拥有 国推崇的高等教育发 展的模式 。 高 通过合作办学 以及各种 形式的 行政级 别。 高校 的行政级别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对外部 行政权力 干 预高校 内部 事务起 到制衡作用 , 但也使高校 出现了功利化 、 官场化 的氛 围。 交流 , 国高等 教育吸收 了国际高等 教育 的办学 经验 , 自身 我 为 发展积蓄 了能量 。
4我国高等教育积累了 . 一些经验
() 1 高等教 育管理体制初 步实现了 权力结构的创新转变。
政 管理在高 校管理 中被泛化或滥 用 , 即把高校 当作行 政机构来 经过六十 年的发展和调 整, 高教 管理体制初步 形成 了中央和省
关于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
的一部分 , 一方 面 大 学 与 政 府 机 构 成 为 行 政 隶 属 关 系 ; 另 一 加招生规模 , 即扩 招时代开始, 使得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 方面 大 学 内部 行政 管 理 机 构 权 限 过 大甚 至 完 全 取代 学 校 学 术 扩展到大众教育, 实现高等教育资源更加大众化。 这一变化催 机构 。 我 国从 新 中 国成 立 后 大 概 经 历 了三 阶 段 的 “ 行政 化 ” 及 进着高校 “ 去行政化”的步伐 , 2 0 0 9 年6 月, 朱清时教授 ( 时任 “ 去 行 政化 ”的变 化 过 程 。
政 管理在大学管理 中被泛化或滥 用, 即把 大学当作行政 机构 更大, 各个高校为了获得更为有利的财政、 项 目、 人力等资源 , 来管理 , 把学术事务当作行政事务来管理 。 高校 “ 行 政化”的实质就是将大 学作为 国家行政体制 中 着力依托与行政匹配的管理架构来实现。
第三个阶段转型期 ( 1 9 9 9  ̄ 至今 ) 。 1 9 9 9 年, 高校 开 始 增
革之 后, 国家政策 明文规定一些本科 院校 的书记、 校长 为正 中深 圳 大 学 取 消全 校与 政 府挂 钩 的行 政 级 别 , 实施 “ 全 员聘 任
厅( 局) 级, 专 科 院 校 的 书记 和 校 长为 副 厅 ( 局) 级。 而 这 一行 制 ” 。 复 旦 大 学 除 了将 行 政 领 导 退 出学 术 委 员 会 外 , 还 专 门针 政 等 级 的 影 响 一直 延 续  ̄ ] r 2 0 世纪9 0 年代, 随着 “ 9 8 5 ”工 程 和 对复 旦自身设计了专 门的会议制度和 “ 召见一问责” 制度。 “ 2 1 1 ” 工程高校计划 的实施, 一 些 高校 开 始将 书记 和 校 长 的 行 政 级 别 提升 为 副 部级 。 伴 随 着 领 导层 级 行政 性 的强化 , 学校 中 国高 校 经 历 了 “ 行 政 化 ”到 “ 去 行 政 化 ”的 历 程 , 目前 “ 去 行 政化 ” 的 改革 力 度 在 加 大 , 深度在 加深, 但 同 时 阻 力 也
“高校去行政化”命题之反思
� �� �
孙
是依据其学术水平, 科研成果和社会影响, 而是完全 套用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模式, 以行政级别来划分 .
[2 ]
平: " 高校去行政化" 命题之反思
统中的科层制, 难免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 教学活动 服从行政命令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教育目的等价值 的忽视, 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正如霍姆斯所说: "官 僚制的学校机构有一个难点,即官僚制及其生存变 成了它们自身的目的,而学校的目的却成了次要的
[4 ] 东西."
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厅级, 专科是副厅级. 教育
部直属的高校一般都是 " 副部级" . 省属高校一般都 是 "厅级, 副厅级" . 将高校分为不同的级别, 按照不 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 , 获取不同的资源, 得到不 同的教育经费 .与此同时, 校长也被划分为不同级 别. 以前, 我国本科院校的党委书记与校长为正局 (厅 ) 级, 专科院校的书记 , 校长则为副局 (厅 ) 级. 前 几年, 又将位列 " 985 高校" 的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 定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副部级干部. 到 2007 年, "985 高校 " 已经有 39 所. 这也意味着在中国高校中已经 有近百位副部级高官, 上千名正厅级干部 . 高校俨 然成了 "一级政府机构" . (二 ) 高校机构设置行政化 高校的机构设置基本上是按地方政府的模式来 设置, 如党办, 校办, 组织部 , 宣传部 , 统战部 , 纪委 , 监察处 , 审计处 , 保卫处, 团委等组织, 行政色彩极 浓. 行政机构的繁多, 必然带来行政人员的冗余 . 例 如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 我国普通高校一般都只有 1 名校长 , 3 名副校长 , 1 名书记, 2 名副书记, 校级领 导只有 7 名左右,且没有像校长助理之类的职位 . 近年来, 随着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张和相应的机构改 革, 学校领导班子随之加速扩张 . 普通高校领导班 子的规模一般都要达到 10 人以上, 规模大点的高校 要达到 13 人甚至更多.
对中国大学“去行政化”的一些思考
对中国大学“去行政化”的一些思考我们不止一次的被要求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无意义的活动,缺席就会面临扣分的处罚;我们被要求去做所谓的领导们的陪衬,还要努力的鼓掌和微笑;我们的老师忽然变得遥远,签字盖章还要面对无数的不耐与冷眼。
大学里的行政化似乎变得司空见惯。
那豪华富丽的行政楼,那数不完的处长院长科长,那各种花样的政治课程那波波不息的理论学习活动,还有那优秀教授争当领导的现象,让我们不禁感叹,大学不愧是“亚社会”,让你身在象牙塔,却早早得体会到官场与权力的复杂。
可是,这是真正的大学吗?这是能够真正孕育出社会精英的摇篮吗?这是代表着自由、知识与道德的神圣殿堂吗?近来,大学的去行政化问题,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之一,引起了无数的争论和探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提出,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而对于最为没有话语权的学生自己来说,我们对大学中的行政化弊端感之更深,也恨之更深。
我认为大学作为指向未来的精英文化场所,其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我们也真心的希望,大学“去行政化”能够真正的实现,大学的学术教育环境能够更加的独立,更加的清明。
刚刚在09年成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的朱清时,任中科大校长期间,直陈现行大学教育弊端——“大学像官场”,“应试教育阻碍创新人才培养”。
当许多大学不惜举债大兴土木之时,中科大顶住压力不建新园区,同时还是2000年以来全国惟一没有扩招的高校。
他还多次呼吁终止行政主导的高校教学评估。
他说,“我们都是坐在火车里的人,突然发现火车走错方向了,但是这个时候谁都不敢跳车。
”与多数高校反复动员、轮番演习甚至造假迎评不同,中科大“原生态迎评”,没有手捧鲜花迎接教育部的专家评估组,甚至没有在课堂上给评估组安排听课坐的凳子。
然而受制于强大的行政体制,朱清时在卸任时依然有太多遗憾。
获聘南方科大首任校长后他提得最多的就是“去官化、去行政化”、“教授治校、学术优先”。
“教授治校的本质就是崇尚真理,真理在谁手上就听谁的,因为它往往在不引人注目的小人物手上,往往在年轻人手上。
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几点思考(精)
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几点思考◆王跃华(燕山大学【摘要】本文先由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引出高校行政化的话题,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行政化的形成原因和危害,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实施提出了思想先行、循序渐进等建议以及实行时候的注意事项,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一、当前高校行政化的形成原因1.办大学的初始目的使然——政府与高校关系。
我国办大学的初衷,是要提高人们的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人们各方面的素质, 因此,我国高校肩负着的是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重任。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方式莫属从上到下这种贯彻执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于是,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便被赋予了一系列的权利,包括我国高校的设置、招生制度、教学制度、人才培养方式、学位授予方式等等。
久之,这种管理体制便成了人们遵循的唯一选择,逐渐形成了所谓的行政化。
客观地来讲,高校的行政体制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行政”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成为制约高校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管理方面的瓶颈。
2.官本位思想向象牙塔中的延伸——高校内部结构。
官本位自我国历史各朝代就有,是封建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纵观历史和现实,它是一种思想意识、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社会现象,是指以官为本、以权为纲,用“官”来作为评判事物的基本标准和价值追求。
长期在行政体制指导下的高校也必然逃脱不了弥漫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官本位思想的侵蚀,而作为传播文明、培养人才的高校也正是可以“名利双收”的理想摇篮,因此行政管理逐渐越过学术研究成为高校中的主流。
二、行政化给高校带来的危害1.忽略了学术自由和研究,影响高校科研能力。
从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上来说,政府对高校各方面的管理和限制一方面做出了应有的指导和规定,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术的建设。
一级一级的行政级别不仅助长了官僚作风,也破坏了高校民主自由平等的学风。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摘要:高校去行政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社会普遍存在的“官本位”意识以及高校内部组织结构的影响,我国高校存在着泛行政化现象。
严重阻碍了高等学校的学术自由发展,使高等学校失去了办学活力。
因此,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这需要明确政府权限,强化高校管理自主性,协调高校内部行政权与学术权之间的关系,推进行政服务学术、学术服务学生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去行政化;改革路径一、高校去行政化的含义及表现目前,国内对于高校去行政化含义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声音:2. 高校去行政化区别于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钟秉林认为,去行政化就是要改变这种行政泛化的现象,而非取消行政管理。
冉亚辉认为,去行政化的实质是去官僚化,消除官僚主义作风,还原科学的行政管理。
袁贵仁部长在《纲要》发布会上说“去行政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围的“去行政化”,要求在制度设计和法律规范上“改变目前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逐步实现“政校分离、自主办学”;另一方面,是高校内部管理的“去行政化”,要求管理者和教授互相尊重、学术自主、民主科学治校。
总之,笔者比较赞同第二种观点,即大学“去行政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去掉大学校长的级别和去掉大学的行政级别,而是探寻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适合大学内部规律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
高校“去行政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要“去行政化”;二是高校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间要“去行政化”。
二、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一)去行政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政府权力影响、关注、干预的重要领域,高校去行政化必然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管办评”分离,需要推进高校去行政化;为统筹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高校去行政化。
(二)去行政化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人才和教育等方面的较量,所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摘要:高校行政化倾向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现实背景,制约了大学功能的有效发挥与健康发展,高校去行政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就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高校去行政化必要性途径从《刚要》表述来看,去行政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围的去行政化,要求在制度设计和法律规范上改变目前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逐步实现政校分离,自主办学,另一方面是高校内部管理的去行政化,要求管理者和教授相互尊重,学术自由,民主科学治校,其用意在于实现教育资源从行政权利主导型配置模式向教育规律主导型配置模式的转变。
高校去行政化不等于取消行政管理,中国大学规模比较大,组织结构更加复杂,除了学术事务之外,学生管理,后勤保障,校园稳定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行政管理。
因此要建设高校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使其更好的服务高校的科学发展。
去行政化不是完全取消行政级别,而是规范行政权利,保证行政权利的正常使用和运行,同时学术领域也应该建立相应的程序使其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高校取消行政级别只能采取渐进的方式。
一.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1.剔除传统旧文化的影响,现在的高校行政化不适合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情况从我国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自我国实行科举考试起,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我国就开始盛行,学习作为人民转变身份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政府是贯彻和引领这一现象的“一把手”,建国之后,我国的教育制度等也吸取了苏联教育的一些有效信息,在经济发展相当紧迫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实施计划经济,也为教育的发展筹集到一定的资源,保证了中国困难发展条件之下的中国教育的发展,但是目前来看,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教育相对滞后,政府在教育问题上始终无法放权,造成高校行政化较为严重,教育资源的浪费,为迎合宏观的国家政策,教育机构必须从微观角度进行迎合,由此对高校的发展造成的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包括学科设置,高校生源,科研方向,学校机构设置等。
关于“去行政化”的一些思考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一些思考唐自单摘要:近年来高校“去行政化”引起了教育学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高校“行政化”的内涵及弊端,指出了高校“行政化”深厚及悠久的历史根源,探讨了高校“去行政化”按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学术发展规律办学的本质,并界定了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几个常见误区,最后从政府高校等几个方面就高校如何“去行政化”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去行政化现代大学制度案例介绍:案例一:高校要不要取消行政级别?目前我国有30多所副部级大学,还有正厅级的公办本科和副厅级的高职高专,其党委书记、校长也相应为副部级、厅级干部。
高校该不该取消行政级别?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以敢说著名,“高校行政级别不是现在有的,中国人民大学以前是副总理级,“文革”后变成司局级,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因为考虑到大学跟社会的交往问题,才把级别提高到副部级。
把学者放在一定的行政岗位上,恰恰不是行政化,是尊重教授。
从学术评价看,任何学术权力都是行政权力,把两者截然对立是不对的。
当社会习惯于以行政级别来衡量其社会地位时,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
现在我可以找北京市长、副市长,取消以后我肯定找不到了。
大学校长应该是社会名流,但我们国家还做不到这一点。
”他的发言引起教育界广泛讨论。
(摘自新华网)案例二:南方科大获准筹建:“去行政化”有多难?致力于建成中国第一所“教授治学”高校的南方科技大学筹备三年半,2010年终于获得教育部批准筹建,但是还没有正式下发文件。
一所备受瞩目的大学筹办3年还拿不到“准生证”,究竟卡在哪儿?有评论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鼓励高校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可“自主”到什么程度,却是需要分寸拿捏的。
现在南方科大遭遇的尴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和深圳的关系要“磨合”,甚至要“习惯”校长用一台电脑也要向深圳市政府报批的惯性;二是要向主管部门公关,想尽早拿掉“筹”字,必须按照行政化逻辑。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去行政化”刍议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去行政化”刍议随着我国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其行政化现象及其严重,行政化现象是由高等学校的教学风气、教学环境、教学质量、教学制度等一系列教学问题的累积所导致的。
除此之外,还受很多学校外部的因素所影响,为了使高等学校管理的合理化进行,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的行政化问题,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应该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去行政化”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对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去行政化”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高等学校管理去行政化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明显的行政化问题。
行政化的管理现象导致了高等学校的管理没有创新,其思想过于陈旧,管理方法过于老套,这不利于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也不利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更不符合社会对高等学校的管理要求,这种现象使我国的教育体制产生很多的弊病,也使我国对人才的培养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水平。
近几年,对于高等学校的行政化问题,我国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学校的不良行政化体制做出了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对高等学校的行政化问题进行解决,首先应该考虑到国家的国情,以及国家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要站在学校的角度,从实际出发,对行政化的根本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不能盲目的对产生学校行政化现象的领导进行罢免职位或开除党籍等决定,这样做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化现象,也导致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出现严重的问题。
下面就对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出现行政化的原因及解决行政化现象进行分析。
一、高等学校行政化现象的原因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重要表现在行政化现象上,行政化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学校教学等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社会体制、社会文化及社会现象等问题。
不同的高等教育体制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行政化现象。
1.高等教育行政化现象的直接原因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尤为重视,高等学校的管理形式也很乐观,由于当时的管理体制比较偏于政治管理模式,导致了高等学校受到了政府管理的影响,形成了政治化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对于我国当时的国情来说,是非常有利,并且非常适合高等教学管理体制。
浅议我国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及对策摘要:尽管高校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渐渐地,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助长了学术腐败现象、损害高校声誉、严重地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高校去行政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文章主要从立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配套机制和转变政府管理心态等角度来阐述推行高校去行政化。
大学去行政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原因就在于其根源在历史、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的深处,所以高校的去行政化不仅需要决心、思路,也需要耐心。
关键词:高校;去行政化;现代大学制度由于我国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对高等教育现状的不满,所以人们对大学的行政化对阻碍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极为关注,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声日益高涨。
1高校行政化的体现高校行政化,是指政府行政结构、运行机制、行为方式等在高校的延伸。
高校行政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方式的行政化,即政府化。
作为政府的一级机构,高校被政府过多地以行政手段干预工作,限制办学自主权;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即官化。
学校管理层以及教师作为政府编制人员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培养方案、教师聘任、业绩考核、职称评审、课题立项、学位授予、奖项评定、工资报酬等方面都受到行政力量的直接或间接的干涉。
任何高校都有行政事务,而处理这些事物主要靠两种体系,行政体系和学术体系。
所谓高校的行政化,就在于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而使学术权力式微。
2高校行政化的形成原因①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中国历朝历代对教育问题都是比较重视的,尤其是办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历史上发生的考试制度改革、文字狱等无不体现了这一宗旨。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教育面临的一大转变就是,从封建资本主义教育转变为社会主义教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政府的方向性作用极大的影响着学校尤其是高校的发展。
政府对高校的工具性定位是高校行政的根源,从1958年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1985年提出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都不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而被置于服务性和从属性的地位。
高校“去行政化”话题的理性思考
领导 与 政 府部 门负责 人 间 的相 互关 系 , 不是 看 高 校领 导 而 的级 别 。众 所 周 知 , 校 领 导 干 部 的级 别 , 其 实 际 掌 握 高 就
立。
二 、 政级 别 的成 因及 其与“ 政化 ” 行 行 的关 系 高校 行 政 级别 的成 因有 二 : 是我 国长期 以来计 划经 一
济体 制 和高 度 集 权 的高 等 教 育 管 理 体 制 所产 生 的必 然 结
果 , 个 社 会 都 按 照 自上 而 下 的 高 度 集 中式 管 理模 式 运 整
、
“ 政 化 ” 内 涵 及 其 表 现 行 的
行 政 管 理是 人 们对 公 共 事 务进 行 管理 的活 动 , 主要 指 国家 机关 对 社会 公 共 事 务 的管 理活 动 , 我 国习 惯上 把 企 但
转, 政府 的 级别 被 扩展 到 社 会 企 事 业 单 位 , 校 自然 囊 括 高
作 风 与 高 校 的学 术 优 先 、 等 和谐 的校 园文 化 大 相 径 庭 , 平
高 校 对 于行 政人 员 进 行 一 定 的权 力 分 工 、 力 分 层 , 权 保 证 政 令 畅 通 , 追 求 高 效 率 、 效 益 管 理 所 需 要 的 措 是 高 施 。 在这 意 义 上 , 国高 校 效 率 低 下 , 是科 层制 本 身 的 我 不 问题 , 恰 是科 层 制 发 育 不 健 康 、 充 分 的 问题 。西 方 高 恰 不
高校_去行政化_改革的利弊及应对策略_基于SWOT模型的分析
教研究, 2002 (2) .
互利、 双赢的新型关系, 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结合起来,
〔4〕 刘春明, 等. “三维立体式” 基础教育双语师资培养模式
进一步密切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的联系, 促进理论与实践
的探索与实践— ——以长春师范学院为例 〔J〕 .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
相结合, 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通过组织接受过浸
1. 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1. 响应政府号召
1. 改革 传 统 行 政 管 理 模
2. 法律的保障
2. 依法 落 实 高 校 办 学 自 式 , 建 立 专 业 化 的 行
3. 社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主权
政管理队伍
呼唤
3. 应用稳健的策略,促进 2.重视学术权 力 ,探 索 教
4. “去 行 政 化 ”讨 论 下 丰 民主管理
究, 2008 (10) .
入式课程的学生到浸入式教学试验的学校顶岗实习, 同时
(谭伟民: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博士生 广东
开展浸入式教学实验的学校教师在岗集中培训的形式, 既
广 州 510631 广 东 外 语 艺 术 职 业 学 院 教 务 处 副 教 授
缓解浸入式实验学校教师缺乏的困境, 又为有志于从事英
个方面。 高校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织, 为了确保贯彻
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SW, 主要用 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
【
国家教育方针, 落实学校整体发展目标, 有必要实行规范
分 为OT, 主 要 用 来 分 析 外 部 条 件 , 通 过 构 造 分 析 矩 阵 , 各
有度的行政手段。 另外, 高校作为正式组织, 有明确的组
这种模式的实施应该打破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隔绝促进师范院校与基层中小学校建立起合作互利双赢的新型关系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结合起来进一步密切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的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通过组织接受过浸入式课程的学生到浸入式教学试验的学校顶岗实习同时开展浸入式教学实验的学校教师在岗集中培训的形式既缓解浸入式实验学校教师缺乏的困境又为有志于从事英语浸入式教学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实践机会
关于高校管理中“去行政化”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校管理中“去行政化”问题的思考李淑芳【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干扰了学术活动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推行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势在必行.我国目前的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历史由来已久,探究我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高校关系,增强高校的自主办学权;二是民主管理高校,崇尚学术权力,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三是以法律作为保障,坚持依法治校.【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9)005【总页数】3页(P95-96,封3)【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有效途径【作者】李淑芳【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渭南714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一、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内涵由于某些特定文化背景、历史以及制度等因素影响,我国高校管理中的行政化现象由来已久。
所谓“行政化”是指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模式。
而高校管理“行政化”,即把高校作为一个行政机关来管理,从而使得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分界模糊不清。
[1]1.政府对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在以政府为管理主体的社会状态下,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将高校作为其行政机构的延伸部门来管理,[2]所以政府拥有着教育的举办权、办学权、管理权。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大学的行政级别日益强化。
依据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主要分为部级、厅级、处级等行政级别的高校,于是不同层次的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也就随之具备了相应的行政级别。
(2)政府作为管理主体,介入了高校的某些常规管理,限制高校的自主办学权。
比如政府可以调配各大高校每年的招生计划,评估、评价或主持各种学位及重点学科的建设、科研立项、科研资金等,使政府行政力量介入到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使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之间形成了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严重限制了本属于高校的自主办学权和独立决策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0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3,2013
第29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9(总339期)
Total No .339
收稿日期:2012—12—10
作者简介:曹淑媛(1987—),女,湖南衡阳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去行政化问题的反思
———基于契约理论的视角
曹淑媛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高校教学过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给高校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所以,高校必须逐步去行政化,改革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高校教学创新。
本文引入契约理论,以高校与师生在教学管理中的契约关系作为逻辑起点来探讨大学教学管理模式的定位与转换,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一个视角。
关键词:教学管理;契约理论;去行政化;服务型教学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3—0054—02
高等教育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目的。
其中,最基本的是培养人才。
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心。
教学效果取决于管理,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就是教学管理。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行政化越来越严重,给教学管理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极大的阻碍。
所以,当前要改变思路,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笔者运用契约理论,
试图以新的视角分析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行政化问题,并对当前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一、契约理论
契约意味着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秩序。
其理论最早源于古希腊哲学和罗马法,属于经济、法律的范畴。
随着社会的发展,契约的思想逐渐超出
经济关系范畴而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
[1]
(一)研究回顾
笔者就契约理论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运用做了简要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少学者使用契约理论分支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代理理论分析高等教育问题。
如崔卫国主要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高校教师重科研、
轻教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2]
孙天华、万文涛等人把委托代理理论引入到中国公立大学治
理结构和管理绩效的分析中,[3]
指出在公立大学内部重构合理的委托代理关系,
以完善大学治理。
[4]
李成也在“契约不完全”的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分
析了高校去行政化的问题,提出以契约和市场精神改造政府和高校内部的委托代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5]
陈亚芬分析了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契约特性的不足之处在于未用契约理论创新
高校科研激励机制。
[6]
2.也有不少学者运用契约理
论对大学办学理念、
高校教学质量进行分析。
如任增元、刘元芳指出学校和学生之间存在契约关系,提出在契约理念指导下探讨大学的质量定位和转变。
[7]
余雅风引入契约理念对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进行了研究,[8]
李娟将契约理念引入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提出教学质量的管理要具有契约精神。
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或
措施。
(二)研究内容
目前,去行政化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笔者在以往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以契约理论入手,根据高校教学管理行政化现状,具体阐述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与师生的契约关系特征,以此为研究起点,探究教学管理过程中去行政化的路径,以期对高校教学管理去行政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4
5
二、引入契约理论分析高校教学管理行政化的依据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行政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没有积极参与教学
目前,教学管理受传统行政管理的影响,像政府机关一样,各方面限制多,压抑了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方法、更新手段的积极性,封闭了学生发展个性的自由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师生都以非常消极的态度面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9]
(二)教学管理过程中职责不分,导致管理混乱
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校、系(院)职责不分,导致管理混乱且无重心。
由于偏重行政,导致系(院)级对学校过于依赖,使处于中心的系级管理成为边缘。
[10]
(三)管理过于琐碎,轻视激励
当前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只规定了师生个人和管理机构的责任,而并未授予其相应的权利,这使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整天忙于一些繁杂琐事,而在如涉及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创造性地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无力顾及,忽略了激励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管理在当下急需改进理念,这正为引入契约理论提供了现实依据。
三、以契约理论透视高校教学管理去行政化
(一)契约理论与高校教学管理
契约理论以平等、自由、民主为重心。
自由平等是契约理论的内在本质。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求管理机构职责分明,界限清晰,以保障契约双方的权利。
(二)契约理论下高校教学管理去行政化的路径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契约理论,规范高校与师生的关系,是高校教学管理去行政化的重要途径,不但可以促进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进程,而且为探索服务型与专业型教学管理模式指引了方向。
1.高校教学管理去行政化———契约理论下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
服务理念就是高校行政部门应该以师生员工的需求为导向,以提供优质服务为首要职能,通过完善的服务制度和服务体系为师生员工提供高质量服务。
这是顺应整个社会的管理模式变革和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要求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
[11]也就是说,教学管理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学习的自由性和教师教学的自由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教学管理的服务性质体现出来。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把为师生服务作为主要目的。
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为师生服务为基础。
第二,民主管理。
民主是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点。
该模式要求提高师生在学校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参与度,学校广泛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让大家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
[12]
2.高校教学管理去行政化———契约理论下专业型教学管理模式
在契约理论的指导下,教学管理过程中要责权分明。
这就要求提高教学管理专业化水平,从而建立专业型教学管理模式,以达到高校教学管理去行政化的目的。
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一支精通教育教学规律的专业化管理队伍,更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学生、教师、教学和试验设备设施等硬软件规模的激增使得高校组织系统更为复杂,内部分工更加详细。
[13]
[参考文献]
[1]李娟.引入契约理念建设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教育论丛,2009(21).
[2]崔卫国.破解“钱学森之问”———高等教育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万文涛,王云兰,张意忠.高等教育论———高等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孙天华.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委托-代理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
[5]李成.对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思考———基于“契约不完全”代理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1(5).
[6]陈亚芬.高校科研管理的契约特性分析———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5).[7]任增元、刘元芳.大学教学质量定位的新视角:基于契约理念的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6).
[8]余雅风.引入契约理念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J].教育研究,2007(6).
[9]张兄武,徐银香.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7(2).
[10]丁远坤.高校教学管理应强化学术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
[11]林祥柽,范丽娟.服务型行政管理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J].中国轻工教育,2011(1).
[12]殷慧,姚利民.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教学[J].高等教育,2009(4).
[13]陈时高.高校教学管理新理念:教学管理专业化[J].前沿教育,2004(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