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认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因素
凯恩斯的理论与观点
凯恩斯理论和观点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保护主义对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增长一无可取。
甚至1929年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就德国赔款问题论战时,还坚持国际收支差额会通过国内外物价水平的变动,自动恢复平衡。
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出版时,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凯恩斯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以各项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已经充分就业为前提,宣扬按照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既有充分就业,又享分工之利。
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一前提,而却经常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如果一国按照传统理论自由贸易,虽可从事有比较优势部门的专业化生产,取得某些分工之利,但放弃或缩小比较优势不大或无比优势部门的和平,则必然是失业更趋严重。
故凯恩斯断抗议传统贸易理论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
他还批评传统理论只注重分工的利益和强调对外收支均衡的自动调节过程,而完全忽略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就业的影响。
认为就一国而言,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因为顺差能增加收入,使资金流入,利率降低,投资提高,就业扩大;反之,"若为逆差,则可能很快就会产生顽固的经济衰退。
"由此,凯恩斯赞成贸易顺差,并重新推崇起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学说里含有入学真下成分。
"不过在肯定重商主义某些观点的同时,他也承认"实行重商主义所能取得的好处,只仅限一国,不会泽及全世界"。
在《通论》中,凯恩斯由投资乘数原理出发,对贸易差额与国民经济盛衰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述。
他认为投资的乘数作用表现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
[指南]凯恩斯认为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条心理规律
凯恩斯认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之所以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则是由三条基本心理规律造成的:第一条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这条规律是说,居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用来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这样在收入和消费之间就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有效需求量降低,造成生产过剩和失业增加。
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
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
这是因为穷人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在穷人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资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于富人早已超越了基本需求层次,基本生活资料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
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的性质。
消费者很大程度上都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他们的消费水平。
长期前景被称为永久性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它指的是个人在好的或坏的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平。
如果收入的变动是暂时的,那么,收入增加的相当部分就会被储藏起来。
收入不稳定的个人通常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
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高低收入户的比例、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等。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本源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为什么我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总是起不到应有的刺激经济的作用?主要还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方式先后由平均主义、按劳分配过渡到今天的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以刺激效率、激励创新为主的分配方式;在当今信息、知识社会里,参与分配的要素主要是资本和知识,由于居民所拥有的要素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性,必然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非常严重,在0.4以上,同时由于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远远低于低收入者,使得边际消费倾向一再降低。
名词解释凯恩斯的有效需求
名词解释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是指一种经济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
他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关键因素。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大萧条时期。
在那个时候,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引发了失业潮和工业生产下降,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凯恩斯认为,导致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总需求不足。
他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其中核心概念就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和就业不仅依赖于供给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需求面的推动。
他认为,经济的总产出水平取决于市场中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量。
如果总需求不足,企业将减少生产,导致就业减少和经济衰退。
因此,只有通过提高有效需求,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
有效需求的构成包括个人消费支出、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凯恩斯认为,个人消费支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个人消费支出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他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概念,即人们倾向于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消费支出的比例。
凯恩斯认为,通过增加个人收入,可以提高消费支出,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凯恩斯还强调了企业投资对有效需求的重要性。
他认为,企业投资受到预期利润和利率的影响,当企业预期利润增加或利率降低时,他们更倾向于增加投资。
凯恩斯主张通过降低利率和提供贷款来促进企业投资,从而刺激有效需求。
政府支出也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当私人部门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填补需求缺口,从而促进经济活动。
他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
最后,凯恩斯认为,净出口对有效需求也起到一定影响。
如果出口超过进口,净出口将对总需求产生积极作用。
然而,如果进口超过出口,净出口将对总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介绍
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介绍凯恩斯的就业利息货币(Keynesian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是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一个经济理论,也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该理论主要围绕经济的总需求展开,强调经济活动受到消费者和政府投资水平的影响,而非类似于古典经济学中供给的驱动力。
以下是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主要观点:1. 就业和失业: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可能会出现长期失业的情况,这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导致的。
他指出,人们的消费支出和投资水平是决定就业水平的主要因素。
当总需求不足时,企业减少生产和雇佣可能是一种反应,导致失业率上升。
2. 政府干预:为了应对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凯恩斯提出了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观点。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刺激就业和经济增长,以及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3. 利息和投资:凯恩斯认为,利率是决定投资水平的关键因素。
他认为存在一个“利率上限”,即当利率较高时,企业将不愿意借贷投资。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4. 货币供应:凯恩斯主张调整货币供应量以控制经济的波动。
他认为,如果货币供应量不足,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而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则会引发通货膨胀。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维持经济的稳定。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对于理解和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强调政府的积极作用,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从而提供了应对经济困境的政策建议。
该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得到了广泛接受,并成为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原则。
大学生西方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试卷代号:2143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1.经济学上的需求是指人们的( C ).A.购买欲望B.购买能力C.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D.根据其购买欲望所决定的购买量2.供给的变动引起( C )。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B.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D.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3.如果需求的弹性系数为1。
5渐格下降时总收益将(A)。
A。
增加B.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4.边际效用为零时的总效用( D )。
A.等于O B.等于1 C.降至最小D.达到最大5.如果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收益递增,这意味着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B ).A.产量将保持不变B.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C.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D.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6.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C )。
.A.1年内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时期D.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7.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B )。
A.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加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D.劳动的供给量先减少,后增加8.搭便车通常多被看作是公共物品,是指( c )。
A.有些人能够免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有些人能够以低于正常成本的价格使用公共交通工具C.无法防止不愿意付费的人消费这些商品D.由于公共物品的供给大予需求,从而把价格压低,直到实际上免费供应为止9.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 A )。
A.制度、资源、技术B.劳动、资本、资源C.资本、劳动、制度D.劳动、资源、技术10.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A ).A.收入增加B.利率上升C.人们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要上升D.政府支出增加11.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会引起( A )。
090403认识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读书笔记
认识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蜜蜂的寓言》的启发18世纪初,一个名叫孟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
后来,蜜蜂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转为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
这首诗所宣扬的“浪费有功”在当时受到指责,被指为“有碍公众视听的败类作品”。
但在200多年后,这声名狼藉的作品却启发凯恩斯发动了一场经济学上的“凯恩斯革命”,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和总需求决定理论。
在上世纪30年代前,经济学家信奉的是萨伊定理。
萨伊是18世纪法国经济学家。
他提出供给决定需求,有供给就必然创造出需求,所以,不会存在生产过剩性经济危机,此观点被称之为萨伊定理。
但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停滞和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生产过剩和严重失业打破了萨伊定理的神话。
而凯恩斯在批判萨伊定理中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决定经济状况的是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
这就是说,由劳动、资本和技术所决定的总供给,在短期中是既定的,这样,决定经济的就是总需求,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总需求决定了短期里国民收入的水平,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反之亦然。
凯恩斯认为,引起30年代大危机的正是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把有效需求不足归因于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引起的消费需求不足和资本边际效率(预期利润率)下降与利率下降有限度引起的投资需求不足。
而解决方法则是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刺激总需求,包括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
而凯恩斯强调的是财政政策。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里,总需求分析是中心:短期中,国民收入水平由总需求决定;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都是由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
当总需求不足时就出现失业与衰退。
当总需求过大时就出现通货膨胀与扩张。
从这种理论得出的政策称为需求管理,其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019年西方经济学第十五章自学自测题答案
一、填空题题目1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失业,短期中存在的失业是失业。
选择一项:a. 周期性自然b. 自然周期性反馈提示: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短期中存在的失业是周期性失业。
自然失业是由于各种难以克服的原因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正确答案是:自然周期性题目2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受抑制的通货膨胀之所以存在,主要是由于政府实行了严格的。
选择一项:a. 价格管制与配给制b. 价格管制反馈提示:受抑制的通货膨胀又称隐蔽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
一旦解除价格管制并取消配给制,就会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正确答案是: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题目3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在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时,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的问题是:第一,皮鞋成本,第二,菜单成本,第三,税收扭曲,第四,受损失。
选择一项:a. 固定收入者b. 有工作的人反馈提示: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是人们可以正确预见到的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工资也会随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而调整,因此,有工作的人受这种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大,但那些依靠存款利息或固定收入生活的人,货币购买力下降,生活受苦。
而且,存入银行的货币也会贬值。
从总体上看,这种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并不大,它给经济带来的各种问题都易于解决。
正确答案是:固定收入者题目4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就是大于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选择一项:a. 总需求总供给b. 总供给总需求反馈提示: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
对于引起总需求过大的原因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凯恩斯主义的解释,强调实际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其二是货币主义的解释,强调货币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总需求总供给题目5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经济学基础模拟测试题1、2、3、4
国开经济学基础模拟测试题11.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答案: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2.收入分配的平等标准是指:答案:按公平的准则来分配国民收入3.如果一个企业提高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总收益减少,这意味着该种商品的:答案:需求富有弹性4.劳动力总量包括:答案:工作年龄人口中的所有就业者和失业者5.在均衡价格下:答案:供给量等于需求量6.如果要使总产量达到最大,则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应该使:答案:边际产量为正数7.公共物品的特征是:答案:不用购买就可消费8.在短期,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答案:先减后增9.根据凯恩斯的黏性工资理论,当劳动的供大于求时,名义工资:答案:滞后下降10.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会导致:答案: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降低11.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原因是:答案:消费减少12.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答案: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13.周期性失业是指:答案: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14.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答案: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15.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如何实现:答案:效用最大化16.世界石油价格下降有助于增加汽车的需求。
对17.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时,经济中存在失业。
错18.利用等产量线上任意一点所表示的生产要素组合,都可以生产出同一数量的产品。
对19.如果通货膨胀率相当稳定,而且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就很小。
对20.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交点上,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达到最大。
错21.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和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均。
对22.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
对23.充分就业就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都有工作。
错24.在萧条时期,中央银行要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则要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主要围绕着货币供给和利率展开,其中的核心
思想是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刺激或控制经济活动,以此调整失业率
和通货膨胀。
具体内容包括:
1.货币供给控制: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给是影响经济活动的关键,因此需要通过控制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来实现。
当经济活动表现低迷时,
中央银行应该通过扩大货币发行,增加银行贷款和消费支出,来刺激经济
活动;反之,当经济活动过热时,中央银行应该通过收紧货币发行,减少
银行贷款和消费支出,来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
2.利率控制:凯恩斯主义认为,利率是决定投资和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
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货币需求;而在通货膨胀过高时,中央银行应该通过提高利率来降低货币需求和通货膨胀压力。
3.对失业问题的解决: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是经济波动的主要矛盾
之一,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
促进经济活动,刺激就业创造,并通过提高消费水平来拉动经济增长。
总之,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以达
到调节经济波动的目的,并解决失业问题。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性质:第一、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及其运行方式和规律。
第二、宏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充分利用,而把资源配置作为是既定的。
第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其它理论则是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国民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第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及其运行方式和规律。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3、宏观经济学主要涉及哪些基本分析方法?答:(一)形式逻辑(归纳法、演绎法、(二)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六)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4、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发展变化的历史性、现实性和一般意义?答:一个学科在形成与发展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历史背景下。
随着社会发展,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古典的经济学理论已不能解决这些问。
因此必然要寻求和发展新的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目赌了市场机制的严重缺陷,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自此以后宏观经济学具有了一个较为成形、较为严密理论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5、怎样看待某一个时期占主流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那些占流行的、主流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否就是最正确与合理的理论和政策主张?答:在某一个时期占主导地信的宏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和历史背景下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它为解决人类社会那个时代所遇到的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及其三大心理规律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及其三大心理规律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需求原理”,即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的“一般均衡”。
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在起作用。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其消费增量在相对于收入增量的比率是递减的。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其结果往往是消费需求不足。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能使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的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该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根据资本边际效率定义,如果一个投资项目的盈利率越高,那么资本的边际效率就会越高,反之则反。
所以,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企业的总投资并不是增加到资本的边际效率为零的那个投资项目。
这是因为,只有资本的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时,项目才值得投资,否则就不值得投资。
所以,在企业面临着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时,总是倾向于按照资本的收益率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投资项目,从而造成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
换句话说,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就是说人们在增加投资时,预计得到的利润率是递减的,这种心理作用往往会引起投资需求不足。
(3)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也总是喜欢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以满足交易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动机,这又会引起投资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会产生非自愿性失业;需求过度会造成通货膨胀,所以,总的政策手段就是调节有效需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效需求管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界的一种主流思想体系,它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为代表。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当代宏观经济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求决定经济活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经济活动的决定因素是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不足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和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二、政府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干预经济活动,以解决市场失灵和经济波动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总需求,通过减税来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借贷条件等。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通过增加总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三、失业问题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了失业问题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中常常存在着自发性的失业,这是由于需求不足导致企业减少生产和雇佣。
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凯恩斯主张通过扩大总需求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实现充分就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利率和投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利率是影响投资的关键因素。
凯恩斯认为,降低利率可以提高投资水平,因为较低的利率可以减少企业借款成本,从而鼓励更多的投资。
因此,货币政策应该通过调整利率来刺激投资活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五、经济周期和波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经济周期和波动的解释也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
凯恩斯认为,经济波动是由总需求的波动引起的,而非自我调节的市场力量。
因此,政府应该在经济低迷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来刺激需求,以平衡经济波动。
六、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认为,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政府可以实现更加平等和公正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总结起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需求决定经济活动为核心原理,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关注失业问题,通过调节利率和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解决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桎梏:投机性投资需求
相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就无视了资本的:天然投机性与本质性的掠夺性。当然,这与他的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体经济学本质、货币主体经济学思想理论基础是分不开的。以至于在他的:增加货币供给(本质性是滥发纸币)经济学调控的“货币政策”产生的:流动性过剩的现实情况下,投机性投资需求就恶性膨胀起来,无孔不入、泛滥成灾、贻害无穷就是必然性结果。因为:增加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投机性投资与炒作的货币资源,而且是源源不断的货币资源,货币之洪水汹涌澎湃,投机性需求与行为就必然性泛滥成灾。在资本这样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本质性特性的决定性掌控作用之下,投机性资本需求的无底洞式的:吸金能力与烧钱能力对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增加货币供给的货币资本资源是不堪重负的:货币资本黑洞,是根本就难以满足的货币资本的金钱欲壑。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条件下供给难以有效性控制与消除。足以造成而且已经造成世界性全球性的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对于这些现实的恶果,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仅仅猜对了投机性投资产生的开头,难以正确预知投机性投资需求的全球性泛滥成灾,及其对于全人类社会整体性经济发展造成恶性循环的现实恶果就是必然性结局了。
他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如意算盘是什么呢?
实质上就是他的经济学逻辑推演的前面的一系列:美好愿景、经济构想。就是:
一、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维持社会经济均衡增长。
二、达到充分就业目的
三增加货币供给、需求增加、经济增长、失业减少、---财政税收增长等等。
如此美好的社会经济愿景与“言之有理”的经济学构想是完全足以打动人心的。特别是在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全面性萎缩与萧条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现实中更加是这样的:具有理论说服力与实际性证明力。
3、由于投机性投资需求的恶性膨胀,造成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积极货币政策投入的社会资本金大量浪费与无底洞形式的损失,有效性投资与交易需求得不到实质性满足,失业率仍然是居高不下与高位徘徊,难以有效性降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失业减少的目标就是:黄粱一梦了。烂尾工程与项目比比皆是,拖欠工资与“劳资纠纷”就层出不穷了。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题凯恩斯认为,古典经济学的货币理论是一种物价的货币理论。
这种理论没有将货币引入到生产之中去进行研究,因而不可能解释失业问题。
而要说明和解决资本主义所面临的事业和经济问题,就必须将货币决定物价的理论转变为货币影响就业和产量的理论。
这种转变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由此,凯恩斯将就业作为其货币理论的中心主题。
同时,将利息率的决定看作是纯粹的货币问题。
货币与利益一道成为凯恩斯解释就业问题的关键。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其划时代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而完成了从物价的货币理论到就业、产量及收入的货币理论的转变,并推翻了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将货币理论与一般经济理论相融合,从而开创了以国民收入分析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为了建立自己的理论,首先抨击了古典经济学的三个原则:(1)“萨伊定律”。
古典经济学认为由于“供给会自行创造其本身的需求”,因而其理论重点是在供给方面;凯恩斯则颠倒过来,认为是需求创造供给,可见,凯恩斯经济理论的重点是在需求方面。
(2)古典经济学认为,由于利息率的调节作用,储蓄最终永远等于投资,且储蓄决定投资;凯恩斯则认为利息率是由货币的供求所决定的,它不能调节储蓄和投资的均衡。
对储蓄和投资的均衡起作用的,是产量或收入水平,且投资决定储蓄,而不是储蓄决定投资。
(3)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实际工资的自由升降,会通过劳动供求之间的自动调节而实现充分就业,即工资决定就业;凯恩斯认为劳动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由于工会的存在,工资是刚性的,无法向下调整,因此,就没有理由认为可通过工资的升降变动而实现劳动的充分就业。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
凯恩斯革命30年代大危机无论在西方经济史还是在经济学说史上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长期处于支配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由此退潮,经济学家纷纷转变立场,鼓吹政府干预。
大危机以后,早在1926年就发表了《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下,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批判传统理论,系统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并立即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论》的出现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理论的重要基础,即“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认为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有效需求(即社会总需求)通常都是不足的,所以市场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1929年至1933年,西方国家爆发了一场无法阻止的经济大危机,而传统经济学却无法解释这一生产过剩的现象。
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创立了一整套崭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给传统经济学理论画上一道休止符。
凯恩斯提出:需求才是重要的,现实中,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危机。
他主张用扩大总需求的方法来扩大就业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
这种与以往经济学家们的不同的观点和主张被称为是一场革命,史称"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有效需求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用来解释失业和经济危机。
那么,什么是有效需求呢?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总需求。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进口。
因为本国的进口表示国外厂商的供给。
总需求就是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支出,因为支出代表对一定产品的购买。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本国出口。
凯恩斯认为,在现实经济中,总需求往往小于总供给。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什么现实意义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什么现实意义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摘要:约翰·凯恩斯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他的理论和政策立足于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分析,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运用财政、金融和货币手段对经济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是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因此,研究和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对于指导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凯恩斯就业投资宏观调控在任何市场经济社会,市场机制都是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调节手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又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化的取向,市场机制必将完全取代传统的计划机制作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调节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我们当然需要市场,但我们也需要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百年历史验证了单靠发挥市场机制,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繁荣,西方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弱点,凯恩斯主义无疑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源泉。
那么,凯恩斯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是否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凯恩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凯恩斯主义”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1883—1964年)提出的以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为核心,包括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和扩大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一整套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是通过“凯恩斯革命”对他所谓的“古典经济学”的变革而建立的。
早期的凯恩斯曾经是“古典经济学”的信奉者,他崇拜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自由放任”的政策能够确保“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发展。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矛盾,特别是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长期的大萧条,将“古典经济学”宣扬的“自由放任”和市场机制的乐观论调一扫而光。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三)扩大消费信贷,发展信用消费,改进支付方式
消费信贷是市场经济中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较高 水平时,缓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是 使消费增长速度适应生产增长速度的金融政策服 务产品。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效率的提高,必然使市 场供给大大增加。
这时扩大市场消费需求就成为市场经济继续发展 的关键,支持消费者购买的消费信贷应运而生。这 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扩大消费的方法。我国市 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买方市场阶段,通过信 贷消费提高个人的消费水平,以增加有效需求,促进 国民经济不断增长。
四、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对 我们的启示
(一)要扩大投资需求 根据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增加投资,可以创 造新的就业机会,可以使一部分由于市场约束 而陷入困境的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对低收 入阶层收入的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以此提 高居民收入的总体水平。而居民收入总体水 平的提高,将增加消费的总需求。
(四)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
实施扩张性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与相对 宽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采取有力的、综合性的 激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政策,以是消费需求不足的 分析止于三条基本心理规律,即预期的不确定性。
预期是人们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是基于人们生活 和成长的客观因素。就像亚洲人、非洲人和欧洲人 一样,每个洲的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这都受客观 环境的影响。制度因素在这些客观因素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因为任何经济主体的活动都是在既定的制 度框架中,这一框架规定了经济主体能够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即制度规定了行为主体的行为边际, 可以说预期是制度的函数。制度通过契约规范人们 的交易行为,为人们预期提供必要知识和经验。
一、凯恩斯对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分析
(一)从企业方面来看,其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水平,即 总供给的水平,这个总供给水平是否会造成生产过剩, 就完全取决于社会总需求的水平。
西方经济学(作业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一、选择题1.基本的经济问题之所以出现是因为(面对无限的欲望,资源是稀缺的)。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要解决(怎样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3.基本经济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资源相对于欲望而言有限)4.下列各项中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的是(技术进步)5.(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品。
6.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对于价格而言(富有弹性)。
7.假定人们对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2。
如果收入下降5%,那么需求量将会(下降10%)8.某厂商价格提高了2%,而其销售量减少了3%,这表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富有弹;为了获得更大的销售收入,厂商应该降低价格)。
9.当某商品的价格从5元降至4元时,该商品需求量增加了100单位,则需求的价格弹性(不能确定)。
10.由供给规律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商品价格越高,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越大)。
11.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12.已知一个厂商面对的一条线性需求曲线如下图,点为线段的中点,则为了获得最大的销售收入,(在之间时厂商应降价;在之间时厂商应提价;在点时厂商应保持价格不变)。
13.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的移动是由于(互补品价格的变化;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的变化;政府向生产企业提供补贴)。
14.下列商品中价格需求弹性最小的是(食盐)。
15.供给曲线表示的是(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
16.供给规律说明(某商品价格上升,厂商更愿意供给更多的产量)。
17.均衡价格一定随着(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18.(替代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人数增加)会导致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
19.消费者的预算线反映了(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20.对于正常商品而言,下面因素会导致需求增加的是(消费者的收入增加)。
21.消费者需求曲线上各点(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最大点)。
22.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说明(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4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4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43)盗传必究单项选择题1.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因素是()。
A. 资本B.劳动C.技术D.制度2. 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而导致的失业称为()。
A. 总需求不足的失业B. 摩擦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3.当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长期总供给曲线在交点的左边,这时(1/ 22)。
A.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B.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C.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D.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4. 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原因是()。
A.消费减少B.储蓄减少C.消费增加D.总供给减少5.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的市场是()。
A.完全竞争市场B.垄断市场C.垄断竞争市场D.寡头市场6.下列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 A.企业数量很少B.进出该行业容易C.存在产品差别D.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7.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时的基尼系数为()。
2/ 22A.0.2~0.3B.0.3~0.4 C.0.4~0.5D.0.5以上8.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通常是用来指()。
A. 市场失灵B.私人物品C.公共物品D.垄断9.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
A.欲望的无限性B.资源的绝对稀缺性C.资源的相对有限性D.欲望的相对有限性10.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价格由1元上升到1. 02元会导致需求量()。
A.增加4%B.增加2% C.减少4%D.减少2% 11.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如何实现()。
A.欲望最大化B.偏好最大化C.利润最大化3/ 22D.效用最大化12.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
A.平均产量B.边际产量C.边际成本D.平均成本13. 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会引起()。
国开作业《西方经济学-模拟测试题》 (23)
题目: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就是大于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选项A:总需求总供给选项B:总供给总需求答案:总需求总供给题目: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选项A:大于选项B:小于答案:大于题目:紧缩性缺口引起失业,膨胀性缺口引起的通货膨胀。
选项A:周期性需求拉上选项B:自然成本推动答案:周期性需求拉上题目: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选项A:工资选项B:成本答案:成本题目:根据引起成本增加原因的不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可分为推动的通货膨胀、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选项A:工资成本选项B:价格答案:工资成本题目: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推动的通货膨胀,指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选项A:价格选项B:垄断答案:价格题目: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选项A:物价选项B:失业答案:失业题目: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失业,短期中存在的失业是失业。
选项A:周期性自然选项B:自然周期性答案:自然周期性题目:受抑制的通货膨胀之所以存在,主要是由于政府实行了严格的。
选项A:价格管制选项B:价格管制与配给制答案: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题目:在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时,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的问题是:第一,皮鞋成本,第二,菜单成本,第三,税收扭曲,第四,受损失。
选项A:固定收入者选项B:有工作的人答案:固定收入者题目: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是由于所引起的。
选项A:价格推动选项B:工资成本推动答案:工资成本推动题目: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选项A:各种难以克服的原因选项B:总需求不足答案:总需求不足题目: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
选项A:大于零小于一选项B:零答案:零题目: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所用的预期概念是预期,理性预期学派所采用的预期概念是预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认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因素是: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人们的收入增加可以刺激消费的增加,在收入增加的初期、中期,收入增加与消费增加成正比,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消费热情较高,但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在中后期,收入增加的幅度大过消费增加的幅度,收入与消费不成正比,消费热情减少。
2、资本(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相类似,投资初期、中期收益与投资比例成正比,投资收益较高,投资热情高涨,中后期,投资比例不与收益成正比,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资热情减少。
3、流动性偏好规律。
所谓流动性偏好,就是人们在心理上,对持有现金存在偏好。
人们心理上偏好现金是因为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
方便日常生活开支;(2)谨慎动机。
预防意外,存留现金;(3)投机动机。
为了寻求更大的收益,留现金,以备随时调用。
按照凯恩斯的分析,这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使宏观经济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无法得到平衡,其结果就会出现经济危机。
要解决经济危机,就需要政府出面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增加全社会的有效需求,抵消三大心理规律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