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工学院导师介绍微波工程系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
团
队
成
员
正高
魏 平、李立萍
副高
任春辉、彭晓燕、甘露、唐续
中级及以下
张花国、李万春、廖红舒
团队名称
电子对抗与雷达抗干扰
研究领域/方向
电子对抗技术与系统
雷达抗干扰技术、测控与通信技术与系统
负责人
唐 斌
团
队
成
员
正高
唐 斌
副高
王 军、熊 英
中级及以下
皇晓辉
团队名称
图像处理与信息安全
研究领域/方向
副高
江朝抒、于雪莲、姒强、周云、王洪
中级及以下
王洪、钱璐、邹林、崔明雷、张忠敏、段锐
团队名称
雷达与定位
研究领域/方向
雷达成像、目标识别、系统仿真
基于FPGA数字系统设计、稀疏信号处理、目标定位
负责人
沈晓峰
团
队
成
员
正高
杨万麟、万 群
副高
沈晓峰、窦衡、周代英、梁菁、黄际彦、郭贤生、张瑛
中级及以下
冯健、廖阔、况凌、陈章鑫、殷吉昊、邬震宇
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集成电路系(科研团队)
团队名称
射频无线通信技术
研究领域/方向
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
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
负责人
鲍景富、唐宗熙
团
队
成
员
正高
鲍景富、唐宗熙
副高
宋亚梅
中级及以下
尹世荣、张彪、吴韵秋
团队名称
集成前端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
负责人
杨 涛
团
崔红玲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导师信息
熊显名 个人简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008)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80300)光学工程(01)光电传感与信息处理技术熊显名、张文涛、秦祖军、陈明、韩家广、汪杰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008)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80300)光学工程(02)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元枝、胡放荣、高兴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008)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80300)光学工程(03)光学图像处理科学与技术吴军、李俊、刘振丙、叶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008)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80300)光学工程(04)光通信及网络技术姜兴、袁纵横、何宁、马春波姓 名 熊显名性 别 男 职 称 研究员 所在单位 电子工程学院电子邮件 ****************.cn研究方向 光电测试、计算机辅助测试、光学遥感测试个人简介熊显名,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激光专业,获工学学士,毕业后从事无损探伤工作,曾参加国家“六五”攻关项目,并获国家发明奖一次,97年获高级工程师职称、职务。
2000年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作,01年任电子工程学院(系)光信息教研室主任,04年任电子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主持参加各种纵向、国防及企业项目二十余项。
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EI 检索20余篇;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测试、计算机辅助测试及光学遥感测试。
张文涛个人简介姓名张文涛性别男职称教授所在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邮件****************研究方向光电检测、纳米计量、激光技术个人简介2005年师从全国著名光学计量专家李同保院士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3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07年赴意大利比萨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2010年赴爱尔兰卡罗理工大学进行访问。
曾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纳米科技专项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近五年在《物理学报》、《中国科学》、《Chinese Physics B》、《Chinese Physics Letters》、《NIMB》等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6篇。
电子科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导师(全)
导师代码:10383导师姓名:金建勋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年08月特称:职称:教授学位:博士属性:专职电子邮件:jxjin@学术经历:1985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金属物理专业。
1992-97年,在澳大利亚政府工业及大学奖学金的支持下,分别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卧龙岗大学,完成了与高温超导材料应用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工作,后成为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澳大利亚政府研究理事会大型研究项目负责人。
IEEE应用超导和电磁装置国际会议主席,应用超导与电磁学学报主编,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委等。
个人简介:1997年,成为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超导应用项目的研究员,从事高温超导及其强电应用研究。
2000年,成为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超导应用大型项目主要调研人,并在澳大利亚超导公司负责高温超导工业化及其电力应用技术的研究。
自1991年起,开始从事高温超导应用研究,是在澳大利亚最早从事高温超导强电应用及工业化发展的研究人员,并在该领域做出了国际公让的贡献。
是高温超导领域“Wollongong”式高温超导限流器的发明和原创研制人;也是高温超导电子谐振器的发明人。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温超导材料工业制备,高温超导强电导线及磁体技术,高温超导测试技术及其物性分析,高温超导电力系统限流器、储能、直流输电、变压器等电力装置,高温超导直线电机和电机控制,及高温超导电子谐振器和高梯度磁分离等特种强电装量,曾获得多项澳大利亚政府及工业研究项目,世界超导大会奖等;并在超导及电力专业会议及学术刊物,如PhilosophicalMagazine B,Physica C,IEEE Transactions,Superconductivity Scienceand Technology,Advances in Cryogenic Engineering,Physics B, JEEE,Europhysics News,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and Electromagnetics等上发表了数百篇专业论文。
2012年电子科技大学电工导师分组情况(绝密)
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电子工程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研究领域/方向SAR/ISAR成像、毫米波无源成像空间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负责人杨建宇团队成员正高杨建宇、杨晓波、皮亦鸣、王建国、张晓玲、孔令讲、熊金涛副高曹宗杰、范录宏、李良超、师君、黄钰林中级及以下刘喆、闵锐、李晋团队名称相控阵与自适应处理研究领域/方向MIMO雷达、阵列信号处理负责人何子述团队成员正高何子述、韩春林副高胡进峰、李会勇、李朝海、夏威、程婷、何茜中级及以下李军、严济鸿团队名称雷达系统与数字化技术研究领域/方向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毫米波系统复杂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雷达系统等负责人汪学刚团队成员正高汪学刚、贺知明、陈祝明、吕幼新副高江朝抒、于雪莲、姒强、周云、王洪中级及以下王洪、钱璐、邹林、崔明雷、张忠敏、段锐团队名称雷达与定位研究领域/方向雷达成像、目标识别、系统仿真基于FPGA数字系统设计、稀疏信号处理、目标定位负责人沈晓峰团队成员正高杨万麟、万群副高沈晓峰、窦衡、周代英、梁菁、黄际彦、郭贤生、张瑛中级及以下冯健、廖阔、况凌、陈章鑫、殷吉昊、邬震宇注:1、以上导师名单均以科研团队的形式介绍2、以上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可咨询导师本人或在学院网站、研招网查询。
电子工程学院学生科2012-4-24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集成电路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射频无线通信技术研究领域/方向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负责人鲍景富、唐宗熙团队成员正高鲍景富、唐宗熙副高宋亚梅中级及以下尹世荣、张彪、吴韵秋团队名称集成前端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负责人杨涛团队成员正高杨涛副高杨自强中级及以下刘宇团队名称非线性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研究领域/方向非线性系统的智能控制、计算神经科学、物联网负责人张洪斌团队成员副高张洪斌、张红雨、王刚团队名称电子信息系统研究领域/方向遥测遥控系统、功率电子系统、雷达系统图像处理、量子物理负责人钟洪声团队成员正高钟洪声副高唐广中级及以下李廷军、王宏、陈会、吴义华、王明珍、汪玲团队名称数字射频混合集成电路研究领域/方向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负责人何松柏团队成员正高何松柏副高张徐亮、陈客松中级及以下张雅丽、游飞、万里冰注:1、以上导师名单均以科研团队的形式介绍2、以上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可咨询导师本人或在学院网站、研招网查询。
电子科大光电学院导师
导师姓名:吴志明出生年月:1964年01月特称: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职称:教授学位:博士属性:专职学术经历:1983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
1988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
1993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固体电子学系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
2008美国华盛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3年以来在电子科技大学任教至今。
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红外与传感技术,光电材料与器件、敏感材料与传感器、电子薄膜与集成技术等,负责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省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已通过部、省级鉴定(或验收)10项。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家“863计划”网评专家。
近年来在其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主要有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成都市科技进步奖2项。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检索70余篇次。
博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080300光学工程080300光学工程02方向:激光与光电工程03方向:红外与传感技术09方向:光电能源技术10方向:传感网技术02方向:激光与光电工程03方向:红外与传感技术09方向:光电能源技术10方向:传感网技术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5方向:SOC/SIP系统芯片技术07方向: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01方向: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06方向:纳米电子材料07方向:敏感与智能材料导师代码:11269 导师姓名:李世彬出生年月:1977年03月职称:副教授学位:博士属性:专职电子邮件:shibinli@学术经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光电薄膜特性及光电子器件,从事博士后研究器件的研究内容为高介电常数材料与电子元器件,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生长及光电器件的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电子工程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研究领域/方向SAR/ISAR成像、毫米波无源成像空间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负责人杨建宇团队成员正高杨建宇、杨晓波、皮亦鸣、王建国、张晓玲、孔令讲、熊金涛副高曹宗杰、范录宏、李良超、师君、黄钰林中级及以下刘喆、闵锐、李晋团队名称相控阵与自适应处理研究领域/方向MIMO雷达、阵列信号处理负责人何子述团队成员正高何子述、韩春林副高胡进峰、李会勇、李朝海、夏威、程婷、何茜中级及以下李军、严济鸿团队名称雷达系统与数字化技术研究领域/方向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毫米波系统复杂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雷达系统等负责人汪学刚团队成员正高汪学刚、贺知明、陈祝明、吕幼新副高江朝抒、于雪莲、姒强、周云、王洪中级及以下王洪、钱璐、邹林、崔明雷、张忠敏、段锐团队名称雷达与定位研究领域/方向雷达成像、目标识别、系统仿真基于FPGA数字系统设计、稀疏信号处理、目标定位负责人沈晓峰团队成员正高杨万麟、万群副高沈晓峰、窦衡、周代英、梁菁、黄际彦、郭贤生、张瑛中级及以下冯健、廖阔、况凌、陈章鑫、殷吉昊、邬震宇——集成电路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射频无线通信技术研究领域/方向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负责人鲍景富、唐宗熙团队成员正高鲍景富、唐宗熙副高宋亚梅中级及以下尹世荣、张彪、吴韵秋团队名称集成前端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负责人杨涛团队成员正高杨涛副高杨自强中级及以下刘宇团队名称非线性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研究领域/方向非线性系统的智能控制、计算神经科学、物联网负责人张洪斌团队成员副高张洪斌、张红雨、王刚团队名称电子信息系统研究领域/方向遥测遥控系统、功率电子系统、雷达系统图像处理、量子物理负责人钟洪声团队成员正高钟洪声副高唐广中级及以下李廷军、王宏、陈会、吴义华、王明珍、汪玲团队名称数字射频混合集成电路研究领域/方向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负责人何松柏团队成员正高何松柏副高张徐亮、陈客松中级及以下张雅丽、游飞、万里冰——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一)团队名称电磁辐射与散射研究领域/方向天线理论与技术、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计算电磁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瞬态电磁理论及应用、宽带电磁探测负责人聂在平团队成员正高聂在平、潘锦、杨峰、杨仕文、胡俊赵延文、夏明耀、赵志钦副高阙肖峰、屈世伟、宗显政、孙向阳、杨德强、欧阳骏中级及以下雷霖、刘贤峰、孟敏、管国云、杨鹏、何十全、颜溯团队名称电磁学与应用团队研究领域/方向计算电磁学、天线与传播电磁材料、生物电磁学、纳米电磁学负责人李乐伟团队成员正高李乐伟、康凯副高唐红艳、陈涌频、班永灵中级及以下李金艳团队名称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多芯片组件(MCM)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与系统(HMIC)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电路(WSBD&C)和太赫兹技术负责人徐锐敏团队成员正高徐锐敏、张勇、延波、冯林副高谢小强、王志刚、国云川、谢俊中级及以下孔斌、胡江、詹铭周、夏雷、王磊、徐跃杭、杨涛团队名称毫米波技术与系统应用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微波毫米波器件/电路与系统、固态THz电路与系统负责人樊勇团队成员正高樊勇、张永鸿副高何宗锐、宋开军、林先其、敬守钊、程钰间中级及以下陈其科、赵明华、张波——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二)团队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研究领域/方向微波设备、天线系统电子系统工程、微波测量、微波器部件负责人韩周安团队成员正高唐璞、王建副高韩周安、陈波、冯梅中级及以下庞晓凤、方宙奇、何子远、骆无穷、杨红团队名称毫米波电路与系统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微波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负责人唐小宏团队成员正高唐小宏副高王玲、肖飞中级及以下吴涛团队名称电磁兼容技术研究研究领域/方向电磁兼容技术负责人胡皓全团队成员正高胡皓全副高杨显清、王志敏、王园中级及以下包永芳团队名称微波测试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材料测试及系统、微波器件测试及系统负责人李恩团队成员正高李恩副高郭高凤、陶冰洁中级及以下高源慈、郑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信息工程系(科研团队一)团队名称电子对抗研究领域/方向电子侦察与干扰、信号分析识别谱估计与阵列信号处理、无源定位负责人魏平、李立萍团队成员正高魏平、李立萍副高任春辉、彭晓燕、甘露、唐续中级及以下张花国、李万春、廖红舒团队名称电子对抗与雷达抗干扰研究领域/方向电子对抗技术与系统雷达抗干扰技术、测控与通信技术与系统负责人唐斌团队成员正高唐斌副高王军、熊英中级及以下皇晓辉团队名称图像处理与信息安全研究领域/方向图像处理、信息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视觉、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负责人解梅团队成员正高解梅副高漆进、罗俊海中级及以下祝崇今、王忠荣团队名称智能识别与视觉感知研究领域/方向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智能视频监控、多源遥感信息融合与智能挖掘机器学习、数字高清技术、视频编解码、图像传输负责人程建团队成员副高程建中级及以下肖忠、王章静、蒲恬、张萍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信息工程系(科研团队二)团队名称智能视觉信息处理与通信研究领域/方向图像/视频处理、视频编码、模式识别、多媒体通信负责人李宏亮团队成员正高李宏亮副高刘光辉中级及以下王正宁、曾辽原、许林峰团队名称数据通信与视频处理研究领域/方向数字视频、宽带传输、嵌入式系统负责人陈伟团队成员副高樊丰、伍瑞卿中级及以下陈伟、顾庆水团队名称数字音像研究实验室研究领域/方向数字音视频及数字广播负责人黄晓革团队成员副高黄晓革、甘涛、周南中级及以下范满平、黄俊、陈新宇、兰刚团队名称抗干扰信号处理与测控技术研究领域/方向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现代通信信号处理负责人张扬团队成员正高张扬副高吕明、胡永忠、徐政五中级及以下王晓阳——其他研究生导师姓名职称研究方向薛红喜教授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及集成技术朱策教授图像、视频信号压缩编码与传输、三维视频,信源信道联合编码、多媒体信号处理及流媒体习友宝教授集成系统芯片李荣宽副教授神经网络、集成电路系统王锡良副教授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崔荣副高无线电技术刘欣刚副教授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图像传输处理、数字视频与音频技术段惠萍副教授自适应及阵列信号处理朱红副教授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李雷副教授图像传输处理、数字视频与音频技术康祝圣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PF-MEMS 及系统集成、高线性高效率射频微波发射机技术崔红玲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李颖副高集成系统芯片熊万安副高自适应及阵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信号处理陈学英副高集成系统芯片付炜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集成系统芯片注:以上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可咨询导师本人或在学院网站、研招网查询。
(整理)电子科技大学微波通信实验一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李亚洲学号:201322040409指导教师:杨宏春课程名称:微波通信专业学位综合实验1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李亚洲学号:201322040409指导教师:杨宏春实验地点:科研楼707实验时间:第一周一、实验室名称: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人工电磁材料在微波无源器件中的应用(频域)三、实验原理:1、人工电磁材料概述人工电磁材料通常是指自然界中不存在的,通过人工制造且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电磁性质的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
广义地,如果描述材料的一组主要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具有自然材料所不能达到的取值,且这些参数及其变化可以用来满足人们的某种特殊电磁功能需求,那么,这些材料都可以成为人工电磁材料。
例如,高介电常数(εr~102量级),适当电导率(σ~104-1010),电磁带隙结构(Electromagnetic Band Gap,EBG),光子晶体(Photonic Band Gap,PBG),负介电常数、正磁导率材料(Epsilon Negative Material,ENG),正介电常数、负磁导率(Magnetic Negative Media,MNG),左手材料(Double Negative Material,DNG)等等人工合成材料,都可以称为人工电磁材料。
人工电磁材料既可以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确定材料(如高介电常数、适当电导率材料等类型),这些材料往往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为正值,也称DPS(Double Positive Material)材料;也可以是在自然材料基础上,通过加工某种功能结构,使其电磁带隙、介电常数、磁导率等参数达到人们的某个预期取值,进而实现一些自然材料不能实现的功能。
尽管人工电磁材料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功能特征,但从物理实质上看,总是因为材料中微观载流子运动环境(如势场、能带结构、散射与复合机制等)发生了变化,或使得电磁波传输函数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化可以宏观地归结为材料的一个或多个统计参数发生了改变。
微波技术基础电子科大第12次课
低频的集总参数带通滤波器,关心每 一个元器件的值,与传输线无关。
分布参数电路与集总参数电路的区别
分布参数电路:当元器件的尺寸与波长可比拟时, 电磁场(幅度相位)不仅随时间变化,而且同时随 空间位置变化,电磁波在电路中传输的滞后效应显 著。传输线就不能再简单的认为只是电路上两点之 间的连接方式,而应该等效为具有分布参数的电路 网络,线上各点的电位不同,处处有储能和损耗, 导体上存在有损耗电阻、电感,导体间存在分布电 容和漏电导。在设计时必须把传输线作为电路的一 部分来考虑。
TEM模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电磁场垂直于传播方向,场 分布与静场相同,电压、电流和特性阻抗可以由电磁场 唯一确定。另外,传输线参数,如,单位长度的电感和 电容等也可以由电磁场唯一定义,这样,传输线理论就 把集总参数电路理论用来解决一般的电磁场问题(化场 为路)。 最后,矩形波导,圆波导和槽线支持的是非TEM模,单 导体系统也无法确定对应电压波和电流波。在这次课, 我们只研究TEM模传输线的分布参数电路理论,对于波 导系统的分布参数理论在以后的课程中介绍。
专业资料发电厂发电厂用户家中用户家中交流电频率fis50hz波长llis5??106m传输线的形式1专业资料集成电路微带线带状线通孔从此处截面pcb基板tw上图的横截面t信号微带地地电源信号带状线信号带状线地地电源信号微带铜导线copperplanefr4基板w信号频率f5ghz波长ll6cm微带线带状线传输线的形式2专业资料?选择何种形式的传输线必须根据其应用场合和目的例如用于传输兆瓦级电磁能量的高功率传输线必须具有高功率容量和低损耗特性一般都非常笨重
传输线的参量
每个单元均可由L1,C1,G1,R1四个参数来决定。 L1表示导体的自感,与单位长度传输线内存储的磁 能时均值相关。 C1表示导体之间的电容耦合,决定于导体的接近程 度,与单位长度传输线内存储的电能时均值相关。 G1表示由介质引起的单位长度的传输线上的功率耗 散的时均值。 R1表示由金属的有限导电率引起的传输线上的功率 损耗的时均值。 G1,R1表示的是传输线的衰减(损耗)参量。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排名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邮电大学--通信网络技术综合技术研究所--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力工程系--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系--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上海海事大学--基础部--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场与微波技术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厦门大学--物理系--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华南师范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专业列表--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中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南交通大学--理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重庆邮电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南京航天航空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南京邮电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磁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邮电科学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子科大通信导师团队介绍
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划分1、光纤技术与光电子器件研究室饶云江教授(yjrao@),冉曾令副教授(ranzl@)研究方向:光纤传感、光电子器件2、光通信技术研究室邱昆教授(kqiu@)、陈福深教授(fschen@)、许渤副教授(xubo@)、武保剑副教授(bjwu@)、周东副教授(zhoudong@),易兴文副教授(xwyi@)研究方向:、新型光通信理论与技术、光接入网技术、军用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3、宽带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研究室团队1:宽带通信网研究组李乐民院士(lml@)、王晟教授(wsh_keylab@)、许都副教授(xudu@)、虞红芳副教授(yuhf2004@)、徐世中副教授(xsz.uestc@),廖丹副教授(liaodan@),章小宁副教授(xnzhang@)研究方向:宽带光纤接入网络技术、宽带通信网中的交换技术、宽带无线网络技术团队2:网络行为学与网络安全课题组胡光岷教授(hgm@)、姚兴苗副教授(yxm@)研究方向:网络行为学研究、网络安全研究团队3:现代通信网技术及应用李兴明教授(xingminl@)研究方向:现代通信网理论、网络的优化设计技术.、电信网络管理、高速信息传输技术团队4:光互联网及移动信息网络研究中心隆克平教授(lkp@)、阳小龙教授(yxl@)、邝育军教授(kyj@)、彭云峰副教授(yfpeng@)研究方向:光互联网络、移动信息网络团队5:网络技术研究团队雷维礼教授(wllei@)、毛玉明教授(ymmao@)、冷甦鹏副教授(spleng@)、马立香副教授(lixiangma@),蒋体纲副研究员(jiangtigang@)研究方向:通信网与宽带通信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宽带无线信息网络4、通信电路设计与信号处理研究室团队1:多媒体通信团队李晓峰教授(xfli@)、傅志中副教授(fuzz@)、周宁副教授(zhouning@)、张敏副教授(zhangminyang@)研究方向:(无线)多媒体通信与终端、图像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多媒体信号处理与信息处理、视频图像压缩、跟踪与模式识别团队2:无线通信与RF集成电路团队文光俊教授(wgj@)、蔡竟业教授(jycai@)、朱学勇副教授(xyzhu@)、刘镰斧副教授(lfliu@)研究方向:RF集成电路设计、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频谱检测与估计团队3:DSP研究团队彭启琮教授(qpeng@)、李玉柏教授(ybli@)、邵怀宗副教授(hzshao@)、管庆副教授(qguan@),林静然副教授(jingranlin@)研究方向: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DSP技术团队4:电子科技大学-飞思卡尔无线通信与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李广军教授(gjli@)、李强教授(qli@)、林水生教授(sslin@)、阎波副教授(yanboyu@)研究方向:通信信号处理及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与无线传感器网络、ASIC设计与IC设计方法学通信抗干扰实验室团队划分1、移动通信研究团队李少谦教授(lsp@)、唐友喜教授(tangyx@)、刘皓副教授(liuhao@)、唐万斌副教授(wbtang@)、武刚副教授(wugang99@)、何旭副教授(hexu@)研究方向:主要面向信号处理方向,偏向程序、算法、仿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MIMO,OFDM等2、通信信号处理与专用集成电路研究团队胡剑浩教授(jhhu@)、凌翔副教授(xiangling@)研究方向:主要面向硬件,FPGA,芯片设计等3、无线网络技术团队郭伟教授(guowei@)、冯刚教授(fenggang@)、余敬东副教授(yujd@)研究方向:网络层,Ad-hoc4、编码技术研究团队周亮教授(lzhou@)、张忠培教授(zhangzp@)、文红副教授(sunlike@)研究方向:编码技术、密码学。
电子信息学院教师简介汇总
孙玲玲女,1956年6月出生,1985年3月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
研究员,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电路与系统”博士生导师;“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应用”硕士生导师。
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电路与系统”学科带头人。
主讲的课程包括:集成电路CAD,近代网络理论, 微波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导论,VLSI设计导论、EDA技术等;指导本科学生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数十人。
主要研究方向:深亚微米及RF/微波IC设计及CAD方向、射频集成电路及应用系统研究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预研、国际合作等三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已有20多项成果通过国家级和部省级专家技术鉴定或验收,并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近年已在电子学报等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
兼任全国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IFIP中国代表、中国电子学会理事;电子学报、微波学报编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主编等。
查丽斌女,1964年1月出生,陕西西安人,副教授。
1991年5月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曾主讲线性电子电路、电路原理、电路分析基础、电力系统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机原理及拖动技术、计算机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等课程。
指导本专科学生毕业设计数十人,有近20年的教学经验,教学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
主要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GIS),教育软件的开发。
公开发表论文若干篇,主编出版了教材<<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柴曙华男,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实验师。
1978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实验教学工作。
80年先后和同事们完成了电工实验室的筹建、教材编写、实验项目改革的任务。
2000年后参与完成了下沙校区电工、电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室筹建、扩建等工作。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导师介绍
电科院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导师简介导师姓名导师职称导师代号导师专业情况简介田忠研究员10618080902电路与系统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助理,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空中交通管理理事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宇航学会会员,美国IEEE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导航技术总体研究、设计和开发,先后承担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空军、二炮等部门各类项目近20余项,承担项目总经费逾3000万元。
同时承担了多项国际间合作项目,在微波毫米波、RFID芯片设计与应用、卫星通信与导航等领域分别与美国、白俄罗斯、南非等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其研究领域中,先后到德国、香港、俄罗斯、美国等地参加学术会议多次。
目前,申请专利5项,获得授权专利1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1项。
E-mail:张伟副研究员10620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2004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5年~2007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目前为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算法仿真研究室主任,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和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系统仿真技术、目标识别与数据融合技术以及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等。
近5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完成国防预研项目“××防御等效模拟与突防有效性验证”、横向合作“地基中段目标识别仿真关键技术”、预研项目“3毫米相参雷达多模式信号处理机和模拟器”,获得部级鉴定一项。
目前作为负责人承担的在研项目包括:“十一五”国防预研“××匹配制导技术”、“十一五”国防预研“××探测与目标识别仿真与突防验证”和横向合作项目“××距离像识别研究”等。
电子科大计算机导师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及其科研能力介绍为方便大家报考我们学校,了解各位导师的学术和科研能力,科大考研网www.**将提供给大家详细的信息。
陈雷霆,1966年7月出生,男,现任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主管学院的科研、产业和外事工作,在职博士研究生;现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四川省计算机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1)信息安全;(2)网络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主要科研项目:国家“863-317-403”项目—综合业务多媒体通讯终端与系统;“八五”军事预研项目激光成像雷达系统;多媒体安全监控系统;“九五”军事预研项目激光防撞雷达系统;总装备部项目军用移动图象采集压缩传输系统;航空科技信息集成处理系统;模拟实战射击训练系统;国家“十五”863信息安全项目等。
开设研究生课程: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图形学、软件认证;本科生课程:多媒体技术、数字逻辑。
--------------------------------------------------------------------------------李毅超,男,1969年6月,硕士,副教授。
1997年4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
现任网络安全基础实验室主任,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研究室主任,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兼成都市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信息安全、嵌入式应用。
参加或主持"恩威网络MIS系统“、“420驻厂军代室光纤网络MIS系统”、“路由器开发”、信产部基金项目“IP电话网关”,成都华易“美视数字录像监控系统”、西部网信“软交换关守和IP电话多功能终端研发”等近10个科研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5项,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2项。
出版《计算机网络》教材1本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为本科和硕士生开设了若干课程。
获得Microsoft、Novell、SCO、Cisco、Compaq等各大公司认证证书和授权讲师资格。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三版)
作者简介
孙肖子,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退休教授,原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主任,致力于教材建设和教学改 革。
赵建勋,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电磁学、射频电路系统、 微波辐射与测量系统、神经元网络形态和功能实现机理。
王新怀,男,理学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微波 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设计、智能天线与天线组阵技术研究、基于FPGA&DSP的实时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 三版)
201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三版)》是由孙肖子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3月出版的普 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测 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微电子、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有关专业的本科生或专科生“电子线路基础”“电子 技术基础”等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2017年3月,《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三版)》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该教材分为十三章,内容包括:绪论、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电路、基于集成运放和RC反馈网络的有源 滤波器、常用半导体器件原理及特性、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放大器基础、集成运算放大器内部电路、放 大器的频率响应、反馈、特殊用途的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低频功率放大电 路、电源及电源管理、模拟电路系统设计及实验案例。书后的两个附录给出了部分习题答案和专用名词汉英对照 表。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目录物电学院“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团队介绍 (2)物理电子学院“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介绍 (4)物理电子学院“高功率毫米波”团队介绍 (5)物理电子学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团队介绍 (7)物理电子学院“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团队介绍 (8)物理电子学院“理论物理”团队介绍 (11)物理电子学院“理论与计算机模拟”团队介绍 (12)物理电子学院“强辐射实验室”团队介绍 (14)物理电子学院“太赫兹”团队介绍 (14)物理电子学院“微波仿真”团队介绍 (17)物理电子学院“微纳光学研究”团队介绍 (17)物理电子学院“先进材料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研究”团队介绍 (19)物理电子学院“真空微电子及微波能应用研究”团队介绍 (21)注:团队排列先后按照团队名称首字母。
物电学院“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团队介绍一、团队简介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现有教师机工程技术人员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工程技术人员1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50-60岁教师2名,40-50岁教师3名,30-40岁教师2名。
超宽带电子学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新型光控光电导器件研究激光与半导体相互作用理论与技术,新型光控光电导器件工作机理、研制工艺及应用。
(2) 电波传输与天线研究瞬态电磁脉冲传输理论与技术,超宽带天线理论与技术。
(3) 生物电磁学研究肿瘤电穿孔疗法的机理及应用,电穿孔效应在污水治理等领域的应用。
(4) 微波电路与系统研究高功率微波电路与系统在冲击雷达、探地雷达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团队导师介绍三、毕业学生就业去向团队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较好,主要去向包括国内一些研究所(如南京14所、成都29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和一些知名公司、企业(贝尔、华为、中兴等)。
物理电子学院“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介绍一、团队简介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是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努力自然形成的,现有成员50余人,其中教授/博导3人,副教授/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3人,在读博士13人,研究生30人。
微波电路西电雷振亚老师的课件章射频微波工程介绍 (一)
微波电路西电雷振亚老师的课件章射频微波工程介绍 (一)微波电路是一种特殊的电路,主要用于高速数据通信、无线通讯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振亚教授的课件《射频微波工程介绍》则完整地讲述了微波电路的知识体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微波电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
1. 引言及基本概念阐述在微波电路的介绍中,首先引入了微波信号与电子学中的常规信号的区别,并为读者介绍了微波器件的特点与优势。
为了让读者掌握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对微波电路中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2. 传输线基础微波电路以传输线为基础,因此在课件中对传输线的类型、特点及其电路模型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此外,在传输线参数及其计算方法方面,雷教授也在课件中具体说明。
3. 微波元器件微波元器件是微波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轻质控制等,这个部分就对微波元器件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介绍,详情可参照微波器件的特性及其电路模型、微波非线性元件等方面的讲解。
4. 微波传输线与耦合器与传输线有关的耦合器被广泛应用于微波集成电路等微波电路系统中。
这部分的教学讲解中,雷教授详细介绍了微波传输线的特点、型号和应用,尤其是关于行波耦合器和孔型耦合器两大类产品的具体分析。
5. 微波滤波器及其设计在通讯领域中,微波滤波器的作用日益重要。
此部分涉及到微波滤波器的分类,电路模型等知识内容,并详细讲解了底部耦合滤波器、中心引线基本滤波器、陷波滤波器、微带全波行波滤波器等几种常见的微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总的来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振亚教授的课件《射频微波工程介绍》可谓是微波电路的一本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材料。
此课件以生动、详尽的语言,为电子科技专业的学生深入解析了微波电路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帮助了广大电子工程师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够设计高效微波电路的能力。
电子科技大学导师团队情况更新
隆克平团队
孙健
电信网络 4
李晓峰 周宁 傅志中 张敏 刘洪盛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李晓峰团队
多媒体通信、图 像、视频处理 5
邵振海 蔡竞业 王文钦 刘镰斧 朱学勇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蔡竞业团队
邵振海
GPS、微波、雷达 5
姓名 毛玉明 冷甦鹏 马立香 雷维礼 花欣 蒋体刚 李龙江
职称 教授、博导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高级工程师 副教授 副教授
团队负责人 团队日常负责人
团队所属系别
团队人数
毛玉明团队
马立香
网络工程系 7
李乐民 王晟 许都 徐世中 虞红芳 廖丹 章小宁 王雄
院士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博导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文光俊团队
分别 4
彭启琮 李玉柏 管庆 邵怀宗 何春 武畅 林静然
教授、博导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彭启琮团队 (李玉柏)
7
7
李广军 林水生 杨海芬 郭志勇 阎波 李强
教授、博导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博导
李广军团队
硬件 6
周东 1
1 贾宇明 教授 贾宇明 贾宇明 1 邝育军 教授、博导 邝育军 邝育军 1 马争 教授、博导 解梅 解梅 1
王晟团队
徐世中
通信网络
8
饶院 冉曾令 张伟利 龚元 王子南 郑建成
教授、博导、长江学者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饶院团队
吴慧娟
光学器件 5
胡光岷 于富财 姚兴苗 鲁才 钱峰 张翔
微波工程实现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 学院微波工程系
腔体设计
在设计电路腔体(屏蔽盒)时应注意:
1、金属屏蔽盒高度 H≥(5~6)h(介质
基片厚度)。 2、接地侧板到金属微带线
距离 D≥(5~6)W(微
带线宽度)。 3、金属屏蔽盒的长和宽避
免是工作半波长的整数 倍(避免谐振)。
10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 学院微波工程系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 学院微波工程系
一、总体方案设计
3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 学院微波工程系
一、总体方案设计
路
保护开关
LNA
镜像抑制
滤波
混频器
前中
控制
LO 功分器
路
保护开关
LNA
镜像抑制
滤波
混频器
前中
八毫米双通道接收前端系统
4
二、电路图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 学院微波工程系
二、电路图设计
角转弯处需切脚,如 下图所示:
0.565W1 0.565W2
W2
8
三、PCB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 学院微波工程系
微波信号走线应尽可能短些,避免电路损耗和 电磁干扰(太长,可能形成天线,进行腔内辐射)。
有源器件的微波接地, 采用基片金属化通孔技 术实现,接地点(通孔 处)尽量靠近有源器件 接地引出脚,也便于器 件散热,通孔直径为, 为了接地良好,接地通 孔数应在3~5个以上。
中频
中频1B
本振
信
信
号
号
1
2
中频2
中频
本振
中频1B
17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 学院微波工程系
工艺技术
微波混合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电工学院导师介绍集成电路系
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集成电路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射频无线通信技术
研究领域/方向
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
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
负责人鲍景富、唐宗熙
团队成员
正高鲍景富、唐宗熙
副高宋亚梅
中级及以下尹世荣、张彪、吴韵秋团队名称集成前端
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负责人杨涛
团队成员
正高杨涛
副高杨自强
中级及以下刘宇
团队名称非线性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
研究领域/方向非线性系统的智能控制、计算神经科学、物联网负责人张洪斌
团队
成员
副高张洪斌、张红雨、王刚团队名称电子信息系统
研究领域/方向遥测遥控系统、功率电子系统、雷达系统
图像处理、量子物理
负责人钟洪声
团队成员
正高钟洪声
副高唐广
中级及以下李廷军、王宏、陈会、吴义华、王明珍、汪玲团队名称数字射频混合集成电路
研究领域/方向
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
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
负责人何松柏
团队成员
正高何松柏
副高张徐亮、陈客松
中级及以下张雅丽、游飞、万里冰
注:1、以上导师名单均以科研团队的形式介绍
2、以上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可咨询导师本人或在学院网站、研招网查询。
电子工程学院学生科 2012-4-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一)团队名称电磁辐射与散射
研究领域/方向
天线理论与技术、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计算电磁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瞬态电磁理论及应用、宽带电磁探测
负责人聂在平
团队成员
正高
聂在平、潘锦、杨峰、杨仕文、胡俊
赵延文、夏明耀、赵志钦
副高阙肖峰、屈世伟、宗显政、孙向阳、杨德强、欧阳骏中级及以下雷霖、刘贤峰、孟敏、管国云、杨鹏、何十全、颜溯团队名称电磁学与应用团队
研究领域/方向
计算电磁学、天线与传播
电磁材料、生物电磁学、纳米电磁学
负责人李乐伟
团队成员
正高李乐伟、康凯
副高唐红艳、陈涌频、班永灵中级及以下李金艳
团队名称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毫米波多芯片组件(MCM)
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与系统(HMIC)
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电路(WSBD&C)和太赫兹技术
负责人徐锐敏
团队成员
正高徐锐敏、张勇、延波、冯林
副高谢小强、王志刚、国云川、谢俊
中级及以下孔斌、胡江、詹铭周、夏雷、王磊、徐跃杭、杨涛团队名称毫米波技术与系统应用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
微波毫米波器件/电路与系统、固态THz电路与系统
负责人樊勇
团队成员
正高樊勇、张永鸿
副高何宗锐、宋开军、林先其、敬守钊、程钰间中级及以下陈其科、赵明华、张波
——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二)团队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设备、天线系统
电子系统工程、微波测量、微波器部件
负责人韩周安
团队成员
正高唐璞、王建
副高韩周安、陈波、冯梅
中级及以下庞晓凤、方宙奇、何子远、骆无穷、杨红团队名称毫米波电路与系统
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微波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负责人唐小宏
团队成员
正高唐小宏
副高王玲、肖飞中级及以下吴涛
团队名称电磁兼容技术研究
研究领域/方向电磁兼容技术负责人胡皓全
团队成员
正高胡皓全
副高杨显清、王志敏、王园中级及以下包永芳
团队名称微波测试
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材料测试及系统、微波器件测试及系统负责人李恩
团队成员
正高李恩
副高郭高凤、陶冰洁中级及以下高源慈、郑虎
注:1、以上导师名单均以科研团队的形式介绍
2、以上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可咨询导师本人或在学院网站、研招网查询。
电子工程学院学生科 2012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