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导论摘要
基础医学概论自己整理的重点
第一章绪论神经调节。
特点:反应发生较快、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例子:当叩击股四头肌肌腱时,就刺激了股四头肌中的感受器——肌梭,使肌梭兴奋,通过传入神经纤维将信息传至脊髓,脊髓将对传入神经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然后通过传入神经纤维将兴奋传到效应器——股四头肌,引起股四头肌的收缩,完成膝反射。
体液调节。
特点: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久而弥散。
例子: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使它所支配的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经血液运输,调节有关器官的功能活动。
自身调节。
特点:幅度和范围都比较小,但在生理功能调节中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例子:心室肌的收缩力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收缩前心肌纤维的初长度成正比,即收缩前心肌纤维越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反之,收缩力量就越小。
第三章基因信息的传递原核生物合成过程:DNA双螺旋解旋;引发体的生成和DNA解成复制叉;复制的延长;复制的终止。
逆转录: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逆转录的过程:以单链RNA的基因组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一条单链DNA;产物与模板生成RNA/DNA杂化双链,杂化双链中的RNA被逆转录酶水解;以新合成的单链DNA为模板,逆转录酶催化合成第二链的DNA。
第四章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后者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α波:频率为8~13次/s,成人处于安静状态的主要脑电波。
β波:频率为14~30次/s,安静闭目只在额叶出现,若被试者睁眼视物或接受其他刺激时,在皮层其他部分也出现β波θ波:频率为4~7次/s,承认困倦时可见到,是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
δ波:频率为0.1~3次/s,承认在清醒状态下不会出现,只有在睡眠时可见到。
或深度麻醉、缺氧或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时也可出现,婴儿可常见δ波。
睡眠的时相慢波睡眠:特点: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表现:各种感觉功能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变慢、心率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体温下降、胃液分泌增多、发汗增强等自主神经功能改变作用:有利于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快波睡眠:特点: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表现: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出现快速眼球运动、部分躯体抽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而不规则等;作用: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促进学习记忆语言功能:语言中枢包括运动性和感觉性,前者有说话语言中枢和书写语言中枢,后者有听觉语言中枢和视觉语言中枢。
基础医学概论说课
基础医学概论说课
基础医学是医学的基础科学,它研究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应用学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基础。
基础医学概论是介绍基础医学的课程,为医学生提供基础医学学科的整体概况和基本理论知识。
以下是基础医学概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 学科综述:介绍基础医学的起源、发展、分类及其与临床医学的关系,给予学生一个整体认识和了解。
2. 医学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基本医学科目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医学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实验技术与方法:介绍医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方法,包括实验动物的选择与饲养、实验室基础操作、常用仪器的使用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4. 医学伦理与法律:讲解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和医学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引导学生在医学实践中遵循伦理和法律规定,树立正确的医学道德观念。
5. 学科前沿与新技术:介绍当前基础医学科研领域的前沿进展和新技术,如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研究、精准医学等,让学生了解医学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基础医学概论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基础医学的重要性和作
用,掌握医学基础科目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具备独立学习和不断更新医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后续临床医学和医学科研的学习奠定基础。
基础医学导论9-动脉
3.腋动脉
axillary artery
行于腋窝深部,至大圆肌下缘 移行为肱动脉。 分支:
胸上动脉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肩胛下动脉:胸背动脉、 旋肩胛动脉 旋肱后动脉 旋肱前动脉
*肩胛动脉网:由旋肩胛动脉、肩
胛上动脉、肩胛背动脉形成。
是肩部血液的重要侧支循环途径, 当腋动脉血流受阻时,可维持上肢的血供。
尺动脉
主要分支:
⑴ 骨间总动脉:由尺动脉近侧发 出,该动脉又分为骨间前和骨间后 动脉两支,分布于前臂肌和尺、桡 骨。
⑵ 掌深支:与桡动脉末端吻合成掌 深弓—掌心动脉。
17
7、掌浅弓Superficial Palmar Arch
(1)Superficial Palmar Arch 掌浅弓:位于掌腱膜深面 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发出分支至手掌和手指的相对缘。 分支: 指掌侧总动脉:3支,在掌指关节附近,又各分为2支指掌侧固有动脉。 小指尺掌侧动脉:1支
续接升主动脉,弓形弯向左 后方,跨左肺根,于第4胸椎 体下缘左侧移行为胸主动脉。 主动脉弓壁外膜下有丰富的 游离神经末梢称压力感受器。 主动脉弓下方,靠近动脉韧 带处2~3个粟粒样小体,为 主动脉小球,是化学感受器。 主动脉弓凸侧发出三大分支: 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 骨下动脉 右颈总动脉 头臂干 右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凹侧发出支气管支和气管支
28
(五) Common Iliac Artery 髂总动脉
髂总动脉分为external iliac Artery髂外动脉和Internal iliac Artery髂内动脉
1、 Internal Iliac Artery 髂 内动脉 臀上动脉
Obturator Artery 闭孔动脉
基础医学导论与病理学
基础医学导论与病理学第一节:基础医学导论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基础医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将介绍基础医学导论的概念、目标和内容。
基础医学导论是医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医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医学的定义与发展、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医学教育体系、医学研究方法与科学精神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第二节:病理学概述病理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学科,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本节将介绍病理学的定义、分类和研究方法。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基础科学,通过对疾病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和研究,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过程。
病理学可分为基础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两个方向,前者主要研究疾病的组织学和细胞学变化,后者则与临床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病理解剖、组织学和细胞学等。
病理解剖是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观察疾病的解剖学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组织学和细胞学则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显微镜观察,了解疾病的组织学和细胞学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第三节:病理学的应用病理学在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不仅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用于疾病的预防和研究。
本节将介绍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领域和方法。
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病理学还可用于疾病的预后评估和疗效监测,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参考。
除了临床诊断,病理学还可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病理学还可用于药物研发和治疗策略的制定,为新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支持。
基础医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1 .起名:部位+组织来源+〃瘤”2 .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3 .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四.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及良恶性肿瘤的区别1.恶性肿瘤对机体影响严重恶性W瘤分化差,生长快,浸润破坏器官,发生转移,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主要表现:(1)恶性肿瘤引起的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比良的中瘤严重(2)恶性肿瘤易发生坏死、溃疡、穿孔、出血和感染(3)恶性肿瘤细胞浸润和压迫神经引起的顽固性疼痛,严重折磨患者(4)恶性肿瘤引起恶病质,表现为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全身衰竭,多见于癌症晚期(5)恶性肿瘤引起转移,85%以上的癌症患者思雨转移(6)恶性肿瘤引起副肿瘤综合征,是指那些不是由肿瘤及其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破坏引起,而是由肿瘤简介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包括肿瘤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骨关节系统和泌尿系统异常第九节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心力衰竭1 .心力衰竭(泵衰竭):是指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2 .心力衰竭的分类,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分为:(1)左心衰竭:左心衰竭发生率较高,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狭窄等(2)班衰竭: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病变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四联症),也可继发于左心衰竭(3)全心衰竭:左、右心同时或先后发生衰竭,称为全心衰竭3.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1)低输出量综合征:A.皮肤苍白和发玉;B.失眠、嗜睡、疲乏;C.尿量减少D.心源性休克(2)静脉淤血综合征:①肺循环淤血:肺循环淤血由左心衰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肺水肿a.呼吸困难: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动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心力衰竭患者夜间入睡后因突感气闷而被惊醒,在坐骑咳嗽和喘气后逐渐环节,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b.肺水肿②体循环淤血:由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所致a.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b全身水肿C.肝肿大压痛、肝功异常二.呼吸衰竭1典衰竭二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OmmHg的病理过程三.肾功能衰竭1 .置功鲤蝎二任何原因引起的肾脏泌尿功能严重障碍时,代谢废物堆积不能排出体外,以致产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伴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综合征2 .肾功能衰竭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一)鱼醺碰缰蝎二是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剧降低,以致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从而引起、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代谢废物蓄积的综合征临床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表现为少尿型和非少尿型D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①少尿期:通常表现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1)或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IOOm1)②多尿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每天尿量超过40Om1时,即进入多尿期③恢复期:一般在发病后一个月进入恢复期,肾功能恢复正常约需要3个月到1年时间3多尿:24小时尿量一般在2000-3000m1z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1称为多尿少尿:每日总尿量可少于40Om1夜尿:正常成人每日尿量约为1500m1r白天尿量约占总尿量的三分之二。
基础医学概论-导论-2009(1)-教纲
基础医学概论REVIEW OF BASIC MEDICINE第1章导论Chapter 1 Introduction第一章导论§1 医学与基础医学§2 人体组构与分部§3 生命活动及其维持§4 疾病及其发生§1医学与基础医学◆医学(Medicine)认识人体,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诊治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
”(WHO)疾病(disease):在内部和外部因素作用下,机体的稳态调节功能发生紊乱所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
主要领域: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医学(preclinical medicine)与医学实践领域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各学科的总称,也称临床前学科。
►基础医学的最基本任务是探究生命现象和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应用医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基础医学由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病变、药物作用及机制等有关学科组成基础医学课程►形态学科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组织学与胚胎学(Histology andEmbryology)、病理学(Pathology)……►功能学科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生理学(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药理学(Pharmacology)……►病原生物学科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Parasitology)、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2人体组构与分部◆人体组构►人体功能的结构层次分子-细胞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器官系统的功能人体的分部与解剖学基本术语►分部——十大部分头部、颈部、背部、胸部、腹部、盆腔会阴部、左、右上肢和左、右下肢躯干(中心区)——背、胸、腹和盆腔会阴部四肢——上肢和下肢合称►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身体面向前直立,双眼平视,上肢自然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双腿并拢,足尖向前以标准姿势描述各种方位►方位术语上(颅侧)/下(尾侧)前(腹侧)/后(背侧)内侧/外侧浅/深近侧/远侧►轴与面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面: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体腔与内脏体腔:背侧腔(颅腔和椎管)/腹侧腔(胸腔、腹腔和盆腔)内脏:心、呼吸器、消化器、泌尿器和生殖器人体组构与分部►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胸部标志线:前正中线/胸骨线/锁骨中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腹部分区:三部九区/ “四分法”►正常、变异和异常§3生命活动及其维持生命活动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反应性(刺激、反应、兴奋、抑制与兴奋性)►生长与分化►生殖◆生命活动的维持►生命活动基本需求水、食、氧、热、压►体液与内环境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间质液、组织液、淋巴液等内环境:细胞外液♦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发挥功能的场所►稳态及其维护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理化性质在不断转换中所达到的动态平衡状态稳态是在机体调节系统的协调下,各功能系统动态活动所维护的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状态“所有的生命机制尽管多种多样,但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保持内环境中生活条件的稳定。
基础医学导论整合了哪八门的基础医学课程
基础医学导论整合了哪八门的基础医学课程
基础医学导论一般包括以下八门基础医学课程:
1. 人体解剖学:研究人体器官的结构和位置,为后续临床实践提供解剖基础。
2. 组织学与胚胎学:研究细胞组织结构与功能,了解人体各器官正常运作的基本原理。
3. 生理学:研究人体器官与系统的功能,包括生物化学、细胞生理学、系统生理学等。
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了解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
5. 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发病机制,有助于理解疾病发展过程和临床表现。
6. 药理学与临床药物学:研究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包括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
7.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以及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和免疫机制。
8. 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疾病的发生规律和流行趋势,以及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策略和方法。
这些课程为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思维提供了必要的科学基础。
基础医学概论重点
第五章生物化学第一节生命物质的结构基础1.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排列顺序。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包括a—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主要靠次级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各亚基的空间分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
维系四级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
2.蛋白质的化学成分与基本结构——氨基酸结构特点蛋白质的化学成分:C、H、O、N、S每克样品的含氮量 * 6.25 * 100 = 100g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g%)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H基本氨基酸有20种。
R C COOH氨基酸的通式: NH按营养价值分三类:1.人类8种必需AA(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颉、异亮、亮、苯丙、蛋、色、苏、赖(借一两本淡色书来)2.半必需AA:组、精3.非必需AA肽键,即酰胺键3.核酸(包括DNA和RNA)分子组成核酸的化学组成:C、H、O、N、P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单核苷酸。
核苷酸由磷酸、含氮碱基和戊糖组成。
DNA和RNA的化学成分:DNA RNA嘌呤碱腺嘌呤(A)鸟嘌呤(G) 腺嘌呤(A) 鸟嘌呤(G)嘧啶碱胞嘧啶(C)胸腺嘧啶(T) 胞嘧啶(C) 尿嘧啶(U)戊糖D—2’—脱氧核糖D—核糖酸磷酸磷酸核苷由戊糖和碱基缩合而成。
核苷中戊糖的羟基被磷酸酯化,就形成核苷酸。
碱基互补原则:A=T C=G A=U4. DNA及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DNA的一级结构指四种脱氧核苷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
DNA的书写规则应从5’末端到3末端。
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1.两条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呈反平行走向,右手螺旋结构。
基础医学概论——绪论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人体血液及其他体液中的某些特殊化学物质可随血 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以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
这种调节方式称为体液调节。例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
激素可通过体液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 殖等重要生理功能。 体液调节往往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因而成为神经调 节的反射弧中传出通路的延伸部分,故可称之为神经- 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二者有密不可分。相辅 相成的联系。 体液调节特点:作用广泛、持久,缓慢。
四、适应性
机体这种能够根据内外环境变化情况而改变其功能和结构 的特性称为适应性(adaptability)。例如,当人们从平原地区到 达高原低氧环境时,其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 会增高,以增强机体的运氧能力。
第三节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机体内的所有液体,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物质统称 为体液(body fluid)。成人的体液约为体重的60%。 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和细胞外液(e xtracellular fluid) ,包括血浆(plasma)和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少量的淋巴液和分泌液(secreted fluid)
人体实验:无创(微创),人体血压、肺通气量、肾小球 滤过率及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等 正常值是通过大批人群采样,再行统计学分析获得。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表现
活的生物体具有的特性: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和适应性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 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同化作用:合成代谢,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 并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作用:分解代谢,把自身的物质分解,同时释放能 量以供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并把分解后的终产物排出 体外的过程。
基础医学导论:纳米材料与癌症治疗
纳米材料与癌症治疗姓名:刘通通学号:班级:基础二班电话:摘要:在癌症治疗领域,人们通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进行治疗。
临床上用的化疗治癌药物显示出低的水溶性、较差的稳定性、快速的血液清除并且缺乏对肿瘤部位的靶向性,常常对于正常细胞造成伤害。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载体及mRNA载体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通过梳理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发展历程,可以明确其发展方向,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大概的认识。
本文主要就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在出现的比较成功的纳米运输药物进行介绍。
关键词:纳米颗粒癌症纳米运输系统基因治疗1.引言:癌症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重大难题,传统疗法如化疗往往带给患者莫大的痛苦,并且收效甚微。
20世纪70年代,纳米概念首次出现,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诞生了一门以0.1到100纳米长度为研究分子的科学,那些纳米分子的性能常常有很大的特异性。
纳米生物学也孕育而生,而用纳米技术治疗恶性肿瘤是国际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已经逐渐发展了比较完善的纳米给药系统,可以输送药物和小型RNA,定向到达肿瘤部位,从而特异性抑制肿瘤生长。
目前关于纳米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发展纳米给药系统;新型高载量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构建纳米载体,用于输送环状DNA,诱导癌细胞的凋亡。
2.纳米载体与基因治疗基于核酸药物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或者下调在肿瘤组织中过量表达的癌基因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利用纳米载体进行输送基因可以高效定向起到作用。
2.1纳米生物技术基因治疗载体的特点在药剂学中,纳米载体是指由纳米生物材料制备,尺寸定在1~1000纳米的药物载体,具有生物兼容性、可生物降解、药物缓释和药物靶向传递等良好的特性[1]。
纳米生物技术基因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生物安全性。
纳米基因载体一般由具生物兼容性、可生物降解性的纳米生物材料制备,基本无毒性,无免疫原性,体内可以代谢降解,生物安全性好[1]。
临床医学导论
本教学模式的跨度为五个学期,比六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六个学期)要减少一个学期。在五个学期中,分别学习《基础医学导论》、《基础医学各论1》、《基础医学各论2》、《基础医学各论3》和《基础医学各论4》。《基础医学导论》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基本组织与人体胚胎早期发生、细胞适应、损伤与修复、疾病概论和药物治疗学基础,是为学习《基础医学各论》课程打基础;《基础医学各论1》的主要教学内容有运动系统、血液与造血系统、循环系统;《基础医学各论2》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体温与能量代谢、泌尿系统;《基础医学各论3》主要教学内容有括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基础医学各论4》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生殖系统、水及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应激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感染性疾病与抗感染药物。
《基础医学导论》及《基础医学各论》课程介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4级临床医学专业7年制同学很快就要进入基础医学课程学习阶段,为了帮助同学们合理选课,在此向同学们介绍《基础医学导论》及《基础医学各论》课程。
浙江大学医学院开设的基础医学课程主要有11门,即《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医学遗传学》。在上述11门课程中,除了《生物化学》放在公共基础谓锥?/SPAN>(第二学年)教学外,其他10门课程都是在基础医学课程阶段(从第三学年开始)进行教学。前6门课程,因与器官系统关系密切,一般都是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教学。
由于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改还在探索过程中,教改班的教学容量有限,因此,在2006年秋学期开始面向2004级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同学的新一轮教改班规模仍为90名学生,以系为遴选单位。愿意参加者可向年办赵丽英老师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2006年3月15日,将以报名率最高的系为教改班。
基础医学概论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基础医学概论第四篇生物化学第一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主要元素组成:CHONS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2.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化学键;α-螺旋的结构特点(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定义: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主要的化学键:肽键,有些蛋白质还包括二硫键。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定义: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主要的化学键:氢键。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a-螺旋 (a -helix );b-折叠 (b-pleated sheet );b-转角 (b-turn );无规卷曲 ( random coil )。
α-螺旋是多肽链的主链原子沿一中心轴盘绕所形成的有规律的螺旋构象。
结构特征:⑴ 为一右手螺旋,侧链伸向螺旋外侧。
⑵ 螺旋每圈包含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0.54nm。
⑶ 螺旋以氢键维系(氨基酸的N-H和相邻第四个氨基酸的羰基氧C=O之间。
氢键方向与螺旋轴基本平行)。
β-折叠是由若干肽段或肽链排列起来所形成的锯齿状片层构象。
结构特征:⑴ 由若干条肽段或肽链平行或反平行排列组成片状结构。
⑵ 主链骨架伸展呈锯齿状。
⑶ 借相邻主链之间的氢键维系。
β-转角是多肽链180°回折部分所形成的一种二级结构。
无规卷曲是用来阐述没有确定规律性的那部分肽链结构。
○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定义: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主要的化学键:疏水作用力、氢键、离子键和Van der Waals力等。
三级结构是蛋白质结构的基础,对于单一多肽链的蛋白质,三级结构是它的最高级结构,只有具有完整的三级结构,才具有全部的生物学功能。
○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定义:有些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多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subunit) 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医学导论论文
医学导论论文医学导论是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医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和基本原理。
本文将从医学导论的历史渊源、重要性、内容体系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学导论的历史渊源医学导论作为一门学科,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典籍。
古代医学家在探索医学知识的过程中,总结提炼了大量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奠定了医学导论学科的基础。
在现代,医学导论作为一门课程逐渐被大学医学院纳入教学体系,成为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二、医学导论的重要性医学导论作为医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医学知识的基础和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医学导论,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医学学科体系的整体认识,了解医学的历史渊源、学科发展和研究方向,为今后深入学习各个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医学导论的内容体系医学导论的内容体系包括医学基本原理、人体结构与功能、医学伦理、医学科研方法等多个方面。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医学知识的基础理论,为将来的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同时,医学导论也涉及到医学的发展演变、国际医学研究前沿等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
四、医学导论的未来发展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发展,医学导论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
未来,医学导论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实践教学和国际化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全面医学知识素养和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医学导论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医学知识的基础和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学习医学导论的内容体系,学生可以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医学导论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实践教学和国际化发展,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本文能够为医学导论学科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基础医学概论范文
基础医学概论范文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了医学的各个领域和学科,为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基础医学的定义、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基础医学是医学的基石,它主要研究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生命科学基础知识。
基础医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
这些学科为医学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支持,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技术和方法。
基础医学研究方法多样,既有实验室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有临床病例的观察和病理解剖的研究。
基础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等。
其中实验研究主要通过对生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其生理生化反应,探索与疾病相关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主要通过对人体进行观察和实验,验证基础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通过对大规模人群进行调查,研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
统计学分析则是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处理,验证研究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基础医学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基础医学研究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只有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才能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其次,基础医学为医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教学资源。
通过学习基础医学,医学生能够掌握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基础医学还为医学科研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通过基础医学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探索未知领域,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基础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多学科的交叉和合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研究越来越复杂和细致,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合作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因此,培养具有综合医学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成为基础医学领域的重要任务。
总之,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石,它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科研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和学科,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基础医学概论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本全面介绍基础医学知识的经典著作,由多位医学专家合力编写而成。这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览无余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 书将对《基础医学概论》的目录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主题和内容。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本全面涵盖基础医学领域的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解剖学、生理 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方面。这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医学基础知识,为后续的临床 医学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基础医学概论》的目录共分为五篇十八章,每篇章节的设置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基础医学概论》作为一本概论性质的教材,旨在为读者提供基础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本书对于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卫生管理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例如,通过对 病理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演变过程,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通过对药 理学的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方法,有助于合理用药和提高治疗效果;同 时,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卫生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录分析
以下是具体的目录分析: 第七节感觉器官系统第八章人体的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第九章人体的运动系统第十章人体的循 环系统第十一章人体的呼吸系统第十二章人体的消化系统第十三章人体的泌尿生殖系统第十四章 人体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第十五章人体疾病总论第十六章人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十七章人体 疾病预防第十八章人体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阅读《基础医学概论》这本书后的感受和思考。这本书由著名作者某 某撰写,主要探讨了基础医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作 者的表达方式和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基础医学导论提纲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基础医学概述形态学科与功能学科;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概况。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二、器官基本概念,生命器官。
三、系统概念和基本功能。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可分为九个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四、人体的局部五、解剖学姿势、轴与面、方位术语1、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2、轴与面:矢状、冠状、垂直轴。
矢状、冠状、水平面。
3、方位术语:前、后、上、下、内、外、内侧、外侧、深、浅、近侧、远侧、桡侧、尺侧、胫侧、腓侧、左、右等。
4、区分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
第二篇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的分子基础一、细胞中的生物小分子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二、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第二节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一、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
二、细胞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粗面内质网与滑面内质网),溶酶体,微丝,微管,微体,中心体及细胞骨骼的光镜、电镜结构特点和功能意义。
三、细胞核核被膜,染色质(染色体),核仁,核基质的结构,功能意义。
第三节细胞分裂第四节细胞周期概念与分期,每期不同阶段的特点与功能意义。
G1期,S期,G2期,M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单纯扩散的概念。
二、易化扩散易化扩散的定义,两种类型与特点。
三、主动转运主动转运的定义,两种类型,钠泵的生理意义。
四、入胞和出胞入胞和出胞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原理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细胞外记录与细胞内记录的方法。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的物理化学基础平衡电位的概念,计算平衡电位的Nernst公式和Goldman-Hodgkin-Katz公式。
三、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及其产生机制静息电位的定义与形成机制,动作电位的定义、分期与形成机制。
【基础医学导论-资料】_08级基础医学导论回忆
来自医学帝的帮助1.Describe the ultra-structure of chemical synapse.化学突触的结构可分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三部分。
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者之间有宽约15~30nm的狭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内含糖蛋白和一些细丝。
突触前成分通常是指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其靠近突触前膜的轴质内有许多含有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神经丝和微管等。
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突触前膜和后膜均比一般细胞膜略厚,这是由于其胞质面附有一些致密物质所致。
在突触前膜还有电子密度高的锥形致密突起突入胞质内,突起间容纳突触小泡。
使突触后膜发生兴2.Demonstrate the depolarozation of nerve fiber caused by sodium influx.A:在引导神经纤维全细胞动作电位并测定其去极化幅值的基础上:①改变细胞外液Na+浓度(如用葡萄糖替代细胞外液中的Na+),可观察到动作电位幅度随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而减小;②测定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并与计算所得的Na+平衡电位比较,可发现两者较接近;③使用特异性的电压门控Na+通道阻断剂如河豚毒素(TTX),可观察到给予TTX后,动作电位幅度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失。
3.何谓玻璃样变,好发生在什么部位?A:玻璃样变又称玻璃样变性或透明变性,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染偏重呈现均质、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它常发生在结缔组织(如纤维瘢痕组织)、血管壁(如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小动脉,有时也可见于细胞内。
4.What is different between granuloma and granulation tissue?A: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Fluorouracil(5-FU)属于(3.0分)A.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干扰蛋白质合成,作用于S期的药物B.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干扰RNA合成,作用于M期的药物C.周期特异性药物,干扰DNA合成及干扰RNA功能,作用于S期及其他各期D.周期特异性药物,干扰DNA合成,作用于M期药物E.周期特异性药物,干扰RNA合成,作用于M期药物2. Fluorouracil(5-FU)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3.0分)A.骨髓抑制B.血压增高C.变态反应D.高尿酸血症E.头晕3. 为了减轻甲氨蝶呤的毒性反应所用的救援剂是(3.0分)A.叶酸B.维生素BC.磷酸亚铁D.甲酰四氢叶酸钙E.维生素C4. 甲氨蝶呤抗肿瘤的主要机制是(3.0分)A.抑制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B.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C.阻碍肿瘤细胞的嘌呤合成代谢D.干扰肿瘤细胞的RNA转录E.阻止转录细胞的DNA复制5. 可使肿瘤细胞集中于G1期,常作同步化治疗的药物是(3.0分)A.博来霉素B.放线菌素DC.羟基脲D.环磷酰胺E.长春碱6. 氟尿嘧啶对下列哪种肿瘤疗效较好?(3.0分)A.绒毛膜上皮癌B.膀胱癌和肺癌C.消化道癌和乳腺癌D.卵巢癌E.子宫颈癌7. 周期非特异性抗恶性肿瘤药对下列哪期肿瘤细胞不敏感(3.0分)A.G0期B.G1期C.S期D.G2期E.M期8. 放线菌素D对处于哪一期的肿瘤细胞作用较强?(3.0分)A.G0期B.G1期C.S期D.G2期E.M期9. 伴有心功能不全的肿瘤病人不宜应用哪一个抗癌药? (3.0分)A.Doxorubicin(adriamycin, ADM)B.Methotrexate(MTX)C.Mercaptopurine(6-MP)D.Cytarabine(Ara-C)E.Cisplatin(DDP)10. 具有骨髓抑制及心脏毒性的抗癌药为(3.0分)A.丝裂霉素C(MMC)B.阿霉素(ADM)C.长春新碱(VCR)D.博来霉素(BLM)E.甲氨蝶呤(MTX)11. 烷化剂中易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的药物是(3.0分)A.氮芥B.环磷酰胺C.白消安D.噻替派E.顺铂12. 关于环磷酰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3.0分)A.体外无抗肿瘤作用B.抗瘤谱广,特别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C.须在体内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发挥作用D.其代谢产物对肾脏、膀胱有刺激性,可致出血性膀胱炎E.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脱发的发生率亦较其他烷化剂低13. 绝对口服生物利用度等于(3.0分)A.(静脉注射一定量药物后AUC / 口服等量药物后AUC) × 100%B.(口服一定量药物后AUC / 静脉注射等量药物后AUC) × 100%C.(口服一定量药物后Cmax / 静脉注射等量药物后Cmax) × 100%D.(静脉注射一定量药物后Cmax / 口服等量药物后Cmax) × 100%E.(口服一定量药物后Tmax / 静脉注射等量药物后Tmax) × 100%14. 药物在应用相等剂量时,表观分布容积(Vd)小的药物比Vd大的药物(3.0分)A.血浆浓度较低B.血浆蛋白结合较少C.组织内药物浓度低D.生物利用度较小E.能达到的稳态血药浓度较低15. 某药的血浓度与时间关系如下表,其血浆半衰期是(3.0分)A.表格:时间(小时)/0 1 2 3 4 5 6;血药浓度(μg/ml)/10 7 5 3.5 2.5 1.75 1.25 1小时B.1.25小时C.1.5小时D.1.75小时E.2小时16. 某药的半衰期为8小时,一次给药后该药在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3.0分)A.1天B.2天C.4天D.6天E.8天17. 某催眠药的消除速率常数(Ke)为0.35/h,设静脉注射后病人入睡时血药浓度为l mg/L,当病人醒转时血药浓度为0.125 mg/L,问病人大约睡了多久?(3.0分)A.4小时B.6小时C.8小时D.9小时E.10小时18. 某药的tl/2是12小时,给药1 g后血浆最高浓度为4 mg/L,如果每12小时用药l g,多少时间后可达到10 mg/L (3.0分)A.1天B.3天C.6天D.12小时E.不可能19. 药物是(3.0分)A.一种化学物质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D.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E.有滋补营养、保健作用的物质20. 药理学是研究(3.0分)A.药物效应动力学B.药物代谢动力学C.C. 药物的学科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21. 阻碍细胞有丝分裂的抗癌药是(3.0分)A.丝裂霉素B.氟尿嘧啶C.紫杉醇D.甲氨蝶呤E.以上都不是22. 对长春新碱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3.0分)A.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好B.能够抑制微管聚合,影响纺锤丝形成C.对外周神经系统毒性较小D.主要作用于M期细胞E.可干扰蛋白质合成和RNA多聚酶23. 在下列抗肿瘤药中,骨髓抑制最轻的是(3.0分)A.Fluorouracil(5-Fu)B.Vincristin(VCR)C.Methotrexate(MTX)D.ThiotepaE.Mercaptopurine(6-MP)24. 抗雌激素药tamoxifen(他莫昔芬)对下列哪一种肿瘤有效?(3.0分)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结肠癌D.乳腺癌E.前列腺癌25. 药效学是研究(3.0分)A.药物的疗效B.药物在体内的过程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D.影响药效的因素E.药物的作用规律26. 有关特异质反应说法正确的是(3.0分)A.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B.多数反应比较轻微C.发生与否取决于药物剂量D.通常与遗传变异有关E.是一种免疫反应27. 安慰剂一般指(3.0分)A.由本身没有特殊药理活性的物质(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B.由药理活性较弱的物质制成的制剂C.本身没有特殊作用的医疗措施(如假手术等)D.有一定治疗作用的医疗措施E.对病人做的安慰、鼓励等心理治疗28. 关于药物相互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3.0分)A.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时出现B.可能表现为药理作用的改变C.有时表现为毒性反应的增强D.可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E.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改变29. 反复多次用药后,人体对该药的反应性逐渐降低,称为(3.0分)A.耐药性B.耐受性C.依赖性D.成瘾性E.个体差异性30. 长期用药后病人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需要连续用药的现象,称为(3.0分)A.耐药性B.耐受性C.依赖性D.快速耐受性E.个体差异性合理用药Rational therapeutics联合用药Drug combination, Multiple-drug therapy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协同作用(包括增强和相加)Synergism (including potentiation and addition)拮抗作用Antagonism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s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耐受性Tolerance交叉耐受性Cross tolerance麻醉药品Narcotic drug依赖性Dependence药物成瘾Drug addiction停药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抗恶性肿瘤药物Antineoplastic drugs抗癌药Anticancer druigs细胞增殖周期Cell proliferation cycle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nonspecific agents (CCNSA)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specific agents (CCSA)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s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氟尿嘧啶Fluorouracil (5-FU)巯嘌呤Mercaptopurine (6-MP)羟基脲Hydroxyurea (HU)阿糖胞苷Cytarabine (Ara-C)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氮芥Nitrogen mustard (HN2)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塞替派Thio-tepa (TSPA) 白消安Busulfan卡莫司汀Carmustine (BCNU)铂类配合物Platinum co-ordination complexes顺铂Cisplatin (DDP)卡铂Carboplatin (CBP)抗肿瘤抗生素Antineoplastic antibiotics丝裂霉素C Mitomycin C (MMC)博莱霉素Bleomycin (BLM)放线菌素D Dactinomycin (DACT)多柔米星Doxorubicin (Adriamycin, 阿霉素, ADM)柔红霉素Daunorubicin抗肿瘤植物药Antineoplastic plant drugs喜树碱类Camptothecins (CPT)鬼臼毒素衍生物Podophyllotoxin derivatives长春碱类Vinca alkaloids长春碱Vinblastin (VLB)长春新碱Vincristin (VCR)紫杉醇Paclitaxel (taxol)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L-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激素及其拮抗剂Hormones and their antagonists肾上腺皮质激素类Adrenocorticoids泼尼松Prednison泼尼松龙Prednisolone雌激素类Estrogens他莫西芬Tamoxifen (TAM)雄激素类Androgens近期毒性Near-term toxicity骨髓抑制Myelosuppression脱发Baldness远期毒性Forward toxicity不育和致畸Sterility and teratogenesis序贯治疗Sequential therapy同步化Synchronization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药物处置Drug disposition药物转运Drug transport跨膜转运Transmembrane transport 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 排泄Excretion生物转化(代谢)Biotransformation (Metabolism)首关消除First-pass elimination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Binding of drug to plasma proteins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肝脏药物代谢酶(肝药酶)Hepatic drug-metabolizing enzymes肝药酶诱导剂Inductor of hepatic enzymes 肝药酶抑制剂Inhibitor of hepatic enzymes 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表观分布容积(Vd)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时量曲线)Drug concentration-time curve峰值浓度(Cmax) Maximal concentration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达峰时间(Tpeak) Time to maximal concentration (Peak time )曲线下面积(AUC) Area under the curve药物消除Drug elimination 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半衰期(t1/2) Half life稳态浓度Steady state concentration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一室模型One-compartment model二室模型(中央室与外周室)Two-compartment model (central and peripheral compartments)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负荷剂量Loading dose维持剂量Maintenance dose药理学Pharmacology药物治疗学Drug therapy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of drug effect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Adverse effects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作用T oxic effect后遗效应After effect停药反应Withdrawal symptoms变态反应(药物过敏)Allergic reaction ( Hypersensitivity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s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剂量-效应关系(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s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s 效能(最大效应)Efficacy (Maximal effect) 效价强度Potency半数有效量(ED50) Median effective dose 半数致死量(LD50) Median lethal dose治疗指数(TI) Therapeutic index安全范围Safety margin受体Receptor配体Ligand亲和力Affinity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激动药Agonist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拮抗药(阻断药)Antagonist (Blocker)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含离子通道的受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Ligand-gated ion channel receptors 受体脱敏Receptor desensitization受体增敏Receptor sensitization大纲基本组织1、掌握被覆上皮的特点和分类;2、了解腺上皮和腺的一般特点;3、掌握上皮组织特殊结构的光学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4、了解上皮组织的再生;5、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6、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和组成;7、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的特点和功能;8、掌握透明软骨的结构与分布;9、掌握骨组织的结构和组成;10、掌握长骨的结构;11、了解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