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单
画彩虹的实验报告(3篇)
![画彩虹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1db66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6.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 掌握通过实验模拟彩虹形成的过程。
3. 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光通过空气中的水滴发生折射、反射和再次折射,最终分解成七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带。
本实验通过模拟这一过程,利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从而模拟出彩虹。
三、实验器材1. 三棱镜:一块长约10cm的三棱镜。
2. 白纸:一张白纸。
3. 太阳光或白炽灯:提供光源。
4. 透明玻璃杯:用于装水。
5. 透明胶带:用于固定三棱镜。
四、实验步骤1. 将三棱镜立放在透明玻璃杯中,确保三棱镜底部与玻璃杯底部接触,且三棱镜的侧面垂直于玻璃杯的侧面。
2. 用透明胶带将三棱镜固定在玻璃杯中,确保三棱镜稳定不动。
3. 在三棱镜的侧面斜射入太阳光或白炽灯光源,调整光源角度,使光线垂直照射到三棱镜上。
4. 在三棱镜的对面放置一张白纸,调整白纸的位置,使光线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白纸上。
5. 观察白纸上的光带,记录下七种颜色的顺序。
五、实验现象当光线通过三棱镜后,白纸上的光带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类似于彩虹的颜色。
六、实验结论1. 实验证明,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可以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带,这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
2. 实验过程中,光线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折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彩色光带。
3. 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光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光线照射角度的调整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光线垂直照射到三棱镜上,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三棱镜的稳定性对实验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应确保三棱镜稳定不动,以避免实验结果的误差。
3. 实验过程中,观察者与白纸的距离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七种颜色的光带。
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单doc
![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单doc](https://img.taocdn.com/s3/m/d2d68cd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4.png)
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单篇一:七色光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一、小组合作制造彩虹:一、材料:水槽、手电筒、平面镜、白纸。
二、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认真观看,填写好实验记录。
3、实验进程:(1)、将小镜子倾斜着放入水槽,并设法将其固定。
(2)、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份的镜面上。
(3)、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电筒位置,直到看清彩虹。
4、谈实验现象。
咱们看到的现象是:。
二、小组合作完成色光合成实验:一、材料:圆形硬纸片、彩笔、线。
二、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认真观看,填写好实验记录。
3、实验进程:(1)、将圆形硬纸片上的格子别离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用两手拉动线,让圆形硬纸片转动起来。
4、谈实验现象。
咱们看到的现象是:。
课外实践: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喷壶)朝空中喷水,你也能在水雾中看见彩虹。
篇二:实验报告单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全册)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南流小学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篇三: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苏教版2.实际实验模拟日夜转变的实验答:实验名称:模拟日夜转变的实验。
实验预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进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觉察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显现。
设计实验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作用。
实验预备:凸面镜、凹面镜、白纸等实验进程:(1)别离用凸面镜和凹面镜观看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面镜,观看聚焦情形。
人工造彩虹实验报告
![人工造彩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1cd8cb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19.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人工实验模拟彩虹的形成过程,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并验证彩虹为何呈现七种颜色。
二、实验原理彩虹的形成原理是光的色散现象。
当太阳光进入雨滴等水滴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因此在折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从而分解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形成彩虹。
三、实验器材1. 深盘一个2. 平面镜一面3. 白色墙壁或白纸一张4. 水适量5. 调光器(可选)四、实验步骤1. 将深盘清洗干净,并在其中盛入适量的水。
2. 将平面镜斜放在深盘边缘,调整角度,使太阳光能够照射到平面镜上。
3. 通过调节平面镜的倾斜角度,使反射光照射到白色墙壁或白纸上。
4. 观察墙壁或白纸上的光斑,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至出现彩虹效果。
5. 可选:使用调光器调整光线强度,观察不同光线强度下彩虹效果的变化。
五、实验现象在调整平面镜的角度后,白色墙壁或白纸上出现了一条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六、实验分析1. 实验过程中,调整平面镜的角度可以改变光的入射角度,从而改变折射角度,使不同颜色的光在墙壁或白纸上形成彩虹。
2. 实验结果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符,验证了光的色散现象。
3. 调整光线强度对彩虹效果有一定影响,光线强度较小时,彩虹颜色较浅;光线强度较大时,彩虹颜色较深。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模拟了彩虹的形成过程,验证了光的色散现象。
2. 彩虹呈现七种颜色,是由于太阳光在进入水滴等介质时,不同颜色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射。
3. 调整光线强度和入射角度可以影响彩虹效果。
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彩虹的形成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光的色散现象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趣味性,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九、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水滴(如球形、椭圆形)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形状水滴对彩虹效果的影响。
2. 可以研究不同颜色光的波长对折射角度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光的色散现象。
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单
![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9dc55545a76e58fafab0039d.png)
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单篇一:七色光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一、小组合作制造彩虹:1、材料:水槽、手电筒、平面镜、白纸。
2、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仔细观察,填写好实验记录。
3、实验过程:(1)、将小镜子倾斜着放入水槽,并设法将其固定。
(2)、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3)、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电筒位置,直到看清彩虹。
4、谈实验现象。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二、小组合作完成色光合成实验:1、材料:圆形硬纸片、彩笔、线。
2、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仔细观察,填写好实验记录。
3、实验过程:(1)、将圆形硬纸片上的格子分别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用两手拉动线,让圆形硬纸片转动起来。
4、谈实验现象。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课外实践: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喷壶)朝空中喷水,你也能在水雾中看见彩虹。
篇二:实验报告单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全册)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南流小学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篇三: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苏教版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设计制造彩虹实验报告
![设计制造彩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2b7a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d.png)
设计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制造彩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原理和彩虹的形成机制,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器材与材料- 一块透明的玻璃板- 一支直尺- 一块白纸- 一支笔- 一盆水- 一束光源(例如手电筒)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 确定实验区域为一个光线暗的室内空间。
- 将水倒入盆中,使其水平面平整。
2. 绘制光线示意图- 在白纸上使用直尺和笔绘制一条直线,作为入射光线。
- 从入射光线上一点向下作垂直线段,表示玻璃板的垂直边界。
- 在垂直线段下方一点处作垂直线段,表示出射光线。
3. 完成实验装置- 将透明玻璃板竖直地插入水中,使其底部与水平面接触。
- 使用手电筒将光源照射在玻璃板的一侧。
4. 观察现象- 在白纸上观察光线折射后的现象。
- 当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板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度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 当折射角度适当时,观察到由光的分散效应形成的彩虹现象。
实验结果通过搭建实验装置,观察到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板中后发生折射现象。
当折射后的光线角度适当时,观察到玻璃板上产生了彩虹现象。
结论与分析实验结果证实了光的折射原理和彩虹的形成机制。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个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角度受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决定。
在实验中,透明的玻璃板作为第二种介质,光线从空气中进入玻璃板,发生了折射现象。
彩虹的形成机制是光线经过雨滴后发生多次折射和反射,形成不同角度的分散光,最终形成了彩虹。
实验中的玻璃板模拟了雨滴的作用,使光线发生折射和分散,从而形成彩虹现象。
彩虹是由分散光的颜色组成,从内部到外部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符合光的分光色散特性。
实验中观察到的彩虹现象验证了光的分光色散理论。
实验改进与展望虽然本实验能够有效地模拟彩虹的形成机制,但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下面是一些建议:1. 提高实验装置的稳定性,确保玻璃板和水平面的接触光滑,避免光线漏射。
2. 使用更精确的光源,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到彩虹现象。
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册(3篇)
![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册(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88d30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8.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2. 学习通过实验制造彩虹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彩虹是由阳光通过雨滴折射、反射和色散而形成的一种光学现象。
阳光进入雨滴时,会发生折射,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彩虹。
本实验通过模拟这一过程,使学生们能够亲眼看到彩虹的形成。
三、实验材料1. 白色塑料薄膜或透明塑料瓶2. 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颜料3. 水彩笔或毛笔4. 玻璃杯或透明容器5. 洗衣粉6. 茶匙四、实验步骤1. 在白色塑料薄膜或透明塑料瓶上,用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颜料分别画出一条颜色渐变的条带。
颜色由深到浅,模拟彩虹的色阶。
2. 在玻璃杯或透明容器中加入适量水,然后加入少量洗衣粉,搅拌均匀。
3. 将画有颜色条带的塑料薄膜或透明塑料瓶放入水中,使颜色条带与水面平行。
4. 将茶匙轻轻地在颜色条带上滑动,模拟阳光照射。
5. 观察颜色条带在水中的变化,注意颜色是如何从深到浅、从下到上逐渐形成的。
五、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当茶匙在颜色条带上滑动时,可以看到颜色条带在水中的变化。
颜色从深到浅、从下到上逐渐形成,仿佛一条美丽的彩虹出现在水面上。
六、实验分析1. 颜色条带在水中形成的原因是:颜料分子在水中扩散,导致颜色条带在水中的颜色逐渐变化。
2. 茶匙滑动模拟阳光照射,使颜色条带在水中形成彩虹,是因为光线在通过颜色条带时发生折射和色散,形成了彩虹。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成功地制造出了彩虹。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彩虹的形成原理,还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不要将颜料直接倒入水中,以免污染水质。
2. 在滑动茶匙时,力度要适中,以免破坏颜色条带。
3. 实验结束后,请将容器清洗干净,避免污染。
九、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的透明容器进行实验,观察彩虹的变化。
小学自制彩虹实验报告
![小学自制彩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d5184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d.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2. 探究光在水滴中的传播路径。
3. 观察并记录彩虹的形成过程。
二、实验器材1. 玻璃杯2. 清水3. 阳光或灯光4. 食盐5. 白纸6. 记号笔三、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清洗干净,倒入适量的清水。
2. 在清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搅拌均匀。
3. 将玻璃杯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调整角度,使阳光能够照射到水面上。
4. 观察水面上出现的现象,并用记号笔在白纸上记录彩虹的颜色顺序。
5. 重复实验,观察不同角度和光线强度对彩虹形成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上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2. 实验分析(1)光的折射:当阳光照射到水滴上时,光线会发生折射,进入水滴内部。
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折射角度也不同,导致彩虹的形成。
(2)光的反射:部分光线在进入水滴内部后,会发生反射,再次折射出水滴,形成彩虹。
(3)食盐的作用:食盐可以增加水的折射率,使彩虹更加明显。
(4)角度和光线强度的影响:调整玻璃杯的角度和阳光的强度,可以观察到彩虹颜色和宽度的变化。
这是因为光线在不同角度和强度下,折射和反射的程度不同。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观察到了彩虹的形成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食盐可以增加水的折射率,使彩虹更加明显。
此外,调整玻璃杯的角度和阳光的强度,可以观察到彩虹颜色和宽度的变化。
六、实验心得1. 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海市蜃楼、彩虹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现象的原理。
2.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和记录,以便更好地分析实验结果。
3. 自制彩虹实验简单易行,适合在课堂上进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光源,观察彩虹颜色的变化。
2. 可以调整食盐的用量,观察彩虹的明暗程度。
做彩虹现象实验报告(3篇)
![做彩虹现象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b46b7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8.png)
第1篇实验名称:彩虹现象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实验室实验指导教师:XXX实验参与人员:XXX一、实验目的1. 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和条件。
2. 观察和记录彩虹现象,分析其特征。
3. 通过实验验证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现象。
二、实验原理彩虹是由太阳光通过大气中的水滴折射、反射和色散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当太阳光照射到水滴上时,光线会发生折射,进入水滴内部。
在水滴内部,光线会反射多次,并随着水滴的旋转不断改变方向。
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因此在折射和反射过程中会发生色散现象,形成七彩的光带。
三、实验器材1. 水族箱或大口瓶2. 水枪或喷水壶3. 水滴收集器4. 激光笔5. 纸板6. 摄像头7. 记录本8. 笔四、实验步骤1. 将水族箱或大口瓶装满清水,并放置在阳光下。
2. 使用水枪或喷水壶向空中喷水,形成水雾。
3. 观察水雾中是否出现彩虹现象。
4. 使用激光笔照射水雾,观察是否出现彩虹现象。
5. 记录实验现象,并拍摄相关照片或视频。
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彩虹形成的原因。
五、实验现象1. 在阳光照射下,向空中喷水形成水雾时,水雾中出现了彩虹现象。
2. 使用激光笔照射水雾时,水雾中出现了类似彩虹的光带。
六、实验结果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在阳光照射下,水滴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现象,从而形成彩虹。
2. 激光笔照射水雾时,由于激光具有单色性,因此在水雾中形成的光带颜色更为明显,类似于彩虹。
七、实验结论1. 彩虹现象是由太阳光通过大气中的水滴折射、反射和色散而形成的。
2. 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现象是彩虹形成的主要原因。
3. 实验验证了光的色散现象,并揭示了彩虹的形成原理。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水雾中彩虹的形成和变化。
2. 使用激光笔照射水雾时,注意安全,避免激光直射眼睛。
3.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九、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彩虹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原理。
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单
![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21a0126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1.png)
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制造彩虹
实验目的:通过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造出彩虹的效果,加深对光的物理特性的理解。
实验器材:喷水壶、扁平、白色墙壁、阳光
实验步骤:
1.将喷水壶装满水,让水流近似成直线状。
2.将喷头对准太阳,让喷头处于向太阳方向的45°角的位置。
3.向墙壁方向喷水,同时保持喷头与太阳的角度不变。
4.观察墙壁上出现的彩虹效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在白色墙壁上出现了明显的七色彩虹,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经分析,彩虹的出现是由于太阳光在水滴内从空气中的介质走向水的介质时,出现了折射、全反射、再次折射、再次全反射和二次折射等现象,使得光线聚焦在一条路径上,形成了七色光谱的彩虹。
不同颜色的光线波长和频率不同,它们在水滴内的折射角度也不同,因此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彩虹。
实验结论:
太阳光线在水滴内的折射现象可以产生彩虹的效果,七色之间的分别是红、橙、黄、绿、青、蓝、紫,通过实验加深对光的物理特性的理解。
注意事项:
1.为了获得最佳的结果,请在阳光直射时进行实验,并保持喷头与太阳的角度不变。
2.在实验过程中,请勿施加不必要的压力,以防喷头变形或损坏。
3.本实验需要在室外进行,所以请注意天气状况,以免发生危险。
4.实验完毕后,请关闭喷水壶,清洁喷头。
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单完成了,谢谢!。
彩虹实验报告
![彩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1968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4.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探究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2. 通过实验模拟彩虹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彩虹是由太阳光通过雨滴时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而形成的。
当太阳光射入雨滴时,光线会发生折射,进入雨滴内部。
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所以在折射过程中会发生色散,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经过雨滴内部的反射和再次折射,这些颜色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彩虹。
三、实验器材1. 平面镜2. 深色透明容器(如玻璃杯)3. 清水4. 水彩笔5. 太阳光或强光源6. 白纸7. 尺子四、实验步骤1. 在深色透明容器中倒入清水,确保水面平静。
2. 将平面镜放置在容器底部,调整角度,使太阳光或强光源能够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
3. 观察水面,调整平面镜的角度,使反射光能够照射到白纸上。
4. 用水彩笔在白纸上描绘出彩虹的形状,注意观察七种颜色的变化。
5. 用尺子测量彩虹的宽度,记录数据。
五、实验现象1. 当调整平面镜的角度时,可以看到反射光在白纸上形成彩虹的形状。
2. 通过调整平面镜的角度,可以观察到七种颜色的变化,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3. 彩虹的宽度与平面镜与白纸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彩虹宽度越大。
六、实验结论1. 太阳光经过折射和色散后,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彩虹。
2. 彩虹的形成与平面镜的角度和距离有关,通过调整平面镜的角度和距离,可以观察到不同形状和宽度的彩虹。
七、实验讨论1. 彩虹的形成原理与三棱镜的色散现象有何关系?2. 彩虹的颜色与光的波长有何关系?3. 如何利用实验结果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彩虹现象?八、实验拓展1. 利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观察彩虹的形成。
2. 尝试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观察彩虹,比较其形状和颜色的变化。
3. 利用全息技术制作彩虹全息图,观察全息彩虹的特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彩虹的形成原理,加深了对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的理解。
彩虹形成实验报告结论
![彩虹形成实验报告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e4ba669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6.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彩虹的形成过程,探究光的色散现象,验证彩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二、实验原理彩虹的形成是光经过水滴折射、反射和再次折射的结果。
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不同颜色的光由于折射率不同,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色散,从而形成彩虹。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深盘、澄清的水、平面镜、白色墙壁、太阳光。
2. 实验步骤:(1)在深盘中盛上一些澄清的水;(2)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并不断调节平面镜的倾斜角度,使太阳光照到平面镜上,并使反射光照射到白色的墙壁上;(3)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四、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墙壁上反射出的光线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模拟出了雨后彩虹的景象。
五、实验结论1. 彩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2. 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空气中的水滴发生折射和反射,产生了色散现象,不同颜色的光由于折射率不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色散,从而形成了彩虹。
3. 实验结果与彩虹形成原理相符,验证了彩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且色散现象是彩虹形成的关键原因。
六、实验讨论1. 彩虹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如阳光、空气中的水滴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在雨后天晴时看到彩虹,这是因为雨后的空气中充满了水滴,使得阳光经过水滴时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2. 彩虹的颜色顺序是固定的,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在空气和水滴中的折射率不同。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彩虹的颜色顺序与自然界中彩虹的颜色顺序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色散现象是彩虹形成的关键原因。
3. 彩虹的形状是圆弧形,这是因为光线在水滴中的折射和反射过程中,光线传播的路径是弯曲的。
当观察者站在特定位置时,才能看到完整的彩虹。
七、实验反思本次实验通过模拟彩虹的形成过程,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彩虹的形成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彩虹形成实验报告
![彩虹形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910a3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03.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彩虹的形成原理是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
当阳光照射到空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现象,形成七彩的光带,即彩虹。
三、实验器材1. 深色透明玻璃杯2. 装满水的喷壶3. 洁净的白色墙面或白纸4. 水彩笔(红、橙、黄、绿、蓝、靛、紫)四、实验步骤1. 将深色透明玻璃杯放在洁净的白色墙面或白纸前。
2. 用喷壶向空中喷水,使水滴在空中悬浮。
3. 拿起玻璃杯,倾斜放置在喷出的水雾中。
4. 观察玻璃杯内水滴折射出的光线,用彩色水彩笔在白纸上描绘出彩虹的七种颜色。
五、实验现象1. 当喷壶向空中喷水时,水滴在空中悬浮,形成水雾。
2. 将玻璃杯倾斜放置在水雾中,可以看到玻璃杯内水滴折射出的光线。
3. 在白纸上描绘出彩虹的七种颜色,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六、实验分析1. 光的折射:当阳光照射到水滴时,光线发生折射,改变了光线的传播方向。
2. 光的反射:在水滴内部,光线以不同角度反射,使得光线在水滴内部传播。
3. 光的色散: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水滴中的折射率不同,光线在折射过程中发生色散,形成七种颜色的光带。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彩虹的形成原理,即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
实验结果表明,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
这一实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八、实验拓展1.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尝试改变喷水的高度、玻璃杯的位置等,观察彩虹的变化。
2. 利用三棱镜进行实验,观察不同角度的彩虹。
3. 学习更多关于光的性质,如光的干涉、衍射等。
九、实验总结本次实验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彩虹的形成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人工制彩虹实验报告(3篇)
![人工制彩虹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d8d3a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4.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彩虹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景观,它是由太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反射和再次折射形成的。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遇到彩虹。
为了更好地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同时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我们决定进行人工制彩虹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即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2. 掌握人工制彩虹的方法和技巧。
3. 通过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光进入雨滴时发生折射、反射和再次折射,从而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人工制彩虹实验模拟了这一过程,通过控制光线和介质,使白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四、实验器材1. 洗衣机或水盆2. 镜子3. 水滴4. 太阳光或灯光5. 白色墙壁或白纸五、实验步骤1. 将洗衣机或水盆装满清水。
2. 在水面上放置一块镜子,确保镜面与水面垂直。
3. 在水面上均匀撒上一些水滴,注意不要过多,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4. 在水盆的侧面或上方放置一个光源,可以是太阳光或灯光。
5. 调整光源的角度,使光线垂直照射到镜子上,然后反射到水滴上。
6. 观察水滴反射出的光线在水面上形成的彩虹。
六、实验现象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后的光线进入水滴,由于水的折射率与空气不同,光线在水滴中发生折射。
当光线再次从水滴中射出时,由于折射率的差异,不同颜色的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从而形成彩虹。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在水面上制出了彩虹。
实验结果表明,人工制彩虹的原理与自然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基于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八、实验总结1. 人工制彩虹实验成功地模拟了自然彩虹的形成过程,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彩虹的原理。
2.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人工制彩虹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进行类似实验奠定了基础。
3. 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九、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大小的镜子进行实验,观察彩虹的变化。
自制彩虹原理实验报告
![自制彩虹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9d5a6e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a.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自制彩虹原理实验,了解光的色散现象,验证光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并探究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1. 光的色散现象: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发生色散,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2.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三、实验材料1. 透明塑料瓶或玻璃瓶2. 食用油3. 水彩笔或食用色素4. 滴管5. 胶带四、实验步骤1. 将透明塑料瓶或玻璃瓶清洗干净,并用胶带封住瓶口。
2. 在瓶中倒入一定量的食用油,约占瓶子的1/3。
3. 用滴管滴入几滴水彩笔或食用色素,注意选择多种颜色,如红、黄、蓝等。
4. 轻轻摇晃瓶子,使食用油中的色素均匀分布。
5. 观察瓶中出现的彩色现象,可以观察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
6. 为了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尝试改变食用油的种类或颜色,观察实验结果。
五、实验现象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瓶中食用油中滴入水彩笔或食用色素后,轻轻摇晃瓶子,可以观察到瓶中形成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
2. 实验分析:(1)光的色散现象:食用油作为一种介质,当白光通过食用油时,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发生色散,形成彩色条纹。
(2)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进入食用油时,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发生折射,使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形成彩色条纹。
六、实验结论通过自制彩虹原理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食用油中的彩色条纹,这是由于光在食用油中发生色散和折射的结果。
该实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色散现象。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食用油和色素接触皮肤。
2. 实验时,尽量使用透明塑料瓶或玻璃瓶,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改变食用油的种类或颜色,观察实验结果,以加深对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
做彩虹实验报告
![做彩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b3ad4e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0a.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2. 通过实验验证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 光的色散:当复色光(如白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在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三、实验器材1. 三棱镜:一块长约10cm的三棱镜;2. 白纸:一张白纸;3. 阳光:自然光或人造光源;4. 纸尺:一把纸尺。
四、实验步骤1. 将三棱镜立放,确保其底面与地面平行;2. 将白纸放置在三棱镜的侧面,与三棱镜底面保持同一高度;3. 调整三棱镜的角度,使阳光从三棱镜的一个侧面射入;4. 观察白纸上的现象,记录下不同颜色的光带;5. 重复步骤3和4,观察不同角度下光带的变化;6. 使用纸尺测量光带中各种颜色光的距离,记录数据。
五、实验现象与分析1. 实验现象:当阳光从三棱镜的一个侧面射入时,白纸上会出现一条彩色光带,从上到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2.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复色光;(2)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三棱镜时,其折射角不同,导致光带中各种颜色光的距离不同;(3)红色光的折射角最小,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以及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
2. 讨论:(1)实验中,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三棱镜时的折射角不同,这与光的波长有关。
波长越短,折射角越大;(2)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入射光的角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的研究,使我们了解了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
探究彩虹的形成实验报告单
![探究彩虹的形成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e7b1db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a.png)
探究彩虹的形成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彩虹的形成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雨滴的折射和反射现象,探究彩虹的形成原理。
实验器材:
1. 一张白纸
2. 一盏台灯或日光灯
3. 一杯水
4. 一台黑板或彩色画纸(可选)
实验步骤:
步骤一:
1. 将白纸固定在平整的桌面上。
2. 将台灯或日光灯放在离白纸一定距离的位置上,点亮灯光。
步骤二:
1. 在白纸上倒入少量的水,使之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
2. 调整白纸和灯光的距离,以及倾斜角度,使灯光能够射到水膜上。
3. 观察白纸上产生的光谱,可以看到一道或多道彩色的弧线,即彩虹。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实验结果和分析:
1. 彩虹是由阳光照射到水滴上,水滴中的光经过折射、反射以及干涉等光学现象形成的。
2. 当阳光照射到水滴上时,一部分光线会被折射进入水滴内部,然后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出来。
3. 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多次反射和折射之后,最终形成一道彩虹。
4. 彩虹的颜色顺序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这是
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折射和反射过程中的不同影响造成的。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彩虹的形成原理。
彩虹是阳光照射到水滴上,并经过折射、反射等光学现象形成的。
在观察彩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彩虹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的弧线组成,这是由于光在水滴内部的折射和反射过程中,不同波长的光受到的影响不同所导致的。
通过实验,我们对彩虹的形成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
出彩虹的实验报告
![出彩虹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bc97a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2.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 通过实验验证光的色散原理。
3. 探究不同因素对彩虹形成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光通过水滴时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
当太阳光射入水滴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使得光在水滴内部发生色散,形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当这些颜色的光再次从水滴射出时,由于反射和折射,形成彩虹。
三、实验器材1. 水滴瓶2. 阳光或白炽灯3. 滴管4. 三脚架5. 滤光片6. 透明玻璃板7. 白纸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水滴瓶放在三脚架上。
2. 使用滴管将水滴滴入水滴瓶中,确保水滴均匀分布在瓶底。
3. 打开阳光或白炽灯,将透明玻璃板放在水滴瓶上方,使光线通过水滴。
4. 观察水滴瓶中形成的彩虹,记录彩虹的颜色顺序。
5. 改变水滴瓶与光源的距离,观察彩虹的变化。
6. 使用滤光片,分别观察不同颜色的光通过水滴瓶时形成的彩虹。
7. 在白纸上放置水滴瓶,观察彩虹在水滴瓶中的投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彩虹颜色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2. 改变水滴瓶与光源的距离,彩虹的宽度、颜色顺序和亮度发生变化。
3. 使用滤光片观察不同颜色的光通过水滴瓶时,形成的彩虹颜色顺序与白光通过水滴瓶时相同。
4. 彩虹在水滴瓶中的投影与实际彩虹颜色顺序一致。
六、实验结论1. 太阳光通过水滴时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2. 彩虹的颜色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3. 彩虹的形成受到水滴、光源、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光的色散现象,掌握了彩虹的形成原理。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滴的形状、光源的强度等。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验条件的控制,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本次实验让我深刻体会到自然科学的美妙,激发了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人造彩虹云朵实验报告(3篇)
![人造彩虹云朵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ab194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d.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彩虹,是大自然中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现象,它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水滴折射、反射和再次折射后,形成的七彩光带。
然而,在晴朗的天气中,我们很难亲眼目睹到彩虹的出现。
为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模拟出彩虹的美丽景象,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次人造彩虹云朵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原理。
2. 通过实验模拟出人造彩虹云朵,观察其形成过程和色彩变化。
3. 增强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实验器材1. 水箱(直径约40cm,高度约30cm)2. 玻璃棒(长约20cm)3. 水彩颜料(红、橙、黄、绿、蓝、靛、紫)4. 太阳光源(太阳或模拟太阳光源)5. 摄像设备(用于记录实验过程)6. 记录本和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场地:将水箱放置在实验室内,确保周围环境明亮,光线充足。
2. 在水箱中注入适量的清水,水位约至水箱高度的三分之二。
3. 将玻璃棒插入水箱中,使其竖直立于水面。
4. 在玻璃棒周围均匀地滴入七种颜色的水彩颜料,形成七彩色带。
5. 打开光源,确保其光线能够照射到水箱中。
6. 观察并记录水中的色带变化,拍摄实验过程。
7. 重复实验,观察在不同光源和角度下的人造彩虹云朵现象。
五、实验现象与分析1. 实验开始时,水箱中的水彩颜料在光线的照射下逐渐呈现出七彩色带。
2. 随着光源角度的变化,色带的位置和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 当光源与水箱水平方向平行时,色带呈水平状;- 当光源与水箱垂直方向平行时,色带呈垂直状;- 当光源与水箱呈一定角度时,色带呈斜状。
4.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以下光学原理:-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水)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部分反射;- 光的色散:白光经过折射后,会被分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六、实验结论1. 通过人造彩虹云朵实验,我们成功地模拟出了彩虹的形成过程,并验证了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原理。
分层彩虹水实验报告(3篇)
![分层彩虹水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83626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2.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彩虹形成的基本原理,即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2. 通过实验模拟彩虹的形成,观察不同颜色光的分离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光在雨滴中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从而形成不同颜色的光带。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在水中加入不同颜色的染料,模拟这一过程,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三、实验材料1. 大号透明塑料杯或玻璃杯2. 澄清的饮用水3. 食用色素(红、橙、黄、绿、蓝、靛、紫)4. 搅拌棒5. 白色背景(如白纸或白墙)四、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在透明杯中倒入适量的澄清饮用水,然后加入各种食用色素,每种颜色分别加入,搅拌均匀,形成不同颜色的水层。
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加入红色色素,搅拌均匀;- 然后加入橙色色素,再次搅拌均匀;- 依此类推,加入黄色、绿色、蓝色、靛色和紫色色素,每次加入后都要搅拌均匀。
2. 观察现象:将制作好的分层彩虹水放置在白色背景上,从侧面观察,可以看到一层层的颜色逐渐过渡,形成类似彩虹的光谱。
3. 记录实验结果:记录观察到的颜色顺序,以及颜色的变化过程。
五、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 水中形成了由红到紫的连续颜色层,颜色逐渐过渡,类似于彩虹的光谱。
2. 每种颜色的水层都比较均匀,颜色层次分明。
六、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模拟了彩虹的形成过程,证明了光的色散现象。
2.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光在水中发生折射时,其路径和速度不同,导致颜色分离。
3. 通过观察分层彩虹水,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七、实验讨论1. 彩虹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如雨滴、阳光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人为加入色素模拟了这一过程,但实际彩虹的形成更为复杂。
2.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不同颜色的水层较为均匀,但在实际彩虹中,颜色可能会更加分散,形成更丰富的光谱。
3. 本实验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在课堂上进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
人造彩虹喷雾实验报告(3篇)
![人造彩虹喷雾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f75d0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7.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并验证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喷雾产生的人造彩虹是否与自然界的彩虹形成原理相似。
二、实验原理彩虹的形成是由于阳光照射到空中悬浮的水滴上,光线在水滴内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最终形成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弧形光带。
人造彩虹的喷雾实验,则是通过人为制造出类似自然界的微小水滴,利用这些水滴对阳光的折射和色散,来模拟彩虹的形成过程。
三、实验器材1. 喷雾器2. 水盆3. 阳光充足的室外环境4. 记录工具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室外环境,将水盆放置在开阔的地方。
2. 喷雾阶段:将喷雾器充满水,调整喷雾强度,开始向空中均匀喷水。
3. 观察阶段:背对太阳,观察喷雾形成的水雾与阳光的交互作用。
4. 记录阶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包括彩虹的形状、颜色、亮度等。
五、实验现象1. 当喷雾器向空中喷水时,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片白色的雾气。
2. 随着喷雾的持续进行,可以观察到在白色雾气中逐渐出现一条彩色的光带,形状与自然界的彩虹相似。
3. 彩虹的颜色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与自然界的彩虹颜色一致。
4. 彩虹的亮度随喷雾强度和距离的远近而变化。
1.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喷雾产生的人造彩虹与自然界的彩虹在颜色和形状上具有相似性。
2. 彩虹的形成原理是由于光线在水滴内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
喷雾实验中,水雾充当了类似水滴的角色,对阳光产生了折射和色散作用。
3. 实验中观察到的彩虹颜色顺序与自然界的彩虹颜色顺序一致,说明实验条件模拟了自然界的彩虹形成过程。
七、实验结论1. 人造彩虹喷雾实验成功模拟了自然界的彩虹形成过程。
2. 光的色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雨后彩虹、喷泉彩虹等。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提高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八、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调整喷雾强度、距离和角度,观察对彩虹形状和颜色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造彩虹实验报告单
篇一:七色光实验记录单
实验记录单
一、小组合作制造彩虹:
1、材料:水槽、手电筒、平面镜、白纸。
2、
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仔细观察,填写好实验记录。
3、实验过程:
(1)、将小镜子倾斜着放入水槽,并设法将其固定。
(2)、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3)、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电筒位置,直到看清彩虹。
4、谈实验现象。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二、小组合作完成色光合成实验:
1、材料:圆形硬纸片、彩笔、线。
2、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仔细观察,填写好实验记录。
3、实验过程:
(1)、将圆形硬纸片上的格子分别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用两手拉动线,让圆形硬纸片转动起来。
4、谈实验现象。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课外实践:
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喷壶)朝空中喷水,你也能在水雾中看见彩虹。
篇二:实验报告单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全册)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南流小学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篇三: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苏教版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