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第三章 胶体溶液及表面现象
第二章 表面现象和胶体溶液
高分子溶液
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特性
(三)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黏度大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有大的黏度是因为高分子化合物有 线状或分枝状结构,在溶液中能牵引介质使得其运动 困难。 影响高分子黏度的因素有:
1.浓度、2.压力 、3.温度 、4.时间
第三节
高分子溶液
三、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一定量的高分子溶液,能显著地提高溶 胶对电解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高分子溶液对溶胶 的保护作用。
第二节
溶胶
一、溶胶的性质
(三)溶胶的电学性质
1.电泳 这种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 中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第二节
溶胶
一、溶胶的性质
(三)溶胶的电学性质
2.胶粒带电的原因 带电原因大致有两方面,即胶核 的选择性吸附和表面分子的解离。
(1)胶核的选择性吸附 选择性地吸附分散体系中与其组 成结构相似的离子作为稳定剂,以降低其较高的表面能, 并带上相应的电荷。 (2)胶核表面分子的离解 表面分子会发生部分解离, 把与粒子组成相似的离子吸附到表面上使胶粒带电。
学习小结 学习小结
4. 高分子溶液也属于胶体分散系,是均相的稳定体系 ,聚沉时需大量电解质才能破坏其水合膜。高分子化 合物分子量大,粘度大,具有链状结构,易吸附在胶 粒的表面,对溶胶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敏化作用。
第二节
溶胶
三、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使溶胶聚沉的主要方法有: 2.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 带相反电荷的两种胶体 溶液互相混合时,由于胶粒带的电荷相反,彼此吸 引而互相中和,从而发生聚沉。
3.加热 许多胶体溶液在加热时都能发生聚沉,这 是因为加热增加了胶粒运动速度和粒子间的碰撞机 会,同时降低了胶粒的吸附能力,削弱了胶粒的溶 剂化作用,使胶粒聚沉。
基础化学第三章
高度分散的多相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既是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又 是产生其它现象的依据。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首页
前页 后页
第三章 溶液与胶体
基础化学
二、表面现象 表面现象:在任何两相界面上产生的物理化学现象总称为表面现象。
界面:在多相系统中,任意两相间的接触面。 表面: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首页
前页 后页
第三章 溶液与胶体
基础化学
沸点升高值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为
式中Kb为沸点升高常数,它只与溶剂的本性有关。bB为溶质的质量摩 尔浓度。 从式(3-8)可以看出,溶液的沸点升高只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有关, 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常见溶剂的沸点Tb及Kb和凝固点Tf及Kf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首页
前页 后页
第三章 溶液与胶体
基础化学
式中,k为比例常数,说明蒸气压下降只与一定量溶剂中所含溶质 的微粒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应当指出:若溶质不挥发,pA即为溶液的蒸气压;若溶质挥发,pA 则为溶剂A在气相中的分压。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原理具有实际意义。如CaCl2、P2O5以及浓H2SO4 等可用作干燥剂的原因就是由于这些物质表面吸收水蒸气后形成了溶 液,其蒸气压比空气中水蒸气压要低。因此,将陆续吸收水蒸气,直 至由于溶液变稀,蒸气压回升与空气的水蒸气相等,从而建立起液-气 平衡为止。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首页
前页 后页
第三章 溶液与胶体
基础化学
三、摩尔分数 摩尔分数:物质B的物质的量nB除以混合物的物质的量 Σni,用符 i 号xB表示,即
无机化学 胶体溶液【医疗资料】
优秀课件
6
(2) 动力学性质 A. 布朗运动
在超显微镜下观察溶胶时,可看到胶体粒子不断地 上下往来作不规则运动, 这种运动称为Brown运动。
Brown运动实质上是溶胶粒子本身热运动和分散介 质对它不断撞击的总结果。
优秀课件
7
胶粒越小、温度越高、介质黏度越低,Brown运动
越激烈。
Brown运动使胶粒具有一定能量,可以克服重力
的照片哦。
优秀课件
5
当光线射入粗分散系时,主要发生反射现象, 光线无法透过,可观察到体系呈现浑浊不透明;
当光线射入溶胶时,发生散射现象,在光线的 垂直方向可观察到一条明亮的的光柱;
当光线射入真溶液,光几乎全部透过,整个溶 液是透明的。
Tyndall 效 应 是 溶 胶 的 特 征 , 可用来区分三类分散系。
优秀课件
9
(3) 电学性质
+
在溶胶内插入两个电极接 通直流电源后,可观察到 胶体粒子的定向移动。这 种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 质粒子在分散剂中的定向 移动称为电泳。
优秀课件
漏斗
-
电极
Fe(OH)3 溶胶, 带正电 U形管
10
Fe(OH)3溶胶的电泳现象
优秀课件
11
通过电泳实验,可以证
明胶粒是带电的,电泳的
胶粒与溶液中的分散剂接触时,表面分子发生 解离,有一种离子进入溶液,而使胶粒带电。
例如,硅酸溶胶的胶粒是由很多硅酸分子 (xSiO2·yH2O) 缩合而成,胶粒表面的 H2SiO3 分 子发生解离,使硅胶粒子带负电。
H2 SiO3
H SiO3 H
优秀课件
14
3. 胶团结构 以Fe(OH)3溶胶为例
理学胶体溶液及表面现象
6
液体分子对胶体粒子的碰撞
7
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1820~1893年) 发现 一束会聚的强光胶体垂直方向看到一
条发亮的光柱。
8
原理:
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可能产生两种情况: (1)颗粒的直径远远大于入射光的波长:
此时入射光被完全反射,不出现丁达尔效应; (2)物质的颗粒直径比入射波长小: 则发生光的散射作用而出现丁达尔现象。
胶核
吸附层 扩散层(带正电)
胶粒(带负电)
胶团(电中性) 17
四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溶胶的稳定性 布朗运动 胶粒带电 水化膜
溶胶的聚沉 加入电解质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 加热
18
注意:胶体的聚沉是不可逆的。 加入电解质聚沉的原因:加入电解质后,吸 附层的反离子增多, 胶粒所带电荷大大减少, 排斥力减弱,使胶粒合并成大颗粒而聚沉。
因为溶胶的粒子直径在1-100 nm,而一般可见光的波长 范围在400 -760 nm,所以可见光通过溶胶时便产生明显 的散射作用。
9
丁达尔现象实例
胶体:云、雾、烟尘
分散剂:空气 分散质:微小的尘埃或液滴
10
电学性质
直流电
电泳—在外电场作用下, 分散质粒子在分散介质 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Fe(OH)3 电泳管示意图
[ (AgI )m • n Ag+ • ( n -x ) NO3- ] x+ • x NO3-
胶核 电位离子 反离子
反离子
吸附层
扩散层
胶粒(带正电)
胶团
16
胶团结构
以AgI为例:
AgNO3 + KI = AgI +KNO3 当KI 过量时, 胶粒带负电,胶团结构如下:
【精品课件】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
胶体粒子带电的主要原因:
吸附作用 固体吸附剂优先选择吸附与它组成相关的 离子,或者能够在固体表面上形成难电离或难 溶解物质的离子。“相似相吸原理”
例如:Fe(OH)3胶体粒子很容易吸附与它结 构相似的FeO+离子,而带正电荷。 [Fe(OH)3]m·nFeO+
FeO+ FeO+ FeO+
FeO+
3、电学性质——电泳
直流电
电泳管示意图
电泳管中:
Fe(OH)3溶胶向负 极移动,说明 Fe(OH)3 溶胶中分散质粒子带 正电荷。As2S3向正极 移动, As2S3溶胶中分 散质带负电荷。
电泳: 在电场中,分散质粒子作定向移动,称为电泳。
胶粒带正电荷称为正溶胶,一般金属氢氧化物 的溶胶即为正溶胶。 胶粒带负电荷称为负溶胶,如:土壤、硫化物 、硅酸、金、银、硫等溶胶。
要掌握
三价离子>>二价离子>>一价离子
如:对于As2S3溶胶(负溶胶)的聚沉能力
AlCl3>CaCl2>NaCl
对于Fe(OH)3溶胶(正溶胶)的聚沉能力
K3[Fe(CN)6] >K2SO4>KCl
要掌握
要掌握
练习: 1. 将20ml 0.1mol / L的AgNO3与10ml
0.1mol / L的KI溶液混合。下列电解质中,对 AgI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1、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可达几百万,长 度可达几百纳米,但截面积只 相当于一个普 通分子大小。 2、是单个分子分散的单相体系,是真溶液, 溶解过程是自动的,也是可逆的,是热力学 的稳定体系。
3、无丁达尔效应因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含 有大量的亲水基团(-OH, -COOH、-NH2 ), 溶剂化作用强,溶质与溶剂间无界面。
《溶液和胶体》课件
详细描述
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广泛应 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例如,药物需要溶 解在溶剂中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而胶体由 于其独特的性质,在涂料、胶黏剂等领域有 广泛应用,例如涂料的颜料分散需要使用胶 体。
04 实验:观察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实验目的
掌握溶液和胶体的基 本概念和性质。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 观察力。
分别取少量硫酸铜溶液 和明矾溶液于两个试管 中,用玻璃棒搅拌,观 察它们的颜色、透明度 和均匀性。记录实验现 象。
将少量氢氧化铁胶体倒 入另一个试管中,用玻 璃棒轻轻搅拌,观察其 颜色、透明度和均匀性 。与溶液进行对比,记 录实验现象。
将观察到的溶液和胶体 的实验现象进行比较, 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
实验结束后,清洗并整 理实验器具,确保实验 室的整洁。
05 总结
本课重点
01
02
03
04
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 类
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因 素和表示方法
胶体的概念、分类和性 质
溶液和胶体的制备方法
本课难点
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胶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溶液和胶体的应用和实例分析
学习建议
深入理解溶液和胶体的概念和 性质,掌握其制备方法,了解 其应用实例。
学会观察溶液和胶体 的区别,加深对溶液 和胶体的理解。
实验材料
01
硫酸铜溶液
02
明矾溶液
03
氢氧化铁胶体
04
烧杯
实验材料
试管 滤纸
玻璃棒 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
2. 观察溶液
3. 观察胶体
4. 比较实验结果
5. 清理实验器具
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好 所需的硫酸铜溶液、明 矾溶液、氢氧化铁胶体 以及实验器具。
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大纲及重点
胶体与表面化学第一章绪论(2学时)1.1胶体的概念什么是胶体,胶体的分类1.2胶体化学发展简史1.3胶体化学的研究对象表面现象,疏液胶体,缔合胶体,高分子溶液。
重点:胶体、分散系统、分散相、分散介质的概念。
难点:胶体与表面化学在矿物加工工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教学方法建议: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胶体及表面化学的兴趣。
第二章胶体与纳米材料制备(4学时)2.1胶体的制备胶体制备的条件和方法,凝聚法原理。
2.2胶体的净化渗析、渗透和反渗透。
2.3单分散溶胶单分散溶胶的定义及制备方法。
2.4胶体晶体胶体晶体的定义及制备方法2.5纳米粒子的制备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粒子的特性及制备方法重点:胶体的制备、溶胶的净化、胶体晶体的制备。
难点:胶体制备机理。
教学方法建议:用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章胶体系统的基本性质(8学时)3.1溶胶的运动性质扩散、布朗运动、沉降、渗透压和Donnan平衡。
3.2溶胶的光学性质丁道尔效应和溶胶的颜色。
3.3溶胶的电学性质电动现象、双电层结构模型和电动电势(。
电势)3.4溶胶系统的流变性质剪切速度越切应力,牛顿公式,层流与湍流,稀胶体溶液的黏度。
3.5胶体的稳定性溶胶的稳定性、DLVO理论、溶胶的聚沉、高聚物稳定胶体体系理论。
3.6显微镜及其对胶体粒子大小和形状的测定显微镜的类型及基本作用重点:沉降、渗透压、电泳、电渗、。
电势的计算、双电层结构模型、DLVO理论、溶胶的聚沉。
难点:双电层结构模型。
教学方法建议: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
第四章表面张力、毛细作用与润湿作用(6学时)4.1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净吸力和表面张力的概念、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液体表面张力和固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4.2液-液界面张力Anntonff规则、Good-Girifalco公式、Fowkes理论和液-液界面张力的测定。
4.3毛细作用与Laplace公式和Kelvin公式毛细作用,Laplace公式和Kelvin公式的应用,曲界面两侧的压力差及与曲率半径的关系,毛细管上升或下降现象,弯曲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
胶体表面化学
胶体表面化学胶体表面化学是研究胶体溶液中表面现象的一门学科。
胶体溶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其中一种物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胶体颗粒。
胶体溶液的特点是颗粒的尺寸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胶体表面化学研究的是胶体颗粒表面的性质和胶体溶液中发生的表面现象。
在胶体溶液中,胶体颗粒表面与溶液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决定了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和性质。
胶体表面化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胶体颗粒的表面性质:胶体颗粒表面的性质对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胶体颗粒表面的电荷、化学性质和吸附层的形成与胶体溶液的性质息息相关。
例如,胶体颗粒表面的电荷会影响胶体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进而影响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胶体颗粒表面的化学性质决定了胶体颗粒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如溶剂的吸附和溶质的吸附等。
二、胶体溶液中的界面活性剂:界面活性剂是一类能够在液体表面降低表面张力并形成胶体的物质。
在胶体溶液中,界面活性剂常用于调控胶体颗粒的表面性质和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界面活性剂分子在胶体颗粒表面吸附形成吸附层,可以改变胶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胶体溶液更加稳定。
此外,界面活性剂还可以通过胶体颗粒表面的电荷调控胶体溶液的流变性质,如黏度和流动性等。
三、胶体溶液中的胶束:胶束是由界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一种微观结构。
在胶体溶液中,当界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界面活性剂分子会自发地聚集形成胶束。
胶束是由亲水头基团和疏水尾基团组成,可以在溶液中稳定分散的胶体颗粒。
胶束的形成对于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四、胶体溶液中的胶体凝聚:胶体溶液中的胶体颗粒由于表面相互作用力的存在,会发生凝聚现象。
胶体凝聚是指胶体颗粒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导致胶体颗粒的聚集和沉降。
胶体凝聚的程度取决于胶体颗粒的表面性质、溶液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其他添加剂的存在。
胶体凝聚对于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具有负面影响,会导致胶体溶液失去分散性和流动性。
《胶体与表面化学》课件
展望
展望胶体与表面化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
2 不稳定性现象
探讨胶体不稳定性的原因和影响,如聚集、沉淀和相分离。
胶体凝聚和稳定性机制
1
稳定性机制
2
介绍胶体稳定性的不同机制,如扩散、电化学和ຫໍສະໝຸດ 面改性。3胶体凝聚
描述胶体凝聚的过程和机制,如吸附、 糖胶体和复合胶体。
应用案例
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展示胶体凝聚和稳定 性机制的重要性。
界面化学概述
1 界面定义
解释界面化学中界面的定义和特性。
2 界面分析
介绍界面分析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界面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1 应用领域
探讨界面化学在实际应用领域的重要性,如 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
2 界面控制
解释如何利用界面化学来控制物质的性质和 相互作用。
总结与展望
结论
总结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关键概念和应用领域,并强 调其重要性。
《胶体与表面化学》PPT 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胶体和表面化学的关键概念和应用,从概述到实际应用领域, 帮助您深入了解这个令人着迷的领域。
胶体和表面化学概述
1 胶体
介绍胶体的定义和特性,以及胶体与其他化 学领域的关联。
2 表面化学
介绍表面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参与者和机制
1 溶剂、溶质和溶剂剂量
讨论溶剂、溶质和溶剂剂量在胶体和表面化学中的作用。
2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
展示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界面性质的影响。
胶体状态和特性
1 分散系统
探讨各种胶体分散系统,如溶液、凝胶和乳液等。
2 分散相和连续相
解释分散相和连续相对胶体稳定性和性质的影响。
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物理化学之表面化学
3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和联系 • ⑴ 比较
• 单分子层与多分子层
• 气体分子的吸附和脱附
• 单分子层吸附
多分子层吸附
• ⑵区别 • 根本区别在与吸附作用力不同. • ⑶联系 • a.无严格分明的界限 • b.并非不相容; • c.一定条件下相互 • 转化.一般,低温下 • 为物理吸附,高温 • 下为化学吸附.
小气泡 0.9999 0.9989 0.9897 0.8977 0.3405
不同液面蒸汽压的相互比较
二、微小晶体的溶解度
• 颗粒越小,溶解度越大。沉淀时成化就是利用 这个道理,在一定温度下,小颗粒溶解度大, 大颗粒溶解度小,所以随着时间的延长,小颗 粒溶解而大颗粒长大
三、亚稳定状态和新相的生成
• 1 亚稳定状态 • 热力学不稳定但一定时间内动力学稳定
§3-6 等温吸附
• 一、吸附量Γ与吸附等温线 • 1. 吸附量
• 2. 吸附方程
• 3. 吸附等温线 • 吸附等温线的五种类型
三.等温吸附的经验公式
• 1.Frendlich方程 • 方程的形式 • 适用范围: • a.中等压力; • b. 化学吸附或单分子层物理吸附 • 方程也可适用于固体吸附剂从溶液中的
• 由公式:
• 计算出大小可以表示物质的表面活性,其值越 大,则表示溶质对溶液的表面张力影响越大。
• 在表面活性剂浓度很小时,σ与浓度c成直线关 系
二、Gibbs吸附等温式
• 1、 表面过剩Γ • 定义: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所含溶
质的物质的量与同量溶剂在溶液本体中 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之差值。
• 2、 Gibbs吸附等温式
• 1.2 讨论
• 当dσ/dc >0,即C↑,σ↑时,Γ<0,溶质在 溶液表面层发生负吸附。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
溶解过程是个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复杂过程,并且通常伴 随着颜色变化、体积变化和能量变化等。
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叫做溶解度,通常用100克溶剂中 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来表示。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工程化学》
溶液和胶体
化学化工学院
2
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假设溶液中有A、B两种组分,其中A为溶剂,B为溶质。溶液的浓度 是指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溶液的浓度有以下几 种表示方法:
《工程化学》
溶液和胶体
化学化工学院
13
2、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例题2:某浓度的蔗糖水溶液,其Tf =-0.2℃,已知25℃时 纯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9 Pa,求该溶液的沸点和25℃时的蒸 气压。
T K m,T K m b b f f T K K b b ,T T T 100 b T 100.05(℃) b b b f T K K f f f m T / K 0.2 /1.86 0.1075(mol kg 1) f f (1 x ) P (1 n / n ) 3169 1 0.1075 ) 3162( Pa) PP ( B B A 1000 /18
《工程化学》 溶液和胶体 化学化工学院 14
2、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3)应用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A 炒菜时油中加盐防炸锅、撒盐除积雪等。 B 防冻剂:在汽车的水箱(散热器)中加入乙二醇、酒精、甘油等可使凝固 点下降,防止因结冰使得体积膨胀而引起水箱破裂;在水泥砂浆中加入食 盐、亚硝酸钠或氯化钙,冬天可照样施工而不凝结。 C 冷却剂:用盐和冰的混合物可以获得低温以作冷却剂。 食盐-冰 (30g NaCl + 100g H2O(s)) -22℃ CaCl2-冰(42.5g CaCl2 + 100g H2O(s)) -55℃ D 低熔合金的制备:利用固态溶液凝固点下降原理, 可制备许多有很大的 实用价值的合金。如33%Pb(mp.327.5℃)与67%Sn(mp.232℃)组成的焊 锡, 熔点为180℃, 用于焊接时不会使焊件过热, 还用作保险丝。 E 摩尔质量的测定:凝固点下降的规律来测定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
胶体与表面化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胶体与表面化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李猛钱楠高云飞徐州医学院药学院11药物制剂班摘要胶体与表面化学虽然原属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却是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所研究的领域涉及到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等,是诸学科的交叉和重叠。
因此,它的应用领域是极其广泛的。
本文将对交替于表面化学的原理作初步的探讨并列举胶体与表面化学在制药工程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胶体与界面分散体系医药应用引言研究分散体系(除小分子分散体系以外的胶体分散体系和一般粗分散体系)和界面现象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
胶体和表面化学的研究和应用,实际上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如中国史前时期陶器的制造;4000年以前巴比伦楔形文字碑文中有关油膜(不溶单分子膜)的记载;肥皂以及皂角一类天然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的应用;毛细现象的研究等等。
但作为一种科学,直到20世纪才得到具有本身特色的迅速发展。
1 胶体早在1861年,英国化学家T.格雷姆(Graham)在研究不同物质水中的扩散速度时发现有两类物质,他把扩散速度慢的、不易结晶的、易成粘稠状的一类物质称为胶体(colloid),而把扩散速度快的、易结晶的、不易成粘稠状的一类物质称为晶体(crystal)。
在胶体体系中,胶体质点成为一个相,周围的介质为另一相。
此种质点分布于介质中的体系称为分散体系:胶体质点分散于介质中的体系即为胶体分散体系,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憎液溶胶(lyophobic colloid),简称溶胶(sol)、亲液胶体(lyophilic colloid)和缔合溶胶(association colloid)。
下表列举了几类溶胶的实例。
胶体研究的许多结果可以应用于高分子体系,从而大大推动了高分子的研究,高分子化学的部分领域也就归入胶体化学的范畴。
经典的胶体体系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是一相(质点)分布在另一相(介质)中的多相分散体系;而高分子质点分散在介质中的这种胶体体系却是热力学稳定的体系,是均相溶液,即高分子溶于溶剂而形成的溶液。
胶体与溶液PPT资料(正式版)
(2)胶体较稳定的原因是: a.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沉; b.胶粒每时每刻作布朗运动,不易聚沉。
(3) 胶体的聚沉: ①加入强电解质,如在Fe(OH)3胶体中加入 Na2SO4, 的而由凝F于e聚(NOa.H2S)O3胶4溶粒液,电使离Fe出(O来H)的3由带小负粒电子的相S互O42聚-中集和成带大正粒电子 ②加热:布朗运动加速,相互碰撞聚集而凝聚 ③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相互中和电性,使之小颗 粒变大颗粒而凝聚。
A.①④⑥B. ②③④C.②③⑤D. ①③④⑥
[练习1]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质的根 本区别是 ( B )。
A.是否为大量分子式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微粒大小分
浊液 胶体 溶液
分散质微粒 直径>100nm
分散质微粒 直径<1nm
分散质微粒直径 1nm-100nm
分散质粒子的 直径
溶液
<10-9m (<1 nm)
胶体
10-9~ 10-7m (1~ 100 nm)
浊液
>10-7m (>100nm)
分散质粒子的 组成
离子或小分子
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 体
巨大的分子集合体
实例
NaCl(aq)、蔗糖 淀粉溶液、Fe(OH)3
(aq)、碘酒
胶体
石灰乳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性 能否透过 滤纸
质 能否透过 半透膜
稳定 能 能
较稳定 能
6.第三章-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
25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1g水滴分散成直径2nm的小水滴,总 面积为原来的625万倍,增加的能量可将这 1g水的温度升高50℃。同一体系,其分散 度越大,其表面能越大。 胶体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具 有很大的比表面,因此表面能很大。能量 越高,体系越不稳定,胶体是热力学的不 稳定体系。
26
上一页
3)第三只烧杯中溶胶胶团结构为
[(AgI )m • n I- • (n - x ) Na+] x- • x Na+ 胶粒带负电,向阳极移动。
上一页 下一页
37
本章目录
作业
p57 一
38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液体分子对溶 胶粒子的撞击
粗分散系
10
上一页
下一页
Hale Waihona Puke 本章目录2、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
暗室里,将一束聚焦的光线透过溶胶时,在入射光 的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发亮的光柱,该现象称 为丁达尔现象。 凸透镜 Fe(OH)3胶体 光源
光锥
丁达尔效应示意图
11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溶胶中分散质粒子直径: 1 ~ 100 nm 可见光波长: 400 ~ 700 nm
21
要掌握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要掌握 练习: 1. 将20ml 0.1mol / L的AgNO3与10ml 0.1mol / L的KI溶液混合。下列电解质中,对 AgI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 B. CaCl2 C. K2SO4 D. K3[Fe (CN)6] 2. 将10ml 0.1mol / L的AgNO3与20ml 0.1mol / L的KI溶液混合。下列电解质中,对 AgI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 B. CaSO4 C. KBr D. AlCl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胶体的聚沉是不可逆的。
加入电解质聚沉的原因:加入电解质后,吸 附层的反离子增多, 胶粒所带电荷大大减少, 排斥力减弱,使胶粒合并成大颗粒而聚沉。
20
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能引起溶胶聚沉的反离子
电荷数(即化合价数),离子带电荷越高,其 聚沉能力越强 要掌握
如:对于As2S3溶胶(负溶胶)的聚沉能力 AlCl3>CaCl2>NaCl 对于Fe(OH)3溶胶(正溶胶)的聚沉能力 K3[Fe(CN)6] >K2SO4>KCl
电泳管示意图
12
胶粒带正电荷称为正溶胶,一般金属氢氧化 物的溶胶即为正溶胶。
胶粒带负电荷称为负溶胶,如:土壤、硫化
物、硅酸等溶胶。
13
胶体粒子带电的主要原因:
吸附作用 固体吸附剂优先选择吸附与它组成相关的 离子,或者能够在固体表面上形成难电离或难 溶解物质的离子 “相似相吸原理”
14
FeO+ FeO+ FeO+
[(AgI )m • n Ag+ • (n - x ) NO3- ] x+ • x NO3胶粒带正电,向阴极移动。
3)第三只烧杯中溶胶胶团结构为
[(AgI )m • n I- • (n - x ) Na+] x- • x Na+ 胶粒带负胶时,三支烧杯盛有25mL, 0.016mol· dm-3的AgNO3 溶液,分别加入 0.005moL· dm-3的NaI溶液60mL,80mL和
100mL.
1)三种不同加入量的烧杯中各有什么现象?
2) 溶胶中加入直流电压,胶体粒子如何运动?
31
答:1) 第一只烧杯中AgNO3过量,第二只烧 杯中AgNO3与 NaI物质的量相等,第三只烧杯 中 NaI过量。因此第一只烧杯和第三只烧杯生 成AgI溶胶,第二只烧杯生成AgI沉淀。 2) 第一只烧杯中溶胶胶团结构为
6
Brown运动的本质
1905年和1906年爱因斯坦(Einstein)和斯莫鲁 霍夫斯基(Smoluchowski)分别阐述了Brown运动的 本质。
认为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不同 方向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由于受到 的力不平衡,所以连续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作不 规则运动。随着粒子增大,撞击的次数增多,而作 用力抵消的可能性亦大。 当半径大于5 m,Brown运动消失。
FeO+
FeO+
FeO+
FeO+
FeO+
分散质 [Fe(OH)3]m
FeO+ FeO+ FeO+
FeO+ FeO+
FeO+ FeO+
FeO+ FeO+
Fe(OH)3胶核吸附电位离子的示意图
15
三 溶胶粒子的结构─胶团(电中性)
1.固体粒子(AgI)m称为胶核,由于吸附而带电; 2.稳定剂KI存在:由于静电作用,反离子被吸引在带 电胶核的周围,形成吸附层,在电场的作用下,吸 附层随胶核运动;即胶粒在运动; 胶核 3.由于热运动,部分反离子
人们称微粒的这种运动为布朗运动。
4
布朗运动示意图
5
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
1903年发明了超显微镜,为研究布朗运动 提供了物质条件。 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溶胶粒子不断地作 不规则“之”字形的运动,从而能够测出在一 定时间内粒子的平均位移。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布 朗运动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 改变,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表面能(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 从分子结构来看,其特点是具有双亲基团 的物质:亲水基:如-OH,-COOH,-NH2,-SO3H 等,是极性部分,溶于水;憎水基(亲油性)如 烷基、苯基等,是非极性部分,溶于油。
26
亲油基
亲水基
27
肥皂是最常见的表面活性物质,它是硬脂酸的
第三章 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
§3.1 溶胶
§3.2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3.3 表面现象
1
§3.1
溶胶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细小颗粒分散 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系 分散介质(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 质
2
一 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系
分子或离子分散系 (真溶液) d <1 nm
7
液体分子对胶体粒子的碰撞
8
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1820~1893年) 发现 一束会聚的强光胶体垂直方向看到一
条发亮的光柱。
9
原理:
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可能产生两种情况: (1)颗粒的直径远远大于入射光的波长: 此时入射光被完全反射,不出现丁达尔效应; (2)物质的颗粒直径比入射波长小: 则发生光的散射作用而出现丁达尔现象。
分散在紧密层外,形成扩 散层。 吸附层 4.溶胶带正电或负电是指胶粒, 整个胶团为电中性 扩散层
16
胶团结构
以AgI为例: AgNO3 + KI = AgI +KNO3
当AgNO3 过量时, 胶粒带正电荷,胶团结构 如下: [ (AgI )m • n Ag+ • ( n -x ) NO3- ] x+ • x NO3胶核 电位离子 吸附层 胶粒(带正电) 胶团
22
§3.2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高分子化合物通常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 104以上的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保护作用: 例: Fe(OH)3溶胶,加入白明胶(高分子 化合物溶液)后再加电解质不易聚沉。 为了让墨水稳定、长时间不聚沉,常常加入 明胶或阿拉伯胶起保护作用
23
§3.3、表面现象
胶体分散系 1< d < 100 nm
粗分散系 d > 100 nm
(溶胶and高分子溶液) (悬浊液and乳浊液)
3
二 溶胶的性质
动力学性质 (Brownian motion)
1827 年植物学家布朗(Brown)用显
微镜观察到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粉 末不断地作不规则的运动。 后来又发现许多其它物质如煤、 化石、 金属等的粉末也都有类似的现象。
因为溶胶的粒子直径在1-100 nm,而一般可见光的波长 范围在400 -760 nm,所以可见光通过溶胶时便产生明显 的散射作用。
10
丁达尔现象实例
胶体:云、雾、烟尘
分散剂:空气 分散质:微小的尘埃或液滴
11
电学性质
直流电
电泳—在外电场作用下, 分散质粒子在分散介质 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Fe(OH)3
17
反离子
反离子 扩散层
胶团结构
以AgI为例: AgNO3 + KI = AgI +KNO3
当KI 过量时, 胶粒带负电,胶团结构如下:
[(AgI)m nI (n-x) K ]
胶核 吸附层 胶粒(带负电)
-
+ x-
xK
+
扩散层(带正电)
胶团(电中性)
18
四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溶胶的稳定性 布朗运动 胶粒带电 水化膜 溶胶的聚沉 加入电解质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 加热
反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
29
自测题
【1】由10mL0.05mol· L-3的KCl溶液与 100mL0.002mol· L-3的AgNO3溶液混合制得 的AgCl溶胶,若分别用下列电解质使其聚 沉,则聚沉值的大小次序为( a.AlCl3<ZnSO4<KCl b.KCl<ZnSO4<AlCl3 c.ZnSO4<KCl<AlCl3 d.KCl<AlCl3<ZnSO4
钠盐。 C17H35--COONa。
亲油基 亲水基
在两相间的排列
注:表面活性物质
亲油基
亲水基
如:CH3(CH2)16COONa 乳化剂在水面上定向排列
28
【课后小结】
电解质的阳离子对负溶胶起聚沉作用,
负离子对正溶胶起聚沉作用。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
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即反离子的价数,
液体或固体表面粒子比内部粒子能量高,多出 的这部分能量称为体系的表面能。由于内外受力不 均匀存在着使液面紧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24
胶体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具 有很大的比表面,因此表面能很大。能量 越高,体系越不稳定,胶体是热力学的不 稳定体系。
25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物质:溶于水后能显著降低水的
要掌握
21
要掌握
练习: 1. 将20ml 0.1mol / L的AgNO3与10ml 0.1mol / L的KI溶液混合。下列电解质中,对 AgI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 B. CaCl2 C. K2SO4 D. K3[Fe (CN)6] 2. 将10ml 0.1mol / L的AgNO3与20ml 0.1mol / L的KI溶液混合。下列电解质中,对 AgI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 B. CaSO4 C. KBr D. AlC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