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租界史调查报告
天津历史上的租界-天津法租界
天津历史上的租界-天津法租界天津法租界天津法租界,近代中国4个法租界之一(另外三个是上海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
同时也是天津的9个租界之一。
天津法租界基本位于现在天津和平区一带。
历史设立1861年6月2日,法国政府和清政府签定《天津紫竹林法国租界地条款》,划定法国租界,在英租界北邻确定了位置,面积为439亩。
不过,天津初期的对外贸易并不兴盛,来到这里的少数外商主要居住在天津城东门外三岔河口的宫北大街,仅有天津英租界内建造了少数房屋;天津法租界内甚至没有任何法国机构,只有1个供英美侨民使用的宗教建筑合众会堂,法国在天津的主要活动就是位于三岔河口的望海楼天主堂,连法国领事馆都设在临近的宫北大街。
1870年6月发生了天津教案,外国侨民纷纷移居租界,天津英租界首先得到开发经营。
由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国力不振,天津法租界一段时间内仍不见起色。
直到1880年代才开始着手进行市政建设。
扩张天津法租界在历史上共有两次扩展。
1900年,天津法租界向西扩展到墙子河(今南京路),使该租界面积扩展了4倍,达到2360亩。
1916年,法租界向老西开扩张的行动引发天津市民的强烈抗议。
(老西开事件)繁盛1900年以后,由于海河航道得到疏浚,同时挖出的泥沙又填平了各国租界中的大片沼泽,使得天津的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天津法租界的商务活动也趋于繁盛,民国初年,天津法租界内兴建了众多精美的欧式建筑。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兵变,华界的北门外大街、宫南大街、宫北大街遭到士兵抢劫、毁坏,华人商业大批转移到法、日租界,在法租界内主要集中在杜总领事路(梨栈大街,今和平路)。
在中国北方传教的天主教会各大修会的账房—首善堂(遣使会,设在承德道21号)、崇德堂(耶稣会,在河北东南部献县等地传教,设在营口道20号)、普爱堂(比利时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传教)以及立兴洋行(法国)、先农公司(英国)、仪品公司(比利时)等各国企业纷纷在这一带进行房地产投资,买地盖房出租。
在租界时期天津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在租界时期天津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天津作为中国的历史名城,自租界时期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曾经是国际租界的中心,天津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变迁,对于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天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首先,回顾天津租界时期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到天津成为了东方的门户。
租界时期,天津取得了城市现代化的进步,成为了商业、金融和交通的中心。
西式建筑、大型码头和发达的商业街区等都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的到来。
同时,天津还作为中国的开放口岸,引进了许多外来的先进技术和商业机会,为当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然而,随着租界时期的结束,天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天津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和现代化建设。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天津成为了河北地区的门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交通条件。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天津设立,使得天津经济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当前,天津正积极推进新一轮的发展。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已被确定为拓展首都经济圈的核心区域。
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为天津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促进天津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吸引更多的外资和人才。
同时,天津正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性的海运枢纽城市。
这些发展的努力无疑将为天津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潜力。
在未来,天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几个关键领域。
首先,天津将继续加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今年刚过去的“中国制造2025”峰会正是在天津召开,标志着天津在现代制造业方面的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天津将继续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
其次,天津将大力发展服务业。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市场和高消费能力的城市,天津将致力于发展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服务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品质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天津将通过吸引更多的人才和项目,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持。
天津的租界地和小洋楼
天津的租界地和小洋楼提起天津市历史上的租界和小洋楼有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天津近代史上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从旅游文化角度看,这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定了屈辱的《北京条约》(1860年)后天津辟为通商口岸。
由此开始至八国联军入侵后,42年间,先后在不同时期有九个国家的侵略者强化租界,其数量之多在全国独一无二,这些租界地总面积共达1500多公顷,比当时清政府管辖的城厢地区大8倍,欧洲文化的大量涌入,各租界内相继建立许多西洋建筑,使天津获得“万国建筑博物馆”称号,从而形成近代天津城市面貌的一个特点。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租界地的形成与划分。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天津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
同年英、法、美相继在天津划定租界,地点在现在和平区一带,三国租界沿海河西岸而设各占一方,这是第一阶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各国在瓜分中国割让土地的斗争中,德国在天津开辟租界,地点在美国租界以南,金(河西区解放南路一带)。
光绪二十二年(1896)日本在法租界西北金和平区百货大楼一带开辟租界。
英租界又借机向西扩张,这称为第二阶段。
八国联军入侵后,从1900~1902年俄、奥、意、比四国又在天津开辟租界,俄国在海河东岸(和东区一带),比利时在俄租界之南,金和东区十五经路一带,其次为意大利租界在河北区民族路一带,奥国在意租界以北河北区建国道一带,同时这一时期英、法、日、德诸国又借机扩大租界地,英、法、德等已扩大到金五大道地区,日租界地也扩大到南市地区。
这是各国在天津开辟及扩充的第三阶段。
至此沿海和东西两岸就形成了八国租界地(原来的美租界并入了英租界)。
其中八国联军入侵前的英、法、日、德租界在海河西岸,八国联军入侵后的俄、比、意、奥各国在海河东岸。
从此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天津疯狂地进行政治的和经济的侵略活动,后来,随着历史变迁,这些租界自1917年~1945年逐渐被我收回。
最早收回的为奥国(1917年),次之为德国(1919年),最晚的为英、法、德、日,均为1945年。
天津租界史研究现状
展, 毗邻成 片 , 它 们 之 间 文 化 交 流 和 融 合 的 步 伐 也 不 断 加快 。 比如 电影 作 为 从 西 方 引进 的 娱 乐 形 式 , 最 l 甲 J 流 行
于租 界 , 后来渐渐 向华界普及 。 卜 权 林一 带 , 后来迁到南市 。 平 发 电影 院是 英 乖 H 界 平 安 影 院在 南 市 开 设 的分 号 。 与之相对 应的是 , 随 着 大 批 军 阀政 客 定 居 租 界 , 成 为租 界 消 费 的 主 力 , 传 统 艺
出于工作 便利 的需要 , 天津 文 化名 人 的聚居地也
逐 渐从 老城 区迁移 到租 界 、 南 市 等 新 兴 文 化 中 心 。 如
画 家 陈少 梅 在 天 津 的 处 主 要 居 所 都 在 租 界 内 , 包 括
达 文 波道 ( 今 建 设路 ) 达 文 里 和伦 敦道 ( 今 成都道 ) 世 界 里和福 音 里 , 这 可 能 是 由于 当 时 天 津 的 书 I 丽文 化 中 心 已经 由 老 城 区 迁 移 到 租 界 , 尤 其 是 法 租 界 的 永 安饭 店 是 当时 举 办 书 画展 览 的重 要 场 所 。张 善 仔 、 张大 干 ,
艺术 家 马三立 当年接 到 天祥 商场 大 观 园 的演 出邀请
费水平较低 , 因 此 这 里 的 化 设 施 和 娱 乐 场 所 也 比较
时 的 激动 心情 : “ 撇 开其 他 因素 不谈 , 从剧场 、 合 作者
档 次 看 ,… …若 能 人 大 观 圃 则 是 一 次 人 人 的 恪 , 是
简陋 , 很 多 曲艺 表演 最初 都 是 以“ 撂地” 的彤 式 进 行 , 后 来 才 逐 渐 现 了一 些 由 苇 席 、草 把 搭 建 而 成 的 茶 棚 。 因此 有 这 样 一 种 说 法 , “ 4  ̄ - A : 腕 儿 的 丰 儿 进
天津租界史研究现状
天津租界史研究现状作者:万鲁建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3年第05期租界作为近代中国的产物,其出现具有特殊的历史原因,乃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和贸易区域。
它是西方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强行划定的,独立于中国的主权之外,成为“国中之国”。
租界存在于中国各通商口岸,尤以天津为多。
先后有英、法、日、意等九国租界。
租界的存在,对于近代天津城市的成长变化、文化的重塑、城市空间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甚至直到现在还在以某种形式影响着天津城市的空间布局。
租界在近代天津的重要地位,使其在天津史、城市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因此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
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有关租界的研究成绩卓著。
不但推动了天津租界史的研究,也深化了城市史的研究。
对于目前学界有关天津租界的研究现状,本文试作一概述与分析。
任何一种研究的推进,都需要基础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租界研究也当如是。
在此方面,天津史学界动手是比较早的。
早在1914年大中华商报就出版了《天津各国租界条款》一书。
其后,南开大学政治学会又于1926年编著了《天津租界及特区》一书,该书对于天津租界的沿革与组织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然而此后租界研究却出现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沉寂。
直到20世纪60年代,天津历史研究所组织编译了多篇有关租界的历史资料,重新开展租界史研究。
然而“文化大革命”又使租界史的研究中断。
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又重新活跃起来。
1980年开始《天津文史资料选辑》陆续刊登了天津租界资料汇编及相关专题内容,并据此先后出版了三部租界史料集,即《天津租界》(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列强在中国的租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天津租界谈往》(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除此之外,《天津通志·附志·租界》(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则是利用所能掌握的资料,努力展现天津租界的全貌。
如果说这些资料集更多得还是侧重于“三亲”性质的口述史料,那么《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则是第一手的档案资料汇编,为租界史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天津法租界
天津法租界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多个城市出现了外国租界,成为了不同国家势力范围的象征。
其中,天津法租界作为法国在中国设立的一个租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天津法租界的历史背景、建立情况、影响力以及最终的命运。
背景天津法租界创建于1860年,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混乱时期。
当时,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压力,各大国争相在中国设立租界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法国作为列强之一,也参与了这场角逐。
天津作为一座重要的商港城市,自然成为了列强争夺的焦点之一。
建立1860年,法国和清政府签署了《北京条约》,其中规定法国在天津设立了一个租界。
这一租界位于天津城的西南角,占地约3.78平方公里。
法国通过修筑法国式建筑、引进西方商业和文化,逐渐将这片土地改造成了一个具有法国风情的城市。
影响力天津法租界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天津城的现代化进程。
在这里,西方的文化、科技和商业得以融入中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法租界也成为了各国商人和外国侨民的聚集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命运然而,随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的兴起,各个租界的存在也备受质疑。
在1943年,法租界终告结束,这一块曾经繁华的烟火地也变得冷清起来。
不过,它留下的建筑、历史和记忆,依然在今天的天津城中流传着,让人们回想起那段独特的历史时期。
综上所述,天津法租界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它承载了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
尽管已成为历史,但它的影响却依然存在于今天,成为了天津城市发展的一部分。
愿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
天津租界历史故事
天津租界历史故事
天津租界始建于1860年,起源于天津条约的签订。
该地区由英、法、德、日、美等国占领,成为外国势力在中国的一个“特殊区域”。
租界内的街道、房屋、公共设施等都按照外国规划建设,呈现出西方
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气息。
在租界里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历史故事。
例如,1912年,在天津大沽口爆发了著名的“大沽炮台事变”,这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早期
事件之一。
当时,日本侵略军企图在大沽口港口安装火炮,而中国军
队为了保卫国土和主权,勇敢地攻击了日军,并将之击退。
此外,租界内也曾发生过一些令人感慨的历史事件。
在二战期间,许多犹太难民逃离德国纳粹的迫害,逃到了天津租界。
这些难民与当
地的中国人、外籍人士携手合作,为抵制法西斯主义的战争贡献自己
的力量。
近年来,天津租界地区已逐渐成为了一个文化旅游区,吸引着国
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参观。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多元文化的碰撞
和融合,感受到历史遗迹的魅力和神韵。
租界史调查报告精简版
租界史调查报告租界史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租界是特定地区内由外国国家租借、统治的土地和权利,通常用于商业和居住目的。
由于历史变迁和政治因素的影响,租界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力。
本报告对租界的历史进行调查,旨在了解租界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二、租界起源和演变2.1 早期租界早期租界起源于殖民时期,是由强大的外国势力通过条约与中国等国达成协议,在特定地区租借土地和权利。
最早的租界出现在中国的沿海城市上海、天津等地。
2.2 发展与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租界的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加。
这些租界通常是由强国强行施压或互相争夺利益形成的。
在20世纪初,某些租界甚至发展成了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拥有自己的政府和法律体系。
2.3 租界的影响租界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外国的租借权和特殊待遇引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租界也存在着带来不平等和冲突的问题,导致了国内外的矛盾和斗争。
三、租界现状和遗产3.1 租界的消亡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政治局势的改变,许多租界在20世纪中叶至末叶逐渐消亡。
这主要是由于国家独立运动的兴起以及外国势力的衰落导致的。
3.2 租界的现存遗产尽管大多数租界已经消亡,但一些租界的遗产仍然存在于当地。
这些遗产包括建筑物、街道布局、法律体系和文化传统等。
这些遗产不仅是当地历史的见证,也为旅游业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机会。
四、租界史的启示与反思4.1 启示租界史告诉我们,历史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强国的利益并不会永远存在。
租界的兴衰也表明了国家独立和自主发展的重要性。
4.2 反思租界史也提醒我们,不平等是导致冲突和矛盾的根源,只有实现平等和正义,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发展。
五、结论本报告通过对租界的调查,揭示了租界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租界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世界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租界史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铭记历史,并从历史中汲取启示,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近代天津房荒问题研究(1937-1945)
近代天津房荒问题研究(1937-1945)近代天津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曾经是外国列强的租界地,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天津出现了严重的房荒问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本文将探讨近代天津房荒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天津的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状况。
一、战时背景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天津也成为了战争的前线城市。
在战争的影响下,天津的房屋、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大量的房屋被毁,导致了严重的房屋短缺问题。
二、房荒问题的原因1. 战争破坏:抗日战争导致了天津大量房屋的被毁,房屋数量急剧减少,使得原本就有限的房屋资源更加紧张。
2. 外国租界:天津曾是外国列强的租界地,这些租界地对房地产资源有着垄断性的控制,使得战时房屋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3. 人口增加:随着战争的持续,大量难民涌入天津,使得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人口密度增大,进一步加剧了房屋短缺问题。
1. 居住条件恶劣:由于房屋短缺,许多居民只能居住在简陋的棚屋或简易建筑中,居住环境差,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 城市发展受阻:房屋短缺问题也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市政建设难以进行,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了限制。
3. 社会稳定受影响:房屋短缺使得居民生活困难,社会治安问题日益凸显,社会秩序受到了影响,甚至引发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房荒问题的应对措施1. 加强房屋修复和重建工作: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房屋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以缓解房屋短缺问题。
2.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抗战能力,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
3. 控制人口流动:通过控制人口流动,减少外来人口的涌入,缓解城市人口压力,以减轻房屋短缺问题。
4. 加强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对于因战争和房屋短缺问题而遭受困难的居民,政府和社会应加强救助工作,为他们提供生活帮助。
天津租界史调查报告
天津租界史调查报告【天津租界史调查报告】【附件】⒈地图:天津租界历史变迁图⒉照片:天津租界建筑风貌照片集⒊文献资料:天津租界相关历史文献合集【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租界:指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通过与中国签订租借协议获得承租土地并设立特殊行政管理机构的地区。
租界享有额外的治外法权,受其承租国家的法律管辖。
⒉天津租界:指天津在近代史中被列强租借所形成的租界。
根据租界协议,天津租界分为英租界、法租界、德租界、俄租界、日租界和意租界。
【正文】一、引言在中国近代史中,租界作为列强殖民统治的产物,对于特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基于对天津租界历史的调查研究,对其背后的历史背景、特点、建筑风貌等进行详细分析。
二、天津租界的形成⒈背景介绍:天津租界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性。
⒉英租界:英国租借天津土地的过程、租界的地理范围、特点以及对天津的影响。
⒊法租界:法国租借天津土地的过程、租界的地理范围、特点以及对天津的影响。
⒋德租界:德国租借天津土地的过程、租界的地理范围、特点以及对天津的影响。
⒌俄租界:俄国租借天津土地的过程、租界的地理范围、特点以及对天津的影响。
⒍日租界:租借天津土地的过程、租界的地理范围、特点以及对天津的影响。
⒎意租界:意大利租借天津土地的过程、租界的地理范围、特点以及对天津的影响。
三、天津租界的特点与影响⒈特点概述:天津租界共同的特点,如建筑风格、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等。
⒉政治影响:租界对中国政治局势的影响,租界中各国政治互动的情况。
⒊经济影响:租界对天津经济的推动作用,租界内外的商业交流与合作情况。
⒋文化影响:租界带来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对天津社会文化的塑造。
四、天津租界的建筑风貌⒈建筑类型:天津租界内的代表性建筑类型、风格特点。
⒉主要建筑:并介绍天津租界内的重要建筑,包括机构、商业建筑、教育机构等。
⒊建筑保护与利用:天津租界建筑的现状及保护利用情况。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天津租界历史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天津乃至中国近代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天津租界文化及其历史意义
利时等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协议在中
国天津老城东南部区域相继设立的拥有行 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 1860年;英国 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 天津设立租界; 同时;天津也是中国最早收回 租界的城市之一;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对 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 界;
管理
工部局戈登堂
1889年由英租界董事长德璀琳发起;英租界工部局 耗银32000两;在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建造规模 宏大的市政大厦戈登堂即今市政府所在地;1890年 5月戈登堂举行落成典礼;
道路先后建成பைடு நூலகம்道70多条
维多利亚道;中街Victoria Road解放北路营口道至开封道 河坝道The Bund Road台儿庄路 海大道Taku Road大沽北路营口道至开封道 宝士徒道Bristow Road营口道 领事道Consular Road大同道 怡和道E Wo Road 大连道 宝顺道Pao Shun Road太原道 咪哆士道Meadours Road泰安道 博目哩道Bromley Road彰德道 革事道Council Road曲阜道 开滦胡同Kailan Lane Road开封道解放路至张自忠路 克森士道Cousins Road开封道解放路至南京路 广东道Canton Road唐山道 马开内道Macartney Road青岛路 安徽道 巴克斯道Parkes Road保定道 博罗斯道Bruce Road烟台道 狄更生道Dickinson Road徐州道 麦达拉道Magdala Road济南道 达文波道Davenport Road建设路营口道至开封道段 戈登道Gordon Road湖北路唐山道至南京路段
英法美日天津租界始末
英法美日天津租界始末第一章英租界租界是 19 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列强侵略落后国家时出现的一种特殊历史现象。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打开了清王朝闭锁的大门,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租界就是资本主义列强依仗这些不平等条约,在一些通商口岸建立起来的,对中国进行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的据点,并很快成为半殖民地旧中国所特有的畸形社会体制,即游离于中国主权范围之外的“国中之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美3 国在天津强划了租界。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行在天津划定了租界。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8 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各国乘机扩张租界。
光绪二十八年(1902 ),美租界并入英租界。
后英、法、日租界又进行了扩张, 3 国租界总面积约为 7.54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75 %以上。
在租界内,各国享有立法、司法权,有自己的管理机构,不受中国政府的管辖。
各国在租界内进行市政和公用设施、文化教育建设,发展社会经济,客观上促进了该地区的繁荣,在一定意义上,英、法、日租界的发展,确立了今日和平区的规模、基础和地位。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国租界陆续收回。
第一节设立背景及经过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英《天津条约》的签订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1840 ~ 1842 )爆发的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依约,中国开放了长江以南的上海等5 个通商口岸;中英《南京条约》同时规定,英国人可以在这 5 口岸“带同所属家眷,寄居……贸易通商无碍”。
不久,英国专使便择定了英国人在上海的寄居范围。
后经中英双方议定,英国人在5 个口岸租地建房的地点,须经中国地方官与英国领事官共同商议,并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
根据这些规定和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英、美、法3 国先后在上海划定了租地范围。
清咸丰三年(1853 ),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占南京后向江浙挺进,上海英、法、美租地内的侨民组织起“义勇队”。
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
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保护历史街区是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是目前天津市内仅存的比较完整的租界历史街区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价值。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其现状较为破旧,并处于开发利用的较为混乱的状态。
因此,开展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1. 了解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价值。
2. 分析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3. 提出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实施建议和措施。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3. 同类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案例分析。
4. 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实施建议和措施。
二、研究方法:1. 网络检索和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资料、文献和调查数据。
2. 实地考察和调研法,了解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的实际情况。
3. 对比研究法,分析同类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成功案例。
4. 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指导增加研究的参考性和准确性。
四、研究意义1. 通过研究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价值,更好地认识区域文化特色,进一步提升所在区域的知名度和文化形象。
2. 通过分析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为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3. 通过提出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实施建议和措施,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提供思路和方向。
五、研究计划第一阶段:文献调研1.调查相关文献和历史资料,对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价值进行梳理和总结。
2.查阅天津市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掌握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相关政策。
第二阶段:实地调查1.实地考察和调研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浅谈天津近代租界史
浅谈天津近代租界史——读《天津的九国租界》有感天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的形成、沿革、特色、物产、习俗、光荣和屈辱吸引了无数游客来此探索它的魅力。
在来到天津大学读书之后,我在课余时间去了解了更多的关于天津租界的历史,并且阅读了一本《天津的九国租界》,从各方面清楚地认识了天津的租界史。
这本书分租界的划定与扩张、租界的市政管理机构、租界的驻军、租界的人口与社会、租界的经济结构、租界的文化特征、租界的罪恶角落、列强以租界为基地的侵略活动、租界对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租界的收回十章,详细地介绍了天津的租界史。
租界是近代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产物,他们通过一次次的侵华战争,强迫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通商口岸强划居留地和贸易区,而不受中国政府管辖,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天津的租界始设于1860年,随着之后每一次侵略战争的深入,天津的租界就又增加和扩大一次,到了20世纪初叶,天津的海河两岸,先后设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等九国租界地,成为了全中国乃至世界上建立租界最多的城市。
在天津租界地最多的是英国。
英租界最早设立于1860年,是最早在天津设立租界的国家。
租界范围东临海河,从马场道到佟楼,西至海光寺大街,北沿宝士道与法租界相邻,攻占地6000多亩,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之后才得以收回。
一方面,天津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政治掠夺、文化渗透的侵略基地,而天津租界在清末明初又是列强对中国进行政治干涉的中心。
特别日本军国主义以日租界为基地,扶植亲日势力,唆使民族败类多次策划旨在颠覆华北政权的暴乱与阴谋活动,同时又是发动侵华战争的桥头堡。
列强在天津租界开设洋行,控制海关,垄断金融,把持航运,进行无孔不入的经济掠夺活动。
列强利用传教的侵略行径也是触怒惊心,他们的战略目标是“基督教占领中国”。
租界藏污纳垢,诲淫诲赌,成为社会罪恶渊薮,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的阴暗面。
天津租界的历史及其影响
天津租界的历史及其影响天津租界是指中国天津特别市内的外国租界,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
租界最早始建于1860年,最初是根据北京大清中央政府与外国签订的《天津条约》,为了扩大对华欧洲列强的贸易利益而设立的。
随着签订的多种不平等条约,租界的范围不断扩大,至1902年,天津租界已经占据了天津市区的大部分,成为一群外国人生活、居住、办公以及贸易和金融活动的重要地方。
天津租界的设立是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接触的一个缩影。
它既象征着中国在开放与现代化进程中受到列强侵略和压迫的历史,也反映了中国企图向外面开放的一些努力。
从历史上看,天津租界先后受到了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比利时、荷兰、俄罗斯等国家租借统治,不仅在实际上成为了中国早期民族危机的一个重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地域范围。
天津租界也是中国近代都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之一。
天津租界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于建筑和城市规划营造上。
在天津租界内,各种社会阶层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浓郁现代气息和多元文化色彩的社会环境,在建筑、教育、金融、社会习俗、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天津租界的建筑风格天津租界的建筑一直以西方的建筑风格为主,受到了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显著影响。
在建筑风格上,天津租界的风格以新古典主义为主,还有很多欧洲其他风格的建筑。
可以看到古典的、罗马式的、拜占庭式的、哥特式的、巴洛克式的等风格都能看到。
同时,在天津租界的行政办公场所和大型工厂、企业的厂房、仓库等建筑中也经常出现东方传统造型的建筑元素,这些元素的出现与天津租界土地资源的局限与历史文化传承的综合因素有关。
二、天津租界的文化融合天津租界的外国人来自欧美和东亚各地,天津还是一个国际通商口岸,这使得天津租界在文化方面具有了强烈的国际色彩,不同的文化习俗在这里交汇贯穿了两个世纪。
外国人来到天津,不仅带来了新的科技和文化,也吸收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追求文化融合,产生了很多交流和互动,形成了天津租界独特的文化氛围。
天津日租界的经济侵略
天津日租界的经济侵略天津日租界设立之初,仅有自海河西岸至海光寺之间的一条马路,其余多为荒地,那时芦庄子一带也只有二十几户居民。
当时日本侨民多住在城厢附近,经商者也不多,所开商店以经营药品、杂货为主,天津市民称这些店铺为“鬼子铺”。
当时较大的商店有东门外的升恒药房,东门里的楠德义药房,针市街的广济堂药房。
这些药房除经营中药外,还经营各种香粉、牙粉、仁丹等货品。
以后日租界几经规划,由日本建筑株式会社将所有临街马路房屋改建为铺面楼房,日租界逐渐成为较发达的商业区。
当时日租界的旭街(今和平路北段)是商业较为集中的地区,海河沿岸则以公司、仓库、洋行、批发店为多。
此外,日资的朝鲜银行、天津银行等也设在日租界。
日租界的行政机构和居民区则集中在旭街以西一带。
日本商人以天津日租界为基地,在天津大做进出口贸易。
他们在掠夺中国原料、白银的同时,还大量向中国输入各种工业品、医药卫生器材、文教纸张用品及罐头食品等,这些货物运至天津后再转销中国内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棉纱、洋布逐渐取代了英国货品而占领了中国市场,其品种有九龙粗布、蟠桃粗布、双鱼牌、日鸟牌、五子牌棉纱等。
经营这类商品的日商以三井洋行为最著,此外还有日信洋行、伊藤洋行、江商洋行等。
日商在向中国倾销洋布、棉纱的同时,还大量收购中国原棉。
并逐渐控制了中国棉花的出口价格。
日商在海河沿岸设立很多收购原棉的洋行,其中以三井、东棉、三昌、山积、日倍、松本、正华等数十家洋行为最,他们资金雄厚,大量收购原棉,并以此操纵市场价格,连欧美棉商都难以望其项背。
日商为维护自身利益,加强竞争力,还在日租界成立了一个“商工会议所”,经常开会协调掠夺中国物产的对策。
日商为进一步垄断天津纱布市场,以各种手段先后开设、吞并了一些棉纺厂。
日商开办的棉纺厂有:1.裕丰纺绩天津工厂,该厂筹建于1935年,资本为3000万日元,雇佣中国工人4000余人,每日可产布3900匹;2.三泰纱厂,成立于1937年3月,为日商上海纺织株式会社天津工厂,该厂雇佣中国工人1000余人;3.双喜纺织株式会社,设纱厂与布厂,1936年10月兴建,七·七事变时尚未竣工。
天津租界公园发展脉络解析
天津租界公园发展脉络解析摘要:按照时间顺序将天津租界公园的发展脉络分为形成发展期(1880-1949年)、改造重建期(1950-1978年)、历史嬗变期(1979年至今)三个时期。
分别对每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归纳总结,意在梳理脉络,为保护天津传统文化,为天津租界公园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天津;租界公园;发展脉络1.天津租界公园历史沿革天津地处京都门户,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后不久,至1902年,帝国主义列强在天津共有英、法、美、德、日、俄、意、奥、比九国租界。
在九国租界内,从1880年第一座公园即海大道花园至1937年最后一座公园即皇后花园,先后开辟了十座之多的租界公园。
根据租界公园发展的沿革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形成发展期、改造重建期、历史嬗变期。
2.原租界公园的形成发展期(1880~1949年)1880年到1937年,天津租界内曾修建十座租界公园。
分别为:维多利亚花园(现解放北园)、久不利花园(现土山公园)、皇后公园(现复兴公园)、义金路花园(原小白楼街心绿地)、海大道花园(原大沽北路旷场一带)、法国公园(现中心公园)、大和公园(现八一礼堂)、意国花园(现第一工人文化宫)、俄国花园(现十一经路海河东岸,储运公司仓库原址)、德国花园(现解放南园)。
2.1海大道花园租界内第一座公园是位于法租界的海大道花园,位于原海大道(今大沽北路)与巴斯德路(今赤峰道)交汇处。
建于1880年,占地约23.6亩。
据《天津通志?城乡建设志(上),1989年编》,海大道花园与其西面的“法国花园(今中心花园)早先同为一园,后因法租界扩建房屋占用海大道花园大片土地,保留下来的部分建成法国花园。
据张焘《津门杂记》记载:“园于庚辰岁构于海大道之西,地广百数十亩,路径曲折,遍栽花木,小桥流水,绿柳浓荫,规模略具,每当夕阳欲下,西人挈眷携童徘徊其问,为消遣之地,而华人散步闲游,亦概不禁阻云。
”花园的景色,近似自然田园风光。
天津租界史调查报告(2023版)
天津租界史调查报告天津租界史调查报告
⒈前言
⑴背景和目的
⑵调查范围和方法
⒉租界的成立和发展
⑴天津租界的历史背景
⑵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⑶租界的划定和规划
⑷租界的经济发展
⒊租界的行政管理
⑴租界的机构
⑵行政管理和法律体系
⑶社会秩序和安全维护
⒋租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⑴各国租界居民的生活状况
⑵租界的商业活动和交流
⑶租界的建筑和城市规划
⑷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⒌租界的演变和变迁
⑴租界的法理地位和权力转移
⑵租界的政治变革
⑶租界的土地使用和扩张
⒍问题和挑战
⑴社会不平等和种族歧视
⑵外国势力和本土利益的冲突
⑶租界的领土争端
⒎结论
⑴租界对天津的影响
⑵租界的现状和传承
附件:
⒈天津租界相关地图
⒉历史文件和档案
⒊相关研究和参考资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租界:指由外国列强租借并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享有特权
和管辖权的地区。
⒉鸦片战争:指1840年至1842年间中国与英国为争夺贸
易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⒊机构:指在租界内设立的行政和司法机构,负责租界的
管理和维护秩序。
⒋法律体系:指租界内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的体系,以确保
租界内的秩序和公正。
⒌社会秩序:指租界内居民的行为规范和治安维护的程度。
⒍文化和教育:指租界内的文化活动和教育体系的发展和
状况。
⒎法理地位:指租界在国际法和国内法中的地位和权力。
⒏领土争端:指租界所在地的归属问题和相邻地区的争端。
天津市原日租界区空间形态研究
天津市原日租界区空间形态研究天津市原日租界区空间形态研究天津市原日租界区是历史上外国侨民在天津的商业、文化、居住等活动区域。
这一区域是天津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对于研究天津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历史沿革,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空间分析、文化遗产等方面探讨该区域的空间形态特征和价值。
一、历史沿革天津原日租界是指在1901年至1943年期间,由英、美、法、德、俄、日六个国家在天津建立起来的六个租界区。
这六个租界区由各个国家负责管理并保留本国的法律和政治权利。
而在中国解放后的1950年,原日租界区正式废除,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经营,原日租界区已经成为了中国大陆地区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
二、空间分析日租界区域较小,占地面积仅约2.2平方公里,但该区域建筑风格多样、布局合理。
建筑风格包括英、法、德、意、日等多种风格,体现出在不同国家文化的影响下,商业、文化、居住等活动的繁荣程度。
而从整体布局来看,作为天津市的外滩地带,原日租界区建筑排列密度高,区域布局规整明晰,仿佛一个渐次递进,层次分明的城市剖面。
通过空间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原日租界区透露出一种“融合性”的特质:以各式洋楼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空间上有机结合,使得二者既各自保持独立、形成差异,又融合为“一体”。
三、文化价值原日租界区作为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地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建筑布局的规整性和租界区的多元文化背景,使得该区域成为了天津历史文化遗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中心。
这个区域承载了天津外滩地带这一重要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繁荣,体现出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因此,对于保护和弘扬这种历史文化遗产,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其中,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历史文化的保护中来。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传递这一区域的文化财富。
四、总结天津市原日租界区空间形态研究,探讨了该区域的历史沿革、空间分析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特征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租界史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部区域相继设立的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
作为天津人,我们应当了解天津租界的历史。
这次我将调查关于天津租界的趣味历史知识。
调查人员:周清润调查时间:2013.11.24调查方法:上网搜集材料调查结果:(一)天津租界开辟较早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首先在中国攫取租界。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开辟通商口岸等的续增条约。
条约第四款规定:“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划一无别。
”在这一城下之盟中,天津被增列为通商口岸,该条约虽未规定设立租界,但成为日后英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的依据。
1860年12月4日,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向恭亲王奕䜣递交照会,写道“意将津地一区,代国永租”,作为领事官署和商民的住房及栈房之用。
随后,他又照会直隶总督恒福,转饬天津地方官府,要求在天津划出英租界。
12月17日,清政府允许了英国公使卜鲁斯设立英租界的要求,列强在天津设立的第一个租界——天津英租界开辟。
1861年春天,法国参赞哥士耆赶往天津实地勘察界定天津法租界的界址。
6月2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其订立《天津紫竹林法国租地条款》。
天津法租界位于天津城南的紫竹林一带,南接英租界,西近海大道,东和北两面傍海河,面积为439亩。
清政府为了显示不歧视美国驻天津领事,在1862年或稍后,也有意让美国在天津建立一个专管租界,发给美国领事一份租契。
然而,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极力反对租界制度,且当时来华美国商人屈指可数,因此美国在若干年后才对该地作了短暂的行政管理。
1895年,原先在中国尚未辟有租界的德国也开始动作。
在辽东半岛尚未交还中国之时,德国驻华公使绅珂根据本国政府的指令,向总理衙门提交照会,要求在天津开辟专管租界,以扩展德国在当地的商务。
同时,德国外交大臣也向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提交“租界节略”,其中声称,“中国通商口岸之友英国租界,或间有法国租界,已多年矣”。
“在中国之德商,因无本国租界,未免散居在他国租界内,几作英法寓客,所以德国商务相涉诸人,日夕盼自有本国租界也”。
因此,德国“应在相宜口岸商划租界”。
清政府随即迅速同意了德国划分租界的要求。
在天津,由直隶总督王文韶饬派的天津道任之骅和海关道李岷琛与德国驻天津领事司艮德于同年10月30日签订《天津租界合同》(《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
根据合同规定,天津德租界东临海河,北接原来的美租界,西至大沽路东,南接小刘庄,面积为1034亩。
1900年6月,大批俄军进入天津地区,在紫竹林租界内与义和团及清军激战。
6月17日起,俄军、义和团与清军为争夺海河北岸的天津老龙头火车站而的血战升级。
在持续数十天的战斗中,俄国兵死伤惨重。
7月下旬,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俄军就抢占包括老龙头火车站在内与紫竹林租界隔海河相望的大片土地。
接着俄国军队曾在天津车站附近抵抗义和团及中国军队的攻击,保卫了外国的租界,并因而作出了牺牲。
因此,俄国政府对海河对岸老龙头火车站以及向海河下游越两英里的一片土地保留绝对的主权。
此事,赶到北京来愈列强议和的李鸿章正在继续推行联络俄国的方针。
在格尔思正式提出开辟天津俄租界的要求后,李鸿章就奏请朝廷允许俄国的要求:“臣查各国在天津均有租界,俄商独无,论理本觉偏枯。
今既来就范围,以礼乞请,自应允许,使彼心向我益坚”1906年10月19日,总署大臣敬信等便与林董订立《公立文凭》4款。
其中第一款规定,在中国添设的通商口岸中,“专为日本商民妥定租界,其管理道路以及稽查地面之权,专属该国领事”第3款,日本允许中国酌量向机器制造的货物抽税,以换取中国允许日本在天津等处设立专管租界。
(二)英、法、美、德、日、俄、意、奥、比九国都曾在天津租界海河东、西两岸形成了九国租界,德、日、俄、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英、美、法。
东南沿秋山道(现在的锦州道)与法租界相连,南抵墙子河(现南京路),西至南门外大街,北起东南角闸口沿旭街(今和平路)两侧到福岛街(现多伦道)折向西。
意租界的道路:马可波罗路(民族路)但丁路(自由道)佛罗伦萨道(民生路) 的里雅斯德道(北安道) 桑朱利亚诺侯爵道(博爱道) 埃马诺卡洛托道(进步路),康特伽利娜道(光复道)营盘小马路(光明道)伊曼纽尔三世路、大马路(建国道)。
南临海河,北到京山铁路。
距离东火车站不远。
与市中心天津法租界和天津日租界隔河相望。
天津俄租界:以南,海河与大直沽村之间,直到小孙庄。
英美租界:位置在海河西岸,紫竹林村一带。
东临海河,西到海光寺大道(现西康路),北面沿宝土徒道(现营口道)与天津法租界毗邻,南沿马场道到佟楼。
日租界:海光寺,许多抗日战士在此受到严酷的刑讯拷打致死。
现在原址重新建设改为天津血液病医院,只有海光寺这个地名还保留在天津地图上。
法租界:法租界东至海河,南沿宝土徒道(现在的营口道)与英租界相邻,西至小埝(现在的新兴路),北沿秋山道(现在的锦州道)和日租界毗邻。
德租界:德租界不断向西南方向扩张,先后占领了北洋西学学堂(今海河中学)、三义庄、桃园村一带,以及东楼、西楼附近,共占地四千二百余亩。
奥租界:位于海河、京山铁路与金钟河(今狮子林大街)之间,东面隔路(今北安道)与天津意租界相邻。
比租界:在俄租界以南,海河与大直沽村之间,直到小孙庄。
(三)租界对天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天津租界开辟之后,西方文化对天津各个方面的影响不断渗透。
租界的建设对天津的城市建设起到了促进和示范的作用。
天津租界除了影响天津城市风貌的改变之外,租界文化还通过与教会有关的教育、报刊杂志等影响着天津人的文化生活。
由租界教会创办的学校、医院、报刊和杂志,代表着不同国籍、不同政治利益,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文化殖民。
但是它们同时又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呈现出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客观上促进了天津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发展,在近代天津迈向现代大都会的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天津租界自开辟之后,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租界不仅促进了天津老城的城市建设、道路改造,其独特的风格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并在改造后的城市形态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到了19世纪后期,曾与其他中国城市类似的天津,城市风貌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
1888年11月3日的《中国时报》曾这样报道天津,“一度遍地皆是深沟、大洞、臭水沟的使人恶心的可恨的道路被铲平、拉直、铺平、加宽。
并且装了路灯,使人畜都感到舒服,与此同时,城壕里的好几个世纪以来积聚的垃圾也清除掉了。
”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1918年来过天津并被当时天津独特的城市空间与都市文化所感染,曾在其小说中写道:“走在天津城里最气派、最整洁、最美丽的街区,令人仿佛来到了欧洲的都会。
”由于九国租界的建设与发展,天津租界建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从时间发展与风格式样分析,天津的租界建筑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60年-1919年时期的建筑呈现出中古复兴式时期的风格。
早期阶段的建筑活动主要是教堂、领事馆、住宅等,如1916年在法租界的罗曼式西开教堂,1907年建造的德国领事馆则具有日耳曼民居的建筑特征。
第二阶段,1919年-1930年时期的建筑呈现出古典主义、折衷主义时期的风格。
1919年前后,北洋军阀、西方列强趁机加强在天津的实力。
大型银行、洋行、商场、旅馆及娱乐建筑、高级花园住宅随之相继出现。
大部分银行集中在英、法租界的中街上,采用西洋古典柱式形式,如建于1924年的英国麦加利银行,立面是两层高的爱奥尼克柱式,具有古典主义风格。
商业旅馆建筑集中在法租界劝业场一带,采用较多的折衷主义手法,如劝业场是古典复兴式的檐口及装饰,但门窗式样却比较活泼。
第三阶段,1930年-1945年时期呈现出摩登建筑时期的风格。
1930年以后受欧美摩登运动的影响,建筑师逐渐抛弃了古典式折衷的设计手法,代之以简洁、自由、富有体积感与雕塑感的摩登设计手法。
这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有利华大楼、渤海大楼、中国大戏院。
截至2013年,关于天津租界建筑的研究已经引起建筑界广泛的关注。
各国租界的工部局都作为董事会下设相应电务、水道、卫生处等。
租界的市政导向促进了晚清乃至民国时期市政建设和管理体系的设立与发展。
此后,由于民族实业家及外商不断投资市政和公用事业,使天津自来水、电灯、邮政事业等相继得到发展。
这些公用设施的创办以及相应的管理,对天津城市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推动作用,为天津形成近代化的城市提供了基本条件。
(四)旅游景点意式风情街:天津意式风情街(意大利风情区)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由河北区五经路、河北区博爱道、河北区胜利路、河北区建国道这四条河北区的道路合围起来的四方形地区统称为意大利风情区原意大利租界(意式风情街)现存完整的原汁原味有百年历史的欧洲建筑近200余栋。
内含河北区进步道、河北区民族路、河北区民主道、河北区民生路、河北区自由道、河北区光复道、河北区光明道等多条道路。
是意大利本土以外最大的意式风格建筑群,内有梁启超、曹禺、张廷谔、曹锟、袁世凯、齐耀珊、张学铭、曾国藩家族、冯国璋、李叔同、汤玉麟、卢鹤绂、王卓然、刘髯公、程克、鲍贵卿、华世奎、易兆云、李廷玉、张鸣岐、李文田、章宗祥、孙良诚、倪嗣冲、段芝贵、王一民、王郅隆、黄郛、曹锐、卢木斋、郑诵先、黎元洪、安文忠、杨以德、齐耀琳、吕调元、靳云鹏、龚心湛等等多处中国的名人故居更留下了一代伟人民族英雄蔡锷将军的足迹,蔡锷将军与梁启超先生曾在这里商讨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大计。
天津意式风情街1998年底,作为海河综合开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了意大利风情区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这个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剧如《非常完美》《建国大业》《白银帝国》《风声》《辛亥革命1911》《梅兰芳》《金粉世家》《大上海》《毒战》等等都是在天津河北区的意风区拍摄,而且更多的影视剧也将越来越多的在这里取景拍摄,不仅因为这里很美,更因为这里是有历史的地方。
西开教堂:西开教堂全称天主教西开总堂,又称老西开教堂、法国教堂。
西开教堂位于天津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坐西南朝东北。
1916年由法国传教士杜保禄主持修建。
抗日战争时期,老西开近34公顷的中国土地被法租界鲸吞。
西开教堂因地处法租界,又是法国传教士建造,故旧时津民亦称之为法国教堂。
大教堂采用法国罗曼式建筑造型,高45米,建筑面积1585平方米,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和后部耸立高大塔楼三座,呈“品”字型,楼座以黄、红花砖砌成,上砌翠绿色圆肚形尖顶.檐下为半圆形拱窗。
堂内为三通廊式,内墙彩绘壁画,装饰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