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德租界
天津的租界地和小洋楼
天津的租界地和小洋楼提起天津市历史上的租界和小洋楼有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天津近代史上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从旅游文化角度看,这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定了屈辱的《北京条约》(1860年)后天津辟为通商口岸。
由此开始至八国联军入侵后,42年间,先后在不同时期有九个国家的侵略者强化租界,其数量之多在全国独一无二,这些租界地总面积共达1500多公顷,比当时清政府管辖的城厢地区大8倍,欧洲文化的大量涌入,各租界内相继建立许多西洋建筑,使天津获得“万国建筑博物馆”称号,从而形成近代天津城市面貌的一个特点。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租界地的形成与划分。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天津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
同年英、法、美相继在天津划定租界,地点在现在和平区一带,三国租界沿海河西岸而设各占一方,这是第一阶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各国在瓜分中国割让土地的斗争中,德国在天津开辟租界,地点在美国租界以南,金(河西区解放南路一带)。
光绪二十二年(1896)日本在法租界西北金和平区百货大楼一带开辟租界。
英租界又借机向西扩张,这称为第二阶段。
八国联军入侵后,从1900~1902年俄、奥、意、比四国又在天津开辟租界,俄国在海河东岸(和东区一带),比利时在俄租界之南,金和东区十五经路一带,其次为意大利租界在河北区民族路一带,奥国在意租界以北河北区建国道一带,同时这一时期英、法、日、德诸国又借机扩大租界地,英、法、德等已扩大到金五大道地区,日租界地也扩大到南市地区。
这是各国在天津开辟及扩充的第三阶段。
至此沿海和东西两岸就形成了八国租界地(原来的美租界并入了英租界)。
其中八国联军入侵前的英、法、日、德租界在海河西岸,八国联军入侵后的俄、比、意、奥各国在海河东岸。
从此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天津疯狂地进行政治的和经济的侵略活动,后来,随着历史变迁,这些租界自1917年~1945年逐渐被我收回。
最早收回的为奥国(1917年),次之为德国(1919年),最晚的为英、法、德、日,均为1945年。
天津租界史调查报告
天津租界史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部区域相继设立的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
作为天津人,我们应当了解天津租界的历史。
这次我将调查关于天津租界的趣味历史知识。
调查人员:周清润调查时间:2013.11.24调查方法:上网搜集材料调查结果:(一)天津租界开辟较早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首先在中国攫取租界。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开辟通商口岸等的续增条约。
条约第四款规定:“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划一无别。
”在这一城下之盟中,天津被增列为通商口岸,该条约虽未规定设立租界,但成为日后英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的依据。
1860年12月4日,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向恭亲王奕䜣递交照会,写道“意将津地一区,代国永租”,作为领事官署和商民的住房及栈房之用。
随后,他又照会直隶总督恒福,转饬天津地方官府,要求在天津划出英租界。
12月17日,清政府允许了英国公使卜鲁斯设立英租界的要求,列强在天津设立的第一个租界——天津英租界开辟。
1861年春天,法国参赞哥士耆赶往天津实地勘察界定天津法租界的界址。
6月2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其订立《天津紫竹林法国租地条款》。
天津法租界位于天津城南的紫竹林一带,南接英租界,西近海大道,东和北两面傍海河,面积为439亩。
清政府为了显示不歧视美国驻天津领事,在1862年或稍后,也有意让美国在天津建立一个专管租界,发给美国领事一份租契。
然而,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极力反对租界制度,且当时来华美国商人屈指可数,因此美国在若干年后才对该地作了短暂的行政管理。
1895年,原先在中国尚未辟有租界的德国也开始动作。
在辽东半岛尚未交还中国之时,德国驻华公使绅珂根据本国政府的指令,向总理衙门提交照会,要求在天津开辟专管租界,以扩展德国在当地的商务。
穿梭在天津的老租界
穿梭在天津的老租界“五大道”是对成都道、重庆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这五条路,以及周围共22条道路的总称,这片区域在清末时被英法列强占为租界,当时,各国纷纷驻兵建房,一座座不同风格的建筑就在这不大的区域里纷纷建立起来。
时间已过去了百年,但这些建筑却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因此,这片区域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天津基本没有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街道,大部分都是斜街,马场道虽是五大道中最宽的,但也不例外。
这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路,也是各色西洋建筑最集中的区域。
19世纪末,英籍德国人德璀琳在这一带开设了一个赛马场,于是就以这里为起点,铺设了这条从英租界通向赛马场的道路,马场道的名字也就因此而得。
走在这条街上,两边都是不同风格的小洋楼,幽雅的外观,精致的细节,让人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看。
而在这些小洋楼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要数现在的天津外语学院,这个高大气派的建筑,当年曾是法国工商学院,建筑群至尽保存完整,就连当年的小教堂,如今也还在。
顺着马场道旁边的小路,穿过居民区,就是另一番景象,睦南道虽和马场道仅一街之隔,却要清净很多。
因为僻静,当年很多名人就把自己的家安在了这里,眼前的一栋房子,是张学良二弟张学铭的住宅,而在相隔不远,还分别有孙殿英、李叔福、高树勋等曾经居住过的旧宅。
这条路上最显眼的,也是最具观赏价值的,是张作霖三姨太许氏旧宅,这房子是按英国乡间别墅的模样盖的,而距此不远的某军阀的宅子,与之比起来就显得土气很多。
五大道的每个历史建筑,不但保存完好,还会在门外有文字说明,什么风格、年代、曾经的主人都写得很清楚,让到这里来的游客即使没有导游也能了解得很清楚。
这些老房子如今多是办公机构,周末的时候大门紧闭,更加透出一丝神秘,很多故事,都曾在这里发生。
其中比较有名的,可能要算“箱尸案”。
大理道23号曾是某富商的宅邸,他伙同情人,德国混血女子施美丽杀了原配夫人董氏,将其肢解后装在箱子里偷偷运出,又假报失踪。
但终究被查出,从而成了当时天津轰动一时的大案。
天津历史上的九个租界分别在哪里
天津历史上的九个租界分别在哪里1、天津英租界始设于1860年,是外国在天津设立最早的租界。
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宝士徒道(今营口道)。
这就是所谓的“原订租界”。
2、法国租界地天津法租界始设于1860年英租界设立之后。
界址为:东、北临海河右岸(南、西岸),西南至海大道(今大沽路),东南与英租界毗邻。
不过,天津初期的对外贸易并不兴盛,来到这里的少数外商主要居住在天津城东门外三岔河口的宫北大街,仅有天津英租界内建造了少数房屋。
3、美国租界地天津美租界约设于1862年。
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开滦胡同(今开封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与英租界毗邻。
共占地一百三十余亩。
4、天津德租界在天津存在的时间是1895年-1917年。
1895年,德国驻华公使绅柯向清廷总理衙门提出照会,借口德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迫日还辽”有“功”,向清*** 索取租界,要求享受与英法等国同等特殊待遇。
5、日本租界地天津日租界始设于1898年。
最初,日本仅在法租界以北、天津城厢东南,划定了租界与预备租界的范围;另在德租界以南的小刘庄划出停船码头。
6、天津俄租界始设于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俄国军队占领了天津火车站及海河左岸(东、北岸)的大片土地。
由于这一区域阻隔了自紫竹林法租界和英租界至火车站的通道,引起两国不满。
经德国从中调停,俄国同意改划原订租界范围,将火车站地区交还中国,俄租界遂分为东、西两区。
7、意大利租界地天津意租界始设于1902年。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意大利军队乘机占领了海河左岸(东北岸)、俄军占领区以西的地段,并宣布为意租界。
界址为:东北自意中交界路(今兴隆街)沿京山铁路至俄租界,南沿波格拉尼路(今五经路)与俄租界毗邻,西南临海河,西北沿意奥交界路(今北安道)至兴隆街,占地近八百亩。
8、奥地利租界地天津奥租界始设于1902年。
天津租界历史故事
天津租界历史故事
天津租界始建于1860年,起源于天津条约的签订。
该地区由英、法、德、日、美等国占领,成为外国势力在中国的一个“特殊区域”。
租界内的街道、房屋、公共设施等都按照外国规划建设,呈现出西方
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气息。
在租界里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历史故事。
例如,1912年,在天津大沽口爆发了著名的“大沽炮台事变”,这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早期
事件之一。
当时,日本侵略军企图在大沽口港口安装火炮,而中国军
队为了保卫国土和主权,勇敢地攻击了日军,并将之击退。
此外,租界内也曾发生过一些令人感慨的历史事件。
在二战期间,许多犹太难民逃离德国纳粹的迫害,逃到了天津租界。
这些难民与当
地的中国人、外籍人士携手合作,为抵制法西斯主义的战争贡献自己
的力量。
近年来,天津租界地区已逐渐成为了一个文化旅游区,吸引着国
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参观。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多元文化的碰撞
和融合,感受到历史遗迹的魅力和神韵。
第八部分 天津的租界地和小洋楼
第八部分天津的租界地和小洋楼提起天津市历史上的租界和小洋楼有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天津近代史上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从旅游文化角度看,这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定了屈辱的《北京条约》(1860年)后天津辟为通商口岸。
由此开始至八国联军入侵后,42年间,先后在不同时期有九个国家的侵略者强化租界,其数量之多在全国独一无二,这些租界地总面积共达1500多公顷,比当时清政府管辖的城厢地区大8倍,欧洲文化的大量涌入,各租界内相继建立许多西洋建筑,使天津获得“万国建筑博物馆”称号,从而形成近代天津城市面貌的一个特点。
第一节天津下租界地的形成与划分清咸丰十年1860年天津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
同年英、法、美相继在天津划定租界,地点在现在和平区一带,三国租界沿海河西岸而设各占一方,这是第一阶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各国在瓜分中国割让土地的斗争中,德国在天津开辟租界,地点在美国租界以南,金(河西区解放南路一带)。
光绪二十二年(1896)日本在法租界西北金和平区百货大楼一带开辟租界。
英租界又借机向西扩张,这称为第二阶段。
八国联军入侵后,从1900~1902年俄、奥、意、比四国又在天津开辟租界,俄国在海河东岸(和东区一带),比利时在俄租界之南,金和东区十五经路一带,其次为意大利租界在河北区民族路一带,奥国在意租界以北河北区建国道一带,同时这一时期英、法、日、德诸国又借机扩大租界地,英、法、德等已扩大到金五大道地区,日租界地也扩大到南市地区。
这是各国在天津开辟及扩充的第三阶段。
至此沿海和东西两岸就形成了八国租界地(原来的美租界并入了英租界)。
其中八国联军入侵前的英、法、日、德租界在海河西岸,八国联军入侵后的俄、比、意、奥各国在海河东岸。
从此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天津疯狂地进行政治的和经济的侵略活动,后来,随着历史变迁,这些租界自1917年~1945年逐渐被我收回。
最早收回的为奥国(1917年),次之为德国(1919年),最晚的为英、法、德、日,均为1945年。
天津五大道值得看的几处景点(二)
天津五大道值得看的几处景点(二)
天津五大道值得看的几处景点
1. 德国租界博物馆
•介绍:德国租界博物馆位于五大道上,是一座采用德国巴洛克风格建筑的博物馆,内部展示了德国租界时期的历史文物、照片等,是了解天津历史的重要场所。
2. 张学良故居
•介绍:张学良故居位于五大道中段,是著名抗日将领张学良的故居,建筑风格独特,展示了张学良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文物,是研
究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场所。
3. 总统府
•介绍:总统府是五大道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多位总统的办公地和居住地。
府内陈设华丽,馆内展示了历代总统
的办公室、会客厅等场所,重要历史文物众多。
4. 租界公园
•介绍:租界公园是五大道沿线最大的绿地公园,占地广阔,绿树成荫,湖泊和喷泉点缀其中。
公园内有花坛、假山、茶座等设施,是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5. 风雨楼
•介绍:风雨楼是五大道上的一座独特建筑,外观风格独特,充满欧洲风情。
楼内有博物馆、画廊等,展示了天津的历史传统文化
和现代艺术作品。
以上是五大道值得一游的几处景点,在游览过程中,您可以欣赏
到不同的建筑风格,了解天津的历史与文化。
通过参观博物馆和故居,您可以更深入了解天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
而租界公园和风雨楼
则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让您在旅途中感受到更多的美丽与艺术。
希望您在五大道的游览中度过愉快的时光!。
天津租界建筑风格介绍
天津租界建筑风格介绍
天津是中国近代唯一一个拥有租界的城市,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开放城市。
它也是近代中国与世界交流最早的地区之一,曾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天津的租界历史可追溯到1900年八国联
军入侵北京后,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将天津
及北京部分地区割让给西方列强。
20世纪初,天津成为北洋政府直隶总督驻地,设督署直管
县制。
随着英、法、美、德等国在天津的设立领事馆,在租界内先后设立了工部局、巡警部、法院和银行等机构。
1925年3月
1日,国民政府将天津法租界改名为“天津市”。
租界内有英、法、德等16国领事馆。
据统计,租界内有房屋4万余间,其中住宅1.4万余间,办公楼2000余间,洋行、商店1000多家。
天津的建筑风格多样。
外国领事馆建筑有英国驻津总领事馆、法国驻津总领事馆和美国驻津总领事馆等;中国驻军营房建筑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华北司令部营房、国民党政府陆军第七集团军司令部营房等;私人住宅建筑有英商福昌洋行、汉寿仁记洋行和鸿记洋行等。
—— 1 —1 —。
天津租界纵横谈(一)
天 津 租 界 纵 横 谈
文 / 杨 大辛
一 、 租 界 — — 隹殖 民 地 近 代 人 沣 , 作 为 帝 Ⅲ 义 仪 Ⅲ}{
的 J』j史 , 曾 订 过 几 … 柑 。
【 【)<汁 , 外 l司 { …比之 彩, {
以 蜕址 帝 义 奠 瓜 分 II】 l的
书 戚 肋 、政 治控 制 、 济 掠 令 迁化 渗 透 等 矩 活 动 。
。 当 时 天 城 池 I 地 过 2 ()
,
l,I{J l十I】 ll1城 IJ『勺8 。
租 if} 壬}口』』 』 … } 0: fIhif
ri尔 城 小 刘 _l 依 次 lj、
治 ,总 领 l{_{=或 领 m 独 揽 人 仪 , 审 fj《、 比 pU fll 。 村【 【 t K达 j … I,J人 之 .迎 过 订 平
‘ l/J, _厄 沦足 行 政 权 、 法 权 还 是 15公 f向; ,J t线 , /1:仅 把 抖 'r进 『f{
次 鸦 片 战 争 荚 没 有 i¨兵 JL址 灯
的 仪 . , 。 r
义 以 和Il f{Il f『l1.I 1, l897 、 1901 参 战 , fI
极 为 英 、 法 联 “尔 力-,J、 黎 ”之 称 。
{l÷、 l902{I:-' :q-过 玖 、 张 ,拓 腱纠 1i… 策 : 后 义 以 “调 入 ”资
j边化 心 , m J … 川 f1,J}{
‘ , 抛 … 川 求 。 腐 !J15(n勺清
三 、美 租 界 的 演 变
会 Jx ., 【12,J’ , fl【 的 绅 l
· 政 腑 ‘认 I,J , f lE 、 美 、法
简述天津租界
简述天津租界租界是近代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武装侵略中国的产物,他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强迫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通商口岸强划居留地和贸易区,而不受中国政府管辖,形成“国中之国”。
天津租界始设于1860年,此后列强各国每发动一次大的侵华战争,天津的租界就增加和扩大一次。
至20世纪初,在天津城厢东南的海河两岸,先后设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俄国、意大利、奥地利和比利时九国租界,成为全中国乃至世界上租界最多的城市。
天津英租界始设于1860年,是外国在天津设立最早的租界。
近代中国7个英租界之一,另外6个是上海英租界(不久并入上海公共租界)、汉口英租界、镇江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广州英租界和厦门英租界。
同时也是天津的9个租界之一。
天津英租界是天津的金融贸易区和最好的住宅区。
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宝士徒道(今营口道)。
这就是所谓的“原订租界”。
1897年3月31日,天津英租界向西扩展到墙子河。
这个扩充界有1630亩。
1902年10月23日,面积131亩的天津美租界并入,成为天津英租界的南扩充界。
1903年1月14日,天津英租界再度向墙子河以西扩展了3928亩,称为推广界。
先后建成街道70多条此后,英租界又经过三次扩张:中日甲午战争后,英国擅自将租界自海大道扩张至墙子河(今南京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将原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不久,又继续将租界扩张至墙子河外。
至此,英租界东临海河,南沿马场道至佟楼,西至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北沿宝士徒道与法租界毗邻,共占地6100亩,是各国租界中最大的一个。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
天津法租界始设于1860年英租界设立之后。
界址为:东、北临海河右岸(南、西岸),西南至海大道(今大沽路),东南与英租界毗邻。
近代中国4个法租界之一(另外三个是上海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
到天津不得不去的地方天津租界(分布图8大租界详细历史)
到天津不得不去的地方天津租界(分布图8大租界详细历史)
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和比利时通过与满清当局签订条约在天津境内所占据的“国中之国”。
各租界区之间,文化、制度、建筑风格甚至法律都不尽相同,往来穿梭于不同的租界区需要九大宗主国所批准的特殊证件。
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
同时,天津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
天津租界是西洋文化和中国传统及地域文化承载体,是天津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北方最为繁华的“畿辅首邑”,见证了天津近代的繁荣和辉煌。
天津租界中具有各国风格样式的建筑在中国接收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留,使得天津老城区至今依旧保留着百年前的风格。
天津租界历史地图:
天津租界在建设伊始多挑选在原天津市区(老城厢)周边及沿海河一带建设发展,大致在今日的和平、河西、河北、河东几个区。
租界历史长达85年,宗主国留下了大量带有其文化符号的建筑,形成今日津门“万国建筑博览”之奇观;部分建筑在唐山地震中损毁和在城市发展中被拆除,但是多数大型单体租界建筑仍旧保留了下来,以堂皇、尊贵的傲颜俯视世人,仿似诉说着那个辉煌的老天津、仿似诉说着一段只属于天津的繁华。
天津租界文化及其历史意义
重庆道于1922年建成,当时名爱丁堡道、剑桥道;1929年,大 年建成,当时名爱丁堡道、剑桥道; 重庆道于 年建成 年 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先后建成; 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先后建成;但当时却被命 名为英国街名———大理道当时叫新加坡路,睦南道当时叫香港道, 大理道当时叫新加坡路, 名为英国街名 大理道当时叫新加坡路 睦南道当时叫香港道, 常德道当时叫科伦坡道,重庆道当时叫爱丁堡道, 常德道当时叫科伦坡道,重庆道当时叫爱丁堡道,成都道当时叫伦 敦路。 敦路。
天津租界是西洋文化和中国传统及地域文 化承载体,是天津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化承载体, 分,曾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北方最为繁华 徽辅首邑” 的“徽辅首邑”,见证了天津近代的繁荣 和辉煌。 和辉煌。天津租界中具有各国风格样式的 建筑在中国接收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留, 建筑在中国接收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留, 使得天津老城部分区域至今依旧保留着百 年前的风格。 年前的风格。
五大道得点: 五大道得点: 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 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 第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 第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 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 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使五大道成为近代 名人荟萃之地。 名人荟萃之地。
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
自此之后, 自此之后,法、美、德、俄、日等国陆续在天津设立年 年
1860年12月17日英租界开辟,初期面积约 年 月 日英租界开辟 初期面积约460亩。位置在海河西岸, 日英租界开辟, 亩 位置在海河西岸, 紫竹林村一带。后来不断扩展,形成东临海河, 紫竹林村一带。后来不断扩展,形成东临海河,北面沿宝土徒道 现营口道)与天津法租界毗邻,西到海光寺大道(现西康路), (现营口道)与天津法租界毗邻,西到海光寺大道(现西康路), 南沿马场道到佟楼。 南沿马场道到佟楼。1897年3月31日,天津英租界向西扩展到墙子 年 月 日 这个扩充界有1630亩。1902年10月23日,面积 亩的天津美 河。这个扩充界有 亩 年 月 日 面积131亩的天津美 亩的 租界并入 成为天津 并入, 租界并入,成为天津 英租界的南扩充界 的南扩充界。 英租界的南扩充界。 1903年1月14日,天津 年 月 日 英租界再度向墙子河 再度向墙子河以 英租界再度向墙子河以 西扩展了3928亩,称为 西扩展了 亩 推广界 推广界。
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
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保护历史街区是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是目前天津市内仅存的比较完整的租界历史街区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价值。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其现状较为破旧,并处于开发利用的较为混乱的状态。
因此,开展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1. 了解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价值。
2. 分析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3. 提出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实施建议和措施。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3. 同类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案例分析。
4. 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实施建议和措施。
二、研究方法:1. 网络检索和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资料、文献和调查数据。
2. 实地考察和调研法,了解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的实际情况。
3. 对比研究法,分析同类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成功案例。
4. 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指导增加研究的参考性和准确性。
四、研究意义1. 通过研究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价值,更好地认识区域文化特色,进一步提升所在区域的知名度和文化形象。
2. 通过分析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为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3. 通过提出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实施建议和措施,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提供思路和方向。
五、研究计划第一阶段:文献调研1.调查相关文献和历史资料,对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价值进行梳理和总结。
2.查阅天津市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掌握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相关政策。
第二阶段:实地调查1.实地考察和调研天津原德租界历史街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天津租界介绍
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 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 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 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部区域相继设立 的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 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 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同时,天津 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1945年, 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回 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
大北道(Derby Road)--贵州路 康伯兰道(Cumberland Road)--昆明路(马场道至成都道) 奥克尼道(Orkney Road)--昆明路(成都道至营口道) 海光寺道(Hai Kwan Sou)--西康路
天津英租界维多利亚道
贸易
英商皇家四大行: 怡和洋行 太古洋行 仁记洋行 新泰兴洋行, 德商礼和洋行
文赛道(Windsor Road)--汉阳道 孟买道(Bombay Road) --潼关道 体伯瑞道(Tinperary Road)--汉口道 怡丰道(Avon Road)--湖北路(南京路至重庆道) 泰安道(Tyne Road)--香港路 西德尼道(Sydney Road)--澳门路 牛津道(Oxford Road)——新华南路(南京路至马场道) 摩西道(Mersey Road)——南海路 威灵顿道(Wellington Road)--河北路(南京路至马场道段) 三安道(Shannon Road)--山西路(南京路至成都道) 西芬道(Severn Road)--湖南路 伯斯道(Perth Road)--长沙路(南京路至西安道) 加的夫道(Cardiff Road)--长沙路(西安道至重庆道) 克兰特道(Clyde Road)--芷江路 得列道(Delbi Road)--广西路 格拉斯哥道(Glasgow Road) --桂林路、武昌路 益世宾道(Eastbourne Road)--柳州路 约克道(York Road)--南宁路 匹伯利道(Peebles Road)--苍梧路 马耳他道(Malta Road)--衡阳路 登百敦道(Dumbarton Road)--云南路
天津的租界历史作文
天津的租界历史作文天津的租界历史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前阵子老师带我们全班一起去天津参观租界博物馆,让我大开眼界地了解了天津百年前的租界史哦。
听上去挺无聊的吧?但亲身走进那些老房屋,感受一下百年历史的厚重感,真是太酷了!一走进博物馆,我们便像置身时光隧道一般,重返了上世纪初的天津城。
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条老街巷,房屋外墙斑斑驳驳,青砖绿瓦,窗棂门楣都透着岁月的痕迹。
沿街店铺也是应有尽有,从烟酒茶杂货到熨衣修鞋,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生活气息。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曾经在天津开辟的9大租界区。
我们老师告诉我们,租界是当年西方列强在中国沿海地区强占的地盘,只有在那几块地方上他们才能自由活动。
所以天津的9大租界区,也就相当于是9个小小的"国中之国"了。
我们首先参观的就是当年最大的英租界区。
一走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英伦风情。
街道两旁是标准的维多利亚式建筑,红砖绿瓦,墙顶有浮雕和缭绕的藤蔓;路口矗立的则是英式路灯和雕像。
连街道名称也是原汁原味的英文,这让我一时有种不在国内的错觉。
而当我们进入其中一座英式别墅内部时,那种古香古色的装潢陈设更让我们大开眼界。
门厅内高大的老钟摆,客厅里厚重的桌案椅,还有老辣的木质实木地板,无一不让人惊叹于英式风范之独特。
除了英式,我们接下来还参观了法、德、意等国家的租界风格。
每一个租界区都透着那个国家的文化气息,高楼、住宅、教堂、咖啡馆应有尽有,看得我们无不眼界大开。
其中德租界区保留的民居最为独特,那种方正沉稳的石砌建筑风格,真让人耳目一新。
漫步在这些老街道上,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百年前的天津城。
那种混杂着中西文化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浑身振奋不已。
回想起当时租界的种种历史遗留状况,我也不免感叹人世沧桑。
如今这些昔日的租界街道,不再有任何国家的压制和隔离,只是成了一座座历史见证,供我们参观学习,铭记教训。
我们应该感谢先辈们为我们赢得今日的和平与繁荣,并汲取力量坚定地走在复兴之路上。
天津原租界建筑的旧貌新颜!
天津原租界建筑的旧貌新颜!2017.05.09 冀来马春之声圆舞曲天津原英法俄等九国租界地分布图 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文化遗产,其中,租界地大批的历史建筑承载了近现代中国发生重大的历史事件构成了天津绚丽多彩的城市文化。
为了保护风貌建筑天津市政府发布政令采取措施进行了维修,使这些难得的建筑艺术得以保护,形成了天津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天津租界地形成过程: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美三国率先在天津圈占租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德、日两国租界也相继划定: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之后,俄、意、奥三国把其占领地辟为租界,上述历史过程说明,租界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结果,是军事侵略的产物。
九国租界共占地23350亩,相当于天津旧城面积的近十倍。
天津租界之多,象征着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旧中国的一个缩影。
原奥租界的奥匈帝国领事馆,现是某大酒楼原意租界的意大利领事馆,现河北区政协现河北区政协办公楼原意租界街心花园…马可波罗广场。
现在是天津意式风情旅游区!原意租界的意大利兵营,现某单位用房原俄租界的俄国领事馆现中小企业局办公楼原俄租界的俄国外交官邸原俄华道胜银行,现人民银行下属一单位原比利时领事馆,现建设银行现在的建设银行原法租界的法国领事馆旧址,现在闲置。
原法租界的法国公园,解放后改为中心公园,右侧的渤海大楼清晰可见,中间的园亭已拆除!现中心公园一角中心公园盛开的月季花中心公园的 喷泉原法国公议局,现天津文化广播电视局原法国工部局,现天津市计量鉴定所等单位的办公楼。
原法国俱乐部,现天津金融博物馆原中法银行,现中国银行原法国兵营旧址,现在闲置。
原英租界的英国领事馆官邸解放后曾是天津市委接待室原英租界的工部局(戈登堂),解放后曾是天津市政府办公大楼,上世纪八十年代拆除。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市輕工业局工作时曾多次到此(市政府办公厅)开会,办事!1949年天津解放时炮兵经过戈登堂原戈登堂拆除后,保留的部分建筑原貌,留作记念供游人参观如今在戈登堂原址建起了丽思卡尔顿大酒店这是原戈登堂前的维多利亚公园,公园的园亭仍保留至今!原维多利亚公园改造成今天的解放北园,当年的六角园亭保存完好!五彩缤纷的花坛甬道旁绿树成荫原英租界的英国(球房)俱乐部现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原英国子弟学校,现二十中学现天津二十中学教学楼原英租界的泰晤士报印字馆,现天津烟酒公司原英租界的开滦矿务局,解放后曾是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大楼原英租界的汇丰银行,现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内景原英租界的怡和洋行,现威海市商业银行原英租界的太古洋行原太古洋行,现在是某单位的办公楼原英租界的麦加利银行,现解放北路邮局美国领事馆原在泰安道与浙江路交口,1939年迁到利华大楼(现农业银行)现在的利华大楼美国在租界地建的首座兵营,现在闲置。
天津各国租界的医院
天津各国租界的医院各国租界设立后,差不多都陆续建立起本国的医院,以方便租界里的侨民或其它居民就医诊治。
其中也有一些医院是教会建立的。
早期还有中国官府在洋务运动期间建立的。
后来,随着租界的不断扩大,人口也迅速增加,不少中国医生纷纷来到租界建立医院或诊所,外国人办的医院也出现了。
这些医院的建立,使近代医学得以传入天津,并为天津近代医学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天津各国租界的环境卫生差异很大,其中以英、法、德、意等租界的环境卫生较好,其它租界比较差。
一、医院(一)外国人在租界开办的医院维多利亚医院地址在英租界董事道(今建设路)与围墙道(今南京路)的拐角处,为英租界内最著名的医院。
该院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至二十六年(1900)间[一说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五月奠基,二十四年(1898)落成],是由北京、天津及附近地区的英国侨民集资建造的。
该院有训练有素的大夫和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诊治、看护病人;院内分内、外两科,同时备有X光及电器治疗等设备。
凡欲入院接受治疗者,须先通知院长。
其诊费分两等,凡英租界居民和向英租界工部局纳税者,诊费稍低;其他外来就医者,收费较贵。
避医院即为传染病患者开设的隔离医院,为维多利亚医院之附属医院。
凡欲来此办理入院手续者,须先通知该院护士长,并经卫生官吏允许。
其住院费,英租界、法租界及特三区居民均为每日银三两五钱,其他人为每日银四两五钱。
图9-18 1880年的马大夫医院马大夫纪念医院同治七年(1868),英国驻津军队将原法租界紫竹林一带的随军门诊部的主管权转交给英国基督教伦敦会。
同年十月十八日,定名为基督教伦敦会医院。
医院的经费主要依靠当地官僚、绅商、买办捐助及向病人劝募维持。
光绪五年(1879)二月,英国伦敦会派遣医师马根济由汉口来天津接办和主持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医院。
马根济看到由于医院设备和基金匮乏,致使院务工作进展缓慢,于是上呈直隶总督李鸿章,恳求援助,以便增加设备,扩充业务。
海关老照片——天津租界一组
海关老照片——天津租界一组
营口道——繁华与市井混搭,留着老天津的味道…
原天津海关又称为津海新关,因为外国人主办,关长也皆为外国人,又被称为“洋关”。
营口道前身一经修好,第一任津海新关税务司便迫不及待地将海关迁到了这里。
(海河边的津海新关)
原先的津海新关只不过几间平房而已,但当有“大清第二外交部长”的德璀琳入驻这里时,津海新关已成为了海河边最醒目的建筑之一。
这德璀琳可不是个简单人物。
大清邮政、大龙邮票、开办天津第一所西医院、北洋大学前身博文书院……他的存在直接推动了天津近代的历史发展。
而他更是与清末著名大臣李鸿章交好。
1888年,应德璀琳之邀,李鸿章亲笔书写“津海新关”四字牌匾。
这四字每字约40厘米见方,笔法苍劲有力、方正饱满。
(津海新关牌匾现存中国海关博物馆·广州)
津海新关的大变样发生在日据时期。
1941年起,先后扩建了东西翼的办公楼和中央塔楼,建筑风格已经偏日式,原二层砖楼的模样已看不出来。
西翼办公楼侧后又加盖了三层宿舍楼。
我们今日所见津海关的模样才初具雏形。
1860年底清政府同意英国在天津设立租界,作为领事官署和商民住房及栈房之用。
至1945年,法、德、俄、美、日、意、比、奥等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协议相继在天津老城东南部设立了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称“9国租界”。
1945年侵华日军投降后,天津租界收回。
1860年天津开埠后英法美德日俄比意奥九国租界区域究竟是如何划分的?
1860年天津开埠后英法美德日俄比意奥九国租界区域究竟是如何划分的?天津曾是九国租界。
1914年出生于天津的美国人约翰·赫西,在回忆文章中描述过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他说:“我生长在一个多么奇怪的城市!用三四个铜板,我就能坐着黄包车从我在英格兰的家到意大利、德国、日本或者比利时。
我步行到法国上小提琴课,还经常过河去俄国,因为俄国人有一个美丽的树木繁茂的公园,公园里面还有一面湖水。
”一、英租界1860年12月17日天津英租界开辟,初期面积约460亩,位置在海河西岸,紫竹林村。
早期开发的速度有点儿慢,十年后,英租界才建成了第一条马路——从老海关大楼到利顺德饭店的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营口道至开封道一段),这也是天津各国租界中修筑的第一条路。
1897年3月,天津英租界向西扩展到墙子河(今南京路),增加面积1630亩;1902年10月,面积仅为131亩的天津美租界并入英租界。
1903年1月14日,“英租界推广界”(今五大道)正式确立,天津英租界总面积达到六千余亩。
英租界内建成了成排的高楼大厦、密集的道路交通网。
道路上的汽车数量增加得太快了,以至于路口不得不设立交通巡捕。
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出于安全考虑,华界居民不断向英租界迁移,租界中的中国居民占了绝大多数。
不久,日本人成为天津实际的主人,英国驻军列队离开了兵营,再也没有回来。
(英租界维多利亚公园 - 五大道)二、法租界1861年,《天津紫竹林法国租地条款》正式签订,法租界之东、北两条边界均临海河,西至海大道(今大沽北路)以东巴黎路(今吉林路)附近,东南接英租界,面积约360亩。
19世纪后期,法租界当局通过越界筑路等方式,蚕食海大道东北尚未划入法租界的地段,又越过海大道继续向西南扩展。
法国驻津领事杜士兰又与日本驻津领事郑永昌私相授受,把今锦州道与沈阳道之间一段土地让与日本人。
这样,法租界地界改为:东北临海河、北部从马家口沿今锦州道向西至墙子河、南沿今营口道向西至墙子河,占地面积达2360余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德租界
天津德租界是近代中国二个在华德租界之一(另外一个是汉口德租界),同时也是天津的9个租界之一。
该租界范围基本相于现在天津河西区的大营门街道和下瓦房街道,可惜后来完全消失,现在的10座小楼是2009年在德租界原址上重新建设的。
1.设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德国驻华公使绅柯向清廷总理衙门提出照会,借口德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迫日还辽(东半岛)”有“功”,向清政府索取租界,要求享受与英、法等国同等特殊待遇。
清政府饬令天津海关道同驻津德国领事商谈划定租界事宜。
同年九月十三日(10月30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天津道李岷(一作琨)琛与德国领事司艮德签订《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允许德国在天津永久设立租界。
天津德租界始设于1895年10月30日。
界址为:东临海河;北接美租界(今开封道东段);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南自小刘庄之北庄外起顺小路(今琼州道)至海大道。
占地1034亩。
2.扩张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德国人乘机扩大租界。
翌年,德国强迫清政府于六月初五(7月20日)与之签订《推广租界合同》。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派天津海关道唐绍仪接收联军都统衙门时,德租界当局已将德军占据之地划入新界。
扩张后的德租界地界:东临海河;北与英租界接壤;南迄今琼州道,并从下瓦房南延至今围堤道附近再向北折回琼州道;西界沿今广东路向西至马场道。
总计占地2304
亩(德租界面积备资料记载不一,尚有2434亩、2440亩和4200亩等几种说法)。
3.管理
工部局
德国工部局
领事馆
德国领事馆
兵营
德国兵营:今海河中学校址
4.市政
(1)道路
当时路名德语名称现时路名现时路段
威廉街Wilhelm Straße解放南路开封道至琼州道
穆姆街Mumm Straße徐州道大沽南路至台儿庄路罗尔沙伊特街Rohrcheidt Straße蚌埠道大沽南路至台儿庄路施赖雅街Schreyer Straße镇江道大沽南路至解放南路埃姆登街Emden Straße杭州道大沽南路至解放南路德璀琳街Detring Straße绍兴道大沽南路至台儿庄路鲁母普街Rump Straße宁波道大沽南路至台儿庄路法尔肯海恩街Falkenhaye Straße奉化道大沽南路至台儿庄路钦莫曼街Zimmerman Straße温州道琼州道至台儿庄路司艮德街Seckendorff Straße台北路奉化道至温州道
海滨街Strand Straße台儿庄路开封道至琼州道
俱乐部街Verein Straße江苏路徐州道至浦口道
纪念碑街Denkmal Straße浦口道大沽南路至台儿庄路墙子河街Qiangzi Fluss Straße南京路大沽南路至台儿庄路学校街Schule Straße台湾路绍兴道至奉化道
大沽街Taku Straße大沽南路开封道至琼州道
平行三号街Parallel 3 Straße福建路绍兴道至琼州道
平行四号街Parallel 4 Straße闽侯路绍兴道至琼州道
1号街 1 Straße厦门路苏州道至琼州道
2号街 2 Straße江西路合肥道至苏州道
3号街 3 Straße南昌路马场道至徽州道
4号街 4 Straße九江路马场道至徽州道
5号街 5 Straße广东路马场道至琼州道
E街 E Straße合肥道马场道至南京路
F街 F Straße芜湖道九江路至江西路
B街 B Straße苏州道广东路至大沽南路D街 D Straße徽州道广东路至大沽南路
(2)公园
德国公园:今解放南园
(3)雕塑
德皇铜像
5.经济
(1)房地产
东光大楼德国大院
(2)娱乐
康迪亚科俱乐部:今天津市政协俱乐部
光陆电影院(莫斯科电影院):今北京影院
(3)饭店
起士林-巴德咖啡馆
6.宗教
天主教德国圣言会在天津德租界威廉街(今解放南路)设有账房(办事处)仁德堂,经营房地产,为其在山东南部、河南以及甘肃、青海、新疆的传教区提供经费。
卫理公会在5号街(今广东路)设立三义庄教会,并在浦口道丁家胡同开办爱育服务社。
圣公会在九江路设有一处华人教堂。
德租界交还以后,特一区范围内又陆续出现若干教堂。
日本牧师加莱国生在今宁波道设有教会。
1937年,由信徒雍剑秋捐资,通圣会在威尔逊路(今解放南路)兴建天津圣经神学院(今河西区社会主义学院所在地),校内设有中街教会。
其他有美国五旬节派传教士艾柏尔创立的南昌路神召会。
天主教会于1950年在解放南路56号开辟小白楼法蒂玛圣母堂,由荷兰神父负责。
1955年天主教会购买上海道(今南京路)犹太会堂,将小白楼堂迁至那里。
1939年,日军征用原俄租界内的东正教圣母帡幪堂改建仓库,异地重建于原德租界内(今琼州道河西医院旁),1942年建成。
7.教育
圣功女中:今新华中学
德华学堂
8.人物故居
黎元洪故居,威廉路(今河西区解放南路256号)。
张勋旧宅,6号路(今河西区浦口道6号)。
袁克定故居,威尔逊路(现河西区解放南路电话局对过)。
刘冠雄故居,德租界6号路(今河西区马场道123~125号)。
9.收回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接收天津德租界,改为天津特别行政区一区(特一区)。
德国战败后,德国政府声明承担《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在华租界条款,除青岛等地被日本占领外,中国政府正式将天津德租界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