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整理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填空题: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水化)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
6、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
7、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8、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0、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1、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胶核表面分子的解离。
12、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是离子饱和度、互补离子和粘土矿物种类。
1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是胶体的类型、胶体的数量、PH14、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是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土壤质地。
15、土壤团粒形成的粘结团聚过程包括凝聚作用、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有机物质的胶结及复合作用、有机矿质胶体的复合作用、蚯蚓和其它小动物的作用16、土壤溶液中,分散作用最强的阳离子是一价阳离子17.土壤有机质包括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腐殖质18.层状硅酸盐的基本结构单位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19.有机残体在微生物作用经过土壤腐殖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褐色或暗褐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20.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土粒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相互团聚成大小、形态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
21.团粒结构是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小团聚体,直径约为0.25-10mm。
22.田间持水量是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2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24.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指土壤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电极上所建立的平衡电位。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壤地理学》复习重点⼟壤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名称解释▲▲▲1.⼟壤(soil):指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成⼟母质在⼀定的⽔热条件和⽣物作⽤下,经⼀系列的⽣化物理过程形成的独⽴历史⾃然体。
(包括海、湖浅⽔区)特征:具有肥⼒、有⽣物活性、多孔隙结构。
功能:有肥⼒及⽣产性能;可更新性和再⽣性;缓冲和净化功能。
2.⼟壤剖⾯(soil profile):从地⾯垂直向下⾄母质的⼟壤纵断⾯称为⼟壤剖⾯。
3.⼟体构型(profile construction):在⼟壤剖⾯之中⼟层的数⽬、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
(也称为⼟壤剖⾯构造)4.单个⼟体(pedon):⼟壤剖⾯的⽴体化构成了单个⼟体。
5.聚合⼟体(poly pedon):指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体便组成聚合⼟体。
(相当于⼟壤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系)6.⼟壤圈(pedosphere):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和浅⽔域底部的⼟壤所构成的⼀种联系体或覆盖层。
7.⼟壤肥⼒(soil fertility):指⼟壤为植物⽣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
8.⼟壤⾃净能⼒(soil purification):指⼟壤对进⼊⼟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9.⼟壤地理学:指以⼟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壤的发⽣发育、⼟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
⼆、⼟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⑴关于⼟壤发⽣发育、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的研究。
⑵关于⼟被结构和⼟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的研究。
⑶关于⼟壤调查、制图和⼟壤资源评价的研究。
⑷关于地理环境、⼈类活动与⼟壤圈相互作⽤的研究。
⑸关于⼟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三、⼟壤地理学研究⽅法(了解)⑴⼟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⑵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⑶遥感技术在⼟壤调查中的运⽤⑷数理统计与SGIS在⼟壤研究中运⽤⑸⼟壤历史发⽣研究法四、⼟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a)起源:⼟壤地理学是⼟壤科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个重要基础性分⽀学科,它最早可追溯到⼈类农耕的起始阶段。
土壤学复习
1、土壤: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子(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其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
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能力、保护环境质量及促进动植物与人类健康的能力。
3、生物小循环:是矿质元素的富集及有机质积累过程,它是在地质大循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土壤中同晶替代的规律:1、高价阳离子被低价阳离子取代的多;因此,土壤胶体一般其净电荷为阴性。
2、四面体中的Si4+被Al3+离子所替代,八面体中Al3+被Mg2+替代。
3、同晶替代现象在2:1和2:1:1型的粘土矿物中较普遍,而1:1型的粘土矿物中则相对较少。
5、永久电荷6、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或不同胶粒上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称为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7、盐基离8、盐基饱和度指土壤胶体上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
9、陪补离子对于某一特定的离子来说,其它与其共存的离子都是陪补离子。
10、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表现的酸度。
11、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12、水解性酸用过量强碱弱酸盐(CH3COONa)浸提土壤,胶体上的氢离子或铝离子释放到溶液中所表现出来的酸性。
13、交换性酸14、总碱度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根、重碳酸根的总量15、碱化度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16、土壤缓冲性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包括对氧化还原、污染物质、养分等。
指抗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17、养分循环18、生物固氮19、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指土壤中的铵或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20、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指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分子态氨和氮氧化物)的过程。
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1. 土壤: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腐殖物质:土壤中在微生物及其酶作用下,新形成的一种暗色,含N、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4•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有机碳量。
5•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6•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7•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烘干重8•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各级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互相胶结,团聚而形成的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
10•凋萎含水量:植物产生永久凋萎的植物含水量。
11.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2. 饱和持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此时土壤的含水量。
13•土水势:单位数量自由状态的水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力自由能的降低。
通常为负值。
14•基质势:土壤水受到吸附力和毛管力的束缚,自由能的降低。
15.SPAC体系:由水势梯度引起水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再向大气扩散的体系。
1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 ~~。
17•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C所需热量。
18•土壤导热率:单位厚度土壤温度相差 1C,每秒种传导通过单位断面的热量J数。
19•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
20. 等电点:土壤胶体解离的阳离子数和阴离子数相同,胶体净电荷为0时,溶液的PH值21.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扩散层内部与外部溶液离子浓度的差高于外部溶液为正吸附,低于外部溶液为负吸附。
22. 阳离子代换量(CEC ): PH=7时,每Kg 土吸附交换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土壤学复习总
一、名词:1.土壤形成过程:地表岩石逐渐风化,形成风化壳,风化壳表生物,活动多,有机质不断积累而形成土壤。
2.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综合体,大自然的结构功能单位,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个方面。
3.生态平衡:相对稳定状态,物质和能量的输出与输入近等。
4.肥力:土壤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5.原生矿物:原始成岩矿物。
6.次生矿物:在风化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7.同晶置换: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保持不变的现象。
8.土壤质地剖面:土壤在垂直方向上质地层次的厚度与排列状况。
9.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的组合比例。
10.矿质化过程:有机物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CO2,水和能量,所含的营养元素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的过程。
11.腐殖化过程: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者在原植物组织中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物复杂的新的有机物的过程。
12.菌根:真菌和植物根的共生联合体。
13.土壤胶体:土壤中最微细的颗粒部分。
14.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每百克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量。
[cmol(+)/kg mmol(+)/100g ],质地越粘,胶粒越多,CEC越大。
15.动电性质:土壤胶体微粒作为分散相,分散于分散介质(土壤溶液) 中,形成土壤胶体分散体系,在土壤溶液中,土壤胶体是带电的,并在固定液界面上存在着双电层(DDL: Diffuse Electrical Double Layer),在电场的作用下,土壤胶体颗粒性对于液相作向移动,此为动电性质。
16.胶粒:土壤胶体的固体粘土部分。
由粘粒,腐殖质,蛋白质,有机酸的分子群组成。
17.扩散双电层:带电胶粒在土壤溶液(电解质)中时,由于静电吸引力,在胶粒周围形成一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层,胶粒表面的电荷层与其周围的离子层,就构成了胶体粒子的双电层。
18.决定电位离子层:双电层的内层,固定在胶粒表面决定其表面电位的离子层。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土壤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同晶替代: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6.土壤的矿化: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复杂有机物被分解为简单有机物,并最终被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过程。
7.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8.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10.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1.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状态。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征的曲线。
13.阳离子交换量(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4.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5.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温度,用PH表示。
16.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17.永久电荷:也叫恒电荷或结构电荷,来自土壤胶体内同晶替代不随环境PH变化而改变的电荷,同晶替换作用使2:1型层状粘土矿物负电荷的主要来源。
二、填空题1.土壤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陆地。
2.2:1型矿物:蛭石,蒙脱石3.1:1型矿物:高岭石4.土壤碱度指标:总碱度,PH值,碱化度课本p175总碱度: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银。
土壤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1、灰化过程:土体表层三、二氧化物及腐殖质淋溶、淀积而SiO2残留过程。
2、脱硅富铝化过程:在湿热条件下,土壤形成过程中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盐基离子和硅酸大量淋失,铁铝锰在次生粘土矿物中不断形成氧化物而相对积累,这种铁铝的富集称富铝化过程,由于伴随着硅以硅酸形式的淋失,亦称为脱硅富铝化过程。
3、等电点:土壤从酸变碱或从碱变酸,两性胶体均要发生电荷符号的改变,即由正变负,或由负变正,在这种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点的电性既不是正也不是负的瞬间,即电性正负相等时的pH值为等电点。
4、土壤质地:指土壤颗粒粗细的状况。
5、土壤肥力:使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6 FC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7、硅铝比率通常采用风化壳、土体或胶体颗粒中的SiO2/AI2O3的分子比率,能够反映风化产物与岩石相比的脱硅或复硅程度。
8、土壤呼吸:9、土壤通气性土壤空气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通的性能。
10、阳离子交换量:每千克干土中所含的全部阳离子总量,以厘摩尔(+)每千克土或c mol(+)kg的-1次幕表示。
11、潜性酸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氢离子和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12、黄化作用:黄壤的特的成土城过程。
13、土壤比重:单位体积固体物质质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一般都在 2.65 左右。
14、BSP (岩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15、活性酸: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引起的酸度。
16、凋萎系数: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1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从断面。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1、简述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
参考:(1)物质的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的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
没有生物小循环也就没有土壤。
(2)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这两个循环过程是同时并存,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推动土壤不停地运动和发展。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得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与环境条件得能力。
(水、肥、气、热)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与年龄)得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得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得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得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与排水等措施)形成得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5、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得这部分肥力。
6、土壤学:农林科学体系中得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与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得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得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与改良得技术。
7、矿物:矿物就是地壳中得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得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
8、原生矿物:地壳深处得岩浆冷凝而成得矿物(如长石云母)。
9、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与风化作用)形成得矿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与年龄。
11、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得组合形成得天然集合体。
12、岩浆岩:由地壳深处得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得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得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3、沉积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得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与先形成得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与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得岩石。
14、变质岩:原有得岩石受到高温、高压与化学活性物质得作用,改变了原有得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得新岩石。
二、土壤得本质特征?肥力得四大因子?答:土壤得本质特征就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得四大因子就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
三、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得三大学派?答: 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土壤学发展过程得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
(提出矿质营养学说)。
2、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半叶)。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土壤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固体部分的形成、发展和功能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我将对土壤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土壤的定义及主要组成:土壤是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作用下形成的,含有有机质、无机质、水分、气体和生物体等成分的固体地球表层。
2.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母岩、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其中,母岩决定土壤的物质组成;气候影响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生物通过根系和分解有机物质等活动促进土壤形成;地形和时间影响土壤的堆积和发育速度。
3.土壤发生的过程:土壤发生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三个方面。
物理作用包括冲刷、风化、膨胀、收缩和淋溶等;化学作用主要包括氧化、水解、交换、溶解和沉淀等;生物作用包括植物的根系作用、土壤动物的活动和微生物的作用等。
4.土壤发育因素的评价指标:(1)土壤剖面的形态及土壤的层次性,即土壤剖面的土层结构与层次及土壤特征。
(2)土壤化学性质,如有机质、可交换性离子、土壤酸碱度等。
(3)土壤物理性质,如容重、质地、结构、持水性等。
5.土壤分类与命名:土壤分类是将土壤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与命名。
常见的土壤分类体系有国际土壤分类法(ISCS)和中国土壤分类法(CCS)。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1.土壤质地:指土壤颗粒的粒径分布和比例。
质地的主要组分有砂、粉砂、粘土等。
2.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有团聚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等。
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
容重是反映土壤致密程度和通气性的重要指标。
4.土壤孔隙度:指土壤中未被固体颗粒填充的空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孔隙度是影响土壤保水能力和透气性的重要因素。
5.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残体、分泌物以及微生物产生的物质组成的。
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6.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指土壤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
土壤学复习
土壤学绪论:本章重点:1、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生态上不同的植物,它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
即植物只有种植在适宜它生长的土壤中其肥力才是高的,种在不适宜它生长的土壤,即使该土壤肥力水平很高,对该植物来说也是不高的。
在林业生产上,适地适树是植树造林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2、试述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2、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1.土壤形成的时间长2.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3.土地退化日趋严重4.人口剧增3、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1.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2.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4、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1.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2.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
3.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一章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及粘土矿物的结构与性质。
根据矿物的结晶状态,矿物可分为:结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一般常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①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②土壤中原生矿物类型和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矿物的稳定性,如长石和石英。
③土壤原生矿物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和榄橄石以及其它硅酸盐类和非硅酸盐类。
硅酸盐矿物的结构1、基本构造单位: Si-O四面体2、结构类型a 岛状构造b 孤立环状构造c 连续链状构造d 连续层状构造e 架状构造2.本章的重点是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认真理解和掌握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对学习好以后各章有重要的作用。
《土壤学》复习重点
环境土壤学重点第一章:1.土壤的重要性;①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②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③是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2.土壤的概念;是位于地球表面和浅水水域底部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层次,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3.土壤肥力(四大肥力指标:水、肥、气、热)土壤具有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水分、养分)和环境条件(空气、温度)的能力。
4.土壤净化力;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等过程而使土壤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第二章:1.岩石(按成因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及这三种岩石的特点);岩浆岩:地下深处的高温熔融岩,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地壳上先期存在的原始物质,经过侵蚀、搬运、沉积和石化等作用形成的岩石特点:层理、波痕、化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2.成岩作用;①压实作用②胶结作用③重结晶作用第三章:1.岩石的风化作用(三种风化)(物理和化学风化的区别);物理风化是地表岩石因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盐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
化学风化是岩石在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下产生的破坏作用,其结果岩石破碎变小,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矿物。
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碳酸盐化作用。
生物风化:指岩石由生物活动引起的岩石破坏作用,表现为物理和化学两种形式。
物理风化使岩石由大到小,化学性质不变;化学风化使岩石成分发生改变,形成新矿物2.风化的因素(1、2、3)环境条件:气候、地形岩石性质:岩石的矿物晶格构造、矿物成分、岩石的结构与构造、节理状况主要矿物和岩石的风化特征3.土壤形成因素:(1、2、3、4、5、6具体如何影响的);成土母质:是建造土体的基本材料是土壤的骨架,是植物矿质养料元素的最初来源气候:决定着成图过程中的水热条件地形:母质物质的重新分配及水热条件的差异生物: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引言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特征与功能的学科,对于农业、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学期末复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和巩固,本文将提供一份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二、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由矿质颗粒、有机质、水、气和生物组成的地球表面的自然体系。
2. 土壤形成的过程:物质的来源、迁移、转化和沉积等过程是土壤形成的关键。
这些过程受到气候、母岩、生物和时间的影响。
3. 土壤发育的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三、土壤的物理性质1. 容重:土壤单位体积的重量。
2. 孔隙度:土壤中孔隙的占据体积。
3. 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4. 土壤颗粒分布:砂、粉砂、粘土和壤土的含量和比例。
5. 平均颗粒直径:反映土壤颗粒的大小。
四、土壤的化学性质1. 土壤酸碱度:土壤的pH值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2. 土壤养分: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阴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中阴阳离子的吸持与释放能力。
4. 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五、土壤的生物学性质1. 微生物的作用: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和养分转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土壤动物:土壤中的蚯蚓、昆虫、线虫等有助于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
3.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土壤生物群落、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等过程。
六、土壤与植物的相互关系1. 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分泌物对土壤结构和养分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2.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直接影响。
3. 植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土壤植被系统,对于土壤的保持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七、土壤与环境的关系1. 土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土壤保护与修复:采取适当的土壤保护措施和修复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污染。
本科土壤学重点知识复习
土壤学重点概括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体。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1.原生矿物: 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2.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
3.硅氧四面体(简称四面体)是由1 个硅离子和4 个氧离子所构成。
4.铝氧八面体(简称八面体)是由1 个铝离子6 个氧离子(或氢氧离子)所构成。
5. 1:1型单位晶层:(代表物为高岭石)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1:1型层状铝硅酸盐的单位晶层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由具有六角形孔穴的氧原子层面,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
6. 2:1型单位晶层:(代表物为蒙脱石蛭石膨胀型,云母伊利石非膨胀型)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
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2:1型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7. 2:1:1型单位晶层:(代表物为绿泥石)在2:1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片水镁片或水铝片,这样2:1: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一个铝片和一个镁片(或铝片)构成。
8. 同晶替换: 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9.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高岭组(1)1:1型的晶层结构(2)无膨胀性(3)电荷数量少(4)胶体特性较弱蒙蛭组(1)2:1型的晶层结构(2)胀缩性大(3)电荷数量大(4)胶体特性突出水化云母组(1)2:1型晶层结构(2)无膨胀性(3)电荷数量较大(4)胶体特性绿泥石组(1)2:1:1型晶层结构(2)同晶替代较普遍(3)颗粒较小10.非硅酸盐粘土矿物氧化铁:着生矿物氧化铝:产酸的主要来源水铝英石、氧化硅:土壤中最不容易风化的粘土矿物。
我所在的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云母—蛭石—高岭区。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壤的物质组成 :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 ( 土壤固相 ) 、土壤水分 ( 土壤液相 ) 、和土壤空气 ( 土壤气相 ) 三相四类物质组成。
2、土壤肥力 : 指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 : 土壤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 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
4、成土因素 : 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第二章土壤的矿物组成1、矿物 : 矿物是天然产生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化合物或单质。
土壤矿物按矿物来源, 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按矿物的结晶状态 , 可分为结晶质和非晶质。
2、岩石 : 岩石是指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3、风化作用 : 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 , 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物理风化 : 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特点: 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 , 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5、化学风化 : 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 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 , 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特点: 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 产生新的物质。
6、生物风化 : 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
7、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8、同晶替代 : 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9、高岭组 :1:1型粘土矿物,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
两个晶层的层面间产生了键能很强的氢键 , 不易膨胀。
基层内没有或极少同晶替代现象 , 其电荷数量少。
颗粒较粗、总表面积相对较小 , 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
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圈: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陆地的表面,称为土壤圈。
土壤肥力: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和其它条件的能力。
有效肥力:土壤本身所具有的肥力。
潜在肥力:在一定条件下在当季生产中表现出来且产生经济效益的肥力。
土壤生产力:土壤在其土壤肥力、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自然肥力:土壤在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肥力。
人为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肥力。
二.思考题。
1、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何重要性?答: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任务是首先发展植物生产。
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五个基本要素日光、热量、空气、水分、养分和土壤密切相关。
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的特殊作用。
(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利用管理三者的关系。
植物生产是初级生产(一级生产),动物生产是次级生产,动物生产必须以植物生产的有机物质作为其食料。
植物生产(初级生产)、动物生产(次级生产)和土壤管理是农业生产中三个不可分割的环节。
土壤在农业生产链环中处于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地位。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一)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二)土壤资源的可变性。
(三)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四)土壤资源时间分布上的连续性。
2、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特殊作用?答: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支撑作用、环境作用3、土壤由哪些基本物质组成?答: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有机质(动植物残体、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腐殖质)土壤水(土壤溶液)、土壤空气(CO2、O2、N2等)4、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对土壤学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土壤发生学说的内涵是什么?答:作用:1、开辟了用化学理论、方法来研究土壤并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新领域,并进一步发展了土壤分析化学、土壤化学和农业化学等分支学科,大大促进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并对植物生理学以及整个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完整版)土壤学——全套复习资料
(完整版)土壤学——全套复习资料二.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三.土壤组成如何?答: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四.岩石根据生成方式不同分为哪几类?答: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五.岩浆岩的分类方式如何?(生成方式、化学成分)答:1).酸性岩(2).中性盐(3)基性岩(4).超基性岩由构造不同分为(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4).杏仁构造。
///////六.岩石矿物对土壤有何影响?答:(1).影响土壤的质地;(2).影响土壤的酸碱性:(3).影响土壤中的化学组成。
七.分别举出常见的原生矿物以及次生矿物五六类. 答:原生矿物:长石类、角闪石和辉石、云母类、石英、磷灰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方解石,高岭石,蛇纹石。
八.举出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及变质岩.答: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灰岩.二.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的作用方式分别是什么?答:物理风化:1.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2.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3.风的作用4流水的作用.化学风化:1.溶解作用2.水化作用3.水解和碳酸化作用4. 氧化作用5. 溶解作用.生物风化:1.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2.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三.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的最终结果如何?答:物理风化: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化学风化:1.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
2.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巨大。
3.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生物风化: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素和有机质。
四.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答:1.气候条件.2. 矿物岩石的物理特性:矿物颗粒大小、硬度、解理和胶结程度.3. 矿物岩石的化学特性和结晶构造.五.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生态类型分别有哪些?答: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 1. 碎屑类型. 2. 钙化类型. 3. 硅铝化类型.4. 富铝化类型.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1. 硅质岩石风化物2. 长石质岩石风化物.3.铁镁质岩石风化物.4. 钙质岩石风化物.二.母质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答: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骨架和矿物质的来源。
土壤学复习整理
一、填空题按照吸附机理可以土壤吸附性能力分为、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地球表层系统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
高岭石属于型矿物。
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和重力水。
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和的差值。
土壤电荷分为和可变电荷。
土壤肥力因素有、肥、气和热。
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和。
土壤胶体可划分为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体三种类型,但在土壤中常以形态存在。
土壤密度的近似值为。
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生物热和地热三种。
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
土壤水分势能值包括、溶质势、压力势和重力势四种类型。
土壤团粒形成的粘结团聚过程包括和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
土壤无机胶体的基本结晶单位有硅氧片和两种。
土壤质地按国际制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四类。
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等。
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是主导因素。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母质、、地形、时间、气候。
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有机质、、交换性阳离子等。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有电荷价、离子半径和。
二、名词解释题土壤污染: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壤肥力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土壤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土壤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
同晶替代: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其它离子所代替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它是反映土壤保水能力大小的一个指标。
凋萎系数:植物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容量,单位重量的土壤所含交换性阳离子(一价)的总量,简称CEC。
单位是cmol/kg。
土壤活性酸:扩散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所反映出来的酸度。
潜性酸: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离子,在被其它阳离子交换进入溶液后,才显示酸性。
土壤交换性酸:用过量的中性盐(如KCl)溶液与土壤作用,将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出来,测得的酸度.土壤水解性酸:用弱酸强碱盐(通常用pH8.2的醋酸钠)浸提的土壤溶液的酸度。
石灰性土壤:含有游离碳酸钙的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
土壤缓冲性:当土壤溶液中的H+或OH-离子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土壤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土壤酸碱性不致于发生太大变化的能力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
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通过不同的机制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这就是土壤的结构体。
土壤的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土壤结构改良剂:指能改善并稳定结构的制剂。
可分为天然结构改良剂、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和无机制剂等三类。
土壤耕作: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操作。
土壤粘结性:指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互相连接起来的性能。
土壤粘着性:指土壤粘附在外物(如农具)上的性质土壤塑性:当土壤湿润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变形,而且在外力解除后和土壤干燥后仍然能保持这种变化了的形态,这种性能就称为土壤塑性土壤粘闭现象: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土壤缓冲性: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后,土壤具有抵抗变酸和变碱而保持pH稳定的能力,称土壤缓冲作用,或缓冲性能土壤质地:按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分类,将颗粒组成相近而土壤性质相似的土壤划分为一类并给予一定名称土水势:就是指土壤水的势能与纯自由水的能量之差。
基质势:由于土壤的基质吸力(即弯月面力和吸附力)对水份的吸持而引起的水份势值的降低。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土壤的自净作用: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土壤通气性: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不同土层之间气体扩散或交换的能力。
土壤压板:机械在田面上行走对土壤有压实作用。
过度的压实会影响耕作质量,对作物生长不利。
这种过度的压实又称为土壤压板。
二、中英互译土壤矿物质(Soil mineral ) 原生矿物(Primal mineral)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粘土矿物(Clay mineral)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土壤耕作(soil tillage) 土壤三相(three phases of soil)组成土壤密度(soil density)土壤比重(soil specific gravity) 土壤容重(bulk density of soil) 土壤质地(soil texture)土壤结构体(soil configuration) 母质(parent material)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土壤耕作和管理(Soil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土壤塑性(soil plasticity) 土壤的自净作用(self-purification) 土壤背景值(background value)土壤环境容量(soil environment capacity)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heavy metal pollutant)土地退化(land degradation)与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土壤盐基饱和度(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三、简答题1.土壤中同晶替代的规律1)高价阳离子被低价阳离子取代的多;因此,土壤胶体一般其净电荷为阴性。
2)四面体中的Si4+被Al3+离子所替代,八面体中Al3+被Mg2+替代。
3)同晶替代现象在2:1和2:1:1型的粘土矿物中较普遍,而1:1型的粘土矿物中则相对较少。
2、高岭石和蒙脱石的区别?高岭石:(1)1:1型的晶层结构。
(2)无膨胀性。
(3)电荷数量少。
(4)胶体特性较弱。
蒙脱石:(1)2:1型的晶层结构(2)胀缩性大(3)电荷数量大(4)胶体特性突出。
3.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1)阳离子的交换能力:主要决定于阳离子被胶粒吸附的力量,它实质上是阳离子与胶体之间的静电能。
a. 离子电荷价 b.离子的半径及水化程度 c. 离子运动速度2)阳离子的相对浓度及交换生成物的性质3)胶体性质4.影响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因素1)胶体数量(土壤质地)2)胶体类型3)土壤pH值4)土壤有机质含量5.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答:(1)土壤通气性;决定于水和孔隙状况,是主要因素。
(2)微生物活动;使土壤空气,土壤溶液中O2减少,从而使Eh下降.(3)易分解有机质含量;耗O2,Eh低。
(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旱田植物耗O2,根系分泌物刺激微生物活动,均使Eh。
水田水稻可将O2分泌土壤中,近根Eh升高。
(5)土壤pH;理论上pH升高1单位,Eh下降59mv。
(6)土壤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的多少6.简述影响土壤酸碱度的因素。
①盐基饱和度;②土壤空气中的CO2分压;③土壤水分含量;④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7.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①直接和间接提供作物养分;②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良土壤物理性质;③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④有助于消除土壤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污染;⑤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
8.简述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答:(1)H+,Al3+土代换离子以H+,Al3+为主,相伴离子有Ca2+、Mg2+、K+,很少,酸性,矿质养分缺乏。
(2)Ca2+土壤:土壤代换性离子以Ca2+、Mg2+为主,相伴离子有K+、Na+。
矿质养分丰富,团粒结构好。
(3)Na+土壤:土壤代换性Na+较多,pH高,物理性质差,干时刀枪不入,湿时滴水不漏。
9.简述土壤产生缓冲作用产生的原因答:(1)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缓冲系,例如碳酸盐体系,在通常CO2浓度下,CaCO3石灰性土壤PH在7.5-8.5(2)土壤胶体作用土壤胶体带有负电荷,吸附阳离子,包括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盐基离子对酸有缓冲作用,致酸离子对碱具有缓冲作用。
(3)铝缓冲作用,在pH<5.0酸性土壤中,Al3+对碱具有缓冲能力。
(4)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中有腐殖酸(胡、富),其它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含有羧基、酚羟基、氨基等,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10.简述土壤的酸碱缓冲体系主要有哪些?①碳酸盐体系;②硅酸盐体系;③交换性阳离子;④铝体系;⑤有机酸体系。
11.土壤是由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的形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风化作用成土作用人类耕种熟化作用地表岩石----土壤母质-----自然土壤---------农业土壤12.解释‘冻后聚墒’和‘夜潮”现象冻后聚墒:冬季表土冻结,水汽压降低,而冻层以下土层的水汽压较高,于是下层水汽不断向冻层集聚、冻结、使冻层不断加厚,其含水量有所增加,这就是“冻后聚墒”现象。
夜潮”现象:白天土壤表层在大气蒸发力的作用下,水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变干。
夜间降温,使得底土温度高于表土,水汽由底土水汽压高处向水汽压低处的表土方向移动,遇冷便凝结,使白天晒干的表土又恢复潮湿。
1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因素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紧实度(容重)、温度、水分滞后现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滞后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种质地的土壤滞后现象更为明显?原因有:①瓶颈效应,土壤中的大孔隙与小孔隙相连接;②闭塞空气的影响;③土壤的胀缩作用。
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中,砂土的滞后现象更明显。
问:下雨后为什么不宜耕作?为什么路上泥泞难走?四、计算五、论述1.详述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答: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有:1、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有机质矿化分解后,养分释放出来。
同时是微生物活动物质能量来源。
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1)其粘结力比砂土强,比粘土弱,从而避免砂土松散结构状态,和避免粘土形成坚韧大块。
2)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及根系生长环境有良好改善。
3)改善土壤有效持水量。
1 份吸5份水4)改善土壤热量状况。
颜色深,吸热多3、调节土壤化学性质1)增强土壤保肥能力。
比矿质胶体大20-30倍2)提高土壤中磷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减轻Al3+毒害作用。
3)提高土壤对酸碱缓冲能力。
4)促进岩石矿物风化,养分释放。
微酸性加之微生物活动。
5)提高土壤酶活性,刺激微生物、动物活动。
4、腐殖酸是一类生理活性物质。
能加速种子发,增强根系活力,促进作物生长。
不同质地有哪些优缺点?如何改善?改善措施:(1)容土掺泥,引洪漫於,可增加土壤的粘粒,改沙为壤。
(2)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改良土壤结构。
2)壤质土壤:砂粘适中;大小孔隙比例适当,通气透水性好;养分丰富;耕性表现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