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观的演变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七)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一)成熟势力说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阿诺德∙格 塞尔博士
主要观点: 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 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 种促进作用。 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一)成熟势力说
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他们的身高、 体重、健康状况都大体相同。
(三)行为主义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刺激替代
经典条件反射——前苏联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1901年提出。在研究狗的 消化腺分泌时意外发现。
巴甫洛夫的狗
(三)行为主义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刺激替代
给我一打婴儿,在良好的由我做主的 环境中,无论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 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 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者是乞 丐、小偷。
微观系统: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 接环境。 中间系统: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 系或相互关系。 外层系统:地方政府、社区、学 校、宗教场所、地方媒体等社会 机构。 宏观系统:文化、亚文化、社会 环境。 时序系统:把时间作为研究个体 成长中心理变化的参照体系。
(七)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1.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是指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阶段,
案例分析: 4 岁的琪琪在多次看到9岁的哥哥因吃东西前不洗手而被妈妈批评,尤
其是在一次因不洗手而被妈妈剥夺了吃他们最爱吃的零食之后,她逐渐知 道了“饭前一定要洗手”的道理。
而在哥哥和自己因自觉洗手而被妈妈表扬之后,她更是每次吃东西之 前都会自觉地去洗手。而她原来跟她的哥哥一样,向来都是放下玩具就拿 东西吃。
(一)成熟势力说
启示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 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 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 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 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 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 孩子的发展。
从“小”成人到“大”儿童——西方儿童观发展历程谫议
从“小”成人到“大”儿童——西方儿童观发展历程谫议在西方社会,儿童观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过去的将儿童视为成人的小复制品,到现今的重视儿童独特性和成长需求。
这一历程的演变,既与西方社会的发展及文化变革有关,也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成果息息相关。
一、过去的儿童观:小复制品在遥远的过去,儿童被视为成人的小复制品。
他们在社会地位、权利、责任上与成年人无异。
儿童从小便被要求承担家庭劳动和责任,学习成人的规矩和技能,缺乏与其他儿童进行游戏和交流的机会。
这种儿童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西方社会的劳动需求和家庭结构。
在农业社会中,劳动力是西方社会的支柱,因此儿童需要早早地融入劳动力队伍,以支持家庭的生计。
家庭结构的核心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儿童与成人共同生活,没有独立的儿童世界。
二、学前教育的兴起与儿童观的转变随着历史的发展,农业社会逐渐退化,机械工业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工业化的推动下,大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工厂中,人们逐渐趋于专业化劳动。
同时,社会中的经济独立性和个体主义观念逐渐兴起,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核心成为夫妻和孩子。
这些社会变革对于儿童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学前教育逐渐兴起。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让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一变化反映出人们开始重视儿童的独立性和成长需求,不再将他们仅仅看作是小复制品。
通过学前教育,儿童可以接触到更多与同龄人进行游戏和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主性。
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与儿童观的深化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儿童观转变的理论基础。
在过去,人们对儿童心理的研究非常有限,对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几乎一无所知。
随着心理学的成熟和儿童发展理论的建立,人们开始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成长过程。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认知能力、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异。
儿童在早期阶段特别是学前教育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好奇心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情感稳定。
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政策中的儿童观变迁
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政策中的儿童观变迁作者:蒋雅俊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2019年第3期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态度。
学前教育政策中的儿童观是党和政府提出的对儿童应有的观念,是制度化、规范化的,体现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儿童观,是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1]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起点。
在这一新起点上,回顾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政策中儿童观的变迁过程,总结改革开放40年儿童观方面的巨大成就,对学前教育未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一、改革开放之前学前教育政策中的儿童观要讨论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政策中儿童观的变迁及其取得的重大成就,便不得不从发展变迁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前学前教育政策中的儿童观说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局面。
为巩固胜利果实,培养未来建设者,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2]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文化教育政策的指导下,一系列幼儿教育政策法规颁布出台。
1952年3月《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以下简称《规程》(1952)]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同时减轻母亲抚养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
[3]《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1957)规定:“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向幼儿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全面的发展,并为培养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祖国的建设人才打好基础。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政策,更多地强调了儿童的社会属性和使命,即作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儿童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951年《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1951)]大致描述了3—5岁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教育要点。
简述儿童观的演变及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简述儿童观的演变及对我国幼儿教育
的启示
儿童观(children’s view)指的是关于儿童的看法,它是从历史的不同背景中的儿童的观点而演变演变而来的。
这种观点在我国幼儿教育尤其重要,因为它可以指导着教师更完善给少年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因此,探讨儿童观的演变和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十分重要。
儿童观演变有多个阶段,可以简单分为古代儿童观、中世纪儿童观和现代儿童观三个时期。
古代儿童观把儿童视为父母统治的物品,尊重、教育被低估,关于儿童的想象限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性别归属;中世纪儿童观强调秩序、控制和一致性,儿童的教育情况进一步恶化,儿童的社会地位和特权得到严重的削弱;而现代儿童观以儿童的想象、无责任和个性为重点,强调儿童的尊重、维护和发展,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让儿童有属于自主思考和生活的空间。
对于我国幼儿教育来说,儿童观的演变使得我们在设计幼儿教育课程时更加注意到尊重儿童的独特性。
同时,注重儿童
的独特性,教育要拓宽视野,尊重儿童的想象力,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重视儿童的兴趣、心理和精神发展,提倡儿童发挥自身潜能和创造力,把儿童视为教育的焦点,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让儿童在自主学习环境中发掘自我及探索外界。
接受儿童视角的教育模式已经普及到我国,其基本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发展和成长,以及孩子的情感、思维等的发展。
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孩子的自主发展,让孩子获得更强的学习能力,从而挖掘他们的 innate potential和努力去获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儿童观的演变使我们更多的重视幼儿的尊重、保护和发展,在这种保护和培养儿童的原则指导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手段,真正让儿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实现他们内心尽量。
学前儿童观
团结起来力量大。
幼儿:(小声地)团结起来力量大,可不会游泳的小动物等到大白鹅将木头推到 河边时,已经被吃了。
教师:以后我们遇到困难怎么办?
幼儿:(静静的看着老师) 教师:你们要向大白鹅学习,团结起来力量大。
2、儿童观的社会构成
(儿童使得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享有相应的地位和 权利,儿童发展需要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
3、儿童观的精神构成
(儿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包括:需求、兴趣、情感、 道德认识等)
看看你的儿童观
1、儿童是被动的、脆弱的和无助的、缺乏适应能力的。 2、儿童有特有的能力、兴趣和需求 3、成人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有利的 4、成人满足了儿童的各种需求,就尽到了责任 5、儿童有其特殊的思想和看问题的角度,与成人不同。 6、孩子就是孩子,调皮点儿没关系。 7、孩子是班级的一员,有权对班级事务发表意见 8、儿童生来是一张白纸 9、儿童还不太懂事 10、儿童的想法是天真可爱的、好笑的、不成熟的。 11、儿童依赖成年人,需要照顾 (以上说法你认为最正确的和最错误的个两项)
二、儿童观的演变
(一)古代的儿童观
1、儿童“小大人”说
2、儿童“原罪”说
3、儿童“私有财产”说
儿童是“小大人”
儿童“原罪”说
(二)近代的儿童观
1、儿童“白”
十七世纪,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以洛克为代 表的思想家认为儿童生来就是没有原罪的、纯真 无暇的,就像一块“白板”。
儿童观的演变与构建
一、什么是学前儿童观?
(一)概念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是成 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它涉及儿童的生长特点、权利与地位、 儿童期的意义以及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 的关系等问题。
例子:你幸福吗?
学前教育学儿童观的演变
(三)慈幼习俗
1、爱幼少 [《周礼·地官·大司徒》]一曰慈幼[ 慈幼,爱幼少也。],
二曰养老,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2、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士民有子,自有幼弱不胜 养为累者,有三幼者无妇征;四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之葆 [ 葆,保姆。],受二人之食[ 由官家给以二人之食。],能事[ 能 事,谓幼者见长,能自理事。]而后止,此之谓慈幼。
儿童时期自有儿童时期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方法, 企望以成人的方法代替儿童的方法,那是最愚笨的事。
——卢梭
3.裴斯泰洛齐的儿童观
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善的,提出了“发展适宜性教育”这种当代 观点的萌芽。
人性是在自然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类的发展则遵循普遍法 则,受外在力量的控制。他坚持认为,“发展是连续的、循序渐 进的过程”这个自然法则以及每一个阶段在进入下一阶段前都必 须发展完全的规律。
这种教育观受到中、上流阶层的支持。
洛克在他著的《教育漫话》中把儿童看作“白板”,反对 体罚教育,正是从理论上概括了这一新倾向。
2.卢梭的儿童观
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 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作人看待,把儿童当儿 童看待。
强迫儿童接受成人应知道的东西,抹杀了儿童认知 和发展的特点。
这种人类观认为,人是根据经验思维带来“自然”认识的 转变,人是完全可以认识的、自由的、有规律性的活动体。
这种人类观使儿童从传统社会的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从 而确信人类的进步引申出了儿童是自由而具有发展可能性的 存在这一儿童观。这是人类对儿童认识的一个重大进步。
(三)儿童的发现 1.洛克儿童观
儿童生来就是没有原罪是纯真无暇的存在;它抨击体罚, 主张报酬、激励和竞争的教育。
蒙台梭利的教育计划是建立在对儿童期特征的敏锐的洞察以及 坚信早期教育是救助社会的关键的观点之上的。
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中的儿童观
卢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现代的儿童观
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和福禄贝尔进行了教育方面的实践研 究,为建立科学的儿童心理学提供一些基础。1882年,普 赖尔出版《儿童的精神》。
19世纪末,尊重儿童的呼声愈益高涨,杜威和蒙台梭利 。
20世纪初国际联盟通过《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1990年,世界儿童问 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 《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
学前教育中的儿童观
儿童观的演变
(一)古代的儿童观 儿童的价值和权利并没有受到认可和重视,只是
缩小了的成人,那时候并没有明确的儿童概念
(二)近代的儿童观 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普遍觉醒,人的价值、
尊严、地位、智慧得到肯定。
洛克提出“白板说” : 卢梭的儿童观 :自然主义 我国近代,批评封建文化和封建礼教的同时也极力把儿
儿童观与儿童教育
儿童有自身 的价值
科学的儿童教育观
•教育必须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
16C一位名为克里,索托姆的神父认为最好的教 师会对自己说:“问题不在于我自己理解了,而是 怎样才能适应儿童的能力。拉着孩子的手走路,就 要放慢到孩子走路的速度;在教学中,必须像保姆 用小匙喂孩子吃饭一样,要慢慢的甚至一点一点地 传授知识。如果对孩子来个倾盆大雨,一次喂一大 堆东西,那就白白费力,而且阻碍其理解。
(五)考虑儿童的学习方式
“每一个人的心灵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它的形式去 指导他,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去教育,才 能使你对他的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卢梭
(六)利用儿童的强项
发现儿童的特色
鼓励儿童的强项 改善儿童的弱项
(七)实行多元评价
多维度横向评价 多视角纵向评价 评价的重点:儿童活动的过程、儿童付出的努力
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提出“一切为了孩
子”的90年代新的儿童观,确认在儿童问题上的进 步应成为国家全面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
儿童权利的中国承诺
1990年8月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
公约》。 1991年我国签署了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执行九十年 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
1991年第7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
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
•
• •
•
•
出生权、姓名权、 国籍权、生存权、 发展权、学习权、 游戏权、娱乐权、 休息权、教育权等等
二、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一)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要认识到儿童和成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学前教育学--我的儿童观
我的儿童观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表明,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立场和儿童教育理念。
身为准幼儿教师的我们肯定要有正确的儿童观,这样才不会给孩子们不正确的引导给他们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
经过一年多对学前教育的接触我的儿童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我认为儿童就是不懂任何事的一个小小人,他们的思想全是由大人给的,只要是吃饱了穿暖了也就行了。
但是现在我的想法与这截然不同。
儿童的发展要顺其自然。
老师经常在课上讲的格塞尔的“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孪生子 A 从实验的第48 周起每日进行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 6 周;在此期间,孪生子B 不作爬梯训练,他只从第53 周起开始作爬梯训练。
根据他的实验结果,B在爬行训练2 周后,他很快赶上了A 的爬梯水平。
由于A、B 两人拥有相同的基因,格塞尔指出,个体生物的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并不能根本改变成熟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
从这个实验我们也可以看出儿童的发展不是由我们大人可以操控的。
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更大的空间让他们自己走自己的路,不应施加不必要的外力。
对于现代教育,对孩子填鸭式似的学习法,是不是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很好地帮助,这个时候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儿童需要游戏。
小孩子自出生下来就没闲过,他们几个月的时候吃东西抓东西,后来就爬、蹦跳。
总之他们一刻都不肯闲着。
他们在不停的游戏中自己知道了各种东西.一开始我们会惊奇,但是后来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游戏的过程都是学习的过程.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了最初的规则、社会交往,这些都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活动是幼儿对外界认识的桥梁,我认为这个活动往往就是游戏.游戏是孩子的本能,如果我们能在孩子的本能上引导孩子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儿童的天性是真善美。
我们一直讲儿童的成长是一个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孩子初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他们需要后天的学习才能在这个白纸上书写.我们大人在社会中生活,有的人一直在追求成为自然人,他们希望心无杂念,更开心的生活.可见孩子的单纯是大家都向往的.瑞吉欧教育提倡“爱的深沉”:现实可以是灰暗的,但儿童的世界不能没有光明.我们真的应该向他们学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充满爱与光明。
学前儿童观
儿童是“花草树木”
文艺复兴后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在
儿童观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 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 情感、需要。提出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去看儿童,儿童 应该象个“儿童”,要倍加珍惜童年的生活。尊重儿 童具有的纯洁美好、独立平等的自然本性。儿童的生 长发展是按自然法则运行的,教育者的作用就象是 “园丁”,活动室就象是使儿童逐步成熟的“花园”, 每个儿童的成熟都有内部的时间表,在恰当的时间学 习特别的任务,而不能强迫去学习。儿童的成熟过程 至少和儿童的经验一样重要。
儿童是“私有财产”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
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隶属品。父母 可以左右儿童的命运,控制儿童的生活,决定儿童 的一切事情,要求儿童学习许多并不感兴趣的课程, 把儿童培养成为他们认为是最理想的人,压服儿童, 让儿童唯命是从。儿童特别是男童被认为是家庭的 希望、传宗接代的工具。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地位,与其抚养人之间的关 系只是一种依附关系。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 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家庭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西方儿童观的发展历程
古典时期的 小大人说
中世纪的 原罪说
卢梭时代的 儿童观
杜威时代的 儿童观
现当代的 儿童观
儿童宗教观
古典时期的小大人说
小大人说把儿童看作是缩小的成人, 是成人的预备,其逻辑出发点是儿童和成 人是不同的,且是相对的。持有这种观点 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 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 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 已。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被期 待象成人一样去行动,充当童工,充当童 农,充当童商等,使之过快地生长发育。 儿童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则被完全忽视。
(学前教育学)第3章儿童观与儿童发展
口欲含合型性格——吃、喝、抽烟、接吻 口欲施虐型性格——咬指甲、咬铅笔、讽刺、挖苦
肛门期(1—3岁)
此时期的动欲区在肛门,婴儿进行大小便时体验到愉快,而父母 施行的便溺训练,使其养成使用厕所的习惯,孩子开始往往表现反抗, 以后形成习惯,动欲区便从肛门区转移。
四、儿童的权利
(一)儿童权利的提出和发展
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文件中指出儿童因身心尚未 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及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 这是第一个主张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文件。 1959年第十四届联合国大会在《日内瓦宣言》与《世界人权宣言》为内容的基 础上,通过了新的《儿童权利宣言》,该宣言的通过使儿童权利的观念更加深入 人心,为后来人们关注儿童权利的保护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以及群众基 础。 1978年三十三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波兰的亚当·罗帕萨教授倡议起草 “儿童权利公约”。 1979年联合国又发起了“国际儿童年”,继承并发展了联合国大会于 1959年提出的儿童权利的基本思想。 1989年11月20日的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儿童权利公约》,于1990年9月2日正 式生效。
第二节 儿童发展
一、儿童发展概述
1.儿童发展的含义
儿童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进行的量 变与质变的过程。具体来说,儿童的生埋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形 态的增长)、发育(功能的成熟),如身高、体重等身体外部形态的变 化和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体质的不断增强,神经、运动、生殖等 系统生理功能的逐渐完善。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指心理过程各种技能的发 展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如感觉、情感、意志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性格 等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完善。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既有一定的相对 独立性,又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身体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同 时心理发展对儿童身体的发展有相应的影响。
第二章 儿童观与儿童教育
(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A
儿童是人
B
儿童是发展 中的人
(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C
儿童是权利 的主体
• 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 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 • 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 • 一视同仁的原则
D
儿童有自身 的价值
一个学生这样画“我心中的父母”
“你得听我的话, 不然我就~~你!”
科学的儿童教育观
•
1979年联合国发起了”国际儿童年“,继承并发展了联合国大会
于1959年提出的儿童权利的基本思想。
•
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基本原则是:
儿童优先考虑的原则 尊重儿童人格的原则 尊重儿童意见的原则 一视同仁的原则
儿童权利的中国承诺 1990年8月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 公约》。 1991年我国签署了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执行九十 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
儿童是“花草树木”
儿童观上的一个飞跃, 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 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 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 想、情感和需要。
儿童是“私有财产”
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产生于母 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隶属品, 属于私有财产,没有独立的人格和 地位,与其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只是 一种依附关系。
• 案例分析:案例中教师们的意见,符合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走 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应着眼于儿童潜能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设置活动任务时,不应只给儿童提 供一些他们能独立解决的、简单的任务,而应布 置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他人的适当帮助下才 能解决的任务。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已有的能 力,而且向前促进了发展。
学前教育学---儿童观的演变-
幼儿: 小兔子快跑、乌龟把头缩进尖尖的壳中、大白鹅跳进小河里….. 教师: (引导孩子们观察)你们看,小河里有什么 幼儿: 木头 教师: 对了,你们说,谁会游泳 幼儿: 大白鹅 教师: 你们真聪明。大白鹅赶快把木头推进河边,让不会游泳的小动 物们坐在木头上,大家使劲划,木头就像一只小船,越走越远,大灰 狼就追不上了,因此,团结起来力量大 幼儿: (小声地)团结起来力量大,可不会游泳的小动物等到大白鹅 将木头推到河边时,已经被吃了 教师: 以后我们遇到困难怎么办 幼儿: (静静的看着老师) 教师: 你们要向大白鹅学习,团结起来力量大
五、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一、儿童的发展
(一)概念
儿童的发展, 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 伴随着生理的逐渐 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 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 高的变化过程。
(二)儿童发展的内容
1.儿童生理的发展 (1)儿童身高体重的生长 (2)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 (3)儿童牙齿的生长 (4)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5)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 包括:
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 倡导生活教育 解放儿童 教学做合一
陈鹤琴
创办我国最早的实验幼儿园---南京鼓楼幼儿园
创立了“活教育”的理论
开创我国儿童心理科研工作, 以 观察实验法研究儿童个案心 理
创办幼师、幼专
(三)中国当代的儿童观
对“童心论” 对母爱教育的批
的批判
判
《出身论》与血统论 的交锋
(四)儿童观现代化的途径
课程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让学前儿童能根据画面连贯的讲述故事情节,学习并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 课程内容:选择了4幅图片,上面画有春天里小动物活动的情景;课程实施中教师强调幼儿观察动物们在春天的活动,并按照预定的课程计划严格执行。 教师:“上课了,大家快点坐坐好。” (有几位幼儿坐的姿势不够“美观”,有的趴在桌上,有的一条腿跪在凳上,一只脚放在地上。) 教师:(指着幼儿)“你,给我坐好,小手放在桌子上。” 教师一定要那几位不守规矩的幼儿“改正”好坐姿。孩子们在老师的“神威”下只得老老实实地坐好了(老师则俨然一副 “权威者”的样子滔滔不绝地上起了
最新学前教育之儿童观
最新学前教育之儿童观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学前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重视的教育方式。
相比于以往,现今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和个性发展,而不再仅仅是像老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那样的单一模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学前教育的儿童观也应该进行适当的更新。
学前教育儿童观的变迁:传统的学前教育着重于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而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开始重视孩子的多元智能和全面发展。
因此,对学前教育的儿童观也要随之变化。
如今的学前教育儿童观更加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强调尊重孩子,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学前教育应该以幼儿为本,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和实践经验,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对于幼儿的立场和关注:学前教育的儿童观应该首先以儿童为本,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求,以孩子为出发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此外,在学前教育中也需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和道德发展。
孩子的自我认识和情感管理是成长的基石,学前教育应该通过关爱、尊重和理解,让孩子尽快形成良好的情感和心理素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培养多元思维和多元智能:学前教育儿童观应该尊重孩子的多元智能和个性特点,帮助孩子全方位的发展。
除了语言、数学、艺术之外,学前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体育、科学和社交能力,从而促进孩子多元思维和多重智能的发展。
为此,学前教育需要通过游戏和实践等方式,在孩子的实际经验中提升他们的各项能力。
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多元思维和多元智能水平。
结语:学前教育的儿童观虽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寻找最优教育方式和更好地理解每个孩子仍是一个永远需要探索的问题。
因此,在学前教育工作者、家长和教育机构共同努力下,基于个体差异、尊重孩子,发挥多元智能和培养多重能力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要求创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
西方儿童观演变历史思维导图
自然论
尊重儿童天性 独立的精神存在
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人们应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不能打乱了这个次序 否定了儿童期仅仅是为将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这一观念,而指出儿童亦有独立存在价值
教育心理化
含义
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
对儿童观演进的重要贡献
它要求科学地认识儿童,从而为科学儿童观的出现,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造就了时势,打好了基础
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受卢梭教育思想影响,尊重儿童天性
裴斯泰洛齐
儿童教育心理学化
首次明确提出使教育、教学心理化的主张 教育应当与儿童心理特点和人性规律相一致,使儿童在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
提倡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
思想主张
爱的教育
爱是一种原始的能力,只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指导,进行训练,就能发挥其效力
“学校变成了儿童的恐怖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
种子说
他认为在人的身上自然地播有知识,道德和虔诚的种子,通过教育便可以把它们 发展出来
还相信一切儿童都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知识,造就成人
阶段论
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依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
理性时代或启蒙时代的儿童观
地位
爱的教育是通过母亲与孩子、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信任和唉表现出来的
教育要素主义
在关于事物的对象的任何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因素 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题图、劳动教育、德育、智育和教学的基本要素
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家,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儿童教育心理化运动
主将
赫尔巴特
成就及地位
“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860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简要介绍儿童观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简要介绍儿童观的发展阶段与特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儿童观的发展阶段与特点一、幼儿阶段(03岁)。
学前教育学-儿童观的演变共57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学前教育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学前教育学-什么是儿童观
中班幼儿 活动交往特点
大班幼儿 活动交往特点
社会性交往水平开始 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社 会为中心转移,有强烈的 参与同伴游戏的愿望
大班幼儿更喜欢与同伴一 起活动,而且关系较为融洽,合作 水平较高且分工明确,遇到问 题愿意积极解决问题
第二,儿童是发展的人,其发展受制于多重因素
尊重和鼓励儿童不断发展,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
重视儿童全面发展:儿童除了健全的身体 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体、 智、德、美的全面发展
小组讨论
课堂小结
一、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主要是指既定时代背景下国家、社会或家庭对于儿童的基本认知、看法和态度以 及有关儿童的理念。它不仅仅是指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 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 问题。
18岁 .联合国《儿童权力公 约》对儿童的定义: 公约将"儿童"界定为 "18岁以下的任何人"
2 什么是儿童观
什么是儿童观?
所谓“儿童观”,主要是指既定时代 背景下国家、社会或家庭对于儿童的基本认 知、看法和态度以及有关儿童的理念。
它不仅仅是指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 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 点,地位与权利、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 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第三,儿童是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精神世界的人,是 具有主体性的人
支持儿童的主动发展: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 动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体现
第四,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存在明显的个体 差异性
儿童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和发展速度,儿童 的发展具有差异性,不能一概而论
学前儿童观的演变
讨论:请谈谈你对儿童的认识 或看法。
儿童观:
是指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和看法,儿 童观与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 形态。儿童观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 展而不断变革和更新的
古代儿童观
古代儿童观是以成人为本,儿童对成人 具有依附关系,儿童没有作为人的权利。 儿童必须听成人的话,正如儒家所讲的 “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那时的儿 童是卑贱的,成人只是一味压服儿童, 让儿童顺服听命,儿童只是一个没有个 人身份的雏形的成人,儿童还是国家未 来的兵源和劳动者,而且那时的男女地 位也不平等。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13世纪以后,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如天使、 圣婴耶稣、裸体小男孩普托(Putto)等 开始像儿童了。圆脸蛋的小普托出现于 14世纪末,并且很快就成为一种装饰图 形而盛行于世。但儿童在很大程度上只 是作为成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被点 缀在成人之间。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文艺复兴运动(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的强有 力冲击引起了社会结构和家庭观念的更替,进 而导致儿童观的变革。到15世纪末,出现了很 多关心儿童利益与教育的趋向,印刷术的使用 助长了这一趋势,有关儿童护理与教育的文字 材料都流传开来。但由于文艺复兴的主旨在于 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因而针对儿童的 教材多半是古典科目,教育方式也是强制的、 较死板的。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有史以来,儿童多半被认为是成人 的雏形,“只是比较小、比较弱、 比较笨的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变得强壮聪明起来,显露出身上确 实始终存在的成人特征。”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在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儿童被认 为是未来的公民,接受成人式的任 务训练。人们甚至从未想过,作为 儿童,他们有自己的天性。
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 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 W.Preyer)的《儿童心 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儿童心理》是第一 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包括儿童感 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或动作)的发展、儿童 理智(或言语)的发展。在该书中,普莱尔通 过对自己孩子从出生到 3 岁的系统观察与描述, 肯定了儿童心理研究的可能性,并阐述了遗传、 环境、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地作用。普莱尔 也因此被誉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现代儿童观
4、儿童是具主体性的人,是在与各种丰 富的活动之中不断建构他的精神世界的。 5、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 力。 6、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 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
现代儿童观
7 、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欢和 需要探索学习,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宝库是 其自身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自我建构。 8、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 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 展的条件,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充分发展。 9、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模仿学 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索学习、操作学 习、阅读学习。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 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继普莱尔后,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G.S.Hall)于20世纪初首次用问卷法对 儿童青少年的行为、态度、兴趣等作了 广泛、系统的调查研究,在西方社会掀 起了一股“儿童研究运动”,对儿童发 展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 用。
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法国的心理学家比纳(A.Binet)首创用 智力量表进行个体差异鉴别,美国儿科 医生格塞尔(A.Gesell)提出了婴幼儿发 育常模,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 物华生(J.B.Watson)建立的儿童情绪的 条件反射理论等,都对学科的形成与完 善作出了贡献。
进化论的影响
达尔文不仅从种系演化的途径研究了人类心理 的发生与发展,也从个体变化的途径研究了个 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他认为,通过对儿童的 观察研究可以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并揭示动 物心理向人类心理的演变过程,儿童成了研究 进化的最好的自然实验对象。达尔文根据长期 观察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就的《一个 婴儿的传略》(1876),是儿童心理学领域早 期的专题研究成果之一。
学前儿童观的演变
讨论:请谈谈你对儿童的认识 或看法。
儿童观:
是指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和看法,儿 童观与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 形态。儿童观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 展而不断变革和更新的
古代儿童观
古代儿童观是以成人为本,儿童对成人 具有依附关系,儿童没有作为人的权利。 儿童必须听成人的话,正如儒家所讲的 “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那时的儿 童是卑贱的,成人只是一味压服儿童, 让儿童顺服听命,儿童只是一个没有个 人身份的雏形的成人,儿童还是国家未 来的兵源和劳动者,而且那时的男女地 位也不平等。
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卢梭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主动自由、理 性和善良因素的结论,以及他呼吁保护 儿童纯真天性,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 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总 体上看,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盛行,对 了解儿童心理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 求。
进化论的影响
在《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1871)中, 达尔文提出“人猿同祖”,并认为人与 动物具有心理上的连续性;《动物与人 类的表情》(1872)则进一步分析了人 类与动物表情上的共性和共同的发生根 源。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有史以来,儿童多半被认为是成人 的雏形,“只是比较小、比较弱、 比较笨的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变得强壮聪明起来,显露出身上确 实始终存在的成人特征。”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在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儿童被认 为是未来的公民,接受成人式的任 务训练。人们甚至从未想过,作为 儿童,他们有自己的天性。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旧约全书》中的观点是,儿童是 被剥夺权利的、邪恶的人,他们生 来就有原罪。这些天生的罪人需要 严加管制,以免变得更为邪恶。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新约全书》中则提到,儿童天生 是无罪的,是善良的,只要环境不 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长大就是好 人。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早期的儿童观可以在艺术作品中得 到很好的反映。儿童最早出现在绘 画艺术中,大约在12世纪,那时画 中的儿童不如说是“缩小了的成 人的心理差异 是巨大的,然而这种差异只是程度上的, 并非种类上的。我们已经看到,人类所 自夸的感觉和直觉,各种感情和心理能 力,如爱、记忆、注意、好奇、模仿、 推理等等,在低于人类的动物中都处于 一种萌芽状态,有时甚至处于一种十分 发达的状态。” --达尔文
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法国思想家卢梭(J.Rousseau)的儿童观 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 尔——论教育》一书中。通过虚构的儿 童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提 出儿童虽然不是成人,但也不是成人的 宠物和玩物。他首先是一个“人”,有 自己的意识和情感的人。成人要尊重儿 童,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 则”,应按照他们的本性,考虑他们的 年龄特征。
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enius)从 人的本性出发,把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分 为四个年龄阶段,并编写了第一本以儿 童年龄特征为基础,系统讲述科学知识 的书《世界图解》。此外,夸美纽斯还 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儿童特点并能促进儿 童心理发展的教育与教学原则。
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英国哲学家洛克(J.Locke)提出了“白 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 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后天的 经验中获得的,因此,儿童心理发展的 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在他看来, 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9/10是由教育决定的。 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 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 很小的年龄就开始。
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除了与近 代社会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 切相关外,有两大因素起了直接的推动 作用。 首先是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 其次是进化论的影响。
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随着社会 观念的变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天性的重要性,越 来越重视利用儿童心理的特点与规律去 教育儿童。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13世纪以后,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如天使、 圣婴耶稣、裸体小男孩普托(Putto)等 开始像儿童了。圆脸蛋的小普托出现于 14世纪末,并且很快就成为一种装饰图 形而盛行于世。但儿童在很大程度上只 是作为成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被点 缀在成人之间。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文艺复兴运动(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的强有 力冲击引起了社会结构和家庭观念的更替,进 而导致儿童观的变革。到15世纪末,出现了很 多关心儿童利益与教育的趋向,印刷术的使用 助长了这一趋势,有关儿童护理与教育的文字 材料都流传开来。但由于文艺复兴的主旨在于 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因而针对儿童的 教材多半是古典科目,教育方式也是强制的、 较死板的。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一直到17世纪以后,一种全新的儿童概 念逐渐形成,人们开始注意到儿童甜蜜、 纯洁、逗人喜爱的天性,把儿童作为有 个性的人来了解和抚爱了。从此以后, 养育健康而又有成就的孩子就成为父母 最关心的事情。
现代儿童观
1、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 本的人权。 2 、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故而不能 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 加于他们,或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 3、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作准备,它具 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他们应当享有快乐 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