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儿童观的演变与建构
模块一 职业理念.儿童观2
(五)陈鹤琴的儿童观
• 儿童心理的七个特征:好动、好模仿、易 受暗示、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 合群
• 1.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的准备,本身具有 价值
• 2.尊重儿童,解放儿童,爱护他的烂漫天真
第二节 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 一、儿童观的构成 • (一)自然构成----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 (二)社会构成----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 (三)精神构成----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二)杜威
• 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 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 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
• 现不代教以育儿:童儿童的中生心活、生为活出中发心、点社,教会中育心便会造成 浪传统费教育: 教师中心、书本中心、教室中心
(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儿 童观
• 1.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
幼儿学习的课程,在教学中以幼儿为主体,实现幼儿的和谐发展。
• 1.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
• 2.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
• 3.因材施教
(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以“幼儿发展为本”,提高身体素质 2.以“幼儿发展文本”,促进智力发展 3.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真题回顾】 ( 2013 上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 () A.学生的发展性 B.学生的自主性 C.学生的主体性 D.学生的独特性
11
•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儿童”的是( ) • A.洛克 B.卢梭 C.皮亚杰 D.杜威 • 答案: B
• 文艺复兴时期的捷克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 育家是( )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蒙台梭利 D.卢梭 • 答案: B
模块一 职业理念.儿童观2剖析
11
•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儿童”的是( ) • A.洛克 B.卢梭 C.皮亚杰 D.杜威 • 答案: B • 文艺复兴时期的捷克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是( )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蒙台梭利 D.卢梭 • 答案: B
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是国家潜力最大的资源、未来的兵源和劳动力。对儿童 的进行教育,就是对未来进行最有价值的投资,这种投 资,利国利民。多投资,才能高产出。
古代
内容结构图
历史演变
中世纪
文艺复兴
启蒙时代 20世纪以来
儿童观
科学内涵
结构 科学内涵
第一节 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儿童观?
• 对儿童的地位与权益的看法, 对儿童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 以及儿童期的意义等。
4
几种主要观点:
• 儿童是“小大人” • 儿童是“有罪的” 所以要体罚 • 儿童是“白板” • 儿童是“花草树木” • 儿童是“私有财产” • 儿童是“未来资源” • 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 儿童就是“人”、“儿童” 讨论:你赞成哪些说法?为什么?
7
• 古代的儿童观( ) • A.是不存在的 B.是不明确的 • C.已经有了明确的儿童观 D.重视儿童
• 答案:B • 中世纪的儿童观是( ) • A.人生而有罪的 B.儿童是小大人 • C.儿童是块白板 D.儿童是自然存在的人
• 答案: A
三、文艺复兴之后的儿童观 儿童是“白板”
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 洛克使用“白板”一说 来表达他对儿童的认识。他假定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 上面原本没有任何标记,后来通过不断积累的经验在上面 烙下的印痕,形成了观念和知识,这就是著名的“白板说”。 这一历史上的学说却一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假设。在更多 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是将儿童仅仅视做周围环境(主要是学 校环境)的产物,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结果,很大 程度上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观
谓的“原罪”。 • 所以用鞭挞、体罚来约束和教育儿童。
•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认识到儿童的 自由与兴趣
• 文艺复兴的“人性、人道、人权”,打击了“原 罪说”,但未意识到儿童本身的独特价位,依旧 是讲儿童视为双亲的附属品。
以上对现代儿童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现代的儿童观
• 1.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的个体。 • 2.儿童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 • 3.儿童的发展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 4.儿童是一个稚嫩的个体。 • 5.儿童是“整体”发展的人。 • 6.儿童学习的生活化和游戏化。 • 7.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幼儿来自育学儿童观及其发展历程
一、儿童观
•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 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 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等问题。
二、儿童观的发展历程
• (一)古代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 • 尚未发现儿童与成人的不同,只是把儿童视为缩
小的大人。
• (二)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 罪
回顾内容
• 1.什么是儿童观? • 2.儿童观发展的历程变化有哪些?请简单谈谈。 • 3.现代的儿童观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谢谢观看!
(四)文艺复兴结束后,儿童观开始出现了转折。
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白板说”的儿童观,认 为儿童不是生而有罪,而是纯真无暇的白板,有巨大的 可塑性。
18世纪法国卢梭提出了“自然论”的儿童观,指出了儿 童独特存在的价值,有自己内在规律的自然的存在。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提出了尊重儿童的世界,尊重 儿童的发展规律。
学前教育学儿童观的演变
(三)慈幼习俗
1、爱幼少 [《周礼·地官·大司徒》]一曰慈幼[ 慈幼,爱幼少也。],
二曰养老,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2、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士民有子,自有幼弱不胜 养为累者,有三幼者无妇征;四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之葆 [ 葆,保姆。],受二人之食[ 由官家给以二人之食。],能事[ 能 事,谓幼者见长,能自理事。]而后止,此之谓慈幼。
儿童时期自有儿童时期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方法, 企望以成人的方法代替儿童的方法,那是最愚笨的事。
——卢梭
3.裴斯泰洛齐的儿童观
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善的,提出了“发展适宜性教育”这种当代 观点的萌芽。
人性是在自然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类的发展则遵循普遍法 则,受外在力量的控制。他坚持认为,“发展是连续的、循序渐 进的过程”这个自然法则以及每一个阶段在进入下一阶段前都必 须发展完全的规律。
这种教育观受到中、上流阶层的支持。
洛克在他著的《教育漫话》中把儿童看作“白板”,反对 体罚教育,正是从理论上概括了这一新倾向。
2.卢梭的儿童观
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 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作人看待,把儿童当儿 童看待。
强迫儿童接受成人应知道的东西,抹杀了儿童认知 和发展的特点。
这种人类观认为,人是根据经验思维带来“自然”认识的 转变,人是完全可以认识的、自由的、有规律性的活动体。
这种人类观使儿童从传统社会的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从 而确信人类的进步引申出了儿童是自由而具有发展可能性的 存在这一儿童观。这是人类对儿童认识的一个重大进步。
(三)儿童的发现 1.洛克儿童观
儿童生来就是没有原罪是纯真无暇的存在;它抨击体罚, 主张报酬、激励和竞争的教育。
蒙台梭利的教育计划是建立在对儿童期特征的敏锐的洞察以及 坚信早期教育是救助社会的关键的观点之上的。
《儿童观的演变》PPT课件
(3)语言特点:反复使用“我”、“我的” “不”来反抗外界 控制等;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开始“有意志” 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家长常说的“犟
2-1-5 儿童观的演变
(一)古代的儿没童观:儿童就是小成人大人
(二)中世纪的有儿童观:儿童生而中有罪
儿
心
(三)文艺复兴童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的
概
新儿童观念
发
(四)理性时代或启蒙时代的儿童现儿观:“儿童的发现”
(五)“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对童科学儿童观的召唤
(六)儿童心理有儿学的建立: 正常的生长、 相互影响 发育
儿童的认知、 情感、意志 和个性等方 面的 发展
2-1-4 儿童观的内涵
儿童观是 人们对于儿童 的根本看法、 观点和主张等 的总称。
(七)20世纪:“儿童的世纪”及其问题 20世纪,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发生了哥白
尼式的变化 1.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2. 杜威的进步主义儿童观——“儿童中心论”
的明天。
•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的箭靶, •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看一个妈妈如何对待孩子?
—宝贝,好孩子都自己穿鞋,你能自己穿吗?
—能!可是孩子很难一次穿上,哭着说: —妈妈,我不能自己穿鞋,我不是好孩子;但是,我能自己穿
学前教育学(第五章)
以男性为中心,男尊女卑,女童的地位极其低下。
第一节 儿童观的变革
二、近代的儿童观
对儿童有了“新的发现”,人们开始意识到儿童作为一个独立个体 所具有的价值和权益。
儿童发展是指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过程。
儿童具有天赋力量,具有可发展的潜能。
第五章 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儿童观的变革 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第一节 儿童观的变革
一、 古代的儿童观 二、近代的儿童观 三、现代的儿童观
第一节 儿童观的变革
一、古代的儿童观
以成人为本位,儿童对成人具有依附关系,儿童没有作为人的权力。
儿童发展是指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过程。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兵源和劳动者,是家族香火的延续,是光宗耀祖 的希望。
第二节 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三、科学学前教育观
1、热爱儿童
5、教育要儿童化
(平等、关心、理智) 儿童发展是指身体(的从儿成童长生和活经心验理着手的)成熟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2、尊重儿童(信任、尊重隐私、
自信心、自尊心、拒绝体罚)
6、多种教育相结合
(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3、全面教育儿童(体智
德美)
第二节 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一、 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二、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三、科学学前教育观
第二节 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一、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1、现代胎教的兴起 2、超前教育观念与超常儿童的培养。(开发) 3、儿童发展本身开始作为教育的目标(功利性目的) 4、全面发展教育实质就是因材施教(平等教育实质并不平等) 5、对学前教育的新认识(儿童学习活动、师生关系)
学前教育中的儿童观及演变
3.儿童观的精神构成 儿童有自己独特需求、兴趣、价值,也是一种的
精神存在,儿童观也须对此做出回应。价值和权利并没有受到认可和重视,只是
缩小了的成人,那时候并没有明确的儿童概念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中的儿童观 及演变
儿童观的含义
(一)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成人如何看待 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涉及儿童的权利与地位、生长特 点、发展的形式和成因、儿童期的意义以及教育和儿童发展 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二)儿童观的不同形态
第一,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指在一定社会中居 统治和支配地位的人们所认定的儿童观,呈现一元 化特点。
(二)近代的儿童观 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普遍觉醒,人的价值、
尊严、地位、智慧得到肯定。
洛克提出“白板说” : 卢梭的儿童观 :自然主义 我国近代,批评封建文化和封建礼教的同时也极力把儿
童从落后的旧文化中拯救出来。
卢梭
(三)现代的儿童观
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和福禄贝尔进行了教育方面的实践研 究,为建立科学的儿童心理学提供一些基础。1882年,普 赖尔出版《儿童的精神》。
第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指哲学、心理学、 教育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所持有的儿 童观,往往是多元的。
第三、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即广大国民对儿童 的基本认识和态度。
(三)儿童观的结构 1.儿童观的自然构成
儿童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儿童观必然包含对其自然构 成层面的认识。
2.儿童观的社会构成
19世纪末,尊重儿童的呼声愈益高涨,杜威和蒙台梭利 。
20世纪初国际联盟通过《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1990年,世界儿童问 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 《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
2016学前教育学(高教版)教案:3.1学前儿童观
第三章儿童观与儿童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观一、儿童观的演变历史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儿童的认识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儿童是“小大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
2、儿童是“有罪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
3、儿童是“白板”“白板”是空白的板或擦过的黑板。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块白板,成人可以任意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象是一张白纸,洁白无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4、儿童是“花草树木”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的倡导,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在儿童观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需要。
提出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去儿童,儿童应该象个“儿童”,要倍加珍惜童年的生活。
尊重儿童具有的纯洁美好、独立平等的自然本性。
5、儿童是“私有财产”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隶属品。
父母可以左右儿童的命运,控制儿童的生活,决定儿童的一切事情,要求儿童学习许多并不感兴趣的课程,把儿童培养成为他们认为是最理想的人,压服儿童,让儿童唯命是从。
儿童特别是男童被认为是家庭的希望、传宗接代的工具,开始重视儿童、关心儿童,但儿童仍然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附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地位,与其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依附关系。
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家庭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学前教育学---儿童观的演变
环境决定论
•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把他们放在特殊环境中 教育… 我都可以使他成为医生、律师、商界领袖、乞丐或窃贼。
二、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教育
社会环境有宏观和微观之分。教育领域作 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是一种 特殊的人造社会环境,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 的客体因素中居于主导地位。
性、道德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成人,他们是正在发展中 的人。不能因为儿童弱小、需要保护,就轻视他们,使他
们被动发展。儿童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应
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在出生、成长、发育的过程 中,成为自主的行动者,能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充分
行使自己的权利。
现当代的儿童观
现当代的儿童观,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下,认为儿童首先是“人”,其次儿童就是“儿童”。
视觉的发育 听觉的发育 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触摸觉的发育 动作及运动能力的发展
2. 儿童心理的发展 (1)智力的发展 (2)语言的发展 返回
二、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①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 长、发育与成熟等。其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遗传,即
亲代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现代社会儿童观的内涵
案例:幼儿园中班看图讲述“战胜大灰狼”
课程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让学前儿童能根据画面连贯的讲述故事情 节,学习并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 课程内容:选择了4幅图片,上面画有春天里小动物活动的情景;课程
实施中教师强调幼儿观察动物们在春天的活动,并按照预定的课程计划严
格执行。 教师:“上课了,大家快点坐坐好。”
儿童是“私有财产”
学前教育学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第一节
讨论:科学儿童观应该包含哪些关键词呢?
(四)科学儿童观 1.儿童是人
尊重儿童尊严、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
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1)儿童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和需要 (2)儿童具有个体差异性 (3)儿童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个体
• 欣赏绘本后,说说观后感。
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1)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的原则 (2)无歧视原则 (3)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4)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
————《纪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 儿童看着是纯洁无暇的“空白板”,他认为人出 生时,心灵就象白纸或白板一样,上面没有任何 记号、任何观念,只是由于后来的经验,才在这 块白板上留下了印迹,人的心灵中才会出现观 念。
2、儿童是“种子”
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儿童是 “上帝的种子”,“任何人在幼年时播下什么样的 种子,那他老年时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 。
“在古希腊,斯巴达人住在旷野之中,共餐而 食,过一种军营生活。所生下来的儿童由诸长老根 据其体格是否健壮而决定弃留;儿童7岁时即离开母 亲,到军营中生活并接受军训,随时准备加入战 争”。
2、儿童是“私有物”
在我国古代有“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说法。
3、儿童是“有罪的”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仗打他,他必不至于 死。你要用仗打他,就可以从地狱的深渊救出他 的灵魂”。
出生权
生存权
健康权
………
Thank you !
1959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扩大和加 强了儿童的权利,并把儿童的主体作用提高到了重要的地位。
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 发展世界宣言》《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行动计划》,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儿童观念,呼吁各国政府和 各社会阶层,要让每位儿童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儿童发展(第一版)》绪论
一、 西方儿童观的演进历史
(五)“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科学儿童观的铺路者
19世纪,教育领域中出现了“教育心理学化”的运动,主张教育应以心理学 规律作为依据。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和福禄贝尔是这一运动的主将。
(六)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建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证基础上的儿童观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了《儿童心理》,这部著作是 他对自己的儿子从出生到 3岁末的系统观察日记。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实证的科学 儿童心理学的创立。
一、 西方儿童观的演进历史
(七)20世纪:“儿童的世纪”,儿童研究科学化
在20世纪,传统的成人和儿童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变化首先发生在学校里。过去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而杜威倡 导学生中心论的师生关系,把学生比作太阳,教师应当围绕学生转,应当认识儿 童,根据儿童的特点来组织课程、教材、教法。
二、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进
(二)中国近现代的儿童观
2. 陈鹤琴的儿童观与幼儿教育实践 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为我国儿童教育的科学化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陈鹤琴认为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具有可塑性,认定“幼稚期(自生至 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应当把幼稚期的教育当作整个教育的基础。
1. 儿童的发展取决于教育 2. 对待儿童要人道化和个性化
(四)挣脱了束缚、划时代的儿童观:“发现儿童”
在17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生来就是没有原罪 的、纯真无瑕的存在;反对体罚,主张激励和竞争的教育。洛克主张允许儿童有 适合他们年龄的自由和自主,不要用不必要的约束去限制他们。
二、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进
(二)中国近现代的儿童观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和西方都兴起了一股“儿童本位”的思潮,由此产生 了“儿童本位”的儿童观。
第一章 儿童观
思考:
无论古今,儿童有什么共同之处? 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概括。
一、儿童观的历史演进
何谓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这是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对儿童的认识。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儿童观。
1、古代的儿童观 2、中世纪的儿童观 3、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4、启蒙时代的儿童观 5、“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时期的儿童观 6、儿童心理学的建立促使科学儿童观的出现 7、20世纪:“儿童的世纪”
第一章 儿童观
西方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我国儿童观的演变及其现代化
儿童是什么样的人
1、古人笔下的儿童: 幼儿学步,见小鸟行啄,鸣声啁啾,引手渐近,欲 执其尾。鸟欺其幼也,前跃数步,复鸣啄如故焉。凝 睇久立,仍潜行执之,则扈然而飞。鸟去,则仰面谰 唠而呕呢,鸟下复然。 ——史悟冈《西青散记》 予三五岁时最愚,夜中见星斗阑干,去人不远,辄 欲以竹竿击落一星代灯烛。于是叠几而乘屋,手长竿, 撞星不得,则反仆于屋,折二齿焉。 ——舒白香《游山日记》
今人笔下的儿童
小时候在马路上走,不喜欢走,喜欢奔。 小时候在马路上走,看上去的大人都好高,我是个小矮子。小 时候在马路上走,看见一个可以藏起来的拐角,就躲在那里,对 走过来的同学说:不许动!小时候在马路上走,老要蹲在马路边小 摊前苦苦地望,可是没有钱买玻璃弹子和香烟牌子,交给十字路 口的警察叔叔了。小时候在马路上走,春天,折断过嫩绿的柳条; 夏天,跳起来,拍下正飞的蜻蜓,还想捉一只在叫的知了,但是, 树太高;秋天,不懂落寞,踩着的树叶,声音是脆的,踩了一片, 又踩了一片;冬天,啊哈,汽车不能开了,地上有好厚的雪,我 们打雪仗,雪团打在一个老爷爷的白胡子上。 ——梅子涵
儿童观的演变
(3)儿童是历史之子:指儿童或童年是历史的产物, 是生命进化的结果
(4)“儿童是成人之父”和“成人之师”:儿童的发 展是人类祖先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儿童创造了成人” (《皇帝的新装》之例)。儿童的生活不像成人那样 刻意追寻规律、不像成人那样追求功利。
二、儿童福利与权益的发展
(一)《日内瓦儿童保护宣言》 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发表。大意:
第二章 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演变 (一)定义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主 要包括人们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地位和权利、 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的生长发展的原因与形 式,以及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问题 的看法或认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或观念的 总和,就构成一定社会的儿童观。
儿童观是教育观的依据,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会 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观。
(二)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1、儿童地位观
不同的儿童地位 观
国、家本位的儿 童地位观
时间 14世纪之前
主要思想
儿童是国和家的财富,是劳 动者和兵力的来源,是家 族繁衍的工具。
人本位的儿童地
位观
14世纪以后
儿童不是天生的罪人;儿童 是学习的主体;应该保证 儿童的健康、生命和教育 机会
2、儿童能力观
不同的儿童能力
积极主动论 儿童是积极的探索者、发现者,同样的环境对不 同的儿童产生不同的影响;儿童的发展是多层 次、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4、认识“儿童”
(1)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认识儿童的发展:儿童是人, 但不是小大人。
儿童声来就是没有原罪的纯真无暇的存在;儿童具有 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
(2)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儿童实际上是 有他自己的智慧、思想,有他自己的世界。他的思想 和世界不是成人灌输给他的,而是他自己构建的。
概括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儿童观的形成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儿童观;
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
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
3、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新的儿童观;
4、启蒙运动时期的儿童观,从洛克、裴斯泰洛奇、卢梭、蒙台梭利、杜威,儿童地位逐步上升,儿童中心观逐步确立;
5、现代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儿童是财产,儿童是投资,“国”本位、“家”本位、“神”本位和“人”本位的儿童观;。
儿童观的演变历程
儿童观的演变历程
儿童观的演变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和现代的不同时期。
在古代,儿童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财富,主要承担着劳动和兵源的角色,同时也是家族繁衍的工具。
这种儿童观强调儿童对家庭和社会的价值,而忽视儿童的个体性和权利。
到了中世纪,随着宗教和神学的影响,儿童被视为有罪的,需要接受惩罚和赎罪。
这种儿童观强调儿童的罪恶和需要接受惩罚,而忽视儿童的善良和无辜。
在近代,随着启蒙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儿童观开始发生变化。
儿童不再被视为有罪的或需要接受惩罚的,而是被视为具有独立个性和权利的个体。
这种儿童观强调儿童的自由、平等和尊严,以及儿童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权利。
在现代,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儿童观进一步演进。
儿童不再被视为单纯的客体或受
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
这种儿童观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以及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引导儿童发展潜能和创造力。
儿童观的演变历程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从古代的将儿童视为家庭和社会财富的工具,到现代的将儿童视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这种演变反映了人类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化。
儿童观的发展演变过程
儿童观的发展演变过程
古代儿童观的特点是重视传统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在古代社会,儿童通常被视为家庭的延续和传承。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遵循家庭和社会的规定,尊重长辈和权威,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家长和长辈对儿童的教育非常严厉,注重纪律和道德教育,以塑造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到了近代,随着启蒙思想的兴起,儿童观发生了一些转变。
人们开始意识到儿童的特殊性和独立性。
他们开始提倡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这个时期的儿童观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自由发展,主张尊重儿童的独特需求和权益。
20世纪是儿童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随着儿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对儿童的内心世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他们认识到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维和情感。
为了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人们开始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儿童保护法律法规,保护儿童的权益和利益。
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人们认为,儿童的成长应该是一个多元化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他们应该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知识和经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现代儿童观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求家长和社会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总结起来,儿童观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概括为从重视传统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到重视儿童的自主性和自由发展,再到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和全面发展。
这一过程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儿童的认知不断深入,儿童观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儿童的独特性和权益,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儿童观.完美版PPT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 《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 通过
• 共54项条款,在1990年1月26日开放签约的第一天,就 有61个国家签字,在国际公约领域是空前的。
– 遗传决定论 《儿童权利公约》是儿童的权利法案,它所规定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陶行知 强调每一个儿童平等的保护权利。 盖其将来人格之如何,全在此时也。 儿童观的结构4—儿童作用观 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儿童和成人一样应得到人的尊严和尊重,享有生存、生活和学习权利。
声音差别和气味)
– 意义:为学前教育提供依据,促进世界各地重视和发展学前 教育
• 思考:enjus、J.Lock、J.J.Rousseau的儿童观 是哪种能力观?
儿童观的结构4—儿童作用观
• 消极被动观 – 环境决定论 80%的父母和老师赞同“打你是为你好”。
孔子、战国考察政绩的标准之一、制定相关礼仪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内容
• 积极主动观 1.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各方面尚不完善,需要科学地、合理地照顾和保护
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儿童和成人一样应得到人的尊严和尊重,享有生存、生活和学习权利。 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儿童发展
– 20世纪50年代 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
• 涉及到儿童的 –能力与特点 –地位与权利 –儿童期的意义 –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 –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 –等诸多问题
儿童观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教育观
一、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树立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的意识,但是服务不是代
替,应是引导幼儿,帮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做自己的
主人。 二、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 的教育
1. 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幼儿,不能孤立、片面地只强调某方
面的发展,忽视人的整体和谐的发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第四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第一节 儿童与儿童发展
第二节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略)
第三节 儿童发展学习理论(略)
第四节 儿童观 第五节 儿童权利 第六节 教育观
§4-1 儿童与儿童发展
一、儿童: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 权利公约》将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的任何人”。
二、发展:发展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 有规律地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三、儿童的发展: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 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中国近现代的儿童观 鲁迅先生:“民族魂”鲁迅在1918年5月的《新青年》 上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指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 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 ——《我们现在 怎样做父亲 鲁迅的《风筝》被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大概有两个方面 的原因。一则因为其中一句著名的话:“游戏是儿童最正当 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 热爱儿童,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幼儿,爱每一个孩子。 “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但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
爱。”
把握爱的尺度,深了是溺爱,浅了是伤害;爱而不溺, 严而有格。
(三)我国对儿童权利的肯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儿童权利获得认可的根本保障。 1992年,我国政府批准《儿童权利公约》 199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 人应享有受教育权,生存权,发展权,和受保护权等。
• 1992年,国务院颁布《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 2001年,国务院再次颁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年— 2010年)》 。 • 2006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 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 案)》。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生理发展
心理发展
儿童身体 正常的生长、 相互影响
儿童的认知、
情感、意志
发育
和个性等方
面的 发展
四、儿童发展的规律(了解) (一)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神经系统发育90% 在6岁前完成个性、性格、气质等初步形成期多种身体机
能发展的关键期
(二)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 (三)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1.性别差异 2.个体差异 3.文化差异 (四)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五)儿童发展是一个整体:木桶理论
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子
2.成人本位的文化蔑视儿童——小孩儿懂什么? “中国看不起小孩”(周作人:《苦竹杂记· 儿时的回 忆》),成人要求儿童快快结束儿童期,用长袍马褂将儿
童打扮成成人的样子,用四书五经作为催熟剂灌输给儿童。
3.把儿童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养子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4.把子女看作光耀门第的工具:父以子贵 子女攀比 5.性别歧视:男尊女卑、传儿不传女
一、儿童观的内涵
二、西方儿童观的演变(P34)
(一)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
(二)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罪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的 新儿童观(认为儿童生来就是没有原罪的纯真。) (四)理性时代或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发现儿童” (五)“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
儿童不是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教育目标也不是使儿
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
第四,儿பைடு நூலகம்是行使权利的主体。
§4-5 儿童权利
一、儿童权利的含义与意义
• 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做某种行为 以及要求国家和其他公民作或不做某种行为的资格; • 义务是指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某种 法律责任。 • 儿童权利是指儿童作为权利主体,享有与成人彼此平等 的利益、价值、尊严、自由等。 • 1959年,《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儿童权利公约》 。
•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三、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首先,儿童是人,具有和成人一样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
第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身心稚嫩需要保护;又具有充 分的发展潜能,需时间和空间去成熟发展;且存在个体差 异,需因材施教。 第三,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4-3 儿童发展学习理论(略)
(一)精神分析理论 1. 弗洛伊德心理性欲理论 2.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4-4 儿童观
儿童观是 人们对于儿童 的根本看法、 观点和主张等 的总称。
2. 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学前教育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内容、方法适宜;抓住幼儿发展“敏感期”;理解 其“最近发展区” 四、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五、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六、尊重热爱幼儿
1. 尊重幼儿,要信任儿童,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 信心,使每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要尊重儿童的隐私, 保护儿童的自尊心,杜绝体罚。
四、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 “国”本位的儿童观:斯巴达 “家”本位的儿童观:儿童是“私有财产”、传宗接代
“神”本位的儿童观:以色列民族
“人”本位的儿童观 :诗歌:你的儿女并不是你的儿女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纪伯伦
•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 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一)儿童四大基本权利 一是生存的权利:有生命权、健康权和接受医疗关怀的权利; 二是受教育的权利:有接受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权利;(最重 要,也是最基本的权利) 三是参与权和发展权 四是受保护权:有免受歧视、虐待和忽略的权利,孤儿、难民 中的儿童等困境儿童应受到特殊保护。
(二)《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权利四个基本原则(P36) 第一,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第二,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 第三,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 第四,无歧视原则
(六)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儿童观在科学层面上出现
成为可能(1882年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一书)
(七)20世纪:“儿童的世纪”
20世纪,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化 1.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现儿童” 2. 杜威的进步主义儿童观——“儿童中心论”
三、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 1.“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伦理纲常中的儿童 父亲掌握着子女的生死大权, 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