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乘法》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乘法》教材分析今天我要跟大家一起交流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以下是我对这一单元教材的一些所思所想。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阐述。
小学阶段的整数乘法教学从二年级上册的表内乘法开始,到三年级上册的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再到三年级下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及笔算乘法;最后结束于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三下的《乘法》这一单元学习的展开采用的是“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乘法实际应用”的单元活动序列,具体结构如表格所示。
第三板块是单元课时内容分析,老师们,我们知道算法和算理是运算教学的两大主体,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废偏。
这一单元的所有课时,可以说走的主线都应是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明晰算理。
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这一课的学习其实是基于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一课的学习经验,在这一课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并发现个位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运算规律。
本课呈现的例题中,尚未探讨过计算方法的有4个算式:50×10,30×20,12x40,120x40。
它们的算理明晰又是需要借助三年级上册学习过的这几个算式展开的:50x10,就是50个10,所以等于500。
30×20,就是30乘2个10等于60个10,所以等于600。
12x40,就是12乘4个10等于48个10,即480。
120x40,又是在12×40的基础上说明,就是12个10乘40等于480个10,所以,120x40=4800。
在明白了算理之后,我们可以总结出算法,算法就是人人都需掌握,确保能正确计算的最简洁方便的方法,在这里就是我们上册也说过的“遮0添0”法。
我们的学生自己取的名字很可爱比如:“遮零大法”“挡零大法”“盖零大法”等等。
第二课时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我们知道无论“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是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它们的算理和算法是相通的,乘法教学的内隐思想是“转化”,其原理是“拆分”,拆分成几步积,再求其和,这也正是后续乘法分配律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教学的“内核”。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学校:教学班级:教师姓名:一、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多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
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
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七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除法”。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同时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第三单元“乘法”。
在这一单元里,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四单元“千克、克、吨”,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第六单元“认识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1]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1]找规律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题目)让同学们找一找,填一填。
2、同学们,刚才你们做这两道题,是不是觉得挺快就解决了问题?这里面有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二、探索规律1、(出示“算一算”的三组计算题)(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
(2)(四人小组)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特别是“50×10”、“30×20”、“12×40”、“120×40”要让学生说清楚计算的过程。
(4)(四人小组)讨论探索每组中两个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
(5)(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6)思考:如果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来计算150×30的话,算法有几个步骤?使学生明确有两个步骤:先计算15×3=45,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50×30=4500。
三、尝试练习1、书P27“试一试”第1、2题。
2、教师巡堂进行个别化教学,发现学生计算错误,及时给予个别指导;或全班勘误订正,抽查个别学生是怎样计算的,是否正确地掌握了计算程序。
四、巩固强化要求学生直接口算填表。
五、实践应用书P28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讲评时,可让学生尝试列一列综合算式,复习一下。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3单元 乘 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3单元乘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
2. 乘法与加法的关系: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能够将乘法算式转换为加法算式。
3. 乘法口诀:学习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运算。
4.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基本概念、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乘法口诀的运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乘法口诀表、乘法运算卡片。
2. 学具:乘法口诀表、乘法运算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乘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乘法的基本概念,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 乘法口诀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口诀,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运算。
5. 练习与讨论: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乘法的基本概念、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2. 乘法口诀表。
3.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乘法运算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
3. 拓展练习:研究乘法运算的规律,发现其中的数学奥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 北京版 (1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北京版 (10)一、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乘法口诀表口算乘法。
2.能够应用乘法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能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形成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乘法口诀表的掌握与应用。
2.分解乘法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表1.让学生听老师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2.辅导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表,检查他们是否掌握。
2. 分解乘法1.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一步步做题。
2.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乘法口诀表步骤一:口算乘法1.让学生快速计算出10个乘法的结果,并检查答案。
2.教师讲解乘法口诀表的意义,肯定学生的努力。
步骤二:掌握乘法口诀表1.让学生拿出乘法口诀表,和老师一起念乘法口诀。
2.让学生自己默写乘法口诀表,检查其掌握情况。
2. 分解乘法步骤一:观察图片1.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了解什么是分解乘法。
2.指导学生读题,理解所要求的概念。
步骤二:一步步做题1.让学生在小组中完成题目的分解。
2.老师巡视教室,指导学生。
步骤三:小组讨论1.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题目,并相互交流。
2.让学生掌握“合作互助”、合作意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乘法口诀表以及分解乘法。
在口算乘法方面,老师用简单的口算题和乘法口诀表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在分解乘法方面,通过小组讨论,激励了学生掌握分解乘法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学会合作互助,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在跟踪评估中,教师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并给予相关的帮助和鼓励,以便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
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课时找规律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10×3= 50×8= 40×2= 50×4=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1、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2、揭示新课题。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教学“找规律”。
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问: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口诀。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总价、数量等。
3.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与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乘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乘法口诀的掌握和应用。
3.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2. 乘法与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乘法表、计算器、教鞭、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乘法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乘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进行乘法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乘法口诀的掌握和应用1. 复习:复习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讲解:讲解乘法口诀的构成和应用,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进行乘法口诀的练习,巩固记忆。
第三课时: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出乘法的运用。
2. 讲解:讲解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方法,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进行实际问题中的乘法运用练习,巩固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1. 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乘法口诀的构成和应用。
3.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作业设计1. 乘法计算练习题。
2.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练习题。
课后反思1. 学生对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课件
视窗
······4×3 ······20×3 ······4×20 ······20×20
古印度是从高位开始算的。
24 × 23
4 ······20×20 8 ······20×4 6 ······20×3
+ 12 ······4×3 552
用画线的方法也可以计算乘法。 24×23
2
3
2
4 400 +140 +12 =55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乘法
电影院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 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 法。能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通 过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方法的多样化,并会通过估算解释运算结果的 合理性。
能能娃学数学,我来评一评:
1、我会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2、我能用竖式来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计算。 3、我能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1.光明小学有15个教学班,平均每版有38人。 ⑴ 这所学校的学生有600名吗?你是怎样估算的? ⑵ 算一算,这所学校有多少名学生?
2.他能在30分内录完这篇稿子吗?
3.计算。
4.三⑵班有42人,每人买1个书包和1个铅笔盒。
你知道吗?
用“视窗”来记录心算结果。
24 × 23
12 60 80 + 400 552Βιβλιοθήκη 21×26= 546(个)
20×26=520
× 20 1
1×26=26
20 400 20
520+26=546
6 120 6
400+120+20+6=546
21 × 26
126 4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北师大版(2023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乘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乘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非领导者。我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乘法的理解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然而,我也意识到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于乘法口诀的记忆,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仍有部分学生掌握不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巩固。其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是习惯于使用加法,而不是乘法。这说明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这一知识点还需要进一步强调和练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乘法》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概念和应用2.掌握乘法口诀表3.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4.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乘法算法5.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认识乘法导入1.让学生回忆加法的概念和应用,引出乘法和加法的区别2.通过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例如:班里有3排座位,每排座位有5个,那么班里有多少个座位?告诉学生1.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2.用×表示两数相乘。
示例1.让学生自己算出2×3=6,3×3=9等。
2.让学生自己找乘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乘法的应用。
第二课时:掌握乘法口诀表导入1.通过乘法的渐进式推广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表2.让学生一起展示乘法口诀表主要内容1.让学生通过数学游戏来巩固乘法口诀表的学习。
2.通过课堂表演和小组交流,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第三课时:简单乘法计算导入1.让学生自己推算2×2=4,3×4=12等。
2.让学生发现乘数和被乘数的位置可以调换。
练习1.给每个学生发放答题卡,在答题卡上让学生完成简单的乘法计算,包括数字的大小,乘法公式等。
2.让学生交换答题卡,相互检查,并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讲解。
第四课时:实际应用乘法算法导入1.通过买东西时的找零、购买物品时的计算等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乘法的实际应用。
2.让学生思考应用乘法算法的优势和特点。
练习1.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乘法的计算练习,例如:有4个盒子,每个盒子里有7只球,一共有多少只球?2.让学生将乘法穿插到其他数学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概念和应用。
2.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表和简单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应用过程。
2.让学生能够运用乘法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通过举例、练习、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2.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 北京版 (10)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乘法北京版 (10)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使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表内乘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概念2. 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3.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概念,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加法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明确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练习。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表内乘法计算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乘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跟上教学节奏。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八、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乘法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题过程。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 乘法-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乘法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乘法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乘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乘法算式: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构成,包括乘数、被乘数和积。
3. 乘法口诀:教授乘法口诀,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4. 乘法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构成。
2. 熟记乘法口诀,能够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3. 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2.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白兔种菜”的故事情境引入,讲述小白兔种了3行5列共15棵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乘法计算。
2. 讲解乘法的意义:讲解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 学习乘法算式:讲解乘法算式的构成,包括乘数、被乘数和积。
4. 教授乘法口诀:讲解乘法口诀,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忆口诀。
5. 练习乘法口诀:让学生进行乘法口诀的练习,纠正发音和记忆错误。
6. 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小白兔种菜”的问题,并解释答案。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乘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乘法的意义2. 乘法算式:乘数× 被乘数 = 积3. 乘法口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填空完成乘法算式。
(2)应用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作业答案:(1)填空题答案:例如2 × 3 = 6(2)应用题答案:例如小白兔一共种了15棵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乘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乘法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乘法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单元——乘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简单的乘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乘法口诀表。
学具:练习本、笔、乘法口诀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提问:如果每排有3个桌子,教室里有几排桌子?学生可以回答:教室里有3排桌子。
这就是乘法的概念,我们将3个桌子排成一行,叫做3排,每排有3个桌子,一共就是3×3=9个桌子。
2. 认识乘法:讲解乘法的意义,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方法。
例如:3×4表示3个4相加,即4+4+4=12。
3. 乘法口诀:教授乘法口诀,让学生通过记忆和理解来掌握口诀。
例如:2×3=6,口诀是“二三得六”。
4. 乘法计算:讲解乘法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例如:计算3×4,答案是12。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如果有5排桌子,每排有3个桌子,一共有多少个桌子?答案是5×3=15个桌子。
六、板书设计板书乘法口诀:2×3=6 二三得六3×4=12 三四十二4×5=20 四五二十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2×3=____,(2)3×4=____,(3)4×5=____。
2. 选择题:(1)如果有4排桌子,每排有3个桌子,一共有多少个桌子?A. 12个桌子B. 15个桌子C. 18个桌子(2)如果每排有5个桌子,教室里有3排桌子,一共有多少个桌子?A. 10个桌子B. 15个桌子C. 20个桌子答案:1. (1)6 (2)12 (3)202. (1)C (2)C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较高,能够掌握乘法口诀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找规律|北师大版
找规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找规律。
【教材分析】《找规律》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是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起始课。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初步感受积的变化规律,理解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材设计了“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等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需要我们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我们要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
教材仅仅安排了“算一算”三组算式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去发现规律。
可是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就会有所感悟:比如纵向看这三组算式,它先出示5×1(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再出示5×10(一位数乘整十数——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最后出示50×10(整十数乘整十数——新知),这样的顺序充分体现了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再横向看,先出示50×10(表示50×1个十=50个十=500),再出示30×20(表示30×2个十=60个十=600),最后出示120×40(表示120×4个十=480个十=4800),这样的顺序充分体现了新知的学习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编者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这三组算式,不仅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和“两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的变化规律;还发现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然后让学生通过“试一试”“练一练”,巩固算法,再次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同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两者的意义与算理基本相同。
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试一试、想一想、比一比等一系列算法活动,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
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一般能列竖式计算,但由于计算不够细心,导致失分,有的学生往往不看清题目要求,带☆的没有进行验算。
不少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
部分学生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不能根据题意灵活地选择算法。
学生学习习惯不良,部分学生存在马虎、书写不工整、不认真审题、不认真检查等不良学习习惯。
教学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4.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并解决问题,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发挥出具体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2.把学习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倡导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现实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估算,什么时候需要计算。
结合具体实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乘法》单元课 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乘法》单元课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前后知识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以及学习了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两数乘两位数,是学习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起始课。
表1:《乘法》单元前后知识联系(二)单元学习内容主要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一步运用乘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如下:表2:《乘》单元学习内容二、单元教学目标(一)学科性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交流算法的过程,理解算理。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养成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学习习惯。
(二)创新性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乘法相关问题的能力;2.能结合实际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意识以及能力。
(三)教育性目标1.通过与他人交流算法和算理的活动,初步养成善于倾听、勇于表达、反思质疑的良好习惯。
三、单元三课规划(一)原教材教学规划表3:《乘法》单元原教材教学规划三、单元三课教学规划表4:《乘与除》单元三课教学规划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知识应用整合课四、单元三课实施(一)单元课教学案例1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2.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交流算法的过程,理解算理。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养成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学习习惯。
3创新性目标在单元知识体系的建构中,积累数学探究的经验。
【学习重点】了解“乘法”这一单元每一课的知识点,形成本单元的乘法竖式计算结构性知识。
3.学习过程我们根据单元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其流程如图所示:图1:小学数学单元课教学流程图(1)引入,把握新旧过渡①结合课件演示,回忆学习乘法是从意义、计算、应用几个方面学习,并回忆乘法已有学习基础。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 北京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北京版(1)教学目标1.能够用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方法计算简单的乘法问题2.能够对乘法问题进行口算,根据口算结果填写数字3.通过练习加深对乘法概念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1.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口算和列竖式计算2.通过实践练习加强对乘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1.能够用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方法计算简单的乘法问题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口算和列竖式计算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用抽认卡进行抽认,将乘法口诀迅速复习,并用简单的口算题复习学生的口算技能。
讲授新课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方法1.教师用白板上写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乘法式样例,例如:5 × 23 = 。
并询问学生如何计算。
2.学生回答,并进行讲解,告诉学生用“横式计算法”解决此类问题,讲解解题步骤。
3.老师用板书写出解题步骤:1.注意单独乘个位数时要填写的进位数2.从最高位开始按列,依次计算每一项的乘积3.将每一项的乘积累加求得答案。
乘法口算和列竖式计算1.教师给出若干例口算、竖式计算的乘法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解题演示。
提醒学生在口算或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答案的位数是否正确,多余的零如何去掉。
2.学生进行练习,并进行相互考核、讨论,发现错误并帮助纠正。
练习老师出题供学生进行加强练习,其中包括练习10分钟口算,10分钟竖式计算,用以加深对乘法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计算能力。
拓展请学生查找乘法的应用,例如乘车、乘船等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以加深对乘法概念的理解。
课堂作业四道练习作业题总结本节课主要以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教授乘法口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通过练习加强对乘法概念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并进一步掌握乘法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乘法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在实际生活得到应用。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计划课时:8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找规律(课本第 30~31 页.)教学目标: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关键: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具:课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学、揭示课题: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2.出示课本第 30 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体验,展示过程。
1.提问为什么 50×10=500 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生答:50×10 表示 50 个 10 相加或表示 10 个 50 相加,就是 500。
教师可以介绍 50×10=50×2×5 =100×5 =5002.出示第 2、3 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 30×20,12×40,120×40 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师: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交流:生:发现一个乘数扩大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三、精讲点拨(1)当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多几个0。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 0 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 0。
(3)练习:30×40 140×30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 14×3=42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即 140×20=4200试一试,课本第 30 页第四组习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四、拓展练习:1.书上第 31 页第 2 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书上第 31 页 3、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3.练习:P31 第 5 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 13×7=91 16×6=96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即 13×70=910 16×60=9604.练习、巩固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五、本节小结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师生小结:先计算末尾 0 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求出积。
板书设计:找规律5×1=5 5×10=50 50×10=500当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多几个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非常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索出计算规律。
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练习导学14×4= 15×2= 10×3= 50×8= 40×2= 50×4= 40×40=30×80= 24×30= 15×50= 60×20= 50×20= 130×20= 18×50=二、算法展示(一)活动一:探索3×20的算法1.学生交流讨论算法。
2.教师揭示算理:把20先看成2,2×3=6,3乘的这个2表示2个十,那么6表示6个十,6个十就是60。
(二)活动二:探索5×20的算法1.集体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欢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三)活动三:探索10×20的算法这道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桌相互交流。
4)变式运用既然找到了规律就要会对上面所学的算式会运用规律。
三、拓展训练1.根据每一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36 5×13=65()×30=360 5×()=650()×30=3600 5×()=6500学生独立完成,在进行交流汇报,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积的关系变化。
2.填一填。
(看谁填的多)()×()=800 ()×()=12603.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10盘能装下多少个鸡蛋?20盘呢?20盘呢?……板书设计:找规律3×20=60 5×20=100 10×20=200教学反思:在练习中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第3课时教学内容:队列表演(一)(课本第 32~33 页.)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横式笔算,并选择正确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 12 行,每行有 14 人(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主题图)二、探究新知、展示算法1.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决它,再独立列出这个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 14×12 的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
(2)展示学生的想法:(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例1)方法一:把 12 拆成 6 乘 2 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 12 拆成 10 和 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 14、12 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3.出示 P32 表格,引导学生理解。
(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例2)(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
三、知识归纳、精讲点拨1.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①转化法:把其中的一个乘数分成两个一位数,用连乘法计算。
②分解法:把其中的一个乘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乘数分别与这两个数先乘,再把积相加。
③表格法:把两个乘数都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两个两个相乘,再把4个积相加。
2.完成算一算:(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算一算)(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四、拓展应用1.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2.完成练一练第 3 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 1、4 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五、课后小结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队列表演(一)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14×12 14×10=140 10×10=100=14×6×2 14×2=28 10×4=40=84×2 140+28=168 10×2=20=168 2×4=8×10 410 100 402 20 8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构建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4课时教学内容:队列表演(二)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的例1) 14×12,能用竖式计算吗?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边写边想:这么写的道理二、探究新知、展示算理1.理解竖式写法2.(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的例2)看一看、想一想、给大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1)把 12 分成 10+2,用个位的 2 乘 14,就是已经学过的一位数乘两位数。
十位数字 1 (也就是 1 个 10 )乘 14,所得的积是 14 个 10,因此“4”写在十位上。
(2)还可以简单写成 14 ×12 28 =14×2 140=14×10168 =28+140三、知识归纳、精讲点拨1.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完成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展示,互相评价。
四、拓展应用1.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2.完成练一练第 3 题:看图,说说看懂了什么?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第 2 题4.完成练一练第 4、5 题。
五、总结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笔算乘法(不进位)14×12=168 14 ×12 28=14×2 140=14×10168=28+140教学反思: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于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计算时需要进行三层计算。
第5课时教学内容:电影院(课本第 36~37 页)。
教学目的: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会通过估算解释运算结果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并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电影院情境图)笑笑想组织 500 人看电影,电影院共有 21 排座位,每排可坐 26 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师:你能根据情境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思考后提出如:生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生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座位?生 3:还剩多少个空位?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并提出“电影院的座位够吗?”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二、探究新知、展示方法1.解决“电影院的座位够吗?”师: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根据上节课学过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后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