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湿气重 祛湿常按3大养生穴位
去湿气的几个穴位

去湿气的几个穴位1、承山穴位置:承山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位于小腿肚子下方正当中,是除去人体湿气的最佳的穴道。
按摩方法:每天早上起床时,将两腿伸到床外,让承山穴正好搁在床沿上,两腿左右摆动,以按摩承山穴。
功效:按承山穴,都会有明显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2、涌泉穴简便找涌泉穴的方法:将脚趾头向下弯,在脚心处会形成一个凹陷,陷下去的地方就是涌泉穴。
按摩方法:点按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
也可用温热水泡脚后艾灸,双足穴位各灸15-20分钟。
功效:涌泉穴受湿气入侵,会导致膝关节痛、风湿及全身疲劳、浮肿。
常按此穴有助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3、大椎穴位置:低头,颈后最高起的骨头下边就是大椎穴。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功效:大椎穴受湿气入侵,易造成肩颈病症如肩膀颈椎酸痛不适等。
刺激该穴位可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
4、神阙穴神阙穴即是肚脐。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或使用艾盒,将其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功效: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
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5、阴陵泉穴位置:本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
按摩方法: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
功效:若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会出现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之感。
刺激该穴位可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湿气过重百病生,艾灸祛湿简单直接更有效!

湿气过重百病生,艾灸祛湿简单直接更有效!春天,地气上升,湿气也跟着上升,到立夏之时,湿气越来越大!而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
如何去湿邪,中医艾灸认为只要抓住时机,通过艾灸灸通6个穴位便可祛出体内湿气。
如春季湿气去除掉,体内阳气畅旺,一年内外邪少有侵袭。
基本上可以做到全年无病痛!赶快来试试这中医古法吧!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如果最近两周内常有以下表现,就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了。
1、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
2、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燥。
3、口中发黏舌苔腻: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
4、胸腹胀满小便不畅: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能失常。
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
5、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便完后感觉不爽。
6、睡觉流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
7、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
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二是内湿: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总之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
而眼下阴雨连绵的回南天,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
艾灸养生6个穴位祛春季湿气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春季养生,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避免春季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春天。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艾灸五大穴位,排出寒气湿气,迎接阳气

艾灸五⼤⽳位,排出寒⽓湿⽓,迎接阳⽓虚 感觉“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
寒 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觉冷;当⼀个体虚的⼈,在平时⽣活中不注意穿⾐,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经常吹空调,冲凉⽔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
湿 当⾝体“寒”⽓越来越重时,⾝体慢慢更容易进⼊“湿”⽓,⼀个⾝体“湿”⽓重的⼈,就象下⾬天穿了⼀件淋过⾬的⾐服,感觉⾝体不舒服;特别注意:寒湿⽓往往通过5⼤⽳位进⼊体内!①肩颈部的“⼤椎⽳”从“⼤椎⽳”进⼊的“寒湿⽓”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②前胸的'膻中⽳'从'膻中⽳'进⼊的'寒湿⽓'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叶增⽣乳腺纤维瘤等症状”;③肚脐部位的“神阙⽳”从“神阙⽳”进⼊的“寒湿⽓”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性,当盆腔内的“寒湿⽓”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如:妇科炎症,⽉经不调,经⾎不畅,痛经,⾎块,⼦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④腰部的“命门⽳”从“命门⽳”进⼊的“寒湿⽓”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⑤脚底的“涌泉⽳”从“涌泉⽳”进⼊的“寒湿⽓”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寒湿”是万病之源,我们⽇常⼀定要注意排寒湿和补充阳⽓及时恢复体⼒。
凝 当体內'寒湿⽓'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体容易酸痛。
淤 然后就会发⽣於堵,'淤'的时间长了易出现阻塞,⾝体易酸痛,⿇⽊,胀痛,浑⾝不舒服,在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紫⾊的。
於堵时间长了,会怎样?会长瘤,长'瘤'也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症,这是个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所以,避免寒湿、排寒祛湿⾮常重要,请在⽇常⽣活中护住这五⼤⽳位,胸背腰腹⾜底等!1、艾灸艾灸:具有活⾎化瘀、舒筋通络、温散寒邪、活⾎⽌痛、补中益⽓、温阳补虚、排毒邪热、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等功能。
湿气重艾灸什么穴位

湿气重艾灸什么穴位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湿气重艾灸什么穴位》的内容,具体内容:?艾灸祛湿已经成为现在人们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式,湿气重是许多的疾病的根源,所以日常进行艾灸祛湿有不错的效果。
那么?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1、艾灸合...艾灸祛湿已经成为现在人们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式,湿气重是许多的疾病的根源,所以日常进行艾灸祛湿有不错的效果。
那么?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1、艾灸合谷穴祛湿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
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2、艾灸足三里穴祛湿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3、艾灸丰隆穴祛湿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4、艾灸解溪穴祛湿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
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5、艾灸关元穴祛湿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
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
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6、艾灸中脘穴祛湿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
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7、艾灸曲池穴祛湿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
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这样做最能化解体内湿气(附按摩图片及手法)

这样做最能化解体内湿气(附按摩图片及手法)夏天大家都爱贪凉,降暑要吹空调、吃凉菜、喝凉饮、冲凉水澡,这些都无法完全避免,但是如此下去,当你出现浑身倦怠乏力、大便溏泄不易冲、舌苔厚腻发白或黄、痤疮、后背湿疹、水肿、腹胀等现象,证明湿气已经悄悄的侵入你的身体。
怎么去湿?如何化解体内湿气?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说三种有效且健康去湿的方法,不用花钱就能彻底赶走湿气。
快速化解湿气方法一:按摩疏通穴位去湿【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而大肠经的湿浊之气就聚集于此。
按摩手法:连续拍打约5分钟,直到感到酸胀最好。
【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走的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若此处不通畅,湿气不排出去,会导致关节炎、腰酸痛等症状。
按摩手法:按揉委中穴,每次拨动或敲打36下以上,会有很好效果。
【承山穴】承山穴位于小腿肚下方正中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承山穴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结之处,还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枢纽,能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丰隆穴】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胫骨前缘的二横指位置。
丰隆穴可以健脾化痰湿、清神志,缓解痰湿、胸腹痛、呕吐及水肿、肥胖症等。
按摩手法:按摩丰隆穴时,会有轻微疼痛感,建议每天按压1~3分钟即可。
快速化解湿气方法二:运动健体排湿进入夏季,人们湿气重除了贪凉,吹空调等引起,还因为懒。
本来就不喜欢运动,天一热,更是懒得动。
现代人动脑多、动体力少,根本没机会排汗!小编提醒大家,其实运动出汗是很健康有效的去湿方法,如果你每周坚持3-5天的适量运动,不仅能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还能达到活络经脉、强身健体及加速湿气排除体外,如果你实在不想运动请参考方法一、三。
运动选择:室外或室内的跑步、健走都是不错的运动,但是注意不要为了出汗排湿选择在烈日下运动。
另外像游泳、练瑜珈、打太极等运动都有助于活化气血,加速代谢,排湿排汗。
晒太阳祛湿吗?怎么去除呢?

晒太阳祛湿吗?怎么去除呢?
湿气是人体的一种症状表现,湿气会对身体产生较大的副作用,例如,人们的关节炎、关节疼痛等等都和湿气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祛除湿气是保证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去除湿气的方法比较多,但是晒太阳祛湿吗?怎么去除呢?下面就来看看讲解吧。
★晒太阳并不能祛除湿气,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来进行:
中医专家指出,按摩是一种很好的祛湿方法,常刮身
体4大祛湿穴位,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
1、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
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2、足三里
位置: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顺时针揉按2-5分钟。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4、曲池穴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点揉此穴2-5分钟,亦可用四指并拢,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承山穴是去湿大穴 一

承山穴是去湿大穴一体内湿气的排除和预防双10法——承山穴是去湿大穴为什么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风行全国?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人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
现在,全国很多人的体内都有湿气了,都需要辛辣来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爱上了川菜。
湿气分为以下几种:寒湿: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
为什么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更重,寒邪伤人更狠。
湿热: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风湿: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
肥胖: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一、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1、看大便:1)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
长期以肉食为主,荤素搭配不合理的人,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
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2)如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看手纸。
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
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多用几张才行。
3)看大便的颜色: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如果是青色的、绿色的,而且成形的也少,首先是吃肉吃得太多、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
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的黏腻性让大便停留在肠内,久而久之,粪毒入血,百病蜂起。
2、如果你每天早上7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缠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裹着,让人懒得动弹,也能判断自己体内湿气很重。
湿气太重?只需一个动作,每天3分钟,仅一周湿气全无远离大小病

湿气太重?只需一个动作,每天3分钟,仅一周湿气全无远离大小病湿邪,可以说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十个人里有八九个人有湿邪潜伏。
加之人们饮食上偏爱辛辣、味重,还有甜的口味,这些肥甘厚腻食物过多摄取,影响人的脾胃运化功能,当脾胃没有办法把所有东西都转化为人体能够利用的营养成分的时候,那些没有被转化的东西,就变成中医认为的湿邪,留在体内,导致浑身发沉、无力、倦怠以及爱睡觉等症状的发生。
另外,熬夜等各种不良生活方式易损耗肾精,肾精损伤多了,肾阳就不足,从而也导致了湿邪存留在各种组织器官中。
脾是负责运化水湿的,但若是脾虚了湿邪又会困脾。
当一个人脾虚湿盛时,水分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就造成水肿;如果湿邪停在胃肠,即导致大便稀溏、腹泻;湿邪向下发展便生成脚气,流注关节则四肢肿胀疼痛、屈伸不利;湿邪还有秽浊的特点,“浊”就是混浊,例如有种病症叫淋浊,就是小便混浊不清,另外女性带下白浊,也是湿浊的体现。
因此,中医认为,现代的慢性疾病及癌症等都与湿邪有关。
湿邪是各种疾病的根本,湿气沉重对人体有长期不良的影响。
因此,除湿显的尤为重要。
体内有湿气,有哪些表现症状呢?1、早晨起床无力。
早晨起床后浑身酸痛、眼皮浮肿,头发昏,整个人特别疲劳,没精神。
浑身不清爽,像穿了湿衣服一样,这时你体内就是有湿气了。
2、舌苔赤红无苔。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3、大便不成形。
大便后,可以观察一下,看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一箱水都无法冲干净。
再有,用手纸擦的时候,感觉始终擦不干净,这都说明体内有湿气了。
再者,大便颜色发青,不成形且总有排不干净的感觉。
清除体内痰湿、排毒以及与妇科有关的穴位

清除体内痰湿、排毒以及与妇科有关的穴位(增补)膀胱经:排毒通道八髎穴:八个专门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穴位,各种男科、妇科病。
[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2、3、4骶后孔处。
承扶穴至委中穴一段:排毒减肥,疏通膀胱经,还能排除体内寒气,可敲打或拉抻这一段。
委中穴还可治腰背痛。
[定位] 承扶穴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委阳穴:三交经的下合穴,能够疏散气结,治体内浊气冲撞引起的腰胀痛。
[定位] 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肾经涌泉穴:引血归源、引火归源的最终源头,可治肾气不足引起的足寒、足热、耳鸣、耳聋、高血压等症。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大钟穴:肾经络穴,络膀胱经,主要功效是排毒御寒。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水泉穴:肾经郄穴,治肾经上的急性病,治膀胱炎、小便不利、前列腺炎、月经不调。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照海穴:肾经通咽喉,肾经上穴位都能治咽喉病,但照海穴效果尤佳。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太溪穴:排尿毒。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复溜穴:补肾滋阴,利水消肿,专治水液代谢失常,是肾经上的一个枢纽。
[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交信穴:与脾经的三阴交穴相交,专门调理女子月经的大穴,治月经不调、崩漏。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筑宾穴:人体解毒大穴。
清热利湿,化痰安神,理气止痛,尤其可以排除空气污染和西药的毒素,使毒素不损伤肾。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阴谷穴:生殖系统疾病。
[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一按就“出水”的神奇穴位,女人每天按一按,舒爽一整天

一按就“出水”的神奇穴位,女人每天按一按,舒爽一整天体内湿气重是万病之源,很多人以为湿气离自己很远,其实,熬夜、嗜荤、贪凉、喝酒、缺少运动、吹空调、穿的少、月子里受风、工作压力大、地处湿气重的地区或者房间不通风透气,都极易加重人体内的湿气。
湿气对人体的伤害缓慢而隐蔽,尤其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湿气不会自愈,放任不管湿邪会一步步侵害人体的健康,起初是引起舌苔厚腻泛黄、皮肤起疹起痘,稍重时,胸闷乏力、体态困乏、咽喉肿痛、大便不成形;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关节疼痛,体型肥胖;久而久之还会引起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是恶性肿瘤。
对女性来说,湿气会造成容貌上的损伤,头发油腻,满脸油光,长斑长痘,对自己的爱情,婚姻,事情都极为不利,没有一点竞争力。
而且湿气引发多种妇科疾病,让女性饱受折磨。
那有没有什么好的除湿方法呢?答案是有的,下面小编教大家通过按揉穴位排出体内湿气。
1、神阙穴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脐中部,脐中央,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或使用艾盒,将其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2、阴陵泉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刺激该穴可清利湿热,通经活络,还具有排渗脾湿的作用。
按摩方法: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
3、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走的是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
所以平时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4、承山穴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这里,肌肉分成“人”字形,承山穴就在人字中间。
承山穴是去除人体湿气的最好穴位,按摩方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天可早晚各按摩一次。
如何去湿热最好的方法

如何去湿热最好的方法
要去除湿热最好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和寒凉的食物,可以增加清淡蔬菜、水果、粗粮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如苦瓜、黄瓜、冬瓜、西瓜、莲藕等,同时多喝水以利于排除湿气。
2. 穴位按摩:按摩特定穴位可以调理湿热,比如涌泉穴、足三里穴、关元穴等,可以通过按摩或拍打这些穴位,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3. 热水泡脚:用盐水或深海盐泡脚可以排除体内湿气,还可以加入一些草药如艾草、菊花、茶叶等效果更佳。
4. 中草药调理:一些中草药可用来调理湿热,如黄芩、苦参、栀子、茵陈等,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草药,喝成草药茶或者煮水喝。
5. 减少湿润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的环境,可以使用除湿器、电风扇或空调来降低湿气。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如果您有严重的湿热问题,请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去湿气最好的方法

去湿气最好的方法
湿气在体内积聚日久则成湿毒。
不少人都备受湿毒的困扰,出现大小便不畅、痤疮、湿疹、四肢无力等症状。
所以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去湿气最好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去湿气最好的方法
1.运动去湿
水湿是湿毒的一种,缺乏运动会导致湿气加重,因此想要去除湿气自然就需要适当增加运动。
运动可以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通过排汗去湿排毒。
2.穴位去湿
按摩穴位也可以去湿毒。
脾俞穴散脾脏的湿热之气,按摩此穴具有和胃健脾、利水化湿之效。
委阳穴居于人体下部,能引水湿下行,腹胀、小便不利都能按摩此穴进行治疗。
如果湿气过重,可用艾灸治疗。
3.饮食去湿
内湿也是湿毒的一种,一般是饮食不节、脾胃损伤所致。
想要去除湿气,最直观有效的当属食疗除湿,首当其冲的就是薏米,适当吃薏米可以达到利水消肿健脾除湿的效果,如果搭配红豆来煮粥其效果更加直观。
4.远离潮湿环境
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
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
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夏季不要贪凉打地铺,易受湿气侵袭。
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中也会使湿毒积聚。
去湿毒需要避免潮湿环境。
5.作息规律
中医说“思虑伤脾”,脾胃不和,也会使内湿伤身。
所以劳逸结合、不熬夜,规律作息,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也是去湿的重要方法。
以上就是去湿气最好的方法的相关介绍,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到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及时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十大按摩养生穴位

十大按摩养生穴位按摩养生的好处在现代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实践。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十大按摩养生穴位,这些穴位不仅可以帮助缓解身体的疲劳,还能够有效改善多种疾病的症状。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十大穴位按摩的方法和功效。
一、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穴位之一,位于足底最前端,是起到调节人体阳气的效果。
想要按摩这个点,可以先沿着足底找到一个凹陷的点,在凹陷点下方1.5寸出的位置就是涌泉穴。
按摩可以使用手指或者按摩器,由轻按到重按,每次按摩1-2分钟。
二、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背最凸起处的中央,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以及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想要按摩这个点,可以利用手指或者按摩球,由轻按到重按,每次按摩1-2分钟。
三、中极穴中极穴位于人体手掌最中央的位置,是调节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穴位。
找到这个穴位后可以使用拇指用力按压,按摩1-2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和手腕的中央,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缓解手部的疼痛和不适感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使用手指或者按摩器,每次按摩1-2分钟。
五、下巨虚穴下巨虚穴位于大腿外侧,从髌骨外侧缘下3寸处,找到一个穴位。
它是控制人体生殖系统,并改善月经痛,治疗失眠等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或按摩器,按摩1-2分钟。
六、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骨与剑突之间,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缓解心口痛,胃痛等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使用拇指或按摩球,按摩1-2分钟。
七、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部正中央,是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并改善腰痛,头痛等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或按摩器,按摩1-2分钟。
八、命门穴命门穴位于人体腰部的最下方,是治疗腰痛,肾虚等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使用按摩球或手掌,按摩1-2分钟。
九、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最顶部,是调节人体神经系统,改善头痛,眩晕等症状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或者按摩器,每次按摩1-2分钟。
十、太阳穴太阳穴位于人体头侧,与眉毛连线从眉毛外侧向上走1厘米,向太阳穴处偏移1厘米的位置,是缓解头痛,眼疲劳等症状的有效穴位。
脾胃湿热针灸治疗的穴位效果好

脾胃湿热针灸治疗的穴位效果好脾胃湿热是常见的湿热体质,也是在生活中一种经常可以看见的病症的,但是究竟要如何用针灸来治疗呢?这个你还得仔细看了。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脾胃湿热针灸治疗的穴位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脾胃湿热针灸治疗穴位八髎穴在骶椎上,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八髎穴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5分钟,对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下注的人比较适合。
曲泉穴取屈膝位向膕窝方向直刺1~1.5寸,如觉针下有搏动感时,应停止刺入,以免损伤动脉。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大椎穴位于督脉上。
为治疗痘痘、泄热的重要穴位。
在后中正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取穴就是低头摸后颈,能摸到很多突起。
大椎为一个最高的骨性突起,且突起可随颈部活动。
刮痧2分钟,力度稍重。
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水湿,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可以健脾除湿。
这三个穴位也都比较适合湿热体质的人进行按摩。
脾胃湿热饮食原则1、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
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2、水果水果中如西红柿,西瓜,梨,香蕉等,这些都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还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
3、多饮水以温开水为好,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内热的排出。
但不要用饮料代替,尤其是橙汁,因为橙汁多喝可生热生痰,加重内热。
4、少吃油腻、甜味品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5、饮食清淡在饮食上尽量做到不嗜烟酒,不吃辛辣油炸的食物,尽量少吃一些大热大补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
狗肉、鹿肉、牛肉、羊肉、酒等温热食物也要少吃。
6、多食清利化湿的食物宜食用清利化湿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鸭肉、鲫鱼、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
排湿毒最好的方法 按一按就能排净体内湿毒

排湿毒最好的方法按一按就能排净体内湿毒人体新陈代谢,容易积蓄湿毒,所以养生关键在于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
其实这些排污口很好找,他们都“窝”在关节的部位。
一、排湿毒奇穴,按一按,排净体内湿毒极泉穴在腋下,俗称“胳肢窝”,上臂与胸臂间凹陷处。
为颈部与上肢间血管和神经通路。
是腋窝动脉、静脉、臂丛、腋淋巴结群组织的集合处。
取穴方法: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作用:宽胸理气,通经活络。
主治疾病:心痛、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疬(颈淋巴结核)、腋臭、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目黄、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肋间神经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
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
拍打方法: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作用:拍打腋窝有宽胸宁神、清热解暑等功效。
肘窝肘窝定位:位于肘关节前方。
为三角形凹陷。
肘窝的浅部有肱二头肌腱膜。
深部充满疏松结缔组织。
并有血管、神经干通过。
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
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
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200次。
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
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
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作用:拍打肘窝有行气活血、散淤祛毒的功效。
如用于预防中暑,必须多拍,直到拍出紫印。
膝窝(委中穴)膝窝又称腘窝,位于膝关节的后方,在窝的中心点上,屈膝时比较明显,星菱形。
腘窝内充满脂肪,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
这里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
孩子如何祛湿健脾化痰

孩子如何祛湿健脾化痰孩子如何祛湿健脾化痰随着天气变化,孩子身体容易出现湿气。
湿气是中医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指的是体内湿液过多,容易导致疾病。
湿气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甚至引起一些疾病。
因此,家长需要及时地帮助孩子祛湿健脾化痰,提高孩子体质。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出发,提供5个相关建议,帮助孩子祛湿健脾化痰。
一、按摩脾经穴位脾主消化和吸收,同时也是人体的主要免疫器官之一。
脾气虚则易出现湿气。
因此,家长可以按摩孩子的脾经穴位,如足三里、太白等。
按摩可用手指或拇指轻压穴位,每次持续15分钟左右,每天按摩2-3次。
按摩可以促进经络畅通,增强脾脏功能,帮助孩子祛湿健脾化痰。
二、服用中药中药可以帮助孩子祛湿健脾化痰。
常用的中药有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等。
家长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中药材,熬制成药剂,让孩子口服。
具体用量可以根据医嘱或者自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材的制作和服用需要遵循中医的规范,避免不良反应。
三、控制饮食饮食也是影响孩子体质的重要因素。
湿气重的孩子应该避免食用寒湿性食物,如冰激凌、西瓜、螃蟹等。
而应该多食用清热解毒、健脾消食的食物,如莲藕、山药、冬瓜、薏米等。
同时,家长需要避免喂养过度,控制孩子的饮食量,避免过度发胖。
四、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很重要。
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帮助孩子祛湿健脾化痰。
家长可以带孩子做一些简单的运动锻炼,如瑜伽、太极拳、跳绳等。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对孩子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五、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的生活习惯对于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家长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定期清洁孩子的卧室,保持室内的通风干燥;避免孩子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多让孩子接触自然环境,如户外活动等。
这些生活习惯可以帮助孩子祛湿健脾化痰,提高身体抵抗力。
总之,孩子祛湿健脾化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按摩脾经穴位、服用中药、控制饮食、运动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脾胃经上的除湿热大穴要劳记

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脾胃经上的除湿热大穴要劳记《黄帝内经》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胃,”也就是说多数的湿病、腹胀、胃胀等疾病都跟脾胃有关。
试试脾经胃经上的健脾胃大穴修正脾胃之气,除湿除热很有益。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用脾胃经上的养生大穴来养好脾胃,防治湿热。
循经按摩脾、胃经,扶正除邪湿热不生方法就是找到身体的脾经、胃经,从下到上循经推拿按摩五六遍,尤其是在穴位上要注意稍用力,或借按摩锤敲打使用。
重点使用脾、胃经上的除温热大穴。
方法是:借用一张人体经络穴位图,找到脾经和胃经上的祛湿热保健大穴,如: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明陵泉穴、承满穴以及关门穴和伏免穴、阴市穴和内庭穴等,然后用艾条条这些穴位,每个穴位5~1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半年一个月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大都穴大都穴:归属于脾经,能够健脾和胃,理气化温,清热解表。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归足太阴脾经。
太白穴: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属于脾经腧穴、原穴。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既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归足太阴脾经。
公孙穴: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属于脾经络穴;八脉交会穴。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归足太阴脾经。
商丘穴: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归足太阴脾经。
三阴交三阴交: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硫经通络。
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脾经穴。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地机。
归足太阴脾经。
阴陵泉:健脾利温,调补肝肾,通利三焦。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后下方凹陷处。
属脾经穴。
承满:理气和胃,除胀降逆。
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两寸。
归足阳明胃经。
关门关门:健脾和胃,理气化温,利水止泻。
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两寸。
归足阳明胃经。
伏免:温经活络,疏风祛湿,强腰壮肾。
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委阳穴:祛湿利水的主要穴位

委阳穴:祛湿利水的主要穴位
我是密码君,平时常见的小毛小病,困扰多年的难言之隐,我都可以教你不花1分钱用穴位的方法在家搞定。
专家教你简易找穴法委阳穴在膝横纹外侧端,平于委中。
因穴在委中外侧,故名委阳。
该穴出自《灵枢·本输》的“三焦下腧,在于足大趾之前。
少阳之后,出于中外廉,名曰委阳。
” 俯卧位,先取窝正中的委中穴,向外一横指,按之酸痛明显处取穴。
按揉委阳,治疗小便不利委阳穴居人体下部——横纹处外侧,能通利身体上部的水湿,引水湿下行。
无论是胸部胀满、腹部胀满,或是小便不利等这些水湿之气郁于体内的症候,都能取委阳穴进行治疗。
委阳穴是三焦经的下合穴,三焦可以通利人体一身之水湿,而腑病的治疗多取之下合穴,所以委阳是治疗三焦通行水湿不利的主要穴位,具有通利三焦、祛湿利水之功,主治小便不利等。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三焦病者,腹胀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为水,留即为胀……取委阳。
” 祛除风湿强健腰膝本穴归足太阳膀胱经,具有温肾壮阳、强健腰膝、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主治腰脊强痛、腿足拘挛疼痛、痿厥等。
现代医学新用法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如腰背肌痉挛、膝肿痛、腓肠肌痉挛;其他,如肾炎、膀胱炎、乳糜尿、癫痫、热病。
功效指压被施术者俯卧位,施术者用拇指指腹点揉委阳穴。
点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
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两侧委阳穴交替点揉。
■ 如果喜欢,不妨点个ZAN 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内湿气重祛湿常按3大养生穴位
体内湿气重祛湿常按3大养生穴位(图)。
夏天多雨,另外很多人为了避暑吃很多凉东西,这样体内容易积累湿气。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晕乎乎的,睡不够,还食欲不振,甚至大便总是不干净,这是体湿在作怪。
中医认为,常按3大养生穴位可祛湿。
腋窝的极泉穴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
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白领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状况。
肘窝的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感冒发热、咽喉炎等。
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膝窝的委中穴
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这里有个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
所以平时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