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测试题
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试卷(附答案解析)一、语文基础。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庇.护bì粗犷.ɡuǎnɡ剔.除tì惩.恶扬善chéngB.踱.步duó模.样mó憎.恶zēnɡ鲜.为人知xiǎnC.笨拙.zhuō绮.丽qǐ狭隘.ài 扣人心弦.xiánD.伫.立zhù筛.选shāi 提.防tí载.歌载舞zài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在挫折中,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度到对岸。
B.当探究活动陷入困境,学生一愁莫展时,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新的途径、方法。
C.虽然古人悬梁刺骨的学习方法有些残忍,但一些人把读书、学习当成负担的态度则更不可取。
D.小时候,谁敢惹威严的父亲震怒,就必定没有好果子吃。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联欢会上,少儿合唱团首当其冲....,为大家演唱了几首欢快动听的歌曲。
B.有的人对昆曲一知半解,却在昆曲名家面前妄加评论,简直是贻笑大方....。
C.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一个人只有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
D.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石林的特有风情造就了生活在这里的哈尼人山一般沉稳坚毅的性格。
4.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广播孔子学院由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与中国孔子学院总部携手创建,以广播孔子课堂、无线广播、在线广播等为载体,①用38种外语面向世界各地的学员传播中华文化,教授汉语,②数以万计的海外受众通过它享受学习汉语服务,成为各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题:20 曹刿论战【含答案】
第六单元阅读20曹刿论战[见学生用书B本·B48]1.下列句子中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小大之.狱之:助词,的B.公与之.乘之:代词,代曹刿C.公将鼓之.之:代词,代军鼓D.故逐之.之:代词,代齐军【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C项的“之”起补足音节作用,无实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故.逐之(故:所以)B.民弗从.也(从:顺从)C.战则请.从[请:请允许(我)]D.何以.战(以:按照)【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释义的辨析。
D项的“以”是“凭借”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衣食.所安肉食.者鄙B.小信.未孚必以信.C.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D.公问其故.故.克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释义的辨析。
A项“食”的意思分别是:食物/吃;B项“信”的意思分别是:信用/实情;C项两个“谋”的意思皆是“谋划”;D 项“故”的意思分别是:原因/所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公将.战,曹刿请见D.可以..一战【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项中“牺牲”的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B项中“狱”的古义指诉讼事件;今义指监狱。
C项中“将”的古今意思都是将要。
D项中“可以”的古义指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可以一战A.战于长勺B.夫战,勇气也C.何以战D.再而衰,三而竭【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
D项和例句皆为省略句。
AC两项为倒装句,B项为判断句。
6.理解性默写。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肉食者鄙__,__未能远谋__。
(2)“__小大之狱__,__虽不能察__,__必以情__”是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
(3)“__公将鼓之__”和“__公将驰之__”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__齐师败绩__”和“__遂逐齐师__”的结局证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刿论战练习题
曹刿论战练习题曹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他在对抗强大敌人时,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战争策略和战术思想。
曹刿论战练习题旨在通过对曹刿论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探讨并应用他的战略思想,提升我们的军事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来加深我们对曹刿论战的理解。
一、曹刿论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曹刿认为,在战争中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一原则强调了对敌人和自己的全面了解的重要性。
只有明确了敌我双方的实力、优劣势和意图,才能制定有效的战略和战术。
曹刿还强调了团结一致和制定科学的计划的重要性。
二、曹刿是如何运用兵力的?曹刿强调灵活运用兵力,注重根据战局变化灵活调度。
他认为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集中兵力,否则应采取分散兵力的策略。
曹刿倡导依据地形、环境和敌人情况来调整兵力的部署,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此外,曹刿还提出了“以逸待劳”的战术,通过控制时间和地点来使敌人处于不利地位。
三、曹刿的战略思想对现代战争有何启示?曹刿的战略思想在今天的战争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在现代战争中,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至关重要。
只有充分了解敌我双方的情报,才能制定出准确的战略和战术。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战争强调灵活性和机动性。
曹刿提倡的灵活运用兵力和根据战局变化调整部署的思想,对现代战争的机动作战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四、你如何运用曹刿论战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曹刿论战的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资源,根据项目进展和团队状况进行合理的调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当面对一项复杂的任务时,我们也可以依据曹刿的思想,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对敌我双方情报的收集,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总之,曹刿论战练习题是一个探讨和运用曹刿战略思想的过程,通过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曹刿论战的原则和思想,并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学习和应用曹刿的战略思想,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jiàn) 牺牲玉帛.(bó)B .遂.逐齐师(suí) 下视其辙.(zhé)C .望其旗靡.(mǐ) 肉食者谋.之(móu)D .小信未孚.(fú) 公将驰.之(chí)2.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B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 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何以.战B .必以.情C .必以.分人D .可以.一战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 .小大之狱.C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 .夫战,勇气..也5. 下列对句子的语气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发议论)B .刿曰:“未可。
”(表否定)C .夫大国,难测也……(发议论)D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表赞成)6. 下列各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7. 下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两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B.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C.第一次击鼓能让士兵生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就竭尽了。
D.一次击鼓能振作土气,两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三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8. 班级正在开展以“勇于担当,兼济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曾子杀彘的阅读答案
曾子杀彘的阅读答案【篇一:09中考语文模拟文言文阅读试题观】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12分)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el:“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又何间焉 (2)公将鼓之(3)遂逐齐师 (4)望其旗靡25.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2分)(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乃入见。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2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翻译:。
2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答:。
24.(i)参与 (2)击鼓进军 (3)追赶、追击 (4)倒下 25.(1)刿(曹刿) (2)之(它) 26.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27.取信于民。
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曾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一)房山区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⑴弗敢专.也专:⑵小惠未徧.徧:⑶齐人三鼓.鼓:11.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⑴可以一战。
翻译:⑵公将驰之翻译:⑶夫战,勇气也翻译:12.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鲁国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战胜齐军。
(3分)答:参考答案四、本大题共9分10. ⑴专有。
或:独自享有⑵徧,通“遍”,普遍⑶击鼓评分:本题3分。
每词1分。
通假字未解释不给分。
11. ⑴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⑵鲁庄公将要(或“准备”)驱车追赶齐军⑶作战,靠的是(凭借的是)勇气评分:本题3分。
每句1分。
12. ①鲁庄公能够做到取信于民,知人善任。
②曹刿能够根据战场情况指挥鲁军出击和追击评分:本题3分。
鲁庄公角度的答点2分,曹刿角度的答点1分。
密云区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第11——13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九年级语文下册 20《曹刿论战》巩固练1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知识1.作品简介。
《左传》,旧传为时期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春秋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2.背景探寻。
《曹刿论战》记载了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君。
后来,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君位空置。
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争相赶回齐国。
公子小白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是为齐桓公。
鲁国以大军送公子纠返国争夺君位,齐桓公在乾时“以兵拒之”,鲁国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齐桓公借机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在巩固了君位之后,不听主政大夫管仲的意见,决定兴师伐鲁,以报复鲁国支持公子纠争夺君位的宿怨,并企图一举征服鲁国,扩张齐国的势力范围。
这就是本文所记载的齐鲁长勺之战发生的背景。
3.知识链接。
编年体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编排史实。
它以时间为经,以史实为纬,能够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都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参考答案1.春秋左丘明2.长勺之战重点1.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
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是略写或不写。
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
2.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第五单元一、积累·运用1.指出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组(3分)()A.请献.十金胡不见.我于王B.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子墨子之守圉.有余C.乡.为身死而不受惠子相.梁D.入则无法家拂.土故患有所不辟.也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释义相同的一组(3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也人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鵷鶵过.之D.已.持臣守圉之器是亦不可以已.乎3、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乡为身死而不受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5、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A、宋何罪之有——《公输》——《墨子》——墨家B、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儒家C、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论语》——儒家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庄子》——道家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
(8分)①公输盘诎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7.文学常识填空、默写。
(20分)①墨子是时期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孟子》是家经典之一,孟子,名,战国时期邹人。
③庄周,时宋国人,是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④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惠子相梁》一文中腐鼠比喻什么?;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情?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_________”思想。
初中语文古诗文情景式默写汇总,太全了!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788
初中语文古诗文情景式默写汇总,太全了!-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一、《论语》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二、《鱼我所欲也》1. 《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曹刿论战》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阶段测试卷(四)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阶段测试卷(四)(考查内容:第五、六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9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幌.子(huǎng)睥.睨(pì)馋.鬼(chán)镗镗鞳.鞳(tà)B.侦.缉(zhēng) 污秽.(huì) 凝.视(níng) 赫.赫扬扬(hè)C.忌讳.(huì) 鞠.躬(jū) 囫囵.(nún) 脚镣.手铐(liào)D.怵.人(shù) 国殇.(shāng) 诡谲.(juě) 喃.喃自语(nán)【解析】B.“侦”应读zhēn;C.“囵”应读lún;D.“怵”应读chù,“谲”应读ju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某景区用“纣王妲己”做宣传,真是哗众取宠....,自毁长城。
B.雕梁画栋....的古戏台,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C.小明写完作业,关了灯,蹑手蹑脚....地上床睡觉。
D.一场暴雨把我困在了公交站台,正在我无可奈何时,朋友齐鑫拖泥带水....地出现在我面前。
【解析】“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这里属望文生义。
3.(2022·常德)下面是某单位下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的部分内容,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2分)A.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遵循“勤洗手,勤通风,不聚集,不扎堆”。
B.每日须做好电梯间、走廊、资料室、会议室和公共区域的消杀消毒工作。
C.提倡优先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班,外出活动时切忌佩戴口罩。
D.对近期有与重点疫区人员接触史而隐瞒不报者,有关部门将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解析】A.成分残缺,在句尾加上“的要求”;B.分类不当,将“和”改为“等”;C.用词不当,将“切忌”改为“切记”。
4.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景物就成了意象。
自主能力测评单元测试卷答案
自主能力测评单元测试卷答案一、积累与应用(30分)1.课文默写填空。
(10分)①肢蒸暑土气,。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③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吾,,故逐之。
⑤山河破碎风飘絮,。
⑥《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高度概括了历代人民共同遭遇的句子是:“ ;!”⑦《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说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就是:“ ?。
” 2.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4分)并作者朝代并作 Fanjeaux孟子东晋《聊斋志异》左丘明清《搜神记》干宝春秋《孟子》蒲松龄战国《左传》3.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2分)傅说道布莱雷版筑之间行及拂乱其所为又何间焉入则无法家拂士夫战,勇气也须眉毕见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 路转溪桥忽见4.表述以下加点词。
(4分后)①干戈寥落四周星()②零丁洋里感叹零丁()③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④望西都,意踌蹰。
()5.“东风不与周郎便”,这个诗句使人联想到取自三国故事的一个8字成语:,。
(2分)6.“长勺之战”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强克弱的知名战例。
恳请再列举这样的一个古代战例:。
(1分后)7.《劳山道士》通过讲述王生到劳山拜师学艺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8.“一鼓作气”原指第一次奏乐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现比喻趁着劲头小的时候一口气把事情顺利完成。
Poissons后一个含义造句。
(2分后)一鼓作气:9.恳请在下面横线上卷本一个句子。
建议紧随上文,另握一个例子,句式必须与画波浪线的一句相同。
(3分后)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涉山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辍,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二、览念(70分后)(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7题。
(21分)舜厚腻畎亩之中,傅说道布莱雷版筑之间,胶鬲布莱雷鱼盐之中,管夷吾布莱雷士,孙叔敖布莱雷海,百里奚布莱雷市。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模拟(一)语文试题
2023年香坊区初中毕业学年调研测试(一)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6题各3分;7题每空1分,共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捷.报(jié)钦.差(qīn)追溯.(shù)B.校.对(xiào)粗犷.(guǎng)窠.巢(kē)C.翌.日(yì)恪.守(gé)应.酬(yìng)D.亢.奋(kàng)纶.巾(guān)鼎.盛(dǐ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行之有效望眼欲穿金璧辉煌B.振聋发溃妙手偶得慷慨激昂C.自圆其说喜出望外大庭广众D.如释重负不其而至酣然入梦3.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满城冰雪”“满城冰场”等活动,使哈尔滨成为独具魅力的冬季旅游城市。
删掉“通过”或“使”。
B.春节档电影《满江红》讲述了一群具有民族大义的小人物形象。
将“讲述”改为“叙述”。
C.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同学们制作并设计了各种书签。
将“制作”与“设计”调换位置。
D.能否保持乐观的心态,是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
将“能否”删去。
4.下列信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将《大学》《中庸》《孟子》《诗经》称为四书。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埃德加·斯诺1936年在陕北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八年级上下册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全册)文言文复习测试卷(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课文填空(10分)(1)和谐是什么?和谐是陶渊明“山气日夕佳,”的从容;和谐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生机;和谐是“己所不欲,”的境界。
(2)《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
”(3)《次北固山下》中蕴涵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诗句是,。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春望》中移情于花鸟,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的句子是,。
写出因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家中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句子是:,。
(5)《观刈麦》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是:,。
2、选择题(每题2分,共66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二者不可得.兼得.之则生B、万钟于我何加.焉弗敢加.焉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 D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挑拨是.非(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向为身死而不受.其受.之于天B、为妻妾之奉.奉.命于危难之间C、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 、故不为苟得也苟全性命于乱世(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B、蹴尔而与之蹴:脚C、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D 、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公问其故.B、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任.重道远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 、行拂乱其所为.或异二者之为.(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行拂.乱其所为入者无法家拂.士B、瞬发.于畎亩之中不悱不发.C、发于声而后喻.不言而喻. D 、人恒过.,然后能改能面刺寡人之过.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众议举.宠为督B、征.于色发于声从此替爷征.C、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若孀妻弱子 D 、行拂乱.其所为无丝竹之乱.耳(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 D 、望其旗靡.皆从风而靡.(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民弗从.也无从.致书以观B、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C、又何间.焉亲密无间. D 、衣食所安.转危为安.(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间:参与B、忠之属也属:属于C、望其旗靡靡:倒下 D 、小大之狱狱:案件(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皆朝.于齐入朝.见威王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C、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 、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下.令受下.赏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门庭若.市C、邹忌修.八尺有余茂林修.竹 D 、宮妇左右..开弓..莫不私王左右(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地.广人稀B、私.我也大公无私.C、邹忌讽.齐王纳谏借古讽.今 D 、闻.寡人之耳者不能称前时之闻.(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其林层出不穷.B、便舍.船屋舍.俨然C、处处志.之必先苦其心志.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初级狭才.通人卿今者才.略B、渔人甚异.之属引凄异.C、便扶.向路济困扶.危 D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挂齿(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未尝识书具.B、便扶向.路磨刀霍霍向.猪羊C、寻.向所志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 、林尽.水源一食或尽.粟一石(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碧万顷长烟一.空B、政通人和.春和.景明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面山而居. D 、予观.夫巴陵胜状其文理皆有可观.者(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安求.其能千里也C、前人之述备.矣右备.容臭 D 、去.国怀乡乃记之而去.(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南极.潇湘此乐何极.B、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引凄异C、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D 、上下一.白传一.乡秀才观之(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处.江湖之远略无阙处.B、先.天下之忧而忧自云先.世避秦时之乱C、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 D 、百废具.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表涕零B、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有仙则名.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D 、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淫雨霏霏.(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云归.而岩穴暝吾谁与归.B、至于负.者歌于途负.箧曳屣C、醉温之意.不在酒任意..东西 D 、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间(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宴酣之乐,非丝.非竹春蚕到死丝.方尽B、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C、杂然而前陈.者陈.词滥调 D 、饮少辄.醉浅尝辄.止(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病终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掩耳.盗铃C、怀民亦未寝.废寝.忘食 D 、念.无与为乐者念念..不忘(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性行.淑均B、水中藻荇交横.困于心,横.于虑C、庭下如积水空.明而或长烟一空.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闻屏障中抚尺以下(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B、是.日更定是.金陵人C、上下一.白长堤一.痕 D 、强饮三大白.而别上下一白.(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更.有痴似相公者是日更.定B、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C、湖中人鸟声俱绝绝巘多生怪柏 D 、有两人铺毡对坐对答如流(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B、是.日更定问今是.何世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即更.刮目相待 D 、及.下船徐公何能及.君也(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冻风时.作于时.冰皮始解B、娟然.如拭然.徒步则汗出浃背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面山而居. D 、波色乍.明冷光之乍.出于匣(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悠然自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鳞.浪层层呷浪之鳞.C、偕.数友出东直宠辱偕.忘 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皆.大欢喜(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饮少辄.醉未百步辄.返。
中考文言文练习题——《曹刿论战》
中考文言文练习题——《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1. 解释带点的文言词语。
① 鼓:____ ② 驰:____
③ 辙:____ ④ 逐:____
⑤ 克:____ ⑥ 盈:____
⑦ 伏:____ ⑧ 靡:____
2. 指出下列“之”的用法。
① 公与之乘( )
② 公将鼓之( )
③ 公将驰之( )
④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⑤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
⑥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⑦ 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
3. 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成分,然后翻译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文中看,战胜敌军和追击敌军的最佳时机各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5. 从上文看,曹刿具有怎样的战略思想?。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三、古今异义词1、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8、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10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11、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译:能,行)四、一词多义1、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3、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4、信必以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小信未孚(信用)5、何何以战(什么)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6、以何以战(用,凭,靠)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据)7、之肉食者谋之(迎战齐军这件事)公与之乘(他,指曹刿)小大之狱(的)公将鼓之(助词,无义)登轼而望之(齐军撤退的情况)故克之(他们,指齐师)忠之属也(这)故逐之(他们,指齐师)8、其公问其故 (这样,如此)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师)其乡人曰 ( 他的,指曹刿)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师)五、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中考初中语文名篇《曹刿论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情景式默写训练
中考初中语文名篇《曹刿论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情景式默写训练《曹刿论战》测试题1、战争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齐人败绩”,“公将驰之”时,实地考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才下令追逐,最终大克齐师,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战略思想。
2、《曹刿论战》中,在鲁庄公表示不虚报祭品数量,以诚信示人后,曹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3、《曹刿论点》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
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论战》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7、《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曹刿论战》中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在战前准备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曹刿论战》的战争场面描写极简省,只用了“齐人三鼓”“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句,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击败齐军的全过程。
11、《曹判论战》一文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给xx的字注音:
三、写作
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巳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
〖参考答案〗
1、给加粗的字注音:
⑴ jiàn
⑵ fú
⑶ bó
10、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⑴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犯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⑵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⑶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
D、节约
⑷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A、因为
B、按照
C、用
D、把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彼竭我盈,故克之。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夫战,勇气也。
⑴又何间焉( )
⑵ xx未孚( )
⑶牺牲xx( )
⑷ xx刿论战( )
⑸登轼而望之( )
⑹遂逐其师( )
2、为下列句子xx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 xx刿请见( )
A、拜见
B、看见
C、引见
D、见到
⑵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A、相信
B、信服
C、确实
D、信用
⑶彼竭我盈,故克之( )
A、充满
B、有余
C、旺盛
14、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以自警戒”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承宗庙之重。
B、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志昔时之事。
C、上以为渤海太守。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5、“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我心”指什么?
16、既是训诫之词,就应讲一番“大道理”,隋文帝在训诲
儿子的时候,为什么说要给儿子留下旧衣物服饰,一把刀子,一盒菹酱?
1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子必为政( )
⑵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13、读此文后,你有什么认识?治理国家和百姓,是用宽政呢,还是用猛政?
(三)
诫太子勇
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合天意,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我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之,以自警戒。又拟分赐汝兄弟。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今高颎赐汝我旧所带刀子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所常食如此。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
⑷ guì
⑸ shì
⑹ suì
2、为下列句子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 A
⑵ B
⑶ C
⑷ D
3、B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⑵作战,(是靠)勇气的。
5、春秋左丘明
6、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家和百姓,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宽猛相济,灵活运用。
(三)
14、D
15、杨坚的良苦用心,就是担心儿子“奢华”,而不能使其统治长久维持。“历观前代帝王”这一道理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有前车之鉴。
16、旧时衣物服饰、刀子、范酱等,这是“实物教育”,时时使太子想起父王的教诲、自己过去艰苦的生活,以引为警戒,最具体,更能激发人。
(二)
1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⑵句首语气助向发语词,表示发议论
12、因为火性猛烈,百姓看着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被火烧死的。
13、提示:子产向大叔传授的道理与经验是,管理国家和百姓的方法其一是宽政,其二是猛政。不过,前者有个条件,那就是“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而大叔的执政实践是,他的党政失败了,最后只有采取猛政,发兵攻打芦苇大泽之盗,将盗全部杀死,才使社会国家稍有安宁。由此看来,管理国
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⑵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⑶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⑵战则请从。
9、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⑴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 ”。
⑵曹刿肯定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
10、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⑶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二、阅读
(一)
7、解释下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参与
⑵同“遍”,遍及、普遍
⑶可凭借
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的。
⑵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9、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时期,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6、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⑴鲁庄公迎战强大的齐军的条件是:。
⑵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⑶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
二、阅读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等,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状,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
(二)
子产论政宽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年。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符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符之盗,尽杀之,盗少止。(《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