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题+答案完全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复习

(一)

1、文学常识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所写的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2)《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着作,相传为春秋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1)齐师伐我。伐:攻打

(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

(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指猪、牛、羊等,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4..

(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

( 6)既克,公问其故。既:已经

( 7)彼竭我盈。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 8)夫大国,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3、翻译下列句子

(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时勇气衰弱,第三次击鼓进军时勇气已经衰竭了。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 1)为下文庄公做出的急躁行为做了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义:猪、牛羊等祭祀用的祭品。今义:为正义的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如:他牺牲..

了自己的青春)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8、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 1)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这里是养的意思)②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能)

..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②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讨伐)

2.

9、文中写道鲁国获胜,给人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启示: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掌握心理,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

意见。

10、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1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1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说说你的感悟。

答:示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

问。(答对其中一个方面可得满分)

(二)

1、翻译下列句子

(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居高位,享厚禄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你的。

(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要以实情判断。

(4)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

译文:齐国是大国,是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有埋伏于此。

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

从。..

5、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1)①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虚报)

②既加 冠,益慕圣贤之道。 (戴上) . . (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参与) ②中间 力拉崩到之声。 (夹杂) 2 . .

6、《曹刿论战》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一鼓作气

7、文中曹刿让鲁军追逐齐师的原因是什么

答: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8、曹刿认为,战前的政治准备要“取信于民”;鲁军发起反攻的实际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 (用原文回答)

9、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稍作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战斗的经过。可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叙述。 答:示例:公鼓之,鲁师一鼓作气,齐师士气已竭。 (用现代文回答也可)

11、“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

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答:示例: “一鼓作气 ”这个成语源自《左传》 ,原指在战场上决胜的关键是士气,古代用击鼓的方式指挥进军,而只有在第一次击鼓时才 能振作军队的士气,后面几次就差了。所以,成语 “一鼓作气 ”中的 “鼓 ”是击鼓进军的意思, “作 ”是振作。使用中发生错误,大多是不理 解成语的意思所致。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就不会用错了。

12、阅读短文《用兵八法》 ,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用兵之法:高陵 (山头)勿向 (仰攻),背丘 (高地)勿逆 (迎击),佯北 (假装失败 )勿从 (追逐),锐卒勿攻,饵兵 (用来诱敌上

. . . . .. . .. 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 (è阻击 ),围师 (包围敌方部队)必缺 (让条出路),穷寇 (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 (逼迫)。此用兵之法也。 . .. .

.. . (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 “未可 ”,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

合答:第一次与 “锐卒勿攻 ”吻合;第二次与 “佯北勿从 ”一致。

( 2)结合 “长勺之战 ”,对 “用兵八法 ”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

原则。答: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全自己。

13、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 “可以战 ”,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否定,最后一答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 “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曹刿:具有爱国思想,谙熟国事,有远见卓识。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用原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