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 第五章概要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笔记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内涵(一)“政治”最初的含义:是指古希腊成邦,即城市国家,我国古代“政治”的含义是:统治的意思,也即“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二)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观。
1.从道德的角度,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代表人物:(1)中国的“孔子”;(2)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3)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
2.从法律的角度,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3.从权力的角度,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即认为政治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
典型代表:(1)《韩非子·定法》;(2)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又称为《霸术》,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3)德意志首相卑斯麦,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4)美国“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5)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4.从管理的角度,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1>孙中山,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标志着我国近代政治观的一种发展和进步。
<2>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认为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进程”。
5.从政策的角度,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了“权威性分配说”,在《政治体系》书中提出,政治“是为社会作出执行权威性分配(具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三)马克思把政治解释以下四个方面: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大学政治学原理笔记——政治学概论第五章
第五章政府第一节现代政府的内涵与职能一、政府的基本含义【狭义】政府仅仅是指国家机构中执掌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机构。
【广义】政府则泛指各类国家权力机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构。
从这一意义上讲,“政府就是国家的权威性表现形式”。
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政府组织具有以下三个方面质的规定性:①合法性——表现为:⑴政府权力的取得和运用必须符合宪法和有关法令所规定的范围、种类、程序和限度;⑵政府的产生程序必须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或惯例,得到人民的认可。
②权威性——政府权力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二、政府的基本职能【界定】政府职能——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政府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划分】⑴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⑵管理公共事务的社会职能。
政府职能的两重性1、公共性①主体的公共性——政府组织是社会上最大的公共组织。
②客体的公共性——政府行为和政府权力的指涉对象主要是关乎公共利益和公民福祉的公共性事务。
③目的的公共性——政府的目的是公共利益导向的,旨在提供合乎民意的、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
换言之,政府决策是一种典型的“非市场性决策”,其标准是社会效益优先和政治性。
④手段的公共性——政府的行为方式是指政府履行社会义务,行使公众赋予的职权的方法和途径。
政府的行为方式中的公共性主要表现在政府行为和手段的开放性-程序性-法治性方面。
政府行为的开放性是公民保护自我利益实现公民主权的重要条件;程序性可减少官员在执行公务时的随意性和徇私性,避免政策的扭曲,保护公众的利益;法治性注意国家法律的依据和约束,要求政府行为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越轨。
2、阶级性⑴阶级性的“障蔽”,原因主要体现在:①政治稳定时期,政府“公共性”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遮蔽了政府的“阶级性”;②行政的“自主性”提高,即行政集权民主制的迷雾;③“新阶级”的兴起对传统二元阶级对立的社会结构提出了挑战。
⑵政府的阶级性:①“政府职能的阶级性”是指政府本质上总是存在一定的阶级偏向,政府在制定政策、行使职权时总会受到其阶级偏向的影响,自觉地为其所代表的阶级服务;②政府职能的阶级性是政府自身阶级性和政治人的阶级性在政府过程中的体现;③同时政党的阶级性也是政府职能阶级性的重要决定因素。
2021年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政治学概论欧阳光明(2021.03.07)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的含义■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对政治的科学解释)(多选,简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1)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2)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
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6个):①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②中国政治(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③比较政治④公共政策⑤行政管理⑥国际政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多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多选):■(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简答)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政治学概论 第五章 第三节 政治管理的原则、方式和作用课件
第三节
政治管理的原则、 政治管理的原则、方式和作用
城管 解释: 解释:
1.中国地方执法者,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常常会卷入一些公 众冲突事件。--《泰晤士报》 2.主要的任务就是驱赶街头无照商贩,以及检查各类许可 证。--《印度媒体》 3.一些处理轻微犯罪和无序状态的雇员。--《卫报》 4.一种警察力量。--《每日电讯报》
一、政治管理的原则
(1)法治原则 )
这是政治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这是政治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法治原则的形 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 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其内容也处在不断变化 和完善之中。 和完善之中。 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既批判借鉴了西方的 法治原则,更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 法治原则,更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社 会主义法治原则的主要内容: 会主义法治原则的主要内容: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和公民在法律 面前一律平等,保障人权等等, 面前一律平等,保障人权等等,并逐步实现依法 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3.政治协调
政治协调就是政治管理主体调节社会政治关系和 政治矛盾,维持社会生活和谐稳定发展的过程。他 是社会利益分化和阶层分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 政治生活顺利开展的需要。 政治协调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其核心是调节人们的利益 关系和矛盾关系。
主要方式: 强制性干预; 权威性仲裁; 协商妥协; 政治监督。
二、政治决策
定义:政治决策就是执政党和政府等政治 管理主体为实现国家的更笨利益和特定目 标而做出的全局性的重大决定和实施过程 原则:目标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最优化 原则、协调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
政治学概论主要知识梳理
政治学概论主要知识梳理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1政治现象出现的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社会的出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消除了阶级利益对立的基础,社会政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主题。
2马克思政治观:政治是一种特殊分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方式;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是一种高级的实践活动;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它集中体现为一定社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分配;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等诸方面关系的集中体现。
3政治学首创于西方,因《政治学》一书亚里士多德成为这一学科的创始人。
4政治的社会功能: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前提,政治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基本动力之一;政治是统帅,是灵魂。
第二章:政治主体1阶级性是是政党的本质属性,由其所代表的阶级在社会阶级结构中的地位和它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2政党特征:鲜明的阶级性;明确的政治目标和一定的政治纲领;有一定组织纪律性的政治组织;以争得政权和巩固政权并谋求新的政治发展为主要目的。
3政党性质直接决定政党作用的方向。
4政党作用:争取群众和教育群众;集中阶级意志;掌握政权和领导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政治录用与精英输送;监督与完善政治运作。
5英美的两党制和法德的多党制。
6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调动和和发挥各方面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西方多党制的本质区别: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不同;所代表阶级利益不同;政党职能不同;政党关系不同。
8政治国家:具体指国家政权机构,实质是统治阶级专政,即领导阶级实行政治领导,政治统治的国家政权机构。
9政治国家的基本职能:政治统治;社会管理;保卫。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特别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多选题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2、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3、中世界神学政治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4、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和汉密尔顿。
5、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代表人物: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6、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功能研究法。
7、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社会的出现第二章政治主体一、名词解释1、政治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政治事务,享有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的政治实体。
2、领袖:领袖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不同阶级的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具有卓越政治见识和杰出政治才能,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本阶级中拥有最高权威的政治人物。
3、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4、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5、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6、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阶级统治、政治统治的政治运筹机制性政治组织机构。
09年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五章-自学考试.doc
1、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道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专政问题。
首先,它依据的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
其次,它是总结早期的工人运动,主要是英国宪章运动失败的历史经验而得出的结论。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论是通过总结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不断完善发展起来的。
2、和平方式进行革命的条件第一,资产阶级还没有建立庞大的军阀制度和官僚制度,因而不可能对群众施加暴力。
第二,在有健全的社会民主制度和传统的国家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获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使资产阶级不敢或不能破坏议会民主制。
第三,资产阶级拥有的武装力量在战争的环境中被冲垮,而又来不及重新组织和掌握反革命武装力量,因而出现了没有对群众施加暴力的局面。
第四,我强敌弱。
3、民主的概念第一,民主是指公民管理国家的权利,反映的是公民与政权的关系。
第二,民主是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方法,也叫作管理国家的方法,即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
第三,民主指国家活动的原则。
只有在民主国家里,才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4、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及其相互关系(1)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
从公民与政权关系来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力。
从阶级统治方法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
从国家活动的原则来看,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表现就是民主集中制。
(2)新型专政就是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而这个专政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国家。
(3)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新型民主是新型专政的前提和基础,新型专政是新型民主的保障。
只有对反动派实行专政,对他们危害社会和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活动实行有效的专政,才能维护和保障新型民主的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型民主是目的,新型专政是手段。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以下特点(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行政管理专业(专)政治学概论第五章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注: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是⽣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国家是新的历史类型的国家,它也是⼈类社会上最后⼀个历史类型的国家。
第⼀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建⽴ ⼀、⽆产阶级⾰命的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揭⽰了⽆产阶级完成历史任务的惟⼀途径是通过阶级⾰命建⽴⽆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也即是《共产党宣⾔》的中⼼思想。
2.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命,才能建⽴⽆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切社会变⾰都是要通过社会⾰命来实现的。
社会的基本⽭盾即⽣产⼒与⽣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盾,但是⽣产⼒与⽣产关系的⽭盾是最根本的。
3.资本主义的⽭盾,具体表现在⽣产的社会化和⽣产资料的私⼈占有之间的⽭盾,这⼀⽭盾在资本主义社会是致命的,资本主义是⽆法克服的。
表现在经济上,是个别企业⽣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政府状态的⽭盾,其结果必然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表现在政治上,就是资产阶级与⽆产阶级的⽃争,随着资本家对⽆产阶级剥削的⽇益加强,⽆产阶级觉悟不断提⾼,这个⽭盾越来越深化,其结果,必然导致⽆产阶级⾰命的爆发。
★所谓⽣产社会化,是指同⼩⽣产相对⽴的、有组织的、相互联系的⼤规模⽣产。
其表现为: (1)⼤量的⽣产资料和⽣产者集中在少数资本家企业中进⾏⽣产; (2)由于专业化分⼯的不断发展,造成企业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更加密切; (3)通过市场调节,使资本主义⽣产形成⼀个不可侵害的整体。
4.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有三⼤⽭盾:■ <1>⽆产阶级和垄断资本之间的⽭盾尖锐。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盾尖锐。
<3>殖民地半殖民地⼈民与帝国主义的⽭盾尖锐。
⼆、⽆产阶级⾰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切⾰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产阶级⾰命的根本问题,是⽆产阶级专政问题,政权是决定⾰命胜利与失败的关键;政权问题对于⽆产阶级⾰命尤为重要,⽆产阶级⾰命同以前的⼀切剥削阶级⾰命的区别: 1.从奴⾪制到封建制,再到资本主义制社会,都是⽤新的剥削者政权代替旧的剥削者政权,没有发⽣根本性的改变。
00312 《政治学概论》高频考点20150530
1 / 53致 学 员亲爱的尚德学员们:在提笔之际,首先非常感谢您给予我们机会与你一起奋斗,为生活、为理想。
同时,我们也坚信尚德自考这个大家庭,会是你梦想起航的温暖之地。
在这里,你不仅会收获知识,也将收获友谊、收获爱。
为了能帮助您顺利通过考试,我们尚德机构睿博自考学院教研中心的老师们经过多年的努力精心筛选总结出了具有针对性及高效性的各科高频考点,深入分析历年真题考核内容及方式,并结合大纲要求进行编写而成。
本书体系与学习要求◆ 高频考点:该模块在紧扣最新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历年真题,经过精心筛选,总结出每章的重要考点及其出题方式。
◆ 考点拾掇:该模块在研究重难点考点的基础上,对易考但比较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争取能覆盖全面的知识点。
本书使用说明◆ 下划线:本书中,所有标有下划线的知识点,均需要记忆,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下划线部分即多为选择的选项。
如:民主化◆ 加粗的字体:本书中,加粗且倾斜的字体均是答主观题的关键词,也是我们记忆的重点,背书不需要整句记忆,只需背下关键词再适当扩充即可拿高分。
如:公务员制度适应了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需要;◆ 数字+选、简、论等符号:历年真题中, 0804选代表该考点在2008年4月考期中出过选择等低分值题,1004简、1110论分别代表2010年04月考期出过简答、2011年10月考期出过论述题等高分值题。
版权声明书名:《高频考点》组编: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学术指导:刁红文主编:张帆责任编辑:林淑霞编委:陈思敏陈月玉林淑霞张帆责任印制:温馨封面设计:黄海波版次:2015年4月第2版印次:2015年4月第2次印刷开本:1/16字数:35122字定价:39.8元版权专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2 / 53教研体系介绍一、《高频考点》:知识点与真题的重合率高达85%以上。
1.本教辅体系介绍:◆本章导图:以章节的形式呈现,提高了整章知识的系统性和直观性。
20XX自考《政治学概论》笔记串讲第五章(5)-自学考试.doc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免费做题、免费学直播课点击查看:2018自考《政治学概论》笔记串讲汇总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2)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
1.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通过它的先锋队上海自考领导的国家。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础是工农联盟。
(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4)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为什么需要无产阶级专政?第一,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过渡时期任务的工具,是向共产主义过渡任务的工具。
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消灭阶级,同时也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也就消灭了无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彻底完成消灭阶级的任务。
消灭阶级,不仅要消灭剥削制度,而且要消灭一切阶级差别。
为了完成过渡时期的任务,就需要无产阶级专政。
消灭阶级差别,包括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的因素。
经济方面:实现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
政治方面:实现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
思想觉悟方面:主要是利用法律规范来培养、训练人们自觉地遵守生活规则的习惯。
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特定的历史职能,就是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切实按照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逐步创造条件,消除三大差别。
·归纳总结常考内容,针对性做题巩固提分·根据学员做题大数据统计,集中讲解突破高频、易错、易混题·高效扫灭得分雷区、拿准采分点④考前核心考点集训课考前核心考点集训课:课程作用:名师点拨2课时,必看必会必背·圈划考题范围,预测考点·名师点拨,2课时科学提分·赠送考前集训宝典(配套专属资料,禁止传播)快,每科2轮8次课(第1轮精讲8次课,第2轮层层总结共8次课);准,AI大数据考点预测;狠,考点、考题一步到位!①必学考点精讲课。
《政治学概论》第五章 国 家
• 4、国家统治说 • 5、其他观点 • 在探索国家产生的具体途径上,西方学者 提出了三个重要线索: • 战争、贸易、灌溉(水源论,魏特夫《东 方专制主义》)
• 二、国家的目的 • 1、国家的本质(国家是什么?) • ⑴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大都坚 持超阶级的国家观 • 英国工党、伯恩施坦、德国社会民主 党、民主社会主义等
• 2、绝对主义国家: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过渡 时期。疆界划定,主权出现,国王成为主权代理 人,法律成为全民规范,军事力量扩张,常备军 制度建立,中央的赋税制度,为控制社会提供了 可资借用的体系。典型的有英国的都铎王朝(下 图分别为亨利七世、亨利八世和伊利莎白一世) 和法国波旁王朝等
• 3、现代民族国家 • 从绝对主义国家继承了疆界和主权。工业 化提供了物质资源和技术,行政力量扩大, 国家对社会的监视力加强。——国家将社 会的空间大大压缩。 • 综上,吉登斯实际以欧洲历史为基础勾画 出了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
• 2、现代国家的要素 • ⑴传统的三要素说、四要素说 • ⑵民主——现代国家的重要因素
• 二、民族与现代国家建设 • 两种民族观——政治化的和文化性的 • 1、政治化的民族观——苏联最为典型,还 包括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 • 各族间相互关系联邦化,边界固定化,民 族自治疆域化,民族整体优惠制度化—— 以民族平等为出发点,取得少数民族对国 家的认同。
• 2、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 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康德等人将国家视 为一个政治共同体,强调其是人们为了某 种“善”或共同利益结合而成的集合体。 • ——特点:强调国家是基于团结而非分歧 (如阶级斗争)的产物
• 3、社会契约说——人造国家,对国家神权 说的彻底否定 • 此种理论是17、18世纪欧洲启蒙时期最著 名也是最具冲击力的政治理论。代表人物 主要有霍布斯、卢梭、洛克等。(《利维 坦》、《社会契约论》、《政府论》) • 评价:社会契约论并不能解释历史上大多 数国家的形成情况,其历史作用像一种伦 理学的理论,目的是对现存制度进行道德 评价或改造,并为革命提供理论根据。
政治学概论 - 第五章
四、社会主义国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创造了新的国家类型, 把人类社会政治和国家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 史阶段,它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表现: 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对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 在性质上说,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 为坠的,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私 人占有制。 在过程上来过,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改变了生产 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
5
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三大矛盾的尖锐化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方面,生产社会化 程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生产资料更加集中在 少数资本家手里,因此,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更 加激烈。表现: 1、无产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进一 步加深。 2、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例子:一战、二战的爆发) 3、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与殖民地半 殖民地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使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尖锐。(例子:二战 后的“南北问题”)
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社 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和发展的结 果,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与资 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发展,进而以无产阶级 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产物。
3
二、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表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以产 品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该矛 盾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俱来,且资 本主义社会自身无法克服。
19
六、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1 、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 础。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 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 制度。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重点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第六章国家形式第七章国家机构第八章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第九章政党和政党制度第十章政治文化第十一章政治发展第十二章国际政治第一章绪论关于政治学的解释有以下几种?1 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有:我国古代的孔子、西方古代思想家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2 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有:凯尔逊;3 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有: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君主论》;4 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代表人物有:孙中山;5 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的含义有?◆ 1 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 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 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4 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有?1 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2 中国政治;3 比较政治;4 公共政策;5 行政管理;6 国际政治。
中国古代政治学1 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2 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3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1 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提出了“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政治学概论概要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政治的含义总体来说,可以把所有对政治的解释分为两大类: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一)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古今中外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看法或诠释可以说五花八门,择其主要,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社会道德。
这是古代东西方国家较为普遍的观点。
亚氏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你会解释这句话吗?会,就知道亚氏的政治就是道德或伦理。
(2)把政治说成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实际上就是一个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过程。
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法学家凱尔森。
(3)认为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或者说政治就是“权术”、“统治术”、“权谋”。
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基雅弗利。
(4)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孙中山。
他说:“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5)认为政治就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
这是当代西方国家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观点。
上述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政治的内涵,展示了政治的某个侧面或某一特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了国家、权力、管理等政治核心问题,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它们又都没有全面深刻揭示政治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因此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许多不同场合下都曾对政治进行过深刻的论述,其主要观点是:(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这是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来界定政治。
(2)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
这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揭示政治的实质。
(3)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列宁观点不过,他们都没有对“政治”一词下过完整的定义。
(三)当代国内学者的“政治”定义如何给“政治”这一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下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定义?由于政治这一概念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宽泛,要给它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
《政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四)坚定政治立场明辨政治是非,夯实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素养。
六、课程学习材料
1、课程基本教材
王浦劬等著:《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课程主要辅导材料
燕继荣著:《政治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二、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所涉及了解和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为学习相关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1、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特点、社会作用、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
2、掌握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政治学基本内容。
政治统治的含义、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政治管理的含义、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政治统治的基础和政治管理的类型,并掌握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知识』
1、政治统治的特点
2、政治管理的方式
(三)按照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引起的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相互作用,分析了社会政治发展现象。此知识版块要求学生到达运用层次。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知识点』
政治的含义、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政治与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掌握政治与政治学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研究方法
『关键知识』
1.国家结构形式
2.国家的本质
3.政党的本质和作用
4.政治社团的特征和作用方式
政治学概论第五章
加、散热器 (奥地利) 襟翼滑架 (德国)
发电机 (法 国)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及产品归资本家私有,这就 产生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及产品私人占有制的矛 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p112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方面: 经济上: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 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其结果必然 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政治上: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随着剥削的日益加强,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
马克思主义者从不把暴力革命绝对化,只要条 件允许,马克思主义者也主张用和平手段。
实现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会有下面四种情况:
• (1) 资产阶级还没有建立宠大的军阀制度和官 僚制度,因而不能对群众施加暴力。 • (2) 有健全的社会民主制度的国家中,无产阶 级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资产阶级不能破坏议会 民主制。 • (3) 资产阶级的武装力量被冲垮,来不及重新 组织反革命武装力量。 • (4) 我强敌弱,在无产阶级强大压力包围下, 资产阶级放弃反抗而自动向无产阶级让步。
2、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 权的主要方式是? A、暴力革命 B、改革 C、改良 D、与农民阶级联合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
一、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 阶级的政治统治,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 国家。
新型民主
新型专政
1.民主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命的爆发。
P112-113
帝国主义阶级,垄断资本具体表现为三大矛盾 (多选)p114
第一,无产阶级和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尖锐。 第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 第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 盾尖锐。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导论
研究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和 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6)国际政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 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深入观察各种政治现 象,正确认识存在于政治关系和政治体系中的矛盾, 进而科学分析矛盾,把握矛盾的本质及发展方向, 弄清政治运行的规律性,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是力求在对客观事物切实认识 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导 论
政治学 阅读书单
导
政治
论
体系
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第二章 国家权力与 国家形式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政治民主
第五章 政党和 政党制度
政治 行为
第七章 政治文化
第六章 政治参与 政治统治 政治管理
第八章 政治发展
第九章 民族与宗教 第十章 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一、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 和研究方法
从道德教化、修身养性的角度阐 发政治统治的手段和形式,构成了中 国古代正统政治思想的基本框架
法家政治思想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 权术驾驭民众,厉行“法治”和“霸道”
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理论体系
道家政治思想以“法自然”为核心, 在统治方法上主张“无为而治”
主张道法自然,以天道统摄人道,达到一个人 人处于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的理想社会境界
政 治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的 涵 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高中政治科目:必修篇章解读
高中政治科目:必修篇章解读引言政治科目是高中必修科目之一,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政治理论和实践的理解能力。
本文将对高中政治科目的必修篇章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课程内容高中政治科目的必修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政治学概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学科的整体认识。
学生将学习政治学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理论流派,以及政治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国家与革命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国家的定义、特征和职能。
同时,他们还将了解革命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革命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了解各种革命运动的历史和背景。
第三章:政党与选举政党与选举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将介绍政党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并探讨政党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选举制度的原理和种类,以及选举在民主政治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四章:政治文化与价值观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本章将介绍政治文化和价值观的概念,以及它们与国家发展和政治决策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对政治体系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并进行跨文化比较和分析。
第五章:宪法与法治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和政治规范。
本章将介绍宪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以及宪法与法治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宪法的起草和修订过程,以及宪法对国家治理和公民权利的保障。
此外,学生还将了解国际法和国内法之间的关系。
总结高中政治科目的必修篇章涵盖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国家与革命、政党与选举、政治文化与价值观以及宪法与法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理论和实践,培养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辨能力。
政治科目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对他们未来的社会参与和公民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导论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政治的涵义: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4.矛盾分析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的涵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1.主权性2.强制性3.普遍性三、国家权力的结构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1.政体的涵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政党要竭尽全力争取群众。 一个政党要实现本阶级、阶层的利益, 就必须要有力量。一个政党的力量同它所 拥有的党员和所联系的群众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任何一个政党,不管其是否真心实 意地爱护人民,代表人民,都要力争民众。 为此,许多资产阶级政党的名称贴上了"人 民"的标签,在许多资产阶级政党的党纲里 "人民"的字眼到处可见。
A. 从议会中的不同政派,经过政治活动逐渐发展成独立政党。 B.在议会外形成政党。这些政党是在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 争中组建的,议会甚至是这些政党通过斗争创设的。
资产阶级政党的特征
——标榜全民代表性 ——围绕选举开展活动 ——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 ——各党地位平等公平竞争
图片说明:
民主党总统候人 人奥巴马赢得2008年大 选的胜利。
2.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党的政治纲领是表明党的性质而公开树立的一面旗 帜,通过这面旗帜而把党员集合起来,为实现政治目标 而奋斗。 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第 二个显著特征
“给我一个铁的纪律的 无产阶级政党,我就可以 把俄国翻过来。”
—— 列宁
3.政党是制度化的组织
政党一般都有系统的组织机关和一定的组织 纪律,这样才能发挥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 用。
(3)政党是为了取得权力和控制政府而建立的政治组织。《大英百科 全书》对政党的定义是:“政党是政治体制内为取得和行使权力的目的 而组织的集团。”《日本大百科辞典》是这样论述的“政党是以取得国 家权力为目标而基于共同的政策组织和动员国民,开展一切政治活动的 持久性的政法团体”。
( 4) 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 之间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变成政治斗 争。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 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 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 由比较稳固的集团来主持的,而这个集团是由最 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 重要职务而被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 ——列宁
5.政党围绕着国家政权开展活动
在现代国家中,政党的活动都与国家政权有 关,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 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是执政党。 以国家政权为活动目标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 会组织的第三个显著特征。
(四)政党的产生
政党是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以展到一 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政治现象,它是近代资 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议会斗争和自由民 主、思想文化发展的产物。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发展决定了政党产生的历来条件, 阶级斗争的实际状况和力量对比则是政党 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关于政党的几种观点
(1)政党是为适应选举而建立的政治组织。这种观点认为,近、现代 的民主政治在现实性上表现为代议制,代议制的根基在选举制,但在代 议制及选举制之间缺乏体制上的通融性,这就产生了一种需要,政党便 成为弥补这一缺陷的一种手段。 (2)政党是为了谋求官职而建立的组织。《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我们选定党是为谋求官职而建立的这样一个定义,就是把党与其他政治 组织区别开来。大量的证据表明:谋求官职这个目标,在一切热衷于官 职的政党中都占有主导地位。“政党是组织松散的、以特定的标签(政党 名称)寻求选举政府官员为目标的组织。”
理论,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基础;二是工人运动,这是 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特征
——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由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组成; ——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纪律。
(五)政党的功能与作用 1. 目标制定。不仅反映政党的具体问题态度, 也表明其政治哲学倾向。 2. 利益表达。通过纲领与行动代表一定阶级、 阶层或社会群体的利益。 3. 动员与社会化功能。通过竞选活动动员政治 参与,同时进行政治社会化。 4. 精英的形成与遴选。主要通过推举候选人、 竞选、组织政府和其它活动来遴选国家精英。
1、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与特征
第一,就其经济基础而言,西方政党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 而产生的。 第二,就其阶级基础而言,西方政党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 制的斗争需要。 第三,就政治条件而言,政党的出现既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发 展为它提供了条件,而且也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第四,就思想基础来看,政党的出现,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 日益广泛传播的结果。
第五章 政党与政党治制度
一、政党及其相关要素 二、政党制度 三、利益集团
一、政党及其相关要素 政党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发展的产物。我们 现在对政党的理解,主要源自西方。西方 的政治学词典和专著,对政党的概念作了 许多的概括和描述。从词源上看,英文的 “Party”和法文的“Parti”均来自于拉丁文 的“Pars”,意即部分;政党只是由一部分 人组成的社会集团。
2、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征
无产阶级政党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过 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早期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只是限于经济领域中的 自发斗争,随着工人阶级斗争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工人阶级逐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和政治使命,其斗 争由自发转向自觉,组建无产阶级政党以领导工人阶级进行 政治斗争的任务由此提上了日程。 无产阶级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最重要的客观条件:一是科学社会主义
(二)政党的内涵 政党就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 的一部分积极分子,为了执掌、参与或影 响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理想而结合成 的具有政治纲领、组织章程、组织结构和 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团体。
(三)政党的特征
1.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政党是在特定的阶级基础上产生的、代表本 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组织和核心力量。社会各阶 级、各阶层利益的冲突集中表现政党之间的斗争。 整体素质比较高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 的第一个显著特征。
二、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的内涵 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 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以及执掌、 参与或影响政权的方式、方法、程序的规范。 1.政党与政党的关系 2.政党与政权的关系; 3.政党与群众的关系; 4.政党内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