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3. 熟悉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4.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典型的有机化合物,让学生熟悉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有机化学基础》等。
2. 投影仪或白板: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和反应方程式。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有关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3.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 实验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性质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有机化学基础》等。
2. 实验器材: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性质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有机化学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 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
3. 熟悉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
3. 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导论1.1 有机化学的概念与发展历史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与分类1.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1.4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第二章:烷烃与卤代烃2.1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2.2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2.3 烷烃与卤代烃的反应2.4 烷烃与卤代烃的制备方法第三章:烯烃与炔烃3.1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3.2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3 烯烃与炔烃的反应3.4 烯烃与炔烃的制备方法第四章:立体化学4.1 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4.2 手性碳原子与对映异构体4.3 立体化学的构型与构象4.4 立体化学的反应与合成第五章:醇、酚与醚5.1 醇的结构与性质5.2 酚的结构与性质5.3 醚的结构与性质5.4 醇、酚与醚的反应与合成第六章:羧酸与酮6.1 羧酸的结构与性质6.2 酮的结构与性质6.3 羧酸与酮的反应6.4 羧酸与酮的制备方法第七章:糖类与脂肪7.1 糖类的结构与分类7.2 糖的代谢与合成7.3 脂肪的结构与性质7.4 脂肪的代谢与合成第八章:氨基酸与蛋白质8.1 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8.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8.3 氨基酸的合成与代谢8.4 蛋白质的制备与性质研究第九章:杂环化合物9.1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9.2 杂环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9.3 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9.4 杂环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第十章:有机合成反应10.1 有机合成的策略与方法10.2 碳碳键的形成与断裂反应10.3 官能团转换与修饰反应10.4 有机合成反应的调控与应用第十一章:天然有机化合物11.1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分布11.2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1.3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11.4 天然有机化合物在药物与食品中的应用第十二章:有机金属化学12.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2.2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与合成12.3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催化与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2.4 有机金属化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第十三章:有机光电材料13.1 有机光电材料的结构与性质13.2 有机光电材料的制备与表征13.3 有机光电材料在器件中的应用13.4 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第十四章:环境有机化学14.1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与迁移14.2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检测14.3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与降解14.4 环境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未来挑战第十五章:有机化学实验15.1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安全15.2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实验15.3 有机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5.4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 烷烃、卤代烃、烯烃、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 立体化学、醇、酚、醚的反应与合成4. 羧酸、酮、糖类、脂肪的结构与代谢5. 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与功能6.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反应7.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与提取8.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反应与应用9. 有机光电材料的结构、制备与器件应用10.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分析与处理11.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设计与评价难点:1. 立体化学中的手性碳原子与对映异构体2. 有机金属化学的结构与反应机理3. 有机光电材料的制备与器件制作4.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处理技术5.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与问题解决。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3. 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
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理论方法。
4. 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化工、医药、农业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有机化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机化合物被称为“有机”。
2. 通过PPT展示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历史背景。
3.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介绍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方法、理论方法等。
5. 探讨有机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巩固练习:1. 简述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列举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 描述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4. 举例说明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烃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烃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烷烃、烯烃、炔烃。
2. 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原子成键特点、沸点、燃烧反应。
3.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反应性。
4. 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燃料、化工原料等。
教学活动:1. 引入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2. 讲解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介绍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掌握它们的特点。
4. 探讨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1. 简述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列举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描述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4. 举例说明烃类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醇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醇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课方案【篇一:人教版有机化学教课方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 1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照和原则。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领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课要点 :认识常有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教课难点 : 认识常有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教课过程【引入】经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先有机物是指有活力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获得的,直到1828 年,德国科学家维勒有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经过加热能够直接转变成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观点遇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观点——世界上绝大部分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物自己有着特定的化学构成和构造,致使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别性。
研究有机物的构成、构造、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认识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师:有机物从构造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依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应有机物特征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 ch3 -ch2 - ch2 - ch2 -ch3 )有机化合物)环状化合物)【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随堂练习】按官能团的不一样能够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以下有机物的类型吗?【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要点就是认识常有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构造特色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色,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培育思想的有序性、逻辑性、谨慎性。
教课要点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色;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反应物的称量、溶解、加热、冷却、过滤、洗涤、干燥等。
2.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有机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如氢、氧、氮、卤素等)之间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
这些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加热、光照等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产物的形成和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推断化学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内容1.实验一:醇的氧化实验目的:通过氧化醇制备醛或酮。
实验原理:醇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氧化成醛或酮。
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酸性铬酸钾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醇。
(2)将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2.实验二:酯化反应实验目的:通过酯化反应制备酯。
实验原理:酸和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酯。
常用的催化剂有浓硫酸、磷酸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酸和醇。
(2)将酸和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2.实验前,要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2.实验报告要求文字表述清晰,数据准确,图表规范。
3.实验报告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4.实验报告要按时提交,不得抄袭。
六、实验评价1.实验操作(30%):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
(3) 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循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内容: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制备。
(2) 实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别(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鉴别。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鉴别技巧。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2) 实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了解相关原理。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测定(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含量测定。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掌握测定技巧。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结构分析。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方法,掌握鉴定技巧。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别(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鉴别。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测定(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含量测定。
高中有机化学详细教案
高中有机化学详细教案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3. 学习有机反应机理和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过程;4. 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特点;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及命名方法;3. 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常见反应类型;4. 有机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命名方法;2. 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反应类型的区分;3. 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过程;4. 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有机化学导论》教材;2. 有机化学模型和实验器材;3. 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1. 知识导入: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特点;3.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 知识导入: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方法;2. 演示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过程;3. 练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节:有机反应的机理和类型1. 知识导入:介绍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常见反应类型;2. 分析有机反应中的化学键形成与断裂过程;3. 演示有机反应实验,加深学生理解。
第四节:有机化学的应用1. 探究有机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2. 分析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的案例;3. 讨论环保和绿色合成的相关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测试和实验报告;2. 学生参与度和理解深度;3. 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及时调整和优化;2. 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 下一步教学改进的建议。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第⼀章绪论⼀.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的价电⼦层1S22S22P2因此,有机物分⼦是共价键结合。
1.可燃性:绝⼤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
2.耐热性、熔点、沸点低:3.⽔溶性:⼩,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形成氢键的能⼒。
4.导电性能:差。
5.反应速度:慢。
6.反应产物:常有副产物,副反应。
7.普遍在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理化性质不同的化分物。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1858年凯库勒和古柏尔提出有机化合物分⼦中碳原⼦是四价及碳原⼦之间相互连接成碳链的概念,成为有机化合物分⼦结构的,最原始和最基础的理论。
1861年布特列洛夫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提出了较完整的的概念,提出原⼦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
1874年范荷夫和勒贝尔建⽴分⼦的⽴体概念,说明了对映异构和顺反异构现象。
*碳原⼦总是四价的,碳原⼦⾃相结合成键,构造和构造式分⼦中原⼦的连接顺序和⽅式称为分⼦的构造.表⽰分⼦中各原⼦的连接顺序和⽅式的化学式叫构造式(结构式).⽤两⼩点表⽰⼀对共⽤电⼦对的构造式叫电⼦式,⽤短横线(-)表⽰共价键的构造式叫价键式.有时可⽤只表达官能团结构特点的化学式,既结构简式.四.共价键的性质1.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核间距离。
2. 键⾓: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
3. 键能:指断单个特定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也称为该键的离解能。
共价键的键能是断裂分⼦中全部同类共价键所需离解能的平均值。
4. 键的极性:键的极性与键合原⼦的电负性有关,⼀些元素电负性数值⼤的原⼦具有强的吸电⼦能⼒。
常见元素电负性为:H C N O F Si P S Cl Br I2.1 2.53.0 3.54.0 1.8 2.1 2.5 3.0 2.5 2.0对于两个相同原⼦形成的共价键来说,可以认为成键电⼦云是均匀的分布在两核之间,这样的共价键没有极性,为⾮极性共价键。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使用教材:杨红主编《有机化学》主讲教师:陈俊明第一章绪论学习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合物的涵义,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2.了解共价键理论。
掌握原子轨道、分子轨道的概念,掌握共价键属性。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方法,以及有机化学的酸碱理论。
4.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架和官能团分类的方法,熟悉常见的常官能团。
讲授时数:4学时本章节重点、难点:1.共价键理论2.杂化轨道理论3.共价键的键参数教学方法:采用板书课堂讲授方法§1—1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一、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人类使用有机物质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对纯物质的认识和取得是比较近代的事情。
* 直到十八世纪末期,才开始由动植物取得一系列较纯的有机物质。
如:1773年首次由尿内取得纯的尿素.1805年由鸦片内取得第一个生物碱--吗啡.*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wohler,F)首次人工用氰酸铵合成了尿素。
* 从19世纪初至中期有机化学成为一门学科,建立了经典的有机结构理论。
1857年凯库勒提出了碳是四价的学说。
1858年,库帕(Couper,A·S)提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都是四价的,而且互相结合成碳链。
”构成了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基础。
1861年,布特列洛夫提出了化学结构的观点,指出分子中各原子以一定化学力按照一定次序结合,这称为分子结构;一个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构,其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而该化合物结构又是从其性质推导出来的;分子中各原子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
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构造式。
1874年,范特霍夫(V ant Hoff.J.H)和勒贝尔(Le Bel,J.A)分别提出碳四面体构型学说,建立了分子的立体概念,说明了旋光异构现象。
1885年,拜尔(V on Baeyer.A)提出张力学说。
至此,经典的有机结构理论基本建立起来。
* 20世纪建立了现代有机结构理论。
1916年,路易斯(Lewis,G.N)提出了共价键电子理论。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性质、反应及其应用;(3)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反应、无机反应、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等。
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根据碳骨架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根据官能团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
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共价键、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等。
5.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聚合反应等。
7.有机合成:逆合成法、格林尼亚反应、霍夫曼降解、威廉姆森合成等。
8.有机分析: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演示法: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模型、实验操作等。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实验技能。
4.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发现有机化学知识。
5.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机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
2.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精选)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精选)高等有机化学教案篇1学问目标1、常识性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质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能够推断生活中的有机物;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学名、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应用;辨别甲醇及乙醇性质的异同,熟悉甲醇的毒性;常识性介绍醋酸。
3、常识性介绍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力量目标1、同学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创造的过程和方法:发觉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实施方案结果分析得出成果,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思维力量。
2、提高同学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
3、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
情感目标1、通过古代对自然气、沼气的利用,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联系甲烷燃烧放热,说明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对农村进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介绍我国在酿酒造醋工艺方面的重大创造和悠久历史,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树立环保意识、能源意识。
教学建议关于甲烷的教学材料分析:化学科学的进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熟悉,促进了社会的进展。
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进展,因而关心同学正确熟悉化学与社会进展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甲烷是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化合物以后又一种含碳化合物,所不同的是,甲烷属于有机物。
有机物学问的增加,是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甲烷作为一种简洁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同学却未必留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
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同学简单收集到相关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本节教学材料分成"有机化合物'、"甲烷'两部分,甲烷是重点,有机物的应用是选学材料。
前一部分着重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
教学材料在列举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含碳化合物后,又列举了蔗糖、淀粉、蛋白质等另一类含碳化合物,使同学对这两类含碳化合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有机化学绪论教案
有机化学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
2、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3、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难点(1)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神奇的化学世界——有机化学。
在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去超市买水果,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香蕉、紫莹莹的葡萄。
我就在想,这些水果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气味和口感呢?其实啊,这背后都隐藏着有机化学的奥秘。
比如苹果中的维生素 C、香蕉中的淀粉、葡萄中的葡萄糖,它们可都是有机化合物。
那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又研究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二)讲授新课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
那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呢?简单来说,有机化合物就是含碳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因为它们的性质和无机化合物相似,所以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数量庞大有机化合物的数量非常多,远远超过无机化合物。
这是因为碳原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相互连接,形成各种各样的结构。
(2)结构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不仅有链状结构,还有环状结构,甚至还有立体结构。
(3)容易燃烧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容易燃烧,这是因为它们含有碳和氢等元素。
(4)溶解性多样有的有机化合物能溶于水,有的则不能,这取决于它们的分子结构。
3、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1)早期阶段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有机物质,比如酿酒、制醋等。
但那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化学原理。
(2)经典有机化学时期到了 19 世纪,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系统地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2023有机化学教案10篇
2023有机化学教案10篇有机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复习有机合成,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的官能团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合成路线的选择或设计。
会组合多个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合成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精选例题,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利用已学的知识,通过各种方法合成人们需要的物质,使知识为人类服务,达到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教育。
科学品质:激发兴趣和科学情感;培养求实、创新、探索的精神与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题关键,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方法的教育,学会抓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
重点、难点学会寻找有机合成题的突破口。
学会利用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寻找合成路线的'最佳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有机反应的类型,与有机物合成有关的重要反应规律有哪几点呢?【追问】每一规律的反应机理是什么?(对学生们的回答评价后,提出问题)【投影】①双键断裂一个的原因是什么?②哪种类型的醇不能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醛或酮?③哪种类型的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烯烃?④酯化反应的机理是什么?⑤什么样的物质可以发生成环反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或补充。
学生活动思考、回忆后,回答:共5点。
①双键的加成和加聚;②醇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醇的氧化反应;④酯的生成和水解及肽键的生成和水解;⑤有机物成环反应。
讨论后,回答。
积极思考,认真讨论,踊跃发言。
答:①双键的键能不是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
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
②跟-OH相连的碳原子与3个碳原子相连的醇一般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③所在羟基碳原子若没有相邻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如(CH3)3CCH2OH]的醇(或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不饱和烃;④酯化反应的机理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1-溴丁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以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2、练习带有吸收有害气体装置的回流加热操作。
三、药品和仪器药品:正丁醇3.6mL,溴化钠(无水)4.2g,浓硫酸5mL,10%碳酸钠,无水氯化钙仪器:5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分水器,温度计,分液漏斗,25ml蒸馏瓶。
二、实验原理:主反应:NaBr + H2SO4 → HBr + NaHSO4n-C4H9OH + HBr → C4H9Br + H2O副反应:2C2H5OH → C2H5OC2H5 +H2OC2H5OH → CH2=CH2 + H2O2HBr + H2SO4 → Br2 + SO2 + 2H2O 实验室制备卤代烷的方法多用结构上相对应的醇与氢卤酸作用发生SN1取代反应。
采用浓硫酸和溴化钠(或溴化钾)作为溴代试剂有利于加速反应和提高产率,但硫酸的存在会使醇脱水而生成烯烃和醚 。
三、实验装置(略)四、实验步骤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8.3g研细的溴化钠、6.2mL正丁醇和1—2粒沸石。
用小火加热至沸腾,保持回流30min.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倒人盛有25mI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静置后弃去下层液体。
油层依次用10mL水、5mL10%碳酸钠溶液和10 mL水洗涤。
将下层的粗1-溴丁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1—2g的无水氯华钙,间歇震荡锥形瓶,直到液体澄清,产量1-2g。
五、思考1、本实验有哪些副反应?如何减少副反应?2、反应时浓硫酸的浓度太高或太低会有什么结果?3、各步的洗涤目的何在?实验二 正丁醚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醇分子间脱水制备醚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习使用分水器的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2C4H9OHC4H9-O-C4H9 + H2O副反应 CH3CH2CH2CH2OHC2H5CH=CH2 + H2O三、实验药品及仪器药品:正丁醇,浓硫酸,无水氯化钙,5%氢氧化钠,饱和氯化钙仪器:100ml三口瓶,球形冷凝管,分水器,温度计,分液漏斗,蒸馏瓶。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主讲宋萍第一章 绪论【课时安排】共6课时一、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特性【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CO 、CO 2、H 2CO 3及其盐、氢氰酸(HCN )及其盐、硫氰酸(HSCN ) 、氰酸(HCNO )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 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 、O N 、P 、S 、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
(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 链状化合物 脂肪环状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化合物芳香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 正丁烷 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如:环戊烷 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苯 萘CH 3CH 2CH 2CH3CH 3CH 2CH 2CH 2OHOH二、按官能团分类: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烷烃——甲烷酚羟基苯酚烯烃双键乙烯醚醚键乙醚炔烃叁键乙炔醛醛基乙醛芳香烃——苯酮羰基丙酮卤代烃卤素原子溴乙烷羧酸羧基乙酸醇羟基乙醇酯酯基乙酸乙酯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么?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精选)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精选)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
2. 学会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和结构解析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共价键、分子轨道理论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醚、酮、羧酸、酯、胺、酰胺等。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立体化学、电子效应、反应活性等。
4.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5. 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保护基的使用、立体选择性的控制、多步骤合成等。
6.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和结构解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解析有机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3. 实验法:进行有机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4. 讨论法:讨论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有机合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每周4学时,共计16周。
2. 实验教学:每周2学时,共计16周。
3. 课堂讨论:每周1学时,共计16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的理解。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有机化学》。
2. 参考文献:《有机化学》、《有机合成》、《有机化学实验》等。
3. 网络资源:有机化学相关网站、学术期刊、科研论文等。
七、教学建议1. 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有机合成实验。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机实验教案5篇
有机实验教案5篇第一篇:有机实验教案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仪器的识别、安装蒸馏和回流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明白进入有机化学实验学习,必须阅读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的内容及安全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2、仪器的清点和玻璃仪器的清洗。
3、掌握实验室中用生石灰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
4、练习回流及蒸馏操作。
了解干燥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学时:8学时三、教学内容:1、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1)实验室的一般注意事项(2)火灾、爆炸、中毒及触电事故的预防(3)事故的处理和急救2、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和应用范围(1)玻璃仪器(见仪器库)(2)金属用具(P.9)(3)电学仪器及小型机电设备(P.9—10)(4)其它仪器设备(P.10—12)(5)有机实验常用装置回流装置蒸馏装置气体吸收装置搅拌装置仪器装置方法(在相关实验中介绍)(6)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P.18—19)1、2、3、仪器的清洗仪器的干燥塞子的配置(见图1.13)和钻孔(7)简单玻璃工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已作训练,某些操作训练在相关实验中进行)(8)加热和冷却1、加热(水浴加热、油浴加热、沙浴加热、空气浴加热、电热套加热等)2、冷却(根据实验要求采用不同的冷却剂)(9)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1、实验预习(按照实验预习要求进行,并备一专用本,以备教师抽查)2、实验记录(应做到及时、准确、简明,不应追记、漏记和凭想象记。
实验记录本可与实验预习本公用,每次实验结束后连同实验产品交老师审查)3、实验报告(应按实验报告要求认真完成,备两个实验报告本轮流使用)(10)实验产率的计算(11)手册的查阅及有机化学文献简介蒸馏及回流操作一、仪器、药品圆底烧瓶 250毫升 1个球形冷凝管 20厘米 1个直形冷凝管 20厘米 1个吸滤瓶 250毫升 1个温度计150 ℃ 1支量筒 100毫升 1个接液管 1个干燥管(装无水氯化钙)1个乙醇(95%)工业 100毫升高锰酸钾少量生石灰(氧化钙)工业 20克二、实验步骤在250毫升的圆底烧瓶中,放入100毫升95%的乙醇20克生石灰,装上球形冷凝管,冷凝管的上端接一干燥管,通上冷凝水,用电加热套加热回流1.5小时。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1. 实验原理(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有机物进行提纯。
(3)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通过光谱、色谱等方法对有机物进行结构鉴定。
2. 实验材料(1) 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
(2) 仪器: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光谱仪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制备(1) 目标产物: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乙醇、乙酸、硫酸。
进行酯化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目标产物:提纯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分液,收集上层乙酸乙酯。
加入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鉴定(1) 目标产物:鉴定乙酸乙酯的结构。
(2) 实验步骤:使用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使用色谱仪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降解反应(1) 目标产物:研究乙酸乙酯的降解反应。
(2) 实验步骤:加热乙酸乙酯,观察其降解过程。
收集降解产物,进行鉴定。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1) 目标产物:合成苯乙酮。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苯、乙酸、氧化铜。
进行氧化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和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制备乙酸乙酯(1) 实验结果:得到乙酸乙酯产物。
(2) 结果分析:通过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分析产物的得率、纯度等因素。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案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性1.2 教学内容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碳原子四价键、共轭作用、立体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类、醚类、酮类、羧酸类等)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光谱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等)有机化学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了解其结构和性质小组讨论:探讨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2.1 课程目标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规则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反应特点2.2 教学内容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碳原子四价键、饱和度、沸点等)烷烃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环状结构、环烷烃的命名)烷烃和环烷烃的反应特点(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2.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烷烃和环烷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烷烃和环烷烃的反应机理和应用领域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烷烃和环烷烃的理解第三章:烯烃和炔烃3.1 课程目标掌握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规则掌握烯烃和炔烃的反应特点3.2 教学内容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碳碳双键、不饱和度、沸点等)烯烃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炔烃的结构和性质(碳碳三键、不饱和度、沸点等)烯烃和炔烃的反应特点(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3.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烯烃和炔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烯烃和炔烃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烯烃和炔烃的理解第四章:芳香烃4.1 课程目标掌握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芳香烃的命名规则掌握芳香烃的反应特点4.2 教学内容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苯环、共轭作用、沸点等)芳香烃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芳香烃的反应特点(亲电取代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4.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芳香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芳香烃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芳香烃的理解第五章:醇类和醚类5.1 课程目标掌握醇类和醚类的结构和性质理解醇类和醚类的命名规则掌握醇类和醚类的反应特点5.2 教学内容醇类的结构和性质(羟基、氢键、沸点等)醇类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醚类的结构和性质(氧原子、沸点等)醇类和醚类的反应特点(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5.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醇类和醚类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第六章:酮类和羧酸类6.1 课程目标掌握酮类和羧酸类的结构和性质理解酮类和羧酸类的命名规则掌握酮类和羧酸类的反应特点6.2 教学内容酮类的结构和性质(羰基、氢键、沸点等)酮类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羧酸类的结构和性质(羧基、氢键、沸点等)酮类和羧酸类的反应特点(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缩合反应)6.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酮类和羧酸类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酮类和羧酸类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酮类和羧酸类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酮类和羧酸类的理解第七章:胺类和卤代烃7.1 课程目标掌握胺类和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胺类和卤代烃的命名规则掌握胺类和卤代烃的反应特点7.2 教学内容胺类的结构和性质(氮原子、氢键、沸点等)胺类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卤素原子、氢键、沸点等)胺类和卤代烃的反应特点(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亲核取代反应)7.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胺类和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胺类和卤代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胺类和卤代烃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胺类和卤代烃的理解第八章:碳水化合物8.1 课程目标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碳水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反应特点8.2 教学内容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碳水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碳水化合物的反应特点(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缩合反应)8.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碳水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碳水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碳水化合物的理解第九章:天然有机化合物9.1 课程目标掌握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理解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9.2 教学内容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植物激素、抗生素、生物碱等)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萜类、甾类、酚类等)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溶剂萃取、蒸馏、色谱法等)9.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其分类和特点小组讨论:探讨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及其应用领域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理解第十章:有机化学实验技能10.1 课程目标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实验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制、蒸馏等)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防火、防爆、防毒等)有机化学实验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物的提纯等)10.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实验演示: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演示,展示实验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探讨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重点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性。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案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案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一、课程目标1.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降解。
2.掌握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酯化、酰化等,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理解有机化学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医药等领域的作用和贡献。
4.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有机化学反应及机理4.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5.有机化学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进行有机化学反应的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问题解决: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文献等途径,扩展知识面和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1.教材:《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目。
2.实验设备:实验室及实验器材,包括试管、烧杯、滴定管、离心机等。
3.教学视频:录制并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以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4.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链接和资源,以便学生查找和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
五、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理解、思考题、实验报告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进行期中考试,以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以全面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活动中的表现。
六、教学进度安排(建议)1.第一周:绪论(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2.第二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3.第三周:有机化学反应及机理(包括氧化、还原、酯化、酰化等)4.第四周: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药物、食品、化工等)5.第五周:有机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中的作用(如污染治理、新能源等)6.第六周:有机化学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如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等)7.第七周:实验操作与实践(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8.第八周:问题解决活动(通过问题解决活动,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第九周:自主学习(鼓励进行自主学习,扩展知识面和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10.第十周:复习与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11.第十一周:期中考试(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12.第十二周:试卷讲评与答疑(对期中考试进行讲评和答疑)13.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继续复习与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14.第十五周: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老师:林友文职称:教授2013年4月日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6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六章芳香烃
教学
目的
任务
1.掌握:芳香性的概念;苯的结构;苯的同分异构及命名;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克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机理;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及其应用;萘的结构、命名、萘的亲电取代反应;休克尔(Huckel)规则。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4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一章绪论
教学
目的
任务
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熟悉有机酸碱概念;掌握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共价键理论。
一、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
二、对映异构和手性
三、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
第二节对映异构和非对映异构
一、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二、含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三、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四、获得单一光学异构体的方法
五、旋光异构与生理活性
第三节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
一、取代环烷烃的构型异构
二、取代环烷烃的构象异构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6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三章烯烃
教学
目的
任务
1.掌握:烯烃的结构、命名;顺反异构体及其构型标记法;烯烃的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反应(与HX、X2、H2SO4、HOX加成),硼氢化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机理(与X2和HX加成);亲电加成反应的马氏(Markovnikov)规则;烯烃的氧化反应(KMnO4氧化,臭氧化);α-氢的卤代反应。
2.熟悉:苯的加成、氧化反应;共振论对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的解释;物理性质;萘的氧化反应;联苯的命名及对映异构。
3.了解:苯的分子轨道模型,蒽和菲的反应。
教学内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 )
时间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第一节芳烃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二、命名
第二节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
一、苯的结构
二、苯及其同系物的同分异构
三、二环环烷烃立体异构
第四节旋光异构在研究反应机理上的应用
一、自由基取代反应
二、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
,
,,?
,
,,?
,,?
40min
80min
50min
30min
多媒体:
手性碳立体分子模型图
对称因素示意图
旋光仪及手性分子旋光示意图
习题
1.思考题2. 5.(1、2)6.9 . 12. 13.
参考资料
《基础有机化学》上册邢其毅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老师:林友文职称:教授2013年3月日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6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四章炔烃和烯烃
教学
目的
任务
1.掌握:炔烃、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命名;炔烃的化学性质(炔氢的反应,碳碳叁键的还原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狄尔斯-阿尔特反应;p-π共轭。
2.熟悉:过酸氧化,物理性质。
3.了解:烯烃的聚合反应;硼氢化反应机理;自由基加成反应机理。
教学内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 )
时间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第一节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结构
二、分类
三、命名
第二节物理性质
第三节化学性质
一、催化加氢
二、亲电加成反应
三、自由基加成反应
四、硼氢化反应
五、氧化反应
第三节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一、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二、取代苯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三、苯的加成和氧化反应
四、烷基苯侧链的反应
第五节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一、萘
二、蒽、菲和其他稠环芳烃
三、联苯
四、非苯芳烃
,
,
,,?
30min
40min
10min
80min
40min
40min
教学内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 )
时间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一)凯库勒结构理论
(二)化学键
1.离子键和共价键
2.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3.价键理论
4.杂化轨道理论
5.分子轨道理论
三、共价键的几个参数和断裂方式
1.几个参数
2.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一、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二、消除反应机理
三、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第五节不饱和卤烃和卤代芳烃
一、乙烯型卤代烃和卤代芳烃(苯炔中间体在此讨论)
二、烯丙型卤代烃和苄基型卤烃
第六节卤代烃的制备
,
,
,,?
,
50min
10min
70min
45min
45min
20min
多媒体:
SN1、SN2、E1、E2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曲线图
甲烷、乙烯、乙炔分子模型
习题
P36:1、5、12
参考资料
《基础有机化学》上册邢其毅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第六版)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授课老师:林友文职称:教授2013年2月日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三、共轭二烯烃的特征反应
四、聚集二烯烃
五、共轭效应
,
,
,,?
,,?
50min
5min
70min
35min
80min
多媒体:
共轭二烯、乙炔分子模型图
习题
P125:2.(2,4,6)3.(1,2,4,5,7,8,9)4.7.(1,2,4)9.10.14.
参考资料
《基础有机化学》上册邢其毅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四节构象
一、乙烷的构象
二、丁烷的构象
三、环丙烷、环丁烷和环戊烷的构象
四、环己烷的构象
第五节物理性质及光谱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波谱性质
第六节、化学性质
一、氧化和燃烧
二、热裂反应
三、卤代反应
四、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第七节、烷烃的工业来源
,
,
,
?
,
20min
25min
30min
70min
10 min
80min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6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教学
目的
任务
1.掌握:烷烃和单环烷烃的命名、结构;卤代反应及机理;自由基的概念及相对稳定性。脂环烃的构造异构和构型异构;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中的a键、e键概念及优势构象。
2.熟悉:脂环烃的分类,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一)有机化合物分类
(二)有机物构造表示方法
(三)有机物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五、有机酸碱理论简介
(一)阿累尼乌斯的电离论
(二)勃朗斯德质子理论
(三)路易斯酸的电子论
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
,
5min
10min
60min
20min
35min
25min
5min
多媒体:
分子轨道模型图
轨道杂化的空间伸展方向图
多媒体:
苯环分子轨道模型图
习题
P192:1.(2,3,4)2.3.4.5.(1,2)6.8.10.(1,3)
参考资料
《基础有机化学》上册邢其毅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第六版)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授课老师:林友文职称:教授2013年4月16、23日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有机化学》(第六版)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授课老师:林友文职称:教授2013年3月19、26日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5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五章立体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