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语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第一课水滴石穿一、教学目的: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
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
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教学目标: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生回答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生思索回答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二、研究生字词师:首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些生字词,读一读,记一记。
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跟读、默写)三、详细讲解两则成语故事1、《滥竽充数》师:这则成语故事是讲述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君要在宴会上请乐师演奏竽,但是他并不懂音乐,于是他就让他的大臣们去找乐师。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真正的音乐知识,于是就找了一些不会演奏竽的人来充数。
后来,XXX来到宴会,国君让他们演奏,结果这些充数的人一点都不会演奏竽,让国君非常尴尬。
师: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是的,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滥竽充数,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2、《画蛇添足》师:这则成语故事是讲述一个画家画了一条蛇,但是他觉得画得还不够好,于是他在蛇的脚上画了一双鞋子。
结果,这条蛇就成了“画蛇添足”的典故。
师: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是的,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否则会适得其反,反而破坏了本来就很好的东西。
三、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师:那么,同学们认真听了这两则成语故事,你们都理解了吗?请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师:很好,那么请你们谈谈你们的理解,这两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师:非常好,你们的回答都很到位,说明你们已经理解了这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两则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和《画蛇添足》,通过这两则故事,我们研究到了很多的道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研究和生活中,避免滥竽充数,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做事要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关成语的趣闻或者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狗急跳墙”、“画蛇添足”等等。
二、教学内容的讲解(20分钟)1.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者黑板来展示本节课要研究的成语及其故事,比如“坐井观天”。
2.老师可以逐一讲解生字的意思,并让学生读出来。
3.老师可以讲解成语故事的背景和寓意,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8 成语故事_教案教学设计
8 成语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1、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投影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10月8日(总第30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激发兴趣,了解成语1让学生说成语。
2什么样的词语称为成语,说说自己掌握的成语,交流,初步了解成语特征。
读三则成语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读通课文1.布置课内自学,巡视指导2,检查自学情况,相机正音,疏通句子。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
分小节读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三个成语故事引导讲述三个故事什么时候的事?主人翁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根据提示先自己练习,把故事讲具体讲完整。
四、字词学习巩固字词,正确书写1,出示生字表中的字。
2,出示第三题词语。
读字词看清“矛、楚”的字形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2、写词语。
3、写出三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第二课时10月9日(总第31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三个成语的意思。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2、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背诵《画龙点睛》。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1、复习字词巩固字词1,出示词语2,填字成词自相()()画龙()睛()()充数张()结舌惊叹不()读词口答二、精读故事1,《自相矛盾》2,学习《滥竽充数》3,学习《画龙点睛》学习造句三、布置作业引导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成语的意思会用指定词语造句1,书“戳”引导读文: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利用插图认识:矛、盾2,那个人是怎么推销他的矛盾的?结果又怎么样呢?4,引导理解意思5,加深感悟1,板书“竽”帮助区别滥的多和劣意思2,引导质疑并归纳成:谁是滥竽,为什么充数,为什么能充数,充数的结果如何?3,读文自牾在学生交流为什么能充数时引导从南郭先生和齐宣王二方面回答。
《成语故事(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成语故事(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更多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学会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3.培养品德修养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成语。
三、教学方法
故事讲述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模拟法。
四、教学过程
1.讲述成语故事
讲述一个新的成语故事,引出成语。
2.分析成语含义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讨论拓展
引导学生讨论成语所传达的价值观。
4.情境模拟
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5.总结归纳
总结成语的学习要点。
教学反思:
学生对成语故事很感兴趣,但在情境模拟中有些学生不太会运用成语。
下次教学可以多提供一些实际情境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用法。
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的成语故事,丰富成语储备。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成语,增强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成语故事的形式,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来源1. 成语的概念与特点2. 成语的来源与演变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用法1. 成语的分类2. 成语的用法与误用第三章:成语故事鉴赏1. 成语故事的特点2. 成语故事的价值与意义第四章:成语故事讲解与解析1. 《成语故事》教材解析2. 成语故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第五章:成语故事活动设计与实践1. 成语故事的教学活动设计2. 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分类、用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的特点、价值与意义。
3. 实践活动法:设计成语故事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成语故事的学习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成语故事学习任务的质量。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与成果。
4. 课后实践报告:评估学生运用成语故事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教材:提供成语故事的学习内容与参考。
2. 教学PPT:展示成语故事的相关图片、资料等。
3.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成语故事的学习资料与拓展内容。
4. 教学活动用品:如成语卡片、黑板等。
六、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教室内的座位以小组形式排列,方便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2.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进行多媒体教学。
3. 学习材料:准备成语故事的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学习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4. 网络资源:确保学生可以访问互联网,以便查找相关成语故事和学习资源。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二则》第2课时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2课时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二则》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谈感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故事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带生字卡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学生复述成语故事,并说一说成语包含的道理。
2、学生讨论怎样学习成语故事。
二、揭题、解题
板书课题:望洋兴叹
学生自由发言:你能理解课题中哪些词语?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河神望着海洋发出感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文中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学生拼读:聚耻,并给生字组词,分析字形,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结合语句理解词语意思。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自由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4、学生汇报,师引导归纳
5、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话,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四、总结全文
1、学生比较:燕国的少年和河神相比,的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
3、学生说一说:“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试着用它说一句话。
五、课堂小结
学生说说两个成语故事的含义。
《成语故事》教学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教案范文一:成语故事教学教案是我们语文老师教给我们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感觉到学习语文也可以变得有趣。
教学教案中,老师会通过讲解成语的故事来让我们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会带领我们了解每个成语的来历和使用场景,并通过故事逐步分析其中的意义,让我们理解更加深入。
举个例子,老师曾经讲过“画蛇添足”这个成语,通过一个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过多地添加东西反而会适得其反的道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我们思考成语的文化背景、成语故事的深刻含义,使我们不仅掌握了成语的字面意义,更加理解了其中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教学教案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在学习新的成语和故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理解和记忆。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记忆力,让我们得益于语文学习。
总之,成语故事教学教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的思考和记忆能力的提升。
写作重点:1.描述教学教案的内容和特点;2.举例说明故事教学的优点;3.详细解释故事教学的作用。
用词分析:文章用词适当,语文词汇运用不失简明流畅,重点词汇“故事教学”和“有助于”明确了文章的论点。
范文二:在学习过程中,成语故事教学教案对于学生的帮助很大。
通过故事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语文知识。
在教学教案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每个成语的来源和历史背景,以及它们的词义和用法。
比如老师曾经讲过“披荆斩棘”,通过一则故事,让我们明白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含义,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文化背景和深层含义。
同时,成语故事教学教案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不同文本的时候更容易理解和识别不同的成语。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深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此外,通过故事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出示句子: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1)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相机理解“自相矛盾”。
(2)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
3.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这时,有个围观的人是怎么问他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问?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引入,揭示课题(3分钟)
1.学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张僧繇应游客的一再要求,为龙点上眼睛,结果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6分钟)
2.“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0分钟)
1.学习理解生字。
(1)学生读准词语。
(2)多种形式理解词语意思。
▲戳: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学生做“戳”的动作。
▲说大话。
学生读句子。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哑口无言。
8.是啊!做人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
1.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成语故事两则语文教案
成语故事两则语文教案【范文一】最近,老师讲了两则成语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第一则故事是关于“画龙点睛”的。
相传古代有一个画家,他画了一幅非常精美的龙,但是却无法让它栩栩如生。
他很苦恼,朋友建议他在龙的眼睛中加上一点点墨色,于是画家照做了。
神奇的是,这只龙瞬间变得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人们甚至可以听到它的吼声。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细节决定成败,点睛之笔可以使作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井底之蛙”的。
这个成语是指有些人只看到了自己眼前的小世界,缺乏开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思考。
故事中,一个蛤蟆住在深井中,从来没有出过井口,他以为这个井就是整个世界,看到别的动物时还觉得它们很小巧。
当一只老鼠告诉它外面还有大山大海、广袤的草原时,它不仅不相信,还嘲笑老鼠。
这使我想起了父母经常告诉我的话:一枝独秀不成林,孤掌难鸣。
我们越是缩在小小的角落里,越是难以超越别人。
只有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去看更多的美好,才能成为真正独立、有见识的人。
通过这两则故事,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和启示,成语故事真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教科书。
【要点分析】本文采用了三段式布局,先分别介绍了两则成语故事,然后总结出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文章语言流畅、简洁明了,语气积极向上,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悟。
用词准确得体,没有使用不必要的生僻词汇,适合初中生的阅读水平。
【范文二】最近,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学习了两则成语故事,让我体会到了汉语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厚性。
第一则故事是关于“锦上添花”的。
相传古代有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在家中举办宴会,前来赴宴的嘉宾人人都是仕宦名流,他却还想留下更多的人气和面子。
于是他找了一个非常出色的歌唱家来上台表演。
歌唱家唱得十分动情,把气氛烘托得越加热烈。
看到全场的气氛已经到了巅峰,有人对他说:“不能再好了,你还要锦上添花吗?”他却笑着回答说:“我的歌唱没法比锦绣还要美丽,在这里锦上添花只会更加美妙,所以我一定要唱下去。
8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8 成语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1、理解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授课时间:2014年10月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8、成语故事)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二、初读指导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
(用实物进行演示)腮帮:腮。
(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四、布置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 )盾画龙点( ) ()( )充数张口( )舌二、精读《自相矛盾》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幼儿园语言活动《成语故事》教案
幼儿园语言活动《成语故事》教案幼儿园语言活动《成语故事》教案(精选8篇)幼儿园语言活动《成语故事》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一、通过书的排序,巩固一至十的成语。
1、幼儿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2、请幼儿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
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遇事要灵活。
4、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启发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四、通过看图片,巩固所学成语,并对成语给以分类。
1、动物类2、表情类3、其他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教师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2、个别幼儿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幼儿园语言活动《成语故事》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文的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能联系生活理解“自相矛盾”。
2.能把故事读正确、流利通顺,能用自己的概括讲述小故事。
3.能读懂《自相矛盾》,认识故事情节设计时的“突转”技巧。
4.产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
课前阅读五分钟:1.三字成语:紧箍咒、一溜烟、铁公鸡2. 四字成语:滥竽充数自相矛盾画龙点睛画蛇添足3.五字成语:桃李满天下一物降一物疾风知劲草4.六字成语:过五关斩六将百思不得其解迅雷不及掩耳5.七字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赔了夫人又折兵6.八字成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仇人见面分外眼红7.九字成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成语”1.刚才我们读的都是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吗?2.成语是相对固定的词组或句子,有的来源于①历史故事。
《成语故事》学教案
《成语故事》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成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成语的来源与分类3. 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4. 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5. 开展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实践操作法:开展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书籍或相关资料2. 教学PPT或黑板3. 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道具4. 教学评价表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成语运用能力:通过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评价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成语的题目,测试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第二课时:成语的来源与分类3. 第三课时: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一)4. 第四课时: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二)5. 第五课时: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分类以及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
2. 教学难点: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以及对成语故事背后寓意的深入理解。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成语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让学生系统掌握成语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课堂互动:开展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成语故事二则》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
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果以手抄报、思维导图、PPT等形式进 行展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其他学生 更加直观地了解学习成果。
05
教师指导策略
启发引导,激发兴趣
1 2
创设情境
通过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或情境,将学生带入 到成语所表达的世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引导
针对故事情节或成语含义,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展示表演
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并评价。通过角色扮演的方 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和寓意。
分享交流学习成果
分享感受
让学生分享在学习成语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可以是对某 个成语的深入理解,也可以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 结。
交流方法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成语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记忆成 语、如何运用成语等,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成语故事二则》教学设计(三年 级语文下册)
汇报人:
2024-01-03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教师指导策略 • 教学评价与反思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三年级语文教学要求
01
02
03
04
识字与写字
学生需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汉 字,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含
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0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回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
特点,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2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改进
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
探究,以及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课《成语故事》教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成语故事教材分析:本篇三则成语故事是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安排的。
主要是将某一深刻的道理融入叙事过程中,让读者从生动的故事里领悟事理,受到启迪.教学时可以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自相矛盾》整个故事先写楚人夸口和旁人的诘问,后写楚人的窘态,形象地表达出楚人话语中的矛盾。
《滥竽充数》紧扣题目,运用对比,写齐宣王和齐湣王不同喜好以及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丑态和后来灰溜溜逃走的命运。
《画龙点睛》围绕点睛前后故事中人物的表现和感受,特别是游客的心理变化,写出他们由点睛前的奇怪、怀疑到点睛后的惊叹。
教学要求: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情感目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深入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1、画出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8 成语故事三则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1)轻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
(2)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幻灯片)。
(2)分析哪些字音易错。
(3)文中哪些词不理解。
(4)指名读课文。
三、指名书写。
四、小组合作,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文本2、检查朗读课文,正音3、这三个成语故事分别写了什么?你有怎样的阅读感悟?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前后抵触,不一致滥竽充数——没有才干画龙点睛——关键之举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三篇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作为起始课,着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精读课文打下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战国策》教案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战国策》教案【范文一】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两则成语故事《狐假虎威》和《战国策》,让我们学习成语的使用和背后的历史故事。
这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这两则故事吧。
《狐假虎威》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会因为一个人的身份或者名气而畏畏缩缩,即使这个人只是一个虚名而已。
在故事中,狐狸擅闯别人的领地,被老虎发现后,它装作很害怕的样子说“我是是是,在下要来拜访伟大神通广大的老虎啊”,老虎因为害怕自己的声誉受损,就给狐狸面子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不公或者霸凌的时候,不要畏缩,要有勇气坚持正义。
《战国策》则教育我们当做某些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不要忽略重要的细节。
在这个故事里,有个离间术,最初都是用小端枝来示意,但是到了一些地方,树苗长得很粗,枝条断了,只能用藤条,结果把信息传输错误,却不知道已经被人偷听了。
这告诉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具体情况,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细节。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成语不仅仅是几个词的组合,背后还有着许多历史和文化的故事,学习成语不仅可以让我们掌握词汇,还能了解到许多历史知识和社会经验。
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多关注成语文化,才能让自己更加全面。
写作重点:这篇作文围绕《狐假虎威》和《战国策》两个故事展开,引出每个故事背后的道理,不单纯讲述故事,而是加入了自己的见解和分析,强调学习成语不止于掌握单词,更涉及到文化和历史的学习。
用词分析:词汇使用简单明了,适合学生阅读。
同时,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突出了成语教学的意义。
【范文二】我们今天学习了两则成语故事:《狐假虎威》和《战国策》。
这两个故事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对我们的成长有着一定的启示。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则故事,以及它们告诉我们的哲理吧。
《狐假虎威》的故事十分有趣。
狐狸不小心走进了老虎的领地,被老虎发现后,狐狸并没有惧怕,而是借用老虎的声望,并逞威风。
老虎也怕自己声誉受损,所以居然给狐狸面子。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8 成语故事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
学会用关联词语“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背诵《画龙点睛》。
2.朗读课文,知道三则成语故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则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并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三个成语的意思。
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同学们,伴随悠扬的古乐,呼唤我们步入中国文学───成语的殿堂,静静地欣赏,你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8.成语故事,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
A.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注意上下结构的字和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B.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字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词语的识读和理解运用。
出示词语:腾空墙壁张口结舌自相矛盾逼真神韵画龙点睛惊叹不已A.正确读词,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B.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练习说话。
(3检查朗读课文。
A.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个故事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B.重点检查指导难读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他。
”部分学生对“随”、“戳”、“穿”的平翘舌音分不清,需要老师范读,领读,学生练读才能完成。
《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 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改进措施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关于 成语出处的历史故事或文化背景的讲 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和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 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 导和帮助。
《成语故事》教学案 例设计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 教学案例分析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成语故事》中 的生字、生词。
理解《成语故事》中 的寓意和哲理。
了解《成语故事》中 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 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 理解《成语故事》中的故事情节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成 语的含义和应用,但在成语的 出处和背景方面存在一些困惑 。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表示满 意,认为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 重成语的出处和背景的讲解,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
应用。
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表现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成语故事》的 主题和意义。
02
教学内容
成语选择
总结词
精选典型、具有教育意义的成语
详细描述
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成语,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等,这些成语 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
背景知识
总结词
介绍成语的出处、时代背景和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成语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感受人物的自尊和气节。
3.正确认识11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理解文中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食嗟来之食”的寓意。
2.准确规范地书写15个生字。
教学准备:
收集成语故事。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人,揭示主题。
同学们,能说你知道的皮语故事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关于自尊和骨气的成语故《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食嗟来之食》。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圈画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将生字所在的词语多读几遍,并标出每个成语故事的自然段。
(3)同桌互读两则成语故事,正音。
三、指生接读两则成语故事,其他同学结合文下注释,思考回答:这两则成语故事分别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板书:陶渊明、饿汉) 四、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不为五斗米折腰
(1)生默读全文4个自然段,思考: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在哪里?梳理清楚故事层次。
(2)指生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概括故事的起因:做县令的陶渊明不得不拜见粗俗傲慢的督邮。
读中理解“权势”“说好说
歹”。
(3)指生画出第1自然段中直接描写陶渊明的句子,这句话告诉我们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读一读,体会“蔑视”“趋炎附势”的含义。
(板书: 蔑视权贵)
(4)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中县吏和陶渊明的对话,思考“文章”在句中的含义。
学生练习读,读中体会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
(5)故事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4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两湖明蔑视权贵的做气和骨气。
(板书:有傲气、有骨气)
不食嗟来之食
(1)生自由读全文,结合导学提示自主学习成语。
①这个放夹共有儿句话可以分为儿层意思?怎公划分。
②在黔放和俄议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饿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学生汇报学习体会,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板书:拒绝施舍、有尊爬了5.总结故事,提升理解。
饿汉不食嗟来之食,拒绝财主侮
学性的施舍,彰显了尊严和骨气。
这两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戏视权贵,是一个有傲气有骨气的人。
五、拓展延伸,积累成语。
(1)同学们,老师还为大家收集了一些表现尊严、气节、骨气的成语,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出示成语,学生读一一读,摘记。
誓死不屈坚贞不屈宁可清贫,不作浊富
铮铮铁骨傲霜凌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2)在我国的成语宝库中,还有许多非四字成语,一起来积累吧。
出示下面的成语,让学生读后摘记。
八九不离十礼轻情意重时势造英雄八竿子打不着
立于不败之地无所不用其极半部论语治天下
冒天下之大不韪挟天子以令诸侯雷声大,雨点小
满招损,谦受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六、板书设计:
8、成语故事两则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蔑视权贵
有傲气、有骨气、有尊严饿汉不食嗟来之食拒绝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