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解

合集下载

你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认识

你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这个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心理健康对于个人幸福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它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这种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提供学生所需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心理健康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主题,包括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关系、自尊和自信等方面。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可以学习到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情绪调节策略、冲突解决技巧、积极思维模式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挑战和困难。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社会情感能力是指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包括同理心、合作精神、积极沟通等。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这些能力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各种互动和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社会情感能力。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助于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提供心理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观念,使他们能够主动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供必要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情感能力,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00字(4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00字(4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00字(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体裁作文、议论文、字数作文、记叙文、高中作文、初中作文、小学作文、祝福语、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genre essays, argumentative essays, word count essays, narrative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blessings, experienc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00字(4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精选15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1通过对心理学的深入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心理学的发展正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能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

四岁的宝宝已经能揣度别人的心思了,他知道怎样把玩具藏起来让其他小朋友找不到,还会提供错误的线索去误导小朋友;孩子会从妈妈的神情和语气上判断她在生气。

所以乖乖地不敢胡闹,等妈妈高兴时,就会乘机提出要求;父母知道怎样正确地运用奖励和处罚来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都是建立在对他人心理进行观察和推论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对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思和所为进行预测。

这也正是心理学家想要努力说明的问题中的一部分。

心理学的开设,不是为了让人类去研究别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是为了让人类更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理解别人,通过不断的心理调整,让人生达到更好的生活境界。

社会进步,生产发展以及文化的缔造,关键在于人本身。

社会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人心的向往和需求的发展。

社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把人的愿望与渴求引导到社会总目标的规范之下,这就需要认识人、了解人、认识人的心理活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既可以直接服务于个人的成长发展,同时也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使人不断的自我完善,从而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也是一种生活本能的方式。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

犹如人们如影随形的朋友一样,心理学已不仅仅是生活的调味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它渗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对我们每一位开放教育学生来说,在职学习都是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体验,在学校里或工作中,当开放教育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追寻自己的理想之梦时,会发现生活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里健康教育。

首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这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独立的人格,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应对困难和挫折。

其次,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应该重视情感的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

在学校教师和心理辅导员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处理自己的情感困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而不仅仅是课外的一些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素质提高等方面,全面推进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开展。

总之,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全面重视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学习、社交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学业表现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保持学习动力,并且更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相反,如果学生在心理上出现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等,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

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业表现。

其次,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对其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更容易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容易融入集体并参与各种活动。

相反,心理问题会影响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更难融入集体,甚至导致孤立和边缘化。

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最后,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整体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更能够积极面对挑战,更能够应对困难和逆境,更能够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相反,心理问题会使学生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面对挑战,培养他们的逆境应对能力,以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我们需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学习、社交和整体成长。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压力等,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困扰,并且学会有效的应对方法,增强心理韧性,提升心理素质。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应对挑战和困难。

在大学生活中,他们会面临很多压力和挑战,如果缺乏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

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学会积极的心理调适方式,提高应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增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面临各种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的问题,如果缺乏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容易出现交往问题,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学会积极的交往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资
源和支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建立积极的心态,增进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共5篇)

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共5篇)

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共5篇)第一篇: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国家教委颁布的德育大纲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分。

其次,根据国内的大量调查,我国学生存在着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并且人数占学生比例超过10﹪,这导致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愿看到的情景,像逃学,犹豫,强迫症等,严重的甚至引起了学生的逃避社会和自杀行为。

成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

再之,从身边的人群去观察,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人在心理上的障碍,对我们美好的生活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为了避免不好的结果,为了更好地维护我们心理的一个健康状态。

我觉得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很大重要性的一件事。

记得在我就读初中的时期,班上有一位同学与大家很不一样,具体表现在性格上的异常孤僻。

平时几乎没见他与什么人交流,都是早早来到教室早早离开学校,几年后分道扬镳,班里连知道他家里是住在哪里的同学都难找一个,当时并不懂得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只认为他是孤僻不想与人交流,所以大家也就忽视他了。

后来在同学聚会上才知道了一些关于他的事情:生活在一个复杂的家庭,父亲整天打麻将,赌钱,病床上的奶奶是他学习之外需要照顾的人,母亲是他唯一可以倾诉的亲人,可是一个朴素的农村妇女在照顾着三个孩子之余还要照看病重的婆婆已经是精力与能力的超支,谈不上对这个孩子更多的心理。

而这个同学后来走上的路子却与这个家庭带给他的残缺心灵关系密切。

在他中考的时候父亲因为赌博打人进了监狱,家里最大的经济支柱一下子坍塌,虽然他为家庭贡献不多,可是至少经济上的问题还是给予了较大的支持。

为此,成绩一般的他带着早有的厌学情绪离开了本该属于他的中考,背上了行囊去了外地打工,在外虽然有亲戚的接济,但是性格上不合群的他还是屡遭老板的批评和开除,承受着种种不幸的他和厂里的几个外省仔合伙在晚上去打工当地的几条大桥上抢劫钱财和摩托车,每次得手后就躲在黑网吧玩游戏,因为作案时间的不固定,和黑网吧的掩蔽,这一犯罪行径维持了整整一年多,等到被抓的时候,他的精神已经萎靡的令人惊心,并且心态严重畸形,他的生活就是网游和不劳而获。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

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很难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

其次,心理健康是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学生们在与同学和老师相处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情商和心理素质,才能顺利地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从长远来看,学生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只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改变和挑战。

二、学校的角色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括心理辅导师、心理健康课程等。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家来指导学生应对心理压力和困惑。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供学生随时倾诉心声。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家庭的责任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重要环节。

家庭成员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他们的情绪和态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家长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家庭中,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解决学业上的困难。

此外,家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四、学生自身的努力孩子们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需要自身的主动努力。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心理健康类的书籍,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掌握一些应对困难和压力的方法。

此外,在面临困难时,学生可以主动寻求帮助,向老师、同学或者心理辅导师咨询。

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心理训练活动,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解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个体行为偏差不断增多,从事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接受校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我院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中出现了心理弱势群体,如何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郁闷”,保持健康心态,应该受到学校各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另外,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个标准: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生活目标,理想的确定要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发展个性;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部分国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认为心理健康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恰当的接纳自我;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培养健全人格;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正确认识环境,并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
有研究表明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与众多因素相关的。

如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就大学生而言,其主要诱因有以下几点:
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学习的压力,但长期处于高度学习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目前,我校在校生中约15%是贫困生,其中4%—6%是特困生。

调查表明,45%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造成较大的心理困扰,而且不懂得如何缓解。

情感困惑和危机。

情感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众多个案表明,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人因此走向极端。

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

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长期以来对他们教育不当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

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甚至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吱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气,互联网上诉衷肠。

”这些顺口溜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

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懂如何与人沟通,缺乏交往的技巧。

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比如不当的教育方式、单亲家庭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

教育部调查显示,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已经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我校也存在此种情况。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但与大学生自身缺乏心理健康常识有关,也与整个社会的
发展变化、急速转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
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

调查中有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

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

中学教师总是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

但跨入大学校园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部分学生还发觉身处高手如云的新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失落感由然而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

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更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

有些学生感觉突然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人际交往困难。

调查中35%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引起孤独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譬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所以害怕与人沟通,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

这些学生经常处于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

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4.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
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和教育。

学校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新生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尊重、友善、宽容、朝气蓬勃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这对于一个新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帮助。

新生入学后,可以通过报告、座谈会等活动,向学生讲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之处,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心理预测力。

带领学生尽快熟悉校园生活,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思想出现波动的同学,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予集体的温暖。

开展多种形式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做好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学生掌握咨询的途径和方式。

如果新生了解了心理咨询的作用,他们可以主动去心理咨询,在辅导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可以较快地缓解心理压力。

建立新生心理档案,进行跟踪调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并开设心理选修课,举办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出版心理健康读物等。

拓宽思路、发挥横向渠道的育人功能。

过去的教育渠道主要是由学校到学院再到班级。

由于学分制的推广和公寓制的实行以及不及格率的产生,大学生的班集体观念淡化,责任心不强,只关心自己的事情。

加强新生的心理,必须拓宽思路,开辟新的渠道,充分发挥中立渠道、平行渠道、科研渠道等横向渠道的育人功能,使新生能够多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学习,让新生了解大学集体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引导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
“心病还得心药医”。

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运用心理学技巧帮助病人发掘心理潜能,解决心理冲突、矛盾,达到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积极的自我锤炼的过程,从这一意义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让他们成为自已的心理保健医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保持自信、乐观、
坦诚、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改革的步伐加快,高校学费的增加与就业体制的改革等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逐年加大,尤其对大学新生,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日益增大,昂贵的学费、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学习兴趣等很多问题困扰着这些脆弱的心灵。

如果不及时调节,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严重地阻碍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全院师生员工都应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新生最易受“心理断乳期”困扰。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位心理学家近期在上海、北京、广州完成的大规模心理症状自评查测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成人正常水平,着重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焦虑、恐惧等症状。

研究人员还发现,来自外地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内地生差。

调查报告认为,大学新生离开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急状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相对较多,反应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也比较突出。

这些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

我校在新生心理状况调查中发现,23%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进入大学后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认识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我。

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

调查还发现45%的新生特别关注周围人给予的评价,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