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支撑材料参照格式

合集下载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XX大学是一所专业布局以工为主,就业面向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学校紧紧围绕长三角地区创新需求旺盛、创业氛围浓郁、对创新创业人才呼唤强烈的区域特色和时代特征,从上世纪末开始,充分依托学校两大学科优势,即:工程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工科学科优势及中小企业创业和管理方面的管理学科优势,按照学科引领教学的思路,积极探索对大学生实施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全国最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之一。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XX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立了教务处牵头,学生处、团委、科技处等部门齐抓共管,校外联合培养基地有效对接的工作机制。

通过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和有序推进,有效解决了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体系和体制方面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有效创建了一批创新创业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塔式”立体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系。

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得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总结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及经验,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形成一个塔式培养体系在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学校始终秉承的工作理念是: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是二十一世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言,既是必须的,也是不可分割的。

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根基和母体,而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创新教育与社会需求结合的必然产物。

基于上述理念,学校明确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思路:将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基本培养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计划,既注重在全校大面积培育创新创业“土壤”,全范围植入创新创业“基因”,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广泛的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又主动适应学生个体发展,实施分类指导,努力选育好创新创业的“种子”,力争结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果实”,实现普及化、大众化创新创业基本素质教育与精英化、个性化创新创业杰出人才培养的协调推进。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四)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四)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四)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XX大学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政策与号召,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把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近年来,学校逐步探索形成了“围绕一个核心、建好两个基地、调动三方积极性、搭建四个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思路,努力构建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北科大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围绕“一个核心”2007年,XX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批60所“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高校后,明确把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在创新能力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核心,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为保证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大了创新项目管理机构的建设,成立了校院两级管理机构,学校设置了计划项目领导小组(副校长任组长)、工作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外,各学院也专门成立了创新计划项目工作小组。

此外,学校成立评审专家委员会,负责各级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评审和结题验收评审工作。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机制,院级项目由学院管理,市级和国家级由教务处、团委管理。

学校在分管校领导的统筹下,建立起以教务处、团委、招生就业处、校友会、科技园等多部门联动的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创业教育发展。

教务处从教材编纂、课程设计等方面为学生创业理论教育提供支持,校团委、科技园以实施主题团日、举办创业讲坛、组织创业竞赛、指导创业实践等方式传播创业知识、促进成果转化、营造创业氛围,招生就业处从就业指导、政策解读方面指导学生创业,校友会通过联系企业界校友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争取资源。

(二)完善政策制度为了规范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学校专门制订了《XX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该文件与《XX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教学工作管理办法》、《XX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本科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报销科目》一起成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20)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20)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20)就业是XX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XXX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处祖国西部、X行业举办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面对“史上更难就业季”,坚持不懈推进“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引导大学生实现从“找饭碗”到“造饭碗”的转变,实现了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1年,学院荣获“金蝶杯”创业大赛XX区一等奖、全国大赛银奖。

2008级园林专业谢沛同学在毕业实习中,领办的创业项目一年净挣8.5万元,XX电视台报道了创业事迹。

2014年学院毕业生的创业率为4.4%,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3.8%)高0.6个百分点。

特别是2014届维吾尔族毕业生半年后的自主创业率达到8.1%,是全国水平的两倍多。

近三年学院连续荣获“昌吉州青年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学生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项。

2014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上,2名选手荣获一等奖,1名选手荣获二等奖。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一年达到95%以上,位居自治区同类高校首位。

2013年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

2014年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系统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始终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认真做好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实训、工作的全过程。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基于X生产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坚持能力本位,专业教学凸显实践性、技能性。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请材料(参考模板一)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请材料(参考模板一)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请材料一XX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有着优良传统。

多年的育人实践,XX大学逐渐摸清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一些特点:首先,大学生创客们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瓶颈,包括资金办公场地等硬件资源,也包含创新创业指导和创业全过程服务等软性资源;其次,目前国内缺乏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业文化,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侧重在技能和资源上的匹配,缺乏以创业文化建设为主的创业社群建设。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XX大学着力打造XX创+这一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直击高校创业者痛点,作为高校创业者与社会对接的桥梁的服务平台,帮助年轻一代的创业者更好地发展。

XX创+成立于2014年12月28日,由XX大学发起,政府和投资界合力支持的致力于帮助高校学生和青年创业的教育与服务平台。

XX创+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理念,以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精神为宗旨,服务高校学生创新创业。

XX创+由XX大学团委指导,结合了XX控股旗下的启迪之星创业孵化器、泰有基金、水木XX种子基金以及昆山、厦门、成都等地方政府的优势资源,共同出资成立“XX大学创+种子基金”,通过商业和公益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为青年创业者的服务。

创+会对于团队进行跟踪服务,时刻了解创业团队的需求与问题并给予相应帮助。

XX创+希望能够以“青年创业者的合伙人”的身份,帮助和支持青年创业者,与青年创业同行。

一、工作理念及举措XX创+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包括创+平台、创+网站、创+实训和创+空间,以此来服务青年创业者和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群体,为他们分别提供创业助力服务和创业实训服务。

(一)坚持三位一体、实践育人,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XX创+始终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实践育人,提升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首创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为此,XX创+设立了一系列活动践行三位一体的理念,包括以创业知识传授与经验分享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堂”讲座和创业沙龙,以创业体验和创业实训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实习,以创业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实操层面指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提供了全维度的创新创业活动覆盖。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二)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二)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二)XX县位于省南部,XX东部区位中心,属于黑龙港流域,面积667平方公里,辖5镇5乡,342个行政村,人口48万人,其中X人口43.6万人,耕地面积72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平原X县。

近年来,XX县围绕“建设XX东部中心城市、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突出“生态立县、创新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理念,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聚力集智,扎实推进,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好成效,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中国天然色素产业基地等30多项国家、省级荣誉。

2013年9月XXX科技园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X科技园区;2014年XX蝉联8次16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XX晨光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工作中,XX县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源动力,与XX大学合作共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筑牢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有力助推了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一、合作引领、项目驱动,培植创新创业的“科技种子”建设“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XX具有独特优势。

牵手高校——培植创新创业的“科技种子”。

XX县与XX已有42年的县校合作史,从1973年XX帮助XX改土治碱到米粮川,从米粮川到增收致富,再到现在的发展高产高效现代X、X产业化和建设国家X科技园区等方面,42年的合作为XX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同时也为XX培植了创新创业的“科技种子”,实现了高校和地方的双赢,成为了全国高校和地方合作的典范。

通过与XX长期的合作,XX县不仅实现了“吨粮田”和“超吨粮田”的建设目标,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而且也在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XX大学也通过县校合作,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获得了十几项国家和省部级的奖励,XX先后从XX走出了两位院士、两位校长和200多名博士生、研究生,县校合作呈现了“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良好发展格局。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7)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7)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7)___一直致力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校充分发挥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优势,调动整合社会各方资源,通过实践育人工作,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采用“1+X”多元协同模式,通过校企(行业)协同、科教协同、政校协同、国际合作构建了高校实践育人新平台,形成了学校主导、行业参与、政府支持的实践育人新格局。

学校重点建设了“行业协同”创新实践育人平台和“三级递进”创业实践育人平台,着力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创业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

一、建立“行业协同”创新实践育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建设思路和目标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的发展思路,依托建材建工行业董事会、交通行业董事会、汽车行业董事会,制定学校与行业人才联合培养规划并分别与董事会成员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人才联合培养协议,成立“学校+企业、___”的双主体或多主体的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通过开展各类实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引领科技创新和支撑行业发展的卓越人才。

二)平台建设情况平台由若干个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组成,基地数量多、协同主体多、合作内容多、覆盖面广,分布到不同地域、不同领域、行业的不同层次,基本上满足5万多名在校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了每个学科、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固定实践基地的工作目标。

自2000年以来,学校已建成403个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其中13个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被XX省批准为“XX省示范性实实训基地”,2个被XX省批准为“XX省实实训基地”。

三)前期实践育人情况学校承担全校学生各类实实践活动。

结合专业特点和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六)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六)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六)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X科林学目。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立林学院。

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

1985年更名为林业大学,是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经60余年的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以林学、风景园林学为特色,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秉承“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校训,始终把“立德树人”摆在首位,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特别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发展中,学校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对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和思想支撑的需求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着力点,努力构建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基层社区的联动体系,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校实践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9项,其中一等奖3项;连续18年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获母亲河奖、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地球奖等生态环境奖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众多国际国内竞赛平台中成绩显著;实践育人成果转化机制不断完善,获评国家大学科技园。

一、突出特色,完善绿色化实践育人顶层设计“红绿相映,全面发展”实践育人理念,是对学校“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校训的继承和发展。

“知山知水”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探索自然规律、求实创新,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引导大学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大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理念和乐山乐水、志存高远的高尚人格。

“树木树人”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坚持专业学习与文化素质提升相统一,坚持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相统一,将“树木”的实践上升为“树人”的理论,将精彩的论文书写在大地上。

“红绿相映,全面发展”实践育人理念是在深入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方向,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结合了大学生群体的普遍特征和个体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途径上提出了实践育人的创新性要求。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三)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三)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共识。

通过申报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加快涿州教学实验场科研教学区、会议康体娱乐去等项目的建设。

促使教学实验场成为学校学科建设、实践教学示范的重要基地。

一、基本情况基地位于XX大学涿州农业科技园内,由XX大学牵头,包括涿州科技园在内的校内多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园区经学校讨论和涿州市审批后论证出台了“具有现代农业品牌科教试验创新中心及现代农业科技集成孵化模式典范的国家级现代科技农业特色园区”的总体规划方案。

这一规划的出台为创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全方位的规划保障。

基地在园区内建设具备了健全的行政管理机构和服务管理体系。

并开始行使基地建设和管理职能,建设运行多年来,按照“科技化支撑、市场化运作、设施化保证、品牌化经营、高效化运行”的思路。

基地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作为突破口,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增强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加了大学生就业机会。

基地的组织管理体系分为以下三个层面:领导管理层、管理执行层、经营运作层。

每个层面根据各自的职责不同,又细分为若干个部门机构。

领导管理层下设领导协调小组,组成人员以XX大学主管领导为主,同时按照需要引入政府官员、学者和企业人员为基地发展提供帮助和扶持。

管理执行层包括发展规划处、涿州农场、校产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各处室的主管领导是园区管理与服务中心的成员。

经营运作层包括园区管理与服务中心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管理与服务分中心。

由领导协调小组主抓、农场落实,建立面向XX大学、对接省市资源和周边村镇的管理服务组织。

创立创新了以对接统筹、协同促进、聚集扩散、持续运营为原则的运行机制。

依托XX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提出的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以学校的整体发展作为共同目标,以XX大学为主导,对内引导学校内部科研、管理和市场主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对外联合地方各级政府、企业、其他科研团体和用户建立政产学研用五方结合机制。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5)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5)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5)XX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目前已经形成一校三地八校区办学的格局。

经过长期探索,XX大学逐步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组建模式,即通过“校内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融合、课程与实践结合”,深化“校政企”三方合作,构建了一个具备实践性、创新性、层次性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体系。

一、基本情况(一)加强政策、师资和平台建设,稳步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保障学分认定和基金管理。

XX大学于2009年印发《XX 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意见》,作为开展本科生创新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并相继出台了《XX大学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办法》《XX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XX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学分认定、基金管理提供政策保障。

借助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课程体系设置,做好“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培训,分类推进教学团队培训。

同时聘请知名科学家、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校外导师群。

出台《XX大学本科教学业绩计算办法》《XX大学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实施办法》等文件,从工作业绩计算、职称评定等方面向竞赛指导教师倾斜。

依托平台管理办法和卓越创业基地班,夯实平台建设。

根据《XX大学创新教育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学校将平台建设列入学校实验室建设计划,增设创新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创新教育课程建设、学生创新立项及各类竞赛等。

此外,自2011年起学校开设卓越创业基地班,采用“1+1”弹性学制和“课堂学习+组建虚拟公司+实验室训练+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二)加强系统化、品牌化、机制化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实践工作加强社会实践系统化建设,砥砺山大精神。

在XX大学社会实践中,实践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0)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0)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0)XX生物工程学院坚定走应用型大学发展道路。

1998年学校就正式提出了“创新创业、奉献社会”的育人理念,坚持不懈推进“实践育人、创新创业”。

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校地校企校所联动对接,深化以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是XX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也是XX省获批首批“XX 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首批XX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就业XX’先进高校”荣誉称号的民办大学。

一、夯实基础,推进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学校以转型发展为契机,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深化校地校企校所合作,强力推进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一)依托地方政府企业,推进基地建设依托地方政府建基地。

2011年,学校与XX阳逻经济开发区36家企业联合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012年,在新洲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武生院成立了新洲区首个科技企业孵化器——“XX武生院科技园孵化器”;2013年,学校与新洲区人民政府再次签订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书》,使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逐步向新洲区全域拓展;2014年,学校与XX市及新洲区部分重点企业紧密对接,实施“双百工程”(百名博士、教授进企业、谋合作;百名企业高管、工程师进校园、上讲台);2015年4月,新洲区人民政府进一步明确为学校在人才工程建设、共建实践育人实习实训基地等11个方面提供更多政策支持;2015年,在省、市政府教育等部门和新洲区人民政府指导支持下,以XX生物工程学院为理事长单位,联合兄弟院校及相关地方企业,共同组建“武生院产教合作协同发展联盟”。

依托合作企业建基地。

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先后与XX光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相关高新企业和XX九州通医药集团、XX健民药业集团、XX马应龙药业集团等省内外1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设置、订单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实训、科研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育人资助等诸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并以共建方式建成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30余个。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一)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一)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一)一、基本情况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服务、要素齐全、充满活力、安全高效的创新创业体系,打造体制特、政策特、服务特的试点区域为指导思想,完善创业投资机制,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XXXX众创空间孵化器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公司座落在XX滨海高新区梅苑路5号科技金融大厦5层,主要从事大学生实践育人服务和创新创业的指导孵作。

公司主要包括三大服务平台:(一)XX创投基地“XX创投咖啡-众创空间”项目于2014年12月10日开始运行,是以TMT 为主题的创新型孵化器,项目对接风险投资与资本交易市场,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项目基地使用面积达6500平米,共有40个房间,能同时容纳1500人办公。

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开放式交流办公区、咖啡休息区、视频会议室、项目发布多功能厅、集中办公区、会计审计事务所、顾问服务区(涵盖工商、税务、法律、融资、并购、上市、风投等)、投资俱乐部贵宾厅、会议室、健身房、复式住宿公寓等。

创业者可以在这里享用完全免费的开放式办公环境和全面覆盖的1G超大带宽。

XX市各高校可以将优秀的创业项目引荐到项目基地,由XX创投咖啡-众创空间给予孵化、培训,提供创业初期所需的一切先决条件,帮助大学生把创业想法落地实施。

项目基地对入驻项目进行筛选,提供XX种子基金(每个项目5万,若亏损不用偿还)、XX天使基金(总共2亿,根据项目情况决定支持额度)、XX 私人董事会风险投资(总共63亿,根据项目情况决定支持额度)的分阶段创业支持。

初级阶段提供XX种子基金支持,中期阶段提供XX天使基金支持,上市阶段提供XX私人董事会风险投资支持。

通过这一体系,引领鼓励带动大学生创业,实现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立项、对接、孵化、投资、融资全方位服务,完成校园项目的商业化模式运作,激发民众创新创业活力,努力为京津冀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3)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3)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3)XX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学校倡导“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的教育和科研理念,党政合力、全员参与,积极与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各类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按照“学校为主导、基地为载体、项目为依托、实践为牵引、育人为目标”的原则,构建“资源整合、目标一致、学科贯通、创新创业”的基地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打破单位间、部门间、学科间、行业间的体制壁垒,形成上下贯通、点面结合、学科齐全的基地建设创新体系。

一、建设思路(一)充分认识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向实践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坚定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党政合力,全员参与,构建全方位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规定相应学时学分,合理增加实践课时,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开展。

把加强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作为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党政合力、全员参与、科学规划、内外结合确保资源优化整合、机制体制创新、政策措施有力、人才培养得力。

(三)切实加强对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各部门的积极努力。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2)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2)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2)长期以来,XX大学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着力抓好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构建起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体系。

在教育教学上,形成本科生“四级”科研训练体系;在体系建设上,形成了以学术研究、创业课程、创业培训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实训体系上,形成了以“蒲公英”大赛、“挑战杯”大赛等为支撑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在实践体系上,形成了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园区培育相贯通、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初步建立起包括大学生创业园(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内)、高新创业苗圃(与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合作)、余杭良渚育成中心(与余杭区科技局、余杭良渚科技园合作)等在内的校内外联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来XX大学调研,充分肯定了我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成效,并对未来我校创新创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XX大学师生创新创业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据不完全统计,XX大学在校生创业团队有150个左右,2014年至今有23个团队获得创业投资,投资总额1.8891亿元,40余家学生创业团队注册成立公司,一批学生开始走上毕业后创业之路。

主要经验做法如下: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组织构架。

学校成立XX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由新建创新创业学院负责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合力,在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社会合作渠道,引进社会资源,以紫金创客元空间和E-WORKS创客空间等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为核心,积极拓展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并推动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相互联动,从而实现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从课程教育、技能培训、实习实训到实践孵化的全链条式闭合。

主要特点。

一是系统性。

从创新意识培育、创业能力培养、创业项目打磨、创业资金对接到创业公司落地,学校开展“全链条式”的教育模式,通过实践基地建设,将实践环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前端与后端联系起来,从而促进教育和实践的有机融合。

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支撑材料参照格式

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支撑材料参照格式

附件2
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支撑材料
参照格式
一、基本情况
1.建设计划与发展目标。

2.组建方式、主要分工以及培育过程。

3.运行体制机制建设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创新点。

4.已开展的重大项目合作、召开的实践育人有关会议、基地平台建设以及大学生实习实践等情况。

二、前期实施
1.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单位任务承担与进展情况。

重点说明实践育人任务的来源、支持方式、实施周期、拟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主要创新指标等。

2.实践育人工作推进实施情况。

重点说明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实践育人工作的推进实施情况等。

3.资源要素整合与共享情况。

重点说明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平台、经费、技术、成果转化、创新创业要素的整合情况、形成的创新能力与长效机制等。

三、支持保障
1.条件保障。

重点说明牵头单位和主要参与单位专门用于支持创新基地所需工作用房、科研平台、成果转化、人员配备、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2.政策保障。

重点说明牵头单位、主要参与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地方等在推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方面落实的具体政策与有效措施等。

3.经费保障。

重点说明创新创业基地已有投入、主要支出、预期投入等。

四、发展计划
围绕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目标和任务,重点说明未来3—5年的实施计划、年度目标以及预期的主要成效等。

五、相关证明
主要包括:基地共建章程/协议、已出台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文件、有关行业/地方/企业/其他社会层面的支持、代表性成果、实践育人成效证明、重要新闻媒体的报道宣传等。

—2—。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五)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五)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五)大学“大”行业协同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紧密结合研究型大学建设规划,围绕创新人才培养使命,立足行业特色与学科优势,整合校内外创新资源,实施人才实践培养的“百千万”工程,打造“复合型”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平台,创建“教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协同实践育人模式,着力构建“意识培育、技能提升、计划实践”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周期模型,通过具有大行业特色的“三大类别、九个维度”的多元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形成“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元化培养”的良好局面,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努力成为“大行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优秀平台”。

学校成为首批进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的高校之一,成为首批“地区示范性创业中心”,每年有近8000余名学生在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受益。

基地稳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大开放战略,加强与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备创新素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基地——启发创新意识,锤炼创业思维(一)创新性试验计划,启发创新意识形成“国家级、XX级、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体系。

大学自2006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2007年成为首批进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的高校之一,通过共建形式参与XX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

经过8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国家级、XX级、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2年起大学生创新计划拓展为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种项目类型。

以一至三年级本科生为主,以项目团队的形式申请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鼓励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组成项目团队,使学生及早接受科研训练,了解和把握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学生进行不断的、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规章制度与组织架构。

为了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顺利实施,先后制定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办法》(北化大校教发[2006]6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北化大校教发[2012]8号)等文件,从指导思想、实施原则、计划内容、计划管理、面向对象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对项目执行情况实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以确保实施效果。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七)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七)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七)外国语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结合专业优势和时代需求,统筹多方资源,打造出多语言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特色实践育人品牌。

中心不断发挥学校外语专业优势,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语言的实践平台,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实践育人水平,在为国家战略发展、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基础教育事业提供全方位的语言服务同时,成为北外实践育人、服务社会和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在社会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抓住奥运契机、发挥专业优势,成立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

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帮助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顺利克服语言障碍,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奥运会筹备初期,奥组委也曾多次论证成立多语言服务中心的可行性方案。

但由于奥林匹克中心区空间狭小、人力资源调动不便等原因,成立多语言服务中心的方案未能及时落到实处。

学校抓住这一历史契机,主动表达了北外师生举全校之力服务奥运的热情和愿望,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北外的语言优势为奥运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2008年初,奥组委同意奥组委国际联络部与北外合作成立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

2008年7月7日,刘淇同志亲自拨通多语言服务总机第一个电话,宣告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作为学校服务奥运的前沿阵地,坚持“多种语言服务奥运、架设中外沟通桥梁”的服务宗旨,精心组织,全力奋战,为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无障碍”的便捷服务,提供了优质的语言服务保障。

为及时应对赛事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或紧急会议所需的翻译任务,多语言服务中心的248名总机志愿者轮流值班,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训练场馆和服务场所提供44个语种的电话语言服务,其中9个语种和1个话务热线设24小时值守热线,34个语种设18小时值守热线。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12)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12)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布后,XXX大学结合“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实施和“十三五”规划的制定,研究制定了《XXX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将作为XXX大学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重中之重工作,并以此加快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形成实践育人新格局,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新贡献。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发展沿革XXX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1918年时任教务主任的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三合一”的思想,在“做”中教和学;20世纪80年代开展大理科教学改革,实施“富有创造能力学生培养计划”和创新工程;2006年凝练出“四个融通”的人才培养新理念——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创建“三三制”教学新模式,明晰学生就业创业发展路径,实现个性化培养;2014年初步构建了“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XXX大学在不同历史背景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均提出以“实践创新、育人为本”为精髓的教育理念,一直传承下来并沿革至今。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坚持实施意见中提到的“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三项基本原则,树立先进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按照各校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执行,努力实现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树立先进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首先要加强和统一对创新、创业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解。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者协调统一、内在一致。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不拘现状、勇于开拓、乐于尝试、善于变化的精神和态度,是思想层面的创业;创业教育则是引导学生在各个领域内开创新的事业、新的企业或者新的岗位,是实践层面的创新。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5)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5)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5)一、基本情况(一)指导思想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教育自觉、创新自觉,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革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突破专业设置壁垒,调整课程设置结构,优化实践资源配置,广泛化用社会资源,着力培养德业并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复合式创新创业人才,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创新创业人才支撑。

(二)发展目标秉承XX“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基因,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率先建立起国际接轨的实践育人体系,把XX职业技术学院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成为中国高职教育实践育人运行机制的示范、内涵发展的示范、管理模式的示范、特色创新的示范,实践育人实力和育人水平达到国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打造一流创新创业基地。

(三)主要任务基地承担的主要任务和突破的重点难点有三个: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以观念、模式、路径的创新,回归教育的使命和本质。

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建设,汇聚整合校内外资源,突破产、学、研、用各自为阵的壁垒,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跨边界合作。

(四)建设计划建设专业平台。

推行“专业+”(主干专业+拓展专业)改革,以招生录取专业为主干专业,主干专业之外的全校专业均为拓展专业,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专业+”改革总学分规定为120学分(主干专业105学分,拓展专业15学分;理论课程学分占48%,实践课程学分占52%)。

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及通过考核,可以获得多个资质证书,包括:学业证书(主专业)、拓展专业证书、专业技能资质证书、职场英语证书,为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第二双跑鞋”。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7)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7)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7)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形势下,针对XX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的重大需求,以XXX大学为建设单位,依托中药学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要以XX道地药材协同创新中心为基础,以科技部XXX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XXX大学科技产业园为开放平台,顶层设计,建设“XXX大学中药学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以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为根本,建立高层次、多元化实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以领军人物、学术骨干和创新团队相结合的高端创新人才群,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相统一的多元化后备创新人才群;打造以中医药产业和健康产业为特色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孵化园;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文化、思想支撑,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一、以产业发展为目标,高端和后备创新人才分层培养围绕“新品种、新资源—种子种苗—药材—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相关产品(中兽药、提取物、保健品等)”现代中药产业链,贯彻“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分型分层,培养满足区域发展、多元化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实践人才。

(一)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机制改革,培养后备创新人才基地传承“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教学理念,充分整合利用优势资源,形成了“本科生重综合素养、研究生重专业创新、博士后重精英笃行”科三层次三类型的特色培养模式。

推行学生导师和团队培养结合制,利用不同高校的学科优势、科研院所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优势,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利用高水平企业具有的良好实践优势,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本科生培养——重综合素养。

凝炼了“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中药学教学理念。

构建了“一中心两阶段三层次”中药学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以实验教学、课间实习、毕业专题实习、素质拓展等为实践形式。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6)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6)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6)XX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自觉承担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责任,不断强化高校作为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实践育人培养基地的功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一、加强统筹规划,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学校在科技园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同年,由重庆市群众政府和重庆市教委批准命名的“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2010年12月,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就业再就业事情带领小组办公室联合命名授予科技园“重庆市创业孵化基地”;2011年12月,教育部、科技部授予“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012年7月,北碚区政府在科技园建立“北碚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重庆市北碚区在校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基地”。

二、凝结培养合力,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当前,高校科教资源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体制和机制方面诸多障碍,“产、学、研”条块分割、难以结合等现象还较为严重。

学校和科技园排除诸多阻力,勇于改革,勇于先行先试,突破地方和大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动地方和大学科教研融合,进一步解放科技生产力。

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

2003年,科技园成立了以市场化运作载体及软硬件设施建设为主体的重庆市北碚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员工总数36人,专职从事孵化服务工作人员20人。

公司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孵化服务中心,促进园区服务的不断提档升级,园区服务人员及服务企业的数量比例为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支撑材料
参照格式
一、基本情况
1.建设计划与发展目标。

2.组建方式、主要分工以及培育过程。

3.运行体制机制建设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创新点。

4.已开展的重大项目合作、召开的实践育人有关会议、基地平台建设以及大学生实习实践等情况。

二、前期实施
1.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单位任务承担与进展情况。

重点说明实践育人任务的来源、支持方式、实施周期、拟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主要创新指标等。

2.实践育人工作推进实施情况。

重点说明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实践育人工作的推进实施情况等。

3.资源要素整合与共享情况。

重点说明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平台、经费、技术、成果转化、创新创业要素的整合情况、形成的创新能力与长效机制等。

三、支持保障
1.条件保障。

重点说明牵头单位和主要参与单位专门用于支持创新基地所需工作用房、科研平台、成果转化、人员配备、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2.政策保障。

重点说明牵头单位、主要参与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地方等在推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方面落实的具体政策与有效措施等。

3.经费保障。

重点说明创新创业基地已有投入、主要支出、预期投入等。

四、发展计划
围绕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目标和任务,重点说明未来3—5年的实施计划、年度目标以及预期的主要成效等。

五、相关证明
主要包括:基地共建章程/协议、已出台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文件、有关行业/地方/企业/其他社会层面的支持、代表性成果、实践育人成效证明、重要新闻媒体的报道宣传等。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