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7《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案
小学科学17《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案气体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状态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性质和行为特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索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气体的特性,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
【教学目标】1.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基本概念;2.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观察和测量气体的体积和质量;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装置和材料:气囊、气球、气体容器、天平等;2.教学投影仪和课件;3.相关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发问题)老师可以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气体的思考,例如:"你们平时会看到什么东西是气体呢?气体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解1.气体的体积:让学生观察一只被充满气体的气球,引导他们思考观察到的现象。
然后,对气体体积的定义进行简单解释,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气体的特点,即气体可以占据容器的所有空间。
2.气体的质量:通过天平实验来研究气体的质量变化。
首先,将一个气体容器放在天平上,记录下质量;然后,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当气体进入容器后天平上的质量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引导学生得出气体的质量是实验前后天平质量的差异。
三、实验活动1.观察不同气体的体积变化:让学生使用气囊或气球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气体的体积变化情况。
可以让学生使用尺子或容积量筒进行准确测量,最后进行比较和总结。
2.比较不同气体的质量变化:通过更换不同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或氢气)进入气体容器,在天平上记录质量变化情况。
让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气体质量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和总结。
四、总结与拓展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特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气体的应用领域。
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是否与气体种类有关?气体有哪些实际应用?"五、课堂延伸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开展一些实际的气体实验或小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小学科学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是小学科学课程中关于气体性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气体的特性、体积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 知道气体的特性,了解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容易膨胀和不可见等特点。
2. 知道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3. 掌握一些测量气体体积和质量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气体的特性,如可压缩性、容易膨胀和不可见等。
2. 掌握测量气体体积和质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2. 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用的气球、气体收集器、测量容器等。
2. 小白板、笔、计算器等教学辅助工具。
3. 相关实验装置和化学元素的示意图或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习的气体的特性,如气体的可压缩性、容易膨胀和不可见等。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探究:2. 提供实验装置和化学元素的示意图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气体的体积和质量。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想法并进行合理的讨论。
实验操作: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首先,将一个气球充满空气,并用气体收集器收集气体。
然后,用测量容器测量气体的体积,并称量气体的质量。
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4.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计算。
比较不同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差异。
知识总结:5. 总结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拓展应用:6. 提供更多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相关知识。
例如,汽车轮胎的充气、饮料瓶的膨胀等。
课堂练习:7. 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17《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案)
小学科学17《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案)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概念。
2. 掌握测量气体体积和质量的方法。
3. 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小瓶、气球、燃气罐、气筒、电子天平。
2. 实验材料:水、气体(氧气、二氧化碳)。
3. 教学媒体:幻灯片、视频。
三、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视频呈现一些气体相关的现象,如气球膨胀、气体的燃烧等。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体的体积和质量”。
实验一:气体的体积1. 示范实验:将一小瓶内充满水,倒置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解释现象:空气压力使水停止入瓶。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能够停止入瓶,而不会继续流入?实验二:气体的质量1. 示范实验:将一个燃气罐放在电子天平上,观察质量的变化。
逐步打开燃气罐,观察质量的变化。
解释现象:燃气的质量加在燃气罐上。
2. 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燃气罐的质量加了上去?实验三:气体体积的测量1. 示范实验:用气筒向气球充气,观察气球的变化,记录充气前后的体积。
解释现象:气体占据一定的空间。
2. 引导学生思考:气球充气时,为什么气球会变大?实验四:气体质量的测量1. 示范实验:用电子天平称量一固定质量的物体,再将其放入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在天平上再次称量,记录下质量的变化。
解释现象:容器中的气体质量会影响总质量。
2.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封闭的容器里有气体时,总质量会增加?知识概括:1. 继续幻灯片或视频中的内容,简要总结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体积和质量之间有何关系?巩固练习:1. 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2. 让小组依次演示和解释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提醒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3. 整理小组实验结果,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拓展延伸:1. 根据气体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如汽球的原理、压缩空气在打气筒中的应用等。
17.《气体的体积和质量》(表格教案)2023秋六三制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7.《气体的体积和质量》 (表格教案)2023秋六三制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气体的体积和质量》,这是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关联,例如学生在一年级时学习了“物体的质量”,二年级时学习了“物体的体积”,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学生对质量、体积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质量、体积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学习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本节课也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此外,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学生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会存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测量气体的体积和质量。
解决办法: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会存在关系。
其次,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测量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从而加深对两者之间关系理解。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交流实验结果,进一步巩固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讨论法:在实验前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心得。
通过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上册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上册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形态》中的第三课,指向新课标中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气体有确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气体有确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体积。
2.能开展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确定的质量等探究实验。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实验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4.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知道气体有确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探究精神。
四、教学准备锥形瓶、杯子、纸团、水槽、气球、托盘天平等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固体、液体的相关知识,出示表格,学生补充完整。
2.猜一猜,如果向锥形瓶中快速倒水,水容易流进去吗?预设生:容易流进去。
不容易流进去。
师:我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我们的猜想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请一位同学上来把水快速倒入漏斗中,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现象。
你有什么发现?预设生:水留在漏斗中,不容易流进锥形瓶。
师:水为什么流不进瓶子里?预设生:我认为可能是锥形瓶中有空气。
师:为什么有空气水就流不进去?预设生:因为空气把瓶子里的空间都占据了。
师:有没有办法让水很容易地流进瓶子里呢?预设生:把橡皮塞拔出一点,使塞子和瓶口之间留一些缝隙,让空气流出。
学生上台拔出橡皮塞,有什么发现?为什么水流进去了?师小结:是啊,看起来空空的瓶子里实际充满了空气,如果空气出不来,水就进不去,当空气流出,水很容易流进瓶内。
看来——空气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
(二)探究空气的体积1.做空气占据空间小实验(1)师:为了进一步验证空气是不是能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实验材料有杯子、纸团、装满水的水槽。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作业设计方案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作业设计方案一、课题背景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对于理解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等各种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气体的性质、特点及相关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对气体物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本作业设计将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性质和特点;2. 掌握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计算方法;3. 培养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作业内容1. 题目一:根据气体质量和温度数据,计算气体的体积;2. 题目二:通过实验测量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并分析实验数据。
四、作业要求1. 预习相关知识,了解气体的性质和特点;2. 独立完成作业内容,不得抄袭;3. 按时提交作业报告。
五、作业设计方案1.预习阶段让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学习资料,了解气体的性质和特点,熟悉气体的状态方程以及理想气体的概念。
2.作业实施a. 题目一:根据提供的气体质量和温度数据,要求学生计算气体的体积。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计算公式推导,得出最终结果。
b. 题目二:学生按照实验操作要求,在实验室里进行气体体积和温度的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然后绘制实验数据图表,分析实验结果。
3.作业提交学生根据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内容,提交作业报告。
作业报告应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内容,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六、评分标准1. 准确性:对于题目一,计算结果准确无误;对于题目二,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2. 完整性:作业报告内容完整,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
3. 逻辑性:作业报告结构清晰,条理分明,逻辑性强。
4. 提交及时性:按时提交作业报告,不延迟。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气体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计算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和操作能力。
希望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对气体物理学的认识和理解,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化学气体体积教案
高中化学气体体积教案学科:化学适用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掌握气体的体积单位及计量方法。
2. 理解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3.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教学内容:1. 气体的体积单位及计量方法。
2. 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3. 气体的性质和行为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气体体积的话题,并让学生总结气体的体积单位及计量方法。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气体的体积变化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3.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利用实验数据分析气体的体积变化规律,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4. 结合课文知识,让学生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巩固对气体体积的理解和掌握。
5. 带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项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型实验,研究气体体积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气体的体积特性,并展示实验成果。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验数据,思考气体的体积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撰写实验报告。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及总结时的参与程度和成果。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对气体体积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气体的体积单位与计量方法,理解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同时也能通过实验探究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实践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和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气体的质量。
教科书通过提供实验器材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对于气体的质量这一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如何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气压计、水槽、气球、细线、称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怎样的呢?2.呈现(5分钟)通过课件或者教科书,呈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气压计、水槽、气球、细线、称等器材,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让学生加深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实验中用到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气体的质量吗?让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测量气体质量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家庭环境中空气的质量。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基本观点;2.精通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1.理解抱斗气体的特性;2.精通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计算方法;3.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1.了解抱斗气体的性质;2.精通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基本计算方法;3.筹办好相关试验仪器和材料。
进修过程:第一步:引入导学案的主题气体是由许多微小的分子构成的,它们在快速运动并不息地碰撞。
在探究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时,我们需要了解气体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干系。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援助同砚们更好地理解气体的性质。
第二步:探究抱斗气体的特性1.抱斗气体的性质包括:分子质量相同、分子之间无互相作用、分子体积可以轻忽不计。
这些特性使得抱斗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很好地描述真实气体的行为。
2.依据抱斗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得到P1V1/T1=P2V2/T2。
这个方程描述了在温度、压力和体积改变的状况下,抱斗气体的状态之间的干系。
第三步:探讨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1.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干系。
通常状况下,气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越大,体积也会增加。
2.依据抱斗气体状态方程,我们可以推导出气体的密度公式ρ=m/V,其中ρ为气体的密度,m为气体的质量,V为气体的体积。
第四步:实际应用与例题训练1.通过实际案例,让同砚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已知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求气体的质量是多少?2.设置一些例题,让同砚们进行训练,稳固所学知识。
例如,某气体在0℃、1atm的条件下体积为22.4L,求该气体的质量是多少?第五步:总结与反馈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应该精通了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了解了抱斗气体的特性,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教室谈论、试验操作和例题训练,同砚们的进修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准确理解和掌握气体的共性、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导出过程中培养学生比照分析、总结归纳的水平。
通过对微观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品质。
通过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品质。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物质体积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导学生研究事物时应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教具的应用,协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教学难点】影响气体体积的内在因素【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黑板、实物展示【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物质的量,请大家一起回忆我们所学的知识,什么叫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是多少?思考从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讨论、回答】……回答和学生充分互动【教师复述】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听讲、记录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学生填表】请大家一起填写下面的表格,来看看固体、液体物质它们的体积有什么规律?【PPT表现表格】计算填表思考让学生自己计算,在思考中“从个别到一般”总结规律,充分表达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条件下,1摩尔不同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相同吗?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以上表格的信息归纳一下,每组再派代表回答。
听讲引导学生思考、类比,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归纳、回答】相同条件下,1mol不同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回答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提问】物质的量都是1mol的不同固体和液体物质,为什么它们的体积各不相同呢?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物质体积的大小呢?请同学们继续思考。
思考回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愤【学生讨论、回答】……回答和学生充分互动【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三个: (1)物质的粒子数目(2)粒子的大小(3)粒子间的距离听讲记录让学生理解原因【多媒体投影】①构成固态结构微粒间距离的示意图②构成液态结构微粒间距离的示意图【实物展示】固态物质粉笔和液态的水【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得出结论】组成固态物质的微粒之间间距很小,组成液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距离比固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距离大观看思考记忆应用直观教使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充分表达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表达出师生互动【教师过渡】刚刚我们探讨了1mol固体、液体物质的体积,那么,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是否相同呢?请同学们填写下表(附录二)思考计算填表回答让学生自己计算,在思考中“从个别到一般”总结规律,充分表达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多媒体投影】构成气态结构微粒间距离的示意图(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观看思考应用直观教使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充分表达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投影】气体分子平均距离与分子直径的比较。
2023秋六三制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7.《气体的体积和质量》(表格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 气体体积和质量计算题:给定一定量的气体,要求计算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体积和质量。
3. 气体体积和质量的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气体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氧气瓶的容量计算、气体排放量的计算等。
4. 数据分析练习:给出一组气体体积和质量的数据,要求学生利用数据分析方法,绘制图表,分析数据趋势和关系,并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气体的体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气体体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测量气体的体积等。
(2)气体的质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气体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计算气体的质量。
(3)实验操作: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如使用气压计、量筒等仪器,来测量气体的体积和质量。
其次,我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来学习和探究。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最后,我通过提问、观察和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测试中表现不佳,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扎实。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复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气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测定PPT教学课件
答案 Ⅰ.②酸式滴定管 Ⅱ.(1)254)氢离子浓度不同 镁与铜易形成原电池,加快 反应速率,干扰实验的测定
2.气体质量的测定 (1)原理:气体的质量一般采用间接的方法来 测定,对一些可用试剂直接吸收的气体根据气 体的某些性质(如酸碱性或溶解性)采用合适的 吸收剂(如浓硫酸、碱石灰)和实验装置(如洗 气瓶、干燥管)来吸收,通过吸收装置吸收前后
出甲管内气体体积数。这套装置的好处是成功的 避免了装置(a)的不足,利用反应前装置内外的气 压相等,反应后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内 的液面保持相平,从而保持反应后装置内外的气 压相等,这样测得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但这套装 置也有不足,操作复杂。 (3 读数时注意:①冷却至室温;②调节两液面相平;
250 mL 0.5 mol/L的H2SO4溶液,所需要的主
要仪器有
、
、烧杯、玻璃
(2)以下是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时必须包括的
几个步骤:①使乙、丙中液面相平;②将装置
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这三步
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3)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时,若丙中液面高于
乙中液面,使乙、丙中液面相平的操作是
(4)简述速率不等的原因是
量取10.00 mL 0.5 mol/L
H2SO4和H2C2O4 ③分别称取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并系于铜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广口瓶中装满水,按 图连接好装置; ⑤将铜丝向下移动,使足量镁带浸入酸中(铜丝不 与酸接触),至反应完全,记录 ⑥反应结束后,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为y mL。
Ⅱ.
(1)用密度为1.84 g/cm3 98%的浓H2SO4配制
(2)测量装置
【实验探究2】 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NaCl, 现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 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下
第四单元 物质的量(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气体摩尔体积1.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的学习,建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和流程的模型,掌握利用该模型分析其他气体的实验1.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能够利用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宏观辨识)2.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并能够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解决简单问题。(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5.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锻炼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与思路
课时1
物质的量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2. 掌握“摩尔”的标准——阿伏加德罗常数。3. 通过对比、类比、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体会从物质的量层次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意义,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4.知道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二、学情分析
三、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真情境、真问题、真解决、真研究,从定量的角度再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初步建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物质的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及科学研究中。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的建构,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助于学生深人理解宏观物质与徽观粒子之间的联系。
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笔记,在书中相应部位进行誊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建立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究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不仅能收获知识,也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路,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二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二[单选题]1.如图所示,一定(江南博哥)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绝热(即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容器中,容器内装有一可以活动的绝热活塞。
今对活塞施以一竖直向下的压力F,使活塞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气体的体积减小。
若忽略活塞与容器壁间的摩擦力,则被密封的气体()A.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减少B.温度降低,压强增大,内能减少C.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增加D.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内能增加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外力F做正功,W>0;绝热,Q=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可得△U>0,所以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另外,由可以判断出压强增大。
故选C。
[单选题]2.暗物质是二十一世纪物理学之谜,对该问题的研究可能带来一场物理学的革命。
为了探测暗物质,我国在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了一颗被命名为“悟空”的暗物质探测卫星。
已知“悟空”在低于同步卫星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t小于其运动周期),运动的弧长为s,与地球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为β弧度,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悟空”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悟空”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C.“悟空”的质量为D.“悟空”的环绕周期为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绕地球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所以“悟空”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A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则半径小的加速度大,则“悟空”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B错误;“悟空”为绕行天体,无法测量其质量,C错误;运动的角速度为ω=D正确。
[单选题]3.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放在水平光滑地面上静止的木块而不穿出,以地面为参照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子弹的动能转变为木块的动能B.子弹和木块系统的机械能守恒C.子弹动能的减少等于子弹克服木块阻力所做的功D.子弹克服木块阻力所做的功等于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热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放在水平光滑地面上静止的木块而不穿出,子弹和木块之间由于摩擦力做功,产生热能,故机械能不守恒。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基本观点及相关实验方法;2. 掌握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学内容1.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基本观点;2.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3. 相关实验方法。
三、导学步骤1. 引入请同砚们回想一下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气体现象,比如汽球被吹起、香蕉放在袋子里会变黑等,这些现象与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有什么干系呢?2. 进修(1)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是什么?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所占的空间大小,通常用升(L)作为单位;气体的质量是指气体所含的质量,通常用克(g)作为单位。
(2)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根据钻研发现,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质量成正比,即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体积越小,质量也越小。
这就是所谓的“波义耳定律”。
(3)相关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波义耳定律”。
实验装置通常包括气缸、活塞、天对等设备,通过改变气缸内气体的体积,观察质量的变化,从而验证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
3. 总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基本观点,掌握了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同时也了解了相关的实验方法。
在今后的进修和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深化对气体性质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请同砚们总结“波义耳定律”的内容,并举例说明;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描述实验步骤和结果;3. 思考: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干系对我们平时生活有哪些影响?五、拓展延伸1. 了解更多气体性质的知识,如气体的压强、温度等;2. 探索气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同砚们对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探索,不息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愿大家在进修中收获知识的喜悦!。
小学科学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案)
小学科学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案)课题: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性质,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工具和实验方法,测量气体的体积和质量。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体会气体的扩散性质及其与体积的关系。
2. 掌握气体的质量计算方法。
3. 学会运用工具进行实验测量。
教学难点:1. 理解气体的体积变化规律。
2.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
3. 客观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入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概念,例如:一个气球可以通过充气膨胀,也可以通过放气变小。
气球的气体是不可见的,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体积变化。
探究活动:2. 导入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趣的实验探究。
a. 让学生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和一碗水。
b. 学生将碗中的水倒入玻璃瓶,让瓶子装满水,然后盖好瓶盖并将瓶子倒立,保持瓶口在水中。
c. 观察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发现瓶子里的水逐渐减少,水位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d.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气体能够扩散,进入瓶子的空气会占据瓶子里的空间,把水推到瓶外。
知识总结与归纳:3. 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总结的方式,将学生的观察结果归纳为“气体的体积变化会引起其他变化(如水位的上升或下降)”。
探究活动:4. 在引出气体的体积变化规律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第二个实验探究。
a. 让学生准备两个气球,一个充满空气,一个没有充气。
b. 接下来,让学生在两个气球上标上字母A和B,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c. 学生观察后会发现,充满空气的气球比未充气的气球更重一些。
让学生思考原因。
d. 引导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充满空气的气球里有气体,而气体是有质量的,所以充满空气的气球重一些。
知识总结与归纳:5. 在实验探究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知识总结,将学生的观察结果归纳为“气体的体积变化会引起质量的变化,充满气体的物体重一些”。
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上册的“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气体质量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气体质量的测量方法。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或者计算一定体积的气体质量。
4.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的拓展应用
- 气体的浮力:气体在水中的密度小于水,因此气体具有浮力。
- 气体的扩散: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中,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 气体的吸附:气体分子可以吸附在固体表面,形成吸附层。
5.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探究
- 实验目的:探究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验证气体的密度公式。
- 气体的密度:表示单位体积气体的质量,是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比值。
- 密度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 气体的压缩性:气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体积会减小,密度会增大。
2. 气体质量的测量方法
- 直接测量法: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器材直接测量气体质量。
-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气体体积和压强,计算气体质量。
- 对于应用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是否准确,指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 对于创新题,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结论给予肯定,并提供进一步的拓展建议。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
李昆
【教材分析】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是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物体的形态》单元的第三课时。
主要引导学生对气体进行观察,知道气体有体积,但是气体的体积不确定,可以改变。
知道气体有确定的质量。
【学生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固体、液体,知道固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由此,引导学生观察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点拨,最好是学生能通过身边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认识到气体的体积不确定,可以改变,知道气体占据空间,占居空间的大小可以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
2.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测量气体质量的活动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
【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
【器材准备】
教师准备:排球、打气筒、注射器、橡皮、天平、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气球、装有空气的塑料袋课下实践活动:气球、塑料瓶(体验空气的动力原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PPT 1 出示]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
[PPT 2出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各式充气玩具:跳跳球、气垫床、充气青蛙、充气长
颈鹿等,提问:这些充气玩具里面都充满了空气,他们是什么样的?可以改变他们的形状吗?
师生交流后导入新课。
2. [PPT 3出示] 活动准备
二、学习新知
[PPT 4出示] 活动一:探究空气体积是否可以改变。
1.用塑料袋、气球充上空气,说一说空气是什么形状的?
2.学生分组活动。
[PPT 4出示]3.学生交流,总结:空气被装在不同的物体里,随着物体的形状而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说明空气的形状可以改变。
4.空气的形状可以改变,如果按压气球,气球里面的空气体积会变化吗?
5.学生分组讨论。
6. [PPT 5出示]交流:按压气球,可以看出气球能被压成各种样子,但是,气球是不是变小了,看的不是很明显。
7. [PPT 5出示]教师提示: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空气可以被压缩,我们可以用注射器来研究。
8.学生探究:把注射器装上一定体积的水,按压、抽拉,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把注射器装上一定体积的空气,按压、抽拉注射器活塞。
观察空气体积的变化。
9.师生总结:把注射器装上一定体积的水,按压、抽拉,注射器活塞不能使水的体积发生任何变化。
[PPT 6出示]把注射器装上一定体积的空气,按压、抽拉注射器活塞。
明显看出空气的体积发生了变化,按压时,空气体积变小。
抽拉注射器活塞,空气体积变大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没有确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PPT 7出示] 活动二:探究空气是否有确定的质量
1.提出问题:空气有质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如果证明空气有没有质量,测量一下是可以的,但是怎样测量空气的质量呢?
2.学生分组研讨:如何测量空气的质量?
3.研讨后,交流研讨结果。
[PPT 8出示]把空气装在气球中、塑料袋中,直接测量。
测量后,减掉塑料袋等的质量。
4.学生分组活动,交流活动结果。
5. [PPT 8出示]反思:根据测量数据,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去掉塑料袋、气球的质量
后,空气的质量没有了,或者很小很小。
难道空气没有质量吗?
6.重点研讨上面环节发现的问题,得出解决的办法。
有的小组发现空气是有质量的,只不过测得的质量数据太小,是不是我们称量的空气太少造成的呢?[PPT 9出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多称量一些空气。
7. [PPT 9出示]称量排球中空气的质量。
先称量空排球(几乎没充空气的瘪排球)的质量,然后往排球里尽量充气,称量充足了空气的排球。
8.学生分组活动。
9. [PPT 10出示]交流、总结:经过这一次测量,明显看出,充足了气的排球质量明显增多,这说明空气还是有质量的。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气体有确定的质量。
三、拓展活动
[PPT 11出示]了解“空气炮”的制作方法,制作一个“空气炮”。
1.玩过哪些空气玩具?说一说玩具利用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3.教师展示制作好的“空气炮”,演示使用方法。
4.播放“空气炮”制作视频。
5.师生共同研究制作方法。
6.布置学生课下完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