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优秀案例10)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11)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11)XX大学一直有“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优良传统。
新时代下,按照国家社会对创新的内在需要及学校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秉持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营造校园学术科技创新氛围,渗透和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创新精神、创造理念和创业意识。
一、基本情况系统化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五年”:第一阶段(2000—2004年),以创业意识教育为核心,健全机构,营造氛围。
较早成立学生科创中心,至今已连续16年举办创业计划大赛。
2002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
第二阶段(2005—2009年),以创业能力教育为核心,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
推动创业教育进入第一课堂,先后投入2亿元建设十大实验中心和创新创业基地,开设通识课“创新创业大讲堂”,先后邀请柳传志、俞敏洪等十几位著名企业家主讲大课,迄今选修同学逾万人次。
在第二课堂方面,学校已逐渐形成创业沙龙、电梯演讲、海峡两岸创业交流营、遂石星火创业训练营等品牌。
2008年,创新与创业大讲堂入选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成为XX市首批两所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高校。
第三阶段(2010—2014年),着眼创业素质教育,2010年6月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创业学院。
创业学院采取“无形学院、有形运作”的崭新模式,探索“一体两翼”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让创新成为凝结在交大学子血液中的一种精神,让创业成为交大学子生命中一种力量的迸发”,已成为全校师生共识。
当前,创业教育正处在第四个“五年”(2015—2019年)的起点,通过创业学院这一平台,做实创业苗圃,与地方建好“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重点夯实孵化、教育、研究三大领域工作,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创业成长链。
以创业者的视角构建以创业者为中心的创业成长生态体系。
在前端方面,创业苗圃主要由创业实验室、工作室和生态园组成,此外,与地方政府合建“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免费提供给处于苗圃期的国内外青年创业者使用。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四)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模板四)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XX大学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政策与号召,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把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近年来,学校逐步探索形成了“围绕一个核心、建好两个基地、调动三方积极性、搭建四个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思路,努力构建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北科大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围绕“一个核心”2007年,XX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批60所“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高校后,明确把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在创新能力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核心,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为保证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大了创新项目管理机构的建设,成立了校院两级管理机构,学校设置了计划项目领导小组(副校长任组长)、工作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外,各学院也专门成立了创新计划项目工作小组。
此外,学校成立评审专家委员会,负责各级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评审和结题验收评审工作。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机制,院级项目由学院管理,市级和国家级由教务处、团委管理。
学校在分管校领导的统筹下,建立起以教务处、团委、招生就业处、校友会、科技园等多部门联动的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创业教育发展。
教务处从教材编纂、课程设计等方面为学生创业理论教育提供支持,校团委、科技园以实施主题团日、举办创业讲坛、组织创业竞赛、指导创业实践等方式传播创业知识、促进成果转化、营造创业氛围,招生就业处从就业指导、政策解读方面指导学生创业,校友会通过联系企业界校友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争取资源。
(二)完善政策制度为了规范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学校专门制订了《XX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该文件与《XX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教学工作管理办法》、《XX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本科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报销科目》一起成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五)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五)作为教育部直属的985、211国家重点大学,大学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施交叉培养,坚持协同育人。
2007年以来,学校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空间资源,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目前,基地现有建筑面积6300平,集创意开发、创新实践、创业教育、企业培育、综合服务于一体,拥有创新实验室20个、自主创新实验室7个、创业工作室30个、企业合作工作室3个,可同时容纳2000人、上百个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努力培养有梦想、有能力、有担当,具备一定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思想支撑。
建成以来,基地始终契合学校和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通过机制体制建设与创新,实现学校、企业、政府联动对接,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充分发挥了基地实践育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具体教育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坚持科学管理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基地建设一体化、资金支持一体化,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打造创意、创新、创业体系化格局,形成上下贯通、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立集“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教育与孵化”于一体的“三创融合”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开放合作、全员参与、高效运行”的创新创业工作局面2007年,学校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学生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学生创新中心”,统筹协调全校创新教育工作,把学生创新工作成为“一把手”工程,全面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的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
2012年,成立创业部,推广创业教育活动。
2014年,将“学生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更名“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促进创新与创业教育交叉互融。
实践创新基地典型案例范文
实践创新基地典型案例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实践创新基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实践创新基地的发展,本案例以某高校实践创新基地为例,介绍其建设背景、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和成效等方面的内容。
二、建设背景某高校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支持: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高校加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科发展需求: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市场需求: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建设目标某高校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促进学科发展:通过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
3.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
四、建设内容某高校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室建设:建立各类实验室,包括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实践锻炼。
3. 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4. 科研成果转化: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5. 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实践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互利共赢。
五、实施过程某高校实践创新基地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建设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各项任务的具体要求和时间节点。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12)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布后,XXX大学结合“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实施和“十三五”规划的制定,研究制定了《XXX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将作为XXX大学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重中之重工作,并以此加快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形成实践育人新格局,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新贡献。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发展沿革XXX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1918年时任教务主任的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三合一”的思想,在“做”中教和学;20世纪80年代开展大理科教学改革,实施“富有创造能力学生培养计划”和创新工程;2006年凝练出“四个融通”的人才培养新理念——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创建“三三制”教学新模式,明晰学生就业创业发展路径,实现个性化培养;2014年初步构建了“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XXX大学在不同历史背景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均提出以“实践创新、育人为本”为精髓的教育理念,一直传承下来并沿革至今。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坚持实施意见中提到的“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三项基本原则,树立先进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按照各校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执行,努力实现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树立先进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首先要加强和统一对创新、创业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解。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者协调统一、内在一致。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不拘现状、勇于开拓、乐于尝试、善于变化的精神和态度,是思想层面的创业;创业教育则是引导学生在各个领域内开创新的事业、新的企业或者新的岗位,是实践层面的创新。
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单位申报材料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校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代表学校向贵单位申报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单位,详细介绍我校的相关工作及成果。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与实践作为一所科技类大学,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纳入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实践如下:1.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我校积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设了一系列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包括《创新思维与方法》、《创业管理》、《创业实践》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2.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我校建立了一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场地和资源支持。
基地不仅包括了创业孵化器,还设有技术实践中心、创客空间等。
通过这些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得到实际的创新创业机会和资源支持。
二、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与表彰我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列举几个典型案例:1.学生创业项目:我校有多个学生创业项目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馈和经济效益。
以“XX科技公司”为例,该公司由我校学生创办,致力于研发智能家居产品。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获得多个专利,并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
2.学生科研成果:我校学生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XX 团队”为例,该团队由我校学生组成,开展了一项关于新型材料研究的项目。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材料,并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
3.学生创新大赛:我校每年都组织举办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
通过比赛,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得到展示和表彰,激发了更多学生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
三、创新创业服务与支持体系为了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我校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与支持体系:1.资金支持:我校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启动资金和资助。
此外,还积极与企业、投资机构等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资金支持。
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创新举措优秀案例
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创新举措优秀案例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创新举措优秀案例:1. “实践+”课程体系:某高校设计了一门“实践+”课程,将实践与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该课程设置了多个实践项目,如社会调研、企业实习等,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某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孵化等服务。
该基地提供创业导师的指导,组织创业竞赛和创业讲座,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3. 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大讲堂”:某高校开展了“社区大讲堂”社会实践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到社区开展讲座,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知识和培训。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还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实用的知识和服务。
4. 学生社团创新实践项目:某高校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并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创新实践项目。
学生社团可以申请经费和场地支持,开展各类创新实践项目,如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创作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大学生志愿者”实践计划:某高校组织了“大学生志愿者”实践计划,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志愿服务项目,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6. 产学研结合的实践项目:某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项目。
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期间,参与实际项目的研发和实施,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校外实践基地:某高校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
学生可以到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开展实践活动,与专业人士交流,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8. 跨学科实践项目:某高校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实践项目,如设计与工程的结合、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等。
通过跨学科的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9. 跨校合作的实践项目:某高校与其他高校合作,开展跨校的实践项目。
学生可以与其他高校的学生一起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20)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20)就业是XX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XXX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处祖国西部、X行业举办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面对“史上更难就业季”,坚持不懈推进“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引导大学生实现从“找饭碗”到“造饭碗”的转变,实现了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1年,学院荣获“金蝶杯”创业大赛XX区一等奖、全国大赛银奖。
2008级园林专业谢沛同学在毕业实习中,领办的创业项目一年净挣8.5万元,XX电视台报道了创业事迹。
2014年学院毕业生的创业率为4.4%,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3.8%)高0.6个百分点。
特别是2014届维吾尔族毕业生半年后的自主创业率达到8.1%,是全国水平的两倍多。
近三年学院连续荣获“昌吉州青年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学生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项。
2014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上,2名选手荣获一等奖,1名选手荣获二等奖。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一年达到95%以上,位居自治区同类高校首位。
2013年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
2014年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系统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始终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认真做好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实训、工作的全过程。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基于X生产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坚持能力本位,专业教学凸显实践性、技能性。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13)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13)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要求,XXX大学积极研究并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坚持将教育教学、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以“形成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新格局”为目标,充分借助地方政府力量,积极吸纳企业社会资源,开展各类课外及校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全力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发展。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申报“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的通知》以来,XXX大学认真研究通知精神,第一时间组建了学校党委牵头、有关部处参与的筹备申报工作小组,系统梳理了XXX大学“向阳花”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前期实施情况,研究探讨了基地未来的建设计划、组建方式、运行机制、创新思路及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基地未来发展中的条件保障、政策保障及经费保障。
一、基地背景及来源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人,占全部儿童的五分之一。
留守儿童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受“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影响,目前留守儿童中女童的失学率远高于男童。
女童们是未来的母亲,她们今后将承担着养育子女的重要责任,母亲的素质,决定着孩子的未来,甚至国家的未来,“留守女童”已成为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但留守女童目前的生存、教育和成长状况却令人堪忧,其中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与此同时,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着另一个群体——当代大学生,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独立而有主见,同时又积极向上,有自己的梦想,并为理想努力奋斗;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希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自己一样都幸福安康,实现自己的梦想。
创业创新实践基地材料申请书
创业创新实践基地材料申请书一、申请单位基本情况申请单位名称:XXXX公司申请人姓名:XXX联系电话:XXX电子邮箱:XXX二、申请材料1.申请目的我们申请成为创业创新实践基地,旨在搭建一个支持创业创新的平台,帮助年轻企业家实现创业梦想。
通过提供资源共享、技术支持、创业指导等服务,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与发展。
2.申请计划(1)基地建设针对创业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我们将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租赁一栋办公楼作为基地的物理场所。
我们计划对办公楼进行装修和布置,以满足入驻创业企业的办公需求。
同时,我们将引入先进的网络设备和IT系统,以提供高速网络和信息化管理平台。
这样,入驻企业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资源共享我们将与行业协会、高等学府等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为创业者提供新技术、新知识和新动态的学习平台。
同时,我们将邀请行业内的各类专家、导师,为创业者提供经验分享和指导。
通过导师制度,引导创业者正确把握市场风险,提供实践经验和创业建议。
(3)创业支持为了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实操机会,我们将组织常规性的创业实践活动。
包括创业比赛、创业训练营和创业项目路演等,以提升创业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落地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帮助创业者了解相关政策,获取政策支持。
(4)产业对接我们将成立对外合作与交流部门,积极与企业、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进行对接合作。
帮助入驻企业与行业资源进行对接,寻找投融资机会,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快速发展。
三、预期效果1.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创业创新实践基地,我们将注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和资源共享,帮助创业者快速成长,并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
2.加强产学研合作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将为企业、学校和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提供平台。
促进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请材料(参考模板一)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请材料一XX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有着优良传统。
多年的育人实践,XX大学逐渐摸清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一些特点:首先,大学生创客们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瓶颈,包括资金办公场地等硬件资源,也包含创新创业指导和创业全过程服务等软性资源;其次,目前国内缺乏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业文化,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侧重在技能和资源上的匹配,缺乏以创业文化建设为主的创业社群建设。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XX大学着力打造XX创+这一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直击高校创业者痛点,作为高校创业者与社会对接的桥梁的服务平台,帮助年轻一代的创业者更好地发展。
XX创+成立于2014年12月28日,由XX大学发起,政府和投资界合力支持的致力于帮助高校学生和青年创业的教育与服务平台。
XX创+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理念,以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精神为宗旨,服务高校学生创新创业。
XX创+由XX大学团委指导,结合了XX控股旗下的启迪之星创业孵化器、泰有基金、水木XX种子基金以及昆山、厦门、成都等地方政府的优势资源,共同出资成立“XX大学创+种子基金”,通过商业和公益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为青年创业者的服务。
创+会对于团队进行跟踪服务,时刻了解创业团队的需求与问题并给予相应帮助。
XX创+希望能够以“青年创业者的合伙人”的身份,帮助和支持青年创业者,与青年创业同行。
一、工作理念及举措XX创+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包括创+平台、创+网站、创+实训和创+空间,以此来服务青年创业者和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群体,为他们分别提供创业助力服务和创业实训服务。
(一)坚持三位一体、实践育人,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XX创+始终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实践育人,提升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首创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为此,XX创+设立了一系列活动践行三位一体的理念,包括以创业知识传授与经验分享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堂”讲座和创业沙龙,以创业体验和创业实训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实习,以创业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实操层面指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提供了全维度的创新创业活动覆盖。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二)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二)XX县位于省南部,XX东部区位中心,属于黑龙港流域,面积667平方公里,辖5镇5乡,342个行政村,人口48万人,其中X人口43.6万人,耕地面积72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平原X县。
近年来,XX县围绕“建设XX东部中心城市、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突出“生态立县、创新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理念,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聚力集智,扎实推进,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好成效,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中国天然色素产业基地等30多项国家、省级荣誉。
2013年9月XXX科技园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X科技园区;2014年XX蝉联8次16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XX晨光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工作中,XX县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源动力,与XX大学合作共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筑牢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有力助推了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一、合作引领、项目驱动,培植创新创业的“科技种子”建设“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XX具有独特优势。
牵手高校——培植创新创业的“科技种子”。
XX县与XX已有42年的县校合作史,从1973年XX帮助XX改土治碱到米粮川,从米粮川到增收致富,再到现在的发展高产高效现代X、X产业化和建设国家X科技园区等方面,42年的合作为XX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同时也为XX培植了创新创业的“科技种子”,实现了高校和地方的双赢,成为了全国高校和地方合作的典范。
通过与XX长期的合作,XX县不仅实现了“吨粮田”和“超吨粮田”的建设目标,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而且也在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XX大学也通过县校合作,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获得了十几项国家和省部级的奖励,XX先后从XX走出了两位院士、两位校长和200多名博士生、研究生,县校合作呈现了“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良好发展格局。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14)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14)XX大学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工作,经过不断探索和经验总结,学校逐步形成了立足于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实践和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发展三个层面,以创业教育学院和创新与创业实训基地、大学生模拟创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三个主体平台为依托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体系,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企业成长。
一、将创新创业融入教学,形成教学实践一体的理念注重实践、注重创新是XX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学用结合、学创结合”人才培养特色,学校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确定为学校未来十年改革发展的首要战略选择,对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与保障。
围绕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工作,学校大力推进创新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近年来,学校大学生国家级和省级创新训练项目数稳定在130项左右,校级项目数量稳定在260-300项左右,资助经费每年在200-300万元左右,参与学生每年1500-2000人左右,参与人数比例在5.0-8.0%。
同时,学校不断加强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教育学院、大学生模拟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涌现出了一批创新创业典型。
在此基础上,学校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现实要求,秉承学校“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坚持“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的教育精神,坚持培养创新、创业、创优“三创”人才的目标定向,对创业教育学院、大学生模拟创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集中,建设了XX大学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从教育到实践再到成果转化、发展壮大的全程化跟踪指导服务,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的工作成效,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0)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0)XX生物工程学院坚定走应用型大学发展道路。
1998年学校就正式提出了“创新创业、奉献社会”的育人理念,坚持不懈推进“实践育人、创新创业”。
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校地校企校所联动对接,深化以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是XX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也是XX省获批首批“XX 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首批XX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就业XX’先进高校”荣誉称号的民办大学。
一、夯实基础,推进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学校以转型发展为契机,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深化校地校企校所合作,强力推进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一)依托地方政府企业,推进基地建设依托地方政府建基地。
2011年,学校与XX阳逻经济开发区36家企业联合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012年,在新洲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武生院成立了新洲区首个科技企业孵化器——“XX武生院科技园孵化器”;2013年,学校与新洲区人民政府再次签订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书》,使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逐步向新洲区全域拓展;2014年,学校与XX市及新洲区部分重点企业紧密对接,实施“双百工程”(百名博士、教授进企业、谋合作;百名企业高管、工程师进校园、上讲台);2015年4月,新洲区人民政府进一步明确为学校在人才工程建设、共建实践育人实习实训基地等11个方面提供更多政策支持;2015年,在省、市政府教育等部门和新洲区人民政府指导支持下,以XX生物工程学院为理事长单位,联合兄弟院校及相关地方企业,共同组建“武生院产教合作协同发展联盟”。
依托合作企业建基地。
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先后与XX光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相关高新企业和XX九州通医药集团、XX健民药业集团、XX马应龙药业集团等省内外1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设置、订单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实训、科研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育人资助等诸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并以共建方式建成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30余个。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一)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一)一、基本情况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服务、要素齐全、充满活力、安全高效的创新创业体系,打造体制特、政策特、服务特的试点区域为指导思想,完善创业投资机制,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XXXX众创空间孵化器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公司座落在XX滨海高新区梅苑路5号科技金融大厦5层,主要从事大学生实践育人服务和创新创业的指导孵作。
公司主要包括三大服务平台:(一)XX创投基地“XX创投咖啡-众创空间”项目于2014年12月10日开始运行,是以TMT 为主题的创新型孵化器,项目对接风险投资与资本交易市场,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项目基地使用面积达6500平米,共有40个房间,能同时容纳1500人办公。
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开放式交流办公区、咖啡休息区、视频会议室、项目发布多功能厅、集中办公区、会计审计事务所、顾问服务区(涵盖工商、税务、法律、融资、并购、上市、风投等)、投资俱乐部贵宾厅、会议室、健身房、复式住宿公寓等。
创业者可以在这里享用完全免费的开放式办公环境和全面覆盖的1G超大带宽。
XX市各高校可以将优秀的创业项目引荐到项目基地,由XX创投咖啡-众创空间给予孵化、培训,提供创业初期所需的一切先决条件,帮助大学生把创业想法落地实施。
项目基地对入驻项目进行筛选,提供XX种子基金(每个项目5万,若亏损不用偿还)、XX天使基金(总共2亿,根据项目情况决定支持额度)、XX 私人董事会风险投资(总共63亿,根据项目情况决定支持额度)的分阶段创业支持。
初级阶段提供XX种子基金支持,中期阶段提供XX天使基金支持,上市阶段提供XX私人董事会风险投资支持。
通过这一体系,引领鼓励带动大学生创业,实现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立项、对接、孵化、投资、融资全方位服务,完成校园项目的商业化模式运作,激发民众创新创业活力,努力为京津冀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优秀案例10)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优秀案例10)XX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XX联合企业,于1958年建成投产,是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经过57年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XX企业之一,连续五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2014年排名310位。
XX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要求,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在与高校的深度合作中,开创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实践育人之路,有力地推动了校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一、履行央企责任,打造实习实训示范平台XX从履行央企责任,特别是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高度,克服经营任务重、安全责任大等困难,注重软硬件投入,努力做好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
近年来,XX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在硬件方面先后建成了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技术、制冷技术、交流变频调速、单片机设计、数控机床、焊接和仪器仪表维修等工程实训室,具备机械传动、故障检测、电气控制技术等实际操作训练的条件。
在软件方面重点是开展了仿真平台的研制,自主开发了以干熄焦仿真模拟系统为代表的计算机实训仿真系统,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增强了实习实训的科学性。
在实习代培上,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安排大学生实习,提供部分生产准备岗位,选派实践经验丰富、职业素养高的员工担任实习指导老师,现场讲授生产工艺技术,手把手指导实际操作。
同时,还注重对大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的培养,帮助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此外,从2015年起,XX将建立“梯次式”操作技能人员补充机制,每年提供部分生产准备岗位,联合相关院校选择学生“顶岗实习”。
学生到岗后,XX除提供必要技能培训、劳动保护外,还将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
对于“顶岗实习”达到一定期限并且表现优秀者,XX将优先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招聘为正式员工。
真实的工作场景、一流的实训装备、贴心的现场指导,每年都吸引了XX大学、X科技大学、XXXX大学、XX科技大学、XX大学、大学、XX建筑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校1万余名学生前来参观、实习、实训,涵盖了冶金、材料、机械、电气、矿山、环境安全、管理等三十多个专业。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十)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十)深耕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八十余载,XX大学新闻学院始终贯彻践行系训“好学力行”,追求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努力打破学界、业界固有藩篱,探求新闻传播教学与社会、传媒实践“零时差”、“零距离”对接。
2001年,XX大学新闻学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践“部校共建”模式,依托XX市委宣传部和XX大学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导向、资源配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支撑,进一步尝试打破学界、业界壁垒,在教学、实践之间建立“旋转门”。
十余载,XX大学新闻学院也始终秉持实践育人、创新为本的宗旨,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探路,在融合媒体时代探索新闻传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目标、内涵以及模式的整体转型。
一、十年磨剑:引领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创新2001年XX大学率先实践“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十余年间,XX大学新闻学院依托“部校共建”,荟萃XX大学综合学科资源,集纳沪上优势媒体资源,告别将课堂教学作为教育中心、以学院空间为主要学习空间、视实习实训为教学附庸的传统培养模式,探索出理论实践并驾齐驱、学界业界积极联动、跨越学科固有壁垒,以培养全能型新闻传播创新人才为核心目标的新型人才培育机制。
(一)荟萃综合学科资源,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围绕“培养全能型新闻传播创新人才”的核心目标,XX大学新闻学院积极推进新闻传播人才教育理念、目标、内涵以及模式的整体转型,将实践育人贯穿本科、硕士教育全过程,旨在培养适合全媒体时代需要的全能型新闻传播创新创业人才。
在新闻学院内部推行“大传播”教育,在XX大学内部实现“2+2”的教学培养创新型模式,同时积极探路专业硕士学位人才教育培养机制。
率先推行“大传播”教育。
XX大学新闻学院提出“大传播”教育理念,在本科生阶段,打破原先的专业壁垒,实现跨专业“大传播”教育,弹性设置新闻、传播、广电、广告四个专业区分,新闻传播学大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在上述四个专业板块选择课程,在实习、实验和专业实训阶段,可完全打破专业壁垒,完全按照业界逻辑进行实战训练。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3-1)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2)XX大学是一所具有118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府。
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模范公民”为使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并于2008年6月率先成立了省第一家实体型马克思主义学院,还逐步建设成了思政课优质课程群。
近年来,在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与改革过程中,学校把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整体设计,系统规划,注重挖掘与发挥省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开创实践育人工作新局面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一、工作思路以红色文化资政育人为中心,深化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深入挖掘、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构建专题式红色文化教学体系。
实施红色文化“三进”工程,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借助精品网络课程4A网络教学平台,打造“实践教学专门论坛”。
运用本地红色资源进行现场体验式的实践情景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去”考察红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实景实地开展现场教学。
挖掘红色资源,利用红色资源,与地方相关部门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推进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工作。
以红色文化研究为重要领域,挖掘红色文化历史资源。
以思想学说、文献文本、社会活动、历史事件、人物等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和整理文物、文献、史料等,深入研究现代革命文化的地位、特色,以及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加强革命历史文化的宣传,促进大众对革命历史文化的了解。
发挥高校的学术优势和影响力,加大对革命历史文化的研究力度,以此形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特色和亮点。
以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为着力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史学研究和红色旅游开发研究。
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定期选派思政课教师和本科生、研究生前往实践基地进行社会考察、现场教学和实地调研,通过提供政策咨询、发展规划设计等方式方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把脉,提供相关的思路和意见、建议,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文化支撑和思想支撑。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15)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15)XX大学作为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的大学。
学校紧密围绕“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素质能力提升计划”为牵引,始终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不断深化“提升学生事业发展能力”的建设内涵,注重学思相长,注重知行合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推进高校与企业、地方、金融机构“金政产学研”的合作,促进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的融合,推动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形成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了“创新引领创业,创业推动创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了“创新教育基础之上的创业教育,普惠教育基础之上的精英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了“体系化保障、专业化教育、全程化服务、市场化孵化”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模式。
通过整合资源、构建平台、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创新创业基地逐步具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功能,成为学校产学研合作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平台,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各项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体系化创新创业保障,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XX大学创新创业基地成立了以XX大学为主体、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和南京紫金科技投资集团共同出资组成的“南京紫金立莘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这个市场化运作实体。
为此,学校专门设立机构、建设阵地、完善制度,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组织体系,从方方面面给予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有力支持。
机构设置完备,组织保障有力。
一是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全校各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组员的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及创新创业基地规划与建设的指导和推进。
创新创业教育十大案例(2篇)
第1篇一、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案例清华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军者,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以下是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十大案例:1.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器:清华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器成立于2009年,旨在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
孵化器内设有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融资等服务,帮助创业者顺利度过创业初期的困难。
2. 清华大学X-Lab:清华大学X-Lab是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X-Lab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讲座、创业沙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3.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清华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开设了《创新创业导论》、《创业项目管理》、《创业融资》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清华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体验创新创业过程。
实践基地包括创新创业实验室、创业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实验、研究、交流的场所。
5.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清华大学拥有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项目评审、融资对接等服务。
6.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竞赛:清华大学每年举办多项创新创业竞赛,如“挑战杯”、“创青春”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
7.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论坛:清华大学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分享创新创业经验,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8.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国际交流:清华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资源,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9.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校友网络:清华大学拥有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校友,他们通过校友网络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对接、资源整合等服务。
10.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政策支持:清华大学制定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如创业补贴、税收优惠等,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优秀案例10)XX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XX联合企业,于1958年建成投产,是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经过57年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XX企业之一,连续五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2014年排名310位。
XX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要求,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在与高校的深度合作中,开创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实践育人之路,有力地推动了校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一、履行央企责任,打造实习实训示范平台XX从履行央企责任,特别是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高度,克服经营任务重、安全责任大等困难,注重软硬件投入,努力做好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
近年来,XX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在硬件方面先后建成了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技术、制冷技术、交流变频调速、单片机设计、数控机床、焊接和仪器仪表维修等工程实训室,具备机械传动、故障检测、电气控制技术等实际操作训练的条件。
在软件方面重点是开展了仿真平台的研制,自主开发了以干熄焦仿真模拟系统为代表的计算机实训仿真系统,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增强了实习实训的科学性。
在实习代培上,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安排大学生实习,提供部分生产准备岗位,选派实践经验丰富、职业素养高的员工担任实习指导老师,现场讲授生产工艺技术,手把手指导实际操作。
同时,还注重对大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的培养,帮助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此外,从2015年起,XX将建立“梯次式”操作技能人员补充机制,每年提供部分生产准备岗位,联合相关院校选择学生“顶岗实习”。
学生到岗后,XX除提供必要技能培训、劳动保护外,还将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
对于“顶岗实习”达到一定期限并且表现优秀者,XX将优先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招聘为正式员工。
真实的工作场景、一流的实训装备、贴心的现场指导,每年都吸引了XX大学、X科技大学、XXXX大学、XX科技大学、XX大学、大学、XX建筑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校1万余名学生前来参观、实习、实训,涵盖了冶金、材料、机械、电气、矿山、环境安全、管理等三十多个专业。
2012年,XX被XX省评为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
实践证明,开展实习实训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
二、发挥互补优势,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XX着眼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企业和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2000年10月,经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管理协调委员会批准,作为XX战略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平台,XX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成立。
2012年12月,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的通知》(鄂教研〔2013〕1号)文件,X科技大学—XX研究院研究生工作站正式挂牌。
XX还先后与X科技大学、XX科技大学联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高校专家学者云集,掌握学术前沿发展方向,XX实践课题众多,拥有一流的研发设备,如何促进校企深度交融、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企业和社会急需的战略性高层次人才,XX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三多一融合”培养模式。
三多指的是“多开小灶”:结合个人优势、兴趣特长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选定最适合的导师,确定最前沿的课题项目;“多压担子”:对科研项目设立“达标”、“创新”、“领先”三个层次的目标,激发博士后科研人员向更高目标努力的内生动力;“多给机会”:积极为博士后科研人员参加企业的横向和纵向交流创造机会,积极推荐博士后科研人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
“一融合”指的是:融合高校、企业优势,校企联合实施“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即学生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双方共同指导培养,并充分依托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企业中试工厂、生产现场,促进研发和生产的深度融合。
建站以来,XX先后与XX大学、大学、X科技大学、XX科技大学、XX大学、XX财经政法大学、XX研究总院、中科院力学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框架协议,联合培养博士后科研人员24名、硕士研究生54人,有7人出站后留在XX工作。
XX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实践证明,工作站已成为XX前沿课题的研究高地、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蓄水池,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战略协同,共建联合科研创新平台XX联合国内外顶尖高校,成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06年,XX与XX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了“XX-武科大XX新技术研究院”。
2007年,组建X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2011年与迪肯大学联合建立“XX-迪肯汽车材料创新中心”,该中心也是中国钢企在海外成立的首个联合研发机构。
这些实验室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正副理事长由校企主要领导担任,校企双方围绕“科研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成果产业化”三大核心任务,从制度、组织、经费、项目等方面保证研究机构的正常运作。
XX每年投入数千万资金,用于联合实验室建设和科研经费投入,并明确规定其中10%专门用于人才培养。
实验室成立以来,已建成高强钢板热冲压成形试验平台、无取向硅钢应用平台、冶金三废治理技术研究及模拟平台三大实验平台,并建设硅钢应用、汽车用钢应用、高强结构钢应用、机械与电气自动化、能源环保、管理创新七个研究方向及相关配套专业实验室。
XX与XX科技大学在XX冶金、材料、机械、控制等专业共开展了300余项科研项目合作,7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4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与X科技大学在硅钢、汽车用钢、高强结构钢、机械与电气自动化、能源环保、管理创新等六个领域实施科研合作42项,已结题28项、联合申请专利42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与迪肯大学在超细晶钢研究、材料显微组织表征和汽车板成型数值模拟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其中校企联合申报863、973、重大专项等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汽车用板件激光拼焊生产线”入库工信部重大专项;“XX联合企业焦化废水处置分质回用技术及应用”已获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编号;“溅射深度剖析定量分析及其在薄膜中应用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进高强汽车用钢制造及其在车身安全结构中的应用”项目获批XX省重大科技专项(经费300万元)。
“3D打印用金属粉末雾化技术研究”获XX省及XX市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在协同创新的同时,XX还依托联合实验室(研究院)开展了“卓越工程硕士培养计划”、“青年英才专题研修”、“首席师创新能力提升培训”、“高功率射频CO2激光器整体拆装技术及培训”、“海外贸易培训”、“项目管理与工程硕士”等培训以及多个专业技能培训班,为XX与学校联合培养各类优秀人才700余人。
实践证明,加强与高校的战略协同,不仅帮助XX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选拔优秀科研人才,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也为高校培养多层次创新人才、更好地转移知识、转化成果、服务社会提供了宽广路径。
四、完善工作机制,延展高校学子创新创业平台XX建立完善实践育人的工作机制,延伸校园创新创业实践,引导进入XX工作的大学生着眼长远发展,强化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
为了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工作,XX建立了“一个集中管理、二个委员会支撑、三个创新主体、多个部门协同推进”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个集中管理”,即以公司科技管理部为主,对XX的科技发展战略、技术创新体系与平台建设集中管理;“二个委员会支撑”,即以技术创新委员会和技术专家委员会为支撑,加强技术创新的决策管理;“三个创新主体,即以XX研究院和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的原始创新,以技术改造和设备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集成创新,以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为主体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即公司多个部门、各个经营单元协同推进,分层、分级管理,形成创新合力。
XX坚持将高校毕业生从入职起就纳入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系统培训和职业指导,帮助其成长成才。
近年来,XX遵循青年人才成长规律,为大学生量身定做了系统的培养计划,比如:“大学生0369”培训计划,分别在大学生入职、毕业3年、6年、9年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入职培训、岗位胜任力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岗位发展培训;“青年英才”支持计划,XX在青年大学生中每两年选拔50名左右优秀人才,通过给予特别职业规划,特别项目支持,特别培训支持,特别导师支持,着力培养各领域的骨干后备人才;“青年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每年挑选100名35岁以下的青年技能人员,从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知识拓展三大模块,开发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为XX主业转型升级储备高技能人才。
同时,XX还通过深入推行导师带徒制,选拔高校毕业生担任基层班组长、工段长、炉机长,定期组织轮岗挂职,开展青年创新创效实践,建立百家青年创新工作室等多种渠道,打造多位一体的实践培养体系。
开辟了“技术、管理、操作”三个职业发展通道,推进青年职业发展导航工作,实施“分阶段、明方向、有目标”系统培养工程,促使青年大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实现青年员工与企业共成长。
制定完整激励政策,设立了突出贡献奖、新产品开发奖、科技进步奖等,对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项目组,给予3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活力。
XX不拘一格使用高校毕业生,鼓励他们立足岗位、锤炼品质、创新创业,涌现出一大批以优秀大学生。
在每年XX突出贡献奖的评比中,毕业十年的大学生比例占到18%。
实践证明,广大高校毕业生在XX找到了开创事业、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
当前,XX正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积极推进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建立企业导师(专家)进课堂、企业项目引导式培养、定制课程等方式,订单式培养企业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加大虚拟制造系统开发力度,力争用3年时间,开发完成XX主工序、主流程相关职业工种虚拟制造系统,为大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更便捷的条件;加快XX()人才创新基地建设,依托人才基地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把人才基地建设成领军式技术人才吸引、培养的平台。
XX将通过筑牢人才培养高地,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央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