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定位]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2.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人类①畏惧、崇拜自然。

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②主宰自然

(1)原因:农业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的③依赖性大大减弱;④工业文明提升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2)人与自然:人类在战胜自然的同时,⑤盲目乐观,开始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⑥无视自然的存在。

(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对抗开始出现,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引起⑦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物种减少,⑧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工业排污造成了严重的⑨环境污染等。

3.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1)原因: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和⑩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

(2)人与自然:人们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⑪和谐相处的思想。

(3)标志: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⑫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思考

1.古代,人类畏惧、崇拜自然,因此没有环境问题出现,你认为呢?

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古代,有自然灾害,人们的群体采集和狩猎也会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引起部分物种灭绝,这些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2.19世纪末,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之王”;20世纪末,人类把自己看作是“自然之子”。请谈谈你对这种观念变化的理解。

答案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由“自然之王”到“自然之子”。人类这种观念的变化,说明了人与环境关系趋向和谐,人类已经认识到人类源于自然,必须有

意识地保护自然。

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1.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⑬规范和约束。

2.环境伦理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要与自然环境保持⑭和谐与平衡关系。

3.环境伦理观与传统伦理观的区别:不仅表现在人类行为中⑮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⑯人类与自然的利益关系上。

思考

3.环境伦理观的含义是什么?它涉及哪些问题?

答案环境伦理观的含义:环境伦理观主要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什么是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应当承担怎样的义务等道德问题。

探究点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读“人类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畏惧和崇拜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区域性环境问题蔓延到全球出现在________阶段( )

A.①

B.②

C.③

D.④

(3)培根有一句名言:“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该观点反映的是哪个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4)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C (3)③或工业文明阶段。无视自然、征服自然。(4)D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不相同。如下表:

阶段

生产力与科技水平

人地关系

对环境的影响

第一阶段低下人类畏惧、崇拜自然影响很小,局部地区生物资源受到一定的破坏

第二阶段提高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

宰自然

环境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的生存

与发展;生态系统变得简单脆弱,

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问题从区域蔓

延到全球

第三阶段很高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

协调发展

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确立了尊重

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环

境问题开始改善

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变得脆弱。(3)农业生产活动: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

解析本题提供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示意图,考查不同时期人地关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重要知识。第(1)题,乙图所示人类开发环境力度加大,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即人地矛盾开始并已经激化。在原始社会由于人口数量少,生产力落后,不会出现此种情况。第(2)题,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由

于降水多,土壤侵蚀严重,如果广泛修建梯田,必然带来森林减少、生态系统更脆弱,由于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第(3)题,古代由于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往往直接放火烧山、围湖造田,从而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探究点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可是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却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1)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是出现了怎样的环境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2)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的过程是人类在怎样的环境观指导下行为的必然结果?这种环境伦理观为什么容易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3)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说明人与环境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4)通过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你认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怎样做?

答案(1)土地荒漠化。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传统的伦理观(或征服论发展观)。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的资源和能源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向环境排放的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一方面,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4)尊重与善待自然、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关于“正确环境伦理观”的理解

(1)环境伦理的含义

环境伦理主要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什么是人类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应承担怎样的义务等道德问题。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环境伦理是不一样的。

(2)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核心思想是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