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1.散文阅读的综合选择题】教学案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案.doc
2019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学设计第一专题阐述类文本阅读专项打破【备考攻略】知识贮备一、科学类文章的设题规律大概能够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来说:1.选材内容自然科学类文章中,能表现新知识、新观点、新信息,反应人类社会中的最新的研究成就,同时又与现在我国社会经济、社会、人民生活亲密有关的文章更授命题者的喜爱。
社会科学类文章中,能表现时代性、人文性、传统文化特点等的文章,反应现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就或现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如和睦社会、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可连续发展等等)的文章,反应现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样文化现象或反应中国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内容的文章,更简单成为命题者选择的对象。
2.设题技巧纵观近几年高考科学类文章的命题,关于“错误”选项的设置,命题者常用的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1)惹是生非。
命题者在选项中硬加进去一些原文中没有的直观信息或示意信息,目的是考察考生阅读文章的仔细度。
这是最近几年来最常有的设题方式,应惹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2) 误解原文。
命题者将原文中的词语、语句等信息成心作犯错误的表述,设置为选项,目的是考察考生对文中有关信息的理解。
(3 )偷换观点。
命题者存心将原文中的词语(观点)用拥有必定扰乱作用的非等值词语(观点)替代下来,设置为选项,目的是考察考生对词语(观点)的理解。
(4)时态、模态错杂。
命题者在选项中将原文中的有关信息,未然表述为未然,未然表述为未然;或然表述为必定,必定表述为或然。
命题者的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原文信息时态的掌握。
(5) 答非所问。
命题者摘取原文信息设置选项,但选项与题干绝不相关,目的是考察考生审题的仔细、仔细程度及正确理解题目的能力。
(6) 张冠李戴。
命题者将原文中的对象 a,与对象 b 的属性对接,造成对象与属性的错位。
(7) 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以片面的、局部的、特别的认识来表述拥有全面性、整体性、广泛性的内容,目的是考察考生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文章内容重点的逻辑思想能力。
高考语文考点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二)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考点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二)教学设计Special review prose reading for college entra nce examination (2) teaching design高考语文考点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二)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三节方法技巧类考题破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①汽车窗外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只有偶尔出现的一蓬蓬骆驼刺、一株株胡杨树和一丛丛红柳木。
我心血来潮,给他们封了个绰号,叫抗旱防沙的“戈壁三杰”。
②为了揭开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若羌县以东120公里的楼兰古城之谜。
我从天山南麓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首府库尔勒起身,沿一路沙尘,把自己交给了一辆全身散了架似的陈旧的老爷汽车。
③九月的南疆,天地间干焦欲灼,或许一根火柴足可以把大自然烧为灰烬。
这里年降雨量不足三毫米,但蒸发量却超过三千毫米。
在这样一种人类难以想像的环境里,我所敬慕的“戈壁三杰”却依然生存,是它们在我来回1 200里的行程中,不时地在路边闪现,安慰和鼓励我这位初涉沙漠的远方人。
④“戈壁三杰”个个可称为大西北的英雄好汉,它们给了大西北一身豪气与阳刚,顽强地表现着高原上的力量和希望,世世代代向人类传递着大自然内心的激情与信息。
⑤别看那些骆驼刺矮趴趴的,但每枝每叶都坚挺地刺向天空,在飞沙走石的狂风之夜,也从不低头屈服。
骆驼刺遍布大漠戈壁,若是没有这些小生命的存在,缺少了这一抹抹绿色的点缀,大西北会增加更多的一片片的和尚头和招来更多伤感的泪水。
第二轮复习高考散文阅读PPT学习教案
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往 中心句 往对论点的提示有着重要作用;说明文中往往
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转承句 承上启下,转换话题。
哲理句 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说理深刻, 具有辩证气息;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17页/共62页
特殊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开头句子 中间句子
第1页/共62页
清单3: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
1.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
抒情类型。
2.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
托、渲染、
衬托、对比、
象征、想像、联想
3.布局谋篇:线索、顺序(时空逻)、
点题过渡照应 伏笔铺垫、卒章显
志、详略剪裁
4.语言辞格: 第2页/共62页
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生动形
第二轮复习高考散文阅读
会计学
1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 表达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 拉近与抒情对 象的距离,增强抒情性、亲切感,呼告抒情 强烈感人,便于感情交流 。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客观地展 现丰富多彩的生活,灵活自由,便于多角度 描述事物,表达感情观点。
似埋伏在深坳里的一支奇兵;有的看 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 一““形神番””神: :生 井采冈动。山地(人勾袁民勒鹰战出《斗苍青风山山貌竹翠的海竹剪的》影蓊。)郁气势。
全国通用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15散文分析综合
15散文分析综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散文阅读题的特点;2.掌握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联系高考,掌握散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情探究高考散文的选文多是选择情感丰富、形象鲜明、具有地域特点的文章。
命题也是有如下特点:(1)朴实大方题型经典(2)题干清晰提问明确(3)角度多样答案开放(4)鉴赏增加赋分较重二、考纲要求《考试说明》要求“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三、考点透视(一)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阅读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前提1.树立主题意识2.树立整体意识3.树立思路意识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该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
以记事为主的散文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写景状物的散文,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4.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大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高考中的散文阅读是为了回答问题的,而绝非平时的含英咀华。
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的信息。
问题意识分两个层面:第一,初读文章时,要时刻想着这些问题: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争取在短时间内总体把握文章。
第二,再读文章时,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问,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有效的答题区域。
的。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注意文章的标题、副标题。
绝大多数文章的标题及副标题起到了概括文章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
第二,注意注释。
有时对理解文章、解答问题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关注文中的显性指代语,思考它们的指代内容。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总结文学类文本解题技巧。
2.提高阅读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
【教学难点】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
【教学过程】一、解读考纲: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真题演练(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
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
“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
”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荼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二散文阅读讲义(含解析)
专题二散文阅读散文之所以难读懂,就在于形散而神聚。
怎样将“散形”用“线索”串起,透过“散形”聚焦“主旨”,这是一个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的问题。
具体来说,应当具有三种意识。
一、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一)整体阅读意识整体阅读是散文阅读最基本的原则与方法,它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一篇散文,首先必须大致了解散文结构,知道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线索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二)段落摘要意识段落摘要就是要摄取散文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要针对散文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散文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散文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找出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三)提取线索意识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地理清散文的思路。
一篇散文,不管是整篇文章,还是局部语段,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正是由于这条线索,文章或段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常用的文章线索主要有:(1)以具体事物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二、散文阅读的考查特点综合考查形式看,散文的考查呈现如下特点:(1)选材范围。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会选取中国现当代散文,尤其是那些紧扣时代脉搏,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渗透着鲜明民族情感和文化特色的散文作品。
(2)考查重点。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a、分析和概括作品内容;b、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e、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轮复习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二轮复习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教授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等,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
2. 阅读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散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给学生展示一段有代表性的散文段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散文基础知识的讲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散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散文阅读与鉴赏(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选取的散文作品。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主动提问,比如:“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作者想通过散文传达的情感是什么?”等,促使学生思考散文的深层含义。
3.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四、散文结构和语言运用的分析(2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结构,如起承转合、中心思想等。
2. 学生可以通过找出作者的写作手法、修辞格,分析作者所使用的语言运用,如比喻、夸张、排比等,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意图。
五、散文阅读练习(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散文阅读练习,选取一篇适当难度的散文作品,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2.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答案,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全面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复习预习重要句子含义的类型,有下面几种类型: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三、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
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考点/易错点2高考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在其思想性,尤其是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
如何把握这“丰富含意”,从而答准答全答案要点呢?除了要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外,更在于掌握从不同角度、侧面看句子的方法技巧,因为每个句子都是立体的。
下面四个角度虽然是分开讲的,但在具体分析时是交错的。
四、例题精析【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粮食学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
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
2019届高考语文散文类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散文类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单元作文、话题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英语作文、作文素材、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unit composition, topic composition, genre composition, post-reading feeling, English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material,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19届高考语文散文类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第7课时散文类阅读典例导练1 [•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高考散文阅读复习教案2
步骤三:析材料,明方法
思考材料,明确方法。分析文章围绕观点(所说之理)而运用到的材料,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作者运用怎样的方法来阐述观点。这类散文常用到的方法有引证法、喻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等,但还应该注意这类散文常常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的特点。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已经能确定文章的主旨所在或作者的情感趋向了,文本的内涵已经把握,这就奠定了解答题目的基础。
读文示范
学生阅读毕淑敏《造心》,体会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师指导
本文是一篇议论说理散文,阅读关键是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义理观点,以及为表达这个义理观点而运用的材料。
步骤一:抓议论,明义理
(1)请用横线标记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
参考答案: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3)结尾运用“船”的比喻这一材料有何含义?
参考答案:结尾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复习巩固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要点
板
书
设
计
课
(2)请用波浪线标出第③④段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③④段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参考答案:(第③段)材料不同,心有不同,造心应选好的材料。(第④段)方法态度不同,造就不同的心;造心应有好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
(3)用着重号标出作者对“造心”需要有严肃态度的语句。
步骤二:分层次,感理趣
请阅读全文,然后在下面横线或空格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案【备考攻略】知识储备一、科学类文章的设题规律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来说:1.选材内容自然科学类文章中,能体现新知识、新概念、新信息,反映人类社会中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与当今我国社会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更受命题者的青睐。
社会科学类文章中,能体现时代性、人文性、传统文化特色等的文章,反映当今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或当今中国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如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等)的文章,反映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或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内容的文章,更容易成为命题者选择的对象。
2.设题技巧纵观近几年高考科学类文章的命题,对于“错误”选项的设置,命题者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无中生有。
命题者在选项中硬加进去一些原文中没有的直观信息或暗示信息,目的是考查考生阅读文章的细心度。
这是近年来最常见的设题方式,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2)曲解原文。
命题者将原文中的词语、语句等信息故意作出错误的表述,设置为选项,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文中相关信息的理解。
(3)偷换概念。
命题者有意将原文中的词语(概念)用具有一定干扰作用的非等值词语(概念)替换下来,设置为选项,目的是考查考生对词语(概念)的理解。
(4)时态、模态错乱。
命题者在选项中将原文中的有关信息,已然表述为未然,未然表述为已然;或然表述为必然,必然表述为或然。
命题者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原文信息时态的把握。
(5)答非所问。
命题者摘取原文信息设置选项,但选项与题干毫不相干,目的是考查考生审题的认真、细心程度及正确理解题目的能力。
(6)张冠李戴。
命题者将原文中的对象a,与对象b的属性对接,造成对象与属性的错位。
(7)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以片面的、局部的、特殊的认识来表述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普遍性的内容,目的是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散文阅读_分析表达技巧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
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二、复习预习1.审题型即审表达技巧赏析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
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某某卷多以明考型居多,其他省市多以暗考型居多。
2.审X围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
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
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赏析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
“首先”就是优先,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三、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描写是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高考考查表达技巧考得最多的一种。
描写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它所运用的技巧也往往与“表现手法”相交错。
因此,在复习表达技巧时一定要注意掌握“描写”这一重点。
(1)描写技巧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④选取某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⑤语言特点(2)描写角度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3)描写作用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④为下文做铺垫⑤推动情节发展考点/易错点2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对主旨的揭示,有时放在中间的议论兼有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
解说
对应题型
示例
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或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标题词语含义的理解
2011年大纲全Biblioteka 卷T16考查标题“针挑土”的丰富内涵
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或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或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
2011年湖南卷T16考查到“大鹏”的形象的理解
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运用特殊手法的词语
2011年大纲全国卷卷T14考查对“穿针引线”的理解
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就可以说没有读懂文章。
容易表面化理解的语词
2011年四川卷T14对“尽情地唱过”中“唱过”的理解
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从语言运用角度
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显示事物差异的词语
2011年天津卷T18考查选择恰当的词语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散文阅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散文阅读近年来,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考的大多是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逐步降低。
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文体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
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
文意=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从选材上看,考试大纲明确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类型及顺序,即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由此可以看出,小说、散文仍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点体裁。
从作品出处看,地方特色、名家名作仍是选文的重要方向。
从考查内容看,试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考生的创意解读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的还间接考查了学生的写作分析能力。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并提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三项九条具体的测试要求。
散文阅读属文学作品阅读,高考测试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理解”和“分析综合”包括七条具体要求,是阅读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分别属于B级和C级。
散文阅读 复习教案
散文阅读复习教案教案标题:散文阅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散文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水平。
3. 培养学生对散文文体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散文阅读材料: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散文作品。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段精彩的散文片段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2. 提问激发思考:提问学生对散文的认识和了解,引导他们谈论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二、复习散文阅读技巧(15分钟)1. 教师简要复习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强调散文的真实性和抒情性。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如快速浏览、关键词标记、段落划分等。
3. 教师提供一些散文阅读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总结散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
三、散文阅读实践(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篇散文作品,并将其投影展示给学生。
2. 学生独立阅读散文作品,并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复习的散文阅读技巧。
3. 学生小组内讨论散文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学生展示和交流(15分钟)1. 学生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和提供建议。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2. 教师提供一些散文阅读的延伸作业,如写一篇散文读后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深入阅读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如阅读指定的散文作品并写读后感,或准备一篇散文的朗读稿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散文阅读实践和学生展示交流,培养了学生对散文文体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散文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提供更多样化的散文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散文阅读概述教学目标:1.明确《2019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2.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散文阅读的常见题材。
教学难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考点解说:《2019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丰富含意重在内容的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性。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散文鉴赏之手法与语言】教学案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散文鉴赏之手法与语言】教学案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与语言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要求考生能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二是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等;三是布局谋篇,如开头或结尾的特色、线索设置、过渡等;四是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最难把握的是对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
散文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韵味随着语言的表达自然地散发出来。
因此,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在散文中涉及的面十分广泛。
既可以从选择使用的词语上品味,也可以从选用的句式或修辞手法上品味。
[核心提示]鉴赏散文的技巧,主要是指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结构安排方面的技巧。
鉴赏语言和鉴赏技巧两个考点又有交叉的地方,散文的表达技巧要借助一定的语言呈现,而语言的分析鉴赏,又常常与一定的表达技巧紧密相连。
这是散文阅读的难点,也是设题热点。
突破点一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典例]本文对各种生活瞬间的描写极富感染力,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看清题目类型,明确考查角度。
“本文对各种生活瞬间的描写极富感染力”,明确考查点是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答题的方式是“结合全文赏析”。
第2步:把握文本内容,体会细节作用。
这是一篇写人生感悟的精美散文。
作者抓住人生的不同时段不断出现的可贵的瞬间,串起淡漠而平庸的日子,使人感到人间的幸福、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第3步:明确运用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指明手法从表达方式看,本文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方式多样;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等;从叙述视角看,为第一人称手法。
分析运用参考文中画线的有关文字和对应处的分析。
表达效果多种描写手法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又能启人思考,让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1.散文阅读的综合选择题】教学案解答散文综合性选择题须明确的四个维度1.识体:散文是一个文体大类,具体又包括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不同的类型,写法不同。
以抒情散文而言,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2.理线:散文没有情节,但散文不能没有线索,因此梳理散文的线索是理解散文的关键。
综合性选择题选项设置,有的直接就是线索,有的是对线索的侧面考查。
3.明事:散文的“事”包括两类:一是文章因何事而起,这类事也就是散文的“由头”是散文感情的酵母;一类是散文写了哪些事,这类事可以是具体的人或物,是作者情感的凭借,是所抒之情的载体。
4.察情:抒情是散文的主要目的,对散文情感的理解,归根结底要回到散文的情感上。
[核心提示]综合性选择题是文本阅读类题目的必考题,因文体不同,考法和答法也不完全相同。
散文的综合性选择题,多从散文的体裁、题材、线索、手法、情感等角度命制,解答这类题目,也要从“识体”“理线”“明事”“察情”等角度综合考量。
突破点综合选择题[典例]下列对《小巷幽幽》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描绘了老城区一幅幅朴素而温馨的画面,小巷简陋狭窄却幽静整洁,居民生活艰苦却勤奋热情,洋溢着类似《边城》里的人情美。
B.作者在叙事上尽量避免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浅表直露的煽情,而代之以布衣平民多见的“娓娓道来”,行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C.本文开头将辽河两岸新老城区加以对比,然后引出对小巷“明媚与妖娆”的细致描写,表现美好人情不会因城市化建设而淡化的主题。
D.从选材上看,作品能够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真实典型,点面结合,形散而神聚,因而较好地凸显了作者的主要创作意图。
[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本文以幽幽小巷为抒情对象,叙写了辽河北岸普通百姓平凡生活的日常小事,显示了夫妇之恩爱、邻里之善良、父母子女之亲密的人间温情,表达了作者对平凡、和谐、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意。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明示了选项是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角度命制;考查的能力是“分析”“鉴赏”,有别于信息的筛选整合。
(2)“不正确”明确选择的方向,“一项”明确选择的数量。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设题维度选项分析“察情”角度设题,把握情感A项,“幽静”“热情”“人情美”,情感分析正确“识体”角度设题,明确叙事特点B项,“叙事”“娓娓道来”对文体特点分析正确“明事”角度设题,作用分析错误C项,“老城”是生活环境,不是对比,主题理解不当“理线”角度设题,把握事件与主题D项,“选材”“点面结合”用“人情美”贯穿,正确答案:C【类题拓展】阅读《小巷幽幽》,完成下列题目。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巷口处收废品夫妇的小院,描写细腻,无论是种植还是摆设,都给人以温馨恬静之美。
B.在这个小巷里,木匠、瓦匠、油漆匠、水暖工,各色人等杂而不乱,作者对这一场面的描写是点面结合。
C.文章叙事多而不乱,特别是后半部分,介入“我”的视角,写小巷中充溢着温暖和爱,真实感人。
D.这篇散文以“小巷幽幽”为题,显示了小巷生活幽静和美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期盼。
解析:文章没有“表现作者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期盼”。
答案:D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7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镌刻的信仰①从窗户望出去,是垂杨柳、李广桃树和近在眼前的沙丘。
那么切近,仿佛伸手就能抓到灼热滚烫的沙子。
柔和的沙丘曲线,向两边绵延伸展,白色的天空,向上再向上,才呈现出蓝色。
窗外的风景就这样入眼入心,没有远近纵深,分明中国画的景致,寂寥无声,凝固在时空的永恒当中。
瞬间,我迷失了自己。
②这是在敦煌。
沙丘就是鸣沙山。
我们住在鸣沙山脚下。
③从飞机上俯瞰,连绵不绝的灰白色沙漠、灰褐色戈壁、道道伤痕似的雅丹地貌以及远处终年不化的雪山。
纵使在心中已经揣想过千百遍,你仍然会惊叹大自然不可思议的伟大神力造就了这沙漠中的神秘奇观。
祁连山的雪水切割开坚硬的岩石,冲刷出千沟万壑,顽强地奔流在干涸的大地上,带来了泥土,也带来了绿洲,也因此诞生了这个古称沙州、今名敦煌的城市。
④然而仅仅是自然的伟力还不能够造就敦煌。
一千六百多年前,一个叫乐僔的和尚行脚至此,看见了鸣沙山东麓那耀眼的佛光。
于是,他在坚硬的石壁上开凿,开始塑造心中的佛国形象——莫高窟。
自此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在这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谦卑地索取土地馈赠的人们,在极端艰险的生存环境中,创造出了极端丰富的精神财富。
敦煌,因为信仰的镌刻,才由此成为敦煌。
⑤自乐僔开窟造像以来,莫高窟经历了北凉、北魏、隋初、盛唐、大宋、西夏、元朝……莫高窟七百三十五个石窟中,有四百九十二个石窟有佛造像,布满彩绘壁画,既描绘出人们祈祷憧憬的天国,也把人世间的耕种织造等等一切美好留在了画面上。
而建造石窟的工匠、画师,却没有留下一个名字。
时光流转,峨冠博带的贵人尽管面目依然清晰,他们的名字却早已湮灭在历史的深处;而那些默默无名的工匠、画师,却因为彩塑壁画的存在而凸显自身,他们一笔一画地创造了敦煌的历史,也将自己永远留在了敦煌的历史当中。
⑥敦煌地区干旱少雨,气候寒冷,冬天气温时常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
那个叫乐僔的和尚,执意要在这样的荒郊野岭修行。
后来又有叫法良的禅师跟随,自此,僧侣们在石窟修行、居住、瘗埋。
在无数个漫漫长夜里,他们如何忍受着饥饿与寒冷,在万籁俱寂中挑战着身体的极限,更抗拒着怀疑、失望、幻觉、迷惘、否定?是信仰,犹如那道道金光,显现出千佛的形象,引导着一代代苦修的僧侣一步步走向觉悟。
在昏暗的洞窟中,无数个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的彩塑壁画,是如何被画师工匠从坚硬的岩石中一凿一斧、一笔一画地创造出来的?我想,那一定源于信仰,由信仰而生的光,早已照亮了黑暗,也照亮了心灵。
⑦我参观的最后一项活动,是参加有关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意产业开拓的讲座。
报告厅里坐满了敦煌研究院的年轻人,衣着素朴,神态安静。
我无意中发现一位瘦小而矍铄的老人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
她剪着短发,头发灰白。
我认出来了,她就是将半个多世纪的生命全部奉献给敦煌的樊锦诗!她悄悄地来,听完又悄悄地离开。
我默默地想:五十年的沉淀,她已抛开了功名利禄,抛开了得失计较,将事业和艺术的理想淬炼成信仰。
而如今,有多少人能够坚守这样的信仰,愿意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事业?⑧我坐在胡杨树下,于丝丝凉风中陷入沉思。
往莫高窟的路,本是一条朝圣的道路。
一千多年前,来往于丝绸之路的人们千辛万苦赶赴这里,或是附近的居民,一步一步走来山里,表达无尽虔诚。
然而,我们今天到达石窟实在是太容易了些。
从北京直飞敦煌,不过2小时40分钟。
从敦煌城里一路坦途,直达莫高窟停车场,下车,站定,眼前就是举世闻名的九层楼!这样的便捷,这样的容易,又如何奢望激动、震撼、深刻、独特的个体感受?⑨也许有一天,背一身简单的行囊,从敦煌数字展示中心出发,在炎炎烈日中,伴着尘土和沙砾前行,耗费几个小时,全身汗水湿透,穿过河水丰沛的大泉河,走过一排迎风摇曳的胡杨树。
我,追着信仰留下的光辉,又一次来到敦煌!★1.(综合选择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作者的一次敦煌之行写起,却没有具体写行程,而是围绕“镌刻的信仰”选材为文,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B.文章第③段写飞机上的俯瞰之景,把沙漠戈壁的环境、敦煌的风貌展现在读者眼前,意在唤起人们对敦煌美景的向往之情。
C.作者认为,敦煌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能在这里留下精美绝伦的佛造像和壁画,最主要是靠信仰的支撑。
D.在古代,人们到敦煌石窟朝拜都需要经历一番艰辛,而现在人们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很快就可以到达莫高窟。
[请按“思维流程”分步解答此题]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设题维度选项分析“理线”角度A项是对文章线索和材料的理解分析,理解正确。
“明事”角度B项,“察情”角度C项,“明事”角度D项,解析:第1步:略。
第2步:略。
第3步:B项,这段文字描写眼前看到的敦煌,意在引出“镌刻的敦煌”,赞美信仰的力量。
C项,作者对敦煌自然条件的描写,是为了凸显信仰的力量。
分析正确。
D项,是对文本前半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表述正确。
答案:B2.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承上启下。
首句,由上文写的自然的伟力转入人的因素,引起后文内容。
②交代来历。
中间描写了敦煌石刻的形成过程,交代了敦煌石刻佛造像的来历。
③点题。
尾句点明了“镌刻的信仰”的题意,揭示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意义。
3.作者在第⑤段既说工匠、画师“没有留下一个名字”,又说他们“将自己永远留在了敦煌的历史当中”。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答案:①“没有留下一个名字”,是客观存在,是历史事实;“将自己永远留在了敦煌的历史当中”,是文化意义,是历史价值。
②作者这样写,意在通过对比——工匠、画师自身无名和留名历史的对比,表达了对“镌刻的信仰”的无名者的热情礼赞,也起到了突显主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