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人教课标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囚绿记》课堂实录及反思
《囚绿记》课堂实录执教者简介:李晓丹,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荣获2013年度齐齐哈尔市教育局考核优秀人员嘉奖;12年被聘为齐大中文系见习指导教师;“第五届东北三省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说课一等奖;“中学教学观摩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获荣一等奖;11年全市观课议课活动中,作为唯一代表我校语文学科参赛的教师,所授《孟子—民为贵》一课及说课《咬文嚼字之炼字》荣获特等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作文周刊>》获省课程改革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多篇科研论文或国家、省市级一等奖。
时间:2013年12月5日15:25—16:05地点:齐齐哈尔实验中学图书馆东厅授课对象: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高一十九班全体学生情况说明:本课为常规课。
《囚绿记》为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
教学过程: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从小生活在北方,如果请同学们形容一下隆冬季节,大家会想到什么样的词语?生1:寒冷。
生2:银装素裹。
生3:寒风彻骨。
生4:荒凉。
师:是啊!当我们看惯了漫天的雪白,已无视窗外干枯的枝条,甚至厌倦了慢慢冬季的冰天荒地,你是否也会渴盼那一抹新鲜的绿色,期待“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生机与活力,甚至憧憬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多彩多姿!人类就这样不断向大自然索求着精神的慰藉与心灵的欲求,太多的文人墨客在探寻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其中的典范佳作《囚绿记》。
步骤二:诵读感知,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预习了,题目为《囚绿记》,文中那些段落直接写“囚绿”?生齐:8—12段。
师:下面请同学来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家来重温预习时的读文感受,看一看“囚绿”前后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并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作者心灵的搏动。
生1:诵读1~4段。
师:诵读很流畅,如果语速再舒缓些就更好了。
生2:诵读5~7段。
师:诵读感情十分饱满,但要注意“因为”一词的读音:“yīn wèi”。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囚绿记》教学反思.docx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囚绿记》教学反思《囚绿记》教学反思《囚绿记》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抗战斗士陆蠡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8年写的一篇鼓舞抗战军民坚贞不屈、英勇抗争的文章。
文章讲述了作者1937年在北平与公寓外的常春藤枝条交往的一段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同时记录了作者的生存状态和真挚心愿,运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含蓄地反映了被日寇封锁围困的华北人民的苦难命运,鼓励抗战军民忍受苦难,坚贞顽强、坚定信念、抗战到底。
这篇文章线索明晰,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意义深远,很好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含蓄隽永的特点。
教材单元选用这篇文章,能够很好地帮助高一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两篇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这类散文的理解,掌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抒情的写作技巧。
针对《囚绿记》这篇散文的文体内容特点,备课时我设计了欣赏绿之美---体会绿之情——探究绿之魂——畅谈绿之悟几个环节,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作者情感的主要载体——常春藤枝条的绿,欣赏文章描写绿的优美语句,分析作者笔下常春藤的特点和描写绿的方法,梳理出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交往过程中的各种情感,然后补充介绍作者背景及当时在北平的处境心态,比较被囚的绿藤和被封锁围困的华北人民的相似点,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领会作者描写绿枝条所寄托的深层意味,挖掘出课文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最后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抛开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对文章内容特别是作者笔下虽被囚禁但始终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向黑暗屈服的绿藤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产生自己独特的阅读共鸣并与大家一起分享。
这节课的实施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设计流程,重难点的学习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学生课堂反应积极,参与热情较高,听课老师评价比较理想,但反思这堂课仍有许多的不足:一是教材处理单元意识不强,没有把握好自读课文的课型特点,没有突出学生自主阅读的要求;二是教学内容过于追求全面,没有进行合理裁剪取舍,因而导致后面的一些环节实施过程仓促,学生的接受参与打了折扣;三是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意识不够,对文本的解读仍纠结于传统意义,不能调动学生产生出不同于传统解读的新的独特的个性化自主性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发散度不宽广,应该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多些思考、联想、共鸣。
《囚绿记》优质教案及教学后记(精选
《囚绿记》优质教案及教学后记(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囚绿记》。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文章主题及结构,详细内容涉及第一至四章节,重点学习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背景及作者生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能够仿写类似的散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自然的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
2. 黑板、粉笔。
3.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自然的感悟,引出本课主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了解作者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解析重点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修辞手法,讲解写作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句,进行句子仿写,锻炼写作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囚绿记》2. 作者:陆蠡3. 重点词语:囚禁、绿意、盎然、向往、自由4.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之美”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陆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提高阅读兴趣。
鼓励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自然的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3.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修辞手法,讲解写作技巧。
《囚绿记》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课前导入师: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今天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寻找那片绿。
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请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呢?(我请了两位穿着绿衫的同学来回答。
)生:我们一般很难想象得到将绿色囚住,很新颖。
生:我感觉在一个很封闭的环境中,满眼都是绿色,但为什么囚住的是绿色呢?二、阅读课文(学生阅读大约3分钟)三、合作探究师:好,大部分同学已经阅读完毕。
那么请大家看看课题,囚绿之“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生:(齐)常春藤。
师:什么地方的常春藤?生:(齐)窗外。
师:能不能将视野再扩大一些呢?生:(齐)北平的一家公寓。
师:这是几星级的公寓,三星级?四星级?生:(呵呵直笑)没星级!很简陋。
生:(齐)“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没等我说完,学生抢着回答。
)生:(齐)一见钟情!师:(笑)文章当中是怎样说的?生:“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生:(齐)“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师:那我怎么没有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绿色的宝贵啊?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学生齐读,明显在语气上加强了。
)(学生思考,短暂的沉默。
)师:也就是说绿色给他带来了什么呢?生:生命和希望。
生:哦,“视同至宝”说明他把绿当作宝贝一样珍爱着。
师:看来时间长了,这一见钟情变成了什么?生:依赖。
师:(迷惑状)咦,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鼓掌。
)师:(微笑)这位同学慷慨激昂的发言也给我们大家带来快乐。
(指导学生朗读这段。
)(女生齐读5~7段。
)师:请同学们以“绿是如此……”句式来造句,我们以接龙的形式来进行,好吗?(学生思考。
)生:绿是如此的可爱。
生:绿是如此的'温柔。
生:绿是如此的生机勃勃。
生:绿是如此值得我们留念、依赖。
生:绿是如此的寂寞。
……(这里例举一二)(学生齐读。
)生:喜欢绿色!(师板书:喜欢。
《囚绿记》课堂实录及反思
《囚绿记》课堂实录及反思生2:作者因为喜欢绿才会每天赏绿,作者囚绿也是因为他很感性,而作者由感性产生了他的私念,文中说“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从而促使作者用绿来装饰房间,装饰自己过于抑郁的心情。
而当被囚之绿“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时,他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他认为自己的做法收获了成果,他并不觉得囚绿是什么罪过。
然而,当绿在他的小屋“变成柔绿,变成嫩黄”,并且一直朝向原来的方向,作者就感觉绿损害了自己的自尊心,所以就产生了“魔念”,尽管绿对他不亲热,他也不放走它。
然而当作者即将离开时意识到,如果不让绿获得自由的时候,绿就不能获得很好的生长的机会,这是他的理智战胜了他的感性,所以在最后作者释放了绿。
师:说的很完整。
其他同学来补充。
生3:我认为这个问题除此外,还可以从绿和“我”的角度来考虑,从“我”的感情角度讲,“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其实是作者很希望有爱和幸福,但是这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是常春藤在“我”的屋子里慢慢变黄、变老的。
其根源还是作者在生活中缺少这种情感的。
师:作者渴求着爱与幸福,但是现在却是一厢情愿,作者在理智与情感交锋的独语中,暂时情感战胜了理智,本心好似渐行渐远,迷失了方向,他违背了自然的规律,用一种畸形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板书:迷失。
)紧扣13、14段中的细节,谈一谈作者为何在囚绿之后又放绿、怀绿?生1:作者暂时情感战胜了理智,但这过程中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比如,在11段中作者称自己的想法为“魔念”,即认识到自己的想法错了。
第12段“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他心中已经萌生了释放它的念头。
所以我认为这时他的理智已经占了上风,绿是一株植物,把它囚禁过于冲动了,所以最后将其释放。
师:看来这是一种“爱的开释”。
生2:我认为他对绿的开释是一种无奈之举。
第13段“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认为在迷失的途中他不断的反省,找到了一个出路,应该把绿囚释放,同时他也敬佩于绿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更加地珍爱绿,才会对它致诚意的祝福。
囚绿记教学实录及其反思人教课标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囚绿记》教学实录及其反思海口实验中学蔡远芳(课前播放音乐、幻灯并展示一些图片营造气氛)上课铃响一、导入师:同学们,刚才老师为大家播放的一段视频中有森林、绿树、小叶儿这些植物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让我们看到了布满生气的绿色;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篇写绿的文章一一《囚绿记》,让我们跟随着有名作家陆蠡的脚步,去看看他对绿有些什么独特的感慨和感悟C 下而请同学们认真的听我的范读,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幻灯展示)课文哪儿个段落写常春藤的美,哪儿个段落写出它的不美?二、整体感知,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分钟左右)三、研习文本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哪几个段落写常春藤的美,哪几个段落写出它的不美?明确:美(一一)不美()师:你们是怎样读出常春藤的美来的?生:通过语言。
师:我们说品位语言的重点是抓住那些有表现力的词语和修辞C那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把绿写活了?找一找有表现力的词语。
生:第自然段,“攀住一根援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气那个“攀”字就是一个很有表现力的词。
师:我们可不可以把“攀住”换成“沿着”、“寻着”这样的近义词?生:不能,因为“攀住”让我们想起来了攀登,凸显了生命的力度和张力,这是其他词语所达不到的效果,“沿着”、“寻着”只是方向性的词语。
师:分析得很到位,那“攀住”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是什么修辞手法?生:拟人。
师:那运用这种修辞有什么更深一层的含义吗?生:赋予了常春藤人的动作和性格特征,师:刚才我还听到有同学提到“舒开”这个词,为什么在这里不用“展开”、“张开” ?生:“舒开”很自然,体现了常春藤生命的自然美。
生:“舒开”写出了常春藤自然伸展的过程,体现了它自由的、缓慢的,叶子由卷须逐渐打开的过程的体现,让我们感受到具体可感的形象。
师(小结):欣赏散文的过程就是欣赏语言美,品析语言美的过程,同学们能抓这些有表现力的词很好!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它们都是一些形容词、动词、叠音词,同学们可以再去找找看。
2024年《囚绿记》教案及教学后记(精选
2024年《囚绿记》教案及教学后记(精选一、教学内容《囚绿记》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课文第15自然段。
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分析课文写作方法,学会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难点: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课主题《囚绿记》。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时关注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4. 例题讲解:以课文第2自然段为例,讲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并进行随堂练习。
5.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其他对比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囚绿记》2. 主要内容:课文第15自然段3. 写作手法:对比手法4. 生态意识: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对比手法,描述你所喜爱的一种自然现象。
2. 答案示例:夕阳如血,将天空染成一片火红。
与清晨的朝霞相比,夕阳显得更加壮丽,仿佛在诉说着一天的辛勤付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和对比手法。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尝试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囚绿记》教案及教学后记(精选(1)
《囚绿记》教案及教学后记(精选一、教学内容《囚绿记》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为对陆蠡的散文《囚绿记》的深入学习,通过对文本的细读,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和自由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
教学重点: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对语言特色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学生准备课文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入课题。
2. 速读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 细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分析作者的语言特色。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囚绿记》2. 主要内容:作者:陆蠡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语言特色:细腻、生动、形象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举例说明作者在文章中的语言特色。
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作业答案:1. 主题思想: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2. 语言特色:如“那绿,是那样的绿,绿得让人心醉;那绿,是那样的绿,绿得让人神往。
”3. 人与自然关系:人类应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囚绿记》,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陆蠡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序:高中英语是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那么如何高效的学了英语是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英语教师应该如何梳理教材并组织教学呢?在本文中,主要将针对高一必修教材中的《囚绿记》这单元,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组织教学。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适当理解英国历史上腐败的情况以及类似囚犯赴澳洲发展的情况。
2.熟悉常用的词汇、短语、句型,并进行有效训练以提高写作能力。
3.能阅读相关材料,了解典故并能举例运用。
4.能下载并填写囚犯家谱表,通过家谱表加深对文中人物关系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1. 《囚绿记》的中心思想及情感: 通过讲述囚犯们遭受的苦难和描绘自然风光,反映英国社会的腐败和无奈的处境。
同时也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关注弱势群体的思想。
2. 课文细节及难点分析2.1 文中拼音注音,例如:convicts(劳改犯);bay(海湾);gums(胶树);sheer(峻峭)2.2 人物关系及背景的描述,例如:Father Clancey(克兰西神父);Hugh Tallant(休·泰兰特)2.3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描写,例如:Sydney town(悉尼城);New South Wales(新南威尔士)三、教学设计3.1 预习环节学生们可使用该单元所在教材提供《囚绿记》的相关阅读素材和资料,自行扩充相关信息和材料。
并且在课堂上就预习材料适当展开交流,以启发留学生尤其中国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如:腐败的本质、西方国家侵略殖民的历史足迹、劳改犯的体验、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等。
3.2 讲解与理解通过读教材,学生可以对主要情节、人物关系、语言难点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教师可以针对《囚绿记》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和短语展开有效讲解,例如胶树gum tree, 开发澳洲探险家James Cook发现的新大陆,澳洲最大的城市悉尼Sydney Town等。
囚绿记课堂教学实录-人教课标版
囚绿记课堂教学实录-人教课标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囚绿记》课堂教学实录路晓冰(学生事先不知上课内容,未做预习。
师上课后直接板书课题)师:《囚绿记》,“囚绿”,多么奇怪的一个标题!“记”,多么熟悉的一个字眼,那什么是“记”生: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游记,记载(描写)一些事物的杂记,如《岳阳楼记》、《核舟记》。
师:“囚绿”从字面理解就是将绿色囚禁起来,生活中有谁做过这样的怪事?生(齐答):没有师:今天我们这一节课就共同来赏析陆蠡的著名散文《囚绿记》,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第页,请大家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在阅读中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从哪些段落为我们解答“囚绿”之举的?找一找,划一下。
(生自由默读全文)师:同桌互相交流,看你们所找的有关“囚绿”的段落是否一致。
(生交流讨论)师:从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情况来看,大家都找到了“囚绿”相关的段落了,是哪些段落呢?生(齐答):第段开始,到段师:那么具体怎样的行动叫“囚绿”(生:读第段第句)师:“囚绿”这个行动有点古怪,同学们想想作者囚绿的目的何在?(生:读第段第句)师:可见第段照应了文章题目,为了加深印象,同学们齐读一下第段。
(生:齐读第段)师:作者囚绿的目的达到后,作者的心情如何?生: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
师:这种喜悦、欢喜是否一直持续?生:没有。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生:第段,第段。
师:作者囚绿带来什么问题?生:我因为绿的固执而不快。
生:“绿友”好像病了的孩子。
师:是什么样的心情抑郁或感受让“我”做出这样一个古怪的行动?生:自私。
生:魔念。
师:自私和魔念为何能让作者产生囚绿之举?生:为了和绿色接近,亲密。
生:用绿色来装饰抑郁的心情。
师:可见作者的“囚绿”之举缘于爱绿之情,同时也说明爱的强烈也有可能会造成一种伤害。
(生笑,点头)师:本文从—段都在写囚绿,全文共段,下面细读全文,前后段落分别交待了什么事情?圈点批画出关键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囚绿记学案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反思.doc
第2课《囚绿记》一、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 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 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二、温故知新:(第一阶段)1、回顾上节课所学,说说“囚绿”是怎么回事?“绿”又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囚绿” ?2、既然作者“囚绿”是因为爱绿,那么作者为什么爱绿呢?三、教学过程:(第二阶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内容一:联系《囚绿记》写作的时代背景,结合课文里的关键语句,进一步探讨绿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写作主旨。
内容二:通读文章,找出你感兴趣的语句,品味文章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三、当堂检测:(第三阶段)(2011 •深圳中考)阅读下面的美文,完成1〜5题。
%1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1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
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1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1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
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C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古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
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己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花颜月貌,耍么死亡,要么活着。
%1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与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
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
1 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1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2024年《囚绿记》教案及教学后记
2024年《囚绿记》教案及教学后记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绿”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对“绿”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囚绿”的含义。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课文朗读音频3.相关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学生谈谈对“绿”的印象和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囚绿记》,提问:“囚绿”是什么意思?(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生字词。
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物描写。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绿”具有哪些象征意义?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绿”的象征意义。
2.提问:课文中的“囚绿”有何深刻含义?(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后记1.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在课堂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观点,让我感到惊喜。
3.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帮助他们理解课文背后的深刻内涵。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课堂小结环节,我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这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囚绿记教案》word版
《囚绿记》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囚绿记》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认识人与自然、自由与约束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勇敢面对困境,追求内心的自由。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1)概述《囚绿记》的故事情节,介绍主要人物。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绿”的象征意义。
(3)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如对自由、生活的热爱等。
2. 知识点梳理:(1)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2)文本结构分析。
(3)重要词语、句子解读。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囚绿记》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囚绿记》的背景及作者。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知故事情节。
(2)让学生关注文本中的重要词语、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本的感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文本,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囚绿记》教案及教学后记
《囚绿记》教案及教学后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囚绿记》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经历。
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情感表达。
4.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经历。
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引入(10分钟)Step 2: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主人公谢疤子、绿叶等。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和形象特点,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展开。
Step 3:主题分析与情感表达(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如人性的善恶、生活的坎坷等。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Step 4:阅读策略训练(20分钟)教师介绍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概括、推理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文本,引导学生使用相应的策略进行阅读和理解。
Step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教学后记:在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参与热情,积极思考和讨论问题。
通过阅读《囚绿记》,学生不仅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对其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教师在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分析与情感表达这两个环节上的引导有时不够准确和详细,应该多提问和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此外,教师在阅读策略训练这一环节上的时间安排较紧,学生的学习进度有些快,应该适当减少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囚绿记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人教课标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囚绿记》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第一课时:片段师:阅读课文,不仅耍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还得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深刻处、知识内容丰厚处、手法巧妙处、意义隐含处等方而进行深入细腻的解读C现在就请同学们品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常春藤)在囚禁前的精神风貌的?从中你概括出这位绿友怎样的特点?生:作者在第段具体描写了绿友的卷须(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嫩芽(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 渐渐变老),突出它的可爱。
特别是在第段,文章描写了它繁茂的枝叶,而在第段,还描写了它的柔条,浆液非常丰富。
第段还写了它的声音和舞姿,声音是淅淅沥沥的,舞姿是婆娑的, 婀娜的,非常动听,非常美丽。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很仔细,把直接描写“绿友”的句子都找了出来。
那么,透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描绘,又揭示了“绿友”怎样的品质呢?生:活泼可爱,自由口在,无拘无束。
充满朝气,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师:既然“绿友”充满活力,活泼可爱,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语调、情感来表现它呢?生:应该是带着轻松、愉快的情感朗读。
还应带着喜爱、欣喜的情感读。
生:读....师:刚才听了同学们深情的朗读,真的有种身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觉。
同学们欣赏了“爱绿”部分的“绿友”,现在我们再把冃光聚焦到“囚绿”部分,请同学们品读课文,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绿友”的?此时的它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我们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朗读?生:我认为,对“绿友”的描写主要有点:引绿入室,枝条依旧伸长、攀援、舒放,反而比外边长得更快;枝条执意向外,“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枝条衰败,“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师:概括不仅全而,而且很有条理,完全正确。
那么,此时的“绿友”又具有什么性格特点?该如何读呢?生:应带着惆怅、忧伤的情感来读,因为被囚的“绿友”已经成了“病孩子”。
囚绿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囚绿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二)属于“阅读鉴赏”板块,《囚绿记》就编排在这个板块里。
与《囚绿记》一同编在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还有《荷璃月色》《故都的秋》。
这三篇文章都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它们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精美,情味浓。
虽然各篇文章抒发的情感和书法情感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二是意蕴深。
这些文章不仅表现了景美情浓,而且蕴涵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
三是语言美。
这有助于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这三篇文章都编排在“阅读鉴赏”板块中,总的来看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呢?首先要分析写景。
作者怎样写景状物,写什么样的景物,都是有其深刻原因的,那就是作者对自然景物有独特感受。
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品味作者笔下所呈现的景物,才能领悟到文章里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其次注重审美,写进文章中景物,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然景物了,在那里包含有作者的审美情趣,呈现在文章中的景物是通过作者的审美眼睛过滤了的审美物象C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读文章,品味其中的情味。
进而帮助学生对美进行评价。
再次品味语言。
所谓品味语言就是鉴赏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最后就是读写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鉴赏了文章的写作技巧,从中获得了一些写作启示。
要求学生动手写小散文,也有助于提高和深化散文的鉴赏水平。
课文《囚绿记》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一段交往故事,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
这样写“绿”究竟蕴涵了怎样意味呢?我们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品味出其中美好情感和深刻思想呢?依据前面的分析,教学《囚绿记》时,重点解决的问题是:1、文章描写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这枝绿的生命状态和性格怎样?2、作者在描绘绿枝条时,呈现的这个物象蕴涵了什么思想情感?3、分析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4、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心灵搏动。
5、追问写作背景,探兖课文深层意蕴。
学情分析在教本单元之前,我们找学生谈话,问那类文章最难读懂,被问及的五个高一学生不约而同地都说散文难学,写景状物的散文特别难学°随后,我们又调查了张军、李昕、戴燕三个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问题是:1、学散文难在什么地方?2、读散文从哪些地方入手?3、能从散文中感受到美吗?张军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说:“写景状物类散文写了什么景物,我们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教学实录
-、课堂导入
师: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位真诚的作家一一陆蠡。
他写过这么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绿,那么,你心目中的绿又是怎么样的?
生:我看到的绿是生机勃勃的。
生:绿是自然的颜色,郁郁葱葱,有生命的活力。
生: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地是绿的,给人希望。
师:在同学们的心中,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给人希望的颜色,是沙漠里的绿洲,是生命的象征。
二、深入情境
课件显示图片:同学们熟悉的三耳湖
课件显示图片:同学们每天学习的地方
课件显示图片:同学们每天必走的校园林荫大道
课件显示图片:湖边婆娑的柳影
生:(专注,面带微笑)
师:其实,咱们班也有一个热爱绿色的同学。
生:(左右环顾)
师:(走到窗台,取来蒋丽萍同学精心伺候的一盆不知名的绿色植物,此时的他正对着绿色植物发呆)蒋丽萍同学是一个热爱生命的同学,听其他同学讲,他每天都给这盆植物浇水晒太阳呢!
生:(善意的笑,蒋丽萍同学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师:校园的美丽离不开绿的点缀,绿,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三、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圈划相关内容)
课件显示自主学习内容:
、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作者原有选择的自由,为什么偏选中这一间?
、作者在公寓住下后,每天都做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为什么要将“绿”囚住?
、被囚前的常春藤是怎样的?被囚后的常春藤生长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什么?
、作者把“绿”囚牢了吗?为什么?
师: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住进这所公寓呢?找找文中的原句。
生:(齐)“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
师:作者对绿影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
生:(笑)一见钟情。
师:原来是作者对阳光反照下的常春藤的“一片绿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句体现出作者的一见钟情呢,咱们来找找原句。
生:“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
师:作者每天是怎样对待令他一见钟情的“她” ?
生: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师:哪一段?
生:第七段。
师:大家找得非常准确。
作者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留念于这片绿色。
看来时间长了,
喜欢它,但是不一定要拥有它。
强制占有是一种很自私的行为。
它,可以指爱情么?(生笑) 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都要有度,过分的爱会伤害,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溺爱。
拓展迁移,升华主在自由的环境中,这位“绿友”充满朝气,囚禁后却成了 “病孩子”,但即使这样,
这一见钟情变成了什么?
生:依赖。
师:你是如何得知的呢?
生:作者说:“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 而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我觉得这简直就是惊喜!(很有感情)绿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还有快乐。
(学生鼓掌)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发言,他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接下来我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将 “绿”囚住?
生: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师:同学们默读得非常认真。
接着,顺着思路回答下而的问题。
生:“枝叶舒展,舞影婆娑。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没有。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
师:“被囚的它渐渐失去了清苍的颜色,好像病了的孩子。
”囚字“口”中有“人”,一个 人如果被禁锢,就失去了自由;绿是有灵性的,如果它被禁锢,也就失去了光彩。
现在我不禁要问同学们,面对自己喜爱的它逐渐失去活力,你们有哪些启示呢?请互相 讨论一下吧。
生
:
生
:
生
:
师
:
四、
师: 它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
如此强烈的反差,如此鲜明的对比,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 藤”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能揭示写作背景的句子。
生:一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二是“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生:第一段中“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一句,也揭示了写作背景。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作者陆蠡的简介,并结合文章写作背景,说说你的探窕结果。
(课 件显示)
陆蠡(),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
年月,陆蠡负责上海文化生活出 版社工作。
几年时间,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
期刊《少年 读物》因有抗口内容被强令停刊。
年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 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
陆蠡不顾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 遭关押。
后被押解到汪伪政府所在地南京,审讯时,敌人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 ”陆蠡说: “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 ”他回答:“绝不可能! ”他被害时,年仅岁。
生:作者借景抒情,既赞美了常春藤的可爱可敬,又表明自己的志趣,要像常春藤那样, 永不屈服于日寇的蹂蹒和残暴。
生: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 了敢于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生: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囚绿记》是血泪之作,是陆蠡留给后人的财富。
师:同学们道出了陆蠡的拳拳爱国之心,并做了精彩的概括。
绿,是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是永远囚不住的!
课件显示:海伦•亚当斯•凯勒,自幼失明及失聪。
后来借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的努力,她学会说话,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毕业于哈佛大学,完成了长篇小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课件显示:史铁生,“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返回北京,顽强生活,潜心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
作品主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等。
课件显示:斯蒂芬.霍金,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他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代表作乃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万册,被译成近种语言。
课件显示:
对于命运,像面对黑暗,永不屈服;
对于生命,像追随阳光,绝不放弃。
师小结:心中有绿,永远向着太阳生长!
教学反J
文本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载体,在备课中,我花了大量精力在文本的解读上,力图用简单明了、环环相扣的问题来贯穿全文。
所以在教学中,我和同学们立足课文,我用线索贯穿全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强调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自然流畅。
另外,从身边的绿入手,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广,并在他们的语言表达中自由地进行自我理解,并肯定其合理性;从“绿”的象征意义入手,注重相关知识的拓展,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生从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明白了本文的象征意义,从而顺利完成了尊重学生认知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教他们阅读象征意义散文的方法。
整节课在师生的对话中生成,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有所得,但是还有少部分学生没真正参与进来,这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关,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个人人都乐于参与的课堂,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对话过程中,自己还要注重教学语言,更丰富有趣一些。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少动口环节,如果能带着感情读读“绿”就会更好, 学生也要增加动手环节,如果能写写“绿”,写出他们的真实所感,写出文采来,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