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课文
提问
概括
阐述
欣赏
思考
阐述对绿的理解
思考
自由发言
读课文
讨论、思考
回答
感悟作者对绿的感受
一人朗读
其他认真听,并作勾画
聆听
感受作者
心情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作者简介
(全程设计)
补充: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是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他所关注的时代和事件。他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北平已经沦陷一年的情况下,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1918~194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四卷,写于1938年秋。
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作者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
(明确:生命、希望
追求光明、自由
不屈的抗争精神
这就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作者正是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决定开释绿枝条。)
(1)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2).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课题
《囚绿记》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自读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纪学生
主备课人
苏小丽
备课组成员
刘永花 钱德鸿 刘应萍 沙德秀 苏小丽
教学随想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
多媒体
教具准备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来自百度文库二、解题
三、检查预习
四、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五、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
六、触摸绿之魂
七、总结
欣赏一组有关绿地图片。
谈谈在你的心中绿是什么呢
师总结:绿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
重点
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
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学情
分析
教学方法
3、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喜爱。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即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读8-13)
4、找出文中描写“囚绿”后“绿”的形象的语句。从中你感受到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蓬勃、向阳、固执。)
5、大家从作者挚爱的绿的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绿的精神)
4、课文脉络
恋绿(1-7)
囚绿(8-12)
放绿(13)
思绿(14)
1、指名读1-7段,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绿具有怎样的感情喜爱
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白热爱之情。(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注意赏析表现作者爱绿的句子)
我囚禁你,因为你。
2、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并分析。
(绿不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他是向往光明、自由、坚强不屈的广大人民的象征,又是永向光明、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写法:本文中作者将个人的感情、志向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的写法,就称之为“托物言志”。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了柔绿,变成了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在作者笔下,绿仅仅是指那株通的常春藤吗要深入了解常春藤的内涵,必须先了解陆蠡这个人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囚”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指名一位同学读)
正音。全程设计
自读课文,讨论思考: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1-7)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8-12)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14)
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出示图片
总结
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心情。
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为人,再想一想作者笔下的绿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吗它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
提问
概括
阐述
欣赏
思考
阐述对绿的理解
思考
自由发言
读课文
讨论、思考
回答
感悟作者对绿的感受
一人朗读
其他认真听,并作勾画
聆听
感受作者
心情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作者简介
(全程设计)
补充: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是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他所关注的时代和事件。他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北平已经沦陷一年的情况下,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1918~194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四卷,写于1938年秋。
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作者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
(明确:生命、希望
追求光明、自由
不屈的抗争精神
这就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作者正是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决定开释绿枝条。)
(1)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2).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课题
《囚绿记》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自读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纪学生
主备课人
苏小丽
备课组成员
刘永花 钱德鸿 刘应萍 沙德秀 苏小丽
教学随想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
多媒体
教具准备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来自百度文库二、解题
三、检查预习
四、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五、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
六、触摸绿之魂
七、总结
欣赏一组有关绿地图片。
谈谈在你的心中绿是什么呢
师总结:绿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
重点
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
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学情
分析
教学方法
3、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喜爱。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即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读8-13)
4、找出文中描写“囚绿”后“绿”的形象的语句。从中你感受到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蓬勃、向阳、固执。)
5、大家从作者挚爱的绿的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绿的精神)
4、课文脉络
恋绿(1-7)
囚绿(8-12)
放绿(13)
思绿(14)
1、指名读1-7段,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绿具有怎样的感情喜爱
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白热爱之情。(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注意赏析表现作者爱绿的句子)
我囚禁你,因为你。
2、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并分析。
(绿不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他是向往光明、自由、坚强不屈的广大人民的象征,又是永向光明、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写法:本文中作者将个人的感情、志向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的写法,就称之为“托物言志”。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了柔绿,变成了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在作者笔下,绿仅仅是指那株通的常春藤吗要深入了解常春藤的内涵,必须先了解陆蠡这个人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囚”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指名一位同学读)
正音。全程设计
自读课文,讨论思考: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1-7)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8-12)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14)
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出示图片
总结
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心情。
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为人,再想一想作者笔下的绿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吗它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