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案设计
《囚绿记》教案设计关于《囚绿记》教案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囚绿记》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囚绿记》教案设计篇1《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 ,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由于它的写景状物很有特点,表达情意含蓄蕴藉,很适合中学生朗读、赏析,所以受到不同版本教材编委的青睐。
一、课题《囚绿记》二、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三、教学设想(一)重点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难点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具配备多媒体展示ppt与板书相结合(五)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学生活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读准字音。
课时计划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囚绿记》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囚绿记》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囚绿记》。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绿”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3)学会分析散文中的象征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当下,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囚绿记》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绿”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2. 教学难点:(1)分析散文中的象征手法。
(2)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陆蠡及其作品《囚绿记》。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绿”象征着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谈谈自己对“绿”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追求美好事物。
(2)教师引导总结,强调珍惜当下,勇敢面对生活困境。
5.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囚绿记》,大家能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题吗?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绿”的象征意义。
(2)学生通过实例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现实生活,培养情感态度。
3. 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追求美好事物,实现自我价值?(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升华(1)学生分享自己在追求美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囚绿记教案(6则)
囚绿记教案囚绿记教案(一):《囚绿记》教案《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潜力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包括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
2.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模仿。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2.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对“绿”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作者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3.结合作者的身世,引导学生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2.树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尤其注意节奏和语气的运用。
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好处。
◆难点1.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好处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教学突破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分组讨论“我心中的绿”。
2.透过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课件中的一幅图“绿”,请同学设想在不同状况下观“绿”后的感受,例如夏季、冬季、欢乐时、忧烦时等,[在我的身后有幅绿,当你看到它后,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生自由发言)]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对物的感情,常有环境和情境的限制,从而使其明白了解作品的主旨与作者的感受,必须要关注写作的背景和情境。
]2、引出课题(板书:《囚绿记》陆蠡)3、感知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讨论,引导学生再阅读,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并达成共识,最后选几名同学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交流。
设计问题如下: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绿枝条有什么特点?3、你所理解的象征手法?同时,放几幅图片让同学加深对写作背景的认识。
《囚绿记》教案设计
《囚绿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囚绿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学会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进行创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囚绿记》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概述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2 课文解读: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囚绿”的象征含义。
探讨作品中的深层主题,如对自由和束缚的思考。
2.3 人物分析: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讨论人物之间的relationships 和冲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
3.2 课文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3.3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进行短篇创作。
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估标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学生的参与和讨论能力。
4.2 评价方法: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创作练习的作品质量。
平时作业和测验的成绩。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指定《囚绿记》的文本或相关教材。
5.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
5.3 网络资源:提供在线阅读材料和相关讨论区。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
第六章:教学计划6.1 课时安排:根据具体教学需求,合理安排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6.2 教学步骤:明确每个教学步骤的目标和任务。
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
第七章:教学活动7.1 课前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问题和要求。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绿”的象征意义。
2. 理解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以及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绿”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与绿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绿色在生活中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囚绿记》。
2. 新课呈现(20 分钟)
-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
-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 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如“淅沥”、“婆娑”、“涸辙”等。
- 引导学生分析“绿”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对“绿”的情感。
3. 课堂练习(10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绿”的理解和感受。
- 选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4.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文章的主题、“绿”的象征意义等。
5. 课后作业(5 分钟)
-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绿色的印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通过朗读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囚绿记》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学设计《囚绿记》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体会__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__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__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三、教学设想: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__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作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lǐ)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一)整体感知课文1、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
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2、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__的线索。
①、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②、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③、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线索)(二)、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2023囚绿记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
2023囚绿记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囚绿记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学习目标:1、读一读2、画一画3、说一说4、赏一赏重点和难点1、掌握象征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行文中所表达的向往光明、顽强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导入:你喜欢绿色吗?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绿色?二、朗读课文,圈点批注1、用“.”圈出文中生字、难字;2、用“O”在段首圈写出段落序号;3、用“——”在文中画出直接描写常春藤的语句;4、用“【】”批注表现常春藤特点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__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四、理清层次在文中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寻绿(1 - 4)赏绿(5 - 7)囚绿(8 -12)放绿( 13)怀绿( 14)五、研读课文:1、请同学们逐段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被囚之前、之后生长状况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它什么样的特点2、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这说明了什么?六、探究写法;1、【知识链接】①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34岁。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②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__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七、拓展延伸:1、__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2、观赏名人事例及视频,激发正能量。
囚绿记公开课一等奖教案2学习目标:1、能通过圈点关键词句概括行文脉络。
2、能揣摩抒写绿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绿的内涵。
3、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对__主旨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绿的内涵和写作意图。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囚绿记》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散文。
2、指导同学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明确对“绿”的感受和理解。
3、了解象征手法,体会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难点:1、品尝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
2、了解背景,明确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憧憬、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美丽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由于,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散文《囚绿记》的,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今日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与陆蠡相识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下面就请大家把你们的预习成果展现出来,介绍一下我们并不熟识的陆蠡。
〔同学自由发言〕[课件展现]: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
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其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
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
他也曾写过很多短篇小说,给人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气,更有盼望和鼓舞”。
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厉仔细的狡猾人。
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隐秘杀害。
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
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肯定失败。
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决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主动乐观的心情。
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妙。
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
”三、推动新课〔一〕整体感知刚刚我们已与相识,走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课文。
《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
《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囚绿记》,详细内容为整篇文章。
该文通过对“绿”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生命、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
2. 分析并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如对“绿”的象征意义的分析。
重点:文章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的学习,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照,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引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讲解难点、重点。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句子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绿”所象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囚绿记——生命、自由、美好生活2. 写作手法:象征、拟人、排比等3. 重点句子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绿”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2. 答案要点: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生命、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作品,如《边城》、《荷塘月色》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文章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的掌握。
《囚绿记》教案(精选
《囚绿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囚绿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第一至第四段,详细内容为:作者在病榻上对窗外绿色的向往;描绘窗外的绿色植物,表达对生命力的赞美;描述作者如何将一枝绿植囚禁在屋内,以及囚禁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作者释放绿植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绿色植物,引导学生体会绿色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第一至第四段,详细讲解作者对绿色植物的描绘、囚禁过程及心理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举例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8. 课后拓展: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绿色植物,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图:展示课文第一至第四段的结构关系,突出囚禁绿植的过程。
2. 重点词汇:标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囚禁”、“生机”等。
3. 修辞手法:列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举例说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的理解。
2. 答案示例: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尊重和热爱每一个生命。
正如课文中所说:“绿色的生命,是大地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应该珍惜。
《囚绿记》教案设计
《囚绿记》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囚绿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内容,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面对困境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准确性。
(2)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 生词和短语学习:(1)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查字典和参考资料,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加深理解和记忆。
3. 课文分析和讨论:(1)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和内容,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写作技巧。
(2)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绿色的图片或相关的事物,引起学生对绿色的注意和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绿色的感受和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准确性。
(2)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查字典和参考资料,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价1. 朗读和背诵评价:(1)通过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表现,评价其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囚绿记》教案(精选17篇)《囚绿记》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味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学习反复、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法学习本文主题,圈点批注法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学习绿色所象征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语:绿,是生命的舞蹈者,是大自然的天使,是濒临绝境的希望。
它是多么使人迷醉,让人向往!中国现代散文家陆蠡,他对“绿”情有独钟,痴心的想把“绿”囚禁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优美散文《囚绿记》,感受作者的囚绿情结。
二、作者介绍:学习新课内容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作者情况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他1933年开始散文创作,前后共出版了三部散文集,即《海星》《竹刀》和《囚绿记》。
1942年4月被捕。
在监狱里,面对刑审,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即惨遭杀害,年仅34岁。
陆蠡的人生和创作生涯均极短暂,作品也不丰盛,但他卓异的人格和独特的文格都将魅力长存。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研读课文从字词的掌握情况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还是不错的。
下面我们来研读课文。
当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脑海里马上产生一个疑问。
我们在第一模块学过“优美的汉字”,知道“囚”是会意字,本意是把一人关起来,它使用的对象一般是人,但作者在这却给文章起名为《囚绿记》是不是有些欠妥,动宾搭配不当?还有疑问就是:他为什么囚绿?当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有什么想法?(找同学们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用反复诵读法来学习这篇文章,解答同学们心中的各种疑惑。
一读:快速浏览课文,通过解决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感情基调1、文章题目是“囚绿”,那文章哪几自然段是写囚绿呢?2、作者在囚绿之前、之后又各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类似“囚绿”这样动宾结构的.二字词语概括文章其他部分内容,理清全篇思路。
3、通过浏览课文,同学们体会到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绿怀有怎样的情感?(感情基调)(1——4段):“遇绿”;(5——7段):“赏绿”;(8——12段):“囚绿”;对绿的喜爱之情。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九单元《囚绿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二章节,详细内容为对课文《囚绿记》的深入解读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囚绿记》的背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深入解读课文。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讲解分析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巩固所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囚绿记》2. 主要内容:课文第一、二章节内容概括。
3. 重点知识: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仿写一段描述自然景物的文字。
2. 答案:(1)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2)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推荐阅读与自然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分析1.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何通过文字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囚绿记》 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涸辙”“揠苗助长”等。
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对“绿”的情感。
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品味文中细腻、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主旨。
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绿色植物的图片,如翠绿的树叶、青葱的小草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绿色给人的感受。
然后提问:“当你看到绿色时,你会想到什么?绿色在你心中代表着什么?”从而引出课题《囚绿记》。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陆蠡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为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做铺垫。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
2、思考:课文围绕“绿”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情感脉络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的语句。
2、小组讨论,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欢喜——囚绿——放绿——怀绿。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描写“绿”的精彩语句,如“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2、分小组朗读,互相交流感受。
(六)探究主旨,理解象征意义1、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囚绿?“绿”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2、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讨论,理解作者通过“囚绿”表达对自由、光明的向往,以及不屈服于黑暗现实的精神。
《囚绿记》教案优秀
《囚绿记》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囚绿记》。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精读,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文章结构、修辞手法以及深层含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的生词、短语,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2. 分析并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通过“囚绿”所表达的自由与束缚的深层含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叶、枯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自由的思考,进而引入课文。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讲解课文生词、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理解作者情感变化。
5.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巩固所学。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思想,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囚绿记》2. 作者:陆蠡3. 主题:自由与束缚4. 结构:起承转合5.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例如,文章中“绿叶在挣扎,仿佛在向我哀求”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绿叶渴望自由的心情。
2.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答案:文章通过“囚绿”事件,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命的尊重,警示人们要珍惜自由,关爱自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相关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关注自然、生命等主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囚绿记》教学设计15篇
《囚绿记》教学设计15篇《囚绿记》教学设计1一、导入直接导入,教师书写课题作者,强调“蠡”的书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二、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你觉得__以“囚绿记”为题,好不好?为什么?事先布置预习,了解学生的回答,进行预设:①分析回答问题,要求学生根据__内容,尽量选择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活动一)__的中心事件就是“囚绿”。
囚绿的原因:(1——7)择绿而居与绿对语细心赏绿囚绿的经过:(8——10)牵绿入户幽囚“绿友”囚绿的结果:(11——14)固执囚绿开释绿囚怀念绿友小结:全篇围绕“囚绿”来组织材料,展开叙述。
②结合内容概括的短语,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注意过程转换处的过渡。
(活动二)三、以作者的行为表现为中心,我们选择了“囚绿”作为题目,如果要以作者的情感为中心来确定题目,你觉得可以改成什么题目呢?为什么?——“爱绿记”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绿”?行为举止:择绿而居与绿对语细心赏绿——喜爱,留恋牵绿入户幽囚“绿友”——喜爱,不快,恼怒开释绿囚怀念绿友——祝福,怀念通过写人物的行动来表现情感。
这里可以理一下情感的变化。
突出变与不变。
重点分析囚绿的行为:追问:“我”的种种行为表现和情感都是源于对绿的爱,最让人不解的是哪种行为表现?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作者将其称之为魔念)“我”是如何囚禁常春藤的?学生齐读第8段。
修改比较:(活动三)原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来……改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书案上,让绿色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装饰这简陋的房间和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幸福和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作无声的歌唱。
教学方法:采用增删替换比较的方式品读【这些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一种自私、是一种控制。
但这种自私、控制的行为实际上是因为“我”对绿爱之深、爱之切,以致这种爱转变为一种占有欲。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囚绿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囚绿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释题1、“囚”是什么意思?2、“绿”是指什么?明确:绿色的常春藤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明确:喜爱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
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
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囚绿记》教案及教学后记
《囚绿记》教案及教学后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囚绿记》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经历。
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情感表达。
4.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经历。
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引入(10分钟)Step 2: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主人公谢疤子、绿叶等。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和形象特点,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展开。
Step 3:主题分析与情感表达(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如人性的善恶、生活的坎坷等。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Step 4:阅读策略训练(20分钟)教师介绍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概括、推理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文本,引导学生使用相应的策略进行阅读和理解。
Step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教学后记:在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参与热情,积极思考和讨论问题。
通过阅读《囚绿记》,学生不仅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对其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教师在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分析与情感表达这两个环节上的引导有时不够准确和详细,应该多提问和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此外,教师在阅读策略训练这一环节上的时间安排较紧,学生的学习进度有些快,应该适当减少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引言:《囚绿记》是一部描述牧民在草原上生活与奋斗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的欢迎,也成为了许多学校文化课的必读作品。
那么,在高一必修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教案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尽可能深入了解《囚绿记》的情节与主旨,并在阅读过程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加深学生对亲情、友情、爱情和人生观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学生可以对小说中不同角色的表现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从而感受到人物经历的酸甜苦辣。
2. 切入小说主题的研究: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关注故事中的道德取向和人生哲学问题,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探究文学语言的应用:学生可以对小说中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技巧进行深入思考,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步骤:1.导入在课堂开始时,以课外读物或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故事的思考和吸引力。
例如,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影景观片段,引导他们猜测可能的情节和人物。
2. 阅读讲解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文本和阅读策略,帮助他们理解难点和参考范例。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问问题和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3. 语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学语言的运用,例如对作者批判意识、朴素语言突现或叙述方法的讨论。
还可以让学生研究技巧,如类比、比较、反问、拟人等。
4. 澄清主旨在阅读后,教师应该总结小说的主题,并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核心思想和接受的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将会深入探讨故事中的道德性和哲学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进行定义和分析。
5. 结语和检测分析完小说后,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小考验,考核学生对故事结构和主题的理解,并身体指导他们对未来学习的关注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点
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
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学情
分析
教学方法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了柔绿,变成了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在作者笔下,绿仅仅是指那株通的常春藤吗要深入了解常春藤的内涵,必须先了解陆蠡这个人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课题
《囚绿记》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自读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纪学生
主备课人
苏小丽
备课组成员
刘永花 钱德鸿 刘应萍 沙德秀 苏小丽
教学随想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
(绿不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他是向往光明、自由、坚强不屈的广大人民的象征,又是永向光明、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写法:本文中作者将个人的感情、志向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的写法,就称之为“托物言志”。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
(明确:生命、希望
追求光明、自由
不屈的抗争精神
这就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作者正是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决定开释绿枝条。)
(1)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2).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多媒体
教具准备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解题
三、检查预习
四、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五、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
六、触摸绿之魂
七、总结
欣赏一组有关绿地图片。
谈谈在你的心中绿是什么呢
师总结:绿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心情。
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为人,再想一想作者笔下的绿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吗它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
“囚”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指名一位同学读)
正音。全程设计
自读课文,讨论思考: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1-7)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8-12)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14)
4、课文脉络
恋绿(1-7)
囚绿(8-12)
放绿(13)
思绿(14)
1、指名读1-7段,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绿具有怎样的感情喜爱
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白热爱之情。(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注意赏析表现作者爱绿的句子)
我囚禁你,因为你。
2、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并分析。
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出示图片
总结
3、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喜爱。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即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读8-13)
4、找出文中描写“囚绿”后“绿”的形象的语句。从中你感受到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蓬勃、向阳、固执。)
5、大家从作者挚爱的绿的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绿的精神)
作者简介
(全程设计)
补充: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是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他所关注的时代和事件。他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北平已经沦陷一年的情况下,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1918~194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四卷,写于1938年秋。
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作者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
导入课文
提问
概括
阐述
欣赏
思考
阐述对绿的理解
思考
自由发言
读课文
讨论、思考
回答
感悟作者对绿的感受
一人朗读
其他认真听,并作勾画
聆听
感受作者
心情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