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_攻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成熟个性的培养(P343)
26
四、其他方法
道歉 预先归因(preattribution) 参与其他活动 接触无攻击的模范 学会与他人相处 如何应对他人的挑衅?如何使其平静? 如何对他人的要求说“不”,并不使其愤怒?
27
28ຫໍສະໝຸດ Baidu
7
(二)洛伦茨的习性学观
8
攻击是生的本能的体现。 攻击冲动需要转移、耗散,否则会以可怕的 方式爆发。
三、挫折—攻击理论(frustrationaggression theory)
挫折是阻碍个人达到目的的外部情境。 挫折是攻击的充分必要条件。 修正
9
10
武器效应 伯克威茨(Berkowitz,1978) 挫折导致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如愤怒), 必须有适当的情境线索(如武器),才可 能产生攻击。 如果没有这种线索,个人可能耐心地试图 克服挫折,或变得沮丧、退缩。 weapon effect:The tendency of weapons to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aggression by their mere presence.
4
(三)攻击的普遍性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攻击——暴力(violence)——战争(war)
仓廪实而知礼节
5
二、攻击的本能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
生的本能(life instinct,Eros):一切与 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 力必多(libido):一切与生的本能有关的 心理能量。包括性欲、饥饿和口渴。 力必多是用于延长生命的能量,驱使人去 追求快乐。
16
二、道德发展水平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17
三、社会角色与群体的影响
监狱模拟实验(Zimbardo,1973) 当一种社会角色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某种合理 性时,攻击行为增加。 群体的相互作用导致攻击行为增加。
四、大众媒介
18
第三节 攻击行为的控制
13
第二节 攻击的影响因素
一、情绪唤起水平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高度的情绪唤起水平, 都会导致在随后遇到挑衅、挫折等因素下的 攻击行为的增加。
兴奋转移理论(excitation transfer theory) (Zillmann,1988):由于情绪唤醒的消退是缓 慢的,因而一种情境中产生的唤起会延续到后来 的另一种情境中,并增强在后一种情境中的情绪 反应。
11
“Guns not only permit violence, they can stimulate it as well. The finger pulls the trigger, but the trigger may be pulling the finger.” ——Berkowitz
25
二、移情能力的培养
移情(empathy)是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情感状 态的一种感知体验,是对他人的情感及其原因 的理解。
“I feel your pain and I understand your pain.”— —Clinton
移情能力与攻击行为之间呈负相关。 移情能力的培养 “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用别人的心体验世 界”。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
24
参与各种对他人没有伤害性的活动能够减少 因挫折和挑衅所产生的情绪唤醒。但这种效 果是暂时的,一旦个体想起让其生气的事情, 由挑衅引起的唤醒就会重新出现。 更具伤害性的攻击不会因下列因素而减少: (1)观看媒体暴力;(2)攻击无生命的东 西。打吊带会增加攻击而非减少攻击;(3) 口头攻击他人。 宣泄在减少攻击上比广泛相信的效果要差。
2
(二)攻击与敌意
敌意(hostility):非身体接触性的直接或间 接的伤害。如言语中伤、侮辱、造谣、间接捣 毁破坏别人的财产、伤害别人所喜爱的东西等。 所谓的敌意经常会造成更大的伤害,特别是心 理的伤害。
3
从现在开始,你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 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 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要真心,不许欺负我, 骂我,要相信我。别人欺负我,你 要在第一 时间出来帮我,我开心呢,你要陪着我开心, 我不开心呢,你要哄我开心。永远觉得我是 最漂亮的,梦里面也要见到我,在你的心里 面只有我! ——《河东狮吼》台词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石 伟
E-mail: shiwei@swu.edu.cn
1
第八章 攻击(aggression)
第一节 攻击的实质
一、什么是攻击
(一)攻击的定义
攻击是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 可的行为。 攻击的伤害性:生理伤害 or 心理伤害 攻击的动机性:实际伤害 or 可能伤害 攻击的社会规范不许可性:
三、道德发展水平的提高
22
第四节 减少攻击的方法与途径
有什么方法能将人们从战争的威胁中拯
救出来呢?
——爱因斯坦给弗洛伊德的一封信(1932)
23
一、宣泄(catharsis)
基本假设:P339 实际的、想象的与观察他人的攻击都具有宣泄 的作用。 宣泄是针对已具有攻击准备状态的个体而言的。 实际生活中的宣泄。 宣泄是以相对安全的方式给愤怒的人提供一个 机会去表达其攻击冲动,这将减少他们去进行 更具伤害性攻击的倾向。
14
性唤起与攻击 Baron (1974)的研究
自变量:看轻度色情刺激(裸女图画);穿衣服的女 人图画;中性刺激(风景画等)。 因变量:攻击行为
15
结果: 结论:轻度的性唤起可能会减少攻击行为。
Zillmann(1971)的研究
自变量:色情片(一对夫妇在做爱);攻击片 (暴力拳击比赛);中性片(一次中国旅 行) 因变量:攻击行为 结果: 结论:高度的性唤起则会增加攻击行为。
一、攻击行为的社会制约
增加攻击的成本 注意事项: 对攻击行为必须及时惩罚; 必须明确告知出现了攻击行为后必定会受 到惩罚; 惩罚的力度必须达到会使攻击者感到不愉 快;
21
必须让受惩罚者感到受此惩罚是公正的或 是自己应得的。
二、去个性化的避免
去个性化(deindividuation)是指个人在群 体意识的影响下暂时丧失了自知力,丧失了 自己的身份,匿名地与群体合为一体的心理 状态。 Zimbardo(1969)的实验。P336~337
12
四、攻击的社会学习观
攻击是习得的,也可通过学习予以减少或消 除。 (一)攻击因强化而习得。 (二)攻击因观察学习而习得。 (三)去学习过程和再学习过程 行为的习得与行为的表现(潜伏学习) 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必直接 受到外在强化,只要看到仿效对象的行为受 到强化就等于自己也受到强化的过程。 再学习过程与去学习过程
6
死的本能(death instinct,Thanatos):驱 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 死的本能本来是一种对内的自我破坏的倾向, 但受到生的本能的妨碍,从而对内的破坏力 量转向外部,以攻击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果受到社会规范的限制,则表现为竞技体 育、争论、冒险等。 如果无法释放,则会导致精神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