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常见的物质状态(精)
大一基础化学笔记整理
大一基础化学笔记整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必修课程之一。
掌握基础化学的知识,对于理解其他相关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础化学知识,我将在本文中对大一基础化学知识进行笔记整理。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绕核运动。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电子数。
1.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原子量。
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周期和族,周期指的是元素的电子层次,族指的是元素的相似性质。
2. 化学键和化学反应2.1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化学键有电离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电离键是由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中离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的。
2.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合成反应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物质合成为一个物质,分解反应指的是一个物质分解为两个或多个物质,置换反应指的是反应物中的原子或离子相互交换位置,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物质与氧气或氢气之间的反应。
3. 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3.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化学本质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熔点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或变化的性质,如燃烧性、氧化性等。
3.2 状态变化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状态变化,常见的状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蒸发和气态到液态的凝结等。
这些状态变化是通过加热或降温实现的。
4. 化学平衡和酸碱中和反应4.1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化学平衡可以通过平衡常数来描述,平衡常数是反应物浓度的一个比值。
4.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产生盐和水。
41物质燃烧的条件54张
事例事例
观观察察到到得得现现象象
镁条的燃烧 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 镁条的燃烧白色固体
木炭 木炭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的气 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铁丝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 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蜡烛蜡烛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内壁有水 珠生成,同时生成的气体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
燃烧和灭火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
将可燃物拿走
与氧气隔绝
满足其一
降低温度到着火
点以下
第四章 燃 烧 和 灭 火
利我
用国
天古
然代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气
燃
烧
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但是熬制
井
我们的祖先无法理解燃烧现象,盐
把火奉为“神灵”。那么,燃烧
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化学变化呢?
我国古代利用燃烧冶炼钢铁
古埃及人利用燃烧冶炼铜
思考: 什么是燃烧?想想下列现象是燃烧吗?
1、灯泡的发光发热现象是燃烧吗? 2、食物腐烂、铁生锈、动植物呼吸也属
红磷没有出现 燃烧现象 白磷没有出现 燃烧现象
向烧杯水中的 白磷出现燃烧 白磷通入氧气 现象
结论
温度需要达 到着火点才 能燃烧
燃烧需要接触 氧气或空气
2、燃烧的条件P89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 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的温度
木炭
煤炭
上图所示三种物质,谁易点燃?谁难点燃?为什么?
食物为什么会腐烂? 人类为什么会衰老? 2、缓慢氧化: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有哪些?化学是初中接触的一门学科,也比较难,学校有句名言“化学是普遍的,考试是特殊的”有化学弱点的同学总结一下,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起来看看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欢迎查阅!●初中化学的15条化学重点知识一、酸的五条通性:1.酸与指示剂反应,遇石蕊变红2.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二、碱的四条通性:1.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遇石蕊变蓝,酚酞变红2.【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三、如何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可用碳酸钠或二氧化碳碳酸钠晶体带十个结晶水(十水碳酸钠),其水溶液呈碱性钾钙钠铵盐都溶于水,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溶于水,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溶于水。
钾钙钠钡的碱可溶于水。
四、如何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氯化银不溶于水或酸),则证明有氯离子五、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硫酸钡不溶于水或酸),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区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用钡离子,不能用银离子(硫酸银微溶于水),若要检验同种溶液里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先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再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氯离子六、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1.〔酸〕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则变质。
2.〔碱〕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3.〔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检验氢氧根离子时先除去碳酸根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加足量的钡盐或钙盐,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除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部分变质。
熔化和凝固ppt课件
时间/min
0 1 2 3 4 ...
海波的温度/℃
石蜡的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海波
点击播放视频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实验数据记录】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t/min
海波 的温 40 43 45 48 48 48 48 48 50 51 53 度t/℃
【交流反思】 若实验中记录相邻两次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 有可能错过晶体熔化时过程中温度不变的过程,无法看出晶体、非晶体 之间的差异.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观察以下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你能根据它们的熔化特点进行 分类吗?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思考 这是怎么回事?其他物质熔化时
的温度是否也不变?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演 示 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思考 选用什么物质作为被熔化的材料好呢?
选择比较容易熔化的,且在熔化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
海波
石蜡
海波(硫代硫酸钠),又名大苏打: 无色透明固体,可以用来去除水中 的氯气,也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病
工作人员在撒盐融雪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晶体、非晶体熔化的异同 晶体
非晶体
图像
相同 不同
吸收热量 有熔点 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无熔点 熔化时温度持续升高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例 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 A. 不同晶体的熔点相同
考点41 分子结构与性质-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强弱克难再突破专题(通用版)(解析版)
考点41 分子结构与性质1.共价键(1)共价键⎩⎪⎪⎨⎪⎪⎧特征:方向性和饱和性键参数⎩⎪⎨⎪⎧键长、键能决定共价键稳定程度键长、键角决定分子立体结构类型⎩⎪⎨⎪⎧成键方式⎩⎪⎨⎪⎧σ键:电子云“头碰头”重叠π键:电子云“肩并肩”重叠极性⎩⎪⎨⎪⎧极性键:不同原子间非极性键:同种原子间配位键: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提供空轨道(2)σ键和π键的判定①⎩⎪⎨⎪⎧共价单键:σ键共价双键:1个σ键,1个π键共价三键:1个σ键,2个π键②ss 、sp 、杂化轨道之间一定形成σ键;pp 可以形成σ键,也可以形成π键(优先形成σ键,其余只能形成π键)。
2.与分子结构有关的两种理论(1)杂化轨道理论①基本观点:杂化轨道成键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杂化轨道形成的共价键更加牢固。
②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立体构型的关系杂化轨道类型杂化轨道数目分子立体构型 实例sp 2 直线形 CO 2、BeCl 2、HgCl 2 sp 23平面三角形BF 3、BCl 3、CH 2O考点导航一轮回顾:强基固本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V 形 SO 2、SnBr 2 sp 34四面体形CH 4、CCl 4、CH 3Cl 三角锥形 NH 3、PH 3、NF 3 V 形H 2S 、H 2O注意:杂化轨道数=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①基本观点:分子的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包括σ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由于相互排斥,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
②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12(a -xb )其中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x 、b 分别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及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H 为1,其他原子为“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微粒为阳离子时,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要减去离子所带电荷数;微粒为阴离子时,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要加上离子所带电荷数。
41 溶液组分表示方法精讲
mixV 0
mixH 0
,混合前后无体积效应。 ,没有混合热效应。
(3 )
(4 )
mixS 0
,混合过程为熵增大的过程。
,混合过程为吉布斯函数减少的过程,为自发过程。
mixG 0
PB =K m1BbB
三、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的比较
1、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都是经验定律;
②都用于平衡系统;
③都用于稀溶液; ④要求液相与气相中分子结构相同。
(2)不同点 :
①拉乌尔定律用于稀溶液的溶剂,而亨利定律用于稀溶液的溶质。 ②拉乌尔定律中的比例系数为纯溶剂蒸气压,单位Pa,亨利定律中的 比例系数K与T、P溶剂及溶质的性质有关,其中P对K的影响很小。K可 在一定T下由实验测得。 ③拉乌尔定律中的组成必须用摩尔分数表示;亨利定律中的组成可用多 种方式表示(等),每种对应有不同的亨利系数。
PA P A X A
对于由A(溶剂)和B(溶质)组成的双 组分系统 , XA=1- XB
( P* A -PA)P* A =X B
即溶剂蒸气压下降值与纯溶剂的蒸 气压之比等于溶质的摩尔分数
2、拉乌尔定律微观解释
拉乌尔定律是溶液中最基本的经验定律之一,稀 溶液中的溶剂的蒸气压遵守拉乌尔定律。
(1)原因:稀溶液中,相对于溶剂而言,溶质的分子数 很少,每个溶剂分子周围仅有少量溶质分子存在,所 以溶剂分子所处的环境与纯溶剂几乎相同,即: 稀溶液中溶剂分子所受的作用力并未因少量溶质 分子的存在而改变,只是由于溶质分子的存在,减少 了溶剂分子占分子总数的分数,所以溶液中溶剂的蒸 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上溶液中溶剂的分子分数 (即摩尔分数),而与溶质的性质无关。 (2)溶液稀到什么程度才适用拉乌尔定律?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天气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各种变化有的缓慢,有的激烈,有的变化小,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时间长,有的变化时间短……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变化是指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
3、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以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
我们通常使用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表格、写观察日记(可边叙述边画图)、画柱状图、画扇形图、照片、拍DV、做美篇等。
4、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
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上网、拨打112电话、订阅天气短信等多种途径获得有关天气信息。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和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项内容。
6、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7、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8、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和极热7个等级。
9、观测天气的仪器一般有:温度计、湿度计、风力计、风向仪、雨量器、气压计、日照仪等。
10、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风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
13、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向标箭头指向北,是北风,指风从北方吹来。
14、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15、校园气象站一般来说,风向仪放在校园较高、没有遮挡物的地方;雨量器放在空旷的操场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百叶箱放在隐蔽的空气流通的地方,离地面1.5米高。
每天早中晚定时观测,作好记录。
16、气象员是专门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人员。
风向风力、雨量、气温等内容是他们观测的最基本项目。
17、小小气象站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分工、观测步骤等。
USP41-分析天平(中文)
USP41 砝码与天平介绍称重在分析程序中是一个很频繁的操作,天平是化验室的基本设备。
这里的一般信息适用于在分析过程中使用的电子天平。
尽管本章节的一部分也适用于所有天平,一些仅适用于分析天平。
本章不应作为包括所有的文件,一些其它来源的信息(例如,美国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天平生产商)可能也很有用,适用于化验员进行称量操作,或实施称重程序。
本章中给出的信息不仅适用于必须精密称定的物质(参见<天平41>),同时也适用于所有分析过程中使用的天平。
确认用户在设计其确认计划时,应参考<分析仪器确认1058>,标准操作规程,和生产商的推荐。
安装天平的性能取决于其安装所处的环境。
在安装天平前,化验员应参考供应商给出的信息。
支持台面天平应安装在坚固、水平、无磁场的平面,尽量减少震动传递(例如,安装在地板,花岗岩称重台)。
如果采用了金属的支持台面,表面应接地,以避免静电聚积。
位置如果可能,天平应安装在一个温湿度可控的房间。
位置应清洁,具有持续的电力供应。
位置应不会产生波动,不靠近烘箱、马弗炉、空调送回风罩,或设备、空调的冷却风扇。
天平位置应远离窗户,以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天平安装不应靠近电磁辐射源,如无线频率发向射源,电子马达,或手动通话设施(包括无绳电话、手机、手提无线电话机)。
天平不应安装在化验室设备或其它设备产生的磁场区域附近。
天平的性能在安装后使用前应进行评估,以证明其性能符合要求。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将天平安装在一个理想的环境。
潜在的设施问题包括以下:1. 化验室中有时会有气流;2. 化验室温度有时会快速波动(检查供应商关于温度敏感性的说明);3. 湿度可能会很低或很高。
由于失水或吸水,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样品重量变动的速度。
低湿度会增加静电积聚;4. 邻近操作产生震动;5. 附近使用腐蚀性材料,或常规称量腐蚀性物料;6. 由于天平用于称量腐蚀性或危险性物料,因此安装在排烟罩内;7. 天平邻近产生磁场的设备(例如,电磁搅拌器);8. 天平有直接太阳光照;9. 如果天平位置接近产生震动、摆动、电磁辐射、磁场或温湿度变化的设备,则需要对这些系统在操作状态下进行评估,以重复最差情况环境。
熔化和凝固课件
探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硫代硫酸钠(海波)熔化和凝固过程
时间/ 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 42 44 46 47 48 48 48 48 48 48 49 50 52
时间/ 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C点表示固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6)熔化过程经历了 5min (7)该物质的熔点是48°。C
晶体和熔点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 温度却保持不变,如海波、冰、各种金属,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 2、不断吸热
C 0°C ),过了一段时间,下面说法哪个确 ( )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 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选择
D 在下图中,属于非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A. 温 度 t/℃
B. 温 度 t/℃
0
C. 温 度 t/℃
时 间 t/m in 0
1、吸收热量 晶体熔化的特点
2、温度不变
把冰加热到熔点就停止加热, 冰还会继续熔化吗?
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时间/ 分 0 1
2345
温度/ ℃
25 35
41 50 63 67
温 度 ℃
84
82
80
76
72
68
64
60
0 2 4 6 8 10 12 石蜡的熔化图像(图2)
时间/ 分 0 1 2 3 4 5
2022年高考名校真题模拟考点41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考点41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自发过程(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1)焓判据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降低,ΔH<0,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
但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故只用焓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有一定的局限性。
(2)熵判据①熵:衡量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S,单位为J·mol−1·K−1。
②熵的大小:同种物质,三种聚集状态下,熵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g)>S(l)>S(s)。
③熵判据:体系的混乱度增加,ΔS>0,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
但有些熵减的过程也能自发进行,故只用熵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也不全面。
(3)复合判据——自由能变化判据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是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把焓变和熵变判据结合起来组成的复合判据即自由能变化ΔG,更适合于所有过程的判断。
ΔG=ΔH−TΔS(T为开尔文温度),ΔG的正、负决定着反应的自发与否。
①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②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考向化学反应方向的判定典例1下列过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A.2N2O5(g)===4NO2(g)+O2(g)ΔH>0B.2H2(g)+O2(g)===2H2O(l)ΔH<0C.(NH4)2CO3(s)===NH4HCO3(s)+NH3(g)ΔH>0D.2CO(g)===2C(s)+O2(g)ΔH>0【解析】A.ΔH>0,ΔS>0,在较高温度下可满足ΔH-T·ΔS<0,即在较高温度下反应能自发进行,故A不选;B.ΔH<0,ΔS<0,温度较低时即可满足ΔH-T·ΔS<0,能自发进行,故B不选;C.ΔH>0,ΔS>0,在较高温度下可满足ΔH-T·ΔS<0,即在较高温度下反应能自发进行,故C不选;D.ΔH>0,ΔS<0,一般情况下ΔG=ΔH-T·ΔS>0,不能自发进行,故选D。
第41讲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105
反应程度 很难进行 反应可逆 反应接近完全
(2)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进行的方向 对于化学反应 aA(g)+bB(g) cC(g)+d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ccacCA··ccdbDB。 Q<K,反应向 正 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 平衡 状态;
Q>K,反应向 逆 反应方向进行。
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 700 800 85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2)若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c(CO2)·c(H2)=c(CO)·c(H2O),此时的温度 为__8_5_0__℃___;在此温度下,若该容器中含有1 mol CO2、1.2 mol H2、0.75 mol CO、 1.5 mol H2O,则此时反应所处的状态为_向__正__反__应__方__向__进__行__中__(填“向正反应方向进 行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中”或“平衡状态”)。
归纳总结
规避“2”个易失分点
(1)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三关注” 关注反应条件,是恒温恒容、恒温恒压,还是绝热恒容容器;关注反应特点, 是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关注特殊情况,是否有固体参加或生成, 或固体的分解反应。 (2)不能作为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四种情况 ①反应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恒温恒容下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压强或总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而变 化,如2HI(g) H2(g)+I2(g)。
ΔG=ΔH-TΔS=178.3 kJ·mol-1-298.15 K×160.4×10-3 kJ·mol-1·K-1≈130.5 kJ· mol-1>0, 所以该反应不能正向自发进行。
熔化和凝固(国家级)PPT课件
蜂蜡凝固的条件:放热
t/min
20
海化
温度
温度放热凝固
加热时间
放热时间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
21
细节提示:
1、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2、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过程都 要不断吸热,凝固过程都要不断放热.
.
22
在1.01×105Pa大气压下几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
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
态。
.
18
二、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它的过程与熔 化恰恰相反。据此,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合作、讨论,得出 有关凝固的结论呢?
(1)晶体有固液共存态,非晶体没有; (2)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
.
16
几种常见晶体
几种常见非晶体
.
17
晶体熔化特点:
温度/℃
继续吸收热量,
D
温度保持不变。
认识晶体熔化曲线:
B
C
(1)AB段物质处
于固态,表示晶体
吸热升温过程。 A
时间/min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
:固态物质熔化是吸热还是放热?
:固态物质熔化前、熔化过程、 熔化后的温度及状态有什么变化规
律?
:固态物质熔化的条件以及特点?
提出问题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 规律(观察状态变化)
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 熔化过程中一定要 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物质的三态指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物态。
本文将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进行简单的归纳和介绍。
一、固态固态是物质最常见的一种物态,其特点是分子排列相对紧密、间距较小且相互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排列规律。
固态物质不易变形,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即固定的容积和形状。
同时,在固态下,分子的运动较为有限,只是微小振动。
固态物质的两个重要概念是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而成的,具有明显的平面面对称性和长距离周期性。
非晶体则没有明显的长程周期性,分子之间的排列较为无序。
二、液态液态是另一种常见的物质物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相互间距比较大,能够流动。
液态物质的形状受容器限制,但体积能够变化。
在液态状态下,分子的运动比固态更为剧烈,有较大幅度的运动和相互之间的碰撞。
液态物质可以通过升温或者降温来改变其状态,比如水在常温下是液态,但当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变为气态;相反,当水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则会结冰变为固态。
三、气态气态是物质的另一种常见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比较大,分子的运动速度非常快。
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充满整个容器,并且可以自由扩散和均匀混合。
气态物质的状态转化主要基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当温度升高或者压力降低时,物质会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蒸发或汽化。
相反,如果温度降低或者压力升高,气态物质会冷却并且凝结成液态或固态。
四、物质的三态转化物质的三态之间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来实现相互转化。
例如,固体可以通过加热使其升温转化为液体,这个过程称为熔化;液体通过降温可以转化为固体,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相应地,气体可以通过降温和增加压力来转化为液体,这个过程称为冷凝;液体通过加热可以转化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物质的三态转化与相变热密切相关,相变热是物质在状态转化过程中吸收或者释放的热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详细经典版)
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形成。
其中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2)化学反应的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和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热能的变化。
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表示的时候“-”,“kJ/mol”不能省略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表示的时候“+”,“kJ/mol”不能省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方法①能量图像左图反应物总能量大于产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右图为反应物总能量低于产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注意:a.图中可以得知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b.一定是所有物质的能量之和,而不是某一个物质的能量高于产物或者低于产物的能量②通过键能的计算△H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高中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训练41---化学反应的调控(含答案解析)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 CoO(s)为 Co(s)的倾向是 CO_________H2(填“大于”或 “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 CO(g)和 H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 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 H2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A.<0.25
B.0.25
C.0.25~0.50
1 / 27
C. 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D. 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甲表示 1L pH=2 的 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至 V L,pH 随 lg V 的变化 B.图乙表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 H+和 OH-浓度的变化的曲线,图中温度 T2 >T1
D.0.50
E.>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
9 / 27
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 ∆H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 (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 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 CO 和 H2 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 (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 pH2O 和 pCO 相等、 pCO2 和 pH2 相等。
率为
v
=
c2 t2
− −
c1 t1
19.一定条件下反应 N2+3H2 2NH3 △H<0 达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述条件后有关叙述 一定错误是( )
高考化学二轮备考高频考点知识讲解与训练4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高考化学二轮备考高频考点知识讲解与训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设[aX+bY]为a 个X 微粒和b 个Y 微粒组成的一个微粒集合体,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个氧气分子体积为4A22.410N cm 3B .在反应4Cl 2+8NaOH=6NaCl+NaClO+NaClO 3+4H 2O 中,发生lmol 电子转移时,生成氧化产物[ClO -+ ClO 3-]的总数为1/3N AC .标准状况下22.4LCl 2完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中含氯微粒总数为2N AD .NaCl 晶体中Na +与最近Cl -的核间距离为acm ,则其晶体密度为3A 2348N ag/cm 3【答案】D【解析】A 项,标准状况下,1个氧气分子体积由氧气分子的大小决定,不能直接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A 错误;B 项,在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由0价变为+1价和+5价,故发生lmol 电子转移时,生成氧化产物[ClO -+ ClO 3-]的总数为1/6N A ,B 错误;C 项,标准状况下22.4LCl 2完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中含氯微粒有Cl 2、HClO 、Cl -、ClO -,根据氯原子守恒,2n(Cl 2)+n(HClO)+n(Cl -)+n(ClO -)=2mol ,所得溶液中含氯微粒总数小于2N A ,C 错误;D 项, NaCl 晶体中钠离子的数目为1+12×14=4个,氯离子数目为8×18+6×12=4个,则晶胞的质量为4A M N ,Na +与最近Cl -的核间距离为acm ,则体积为8a 3cm 3,其晶体密度为3A 2348N ag/cm 3,D 正确;故选D 。
2.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转化过程中,氮元素均被还原B.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不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C.还原过程中生成0.1mol N2,转移电子数为0.5 molD.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x Hy、NOx三种成分的净化【答案】D【解析】A项,根据图示可知,NOx 与BaO、O2转化成Ba(NO3)2的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A错误;B项,根据图示可知,BaO为催化剂,NOx 与BaO、O2转化成Ba(NO3)2时,BaO参与储存N元素,故B错误;C项,还原过程中生成0.1mol 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5−0)×2=1mol,故C错误;D项,整个过程中,CO、Cx Hy、NOx转化成CO2、H2O、N2,说明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xHy、NOx三种成分的净化,故D正确;故选D。
小学科学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案)教案:小学科学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厨房里常见的物质,如水、盐、糖、油等,并能够分辨它们的特点和用途;2. 认识物质的变化形式,包括溶解、融化、凝固、沉淀等,并能够观察和描述这些变化;3. 掌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如加热、溶解等,以及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盐、糖、水、油、酒精灯、玻璃棒等;2. 实验器材:实验盘、试管、滤纸、温度计等;3. 多媒体设备:播放器、投影仪等。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导入前的准备:通过投影仪或播放器,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厨房里的常见物质,如水、盐、糖、油等,并呈现一些常见的变化形式,如溶解、融化、凝固等。
2. 导入内容: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有哪些物质是能够在厨房中找到的,并展示出盐、糖、水、油等。
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和提出有关物质的问题,如“这些物质可以一起放进一个容器里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Step 2:实验探究(30分钟)1. 准备实验:老师将盐、糖、水、油等分别放在实验盘或试管中,并摆放到学生面前。
准备一些滤纸、温度计等实验器材。
2. 实验1:溶解的实验。
先后向三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糖和油,观察学生的反应。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玻璃棒搅拌各种物质,观察它们是否溶解,以及溶解的程度。
3. 实验2:融化的实验。
用酒精灯加热一个装有糖的试管,观察糖的变化过程,并记录温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糖的融化过程,并与盐和油的实验进行对比。
4. 实验3:凝固的实验。
用冷水加热的试管装有盐,观察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温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盐的凝固过程,并与糖和油的实验进行对比。
5. 实验4:沉淀的实验。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盐,搅拌均匀后静置,观察水中是否会产生沉淀,并记录观察结果。
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变的原理
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变的原理物质是由不同的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其状态的变化以及相变是物质世界中常见的现象。
了解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相变的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物质状态变化和相变的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从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的状态变化取决于温度和压力等外部条件的变化。
1. 固体到液体的变化当固体受热后,温度逐渐升高,固体分子开始增加振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逐渐减弱。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固体开始熔化成液体。
熔化点是固体转变为液体的温度,不同物质的熔化点各有差异。
2. 液体到气体的变化当液体受热后,温度逐渐升高,液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增加,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液体开始汽化成气体。
沸点是液体转变成气体的温度,不同物质的沸点有所不同。
3. 固体到气体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固体也可以直接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升华发生在固体表面,当温度升高,固体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克服其表面张力,直接转变为气体。
二、相变的原理相变指的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由一种相变为另一种的过程。
相变包括固液相变、液气相变和固气相变。
1. 固液相变固液相变是指物质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或者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
相变的发生与物质的熔化点和凝固点有关,实际上,熔化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值,只是方向不同而已。
当物质的温度处于熔化点以上时,固体熔化成液体;当物质的温度处于凝固点以下时,液体凝固成固体。
2. 液气相变液气相变包括沸腾和凝结两个过程。
沸腾发生在液体的全体积内,当液体受热并达到沸点时,液体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释放出气体。
凝结则是液体从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
凝结发生在冷凝核心上,当气体冷却到饱和蒸汽压以下时,气体分子开始聚集并转变为液体。
3. 固气相变固气相变是指物质由固体状态直接转变为气体状态,或者从气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板书设计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板书设计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点“硬核”的话题——物质的聚集状态和晶体的常识。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别急,其实说白了,就是物质的不同形态和它们怎样变成晶体的过程。
嘿,别急着打哈欠哦,这个话题还挺有趣的,没那么难懂的!要知道,咱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而这些物质的状态和它们的排列方式,决定了它们看起来是什么样子。
水是液体,冰是固体,空气是气体,这些其实都能给你一种直观的感觉。
嘿,别小看这些简单的现象,它们背后可是大有文章!咱们先从最简单的说起。
物质的三大状态,大家小时候应该都学过: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呢,就像我们手里的石头,硬邦邦的,摸着就能感觉到它的“稳”。
液态就是水啦,随手一倒,它就会顺着地面流,像个听话的小伙伴。
至于气态,大家可以想想空气,摸不着、看不见,但却无处不在,最简单的就是你呼吸的时候,空气就在你周围。
对了,大家是不是也经常听说“温度越高,物质就越容易从固态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没错,这就跟我们平常生活里的冰块溶化、水蒸气升腾一样,真的是个大自然的魔法哦!不过,今天的重点是晶体。
你知道吗,晶体其实是非常神奇的东西!大家想象一下,咱们平时用的盐、糖,不就是晶体吗?是的,你没听错,它们可都是由无数个小小的分子或者原子排列成的整齐有序的“队形”构成的。
你看那盐粒,虽然小,但每一粒的形状都差不多,摸起来也都硬邦邦的,放在阳光下还闪闪发光。
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分子间的排列方式太整齐了,所有的分子像“军队”一样排得整整齐齐的,所以就有了那种晶莹剔透的效果。
有趣的是,晶体的形成其实是一个相当“费劲”的过程。
比如水在零度以下结冰,分子开始“放松”,然后一颗颗分子就像在跳舞一样,开始规整地“排队”。
这个过程就像是拼图一样,只有每一块都对准了,晶体才会完整。
好啦,大家可能就要问了:“那不同的晶体有什么区别呢?”嘿嘿,这问题问得好。
晶体的种类可是五花八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见的物质状态 二、气体的性质 三、液体的性质
科学练习册P39—P40 观看录像
压缩空气充气实验 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实验
1.请看下列装置:
一个储有压缩空气的塑料瓶,用 导管与一个憋的塑料袋相连,中间用夹 子夹紧。猜猜看,会有什么现象?
气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物体“有否固定的形状”是指物 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是否会自动改变形 状。如:橡皮泥受压力改变形状、挤压 塑料袋袋内的液体改变形状、手压皮球 球被压扁等例子不能作为物体能改变形 状的证据。 2.再请看下列装置:当抽出分隔气体的 玻璃片时,注意集气瓶内发生什么变化?
透明 透明 不透明
无 有 有
不固定 不固定 不固定 不固定
无 有 有
固定 固定 固定 固定
透明
无
有
如果表中同一列所填内容相同, 说明这些液体具有相同的性质。通过 以上活动你可以初步归纳得出液体的 性质是 体积固定 和 形状不固定 。
各种液体的 颜色 和 气味 。 液体 有 (有/没有)固定的体积, 可以 但 (可以/不可以)流动,形状 会(会/不会)改变。 也
辨认物质的三态 请把书本打开,翻到第96页,填表, 分辨几种不同物质的物态。
白糖 铜丝 木块 岩石 泡沫塑料 铝块 胶木棒 冰块 玻璃棒
蒸馏水 植物油 酒精
二氧化碳 氧气 氢气
其实,物质除了我们常说的三态 外,还有第四态,叫做等离子体;第 五态叫中子态(有多种说法)。
在以上活动中,我们尝试辨认物 质的三态。其实,物质的三态具有不同 的性质。现在就让我们来逐一探讨。
“棕色气体”一般用二氧化氮。 注意:二氧化氮有毒! 在抽取玻璃时尽 量不要使气体逸出。 棕
可以 改变 改变
不固定 不固定 不固定 不固定
无 有
无
如果表中同一列所填内容相同,说明这些气体具有相 同的性质。通过以上活动,你可以初步归纳得出气体的性 质是 体积不固定 和 形状不固定 。
气体 可以 (可以/不可以)流动,形状 不固定(固定 /不固定),体积 不固定 (固定/不固定) 。
学习重点
液体的性质
实验三 液体的性质
用量筒量取100mL清水,然后将量 筒中的水全部倒入锥形瓶中。再将锥形瓶 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最后将烧杯中的水全 部倒回量筒中。在倾倒过程中,注意观察 在每个容器中的形状。
最后将水倒回量筒中,是为了观察 水的 体积 有没有变化。 接下来研究食用油、牛奶等液体。 如果对某些液体的部分性质不了解, 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来确定,然后填入 表格。
1.认识三种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能正确区分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 3.知道物质三态的宏观性质。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我们认识 的房屋、桌椅、电器、文具,还有 树木、虫草、山河……它们都是由 物质组成的。例如:铅笔由木材、 石磨、黏土等物质组成。
物质存在的状态称为物态。常见 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三种。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形状; 以固态形式存在的物质称为固体。 液态和气态——物质没有固定形状。 以液态形式存在的物质称为液体。 以气态形式存在的物质称为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