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精神分析

合集下载

荣格人格心理学04新精神分析aPPT课件

荣格人格心理学04新精神分析aPPT课件
•集体潜意识和个体潜意识不同,因为它不是个人习得的, 而是包含着人类祖先在内的各个世代遗传下来的经验库 存和潜在的记忆痕迹。这些经验以原始意象(primordial images)的形式保持下来。原始意象并不意味着一个人 可以回忆或拥有他的祖先所曾拥有过的那些意象,而是 指是人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或 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 界和作出反应。例如:人至今有着对黑暗的恐惧,可能 源于我们的祖先黑夜里可能遇到来自猛兽的危险。 •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自性(self)。集体潜意识的内容 主要是原型。
之事的概念(而不只是性驱力的意义。)亦即:梦是人们想去知道那 些未知的,以及那些只能藉由象征呈现的现实(reality)的一种潜意 识的、自发的意图。
• Jung的梦的解析的目的—从个人和集体潜意识中发现重要元素,并把 它们统整成意识,以便能促进自我实现的历程。
• Jung学派的治疗师必须了解:梦时常是补偿性的i.e.,在日常清醒时刻 没有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将会在作梦的历程中找到一个出口。
他一定在年轻时去法国念过书(那些年瑞士人到法国念 书不属罕见,正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
青年到苏联念书的较多一样)余下的事就是将故事串起来。从此,这位研究犯罪的专家便信服了
荣格的试验。
CHENLI
5
Jung的研究方法
• 2.梦的解析
• 梦源自潜意识的深处,它们潜藏的意义是以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Jung不同意Freud的观点:几乎所有的梦都是愿望的实现,而且大部 分梦的象征代表性的驱力。Jung认为人们可用象征代表任何超出人类
CHENLI
11
人格的结构
CHENLI
12
人格的结构
•原型(archetype)是集体无意识中荣格所发现人类不分地域与文化的共同象徵(symbols)。

第四章 新精神分析

第四章 新精神分析
现实的自我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
(2)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
人格:气质与性格组成
取向:根据是否具有生产性,非生产性取向和生产性取向
非生产性取向:接受取向、剥削取向、囤积取向和市场取向
生产性取向:关心人的潜能的实现,其性格特征表现在思维、工作和情感过程中
1、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1)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
器官缺陷与补偿
自卑感
追求卓越
社会兴趣: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2)生活风格: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
社会兴趣:正确和健康的生活风格
反对他人(敌对型)
逃避他人(退缩型)
自我理论:把人格看做是完整动态的自我,自我具有独立性和整体性,其内部包含各种构成要素
基本形态:真实自我是指个体的潜能
理想的自我是个体在头脑中所设想的关于自己的理想的自我形象,往往具有假象的色彩,又称不可能的自我
降低了潜意识性欲在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局限:把追求优越的向上意志当做人行为的根本动力,涂上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
虽然重视人格的统一性,但忽视了人格结构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把人简单看成由追求优越的单一动机的个体
社会兴趣看做人的一种先天的合群理他趋向是一种非历史唯物主义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繁殖对停滞
自我整合对失望
3、社会文化论
(1)霍妮把焦虑看做是神经症的动力根源
分类:显在焦虑,这是对现实危险的反应
(2)艾里克森:进一步发展了哈特曼所重视的社会环境对自我的发展,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渐成说
自我:一个的独立的力量,不再是本我和超我压迫的产物

新精神分析新版

新精神分析新版

过度自卑会产生自卑情结, 过度自卑会产生自卑情结,体验到无助 感,不能使个体追求建立优越感
追求优越既能成为向上的动力, 追求优越既能成为向上的动力,又能危 害社会, 害社会,如果个体一味追求优越而忽视他人 和社会的需要,从而形成自尊情节:骄傲、 和社会的需要,从而形成自尊情节:骄傲、 专横、虚荣、自大、自以为是, 专横、虚荣、自大、自以为是,缺乏社会兴 趣。 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独特方式被称为生活方式
• 集体潜意识 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 集体潜意识: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 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 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据以做 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决定着 人的本能。 人的本能。 • 集体潜意识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持下来, 集体潜意识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持下来, 即采取与自己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 界和作出反应。 界和作出反应。个体潜意识的内容大部 分是情结, 分是情结,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 原型。 原型。
二、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追求优越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和性格理论 的核心 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每个人生下来都存在着身心缺陷 并产生补偿这种缺陷的欲求, 并产生补偿这种缺陷的欲求,而补偿往往是 超额的且发展为优点
自卑——补偿 自卑 补偿——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 补偿 追求优越
弱小 自卑 人都是不完美的, 人都是不完美的,有各种生理缺陷
集体潜意识 是一种觉知, 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个体能够觉察到的 心理活动和过程。 心理活动和过程。 相对于意识而言,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个体不曾觉察 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荣格不否认意识的存在与作用, 荣格不否认意识的存在与作用,但他 认为, 认为,对人格及其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潜 意识。 意识。潜意识包括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 意识。 意识。

新精神分析

新精神分析

新精神分析(转)一、从古典的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一)新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各国,随之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神经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患者的病因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各种复杂的因素,其中以经济因素尤为突出,已非泛性论所能解释。

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学科都逐渐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精神病治疗方面,也注意到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深信与患者的交互影响的重要性。

在此情况下,精神分析由里比多说演进为了文化说。

(二)新精神分析的特点新精神分析的特点是强调精神病病因学的社会因素,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新精神分析学家否定里比多或性的重要性而代之以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因素。

2、新精神分析学家重视发生法,研究发展心理学。

3、新精神分析学家倾向于性善论,而不同于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潜意识里装着的是不可告人的欲望。

二、沙利文及其心理学理论沙利文(1892-1949),第一个文化派精神分析理论家,主要著作有《现代精神病概念》。

他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其精神分析理论又叫人间关系理论。

(一)人格学说沙利文认为人格是那些经常发生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模型,它们能表明人的生活特性。

即人格是一个中间变量,从一个人与其他的人和物有关的行为中推论而得,一个人的人格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才能存在。

他主张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包括了心理关系。

沙利文把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前青年期、成人早期和成人后期这六个阶段,认为每一阶段的年龄大约与某一成熟程度相当。

成熟很重要,因为它能使个人觉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各个方面并能给予应付。

在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生理成熟与社会认可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可以引起焦虑、倒退和自我中心的人格。

他的人格发展已证实有三个过程:动能、人格化和认知过程。

动能代表一种相对持久的模型,这些模型是有机体在体验自己生存时出现的,可用以了解人对人的行为的有意义方面。

27-第四章-新精神分析流派

27-第四章-新精神分析流派

第四章-新精神分析流派第三节新精神分析流派一、人格结构(一)自我相比较于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学者更多的将人格视为一个整体,并强调自我的地位和作用。

霍尼认为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组成,她将自我分为现实自我、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是指个体在此时此地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总和,是别人所能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独立于个体的自我概念和知觉。

真实自我是指个体自我实现的中心,是个体发展的内在力量,只要环境适宜,真实自我就能发展为健全的人格。

理想自我是指完美的自我意象,由于童年时期遭受父母的忽略和贬低,形成了轻视的自我,个体会感到焦虑和无助,因此形成一种防御方式,将自己缺少什么转化为自己应当成为的样子。

在理想自我的控制下,个体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

(二)荣格的潜意识学说荣格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在意识的三层次理论中,荣格认为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了人的整个精神世界。

意识处于最外层,以自我为中心,主要功能是适应环境,中间层是个人潜意识,最深层是集体潜意识。

个体潜意识由曾经一度存在于意识领域内而后被压抑、隐藏、遗忘或忽略的经验组成,还包括一些因为太过微弱而无法存在于意识层面的经验。

个体潜意识的主要成分是各种情结,即被压抑在个体潜意识中的具有情绪色彩的心理观念丛,是观念与情绪的结合体,具有自主性,可以强有力的控制人的思想和行为。

情结的形成多与早期童年的创伤经历或特殊经验有关。

当个体具有某种情结时,就会执意沉溺于某种东西而不能自拔,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与这个情结有关的活动中。

情结最深层的根源是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是指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灵印象,是物种进化和文明发展所形成的心里积淀物,是经遗传而继承下来的祖先的经验与行为方式。

它并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属于人类全体的、普遍存在的现象。

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人类都会具有一些同样的或相似的集体潜意识。

面具是个体依据社会习俗和职业要求,在公共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开人格。

第四章 新精神分析第一节

第四章 新精神分析第一节

(四)创造性自我与活动程度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时并不是消 极被动的,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遗传积极地建构 它。创造性自我能够使我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决定 了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社会兴趣正确与否。 阿德勒的创造性自我的思想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 模式是针锋相对的,他极其重视自我及其创造性在人格 形成中的作用。这深深地影响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活动程度是指每个人活动的范围和形式。它是儿童在生 活早期经过任意创造而形成,它一旦形成又会影响着个 体一生的发展。
(二)生活风格的形成
阿德勒认为错误的生活风格是由童年期的三种 状态引起的。①器官缺陷。②溺爱或娇纵③受 忽视或遗弃 儿童在四五岁时就已形成了他的生活风格。它 是以 “原型”的方式无意识地表现出来。其内 容包括人生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等。 什么样的生活风格取决于个体的生活条件、家 庭环境、社会环境
二、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 与社会兴趣
1、器官缺陷与补偿 1907年发表了著作《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 偿》,他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某一 器官手损害时,会采取某种手段或方式来加 以补偿。 补偿的两条途径: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 器官;发展其他的机能 来补偿有缺陷的机 能。 器官缺陷一方面为个体的生存发展带来不 便,但另一方面有可能成为推动个体发展的 动力。
(三)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
个体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人的生活风格, 理解独特的个体,以便更好地把握个体的未 来,为儿童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 1、出生顺序: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方式或给予 的关注会根据子女的出生顺序而变化,同胞 兄弟姐妹之间也常常因要争取父母的爱而相 互竞争。 2、早期记忆:个体对于自己早年生活的记忆 往往为人们了解其独特的个性提供了线索。 3、梦的分析:梦能够显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第四章 新精神分析理论 PPT课件

第四章 新精神分析理论 PPT课件
2018/9/7 11
三、艾里克森的 理论
1902-1992
2018/9/7
12
艾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一)自我心理学 自我的过去经验与现在经验的综合体,把内部发展 与社会发展综合起来,引导心理性欲向合理方向发展, 决定个人的命运。
(二)人格的终身发展 人格的发展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 社会关系。
2018/9/7 7
(3)梦的分析

阿德勒反对把意识与无意识截然分割开,反对把梦的背景完全归诸于性,并认 为弗洛伊德的“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命题也没有普遍意义 。 其一,你可以编造一个梦,它完全与真实的梦一样好地反映你的生活方式及所 面临的问题。 其二,强调梦同生活的联系,他说:“梦必定是生活样式的产品,它也一定有 助于生活样式的建造和加强。” 其三,阿德勒强调梦的个体性,认为梦是个人生活样式的产品,是从他个人对 他所处的特殊环境的解释中得来的 。反对用固定的规则释梦 。 人们现已普遍认为梦状态就其本质而言是入睡前思维的延续,而不是一种根本 不同的状态,并且,梦具有适应的价值,它将帮助个体妥善处理他所面临的问 题。



2018/9/7
6
三、生活风格与创造性自我
(二)生活风格的形成 1.器官缺陷 2.溺爱或娇纵 3.受忽视或遗弃 儿童在4、5岁形成他的生活风格,它以“原 型”的方式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原型的内 容包括人生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等 (三)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 (1)出生顺序;(2)早期记忆;(3)梦 的分析
引子——精神分析的发展流派树
科胡特: 自体心理学
米切尔: 主体间学派
安娜.弗洛依德、 阿德勒: 沙利文: 哈特曼、埃里克森: 人际关系论 个体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第四章新精神分析论

人格心理学第四章新精神分析论

(四)社会兴趣理论
生活的意义不是为 个人优越奋斗,而是 在于如何满足人类和 谐友好的生活,渴望 建立美好的社会,是 “对人类全体发生兴 趣”。
缺乏社会兴趣的人往往产生两种错误的 生活风格。即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
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程 度,划分出四种类型的人:① 统 治—支配型;② 索取—依赖型;③ 回避型;④ 社会利益型。
心灵。精神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 意识三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组成。作用是调 节、控制人,使人与环境相适应。
意识
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 感知的部分。随着思维、情感、 感觉和直觉四种心理机能的应 用而不断增强后,逐渐产生一 种新要素— “自我”。
自我(ego)是人们能够意识到的一切心 理活动,是意识的中心。尽管自我在心理活 动中仅占据一小部分,但它作为意识的门卫, 担负极其重要的任务。
这种原型的第一个投射对象 (anima): 是男性精神中
经常是自己的母亲,影响个 所带有的女性特征。
人对某个女人的态度。
作用是:使女人具有
男性特征;为女人和 质阿男)尼性(姆交a斯往ni(提m或u供s)阳参:性照女基。 性这精种神原中型具的有第的一男个性投 特射征对。象经常是自己的
父亲,极大地影响女
二、个体心理学的人格理论
个体心理学并不完全指个人或个别差异的 心理学。所指个体是一个和社会、他人都不可 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有自己独特目的、寻求 人生意义和追求未来理想的和谐整体。
(一)人格动力学理论
反对弗洛依德把性本能作为人类行为的根本 动力。理论以社会文化为取向,把社会价值观 念、人的社会性作为行为动力,并用“自卑感 及其补偿”、“侵犯驱力和男性反抗”、“追 求优越”等概念表述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

人格心理学(四)新精神分析

人格心理学(四)新精神分析
10
0、引言(p234)
1)学说起源 神话→亲身体验
2)心灵整体 本来是整体,现在还应是整体,发展将来之整体
3)岛喻 冰山喻 内容有新出
11
主要的原型(p235)
人格面具:社会角色。应该重视而不能过分 暗影:人啊,半是天使半魔鬼
道德削弱创造力 阿尼玛 自身:原型之原型。统一、协调其他原型。
人格意象:自己对自己的综合看法(p237) 形成过程:人说我→我认可(意象) →人格行为 三种意象:“好我”、“坏我”都属于意识层面, 非我伴焦虑,属无意识层面。(p237)
38
(一)阿氏简介(p229)
身残而心卑 身病而超越 第一篇论文即非性 被弗踢掉,自立门派:个体心理学
=10种神经症倾向的成因 3、健康人与神经症的区别(p232)
唯一、单一=极狭隘、固执、钻牛角尖 开放你的心灵拥抱这世界= 山不转水转
14
1、基本敌意和基本焦虑
起源:1)弱小无能; 2)父母没经验 起源:预料到可能的危害=不确定性 串讲
弱小无能+父母没经验→冤枉吃亏→ 产生敌意→ 经过 验证→ 发展出预料能力→ 经过验证→ 事前焦虑 神经症的直接原因是基本焦虑 根本原因是基本敌意←父母没经验或变态
7
(二)人格结构说
0、引言 1、意识:同弗氏 2、个体无意识=弗氏前+潜意识
重要的内容是情结(complexes) 3、集体无意识:新发明
来源:进化与遗传→先天的反应倾向 讨厌生育的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也温柔
内容:原型≈本能(p234)
8
一、埃氏人格说
(一)埃氏简介(p225-6) (二)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男人的女性一面,在内心深处=灵魂 表现:谁也不像的梦中女性,但有“你的”之特色 功能:帮助我们寻找浪漫女伴

人格心理学 第四章_新精神分析

人格心理学 第四章_新精神分析

3.2 人格发展的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3.2 人格发展的阶段
1. 2. 3. 4. 5. 6. 7. 8.
基本信任-基本不信任 自主 - 害羞和怀疑 主动性 -内疚 勤奋 -自卑 同一性 -角色混乱 亲密 -孤独 繁殖 -停滞 自我整合-绝望
3.3 危机的解决与救治

沙利文的人格发展理论
第四章 新精神分析 一 阶段论
– – – –
1 阶段论的内涵 2 研究方法 3 主要理论 4 参考书目

Freud性欲发展阶段理论
1 性,动欲区,停滞与倒退 2 性欲心理发展阶段
① ② ③ ④ ⑤
口唇期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期 强调性是错误的吗?
3 关于评价问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 B.F. Skinner, 1904 E. Fromm, 1900-1980 R.B. Cattell, 1905-1998 H.J. Eysenck, 1916-1997 C. Rogers, 1902-1987 A.H. Maslow, 1908-1970 A. Bandura, 1925G. Kelly, 1905-1967 R. May, 1909-1994
1 简介 2 人格意象 personalification
2.1 焦虑 2.2 人格意象
3 发展阶段论

总结
1 阶段论 2 关键期 3 敏感期

1 生平简介
– – –
1902-1994 教育状况 著作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2 自我心理学 2.1 自我及其同一性
a) b) c)
Freud Erikson Identity

人格心理学(四)新精神分析共44页文档

人格心理学(四)新精神分析共44页文档

谢谢!
人格心理学(四)新精神分析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7/2018
人格心理学
11
3、追求优越
(1)涵义: 追求优越:这种赶超别人的努力倾向就是 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既是一个努力的过程,也是一个 前进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同时也是人格发 展的重要动力和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 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是先天的,是所有人 生下来就具有的东西。

11/7/2018
11/7/2018
人格心理学
5
二、主要理论观点:

(1)个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 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 追求与社会理想一致的人。而不 是一切为“性”的动物。 (2)意识在人格形成、发展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 (3)人格的动力是社会动机 (自卑感和追求优越),并具有 创造性自我的概念。
11/7/2018


第一节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第二节 自我心理学 第三节 社会文化论
11/7/2018
人格心理学
1
第一节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一、阿德勒的简介 二、基本理论观点 三、人格发展的动力系统 四、生活风格与创造性自我 (一)生活风格及其类型 (二)生活风格的形成 (三)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 (四)创造性自我与活动程度 五、阿德勒的心理治疗 六、个体心理学简评

11/7/2018
人格心理学
8
2、自卑感

人格的动力是具有普遍性的,但器官的生 理缺陷并不具有普遍性 。自卑感具有普遍 性,这种普遍性的自卑感就有可能成为推 动我们所有人心灵活动的动力,即人格动 力。
11/7/2018
人格心理学
9
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动力,自卑感是个体 激励因素,导致人格改善。 过程:相对稳定期-----自卑------相对稳定期 -----自卑 自卑情结:无法克服和摆脱的自卑感发展 为严重的自卑情结,神经症就产生了。 自卑感人人都有,它可以导致神经症,也 可以产生成就的动力。

11/7/2018 人格心理学 16
(2)社会兴趣的动力作用:

社会兴趣概念的提出,是阿德勒对其人格 动力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一个人在克服 自卑感和追求优越的同时,又被社会兴趣 所驱动,两种动力交织在一起,驱使人们 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共同幸福。
11/7/2018
人格心理学
17
(3)社会兴趣的类型:
人格心理学
6
三、人格发展的动力系统
1、器官缺陷与补偿 2、自卑感 3、追求优越 4、社会兴趣 5、 假想的目的论

11/7/2018
人格心理学
7
1、器官缺陷与补偿


(1)器官缺陷:
(2)个体补偿的基本途径: 第一,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器官; 第二,发展其他的机能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 (3)器官缺陷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为个体的生存发展带来不便, 另一方面有可能成为推动个体发展的动力。

11/7/2018
人格心理学
14


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 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生活任务Mosak(1977):包含五项
友谊:与他人建立关系 工作:对社会做出贡献


爱情与家人:维持亲密
自我接纳:与自己安然相处
价值观、生命目标、宇宙观:发展精神层面
11/7/2018
人格心理学
10
侵犯驱力:为了克服自卑感,儿童用先天 的“侵犯驱力”来寻求补偿,使自己的人 格在文化与顺应中得到发展。 “男性反抗”后来阿德勒将 “侵犯驱力” 改为“男性反抗”。 女子气:他认为如果儿童顺应或很少反抗, 这种自卑感就便人变成女子气,成为生活 的弱者。 男性化:儿童若奋起反抗,这种自卑感便 促使18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并非指完全个人的或个 别差异的心理学。他所 指的个体是一个与社会、 与他人不可分割约有机 整体,一个有自己独特 的目的、寻求人生意义、 追求未来理想的和谐整 体。
人格心理学 3
11/7/2018
一、关于阿德勒的简介

1、他的童年状况对其以后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 影响。
人的本性具有社会兴趣:
11/7/2018
人格心理学
15
社会兴趣:
表现形式: ①平时或困难时与他人合作,帮助他人的准备 状况 ②与他人交往时保持“施多于取”的倾向 ③对他人的经验、情绪、感情给予理解的能 力 三个重大问题: ①职业问题,建设性劳动促进社会发展 ②社会问题,与他人合作 ③爱情和婚姻问题,维持社会延续



统治-支配型:缺乏正确社会兴趣 索取-依赖型:缺乏社会兴趣 躲避-逃避型:缺乏社会兴趣 社会利益型:正确的社会兴趣
11/7/2018
人格心理学
18
5、假想的目的论

与弗洛伊德不同,阿德勒相信,人的行动 是受他对未来的各种愿望,而不是受过去 经验的激发。这些未来的愿望可能纯粹是 假想的-即不可能实现的各种理想,然而 这些假想的愿望却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深 刻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
12
(2)追求优越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可以激励人去追求更大的成就, 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 另一方面有的人会因为追求自己个人的优 越而忽视社会与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 “优越情结"。

11/7/2018
人格心理学
13
4、社会兴趣

(1)涵义: 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个人与他人合作 以达成个人及社会目标先天的潜力 有人批评阿德勒的早期理论,认为它把人 基本上看成是自私自利的,只顾追求个人 优越的个体。为了应付这种批评,阿德勒 提出了社会兴趣的概念。

2、曾作精神科的医生。 3、1910年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

4、1911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镰,与弗洛伊德的分歧 的表现:关于无意识的作用;性本能的重要性; 自我防御机制;神经病的整体性。
人格心理学 4
11/7/2018




5、1912年他把其理论体系称为 “个体心理学”,并 逐渐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精神分析学派。 6、他的最大贡献:在维也纳建立大量儿童指导中心。 此中心成为训练医生、社会工作者、教师和家长的基 地。 7、1927年他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34年定居 美国。 8、咨询方法的独特性:采用公开咨询的形式,边咨 询边展示咨询过程。 9、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提出了个体心理学。个体 独特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